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与艺术造型随笔

时间:2021-06-19 16:17:47 随笔 我要投稿

小说与艺术造型随笔

  本文试着从小说的主题与绘画和雕塑的主题比较入手找出小说与绘画和雕塑的相同之处。我相信这将对我们怎样评判小说的得失和成功与否大有裨益。

小说与艺术造型随笔

  猛一看,小说的主题没有绘画和雕塑的主题那么感性和直观。其实不然,小说与绘画和雕塑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相似于或者干脆说就是雕塑和绘画中的艺术造型。人物形象塑造的的成功与否是绘画与雕塑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同样是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全世界有70亿人,虽然都是人,虽然都有相似之处,虽然都叫着人的名字,但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但面貌不会绝对相同,而且性格也不会绝对相同。但是,文艺创作中的人物形象愈是叫读者觉得个别独异就愈是具有普遍性,就愈是具有一般性,就愈是等于所有的人,就愈是能够代表所有的人,就愈是反映了所有的人的心态和神貌。没有一个个的个人就没有全人类,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共性只能通过个性才能显现出来。普遍性只有通过特殊性才能表现出来,越是矛盾的双方就越是相互依存,难舍难分,统一不二,同生共死,同存同亡。所以,小说描写的人物形象越是显得独一无二的就越是成功,就越是具有可读性和永恒性。有句话叫做:小说的人物塑造就是找到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说白了就是找到无与伦比的“这一个”!唯一的他!超群绝伦的他,独一无二的他!我们也可以叫他是独异世界的唯一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说:每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的守护神,我看人物性格塑造的成功与否,形象突出与否,艺术性格真实与否就是小说成功与否的守护神!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和中心,每一部小说都有一个主题和中心。小说和所有文章不同的地方在于:所有的小说把它归纳集中起来看只有一个主题和中心,而其他题材的文章,如散文,诗歌等就不能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和中心。那么所有的小说的主题和中心是什么呢?就是人物和故事。举例说吧:《西游记》的主题和中心就是唐僧师徒的故事;《安娜卡列尼娜》的主题和中心就是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三国演义》的主题和中心就是三国人物的故事;等等等等。所有小说的主题和中心都是一样的,都是写的人物和故事。写小说就是写人物和故事,读小说就是读人物和故事,研究小说就是研究人物和故事;写小说不是练习语言艺术,读小说不是为了学习语言艺术,研究小说更不是研究语言学。在小说中语言艺术的运用和故事情节巧妙安排都是为写活人物服务的,都是为成功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都是副产品,都是附属品,都不能成为主题和中心,也不能成为小说的支点。古今中外一切成功的小说概莫能外,比如西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唐吉可德、约翰克里斯多夫、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等待;比如中国小说中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诸葛亮,刘关张,等等,《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贾母、王熙凤、尤三姐、秦可卿等等,《水浒传》的武松,李逵,鲁智深,宋江、林冲等等,鲁迅笔下的阿Q,还有金庸笔下的郭靖,杨过,小龙女,萧峰,段誉,虚竹,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老顽童等等等等,这些人物形象已经成为活着的不朽的有点永恒性的艺术形象了。读完小说了,我们可以忘记小说的语言特色,可以忘记故事中的'自然环境甚至可以忘记故事中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不可忘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甚至可以忘掉故事情节,但那个人物形象我们忘记不了,如果那个人物形象我们也忘记了,那就是这部小说的生命力死亡了,真的不存在了,失败了。所以,人物塑造成功了,一切都成功;人物形象塑造失败,一切都失败,一俊遮挡百丑,一丑也能埋没百俊。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了,语言艺术差点也无关紧要,人物形象塑造失败了,语言艺术高超也是明珠投暗,也是鲜花插在牛粪上!这也许是每个艺术家都懂得的最普通的道理,就像每个军事理论家都能够讲古今中外的军事历史也能写出长篇的军事论著一样,可是真正打起仗来就有胜有败,小说作家的写作也是如此,本不足怪。

  如果一部长篇小说让人读后,对主人公没有产生强烈的震撼的持久的印象,那么这篇小说就算失败了。无论它流传的多么广泛,也无论它有多么多的读者和多么高的点击率,这都是暂时的假象欺骗,都会向一片云一阵风,最多算吃了一顿丰盛的快餐,过后什么都没有!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一定要想绘画和雕塑那样有着强烈是立体感和活感,让人一目了然,让人一见钟情,让人一见之下大吃一惊,要让读者发出这样的赞叹:这个人我已经找了多少年了,今天终于有缘相见,真是了却心中一件憾事!或者说,世界上怎么还有这样的人,真是异类,幸亏我不是这样的人!异类也好,同类也好,你喜欢这样的人也好,你讨厌憎恨这样的人也好,只要是这样的人物形象在你心目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形成挥之不去的影子,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小说的写作就是成功了。一切最成功的小说人物形象,他们都是永远在现实生活中活着的,深入人们的日常话语中。还不只是当下的现实生活,这些不朽的人物形象还会返照历史,通达未来。因为成功的小说人物形象,成功的艺术造型,是时间严格筛选的结果,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甚至也不以小说创作者,不以艺术形象创作者的意志为转移的。他虽然创造了它,塑造了它,但它已经是完全独立的生命体,它一旦生成,作者就再也无法控制它,左右它了,作者和艺术形象已经一刀两断,彻底决裂了!

  小说描写的是人,是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个体生命的人,是有人性的人,而且还是人性俱全的人,那么小说也就成了人学!我不想推翻文学是不是有阶级性的定论,也不想重新讨论什么,我就是要说出我如下的意思,随人们去理解和品评了。我不管这个人在什么时代,在什么环境,在什么社会阶层,属于什么阶级,我首先看他是不是一个人。他首先必须具备人性,他必须得有人性。只要他是一个人,这个人就具备了一切人的特点,他就是一切人,他就是所有的人,他就是平均的人,他就能够代表一切人!那么这样的一个人一旦在艺术中被刻画出来,被再现出来,被塑造出来,他就有了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标签和身份,他就复杂了。他就不是每一种公式就能囊括得了的,他就变得让我们觉得陌生甚至奇怪了。而同时,他已经在既定的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了,他就成了固定的不可随意变形和改变的人了。因为他已经具有姓名了,有了扮演的角色了,他必须尽到的他的义务和职责,他也就不自由了。他就不能乱说乱动了,他的一切要符合他的身份和角色,要符合他的地位。他在演好角色的同时就已经失去了自我,他就是带着紧箍咒的人了。人一旦成为人,就开始变异,他就不断的在否定自己先天的东西,只是他自己不知道,他已经失去了先天的最纯真的知觉,而他后天的知觉却逐渐发达起来。他一降生出来就开始学习分别,分别你我,分别亲疏,分别近远,分别事物,分别好坏,等等。在这分别的过程中,成长的是他的分别心,形成的是他的做人的各种观念和各种习惯,他也七情六欲俱全了。他慢慢地长大,他慢慢地成熟,他就深入社会了,他就成了社会的一员。他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他就有了固定的社会活动范围。他有了他的阶层和地位身份,他就有了他的世界,他就成了他,他就是小说家要寻求的超世独异的“这一个”了!至于说他有没有阶级性,我看不出来,因为他不会自动的形成阶级意识,阶级意识其实是政治性的灌输,是从外面灌输进去的,是纯粹政治斗争的产物。我们看看古今中外那些不朽的完美的艺术形象,没有人会想到这些形象属于什么阶级,是哪个阶级的代表,而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是人,有人性,有情感,可爱或可憎。对一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目中最后的沉淀就是这个人物好不好,自己喜欢不喜欢,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写到这里,读者朋友一定会认为我是故意兜圈子,循环论证,不知所云。其实不是,就算是循环,那是为了强调,甚至是更高级的上升中的循环。

【小说与艺术造型随笔】相关文章:

中班艺术《蔬果造型》11-25

中班艺术《纸盒造型房子》说课稿07-14

纸盒造型房子艺术活动的说课稿07-14

大班艺术树根创意造型教案07-14

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08-24

鲁迅小说的“道具”艺术08-25

浅谈老舍小说艺术08-25

鲁迅小说的象征艺术08-26

张小娴小说的艺术特色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