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9-2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连城一中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沈在阳

授课时间:2002.11.13

教学目的:

一、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其坚持原则、当仁不让的人格。

二、理解掌握十几个词语的意义。

三、归纳“是、疾、止、见、过”等词的义项。

四、掌握文言句式“无乃…与?”与“何以…为?”。

五、理清课文层次,使学生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一、积累词汇

二、掌握文言句式

三、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

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其人格

2、文言句式

教学设想:

1、多朗读,力求学生熟读成诵;

2、重要实词,尽量与成语联系,并弄清各意义之间的关系,以帮助记忆;

3、精练,通过练习强化认知记忆;

4、迁移。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形成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时间:         2    课    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二、朗读:

(一)范读

(二)正音:颛臾、稷、为、兕、椟、与、冉、柙、费

(三)试读: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人物的语气。

(四)齐读:

三、精讲:[穿插课堂巩固训练]

(一)第一段:1、词语:伐、见、是、社稷、以为、与

              2、句子: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何以伐为?

              3、内容:写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

(二)第二段:1、词语:过、止、颠、相、尔

              2、句子: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3、内容:指出冉有季路没有尽辅佐之责。

(三)第三段:1、词语:固、疾、辞、患、国、家、来、安

              2、句子: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既来之,则安之。

              3、归纳三个成语:①既来之,则安之。

                               ②分崩离析。

                               ③祸起萧墙。

              4、内容:写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对鲁国现状的分析。

四、背诵:自由诵读,运用思路法背诵。

五、课后作业:整理虚词于、之、夫。

附:《季氏将伐颛臾》课堂巩固训练题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颛臾(           )(          )(2)社稷(          )(3)何以伐为(          )

(4)虎兕(          )(5)椟(          )(6)无乃尔是过与(          )

(7)冉有(          )(8)柙(          )(9)固而近于费(          )

二、孔子,名________,字 _______,_______时代人。他是我国伟大的_____家、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言行,大量记载在《                            》一书里。其特点是:词约义丰、言近旨远。

三、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中“见”意义不相同的是(  )

A、夜缒而出,见秦伯           B、左师触龙愿见太后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于是入朝见威王

E、见笑于大方之家

                                

词义推导:见→看见 

 四、选出“是”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求,无乃尔是过与?           B、是社稷之臣也

C、是谁之过与?                 D、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词义推导:是:正直→正确

五、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唯才是举  B、唯利是图   C、何以伐为? D、是地利不如人和

六、与“是谁之过与?”中“过”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

A、无乃尔是过与     B、闻过则喜     C、过故人庄              D、且尔言过矣         E、过犹不及

词义推导:过:走过、经过

七、与“不能者止”中“止”意义相同的是( )

A、笑而止之曰           B、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

C、止有剩骨             D、或百步而后止

词义推导:止:站住,不走了

八、与“颠而不扶”中的“颠”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颠扑不破      B、神魂颠倒     

C、颠簸不堪    D、颠沛流离

词义推导:

           颠

九、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句式上讲是__________句。

   ②翻译: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十、与“固而近于费”中“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固若金汤     D、人固有一死      E、君子固穷

词义推导:坚固

十一、与“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中“疾”意思相同的是( )

A、积劳成疾      B、痛心疾首     C、疾风劲草    

D、疾恶如仇      E、曾不能疾走

词义推导:病

十二、与“必为之辞”中“辞”意思相同的是(  )

A、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B、朝辞白帝彩云间

C、(烛之武)辞曰                       D、辞不达意

词义推导:辞

十三、与“不患贫而忠不安”中“患”意思不同的是(   )

A、患得患失       B、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C、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D、后患无穷

词义推导:患:担心、发愁→忧患、麻烦

十四、翻译: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十五、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十六、指出出自文章 第三段的三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延伸阅读:

侍  坐

子路、曾 皙   、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 后。曾皙 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附:《论语》选读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 爱众而新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木亏 也,于予 与何诛。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损矣。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季氏将伐颛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早教中心亲子课程教案

2.《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3.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4.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5.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6.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7.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8.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

9.我喜欢教学设计教案

10.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