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 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10-1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资料链接:

1.子猷和子敬都是王羲之的儿子,也是东晋名士和书法家,其中子敬的书法成就更高,跟父亲并称“二王”,去世时年仅42岁。

2.“魏晋风度 ”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的更迭(dié ),社会的动荡、战乱、瘟疫等让人朝不保夕。因此,士人开始轻视传统儒学重伦理轻情欲,重集体轻个人的思想。他们纵情任性,孤芳自赏,鄙视权贵,不拘礼法、率直任诞、清俊通脱。代表是“竹林七贤”。

3.士人爱琴,风气之盛,琴己经成为士人们特有的艺术表达方式。他们听琴赋诗,以琴会友,借琴消忧,甚至以琴吊唁(yàn),以此表现自己的人格特色和精神气度。

学习目标:

1.能准确翻译课文,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重点)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兄弟情谊。(难点)

表述要求:

1、展示前:我们组展示的问题是:______,我们小组其他成员补充。  

2、展示中:我们小组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_____ 。(可略)

3、展示完: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补充?

(展示过程中可以板书需要强调的内容)

一、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任务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括号左边字的读音),读出节奏。

王子猷(    )、子敬/俱病笃(    ),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    )矣。”语时/了(    )不悲。便/索舆/来奔丧(    ),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掷(    )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    )绝良久,月余亦卒(    )。

(主讲讲解完字音、强调节奏后,请小组范读,其他同学纠正点评,然后请全班齐读一遍,再次纠正点评。)

(二)这篇课文的课下注释太少,不足以支撑我们对全篇的理解和翻译,假如你是编者,你还会给哪些字加上注释呢?请在翻译全文的过程中,写下这些字并试图解释。 

(三)面对弟弟子敬的病故,子猷是否悲痛?大家多读几遍课文,确定你的判断。(从人物的动作及细节描写分析)

(四)下面这则材料与课文的表述有诸多对应的地方,请你们找一找,比对比对。

并比较两篇文章在措辞方面的明显不同(比如动作、语言、标点等)

未几,献之卒,徽之奔丧不哭,直上灵床坐,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余亦卒。

--《晋书王羲之传》

(五)子猷得知子敬去世,心中应该充满无限悲伤,可是第一段中却有一处显得矛盾,把你的发现写出来并分析。(参考本文内容及资料链接2)

二、自主检测

1.先解释加粗字再翻译句子。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3)便索舆来奔丧。

(4)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5)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2.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

3.人们常用“人琴俱亡”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4.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

蒋睿

[人琴俱亡 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谈中国诗》导学案

2.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导学案课件

3.历史教学导学案论文

4.镶边与剪纸的导学案

5.木兰诗导学案及答案

6.语文版木兰诗导学案

7.汉语拼音复习导学案

8.赵普文言文导学案答案

9.人琴俱亡原文及翻译

10.导学案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