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学设计和思考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发布时间:2016-5-1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小刘

班级:高一(8)班

导入:背诵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引出现代作家家乡情结的散文《想北平》

散文的特性:真诚、个性、抒情。(心中有数这种文体的特征)

老舍其人:后来有人问老舍的儿子舒乙,请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你父亲的一生,舒乙说: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贫民。(文如其人,总体把握)

一、怎样写“想”,写得怎样?

1、 学生自学,提出疑问

学生提出问题:

老舍这么爱北平,为何多次说想说而说不出来?

为什么要提到伦敦、巴黎、罗马这些城市?为何不和上海天津不比较?

明明北平有许多可写之处,为何写了一些很小的地方?

为何要写这么多的便宜的花草儿?

作为男人怎么会落泪?

老舍为何化作杜鹃鸟?

(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很有价值的,也是他们的疑惑点,老师根据学情,可作为教学的起点,)

2、 老师挑选其中相关的问题展开教学

老舍这么爱北平,为何多次说想说而说不出来?如此曲折为哪般?

(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这篇散文特性的体现,就是怎样抒发自己真诚的情感,使用了哪些技巧,手段,语言有什么特征。)

应该明白这篇散文的作者是作为老北平人的老舍,土生土长,对北平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故琐碎、细小,容易被人忽略。而这种感受只有土生土长的老舍所特有,而不能混同于一些寄居于北京的外地作家的感受,也不同于向外地人介绍北平的文章特色。我们要认同这种感觉。)

解读文本时可参考的教学疑问点

(1)老舍到底对北平有爱吗?是怎样的爱?怎样写这种爱?我们关注前三段文本解读。

(2)老北京的爱看似矛盾且无理,怎样理解老舍这种感觉?

生活二十多年没到过陶然亭,这是爱吗?

(3)爱难道必须和母亲牵扯在一起吗?

“讨”母亲喜欢是爱吗?怎样解读“讨”?(可补充老舍母亲相关资料。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

(4)独自微笑或落泪是爱吗?

能品味黏和积凑吗?“浸”和“赐”的品味?

自己必须化为杜鹃吗?其他鸟可以吗?杜鹃的古典文化。(细处解读,深入文本,来回的走,散文的教学内容)

老师概括:知道“我的北平”仅“牛的一毛”还要爱,爱之真。和对母亲的爱类比,同样说不出,爱之深。愿化为诗人和杜鹃,爱之痴。这就是散文怎样表达的技巧。这就是爱,纵使我心里有一片汪洋,然而流出来的只有两颗眼泪。(舒婷)因为爱,所以爱。所以想

(教学第一板块到此结束)

二、老舍想北京什么?想的背后站着的人?

1、爱北京什么?或者说老舍笔下写了北京哪些事物?

小蝌蚪、嫩蜻蜓、塔影、长着红酸枣的城墙、温和的香片茶、最小的胡同、房子、院子、北山、西山、各种菜蔬。

2、 为何不写一些有名的事物?比如长城,故宫,全聚德烤鸭等等?

第一次提到的竟然是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为什么?(是否有作者童年的清贫的记忆,老酸枣印象最深,老舍是否跨在老城墙上采摘,甚至偷吃过,这些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这就是散文的情感。)

3、为何是小蝌蚪,强调“小”,嫩蜻蜓强调“嫩”,温和的香片茶,这些词语的背后是否有安适的情调?

为何把北平比作摇篮?为何提到最小的胡同?这些都要仔细研读。

多次提到花草,写菜蔬为何多处出现“钱”?

4、作者在写这些事物是有自己的感情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品味。(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还不愧杀!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5、 概括老舍眼中的北平的特点。(一言以蔽之,家,家园。)

为了突出对北平的爱和想,还用了一种技巧。(对比,和世界四大名都对比,对比作用讲解)

阅读完散文,在你心中老舍是怎样一个人?一篇好的散文背后站着一个人?

(平民,过日子,知足常乐。安适而平淡的日子。老北京。“老舍250万字的作品,有150万都是在写北平的,”)

6、展示出林语堂《说北平》,让学生阅读,比较二者的差别。林语堂的文字华丽富贵,老舍质朴平实,林语堂从大处宏观入手,老舍从小处细节着眼。林语堂属于旁观者视野,老舍属于老北京的视野。(比较阅读,更突出文本个性)

三、 结尾的理解。(如何理解“不要说了,要落泪了”)

一般是政治解读,和时代相连,民族危亡的时局。我倾向于老舍的落泪是侧重于对平民文化生活的精神家园的眷念,对亲情的失落的喟叹。一种安适的、摇篮般的享清福的平民生活、文化,和人间平凡的亲情是老舍这类平民化的作家的理想。于是触发作者“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散文是抒情类文本,文字背后站着一个人,即作者的情致、感触、心理,如果散文教学,最后能发现“我”的一切,一切的“我”那就成功了。)

 

小刘

[《想北平》教学设计和思考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相关文章:

1.高一必修一数学课件

2.高一必修一英语教案

3.想北平读后感1000字

4.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5.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6.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课件

7.高一英语必修1课件ppt

8.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

9.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

10.高一必修四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