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5-2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山东单县一中  初凤平   邮编:274300

E-mail:chufengp@yahoo.com

第一课时

目标:1、品味维纳斯的残缺美,培养初步的审美情感。

2、明确作者的观点,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

3、了解一定的审美技能,初步欣赏艺术作品。

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过程:

一、 预习指导:早读自读课文

1、找出生字并解决,积累成语。

          2、明确课下注释一、二,了解维纳斯的来历及作者的观点。

(以上问题设置,一方面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深入研究课文,把握作者观点,为上课做好准备,另一方面积累知识,落实双基。)

二、 上课导入:

1、课前放音乐,创造和谐气氛。教师准备好课件。

2、导语:同学们有谁去过法国吗?知道法国有名的博物馆有哪些吗?(学生七嘴八舌反应,进入情境。)好,请同学们看这座建筑(演示罗浮宫),这是法国一所著名的博物馆,这里珍藏着被誉为“世界三宝”的三件杰作,请问:它是什么博物馆?(学生交头接耳,教师演示图片,出示“卢浮宫”三字)对,它就是卢浮宫,它里面珍藏的闻名于世的三件珍宝就是“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及胜利女神--尼卡(教师演示三者图片,板书:世界三宝:维纳斯、蒙娜丽莎、胜利女神尼卡)。

(用图片导入,既形象,又可以吸引学生,迅速切题)

而作为“三宝”之首的维纳斯,人们对她的争论历来不一。

今天我们来学习日本小说家、诗人--清冈卓行的美学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师演示米洛斯的维纳斯并板书题目、“美学随笔”)通过学习,我们要达到如下目标(演示目标)

三、质疑探讨,检测预习效果。

1、这是维纳斯的正面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自由发表见解:你认为维纳斯美吗?为什么?(生四、五人回答)

2、好,同学们各抒己见,回答很有见地。到底维纳斯因为什么而成为流传于世的雕塑杰作呢?一般情况下,应怎样去欣赏她呢?下面请大家翻书到48页,请一位同学读框题中的材料,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同时仔细看图像来体会。(一生读,师演示米洛斯的维纳斯图)

3、问:这里介绍了一般人眼中的维纳斯的美,由此,你打算怎样欣赏一座雕塑,能谈谈吗?(生答)所以,欣赏一件雕塑作品,我们首先要审全貌,再注意观察细节。要想进一步了解的话,那就要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板书:如何欣赏:了解背景--把握全貌--审察细节)

4、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那么谁能讲讲,维纳斯是怎么被发现的?(提问一生讲)

从维纳斯被发现的材料中,我们了解到:一开始,维纳斯并不是断臂的,她的双臂本来是完好无损的可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断臂的维纳斯。大家都知道:在古希腊罗马神话里,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希腊神话中又叫阿佛洛狄忒,可见她是非常美丽的。,那么,如果现在叫你选择,你是选择双臂完好的维纳斯呢,还是选择双臂残缺的维纳斯?为什么?(叫几名学生回答)

5、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在大家的回答中,我得到了这样的观点:双臂完好的维纳斯与断臂的维纳斯都很美,但,有双臂的她却只有一种形象美,而双臂残缺的维纳斯恰恰因为失去了双臂,则更能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不同的人脑海中都可以有一个自己的维纳斯,而且,她都是美的。也就是说,是残缺激发了人们的无穷想象力,维纳斯才有了永恒的美,可以跨越时空,流传万代。这就是艺术上的残缺美(板书:艺术的残缺美)。维纳斯虽然双臂残缺了,但却使人生发出无数双手臂,一座雕塑因为观众的创造想象而有了无穷无尽的美和永恒的生命力,成为传世杰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读者、观众的创造想象对于艺术作品的再创造。这也是维纳斯失去双臂的魅力所在。所以,欣赏艺术品,还需要观众的创造想象力(板书:创造想象)

(这一步骤既是对学生预习的检测,又为深入领会作者的观点打好铺垫,同时,也突出了学习重点。)

四、 研讨课文,深入领会,把握作者观点。

大家探讨得很好了,那么,1、本文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 2、作者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维纳斯的双臂必须失去?失去别的部位可以吗?请大家阅读课文,分小组自由讨论一下(生答概括:维纳斯为了美必须失去,这样才能“漂向更远的国度,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从单一、部分、特殊中产生质的飞跃,成为普遍、完整、无限。“缺陷的美”正是“完整的美”,残缺,恰是完整,因为双臂完好的维纳斯,呈现给人们的是单一的定型,是特殊的明确的个体,无法令人产生不尽的想象,从而难以超越时空,跨越永恒。而断臂使维纳斯“从“有限”中见出“无限”,由观众构建无穷的想象,使作品“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深深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奏响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而且,作品只能失去双臂,也就是说,艺术上的残缺美必须是有条件的,否则就不美了。)

3、也就是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像文学作品一样,当它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在读者眼中时,由于文字的不可定型性,使读者产生无穷的想象,从而形成对于人物的不可定性的美,比如林黛玉。可当她被拍成电视连续剧,由“陈晓旭”这个演员扮演时,林黛玉就成了一个林黛玉,不可能再使观众产生无穷的想象,因此,许多红学迷坚决不看电视剧,原因正在这。这与维纳斯的残缺美异曲同工。

4、那么,毕竟恢复双臂的维纳斯也是美的,因此出现了许多设想。对此作者怎么看?(生研读课本然后回答)也就是说,如果人们使维纳斯双臂复原,那么则失去了美感气氛,与双臂残缺相比,其欣赏价值就相去甚远了。艺术作品贵在创造力,能激发观众的无穷想象,这,也恰恰是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所以作者极力反对为维纳斯复原双臂,认为“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相反,却使人产生恐惧、空虚的感觉,害怕破坏残缺美。”作者的这一观点通过对比体现鲜明。(板书:对比) (这一步骤是本课学习的主体,是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领悟作品主旨的关键之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深入体会。本设计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作者观点的领会。)            

                         

    双臂完好--单一、定型、部分--丧失想象力    艺术上的

(板书:维纳斯(阿佛洛狄忒){    对比                                       }残缺美

虚实相生

             (爱与美的女神)     双臂残缺--普遍、不定、完整--引发想象力

                    

   失不失--必失

作者观点: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  {   对比            } 神秘气氛、生命之梦、不尽的

失什么--双臂        “无”、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五、 练习迁移,讨论深化。

1、请同学们仔细研究蒙娜丽莎(演示蒙娜丽莎),根据刚才学习的体会讨论一下她美不美?最美在哪里?为什么?(学生讨论然后回答)(教师小结)蒙娜丽莎代表了“人”的觉醒,“人”美丽,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渴望从宗教桎梏中解放出来的突出表现,他们表现“人”的追求,“人”的美,讴歌“人”的尊严、“人”的自由。画面中的人物,端庄、蕴藉、典雅、含蓄,她身上散发的气息,倾倒了无数欣赏者。尤其是她神秘的微笑,使人们猜测不出她为什么笑?那微微上翘的嘴角无疑是最具魅力的了,而这,恰恰就是蒙娜丽莎千古不朽的真谛所在,因为,它激发了人们永恒的无穷的想象力,使人们不停地去研究探讨它。这与维纳斯断臂的艺术魅力是一个道理。

2、通过学习,我们应明确:欣赏艺术作品贵于创造力,只有这样,美才无处不在。

(板书:创造想象)

(此步骤是对课文的迁移理解,也是对目标的深入完成,更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板书:如何欣赏:了解背景--把握全貌--审察细节--创造想象)

六、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探讨了艺术瑰宝维纳斯断臂的残缺美,领会了作者的艺术见解,同时,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艺术鉴赏力。课下大家要落实。那么,对于这篇美学论文,你还有哪些问题想探讨,课后题二、三怎么理解 ,下节课我们再深入研究练习。

七、 作业布置:

1、巩固新知,完成《基础训练》课内阅读题一。

2、研究性作业(任选一题,写一篇小作文)。

⑴ 谈维纳斯的残缺美

⑵ 蒙娜丽莎的微笑

⑶ 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上述作业的布置,在落实巩固新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更深化理解课文。)

 作者邮箱: chufengp@yahoo.com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2.师说教案教案

3.语言类教案中班教案

4.《科学与艺术》教案教案

5.《过年》的教案

6.《压强》教案

7.《大学》教案

8.《鳟鱼》的教案

9.《锄禾》的教案

10.《春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