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6-1-2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石林县巴江中学  高学兰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七年级的时候学过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有一个带点神秘又有趣的故事是(美女蛇的故事),讲述这个有趣故事的人是(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的保姆,在这篇文章当中并没有过多的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门写长妈妈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二、检查预习。

1、抽查字词的读音,重点强调和方言音的区别。

憎恶(zēng wù)    粗拙(zhū)

三、速读课文,理顺文章写了阿长的哪些事情?

明确:①阿长名字的由来

②阿长喜欢“切切察察”

③阿长的睡态

④阿长给我讲各种“ 规矩”,比如“吃福橘”

⑤阿长“谋杀”我的隐鼠

⑥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⑦阿长给我买《山海经》

四、品析词句悟情感。

1、学生齐读下面的文段,思考:这段文字写出了阿长的什么特点?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明确: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  情感:讨厌

2、请一个学生朗读下列语段,思考:这段文字写了阿长的什么特点?作者是这样表现阿长的这个特点的?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明确:在“我”看来,阿长是故意“摆”成一个大字,当时的我强烈不满。

3、指导“我”与阿长对话的朗读。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明确:通过朗读,读出人物的心情。“我”:不耐烦的  阿长:异常激动

4、朗读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异同,分析“我”对阿长情感的变化。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明确: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会对阿长产生敬意是因为小时候“我”觉得阿长的本领比别人大。

5、朗读下面语段,感悟中心。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明确:这两段是以成年人的口吻写的,小时候因为太小而没有体会阿长对自己的爱,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慢慢地领悟到阿长对我所做的一切,其实是出于对“我”的关爱,充满着深深的怀念、感激、尊敬之情。

带着这种情感反观阿长哪些所谓的“缺点”,也就是说,用成人的视角再来看阿长的“切切察察”、“粗俗睡态”、“元旦劈头的磨难”等,你会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学生发表意见。

总结: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你我所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但是,当我们长大了,总有一天会读懂了它,也许那些厌烦,那些怨恨的背后满满的都是爱。

五、课后练习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她们。

请以读懂“身边的爱”为话题,写一篇随笔。

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

巴江中学    高学兰

师:同学们,我们在七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 鲁迅先生写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里面,有一个神奇的美女蛇的故事,故事的讲述者是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在那篇文章当中,对长妈妈并没有过多的描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门写长妈妈的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已经初步预习过课文了,那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老师抽了两个词语,看同学们能不能读准确。(师在黑板上出示两个词语:憎恶粗拙,教学上来注音,学生注音错误,老师叫其他学生上来改错,也没对,教师纠正)

师:同学们,生字词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基础,我们要读对、写对还要理解意思。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看课文,结合课前的预习,速度课文,看看文章写了哪些阿长的事情?(学生速度课文)

生:写了阿长的切切察察、阿长不雅的睡姿、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阿长给我买《山海经》。

师:还有吗?(学生说没有)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的?

生:阿长给我讲各种“规矩”

师:比如?

生:过年吃福橘,不准走进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去等。

师:很好,这位同学书读的很细。

师:开来同学们书读的不错,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得不错,对呀,文章就写了以下这些方面:

(多媒体出示:阿长名字的由来、阿长喜欢“切切察察”、阿长的睡态、阿长给我讲各种“ 规矩”,比如“吃福橘”、阿长“谋杀”我的隐鼠、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阿长给我买《山海经》。)

师:好了,整体了解了文章以后,下面我们结合文章中几个具体的文段,来品析一下文章的语言,这是我们这节课最主要的学习目标。下面请看第一个文段(屏显,学生齐读)

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师:这段文字写了什么?

生:写了阿长的缺点。

生:写了阿长切切察察的缺点。

师:文段是怎样表现阿长这个切切察察的缺点的?我们平时说人长短的时候,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下面同学们两个人一组,我们把平时说人长短的情景表演一下。(同学两个人一组演示。)

师:现在请两个同学来一个情景演示,你对另外一个同学小声说:“这个老师长得太难看了。”然后根据文段中的描写来演示,大家注意他们手指头和表情(同学笑,鼓掌)

师:根据刚才的演示,想一想,文段中的哪些词语用得非常准确生动?

生:“低声”这个词用得很准确,因为一般说人是非要很小声,不可能高声大嚷。

生:“絮”字用得也很准确,写出了阿长说起这些闲话来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生:竖起第二个手指中的“手指”也很准确,因为说别人是非的时候都是用手指着。

师:为什么是第二个手指而不是其他手指呢?

生:哦,老师,“第二个”很准确,我试了试其他的手指,比如大拇指,那就是赞赏某个人,如果用小拇指就是瞧不起某个人,只有是第二手指,才能准确地表现出喜欢传闲话人的特点。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一个手指,就把人物的情态性格写得淋漓尽致。所以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我们就会发觉,文章写得生动,并不在于语言多么华丽,而在于语言运用得准确,当然语言运用得准确的前提是要观察得仔细。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对阿长会是怎样的情感态度?

生:讨厌。(板书讨厌)

师: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下面这段文字(屏显,找学生朗读)

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师:这段文字又写了阿长什么特点?作者这次是怎样表现阿长这个特点的?

生:这段文字写了阿长的睡态。

师:阿长的睡态怎样?

生:不好看,不雅。

师:哪些词表现了不雅的睡态?

生:主要通过“伸开两脚两手”“大”等句字表现出来的。

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大”字的表达效果。如果你有想法,可以先和同桌交流。

生:“大”字和前面的“伸开两脚两手”相照应,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阿长睡态的不雅。

师:你分析得正到位。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字词能表现出阿长的睡态不雅呢?(学生思考,似乎有难度,老师接着提示)比如“摆”字。(有学生举手)

生:我觉得“摆”字很随意,也写出了阿长的睡态的不雅。

师:我先不评价这位同学对“摆”字的分析,老师先给大家提供一种方法,那就是比较法。比如我们把“摆”字换成“睡”字可以吗?这两个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

生:这两个字所表达的效果不一样。睡着睡着就“睡”成了一个大字,说明阿长是无意的,而“摆”字就是故意的。在“我”看来,阿长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是故意的。

师:分析得真好,“摆”字一般是人为的,故意的,比如我们说“把书桌上的书摆好”。既然在“我”看来,阿长是故意“摆”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那我对阿长会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生:强烈的不满。(板书“不满”)

师:是呀,通过一个“摆”字把“我”对阿长的不满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所以,抓住关键词分析文章的语言,就会体会出其中的妙处。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屏显,找同学读)

3.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师:这段文字,我们主要任务是分析文段中间“我”与阿长的那两句对话应该怎么读。为了能准确地把握这两句对话的语气语调,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时对话的情境和两个人的心理状态。我们先看这两句话“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想一想,我为什么惊异?阿长为什么惶急?

生:阿长急切地想听到“我”对她说祝福的话,又怕“我”忘记了,一开口说出其他不吉利的话来,所以她即害怕又着急。

生:因为新年早晨起来,我想的是立即下床去玩,早把阿长昨晚嘱咐的话给忘记了,当阿长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时,我不知道她要干什么?所以很惊异。

师:新年祝福的话对于阿长来说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她这年是否“顺溜”,所以阿长很急。而“我”呢,小时候的“我”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甚至有些反感,觉得这是一场磨难。下面,我们来试着读一读这两句对话。(生读,但程度不够)

师:大家看“我”说“阿妈,恭喜……”中间有个逗号,后面是一个省略号,在读的时候,要把标点符号体现出来,“阿妈”读完之后,稍微停顿一下,后面的恭喜,声音要拉长一些。声音应该是慢而且低的。(教师范读)阿长说的话连用了四个感叹号,而且“恭喜恭喜”等几个字之间没有逗号,说明语速要快,同时声调要高亢。(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出了两个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我”是不耐烦的,阿长是异常激动的。(板书“不耐烦”)

师:一个人的朗读能力,会很直观地表现出他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同时,在一定地情境中反复朗读,反复斟酌,也会加深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下面我们再读两段段文字,看看“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

4.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5.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师:这两段文字有一个相同的词语“敬意”,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两个“敬意”的异同?

老师给点提示,比如,可以从产生敬意的缘由,产生敬意的程度等方面去考虑。

生:这两个“敬意”产生的缘由不同。第一个“敬意”,是因为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说她们脱了裤子,大炮就放不出来,我觉得他很有本事。第二个“敬意”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到了我日思梦想的《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觉得她有伟大的神力,所以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

生:这两个敬意的程度是不同的,我觉得第二个“敬意”要比第一个“敬意”程度要深得多。

师:说说理由。(学生沉默)老师再提示一点,“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里的“消灭”能否换成“消失”呢?

生:不能,因为“消灭”表现出对阿长的怨恨彻底地没有了,而且是一下子就没有了。“消失”好像不如“消灭”更彻底。

师:分析得很好。我们再结合文章,想一想是因为阿长对“我”的关爱,使我非常感动,从而对她产生了 “敬意”,还是觉得她比别人本领大,对她非常佩服而产生了 “敬意”呢?

生:文段的意思还是因为她比别人本事大,对她很佩服才产生了 “敬意”。因为这两段都是反复强调她“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

师: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之后都能很清楚地看出来,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是因为阿长很爱“我”,把“我”当成了她的亲儿子一样看待,但“我”为什么没有体会到呢?

生:因为当时“我”还小。

师:分析得很好,写作要真实。小时候的“我”,也许还不能体会出阿长对我的爱。是呀,平时我们常说写作要真实,不但事件真实,感情更需要真实。那么作者是什么时候才体会到阿长对我的爱呢?我们来看文章最后两段。(大屏幕显示,教师范读)

师:这两段文字是作者以成年人的口吻来写,你能读出作者对阿长是怎样的情感吗?

生: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感激,尊敬。(板书:怀念、尊敬)

师: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慢慢地领悟到阿长对我所做的一切,其实是出于对“我”无私的关爱。作者以现在的眼光看当时的阿长,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我想三十多年过去,作者对阿长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比如成年的“我”就会明白,阿长不是故意地把我挤到床的一角,那只是她无法改变的生活习惯罢了。

生:“吃福橘”,是南方一种习俗,希望来年幸福顺利,当“我”对阿长说完“阿妈,恭喜”之后,阿长“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阿长其实更希望我来年“顺溜”,可惜当时我没有感觉到。

生:还有“元旦劈头的磨难”,只是阿长对生活一种美好的愿望“顺顺溜溜”,不是迷信,

只是一种习俗,和现在春节拜年好像是一样。只是小孩子的心思不在此,所以才觉得是磨难。

师: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我所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但是,当我们长大了,总有一天会读懂了它,也许那些厌烦,那些怨恨的背后满满的都是爱。学完这篇文章后,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今天给大家布置了一篇随笔《读懂身边的爱》。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反思

石林县巴江中学  高学兰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品析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是我们读散文的目的。因此,我就把品词析句悟情感作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整堂课上下来,只能说完成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己的教学流程设计有问题,达成上面的教学目标方法应该是很多的,但我采取一个自己认为比较方便的办法,把自己认为最具有分析价值的语段全部打在多媒体上,强行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在走,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好多同学情感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感悟就被我割离。其次,在品析语言的过程中自己太过强势,生怕学生不按自己设计好的路走,整节课都在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学生没有真正走进文本,而是停留在了表面。最后是问题的设计不够巧妙,不能让学生很自然地走入文本。从课堂来看,学生发言的面并不大,我没有及时去调动等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解决。

总之,我会再接再厉,不断反思、提高,更好地完善自己课堂教学。

 

封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