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9-2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蔡雁斌

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习越王勾践励精图治的精神。

掌握文言词语“知”、“复”、“劝”等。

进一步学习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

教学设计:

介绍知识,教师讲解重点词句一课时;

学生自译重点段落,总结重点字词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利用早自习熟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意。

                     第一课时

一、《国语》介绍:

作者:相传是左丘明,现大多认为是各史家编篡而成。

体例:是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

内容: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

思想:思想较杂,重在记实。

文学价值:A、善于选择历史人物的一些精彩言论,来反映和说明某些社会问题。

B、叙事时,有缜密生动之笔。

C、所载朝聘、飨宴、辩诘、应对之辞,有些部分写得较精炼真切。

二、背景:

前496年,吴王阖  攻越,受伤而死。

前494年,其子夫差大败越国。

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卧薪尝胆。

讲解全文中的重点词句:

特殊用法者:

退:使动,使之退;  服:使动,使屈服; 洁:形--动; 美:形--动。

特殊句式:

判断句:“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对之国也”;“此其利也”;“此则寡人之罪也”;

“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倒装句:“何后之有?”;“又何求焉?”。

省略句:“生丈夫,二壶酒,一犬。”

通假字:

“已”同“矣”;“帅”同“率”;“免”同“娩”;“取”同“娶”;“政”同“征”;“餔”通“哺”;“摩厉”同“磨砺”;“ 歠”同“啜”。

古今异义:

中原:此指原野。

重点句子:

请学生翻译重点句、段:(要求学生课后准备,课堂上朗读自译的文段,教师指正)

小结: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略)

请同学回答课后思考练习一:

教师指正:1、臣闻之……无乃后乎?

子胥谏曰:“不可!……虽悔之,亦无及已。”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又何求焉?”

越人饰美女八人……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勾践说国人曰……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而可无死乎?勾践忍辱图强,全国同仇敌忾。

 由此,请同学们概括文章的结构和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1-2)写文种定计,向吴求和。

      第二部分:(3-4)写卧薪尝胆,准备复仇。

      第三部分:(5-6)同仇敌忾,一举灭吴。

写作特点:

故事情节的曲折委婉:

开头越败国危,勾践临危不乱。

第二段精彩的外交斗争,以谦恭促骄矜,以小计定大谋。

第三段对外“卑事夫差”,对内励精图治。

最后一洗国耻。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越王:深沉,沉稳;知人善任;不忘国耻,忍辱负重;抚慰百姓,痛切自责。

   但他毕竟是统治者,“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

外交辞令的巧妙传神:

现实意义: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去民之所虑,补民之不足”;这个故事广为流传。

小结:

解决课后练习:(略)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课课练》。

教后感:

[勾践灭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早教中心亲子课程教案

2.《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3.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4.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5.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6.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7.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8.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

9.我喜欢教学设计教案

10.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