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书尴尬的心随笔

时间:2021-02-09 10:28:27 随笔 我要投稿

尴尬的书尴尬的心随笔

  与书结缘数十载,于书而言,我虽非痴迷,却近似痴迷,个中关系非三言两语道得清。因喜看书,平素里也好收集书籍,久而久之,家里堆着的书报越来越多,不仅影响着家里的整洁,不便于打扫卫生,也占据了原本就不宽敞的空间,想想也真是为难一家老小了。

尴尬的书尴尬的心随笔

  或许是受父亲的影响,抑或是性格的原因,我从小喜欢读书,而且看过的书、读过的报,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都收藏下来,舍不得丢弃。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在乡上读初中时,我就十分喜欢阅读父亲单位征订的各种报刊。九十年代初到县城读高中时,家里每个月给一百元的生活费,有一半以上我是节约下来购买课外读物的。夜深人静,常常躲在蚊帐下面不知疲倦、津津有味地看着自己喜爱的书。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那时,正值豆蔻年华的我,拥有理想,也敏感细腻,最喜欢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 、“家中有书我不贫” 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之类的文字。阅读书籍,使我心灵充实,充满快乐,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中学时代,我自己买下并读过的课外书就有100多本,加上父亲留下的,我总共有满满的四个大纸箱的书籍。高中毕业到外地求学,我除了带上部分新买的,其余的书籍用绳子捆好,从父亲单位搬到老家,统一放在楼上,用木头压住,并一再“告诫”奶奶和母亲,那几箱书不要让人打开,更不能把它当作引火纸来烧,等我毕业回来时一本都不能少啊。不识字的'奶奶和母亲笑着对我说,一定帮你看好就是了,这下才让我放心。

  到外地学习期间,别的同学热衷于找朋友、谈恋爱,而我的最爱是呆在学校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读书。尽管学生时代没有多余的钱,但我依然在有限的生活费里“抠”下部分买了不少自己喜爱的书籍。当时读的是警察学校,八个人住一间宿舍,每人只有一小格箱子放衣物、课本等,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宿舍是不能乱摆放东西的。我的几十本书怎么办啊?学校每星期五检查卫生时,我只好把书一本一本平整摆放在床垫底下,用棉絮和床单盖平,让检查卫生的同志看不出床下面有什么东西。但我舍不得压在心爱的书籍上面睡,担心书被压坏了、变形了,待检查人员走后,又将书一本本拿出来整理好放在床头,反反复复整整两年时间。毕业时,因为路途遥远,不少东西坏的坏,扔的扔,大多数同学都只有一个小背包轻松背在背上,而我除了衣服外,还留有满满的两个纸箱的书。有同学建议,这么重还要干什么,丢弃算了;有的说当废纸卖,够吃几碗早点啦。我微微一笑,嘴上没说什么,但内心无论怎么都是舍不得的。回家的路上,我比同学们多了两个大纸箱,全是满满的书报,其中有的是同学丢弃我捡来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参加工作第一个月领的工资是500余元,我首先想到的是买一个书柜,毫不犹豫地花了180元钱买了一个当时在小县城算是有一定档次的漂亮而别致的书柜。我的那些散落墙角的、堆放在老家楼上多年的各类书报终于有了个清秀而舒适的“家”。看着那一排排分好类别整齐有序摆放的书刊,我是那样的心满意足,毕竟,那是我珍爱的“财富”啊,是不离不弃的良师益友。

  刚工作的那些年,我不喜午睡,中午、晚上及周末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阅读。每当夜阑人静,内心淤堵或无人倾诉时,一本因缘而遇的书是我最好的解药和恩赐的快乐,不管是风情绘卷,还是人物传记,看看别人的生活,总能找到激励和共鸣。我懂得,喜欢的书不在早读或晚读,遇着是这样的让人身心愉悦,每个阶段都有思考和收获。有时闻闻书的墨香味,乐在其中,自我陶醉。后来,无论是在县城还是到外地出差,光顾书店是我一项雷打不动的习惯,遇到心爱的书总是想方设法买下,实在不行就会在书店快速阅览,这样,我牵挂的心才能放下。书越买越多,书架越来越拥挤,对我来说,书多多益善,巴不得拥有天下的书籍,简直是“贪得无厌”。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读书越来越少,很多买来的书我没有读完,有的只读了几页,有的甚至没有翻过原封不动,时间长了灰尘满面,仿佛只是占据空间的废品,真是书也尴尬,心也尴尬。都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但在自己身上却得不到落实,借来的书籍也没能及时读完,有的超时了别人多次催促,原来只翻了三五页。静下心时,我总会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原因没能让我坚持读书?是我对阅读挚爱不够吗?书如海洋,读得完么?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用在家庭和教育子女上?用在社会迎来送往的应酬上?用在繁杂琐碎的工作上?用在阅读电子书上?生活让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像都是,又都不是理由。日子越长,生活似乎越迷茫,惰性越发凸显,或许因为物质、名利和世间百态有意无意、深深浅浅、多多少少的影响,自己最初的梦想和初心越来越坚持不住,渐渐模糊,甚至快要“支离破碎”、“灰飞烟灭”。我终于知道,是心中缺少对阅读执着、持久的热爱,是身外之物纷扰了自己曾经平静的心海。日子一天天过去,春夏又秋冬,每每想到这些,丝丝忧伤和悲哀涌上心头。这时,我总会想起谁说过的好书三病,就是说喜爱看书的人有三种病:一种,羡慕当时崇尚的虚名,仅仅为了书架上好看,用象牙制作书签,书轴上裱上有花纹的丝织品,装裱得五光十色,除了这些表面现象,一切都不知道了,把这叫作没有书可以吧。一种,广泛搜集,用尽了心思和力气,只求多收藏。不从事讨论和研究,只能让灰尘玷污书籍,多半把书捆起来,把这叫作书的陈设可以吧。一种,学问丰富背记的很多,一年到头勤奋不懈,但是聪敏才思很差,自己很难运用这些学问,记忆背诵得如流水一样熟练,然而对于学问毫无发挥,看起来这种人与浅陋不学的人相比的确有所不同,可是他们在终生无所作为这一点是完全一样的。对照“三病”,或多或少,也有自己的影子。天地悠悠,人生短暂,人一生要做的事情很多,做成的事情却不多,不能悔恨过往,也不能提前忧虑明天,過好每一天,做好每一天。想想这些道理,怎样读书,怎样学习,怎样学用结合,怎样工作,怎样生活,怎样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处理各种关系,再次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读书不是一种索取,而是一种追寻。书籍不是晋升的阶梯,而是望远的城楼;不是使人富贵的金砖,而是让人心灵宁静的钟磬。读书,是内心强大、抵制浮躁和“自我救赎”最好的良药。

  读书需要动力,读书需要定力,读书更需要自觉。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坚持阅读,哪怕困难重重,因为人生需要阅读,人生不能没有阅读,人生不能没有书籍。

【尴尬的书尴尬的心随笔】相关文章:

尴尬的随笔02-10

尴尬情感随笔04-04

尴尬的早晨教师随笔02-04

无言的尴尬杂文随笔01-11

尴尬的鄙视散文随笔07-02

尴尬的“尴尬”作文600字01-08

特岗教师的尴尬-随笔写作06-07

尴尬的近义词04-24

尴尬的日记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