六一居士传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8-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理解古代士大夫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教学重点 】

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古代士大夫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

问题1:每天起床你会不会问自己“我快乐还是不快乐”?

问题2:那么,什么样的事情让你快乐?什么样的事情又让你不快了呢?

引入课文:那么我们来看看,那位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的醉翁,他快乐不快乐。

二、整体感知

请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回答问题:什么事情让欧阳修快乐?而什么事情让其不快乐?

明确:“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五物”让欧阳修快乐,而“世事之累”让他忧愁。

三、重点研讨

(一)学习第二段 

1、“五物”指的是什么?那么何谓“六一”呢?

明确: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 

这让我们想起--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不管是爱琴、棋、书、酒、金石,还是爱柳树,都是从正面反映了这些文人雅士的高雅的艺术情趣,从侧面也反映出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薄。

2、“乐”之如何? 

明确:(1)“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真可以说专心致志,其乐无穷。 (形象的比喻)

3、“世事之累”体现为什么呢?

明确:“轩裳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形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表明世事令他烦忧,希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五物。 

4、欧阳修为什么选择了沉醉于“五物”?

明确:“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说明官场事物不仅劳形,常有不测之祸,十分令人担心。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患。 

▲思考:苏轼认为欧阳修是“有道之人”,有人则认为他需要借助“五物”来让自己快乐,所以还是为物所累。你认为呢?(结合课后“资料信息”苏轼的话回答。)

明确:“今居士自谓六一,是其身均与五物为一也,不知其有物邪?物有之也?居士与物均为不能有,其孰能置得丧于其间?”由此可见,欧阳修的乐,是“六一”,把自身也容于这“五物”之中,就无所谓为物所累了。

5、课文为什么要引用《庄子渔父》里面的典故?

明确:愚人欲自逃其影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名是无法逃避的,也是为了引出欧阳修的态度--深知名不可逃,也并不想逃名,取名“六一”并不是矫情的表现,仅仅是“聊以志吾之乐尔”。

(二)学习第三段 

1、本段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 (本文主旨:“三宜去”,与“六一”相对)

明确:本段作者在主客对话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隐退的三条理由: 

(1)“老而休”,是必然规律。 (四十年的仕途生活,三度被贬。)

(2)“讫无称”,表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 

(3)“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2、结合第二段,作者要求退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轩裳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形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三)小结

总之,这篇文章反映了欧阳修晚年的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其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明显的表现出了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

四、探究拓展

谈论:对比欧阳修、苏轼、苏辙、范仲淹这几位文人的快乐观,谈谈你自己的快乐观。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黄州快哉亭记》: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超然台记》: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者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吾安往而不乐?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六一居士传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六一活动安全教案

2.《六一的歌》教案

3.庆六一活动教案

4.《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5.中班六一语言活动教案

6.庆六一主题活动教案

7.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8.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9.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10.春晓教学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