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2-09-08 08:34:05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模板五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较为复杂的人像比例、结构,提高对人物面部表情、头部结构的认识,从而达到刻划对象心理表情的高度,对日后进行创作有较好的帮助,并通过头像的训练,对事物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也是素描教学的较高级阶段。

  教学重点:

  对人物头部结构及人物神态的刻划。

  教学难点:

  对人物头部解剖结构的表现。

  教学方法:

  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直观与讨论相结合。

  教材:《素描》刘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7—5621-1893-0

  参考书目:

  《现代素描肖像》 孙建平 著 天津美术出版社 ISBN 7-5315-0323-5/.0323

  《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 乔治.伯里曼 著 广西美术出版社

  ISBN 7-80674-065-1/.48

  《素描基础知识》 郭绍刚 著 岭南美术出版社 8260.0718

  《素描技法》马玉如 陈达青 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8027.7210

  〈〈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素描教程〉〉贝洛乌索夫.柯尔布.卡别依金 著 曹春生 译

  ISBN 7-5059-1262-3/.324

  学时:6╳10

  人物头像素描

  一、 人物头像素描的意义

  1、人物是素描研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很多专业画家研究的对象。我们可以从很多大师那里找到他们画的人像素描,并可见其所具有的艺术质量,那些充满魅力的人像素描大多是创作画中的设计稿,但是却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2、研究素描头像的作画技法应对有关艺术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和研究,使之在提高技法的同时对艺术的思维、观点进行培养和锤炼。这样有利于在绘画成长的过程中发育健全。研究人像素描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练习程序。

  二、人物头像写生

  1、深入研究素描头像的一般规律

  深入研究素描头像的一般规律,从头骨研究开始并借助头骨及肌肉解剖知识以及面部细节的帮助,大致掌握不同角度俯仰透视时头部的关系和表现方法。

  2、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

  在画头像时要掌握基本的构图规律、原则,要看好纸的大小,而后开始定位、高低左右、中心线等辅助线的勾画,再确定头部的尺寸及比例和它的运动趋势,然后轻轻的定位描画。

  3、头像的画法步骤

  掌握画素描头像的方法和步骤,始终进行认真的观察、细致的比较,坚持从全局出发,从大处入手刻画,注意结构和比例关系。小的细节如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只用长短不一的直线表示则可。

  确定脸部的大轮廓、体积特征和比例之后,标出明暗交界线的位置,要考虑面部的高点和低点,细部的加工要仔细研究形体。从各方面多角度观察模特。找到对象的面部特征和心理表情,在逐渐加重暗部颜色的同时,更加清楚地画出明暗面、中间色,并使色调从属于整体并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细节。

  画素描的过程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比例关系、构图和模特的特征上,训练学习习惯,从不同角度观察模特儿,在任何时候都清楚头部各个面在空间中的状态,头部骨骼和肌肉、在脸部不同表情状态下其结构在细节上的相互联系,明暗和色调以及对细部造型研究,所以这些都必须统一于一个整体,做到画面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完整性。

  三、头部造型结构

  1、头骨的结构:

  头骨是由呈球状的脑颅骨、额骨、颧骨、眼眶凹穴,以及连接牙齿的上下颌骨所构成。

  2、简化头部的形体的观察方法:

  头部的体积,可以借助最简单的立方体来理解,再进一步分析正面和侧面是不同方向的两个面。

  3、头部的动势和透视:

  找到头部的中心线与眼、鼻、嘴三条平行线成直角相交,头部倾斜时他们的关系不变。

  四、头部的标准比例和五官的位置

  1、标准比例:发际到眉毛为上停,眉毛到鼻底为中停,鼻底到下巴为下停。

  2、三停五眼:正面看脸部最宽处为五个眼睛的距离。

  3、不同角度的透视变化。

  五、脸部的表情

  1、重视五官的造型特征和神态:

  要熟悉他们的形体结构,理解五官由于脸部表情的变化而形成的变化。

  2、眉、眼、鼻、嘴、耳:

  深入观察掌握结构,各角度的透视变化。

  3、肌肉对表情所起的作用:

  头部骨骼决定头的形状,脸部肌肉决定脸部的表情,学好解剖知识掌握脸部肌肉收缩对表情的影响。

  六、素描头像的其他因素

  1、头、颈、胸的关系:

  要简单的理解成几何形体,掌握解剖知识,及前后关系。

  2、头发的表现:

  头发的不同样式,体现了人的各种身份和性格,表现时要注意大型和整体关系的把握,注意远近虚实的刻画。

  3、头部质感和色感的表达:

  认真观察每个人的不同的皮肤颜色和身份特征,年龄、性别等因素,依靠线条和明暗来刻画对象。

  4、背景和头像的关系:

  背景的刻画是为了更好的突出头像,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

  七、素描头像的技法及工具

  1、结构素描和全因素素描:

  结构素描主要指以线为主的`素描。全因素素描是包含光影反映真实的素描,三大面、五大调子。

  2、工具:铅笔、碳笔、木炭条,

  专业的素描纸、绘图纸、宣纸、新闻纸等,画板、画架、橡皮、定画液等。

  八、素描头像的三个阶段

  1、大体阶段。,

  先观察,首先看对象的特征,主要任务是整体入手,安排构图、定位置、确定结构轮廓用长短不一的直线,要求动势、头、颈比例和基本型正确,画出大的明暗交界线及投影位置。

  2、 深入刻画阶段

  深入刻画,是进一步地刻画对象,根据作业要求、时间长短来确定,刻画的细致程度,以长期作业为例,要更加细致地调整外轮廓线和内部结构线,达到造型精确,更加仔细地观察并牢记第一印象,理性的分析加上感性认识,表现对象的精神面貌及心理活动,做到画面人物形象生动,但深入刻划阶段要求从整体出发,分清主次,着重刻划和神态有关的部分(五官),所以,深入刻划阶段主要是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的过程。

  3、调整完成阶段

  调整阶段,主要任务是上大色调和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的这样过程,要多动脑,少动手,对画面进行全面检查,对画面黑、白、灰的调整统一的过程,不要进行大的修改,以观察概括和加强减弱等方法,突出主要五官刻划,屏弃琐碎的不必要的非本质的东西的描写,努力做到使形象准确、鲜明、生动、做到画面的完整和谐统一。

  完成阶段,画到什么程度是一张素描头像的完成呢?一张完整的作品,要求画面色调统一,黑、白、灰安排合理,线条排列及轮廓线处理有虚实软硬的变化,并尽力做到自己极限,错的地方要及时修改,按步骤制作,要求到任何阶段画面需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一张完成的作品,跟人的个方面素质、修养密切相关,在一定时间里要多读、多看大师的作品,从中吸收精华。

  九、作业要求

  1、长期作业:时间要把握好,严格的按步骤要求进行,多些理论的分析,完成在解剖、透视、三大面、五大调子、结构等方面全因素的写实头像。

  2、短期作业:时间控制在四课时左右,要求造型准确,结构严谨,线条流畅,作业具备完整性和可观赏性.

  3、 时间安排: 短期作业:四—六课时一副

  男、女青年头像。

  长期作业:十—十二课时一副

  中、老年头像。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记忆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树木的不同种类、作用,以及它对我们人类的自下而上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以及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搜集资料、看有关介绍树木的录像,使学生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保护和改善着我们的环境。本课的教学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回忆、表现各种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的树的种类、作用、生长特点,以及它与人类自下而上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增强观察的自觉性。由于这是一节“综合。探索”课,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大胆尝试、大胆表现。

  二、教学目标

  了解校园晨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自下而上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能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搜集有关信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树木的外形对比,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材料准备

  图片、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1)让学生看一段录像,观察各种树木的成长过程。

  提出问题: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你能讲出它们的名字吗?

  ③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吗?

  ④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3、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

  ①你都认识哪些树?

  ②这些树的生长特点?

  ③树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

  (2)课件。

  带领学生观察分析。

  解决的问题:

  ①“树”大体可分为几大部分。

  ②在表现不同树种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

  ③同一种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其姿态也不同。

  (3)教师展示各种绘画。

  提出问题:

  画面在构图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4、室外写生

  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辅导。

  学生散开,自由观察、写生。

  5、小结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

  学生评价:先自评,再大家评,在评论时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树的知识。

  6、延展

  (1)课件:画家笔下的树

  (2)录像:我国其他地区有名的树种。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总课时数:6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教学重点:

  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学准备:

  教师:计算机教学设备、课件、纸、色笔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出示冷暖色两幅图片,围绕下面问题师生对话交往。

  A、请说说你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B、组织学生用油画棒按色相推移排列成一个色环。

  课的开始以复习旧知识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冷暖色的表现力,让学生根据其概念进行分类,用以巩固所学过的色彩知识。让学生总结冷暖色的特点,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过渡导入新知,并以排列色相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新课

  (1)师出示课件“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有了鲜艳的色彩对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

  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

  C、谈校园的色彩,师引导,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校园美的教育。

  (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为小女孩配裤子、航海上的救生圈)

  运用对比色配色,说说为什么不喜欢?为什么要选择强烈的色彩?

  (5)师生总结梳理

  4、动手练习:

  运用色彩的对比为一幅年画配色。

  5、学生作品展评

  优秀作品展示,师生一起评价,谈对它的感受。

  6、收拾与整理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为同学们打下下一课的色彩基础知识,体验色彩而设置的,在学习中除了色彩的冷暖外,认识色彩的对比是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旧知冷暖色彩游戏中激趣,从视觉感知到理性感悟对比的表现力的过程,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参与探究,发现对比色的表现力,本课中师生互动,共学新知。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课题: 9创造绿色的生活 (第二课时)

  课型: 复习创作 总案序: 18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了解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科学知

  识‘并结合造型表现得方法大胆创作;

  2、认识低碳环保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创造绿色生活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积极理念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造型表现等多种形式,表现低碳、环保对绿色生活的

  作用。

  教学难点:思考并体会低碳、环保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造型

  方法大胆表现这一主题。

  媒体使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听动听的音乐,感受旋律,渲染心情

  导出课题

  ——创造绿色的生活(第二课时)

  二、点拔升华: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了解绿色生活的含义。

  学生发表自己对绿色生活的理解。并倾听教师对绿色生活的介绍。

  思考并讨论:如何养成绿色生活的习惯?

  学生分组对怎样节水、节电,怎样循环利用等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

  讨论。

  2、欣赏作品

  (1)同龄人优秀作品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欣赏上节课为完成的作品。

  欣赏,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及不足,并分析该怎样继续画下去。

  教师进行总结。

  4、教师示范

  三、个性创作:

  1.作业要求:创作一幅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作品(即完成上节课的作业)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四、互动评介:

  自评、互评、师评。

  (物体明确,有想法;作品生动形象,有细节)

  五、课后拓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为绿色生活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生活中许多平常的自然材料,经过巧妙构思,雕刻插接,就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形象,雕萝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训练学生安全地使用材料、工具及运用材料,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二)教学目标

  ①造型游戏活动中,启发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②学习利用各种萝卜拼接组合,雕刻简洁的造型。

  ③巧妙利用萝卜的形与色,进行联想,创作有趣的形象。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萝卜、刀、图片资料等。

  ●学生准备萝卜、刀、牙签、豆粒儿、大头针等。

  (二)教学过程:

  ●导入:一盘各种各样的萝卜(包括剖面、横截面)实物展示。

  ●观察:教师取一段胡萝卜切开,再插上牙签拼接组合。

  ●欣赏:课本上学生制作的雕萝卜作品。

  ●启发:这些有趣的“形象”是利用萝卜的什么特点创作的?

  分组评论评述:列举课本上学生作品的例子说明如何利用萝卜的颜色和外形进行创作。

  ●设计造型:仔细观察分析自己带的萝卜,精心构思,然后进行雕、刻、剥、切等造型活动,再用牙签拼接组合,用豆粒儿当眼睛,装饰完成(提醒学生注意用刀安全)。

  学生可以走出教室到家田、萝卜地里去亲近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到菜市场去观察各种不同的萝卜,然后有选择的购买,将观察、联想、构思的步骤放在菜场里进行,也很有趣。

  三、学习评价建议:

  ●是否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创意,并且能用语言对自己和同学的作业进行评述。

  ●能否利用萝卜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加工造型。

  ●在制作过程中是否积极的动脑、动手。

  四、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节奏小学美术教案07-10

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03-25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的教案06-14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9-05

小学美术的教案04-08

小学美术教案06-18

小学美术教案07-08

小学美术教案10-26

小学美术教案07-04

小学美术的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