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6-11-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谢丽华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特点 《窃读》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课文通过描述小时候在书店窃读的经历,表达自己 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和“窃读”的心路历程。这一组都是关于读书的课文,让学生通 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营造读书的氛围,体验读书的乐趣。编者将这篇文章排在 本册第一组第一篇与这篇课文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作者善用内心独白描绘心境,如“就像 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 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谵。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 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等等。 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 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圈划描写心理活动、动作的语句,揣摩人物思想情感变化, 理解并且学习主人公不怕困难、勤于读书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朗读、圈划和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学习运用生 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写人记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主人公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培养热爱读书的习惯。

(4)、教学重点:品味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作者在两次“窃读”过程中的不同思 想感情的变化,体味窃读的滋味。

(5)、教学难点:比较两次“窃读”不同的经历,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 的深刻含义。 我所任教的这个班今年是周边几个村小合并而成,情况比较复杂,还好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方法和阅读形式。但由于他们大多数家庭的文化素养不高,家中几乎没有 藏书,所以没有多少课外阅读的体验,语言积累和语言感受力相对就比较缺乏。通过这篇课 文的学习,他们能够体会到作者的阅读快乐,感受到书本的魅力,提高阅读的兴趣就可以了。

三、说教法(提问情境探究)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 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散读、默读,让学生感悟作者平实、自然、柔美的风格。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 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学法(朗读自主比较合作) 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心到、手到”,积极读书,抓住文中描写的细节重点。

2、朗读法:指导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熟课文,查清生字生词,把握文章脉络。

(二)导入新课:(5分钟) 电脑播放一些人们在阅读知识的图片,以学生为主。(设计意图:让同学直观我们生活当中所看不到的一面,让学生对读书有一种新的认识) 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作者、课题)是的,书不仅是一样工具,更是一种超脱凡俗的心灵寄托,一种开发人类智慧的满腔热忱, 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书,滋养着我们的血脉和骨肉,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滋养着我们 的气质和品格,没有书的生活将黯然失色,没有书的人生将会孤苦寂寞,那么,生活中真的 没有书,或者书不能满足于我们的欲望,该怎么办?我们今天来体验林海音的窃读经历。(设 计意图:从读书的氛围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

(三)、整体感知(10分钟) 全体朗读全文,找找“我”是用怎样的方法来“窃读”的,试着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出来。 (过渡语:好的,下面请大家一起朗读一遍全文,找找看“我”究竟是怎样窃读的呢?并试着 用一两句话概括。四人小组交流。学生找出经典语句,教师用课件播放出来)(设计意图: 通过课件更能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更能在阅读 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更能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 激发阅读的兴趣。)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第3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第4段) 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第5段) 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第6段) 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第7段) 饥肠辘辘(第 总结:作者童年时代真是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地去阅读那些名著。

(四)、品读赏析(15分钟) (过渡:通过刚才的概括大家知道了作者小时候想出了许多方法来“窃读”。那么有谁能很快 找出课文中集中体现作者窃读时心情的语句呢?“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圈划出描写窃读时心理活动、动作等词语或语句,并简单谈谈你的体会。追问:作者又 是如何表现他的快乐和恐惧的?请大家从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两方面入手圈划出自己喜欢 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朗读。(在学生比较准确的说出自己的体会之后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速读课文,思考:

(1)“窃”的含义--偷偷的;

(2)“读”的心理--惧怕;

(3)“记”的内容;怎么记的?

“我”窃读时候的各种经历;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游山者为之赏心悦目的 是峰峦起伏,为之惊心动魄的是悬崖飞瀑,赏文者喜欢的是盘绕于作者笔下的生动曲折,波 澜起伏、曲径通幽的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能起到一波三折、悬念迭起、波澜起伏的妙处。 (思考用课件显示,这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着重讲解。利用课件是为了更凸出、详细地让 学生加深理解)

2、在你们的眼睛里、在你们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呢?(小组交流) 答:“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却因为生活的贫穷而 买不起书,只能无可奈何地到书店里“窃读”。 小结:出于对知识的渴望,作者渴望读书,由于家境的贫寒,作者无力购书,所以只好-- 我们看书都是在窗明几净的教室,或是躺在家中柔软舒适的沙发上,这让我们觉得很惬意愉悦,但是,作者读书时的这种“惧怕”的心理恐怕是我们没有体会过的,那么,我们 再次深入文本,快速的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 (课件出示:“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3、指导读这句话,要求读得坚定有力。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粮食哺育的是人的身体,而 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指挥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作者的快乐源于能够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源于同伟人对话,源于感受着书香气,源于从 书本中吸取各种营养。--读书长大。 总结拓展1、请同学说说学完本课后的感受(或者了解林海音窃读经历后的感受); 拓展(1)请举出其他的你所知道的象林海音这样热爱读书的例子;

(2)指出:我们应该珍惜、充分利用并积极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

(七)布置作业 这篇文章对你触动最大的是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篇100-200字的文章。

(八)板书设计、提纲挈领

板书是直观教学的组成部分,我把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放学回家时到书店看书的经过用简 单的文字进行概括,使板书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也一目了然。 放学之后--匆匆赶回书店贪婪地读着 藏身于大人之中 感受独特 窃读的经历 借雨天读书 饥肠辘辘 经历艰辛于惧怕 吞下所有的智慧 滋味复杂 收获知识和快乐 夜晚降临---离开书店 《窃读记》课后反思: 这是学生第一次在远程教育接收室里上语文课,换了个教室,对于学生来说是接触了一种全 新的学习环境,他们会发现,多媒体资源可以让语文学习变得更有情趣,更有滋味。

在这堂课中,我三次运用了网络。一是导入新课用课件,用网上下载图片引导学生,让同学 们感受、直观我们生活当中所看不到的一面,让学生对读书有一种新的认识,从读书的氛围 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二是本文的着重点语句用课件,通过课件更能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 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更能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 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更能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三是思考用课件 显示,这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着重讲解。利用课件是为了更凸出、详细地让学生加深理解 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逼真的录像、动听的音乐……避免教师动手操作教具时的手忙脚乱和顾此失彼,从而赢得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 学效率。

一节课中,我们既完成了经典语句的理解,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又对学生进行了语 句评析和作者其他作品的欣赏。在这一堂中,通过电脑荧屏上画面的展现和变换,使学生的 感知处在兴奋状态,激发了深入思考的积极性,拓宽了思维的闸门,既抓住了线索,又欣赏 了画面,也充分感知了文中所描绘的情景,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思 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对产生 学习的内驱力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网络作为一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了传统教学中无法比拟的庞大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 情境;同时,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语文课更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的一 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网络与学科教学相整合仍然是我们需要长期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到 底怎么做才能让网络真正地、有效地、扎实地为学习语文服务,我们仍将上下求索。 总的来说,这堂课达到了我预定的教学效果。

但这节课遗憾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过于重 视过程的水到渠成,使得课堂结构不够紧凑,有些文本内容给忽视了;有时后,不能从学生 的发言中及时发现问题,还欠一定的教学机智。在学生点评表演情况后,让表演的学生谈谈 自己对文本的情感处理会更好些。在让学生作出选择换好座位后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讨论交流 的时间。这些都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提高。 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得到的更多。 以上是我对《窃读记》这篇课文粗浅的讲解,请各位领导、评委批评指证。谢谢

[《窃读记》说课稿]相关文章:

1.关于窃读记说课稿

2.窃读记的课件

3.《窃读记》课件

4.窃读记教学教案

5.窃读记教学课件

6.课文窃读记教学课件

7.窃读记阅读教案

8.《窃读记》课件模板

9.窃读记的阅读答案

10.有关于窃读记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