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写提纲么的杂文随笔

时间:2021-07-01 15:15:55 随笔 我要投稿

我们应该写提纲么的杂文随笔

  写小说,到底需不需要写提纲?

我们应该写提纲么的杂文随笔

  我自己在写小说的时候,也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我最终选择写提纲。一是,我大段的时间太少,更多的是碎片化的时间。二是,很多时候一个灵感如果不马上记录下来,转个身的功夫,就会忘记了。

  所以我基本上是先有点子,随时就记录下来,一般手边有本子,就记录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不方便记本子上的时候,就记在手机的记事本里。等哪天故事成熟了,我会先写一个故事的框架,然后慢慢的填充,有时候会画人物关系图,有时会选择文字,或者是思维导图。

  《小说的骨架》这本书,一开篇就用了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去写我们“应不应该写提纲”。并且列举了很多人对提纲的错误认知,以及写提纲的好处。

  写提纲,有严格的格式要求。这恐怕是我们对“小说提纲”误解最深的一条了吧。

  我最初动笔试着去写小说的时候,也觉得写提纲是一个蛮有仪式感的事情。不知道怎么下笔去写,完全不知道写提纲有什么章法可寻。

  其实,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担心。写提纲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比如最开始说的`方法。我的短篇小说基本上都是先有点子,然后变成一句话,一个段落,一个大框,最后是一个故事。

  我在写《当妈第一年》的时候,还写了人物小传。但是结合《小说的骨架》,回过头再去看,发现不足的地方还是蛮多的。

  接下来的误解是,提纲会束缚了我们的创造力。

  有这样想法的人,常常写起来会偏离自己的初衷。明明动笔的时候,想法是这样的,可是到了最后,想法就变成另外一个 样子了。这些意外有些事惊喜,简直是神来之笔,有些却是惊吓,只能忍痛删掉。如果有截稿日期的话,还是乖乖地写好提纲吧。

  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左右脑并不均衡,人们总是偏向于使用左脑或者右脑。左脑以分析和逻辑思维见长,可以帮助我们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并对人物及其动机做出理性推测;右脑天马行空,是灵感的源泉。左脑运转基于事实,右脑运转基于图形和感受,左右脑并无高下之别。提纲可以妥善分配小说职责,从而帮助我们在创作时兼顾左右脑,加上提纲,小说的创作过程可以分为四步:构思、写提纲、创作、修改。

  构思、写提纲、创作、修改。这四个步骤实际上是左右脑的交替使用完美结合。构思的过程是一项右脑活动,等想法足够成熟时,左脑才登场,怎么安排情节?有没有漏洞?逻辑关系是不是能讲得通?小说的框架是不是完整?左脑做完这些活动之后,右脑会高速运转。完成创作之后,在修改的过程中,左脑的理性又一次回归。

  如果写小说只有构思、创作和修改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只要你认为合适。但写提纲还是有好处的。

  比如,有了提纲,可以确保小说的平衡性和连续性。这就是很多人,只看到了写小说的人日更,却没看到人家写了多久的提纲。有了提纲之后,也可以避免走进死胡同,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做无用功。

  还可以预先铺设线索,因为已经知道了故事的走向,所以线索也可以埋的自然和漂亮一些。同事还能提升小说的节奏感,避免拖沓无趣,减少比较水的章节。

  预先写提纲,还能选择一个刚好的视角去创作。我有过这样的经验,一个故事写了三五千字了,才发现,这样的视角有局限,接下来的情节没法进展了,只能推掉之前的,重新选择一个视角去写。

  提纲可以让我我们对视角和情节有更好的把控,还可以帮助我们平衡各个视角之间的比重,确保每个人物都有相应的机会。同时还能保持人物的连贯性,从扁形人物转变成圆形人物的过程不突兀,有迹可循。

  最后一个好处,就是为我们的小说提供动力和保障。提纲可以帮助我们去完成小说,不至于“弃坑”、“烂尾”。因为小说的框架就在那里,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小说结构,我们只要填充就可以了。对于写作新手来说,先完成,在完美。

  所以,提纲还是要写的。

  我们准备作战时发现,计划总是无法奏效、可有可无。真正必不可少的是规划。——艾森豪威尔

【我们应该写提纲么的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如果我们杂文随笔12-01

曾经的我们杂文随笔12-29

我们的爱情杂文随笔12-26

我们的爱杂文随笔07-03

前进的我们的杂文随笔07-04

随笔写的日记杂文随笔09-29

大雨中的我们杂文随笔12-10

我们痛但优雅着-杂文随笔04-16

我们,年轻真好杂文随笔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