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苏教2016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11-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材分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作者常建仕途失意,游山玩水以排解心中忧愁,至破山寺,兴之所至,题诗于后禅院。全诗以简单明白的笔触写景,旨在写意,充满禅味,引人深思。

【教学目标】

1、全面理解古诗的内容,背诵全诗;

2、感受古诗幽雅寂静的环境;

3、体会作者对幽雅寂静环境的热爱,以及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野的情怀。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幽雅寂静的环境。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幽雅寂静环境的热爱,以及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野的情怀。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2. 讲授法;

3. 问答法。

【教具准备】

PPT、小黑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板书、齐读题目)。题:意思是写。是谁写呢?(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常建)通过预习,大家对作者有哪些了解呢?(唐代诗人)

作者简介:常建(出示图片):唐代诗人。一生仕途坎坷(做官的道路不顺利),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就像我们这首诗中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样)。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寺,以排解心中忧愁,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所作的。

破山寺是一个环境优美寂静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和诗人常建一起去破山寺游览一下,感受破山寺优美寂静的环境。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授

(一)朗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泛读课文。(请同学注意老师句子的停顿并且学习不会的手语)

2、划分句子停顿(题目、首联教师划分;颔联教师带学生一起划分;颈联、尾联学生试着划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3、根据句子停顿请学生领读古诗。

4、学生自读古诗,想一想古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引导:首先,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谁啊?(作者)作者去做什么了?(去游览破山寺了),在破山寺中有没有见到一些景物呢?(有,见到了高林、曲径、禅房等),看到了一些景物,有没有听到一些声音呢?(有,听到了钟磬音),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听到这些声音,心情是什么样的呢?(愉快)。总结一下,就是作者到破山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

过渡: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首古诗,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了,请大家说一说这些加点词语的意思。

5、解释词语意思,检查预习。(主要由学生回答)   

(1)古寺:破山寺。

(2)初日:早上的太阳。   

(3)曲径:弯曲的小路。   

(4)幽处:幽静的地方。   

(5)禅房:僧人的房舍。   

(6)悦:形容词用作动词,使……高兴 。    

(7)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8)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9)万籁:各种声音。

(10)寂:寂静    

(11)但余:只留下。   

(12)钟磬:(出示图片)一种器具。  

6、请同学根据词语意思齐读古诗。

7、请同学根据词语解释翻译句子并写在白板上(分组翻译,第一列同学:首联;第二列同学:颔联;第三列同学:颈联;第四列同学:尾联。)。

8、全体师生以某份翻译为例,一起分析。

9、出示参考翻译。

首联:清晨,我走进破山寺,早上的太阳照耀着高高的树林。

颔联: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人的房舍在花木的深处。

颈联:山光使野鸟性情愉快,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

尾联:各种声音在这里都寂静了,只留下钟磬的声音。

10、师生齐读古诗翻译。

过渡:作者去游览,什么时候去的呢?

(二)诗歌赏析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1、哪个词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哪个词点明了出游的地点?(出示入古寺图片)

预设学生回答:清晨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古寺点明了出游的地点。(板书:清晨、古寺)

过渡:清晨作者进入古寺,远远地望去,作者看到了什么呢?

2、破山寺远远望去是什么样的呢?(出示高林图片,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预设学生回答:初日照高林。

3、(出示古寺、高林图片)作者一大早来到古寺,这时,有没有很多人呢?(没有)没有人也就是说没有喧闹。突出了破山寺什么样的环境呢?(静)(板书:静)

4、齐读首联,体会破山寺(清)静的环境。

过渡:作者感受到这样(清)静的环境,不禁向前走去,作者走的路是什么样的呢?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作者走的路是什么样的呢?(出示曲径通幽的图片)

预设学生回答:曲径。(请学生齐读这句话)(板书:曲、幽)

2、曲径通幽处。这一句话里,有一个成语:曲径通幽。意思是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

过渡:作者走在弯曲的小路上,要去什么地方呢?

3、作者的目的地是哪里?(出示禅房花木深的图片)

预设学生回答:禅房。

4、禅房在什么地方呢?(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预设学生回答:花木深。(板书:深)

5、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颔联,想一想,颔联体现了怎样的环境,用诗中的字来回答。

教师引导: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这个幽静的地方就是禅房,所以,颔联体现的环境特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说……大家看到这样的景色心情怎么样呢?

预设学生回答:幽。(板书:幽)

6、学生自由朗读颔联,体会幽静的环境。

过渡:(出示高林、曲径、禅房花木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你看到这样的环境心情怎么样呢?(快乐、舒服)同样的作者也觉得很快乐,很舒服。我们一起读读颈联,找一找体现作者心情的两个关键字。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1、找一找体现作者心情的两个关键字。

预设学生回答:悦、空。

教师总结:山光使鸟的性情愉快,为什么呢?(因为景色优美)这样的景色使鸟都觉得愉快了,那么人呢?(更愉快),作者写鸟的愉快是为了体现自己心情的愉快;“明净的潭影”这样的景色美不美呢?(美)看到这样的景色作者心中的俗念消除,没有了俗念就没有了负担,心里觉得很轻松,就像刚刚同学们说的心里舒服。所以,同学们刚刚找到的两个字非常正确。(板书:悦、空)

那么,作者看到的这样优美的景色就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雅(美丽)。作者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心里觉得快乐,觉得舒服,那么,作者对这种环境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呢?

预设学生回答:喜欢。

教师总结:所以这一段描写了(幽)雅的环境,以及作者对这种环境的喜爱。(板书:雅、喜爱)

2、根据板书,试背颈联,体会作者的心情。

过渡:作者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时,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呢?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作者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预设学生回答:钟磬音。

2、齐读尾联。

3、有一个成语出自此句。

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4、教师引导:周围很安静,只听到了钟磬的声音,就像我们平时说的,屋里很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突出了屋内环境的静。同样的,尾联也是突出了破山寺环境的静,用诗中的一个字回答,是什么呢?

预设学生回答:寂。

5、教师总结:所以,尾联描写了破山寺寂(静)的环境。(板书:寂)

三、小结(根据板书)

1、这首诗描写了一种幽雅寂静的环境。

古诗      关键词       环境               作者

首联   清晨   古寺      静

颔联   曲  幽   深      幽   

颈联   悦       空      雅   幽雅寂静     喜爱

尾联   寂     音      寂                

2、通过对幽雅寂静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通过对破山寺幽雅寂静环境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这种环境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野的情怀。

3、齐读诗歌感受幽雅寂静的环境,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野的情怀。

4、根据板书,试背诗歌。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课内:抄写诗歌及译文。

课外:背诵诗歌。

 

雷真民

[诵读欣赏《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苏教2016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社戏》教案

2.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

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教案

4.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

5.苏教版语文下册生字课件

6.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期末试题

7.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8.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9.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10.苏教角的初步认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