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与珍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8-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李海燕

㈠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富于含义的语言。

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3、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㈡教学重点和难点: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

㈢教学设想:从整理分析“文学的泪--现实的泪--宗教的泪”入手,进而探讨“泪珠与珍珠的关系”,也就是文章所阐发的人生哲学。

一、导入:

  ①本学期学过的作品中的眼泪,都是什么样的眼泪。《卫风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迢迢牵牛星》:“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泪如果归一下类,可以分为三种:相思泪、分离泪、同情泪

②生活中,我们或感动或忧伤,或喜悦或悲痛,留下了滴滴泪珠,我们捡起泪珠,串成生活的收获,感恩生活的赐予,让我们的人生因丰厚而沉甸甸。有人说,会流泪的人,是高尚的人。在成长历程中,你们流过眼泪吗,那是在什么时候?学生顿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随即热烈开来。(女孩可能会大哭一场,或者阴有小雨,男儿是有泪不轻弹,要哭的时候就忍着,估计有豪放派,一次哭个够的,也有婉约派的,能忍则忍)泪水,是人在脆弱时真情的流露;那一滴一滴,是我心中永远珍藏的雨露,每一颗泪珠都是一个晶莹剔透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生活,欣赏她的散文--《泪珠与珍珠》。

很多同学也许是第一次听到琦君的名字,其实前年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就是琦君的作品。影片唯美的风格、伤感而复杂的人物关系给看过电视的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琦君的这篇文章,我想我们从中获取的也许会更多。因为这篇文章是琦君女士七十多岁时候的作品,可以说凝聚了老人一生的人生感悟。

这篇文章比较短小,先请同学们花几分钟的时间把它读完,如果读起来有困难,不妨结合一下课文后面的自学提示。

二、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① 古诗词中写了这么多种泪,那么琦君又写了些什么样的泪呢?请大家阅读这篇课文,请大家在阅读的时候思考:课文都写了哪些泪珠?

明确:马区夫人话中泪 冰心散文中的泪 白居易乐府诗中泪 杜甫诗中泪 分离泪 亲子泪 牡蛎的泪 观音的泪 信徒的泪

文学的泪:《小妇人》、冰心散文泪、《啄木曲》、《新安吏》;

现实的泪:探亲的泪、欲哭无泪、母亲的泪;

宗教的泪:观音悲泪、信徒的泪。

②对于这些眼泪,作者情感如何。

文学的泪: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是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现实的泪: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

宗教的泪: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使人流下感激的泪。 满怀感恩的心,是最最纯洁真挚的。

③提问:课文中所说的这些泪,能不能换一个顺序来写?说一说你的理由。

这些泪的顺序安排有作者的深意。这几大类:文学--现实--宗教。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最开始是从书本里看到的眼泪,再往后是与亲人分离时候的眼泪,再以后,他有了自己的儿子,于是就有因为孩子淘气流下的眼泪,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自己的事业,于是就有了奋斗的泪,再往后因为对人生的逐渐感悟,才有了慈悲的泪和感恩的泪。据时间顺序来说的。)

④教师:课文中写了这么多古今中外的泪珠,有没有写到珍珠呢?

学生:(寻找)然后回答:第10段。

教师: 齐读第10段。找出泪珠与珍珠的关系。

学生通过找句子主干,找出了二者的关系:"珍珠,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

教师:从句式特点来看,这是一个判断句吗?

学生起初不假思索的回答是判断句,教师启发:在奋斗历程中落下的艰辛之泪就像珍珠。二者是比喻关系,相似点是:生命都因饱经痛苦地煎熬而显出了珍贵的一面。

教师:课文中写到的其他泪珠,会不会也如同牡蛎泪与珍珠之间的关系呢?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①教师:在回答泪珠与珍珠的关系前,我们一起来看看 “珍珠”都有哪些特点?

(板书)外形:圆润。 质地:晶莹 润泽。 形成过程:在痛苦中形成。 价值:珍贵

②明确了珍珠的这些特点,我们再来想想课文中写的这些泪珠与珍珠之间有什么关系。

A马区夫人话中泪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教师:根据生活经验来看,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红肿,而作者却说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这儿的“清明”对象是指什么?

学生: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这些泪珠中蕴涵的情感来看,这儿的“清明”不再是指“眼睛”,而是指“心灵”.教师:那这样看来,“眼多流泪水”与“心饱经忧患”意思相同,都是指“人生经历无数的坎坷、挫折、磨难和忧伤。” 经历了无数坎坷、挫折、磨难和忧伤后的人生,心会变得愈益清明,愈益温厚。 “清明”即指“辨别真、善、美的能力”。“温厚” 即为“心胸开阔,待人宽容,更亲和、更善良。” 经历了无数坎坷、挫折、磨难和忧伤后,才追求到了人生的这种境界,这不就是人生的一颗最亮的珍珠吗?

B冰心散文中的泪

与珍珠的相似点:真、纯,无暇。青山被雨水洗涤,显得更加郁郁葱葱,而人的良心在经过雨水的洗礼后也会更加至纯至善。生命中多下几次雨,便会淘尽灵魂里的渣滓,让你从容地对待生命中的每一次磨难。

这里的愁,还完全属于“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还完全停留在文本的层面上,可也正是这样,“不知愁的少女”那种天真无邪的心迹,昭然于笔端。

C白居易诗中的泪

“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红丝线是穿珍珠的,但是即使颜色再好,如何去穿自己的泪珠;火炉是给人温暖的,但是即使再炎热,如何将我如雪的双鬓烤化?

D杜甫诗中泪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是杜甫劝慰征人的开头几句话。“使眼枯”、“泪纵横”本来似乎可以再作淋漓尽致的刻画,但杜甫却加上了“莫”和“收”。“不要哭得眼睛发枯,收起奔涌的热泪吧。”然后再用“天地终无情”来加以堵塞。“莫”、“收”在前,“终无情”在后一笔煞住,仿佛要人把眼泪全部吞进肚里。这种悲愤也就显得更深、更难控制,“天地”也就显得更加“无情”。“天地终无情”,已经极其深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白居易的诗为什么比不上杜甫的?

写实、深刻沉痛;白写的是为自己流的眼泪,而杜甫是写为大众流的泪。

“枯眼见骨”的“枯”如何理解?

想像,“枯”相对于“丰腴”而言,让人联想到深凹的眼眶,秋天的落叶……一切接近于终点的事物,一种遍尝人生的况味的沧桑。这样一来,关于老年人生理原因无泪的一段,理解上就水到渠成了,遍尝了人生的艰辛,小小的痛已经不能激起情感漩波了,真正能使人“老泪纵横”的,那是怎样的伤痛呢!

E探亲泪

饱受了家国分隔,骨肉分离之痛,探亲接通了中断的血脉,使漂泊、流浪的灵魂找到了归宿,使蕴积已久的乡愁终于获得了尽情宣泄。这是亲情在遭受磨难后流下的泪珠,难道没有自身的美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人住,我方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炉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

F爱子泪

“想想自己幼年时的淘气捣蛋,又何尝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为什么把孩子比作沙子,也当引发学生感悟。孩子是母亲心中的一块肉,当孩子顽劣,淘气,就象沙子撒在母亲的心里,让母亲流下既爱又伤心的眼泪。从自己对儿子的情感中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情感,这对人生又有了高一层的领悟,所以说:“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这是一种对于亲情欲诉不能的眼泪。泪中浸润着亲情与真爱。

G慈悲泪

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而流泪,这是悲悯之泪。在课文所写的其他泪珠中,有没有与这一性质相似的泪珠?明确:杜甫诗中泪 。虽然诗中泪写的是征夫泪,但杜甫看到征夫流泪自己却无能为力,他的心中也挂着一颗悲悯之泪。自己身处忧患却去悲悯他人 , 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这颗泪珠就犹如珍珠一样散发出熠熠的光芒。

H感恩泪

这是信徒对救世主流下的感激之泪。文中说“感恩的心,是最最纯洁真挚的”,因为它是对爱的施与者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激,是人性的最深处迸发出的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种爱的泪珠,这难道不是珍珠吗?

I假如把这些眼泪都比做珍珠,那么贯穿起这些大大小小珍珠的线,它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几次的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三次。(主旨句)

教师总结:

①引入话题,虽然喜爱,但并不真正理解 。

②结尾与开头相呼应,更深切的体会到我们应爱和感恩这个世界。

③这句话分别出现在课文的开篇,中间,结尾。可见它具有线索的作用。把这些古今中外的, 现实的,文学的,甚至是宗教的泪珠串联起来,使得形散而主旨不散。

刚才大家的理解和分析都很好,这句话从结构上说起着引领贯串全文的作用;从内容上看,它代表了琦君70年的所有的人生体验,无论是骨肉分离的泪、怜子之情生命奋斗的艰辛之泪、不为一己悲欢的慈悲与无私的泪,它们都使我们眼睛更清澈,使我们心灵更明净与温厚。这些包含着人生丰富高尚的情感的泪珠,在琦君老人眼里都已幻化成世间最美丽宝贵的珍珠,我想这也是这篇文章取名为《泪珠与珍珠》的一个原因吧。

那么现在来回答“泪珠与珍珠”的关系是否也如同“花开与花落” ,“名与实”那样属并列关系?是比喻句。当生命在奋斗历程中落下的泪珠浸透着人间的真,善,美时,它就像珍珠一样弥足珍贵。

艺术特色:

(1)小中见大的抒情手法。在课文中,一句话、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滴眼泪都引起了作者的遐思,浮想联翩。(2)巧妙引用古诗文,增加了表达效果。(3)文章题目中有“珍珠”,而文中很少提及,作者只是从种种不同“类型”的泪水,来演绎“珍珠”的内涵。文章写得含蓄蕴藉。

四、总结陈词 走出困惑

现在我们一起回头看看作者所选取的这些泪珠中,都蕴涵了那些情感?自由发言:

学生:爱与感恩。爱亲人,爱事业,爱芸芸众生。对爱的施与者应心存感激。

教师:这些充满爱与感恩的人间真情都是人性中真善美的表现形式而已。当人性中的真善美被融入到泪珠中时,它就是珍珠。琦君这位饱经人世沧桑的智慧老人,在回首走过的人生路时,慢慢弯腰捡起很多人熟视无睹的“泪珠”,以一颗温存的心,一支细腻柔婉的笔,向我们慢慢倾吐着自己的人生感悟:当泪珠浸透着人间的真,善,美时,它就是珍珠。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泪珠那样平凡的事物才散发出人性真、善、美的光芒,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甚至琐屑的事物,你也可以从中去发现人性中那颗闪亮的珍珠。比如:父母一句关切的平常话;陌生人一个温暖的眼神或动作;生活中的一些磨难等等。

五、联系生活 独抒己见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生活经历,或者能拨动你内心情弦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等。去发现人性中真、善、美的那颗珍珠。 (广告中一个小孩子看见母亲给奶奶洗脚,于是转身端来一盆水,虽然水花溅湿了他稚嫩的脸,但他却高兴地对母亲说:“妈妈,洗脚”。在场的老师和同学都被深深地打动了)

今天,我们品味的是眼泪,明天我们也可以品味微笑,品味叹息。那一个微笑,那一声叹息,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都能唤起我们对人生的感悟,相信我们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珍珠。用琦君的话来回答:“我相信每个人心灵中都应有一粒珍珠,它就排除困难的毅力和智慧,这粒珍珠是随着人的年龄,学识与修养而逐渐长大,逐渐变得更晶莹圆润的。”

不要求一线非分的阳光,

不希冀一滴额外的雨露;

没有说一句浮华的话语,

悄悄在水下孕育着珍珠。

提示:《珠贝》塑造了一个甘于寂寞、用生命和泪水默默地孕育珍珠的奉献者形象。

(1)奥尔珂德小说

(2) 冰心文

(3)白居易诗 书中之泪

(4)杜甫诗 (虚)

 浅

(5)骨肉-聚散之泪 深

(6)外子-欲流无泪 (实)

(7)母亲-怜子之泪 奋斗、感情

(8 ) 牡蛎-奋斗之泪 化成

(9)观音-慈悲之泪

(10)信徒-感恩之泪

作者邮箱: haihai777@qq.com

[泪珠与珍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从“珍珠”到“鱼眼”

2.《珍珠鸟》的课件

3.珍珠鸟的课件

4.珍珠鸟教案精选

5.《珍珠泉》课件

6.课文珍珠泉教案

7.珍珠真假的鉴定方法

8.语文珍珠鸟课件

9.珍珠鸟教学课件

10.珍珠鸟语文课文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