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

发布时间:2016-7-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吕颖丰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梗概,初步感受文学作品(小说)的魅力。

2、欣赏本文塑造的哈尔威船长这个高大的人物形象,从而获得对人生的一点启示。

3、读读议议。反复朗读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欣赏本文塑造的哈尔威船长这个高大的人物形象,从而获得对人生的一点启示。

2、反复朗读课文,披文入情,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掌握学习文学作品的一些方法。

如何准确引导学生感悟哈尔威船长这个高大的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内涵,则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

教材分析

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所涉及的第一篇小说,而且是一篇外国小说,因《泰坦尼克号》的影响,就情节而言,本文是不难理解的,而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是不难认识的,但是作品是怎样渲染这一形象的,又该如何让学生从灵魂深处去感悟这一形象,领悟作品的内涵,则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因此,我打算通过反复朗读,置疑、讨论等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帮助学生感悟人物形象,领悟作品内涵。

两段式学情分析:第一段:设计内容:

预习以“自主”为主,教师通过布置学案,学生之间君朋合作来落实。

识字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借助字典词典自己解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构建他们的“词库”;

“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可以让学生借助图书资料、网络资源来搜集信息,筛选整理。教师做好检查督促工作,保证学生坚持自学下去,这对学生能力的养成将大有裨益。

第二段:课堂教学又可分两段,

第一段: 以“君朋合作、探究”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6人一小组,轮流发言,一人记录,形成小组结论或者提出问题。

第二段: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对师生的要求比较高,如何拟定讨论题?(起始阶段可能还是教师先提出议题,慢慢让学生自己学会提问)如何保证君朋小组学习不沦为过场形式?这些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1、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初步就课文进行质疑,小组探究解决问题)

2、明确合作、探究式学习具体步骤:

①分组,组内分工(记录员、汇报人)。

②分组讨论(明确问题、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③教师筛选问题,全班分享(汇报人报告、他人质疑或补充)。

3、下发学案,完成学案内容。

课前预习,整体感知文本。

第一段,包括字词、 作者、故事背景、概述内容、朗读、复述等等

第二段 对学生进行内容概括、朗读方法、复述方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分组探究学习。

1、创设情境:

同学们:有篇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里有这么一句话:“你把时间凝聚在薄薄的书页之中,让读者无拘无束的漫游岁月的长河,尽情地观赏两岸变化无穷的风光。”那么,这一堂课,让我们荡起双桨,驶入英国历史上的1900年3月,一起去探听一个雄壮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这是“诺曼底”号遇难的30年之后,在海底沉睡了三十年的“诺曼底”号被英国政府打捞出水,有关“诺曼底”号的种种传闻又成为当时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

布置君朋学习小组学习内容。

二、君朋合作,研读理解文本。以学案为主,来研读文本。

重点落实 1哈尔威船长的形象分析

2文段的句子的品味和理解

第一段:   学生活动,完成第一段内容,反映在学案的1-9题。学习内容见学案

大约15分钟,君朋进行汇报展示。

这一段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完成课文品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朗读能力,理解能力。

第二段:君朋合作,找课文中有深刻含义的语句进行赏析。

教师预想回答:主要找课文中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例如:① “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②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③ “他把每一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2、明确任务,分组讨论学习自选问题,记录员记录讨论学习的内容。

3、汇报人向全班汇报本组问题讨论学习的成果,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

二、教师主持小辩论:

“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从这句话来看,作者认为哈尔威船长虽然最后选择了与一起轮船沉入了大海,但是他仍然不失为一名英雄。你认为呢?请结合你所知道的英雄事迹来阐述你的观点。

反方辩论。--人应该珍惜生命,哈尔威船长在可以逃生的情况下却选择了死亡,这种英雄行为不值得提倡。

2、教师小结:明确“英雄”的含义,引发学生对哈尔威船长这个人物形象的更深刻的思考。

三、教师总结:

1.总结方法:如何更好的感悟文学作品?有一些方法推荐给大家:

读:书读百遍(多种方式的读)

思:圈点批注(写下思维的火花)

悟:披文入情(换位思考,与作者感情共鸣)

演:感同身受(改编成课本剧)

有的方法,我们已不知不觉中用到了,还有些方法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

2.激发兴趣:

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在短短一篇小说中,我们感受到了100多年前,遥远的英伦海峡上,“诺曼底”号遇险沉没时惊心动魄的场面,更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明白了人生的真谛,这就是文学独特的魅力。它能穿越时空,拔动你的心弦,

在今天这一堂课的学习中,我想我们思想感情的潮水在不停地放纵奔流着,我们时而被震撼,时而被感动,甚至更有一种激情在澎湃,那应该是一种英雄的意识,更是一种人生的启示……这些感情的体验都来自于一个高大的人物形象-----哈尔威船长。所以,我们应该感谢法国大作家雨果,是他利用小说这种文学样式,让我们领略到了文学殿堂中美好形象,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美好情感。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文学“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但愿这一课的学习,能够帮你推开这扇神奇的大门,亲近文学,多读文学,读好文学。

六、 作业:

1、生字词运用训练。运用全部或部分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2、(选作)任选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内容,编写一幕课本剧 。

3、(选作)请以《震撼》为题,谈谈对课文中自己最欣赏的某一段内容的看法。

4、(选作)请以《我眼中的哈尔威船长》为题,谈谈自己对哈尔威船长的认识。

教学反思:

两段式教学课堂初具模式,但是这节课使我觉得学生活动广度有余,文本品味深度不足。纵观这节课,优点突出: 学生得到充分的活动,并且实现了君朋结对的教学理念。在讨论中,我发现有些组员呈现集体讨论,然后落实的现象,有的组则是一人发言,其余补充形式。朗读展示环节,学生之间纠正朗读感情和语调。学生活动十分热烈。而且参与的同学都十分投入。没有游离在课堂之外的学生。突破了传统课堂死气沉沉的现象。但是,从教师备课和预测的情况开看,这节课,很多预想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比如,这节课需要完成人物分析和语言品味,但是由于小组学案讨论的情况不大一样,在展示环节,学生并不是预想的好,所以,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示,指导他们学会抓住中心复述课文,耽误很多时间。所以从教学进度来看,我觉得这节课就显得没有深度了,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两段式为我们打开了活跃课堂的大门,我们摸着石头过河,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生会越来越会好。两段式教学,君朋小组活动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张语晴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相关文章:

1.小学汉语拼音第四单元教案

2.初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3.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汉语拼音教案

4.《秋天》第2课时教案

5.木兰诗的改版

6.初三英语课件第11单元

7.高一英语第1单元课件

8.大学英语3第5单元课件

9.七下英语第11单元课件

10.有余数的除法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