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论文

时间:2023-07-22 18:38:15 论文 我要投稿

(精品)精细化管理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细化管理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精细化管理论文

精细化管理论文1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以财务精细化为核心的全面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本文围绕财务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问题,阐述目前企业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推进财务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企业 财务 精细化管理

  财务精细化管理强调的是“精”和“益”,“精”就是把财务工作细致入微,每一位财务人员、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业务规范和考核办法,实现岗位工作目标化,目标实现流程化,流程化的工作细化,把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工作执行力[1]。“益”就是效益,是财务精细化达到的目标,通过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实现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筹资、投资等各个环节成本费用最小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企业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存在问题

  目前,各行各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走向微利时代,要保持企业持续良性发展,必须改变企业粗放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加速向全面精细化管理的方向转变。海尔集团以高效的财务精细化管理,走向了世界,实现效益和信誉双丰收,被誉为“海尔现象”,海尔通过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行财务精确计划、财务精确决策、财务精确控制、财务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已被许多企业学习推广,但效果不明显,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对山东重骑摩托车(集团)厂10家企业调研,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对财务精细化了解甚少

  企业财务部门没有足够认识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把财务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统一,传统核算思维模式固化,不能充分评估财务精细化管理给企业带来好处,更怕改革,承担责任。企业负责人对精细化了解少,理解偏颇,认为企业效益来仅来自采购、生产和销售,财务只是核算,在企业推行财务精细化支持力不够,人、财、物投力少,一些企业没有能力建立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执行不到位,考核缺少量化标准,直接导致奖罚考核无依据或奖励兑现不充分最终造成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实行举步维艰。

  (二)财务部门人员结构不合理

  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批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设计、运行、考核、评估。在被调研的10家企业中,有6家企业财务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水平较差,不能支持财务精细化管理有效设计、执行,有2家企业可以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设计和执行,有2家企业完全有能力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设计和执行。可见,百分之六十的企业财务部门人员结构不合理,需提高现有财务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需要引进中、高级财务人员,支撑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财务管理手段落后,财务信息化进程缓慢

  进行有效地开展财务精细化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先进的财务信息化,许多企业应用传统单一财务核算模式,财务管理范围小,不能涵盖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筹资、融资等各个方面,造成部分财务信息缺失、失控。部分企业虽已应用先进计算机管理技术,但是由于财务人员水平和素质不能相匹配,信息化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只是传统财务核算的替代品,实现数据共享,基础数据自动收集、汇总、分析,财务风险自动有效防范等财务信息化目标远远没有达到,与财务精细化管理要求差之甚远。

  二、企业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为了做好财务精细化管理,从领导到职工应该认识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做到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的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

  (一)引进和培养现代化财务管理人才

  企业要对财务人员知识水平和素质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现有财务人员的理论更新,引进一批专业知识强、实践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高级财务人员。一是制定应用性财务人员的计划和目标,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打造一支专、精、尖优秀财务队伍,适应财务精细化管理要求。二是定期不定期引进高端财务人才,优化财务人员结构。三是建立淘汰机制,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积极性。

  (二)设计完善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流程、考核办法

  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作用,以“精、准、细、严”为核心观念,以完善制度与规范流程,提高员工执行力为突破口,以细化、量化、实证化、流程化、标准化、协同化为基本方法,全面设计精细化管理整体框架,一是将目标与岗位有效结合,把与财务会计相关的管理、预算、会计、融资、投资、资金、出纳、资产、成本、税务、审计、证券等的各个工作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每个岗位、每个人员都有相应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工作要求、考核标准;二是配以大量的制度、细则、方案等实务工具与模板,将财务管理工作细化并落实到可执行的层面,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三是建立财务考核机制,完善财务考核体系,不断创新考核思路,是确保精细化工作完成,形成创优争先局面的重要途径。

  (三)发挥现代化管理手段优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必须在财务精细化现代化管理上加大投入,要实现对企业整个经营过程的'监控,财务部门需要掌握全面财务信息,建立完善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和利用程序,整合会计信息和销售、网络、工程等业务数据信息,形成企业财务综合分析数据库。没有现代化管理手段,无论是财务数据,还是其他业务数据,都很难实现高效率的采集,并进行汇总、分析和监控。

  (四)创新管理

  财务精细化管理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它必须与企业的现状相适应,必须遵循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从大局到部分、从上层到基层、从浅显到深入、从基础到精专,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和竞争力。所以,成功的财务精细管理,是创新的管理,有自己特色的管理,这样才能让企业应对危机更加从容。

  三、结语

  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便必须解决财务精细化管中存在的问题,正确的认识现在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推动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更好的进行。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找到了一些措施,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推进精细化管理进程,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提升企业形象,保持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德敏.财务会计工作细化执行与模板[M].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2]林小健.论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J].财经界,20xx(17).

精细化管理论文2

  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由原有的粗放式管理模式逐渐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转变。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一种规范化、系统化的企业管理模式。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土木建筑工程项目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引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建筑工程的完成效率,实现成本最低,排除安全隐患,有效的促进建筑企业实现稳定顺利发展。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障。

  1 土木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项目管理与施工之间产生密切的联系,弥补了以往工程中的管理缺陷,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的整体目标。在土木建筑工程中,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的互动,避免人员之间产生矛盾。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进程,确保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要求各个部门分工明确,明确每个部门中人员的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层层管理来提高管理效果。避免出现权责不清的现象,充分的实现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进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经济效益。

  2 当前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2.1 监督制度不完善

  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在土木建筑工程项目中普遍存在,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无法保证工程质量,不能按照项目计划进行施工。在工程项目中缺乏监督管理机构,相关人员的管理不到位,面临这种情况,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转变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实现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2.2 技术不够科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筑行业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先进的科学作为理论技术。而在当前的建筑项目上,无论从施工决策、设计。还是在施工过程当中,都缺乏科学的技术作为支撑,整个施工过程比较普遍化。只有运用科学的技术作为指导,才能保证建设出保质保量的建筑。

  2.3 人员素质低下

  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尤为重要,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力会决定施工的进程与质量,施工人员对工程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正常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工作,给工程的建设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农民工大量出现在建筑行业中,其基本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不但会影响工程质量,也会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4 施工资源浪费严重

  在建筑工地,施工材料管理制度不完善,出现材料丢失、材料损失、材料浪费的现象,水电浪费现象惊人,关于一些能源的消耗并不是施工所必需,严重加大建筑成本。针对资源与材料浪费的现象,施工企业要严加管理,做好施工现场监督工作,杜绝资源浪费,降低施工成本。

  3 土木建筑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内容

  总的来说,土木建筑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管理、施工过程管理与安全管理。

  3.1 建筑材料精细化管理

  建筑材料是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做好建筑材料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建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做好建筑材料的采购管理,根据合同规定,按照施工的具体要求,制定材料采购计划,明确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在购买之前做好市场调查,合理的选择材料生产厂商,调查生产单位是否具有国家级产品质量认证,综合评审材料的报价等。对于购买的材料要进行进场检验,确保质量合格。其次,做好材料的现场管理,主要是材料的存放,做好防晒防潮等措施,坚持“先进先出,推陈出新”的原则,严格按照材料的看管制度执行,避免材料的丢失。最后,做好材料的运用工作。明确工程成本控制内容,完善相应的控制工作,施工人员只能在限额内分期分批领取材料,若超出额度,要及时分析原因,并及时解决。

  3.2 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

  为了实现整个建筑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一定要完善相应的管理部门与组织机构,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①要对各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于员工的培训内容要多样化,根据员工所处的不同层次来制定培训计划,对于基层管理者要加强技能以及人际关系的培训,加强其沟通与交流管理能力。对于项目经理的培训要偏重于概念技能与人际技能的培训。建筑企业所制定的培训管理计划要有针对性,建立适合于自身企业的人员培训体系,使各个层面的人员整体水平得到提高。②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在建筑企业管理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合理统一,保证每个人都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③加强奖惩力度。人力资源在建筑企业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企业要通过相关制度对员工进行约束与鼓励,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把个人责任与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对于工作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员工进行处罚。对按照规章制度完成任务的员工给予奖励,提高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实现高效率的施工建设。确保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在严格的管理掌控之中。

  3.3 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

  施工过程将决定工程的质量,施工成本等相关重要因素,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明确目标成本,根据分项目具体的实物量,结合预算单的定额,把成本进行分解,根据工程进度来控制成本核算,具体核实到每个员工。对于成本的控制会影响项目最终的实际利润,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成本的精细化控制,主要做到:制定控制标准、衡量控制绩效、纠正偏差。

  3.4 安全管理

  安全是土木工程建筑的永恒主题,在建筑过程中,要严格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工程现场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在施工现场安置警示牌,张贴安全标语。确保每一位施工工人都能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全面实现安全施工。只有确保施工的安全性,才能使企业的发展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在现代化的土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要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确保建筑工程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企业能够在此行业中占据不败之地,一定要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对建筑材料、施工人员、施工现场等进行严格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成本,为建筑企业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精细化管理论文3

  1ERP环境下的农业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

  与传统成本相比较ERP系统将销售系统、采购系统、存货系统、供应链以及总账系统集成在一个系统中,简化了信息在农业企业内部流动的程序,加速了信息在农业企业内部流动的速度,减少了因信息滞后带来的机会成本,将原本孤岛的信息逐级传递。ERP系统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从规划阶段,物流,资金的管理三个模块来实现良好的成本管理,及其全方位管理操作。

  1.1农业企业生产准备、计划的精细化

  传统生产准备人为的主观意志作用比较强,对于市场的需求以及变化,都是听风则风,听雨则雨。没有准确的市场预测信息,也没有明确的生产计划。对于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物料用量也没有准确的数据,而由于人工记账操作,库存数据也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映。这一系列的管理弊端,最终将导致存货的滞留和堆积,原材料供应不足生产被迫停工,产品不能满足市场多样性的需求,资金占用现象严重,人力物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等一系列问题。

  1.1.1主生产计划的精细化。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计划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只有做好了计划,农业企业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ERP系统接收到市场的销售预测信息、客户的订单以及其它信息后,首先由主管人员做出主生产计划,计划精确地包含了每一生产阶段的毛需求量。紧接着进行粗能力的权衡,确定出所需要关键工作中心的加工能力和设备的负荷能力,与实际的数据进行比对,进行初步的计划确认或调整,再与销售部门做出的销售计划进行比对以进一步确认和调整主生产计划,最后提交给有关管理部门,进行计划的确认,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不断地修正。

  1.1.2物料需求计划精细化。ERP系统解决了需要什么、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的问题,物料需求计划,即MRP详细记录了物料需求信息、物料清单、生产的工艺路线以及物料的可用量。例如要生产一台仪器,那么制造这台仪器所需要哪些物料,物料的需求量是多少,经过多少道加工工序,当前的库存量信息,都会在系统中记录,一旦某一个环节断层,系统会给出提示或者警告,而依据传统的生产方式任何一个环节跟不上生产节奏,农业企业内部都无法做出迅速的反应,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1.1.3能力需求计划精细化。计划的最后一阶段是对能力需求的计划,即CRP。简单的来说它就是依据生产的每一阶段和工序的物料需求信息,精确地计算出需要投入的能力和设备的负荷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农业企业生产能力以及负荷情况做出调整,最后制定出CRP。运行时系统会根据CRP中加工产品的数量,所在的时间段,实际所需要占用的能力负荷,对比在系统内设定的标准能力负荷情况,生成能力需求报表。而传统的生产准备计划阶段,并不能够像ERP系统这样实施全面精细的计划,物料的需求、能力的负荷情况都不能得带及时反馈,生产过程中补充的信息也不能够及时更新信息。

  1.2农业物流管理精细化的实现

  1.2.1农业企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随着市场不断的发展,产品的生产周期不断的缩短,对品种的需求多样性不断提高,产品的交货期不断缩短,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生产管理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传统的生产车间管理没有进行明确地分批分类管理,对于生产所需的物料也得不到及时反馈,没有明确的进度安排,产品交货时间也没有明确统计,对每一项加工产品的工序也没有进行细致分工。对于插单的业务,农业企业也疲于应对,物料需求跟不上进度,生产能力也不足,农业企业往往需要拆东墙补西墙,而且传统的期间费用分配也不准确,分配的标准往往是根据人工或者机器的工时总数来定义,管理者无法获取准确的成本信息,无法做出具有竞争力的定价决策。ERP系统下,生产的整个过程是由MPS生成各个车间和工作中心的生产任务,下达产品生产指令,根据产品交货的到期进行产品的任务优先级的排序,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都有明确的规划,确保产成品能够及时完工交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ERP系统下每一项完工产品都有固定的工艺路线,物料需求也有明确的信息记录,能够保证产品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并且细化工序,将一项复杂的加工业务简单化、重复化、高效率化。半成品在车间的转移,原材料、配件的领用,生产加工进度的控制,各个时间段加工状态的信息,在产品的统计分配信息都被统计及时记录到了工作中心中,由工作中心生成报表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ERP系统下的其它有关子系统,管理人员根据信息进行生产调度,物料的补充等等;这些信息也是产成品成本计算和制造费用分配的主要依据,它定义了许多产品成本计算的相关公式,比如机器加工的工时和物料的用料比例,由成本动因推动费用的分配,期间费用能更加准确地分配给完工产品,统计数据显示在ERP系统的车间管理下制造成本下降了12%左右,停工待料减少了60%,产品延期交货下降了80%。因此走ERP精细化管理之路,是农业企业实现利益效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1.2.2农业企业库存管理的精细化。库存管理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销售产品的稳定,保证生产顺利地进行,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农业企业的资金占用率,降低成本,增加投资。传统的制造业库存管理中,由于农业企业所属行业产品的复杂性,管理已经销售模式的局限性以及滞后性让原本就复杂的库存管理受到了许多非技术性的影响。统计与汇总指标的工作量巨大,库存信息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反映给有关管理部门,严重制约了生产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存货积压、资金严重占用的现象。ERP系统下的库存管理贯穿整个农业企业管理,覆盖范围广,利用数据库将存货的信息反映在一张统计表中,提供的登记出库入库的信息,存货的类别,提供下级编码标识,产品的批次,出入库时间、质量状况以及价格等,都被详细地计入在系统内,支持存货跟踪查询,能够即时反映库存的盘点数据,并对其它相关联的子系统提供实时数据,这是传统管理无法实现的。在发货的时候严格按照先入先出的顺序发货,降低了因存货变质、积压而增加的风险和机会成本。ERP下的管理模式改变了仓库保管员的劳动组织方式,对仓库可以按照产区分类,按照业务进行区分,细化了日常的管理业务。ERP系统对存货的控制方法也有许多种,如ABC法、零库存控制法、在途物资的管理方法等等,农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库存的复杂性进行方法的选择。对于入库管理根据生产和销售的需要发出需求,降低不必要的库存费用,降低资金的占用和存货毁损的风险;对于领料出库的业务,可以限制材料的数量,以防止因为任意领料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引起成本增加,最终导致产品价格失去市场竞争力。统计数据表明在ERP库存系统管理下,库存下降了30%~50%使得库存资金投资减少了1.4~1.5倍,库存的周转率提高了50%,这些都是传统库存管理无法实现的,因此农业企业只有在ERP系统的精细化管理的平台上才能越走越远。

  1.2.3农业企业采购管理的精细化。采购管理是对采购行为进行组织管理和控制的模块,采购工作主要是在合适的时间为生产部门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合适的质量、价格、数量的原材料(或加工部件),以保证生产顺利正常进行。传统的采购管理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没有一个标准的体系管理供应商,致使采购信息总是不能及时下达到供应商;其次采购计划编制不准确,采购数量不足或采购不及时以及物料逾期未入库,车间的生产线只能被迫停产。生产制造过程中,插单的业务极为常见,物料计划人员无法快速评估其影响,信息传递慢,采购提前期长。无法及时下发采购信息。而且对于市场的价格走向也没有很好统计记录,主观判断采购存货的数量以及批次,致使采购成本高昂。ERP环境下的材料采购计划是由主生产计划生成,根据生产车间以及销售部门传递出的物料需求信息,然后下达到采购部门,并同时将信息传递到总账系统以及仓储部门,简化了信息传递的流程,极大增加了信息处理效率,据统计表明应用ERP系统实现采购管理的农业企业,采购提前期缩短了50%。ERP系统中建立了一套信息精确的客户资料,以及客户所能够提供的物料信息,一旦系统得到采购的命令就能及时将信息下达到供应商,逾期未收到的采购物资也能在系统中得到查询,发出催货通知,或者及时变更供应商降低生产线停工的风险。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一旦有插单的业务发生,计划部门也能够及时进行生产计划的修订,进行能力的评估,将物料需求信息及时传递到采购部门,及时进行物料的补充,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此外ERP系统还提供了物料需求的规格资料,保证入库产品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系统还提供了比价的功能,能够让管理者迅速做出最优决策。

  1.2.4农业企业销售管理的精细化。在一个农业企业的销售系统是农业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外部市场的轮毂连接,是价值的生产是实现农业企业最关键的一步。其主要职能是以满足客户消费需要为前提,实现劳动价值到社会财富的转换。而传统的销售管理下,销售部门往往凭借个人主观经验进行报价,缺乏成本数据参考,无法获知准确的订单利润,没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和渠道,客商信息混乱,信用额度很难掌握,增加许多无形的财务风险。对于地区以及不同的客户报价策略在手工作业下工作量庞大,准确性也很难把握。销售人员很难追踪订单的采购状况、生产状况、入库状况,导致销售人员很难和客户沟通进度。逾期交货现象严重,信用等级下降,客户流失现象严重。ERP系统下的销售模块将销售任务细分成以下几个阶段,①根据预测信息和销售订单制定销售计划,并做出合理报价决策;②开辟可供销售市场,并对市场进行细分,建立确定的客商档案和长期可供稳定销售的销售渠道;③结合历史、目前、市场调研数据进行销售;④根据客户的订单信息,组织货源,下派生产命令,并组织仓库发货;⑤开出销售发票,并转交财务系统记账;⑥对已经销售的产品提供跟踪服务,进行信息反馈、分析,提出方案。根据应收系统的传递信息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制定销售策略,发出催收货款的指令,而传统的销售管理无法及时对订单做出反应,也不会对销售进行售后的跟踪分析,不利于市场地位的稳固和简历长期稳定的销货渠道。

  1.3农业企业资金流管理的精细化

  资金是一个农业企业的血液,资金的运转是关乎到农业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传统的农业企业资金管理混乱,对于资金的预算、费用的支出很难控制,对于未来的资金流入流出也无法掌握,科目繁多,往来账目不清,管理人员工作量大。ERP系统下,当采购或者销售行为发生后,系统会根据采购订单、发票在应收和应付形同中生成相应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为农业企业提供精确的未来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相关的票据还含有供应商以及客户的相关信息,能够准确地将每一笔收入以及费用与客商相联系。对每一笔零用基金进行分类管理,完善对银行账户的管理,能将收入或者支出与相应的'票据相联系,实现收入与票据相匹配,对于外币也有专门的账户管理,能够及时地反映账户的资金信息,减少了人工管理不必要的麻烦。对于资金的预算和费用的支出都有严格的控制,大大降低了农业企业的资金占用率,使得农业企业的资金能够维持农业企业正常运转。

  2农业企业ERP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者对ERP认识程度低

  ERP是一种先进的管理软件,而不是单一的数据储存软件,很多管理者思想仍然停留在只是单一的将财务信息化,而没有融入精细化管理思想,再加上国内实施ERP成功的也就只有联想、海尔、移动公司等一些大型的知名农业企业,因此很多中小型农业企业对实施ERP精细化也只是持有观望的态度。

  2.2农业企业缺少精细化成本文化气氛

  尽管许多农业企业引进了ERP系统实施精细化管理,但是农业企业没有注重对精细化的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有些制度建立得并不合理,甚至导致极少数个别员工出现抵制的情绪,而农业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规章制度也形同虚设无法落实。

  2.3ERP系统实施对人员要求较高

  ERP成功实施对操作者、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的要求比较高,它要求不仅仅要懂得操作还要懂得原理,否则实施的过程中麻烦不断。而ERP系统的发展历程比较短,普及的程度也不够,许多管理者甚至没有ERP的概念,更谈不上操作和应用了。ERP将管理与技术融为一体,这要求操作者不仅仅是个管理者还要是个技术员,而且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2.4农业企业基础管理制度规范性不够

  科学的管理,要求农业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是精细化管理实现的基础,基础设施管理制度不规范,它会影响到精细化管理的效率。

  2.5实施ERP系统后期维护不足

  许多农业企业在引进ERP后,前期没有制定计划和目标,导致后期发现团队实施能力不足,特别是在系统的二次开发上。农业企业生产发展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仅靠一次完整实施而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是不太现实的,这又使得ERP后期发展滞留,最终导致农业企业摈弃实施。

  3ERP精细化管理问题的对策

  3.1管理者转变思想

  ERP精细化管理要成功实施需要管理者有高度的思想上的觉悟,将管理不仅仅局限在传统农业企业运营上。管理者不仅要转变自己的思想同时还要培养整个农业企业的员工精细化的意识,只有各个部门协调一致,分工明确,才能使得精细化成本管理理念在农业企业中得到真正的应用。管理者需要将目标放长远,从各个方面实现精细化管理,才能带领农业企业在未来成长的路上越走越远。

  3.2建立精细化成本管理农业企业文化

  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成长,同样农业企业文化氛围也是农业企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农业企业文化氛围,农业企业才能在未来的路上越走越远。建立起农业企业精细化管理文化首先需要培养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思想,现有理念才能应用到实践中。其次,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诸如物质奖励、精神鼓励、调动积极性和惩罚措施,让员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农业企业精细成本管理中,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3.3加强对员工的后续教育

  农业企业对实施ERP系统以及操作的关键人员,要在后期不断的进行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对于ERP这样先进的管理系统,随着时间的变更也会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在操作和应用过程脱节,才不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而且ERP运用需要熟练的技巧以及丰富的知识,只有全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使得ERP的管理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3.4规范农业企业基础管理制度

  农业企业的基础管理,是农业企业实施和管理的前提,只有坚实的基础,农业企业可以在未来发展的舞台上越走越远。农业企业首先需要加强农业企业原始信息核算的管理,提高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再次是优化农业企业的规章制度,优化农业企业生产流程,加强全面成本预算的管理。

  3.5成立实施ERP精细化的项目组

  要成功实施和应用ERP系统,光依赖软件公司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只有在农业企业内部建立一个ERP执行和组织协调的ERP组织机构才能解决问题。在其领导之下,农业企业内的所有部门达成一致的目标,却又各司其职,通过定期组织会议培训,让农业企业内部各部门不仅能够了解ERP运行的情况,还能够站在各自部门的角度提出一些专业性的意见。经验一起分享,问题一起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ERP系统运行起来,使得ERP精细化的管理成功地在农业企业内部实践,提升农业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4小结

  总之,ERP系统是农业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最优策略,它对农业企业实施全方位的精细化进行管理,将生产工艺路线简单化重复化,解决了传统制造一手包揽的问题,降低了技术人员流失农业企业制造环节中断的风险,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外进行的市场分析调查,客商档案的记录,弱化了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业企业的管理成本。ERP系统从全方位的精细业务,降低生产管理成本。

精细化管理论文4

  摘要:高中总务后勤管理的弊端随着当下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日益显露出来,我国各高中学校纷纷进行后勤管理改革,在后勤管理的理念与实践中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简单的介绍了高中后勤管理及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分析了当下高中总务后勤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索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中;精细化管理;后勤管理;改革方式

  一、高中后勤管理的发展及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以前,高中后勤管理集团对于学生的各种繁杂事务,处于疲于进行管理的状态,对各种后勤事务表现出来的是应付心理,而不是设身处地的办实事。但随着高中教育的改革,高中后勤管理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部分,受到了社会各界、家长的广泛关注,高中学校的师生、后勤工作人员也对高中后勤管理有了更高的期待。高中后勤集团开始关注对人的服务质量,由过去的注重“数量”,变为现在的“质量”,高中后勤管理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强调科学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不同于传统的机械管理,所谓精细化管理,是将程序化办事、标准化分工融入到工作流程中,按照合理的方式方法,使工作内容突出重点、精益求精,达到最理想状态。但精细化管理并不意味着每件事情都必须要上级领导亲自去办,而是要下级员工在办事时抓住关键因素。高中后勤管理发展过程中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后勤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要素、流程都加以细致化的分配组合,对后勤发展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并采用有效手段将其落到实处。[1]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到后勤管理中的规划、操作、控制、核算上。在后勤工作的规划方面,要将长期规划分解成短期易实现的小规划,确保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确;在后勤管理的操作上,要格外注重细节问题,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每一个操作步骤上,都要又精又细,扎实可靠,关注服务质量;我们要切实关注整个后勤工作的落实状况,要事先对可能出现的偏差状况作出预测,并制定可行的解决措施,将风险性因素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确保后勤管理条例更好的落实,这是控制精细化的体现;高中学校后勤管理中还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独立核算,在资金管理上要更加关注细枝末节,严格控制财务支出,尽可能地实现没有浪费、每分钱都高效利用的目标。精细化管理理念必须融入到高中学校后勤管理的方方面面,最终实现整个高中学校长远发展的理想。

  二、高中总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跟不上现代化服务需求,与当下社会中一些服务型企业相比,高中学校后勤管理中服务的对象比较单一,而且非常特殊,他们基本上都是高中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他们的知识层次、文化水平都比较高,老师在高中的教学中非常劳累,学生面临高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他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后勤管理来说,是更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不断鞭策其前进的“鞭绳”。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社会环境也不断的变化,校园外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全新的服务理念不断服务于社会相关企业,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更为强势。[2]但高中后勤管理处在一个十分特殊的环境中,竞争对手少之又少,所以其管理理念长时间得不到改善,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使得高中学校后勤管理的服务质量跟不上老师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导致高中学校的教师、学生对后勤管理十分不满。

  2.高中学校后勤管理班子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方式传统老套,高中后勤管理人员很多是老师的家属,情况比较复杂,整体年龄也比较大,思想观念比较陈旧,没有进行管理的能力。对于服务在第一线的员工来说,其缺乏专业技术和服务水平以及文化水平低的特点,使其在与老师学生进行沟通时,不那么顺畅,他们的工作局限于打扫卫生、值班等无技术含量的小事情上。他们缺乏主动服务、学习管理技术的积极性,这导致他们不适应后勤管理的发展,根据现代化新型管理理念,学校后勤管理人员要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召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很显然,当下高中学校后勤管理集团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够。

  3.高中后勤管理方式上日益呈现社会化,这会影响学校的文化氛围,高中校园是一个纯洁的学生学习知识的神圣场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逐渐开放,允许许多社会营利性企业进驻校园,比如,学校超市、餐厅都被社会企业所承包,这些社会企业以营利为第一目标,疯狂赚取学生的钱,使整个校园都充斥着一股铜臭味,学生在这样的现实中,也会变得更加物质化,这玷污了中学生纯洁的心灵,对他们人生观的形成乃至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针对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1.后勤人员应从根本上接受精细化管理理念。做好后勤管理人员的思想工作,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了解精细化管理的含义,结合现实情况进行讲解,将高深的理论知识变为浅显易懂的实务操作。树立后勤管理人员为人服务的思想,通过他们的努力,形成整个校园和谐、温馨的画面。

  2.工作中设置严厉的奖惩制度,根据管理人员的绩效好坏来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对其工作效率、服务好坏、政策执行力度的评判,给予表现好的员工重大奖励,对表现不好员工的进行处罚,督促其工作的改进,不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3.加强监督,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拥有了高效的操作流程,但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能真正将规定落到实处,是整个管理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高中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内后勤管理集团的监督力度,赋予老师学生监督的权利,老师学生在生活中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进行投诉,要求其改正。[3]将老师学生的意见整合在一起,制定出合乎其切身利益的管理制度,这是提高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高中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不仅提高了其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更是为整个学校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下我国高中学校后勤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精细化管理进行改革,使其服务于我们学校的发展,服务于广大师生。

  参考文献:

  [1]罗莹.高校后勤实施精细化管理推动改革发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6:82-83.

  [2]谢莉.精细化管理形式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xx,06:187.

  [3]吴振麟.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xx,09:169+171.

精细化管理论文5

  摘要:近年来,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管理难度加大,研究生人才培养难以符合社会需求。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具有规范化、高效性等特点,对教学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本文从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目标、过程、组织与评价四个方面分析目前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精细化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管理;精细化管理

  一、引言

  精细化管理理念最先被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20世纪60年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市场需求趋向差异化,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以“精益生产”为基本理念,在管理过程细化生产流程,并明确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任务与责任,逐渐形成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方式[1]。到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理念被西方大学应用于教学管理改革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部分国内学者也认为精细化管理理念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有显著的影响。沈琳(20xx)认为精细化管理在教学上的应用有效地促进教学管理质量的改进[2];郭春雷(20xx)认为精细化教学管理以信息化、数据化为手段,具有规范性、高效性特征,能够适应新时期教学管理需求[3]。随着社会经济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各大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研究生教学管理问题不断出现。研究生教学管理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和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提升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学校一般管理方面的研究,针对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不多,针对研究生教学管理方面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方法的研究很少。本文在分析目前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重点阐述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精细化的实现路径。

  二、精细化管理与研究生教学管理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运用程序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等手段,将每一个环节的任务和责任进行明确的分工,使组织工作能够精确、高效地完成。它注重管理过程中的每一细节,但追求的不是某一环节的精细化,而是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最终结果的高效率以及高效益[4]。在企业精细化管理中,“精”就是抓住生产运营中的关键环节,抓住管理重点、难点;“细”就是管理目标的具体量化、考核评价等[5]。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是指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据教学管理的客观依据,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对教学工作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最终实现教学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学者李越恒、张彦忠认为,研究生教学管理精细化需重视目标的细化与落实,并且要求全员全过程参与,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应该追求高效率[5]。研究生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精”,即在研究生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将工作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即要求每位工作人员都明确自身职责,对自身的工作都做出详细规划,每个人都追求自身工作效率最大化,最终达到教学管理结果的高效益、高效率。二是“细”,即学校的教学管理目标应得到进一步细化分解,覆盖教学工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将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一个负责部门和工作人员身上。三是“化”,即信息化、数据化和程序化等[3]。科技信息技术为精细化教学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一体化可连接教学管理环节中的每一个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使管理体系更加紧密、信息传递更及时。信息数据化有利于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状况的全面掌握,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目前研究生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生教学管理目标不清晰

  首先,目前很多高校的研究生教学与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变化不明显,甚至任课老师都是同一人,无法突出研究生教学的特色与深度。另外,互联网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要求研究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运用互联网思维思考,了解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但目前研究生学科的`设立及专业的设置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其实践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水平。教学实践主要是研究生在各自导师带领下进行课题或项目研究,所以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导师的科研水平息息相关。如果导师自身学术水平有限,就难以为学生指明研究方向、研究方式,造成学生实践活动无目的、无计划,最终限制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实验室设施为研究生进行自我学术探究提供硬件支持,但很多学校配备的软件版本过旧,更新不及时,学生学到的软件技术无法在现实中应用。另外课程考查上主要以报告为主,很多学生直接抄袭他人答案,老师无法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软件的应用。

  (二)研究生教学管理过程缺乏严谨

  首先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缺乏沟通,权责不明,存在互相推卸工作的现象。教学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管理工作,并不参与教学,但其与教师、学生之间均存在交流,交流环节容易产生问题,另外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与导师之间存在沟通障碍。主要是因为教学管理人员对研究生所学专业知识不了解,尤其在参与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甚至毕业答辩时,易因与导师沟通不当造成工作失误。最后研究生教学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理念。实际工作中教学管理人员对研究生的学习情况以及需求并不了解,许多教育措施对促进研究生学习与成长作用不大。研究生培养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研究性人才,但心态浮躁已成为目前研究生的普遍心理状态。这是因为就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研究生的就业压力、竞争压力越来越重,尤其是女性研究生,更面临着性别歧视、家庭压力等问题。所以大多数研究生选择在校期间实习,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工作做准备。这必然会造成研究生学术态度不端正,心态浮躁,无法专心学术,学术能力低下。目前高校的研究生培养结构呈松散式。研究生院是研究生管理主要负责部门,负责安排下属各院系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而各院系基层培养单位专门负责研究生管理的具体工作,对研究生的特点及需求掌握更深入。在研究生教学管理过程中,各层级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下级部门工作被动,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研究生的教学培养。

  (三)研究生教学管理组织松散

  以班级组织为主,呈松散化。与本科班级组织不同的是,研究生班级成员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如:年龄、学习经历。同时,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思想较为独立,有自身的规划和抱负。另外研究生教学主要实行导师负责制,每个研究生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各自的学术兴趣、研究方式不同,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存在差异。最终导致班级成员的集体观念淡薄,班级集体活动难以开展。

  (四)研究生教学管理评价模糊

  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缺乏教育管理质量考核机制,质量监控缺失。目前许多高校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服务意识淡薄,各级部门各自为政,无法建立起包括目标管理及过程管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相应的政策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另外国外高等教育通常都由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监控与评价,利于教育评价的公平公正展开,而我国高校主要对政府负责,缺乏市场监控与评价,不利于教学管理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最终造成研究生教育质量止步不前。

  四、研究生教学管理精细化的路径探索

  研究生教学管理精细化并非追求对各个教学环节细化处理,而是要在各个环节明确教学管理者的任务与责任,提升各管理环节与管理程序之间的工作效率和有效衔接。无论是教学目标、管理过程、组织还是管理评价都应当以精细化管理为管理理念,在规范流程的同时也应当积极采取数据化、信息化等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最终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标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要求教学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关于研究生教学目标精细化管理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应从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出发,在课程设置方面与社会人才培养趋向相吻合,确保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二是应当从核心专业课程出发,综合考虑学生以后职业发展情况及其专业特点,构建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并注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学生的信息以及个人的能力建立一个可靠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每一个学生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制订科学的、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二)教学管理过程精细化

  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主要面临以下问题:教学管理人员与同事、导师及学生之间沟通不当;研究生心态浮躁、压力大;管理工作模式不合理。本研究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首先管理机制缺乏系统性是导致教学管理出现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所以建立一种结构合理、职责分明的管理机制是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前提,这也是解决教学管理人员之间互相推搡责任的有效途径。精细化教学管理注重常规工作中的前后衔接,管理程序的规范化、完整的管理体系有助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反馈以及优化。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研究生教学管理精细化提供了技术基础。教学管理人员充分利用信息交流平台与研究生进行互动交流。如教学管理人员可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及时进行活动通知、规章制度发布,利用意见反馈的形式来充分地吸取学生对现行规章制度的建议。另外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管理人员更容易、更直接地掌握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心态与想法,为不断改进相关的管理条例以及更好地进行学生工作奠定基础。现代化信息技术己经渗透到研究生教学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并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如:学籍管理、成绩管理、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就业指导等工作均可运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安排,有效避免了因教学管理人员与导师沟通不当带来的工作失误。同时借助信息交流平台开展以人为本的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在不同的时期开展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如:研一可开展如何正确对待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研讨会;研二可开展论文写作与发表经验分享会;研三可开展就业面试经验分享等活动。针对研究生群体较分散、难以集中的特点,应多采取线上交流互动的方式。运用信息交流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时刻关注研究生心理变化。因此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自身的业务操作能力。最后高校研究生院与各院系基层培养单位应建立公众交流平台,如QQ群、微信群,合理运用信息平台,可保证信息及时传递以及资源共享,同时能够减少因沟通不当带来的问题,减少各部门的工作量,最终提高研究生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

  (三)管理组织精细化

  实现研究生管理组织即研究生班级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健全相关研究生班级的规章制度。比如制定《班级会议制度》《研究生班级管理条例》《研究生教研室管理条例》等,成为研究生生活、学习的行为规范。规范的班级制度,为实现研究生班级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其次,在班级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明确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工作安排,细化每一位研究生干部的任务与责任,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营造和谐公正的班级管理氛围。最后需定期召开班级会议,根据班级中实际发生的问题与矛盾,不断修订完善班级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

  (四)教学管理评价的精细化

  教学管理评价的精细化主要表现在对数据化的应用方面。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方法,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评估机制,实现研究生教学管理监督评价合理公正的最大化。教学质量监控中可借助大数据分析方法来达到教学管理精细化的目的。网络技术与教学统计数据相结合,建立教学管理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对实际研究生管理过程中的所有学生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全方位统计。这有利于教学管理人员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对教学信息的质量监控,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和预警,并针对教学管理状况及时作出反馈,为质量监控及评价指标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管理人员掌握研究生学习现状,为课程设置、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提供依据。高校研究生院及院系直属负责部门应借助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在掌握新时期研究生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评估机制。同时,院系基层管理单位对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自我反省力度不足,工作态度消极,工作效率低下,最终造成服务质量下降。高校研究生院应在明确教学管理环节各管理人员的任务与责任的基础上,利用数据统计工具对现有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评价,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形成有效监督竞争机制,最终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颖,郜宏.企业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与作用[J].商场现代化,20xx(6):114-115.

  [2]沈琳.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的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xx(10):254-255,64-68.

  [3]郭春雷.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xx(3):117-119.

  [4]李长贵,闫国华,刘宁.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xx(14):47-48.

  [5]李越恒,张彦忠.基于精细化管理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xx(3).

精细化管理论文6

  一、引言

  近年来,电网建设飞速发展,维修及大修技改工程逐年增多,淘汰或者更换下来的废旧物资也越来越多,电力企业废旧物资,主要是变压器、高压开关、高低压开关柜、互感器、电容器、电池、电线电缆、铁塔、电杆、电力铁件、电力金具、各类绝缘子、刀闸、配电屏、电表箱等。研究废旧物资精细化管理有着极大的实际意义。

  二、以往公司做法

  由设计部门在设计阶段编制电力工程废旧物资回收计划时就初步判定报废物资和可利旧物资,并在物资回收单中注明,然后由运维检修部等项目主管部门审核设计部门编制的废旧物资回收计划并组织进行技术鉴定,形成废旧物资回收清单。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后,按照下达的废旧物资回收清单将拆除的物资分类整理后,足量上交物资部门仓库。物资部门回收各施工单位上交的废旧物资并办理入库手续,做好废旧物资的整理、分类,报废物资由运维检修部办理资产报废审批手续,经废旧物资领导小组批准后下达。物资部门汇总所有应报废物资并编制废旧物资处置计划,每月集中上报处置计划到省公司,然后根据省公司下达的报废物资处置结果,及时与废旧回收供应商签订合同并办理废旧物资出入库手续。而鉴定时认为可利用的旧物资却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长时间没有人去管理后续问题而导致成为呆滞物资,最终大多数也成了报废物资。

  三、存在的问题

  1.工作人员惰性问题每年从工程中淘汰下来的物资,经过技术鉴定确认可以利用的物资也有许多,但是由于是旧物资,要通过维修或试验后甚至是返厂改造后才能使用。工程管理部门在领用材料时都是直接领用新材料,很少考虑使用旧材料。物资部门在保管旧物资的时候也不重视,通常和待报废物资堆放在室外,日晒雨淋,时间一长原来可以利用的旧物资就变成不可利用的废物资。工程管理部门也就不敢轻易使用旧物资,怕技术上会带来安全、质量风险,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物资部门也不会去专门保管旧物资,旧物资就变成废物资,这样恶性的循环。2.拆卸及运输问题当设计部门初步判定工程中可以利用的物资,经运维检修部门审核后,最后确定可利用的物资。但是施工人员不清楚哪些物资是可利用的,在拆卸过程中,为了方便,为了加快施工速度,经常都是野蛮拆卸、野蛮运输。有些工人甚至故意损坏,便于拆卸设备中值钱的铜排、铜线。退回到物资部门仓库时,有些原本可利用的旧物资,由于在拆卸和运输过程中被损坏。3.技术鉴定流程问题设计部门初步判定工程中可以利用的物资,维检修部门审核设计部门编制的废旧物资回收计划,组织进行技术鉴定。因为这个时候设备物资还是在运行中,这个时候的技术鉴定只是停留在理论的技术鉴定,最多只能是外观的鉴定。经过拆卸和运输物资实际损耗情况,原本理论上可利用的物资,实际上已经是废物资,原本认为不可利用的物资,有些还可以利用。4.节约意识的淡薄供电公司中部分人都会认为,供电企业不差钱,反正都是国家的钱,把能利用的旧物资直接就报废了,修复可利用的物资也直接报废了。员工没有精打细算的习惯,企业没有精细化管理经验。

  四、对策与建议

  建立和完善利旧机制建立和完善利旧机制,确保旧物资能够有效的使用。要充分确保废旧物资能够有效及时的使用,完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营造良好环境,从机制上让旧物资能够有效的`使用。

  一是成立废旧物资管理领导工作小组。领导工作小组协调废旧物资管理负责审批利旧物资的使用、修复方案,指导使用部门进行修复再利用。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使工程管理部门在使用旧物资时有章可循,甚至可以出台一些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工程管理部门正确有效使用旧物资。

  三是建立废旧物资保管存放制度,物资部门废旧物资管理人员根据技术专家鉴定的可利用旧物资清单,把可利用的旧物资与废物资分开存放,并把旧物资整理、分类,建立旧物资信息台账,每月对废旧物资进行物资盘点,核对帐、卡、物数量一致。2.加强施工单位管理监督施工单位文明施工,不得野蛮拆卸。施工单位要保证拆下来的主设备及配套附属设备的完整性,不能出现以少充多、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的情况,确保废旧物资的完整。特别是回收清单中标注的可利用物资,施工单位要做好运输工作,防止在拆卸和运输过程中毁损和流失。物资部门对比废旧物资回收清单,确认可利用物资数量是否正确,设备是否完整,设备是否损坏,如有缺失,要求施工部门补全并安装完好后方可接收,如有人为损坏的,在退料清单中注明。

  最后工程管理部门应对废旧物资回收清单进行核实,施工单位不如实提供废旧物资或者损坏、缺失零部件的按缺少物资金额扣减工程结算金额。3.建立和完善废旧物资技术鉴定体系成立物资技术鉴定专家小组,小组成员由发展建设部、运维检修部、设计部门等部门人员组成,每月物资部门组织技术鉴定专家对退回到物资部门仓库的可能可利用的废旧物资进行现场集中技术鉴定。经技术鉴定专家技术鉴定后,根据废旧物资的鉴定实际情况,对废旧物资进行分类,确认其利用价值。

  废旧物资按照用途可分为:(1)直接可利用的旧物资;(2)可修复的旧物资;(3)不可修复但拆卸后部分零配件可重新使用的旧物资;(4)不可修复的但具有残值的物品;(5)无任何价值的废品。对第一类物资如因增容换下来的小容量的变压器、箱变、环网柜等这类物资,经试验合格后直接使用。对第二类物资,如触头烧坏的变压器等物资,只要花费很小的修理费就可以重新使用,使原来的设备价值可以继续保持。对第三类物资如跌落式熔断器,虽然整体不能使用,但是其中的熔丝可以使用。对第四类物资就属于报废物资了,报废物资由运维检修部向财务部办理资产报废审批手续,最后确定报废物资回收清单。4.增强节约意识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全民的节约意识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全员节约意识的提高对一个企业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胜于任何一项管理制度所能发挥的作用。而越卓越的企业,员工的节约意识应该是越强的。节约有时也是一种境界,是对企业和社会的一种责任。“节约不以量小而不为,浪费不以量小而为之。”希望我们节约的理念深入人心、节约的意识不断增强。

  五、结束语

  通过加强废旧物资精细化管理可以对废旧物资进行科学的鉴定,可以提高废旧物资的再利用水平,可以减少物资的采购,降低物资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废旧物资绿色回收和再利用研究,实现废旧物资安全、健康、环保处置目标,可有效促进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推动公司健康、可持续向前发展。对供电公司的废旧物资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翁景耀 徐晶 施正栋 单位:国网浙江嘉善县供电公司

精细化管理论文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现代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前景。目前,为适应企业内外部的激烈市场环境,我国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会计直接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是现代企业管理与会计的有效融合。管理会计彻底打破了传统财务管理中侧重于事后管理的被动局面与模式,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对企业的重要的财务数据、生产经营数据等的事前预测、过程的控制环节上,并能够为企业的重大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战略性支持与管理的辅助功能。就目前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实施效果与实施情况来看,它对于财务精细化管理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基本前提

  管理会计中,管理人员通过专门的方法进行分析后将本企业、竞争对手的资料提供给企业的管理者,从而帮助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对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进行评价、策划,为本企业的发展创造竞争优势,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任何企业的经营过程都是一个循环的系统、封闭的价值链,因此,管理会计提供的分析资料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了解整个行业的价值链,并从而寻找突破口降低成本管理,帮助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另外,作为企业管理会计的传统职能,一定要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需求与企业的长期经营的发展角度来重新认识这一理念,重新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进行准确的定位。

  (二)为实现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的共享奠定基础

  企业管理决策层可获取的信息类型和内容更为完整,为其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财务会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中可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并且是已经发生的历史经济活动;缺乏的是那些无法用货币计量的信息、面向未来的具有前瞻性信息等。管理会计信息,能弥补财务会计信息的不足,能提供非货币性和前瞻性信息,使企业管理决策层能对企业经济活动开展全程管理决策。例如: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充分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各种财务、非财务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分配、控制、考核,从而能够实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协调,完成企业的既定经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企业的产品市场趋于稳定,更多的企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企业成本的降低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逐渐被广大企业广泛接受,并应用到企业管理中。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企业的环境带来了诸多变化,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全面预算并不是独立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而开展的,而是作为企业组织经营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管理与控制手段,与企业的投资决策账务核算、绩效管理等共同构成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实现需要企业根据其长远的战略规划、发展目标进行预算的编制、执行、监控、调整、分析,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进行。

  (三)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管理会计能将财务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从而降低管理成本。会计的目标主要是会计工作想要达到的境界或者实现的要求。可以将会计的目标分为不同层次,但是这呰目标都是与会计的本质密切相关的。而会计在现代经济关系中所体现的实际上是加强企业管理、促进现代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与合理配置,同时,财务信息的公开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资金使用效率,更有助于优化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不同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目标相对明确一些,其实质是一种改善管理、发现和创造价值的管理活动,其最终目标就是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现代企业的价值最大化,通过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最终实现有效维护企业各产权主体财产权利的目的。

  二、管理会计的基本内涵

  “管理会计”这个名字最早是出现在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奎因坦斯出版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人门》这本著作中。此后,国内、国际的学者们纷纷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研究、界定,众说纷纭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综合国内外学者们对管理会计的定义,可以将管理会计简单定义为一种管理活动或者管理过程,它的主要职能是为了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提髙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价值增值。管理会计的方式是为企业内部人员提供实现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并通过信息的反馈作用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全面控制。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运用管理会计的起步较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中所面对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资金的运作效率长期处于低效状态,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广泛应用恰好利用其特性弥补了这些问题。目前,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的主要问题为:

  (―)未将管理会计融入到企业的战略发展层面

  目前,我国现代企业中并未真正认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管理会计对于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对企业决策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例如:大部分企业的领导者并未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使得管理会计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未被企业的发展机制确认,从而导致管理会计对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执行的作用并未体现出来。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还有待健全

  管理会计的实施需要企业内部严格的、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控制体系做支撑,但是目前,企业的管理会计实施的过程中还缺乏完善的、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保障,一些相关的内部控制环节、控制指标并未真正落到实处,有的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从而弱化了管理会计自身的效能。

  (三)管理会计的应用缺乏信息化支持

  管理会计在应用过程中会对大量的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处理、综合、集成等工作,但是,目前企业的管理会计在实际运行中缺乏信息化健身,这与目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复杂多变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等是不相匹配的。这就对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带来了困难。

  (四)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专业人才

  目前,在很多企业中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并不具备管理会计专业素质。究其实质,主要是很多髙校虽然开设了会计专业,并为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培养了一大批的专业人才,但是,在人才的培养中,各髙校重视的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的内容非常少,这也是导致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岗位专业人才匮乏的一个主要因素。很多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实际操作的技能,大大降低了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五)管理会计的核算方法存在问题

  目前,各企业管理会计在核算方法上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一般都是将制造费用按照人工每小时作为标准进行分配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量大大减小,相应的人工费用也大幅下降,而在髙新科技时代,人才和设备的费用就会大幅增加。另外,管理会计的观念也存在着问题,在过去的企业财务管理中,企业提前在低价时购进的存货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想要通过购进原材料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的方式巳经无法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还可能导致资金无法实现正常周转,这种观念将会导致企业运营出现困境。

  四、加强管理会计的运用,实现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

  (―)转变观念提升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意识

  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首先要求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将管理会计的思想运用到财务管理中,特别是对过去那些错误思想、狭隘思想的转变。财务管理的精细化需要企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并不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变化及时对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并明确分工和职责,实现统一的目标、严格的管理与控制,确保各环节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此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发展,并促进企业的不断地发展壮大。

  (二)努力提升企业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对管理会计在我国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对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培养。例如:企业应当从不同的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本功,还必须拥有丰富的管理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等,对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企业的领导者也一定要了解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与理论体系,这样才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于广泛的推广。

  (三)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会涉及到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与分析方法,采用专业的管理会计软件将大大减少人为计算、分析出错的概率,保证运算过程的准确性,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准确的、及时的为企业的领导者提供科学的预测、决策信息,并满足企业领导者战略发展决策的需要。

  (四)加强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实施与应用要求企业必须站在战略发展的角度来重新认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和建设问题,将战略管理的思想与管理会计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并将管理会计视为企业财务战略中的一部分。在动态化的市场环境变化中,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资金的运作方案、风险的有效防范、合理的税收筹划等方案提供更为准确、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数据支撑。从而发挥单凭传统的财务管理无法实现的功能与优势。

  (五)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是增强企业管理会计运用的内在动力。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全面推进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与作用,因此,企业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以此为契机不断地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的精细规划、有效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从而实现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高效作用。

  总之,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对企业的实践与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新的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管理会计价值思维、理论体系的更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愈加凸显,并对企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将成为保障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

精细化管理论文8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日常用电需求的加大,我国电力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背景下,电力营销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和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要结合电力市场的发展形势和人们的用电情况,建立完善的用电营销体系,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中,以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电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应用探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型产业,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要改变陈旧的管理理念,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电力营销管理中,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内涵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种管理技术。精细化管理即通过对电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细化,采用标准化、信息化、数据化和程序化的管理模式,确保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科学和高效。精细化管理要求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在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认识到电力企业营销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同时,对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量化考核、监督和执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管理理念与考核制度的同步结合,能够确保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各部门工作落实到位,从而形成完善良好的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电力企业负责人采用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对企业的产品、服务和后台运行进行调整。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以消费者的需求对重点,实现电力营销的高收益、高效率和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优势[1]。

  二、精细化管理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作用

  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电力营销管理中,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带动了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电力资源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能够符合当今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采用精细化管理,能够将电力营销管理的目标更加具体化,将日常管理过程中的责任落实到个人,促进电力营销格局的不断优化。电力企业负责人要重视电力生产和电力营销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加强对电力营销管理过程的控制,确保管理过程的科学合理,从而提高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其快速可持续发展[2]。

  三、电力营销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

  1.建立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

  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是电力营销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电力企业负责人要结合工作岗位和员工职责,制定明确的管理标准和考核制度,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管理人员根据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对其进行考核,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战略目标。将精细化绩效管理应用到营销业绩的管理中,对其进行量化,以此作为对员工进行考核的有效指标。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业务能力,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促进电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树立电力企业良好形象

  电力营销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需要树立良好的电力企业形象。电力资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电力企业要实现日常服务的真诚、优质和快捷,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与用户保持良好的供求关系。电力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产品是市场营销的根本,提升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能够实现电力企业日常服务的优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其次,建立和谐优质的营销服务体系。电力企业要与用户之间建立和谐的供求关系,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以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最后,电力企业要树立良好的营销服务形象。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要改变传统的服务状态,提升服务质量,从而促进电力企业整体营销管理模式的优化[3]。

  3.有效利用电力价格优势

  电力企业要结合人们的日常用电需求,对电力资源的`价格体系进行优化。比如,电力企业可以采取弹性价格模式,对人们的日常用电进行优化。首先,电力企业要摆脱传统僵化的服务模式,采用阶梯电价的方式,实行差别服务,以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实现电力市场的良性运转。其次,电力企业要结合用户的不同用电情况对市场进行细分,采取差异化电价方式,对用户的日常用电情况进行改善。第三,重视电力市场的开拓,增加对电能的使用率。电力资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电力企业也要加强与政府和沟通和合作,借助政府的职能,对电力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电力市场格局的优化。

  4.提高电力营销服务

  售后管理是电力营销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要重视电力企业的售后服务。电力企业要通过媒体宣传和社会舆论等多种途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结合电力营销的实际情况,将网络化和信息化应用到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实现电力企业营销的智能化,满足当今社会环境背景下的电力企业发展需求,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电力营销管理目标,构建良好的电力营销市场环境。

  四、结语

  精细化管理是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电力企业营销管理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能够改变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实现电力企业日常管理的科学和规范,促进电力企业整体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优质的用电环境,实现电力企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映红.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精细化管理策略探讨[J].机电信息,20xx,(9):157-158.

  [2]王平.有关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xx,(3):64.

  [3]孙艳勇.对电力营销业扩流程精细化管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6):174.

精细化管理论文9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科技水平的提升,对煤矿企业机电设备采用传统的粗放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只有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才能有效推动煤矿企业的发展。本文对我国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煤矿企业机电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精细化管理

  【作者简介】刘平(1966.9~),陕西榆林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横山魏墙煤业有限公司工程师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科技发展,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更加复杂,主要是由于现代煤矿企业不管是开采,还是运输都需要很多种类的设备而且这些设备分布范围比较广泛,这也给机电设备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采取原有粗放管理方式,不仅给企业资源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而且有可能由于管理不当会出现一些重大的事故,给企业发展造成更大隐患。煤矿企业对机电设备采取精细化的管理,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些困难,提升煤矿企业生产效率,促使企业获取更大的效益,推动企业的发展。

  一、我国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的现状

  (一)煤矿企业需要及时适应机电设备高新技术的应用。信息科技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煤矿企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煤矿企业对于机电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比如说:对于机电设备的科技含量要求、从开采到运输过程中的种类数量等。对于机电设备的科技含量的需求问题,很多专家建议是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这也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是高新技术引入我国以后,我国煤矿企业要想更好地应用这些机电设备必须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在高新技术机电设备在实验与磨合的期间,很容易发生事故,这就给煤矿企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加大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的难度。另外,由于煤矿企业从煤矿的开采到运输需要种类繁多的机电设备,由于机电设备的种类非常多、数量非常多以及分布的区域又非常广泛,给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带来很多不便之处,管理不好不但会浪费很多人力物力资源,同时有可能出现重大事故。使煤矿企业遭到非常严重的损失,这就给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煤矿企业不仅要及时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同时又要及时了解与调控设备,促使机电设备发挥出最大效益。

  (二)煤矿企业职工素质有待加强。煤矿企业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就需要配备相应的职员能够对设备进行监督与管理,那么就会对员工的整体素质方面提出较高要求。而在煤矿企业实际开采过程中经常出现机器设备损坏的情况,大多数原因是由于职工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随着科技的普及与发展,煤矿企业采用的设备大都属于先进的设备,例如:采煤机、支架、运输机等,这些自动化设备需要职工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认真维护。但是由于煤矿职工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在工作中更注重对损坏机械设备进行维修,而忽略了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在工作中往往是设备哪里坏了修哪里,基本很少对设备进行必要的年检或者是月检,从而对煤矿企业资源造成浪费,因此有必要提高煤矿企业职工整体的素质水平,才能实现对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三)配件的生产缺乏统一标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煤矿企业设备不断更新。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难免会遇到设备损害的情况,这就需要相应的设备配件进行匹配。但是从设备配件的生产厂家来看,配件生产厂家的经营规模相对较小,而且配件生产行业内部缺少统一标准,各个厂家生产的配件规格、材料以及性能都存在着一些差异。这就很难找到与煤矿企业相匹配的`配件,设备不能修好企业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继续等待设备维修,要么重新引进新的设备,不管怎样都会对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害。前者会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减少利润。后者是直接浪费了煤矿企业的资金资源。另外,各个厂家的配件存在着差异,会让一些不法商家钻空子,通过偷工减料的方式降低配件成本。而这些配件用于煤矿机电设备中,很可能成为安全隐患,使设备管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

  二、对煤矿企业机电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现代发展的新观念,加强设备科技水平。企业管理者要树立现代发展的新观念,改变传统中仅注重规模发展的观念向着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改进,通过对管理模式的创新,促使煤矿企业的发展具有持续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改变传统观念,认识到企业发展不仅是靠先进的技术,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在对煤矿企业的管理中要注重对人才的引进、培养与激励,从而增强煤矿企业的实力。同时也要不断对技术以及工艺进行创新,通过适用于推广新的技术、新的材料以及新的工艺,使矿井的自动化水平有所提高,比如说:矿井的供电、运输、排水以及监测监控等全部应用自动化信息设备。在提升矿井自动化水平过程中要根据技术先进、操作方便、经济实惠、管理进步的原则,可以采取新设备代替陈旧老化的设备,也可以是对设备的局部结构进行改进增加新的零件与装置,使原有设备具有新的功能,从而不断提升煤矿企业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二)设备的管理流程要更加规范。一是煤矿企业领导者要制定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标准,使煤矿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对每个环节的管理都要做到精细化,比如说、采购设备、维修设备、签订合同等都要有规范的标准作为指导的依据。煤矿企业在引进机械设备时一定要具体分析设备的生产效率,不能只是为节约成本而采办一些不合格的廉价设备。应该依据标准对每一台机电设备,对设备的认证进行严格的监督,坚决抵制不合格的设备流向生产第一线。二是精细化记录设备的管理记录。煤矿企业要建立机电设备管理档案,使每台设备实际的运行情况,检修与维修情况都能够查询到。同时,煤矿企业还应该实行包机制度,把每台机器设备的责任具体到职工个人,设备的管理还要处于一种动态且透明状态中,从而减少管理人员的重复作业,提升煤矿企业机电设备实际生产效率。三是提升设备管理人员的能力。机电管理人员参照制定标准,检测机电设备是否还能良好运行,并通过维修、管理以及检查等方式决定机电是否能够继续使用。同时还要对机电管理队伍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全面提升机电管理人员整体的工作能力,通过专业的培训,促使机电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明确精细化管理的对象。煤矿企业设备精细化管理对象就是企业生产中的机电设备,要对机电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就需要对涉及生产中的每台设备进行编码并实行管理。一是严格管理已经在册的机电设备,并制定与完善编码管理的制度。以强化监督管理的力度。在管理检查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不能出现漏查与重复检查的情况。煤矿企业各级管理部门要做到车间与班组等检查制度,对每台机电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从而为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打下基础,促使机电设备质量标准得到全面提升,降低各种机电设备出现事故的安全隐患,维护煤矿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提升煤矿企业的效益;二是加强对机电管理人员、维修人员以及养护人员的监督管理。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督促维修技术人员认真排查设备的隐患,专业养护人员要加强对设备的养护力度、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技术人员与专业养护人员要求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自身,从而真正实现人尽其责的目的。这三类人员也是经常性接触机电设备的人员,他们处于机电设备隐患排查的第一线,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所以煤矿企业要健全机电设备管理体系,把每一项责任落实到人,从而更好地保证机电设备能够正常运转与使用。三是完善设备的账薄登记机制,对于登记编码的机电设备运行情况与使用情况及时记录在册,因为这些情况直接关系着煤矿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所以需要煤矿企业及时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及时对每台机电设备进行监督与管理,并通过公示的方式把设备的运行情况公布出来,从而受到广大企业员工以及社会大众的监督,进而实现对机电设备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四)加强机电设备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煤矿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的实行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又循序渐进的工作过程,不是一步就能到位的。只有不断加大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经过长期对煤矿企业内部进行细化管理,长期坚持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并把这种理念逐步融入到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形成企业特有的文化精神,才能真正实现执行力强、操作性强的精细化管理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把员工当成煤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体,并提升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来开展管理活动。从而使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促使员工以更高的热情投入机电设备精细化管理活动中去,企业中的所有事务,员工都可积极参与其中,而要使各项制度能够顺利实施就需要充分尊重员工个性化发展,培养员工的技能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从而不断扩大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影响力度;二是企业领导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进一步增强企业职工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有计划地对企业职工开展培训,提升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企业要让职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将企业当成自身发展的最佳场所,从而提升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的支持力度;三是进行严格的考核,促使精细化管理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煤矿企业要不断落实企业各级职工的岗位责任制,对各项工作标准以及工作任务进行严格考核,落实进度检查制度,并及时分析总结煤矿企业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仍旧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进一步推动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另外,煤矿企业要实现对机电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就要改变原有的粗放型管理模式,从而促使企业的混乱现状得到有效的改善,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岗位行为规范并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把提升企业生产力当成自身的责任,从而促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三、结语

  煤矿企业对机电设备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取代传统的粗放管理,是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煤矿企业仍旧采用传统粗放管理模式就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会严重阻碍煤矿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始终贯彻现代管理理念,才能解决煤矿企业生产率较低的现状,推动煤矿企业的发展。另外,企业管理者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寻求与探索煤矿企业新的发展出路,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福鸿.基于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优化[J].机电信息,20xx,30

  [2]郭春楠.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xx,3

  [3]张乐.基于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优化思路刍议[J].内蒙古煤炭经济,20xx,9

  [4]李新.关于对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措施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xx,17

精细化管理论文10

  1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在企业内部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那么就应当正确的认识精细化管理到底包括了什么内容和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实际的工作,从而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1.1全方位的预算管理

  进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也就是说要以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为基础,对企业的成本进行高效地管理。预算管理主要由企业各项资产的收益管理以及各项资产支出的管理和控制组成,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制定年度性资金支出预算的时候,务必要把企业每一年度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企业当前的发展战略作为基础来科学地规划,还有不能忽略企业自身的资产支出结构以及企业支出的规模。

  1.2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的内部的控制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影响了财务能否顺利地实施精细化管理,因此,企业应当建立和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从而更好地避免财务风险。

  1.3精细化的成本控制模型

  为了有效地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应当建立相应的成本控制模型,发挥财务成本法的最大优势。具体来说,财务部要不断地跟踪和研究不同的经营对象在费用上的分摊情况,从而将分析出来的数据用来构建精细化的成本控制模型,使得企业能够将最终的成本分摊到各个经营对象当中。可以说,精细化的.成本控制模型的建立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1.4信息化的财务精细化管理

  因为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因此,企业财务部门要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对各种财务数据和财务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使得财务精细化管理能够既保质又保量,如果说财务的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的“硬件”,那么财务精细化管理便是企业的“软件”,两者缺一不可。

  2推进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2.1强化财务的基础工作

  我们知道,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其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状况,特别是一些财务的基础工作,比如会计科目的设置、财务的基础数据、各种各类的凭证报表等等,如果没有重视这些基础性的财务工作,那么就更不用谈财务的精细化管理了。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财务的精细化管理,企业财务部门应当做好各种财务的基础工作。具体来说,根据企业财务的具体状况以及经营情况,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而且有效的财务分析可以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改善财务的工作情况,对企业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当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及nebula各项成本支出为基础,定期地给企业管理者提供各类的财务数据和分析结果,让企业高层管理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另外还可以通过标杆分析的方式向管理者展示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距以及存在这种差距的原因,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要知道,财务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财务分析能够从财务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同时又能从企业的经营状况来管理财务工作。

  2.2强化全方位预算管理理念以及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我们知道,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财务工作监督、数据审计以及绩效考核的基础依据,可以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否顺利地开展取决于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状况。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更加地有组织性和协调性,灵活、合理地使用企业的各项资金,科学地控制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各项成本和支出,使得企业的各项工作能够更快地、更有质量地完成,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为了实施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务必要明确各种经营指标的预期效果,利用全方位的预算核查以及控制手段,高效地规范和指导企业各层级的管理工作,使得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能够更加完善。另外,财务的精细化管理还要求对绩效进行分析,重视企业的过程管理,使得绩效分析能够定期地实行,并且将已完成的结果和预期的目标进行对比,将自身的目标完成情况和竞争对手的完成情况进行对比等,通过这些客观、深入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使得财务管理跳出“数字框框”,而是从数字中发现问题,进一步进行财务风险的评估,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使得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实现更有价值的作用。

  2.3做好资金管理工作

  做好资金管理工作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的措施有下面几条。

  2.3.1合理筹资

  我们知道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会进行多种方式的融资,但是在融资的过程中也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使得融资的成本降到最低,获得最大的边际收益,企业在进行融资之前应当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且将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地分析,从中找出最佳的筹资方案,比如针对担保这个问题,企业就要注意使用银行这条融资途径。

  2.3.2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

  我们知道,企业的资金管理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资金管理方式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不过,财务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在选择资金管理方式时不能仅仅依据企业的经营模式,还要保证企业货币资金的安全,并且最大效率的利用货币资金,使得资金沉淀成本能够降到最低,另外,企业可以使用一些合理的理财手段,将企业内部一些闲置的资金进行充分地投资和利用,比如定期存款、基金、股票等等;还可以使用金融衍生品,但是对于这种进入衍生品便要慎重使用,企业在选择时可以将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与理财工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收益最大。

  2.3.3 ERP信息系统的运用

  当前,ERP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企业将其作为一个基本的财务信息系统,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将ERP信息系统和资金管理系统结合起来运用,在一定的时间内把预计可使用的资金进行相应的编制,然后在财务系统中对这些资金进行审批,每一单资金都需要经过资金管理系统,而系统可以进行自动化的检索资金量,使得资金预算工作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3结束语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财务精细化管理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因此,务必要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引进和发展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方式,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精细化管理论文11

  一、 高成本管理不是精细化管理

  应该说精细化管理是集中了人类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方法的管理。有条件的企业在实施之初,花费必要的时间进行理论方法的学习是必要的,但这也只能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一次性投入,并且学习得当还可能成为一劳永逸的投入,这绝不会成为高成本的理由。那为什么众多的企业管理人员都会产生精细化管理是高成本管理的误解呢?我想大概也是被所谓念错了经的专家误导吧。

  因为专家说没有监督是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要监督到位就应该增加监督管理人员;增加填写各类应监督考核而生的表格;增加KPI指标……否则,管理就不能做精做细。不是有的企业设计师每天填写考核表的时间都达到了七十分钟之多吗?如此管理,我想只能称之为琐碎管理,是断断不可叫精细化管理的。

  管理需要监督是没有错的。问题是怎样监督更有效!是让员工发自内心地遵守制度更有效率,还是人盯人的管理更有效率?在这一点上,我很欣赏姜汝祥先生的观点:管理需要的是改变不合适的制度,而不是改变人性。我一直认为好的管理就是尊重人心人性的管理,而不是那种不信任员工的管理。因此,我认为,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打造卓有成效的管理体系,让这个好的管理体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言以蔽之,精细化管理是通过挖掘员工潜力来增加效率,而不是靠增加人员来提高效率。精细化管理做得好的企业,不应该是增加管理人员,而是恰好相反,应该减少管理人员,因为员工的自觉性大大增强、效率大大提高。

  二、 精细化管理也不仅仅是细节

  由于汪中求先生的大作《细节决定成败》影响深远。我认为对于精细化管理的宣传推广汪中求先生功不可没。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重性轻量”的文化大国、到处都是“差不多先生”的农耕后代,需要重视细节,需要振聋发聩的呼喊。但是我们别忘了,汪先生也是在不断地提醒国人,重视细节也需要重视战略。汪先生特别强调指出,国人应该增强对规则和制度的敬畏,这又何尝不是对战略的重视?可是却总有人据此做出精细化管理就是细节管理的解读。我想这应该是对汪先生大作的曲解。企业没有正确的战略,细节把握得再好也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

  本文开头提到的这家企业倡导精细化管理已有一段时间了,可是企业管理人员从上到下都不知道精细化管理真正实施应该从何起步、怎样推进、怎样评估,对于什么是精细化管理可以说心中无数。大家除了在具体工作的细节上有所细化之外,企业整体管理一无进展。当我给他们对企业整体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步骤与相互关系进行系统讲述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以为精细化管理除了细节就是细节。难怪他们在细节上费了不少功夫之后,企业管理仍然不见起色。

  没有对企业全局的把握,没有系统思考,离开了企业的战略定位,没有各种管理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根本不可能有适合企业实际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必须从企业战略精准定位、企业目标精细疏理开始。进而到企业的决策种类细分,让听到炮声的人做决策。然后还需要调整组织架构,合理设置岗位,这才能进行企业运行流程优化、规范岗位工作标准、以及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重新建立与薪酬调整。当精细化管理的创新理念和方式方法被企业大多数成员所接受之后,才有可能对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造与完善,进而丰富企业文化。

  因此,精细化管理绝不仅仅是细节。当然话说回来,这一切如果不能落实到细节,那就会真有可能导致“细节决定成败”的.结局。

  三、 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推行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管理的理念应该推广到所有企业,只是其中的方式方法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取舍,但这并不妨碍精细化管理可以在任何企业实施。任何好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都可以在企业实施,只不过不同的企业借鉴的角度会有不同,因此有人说精细化管理只适合少数管理基础好的企业也是误人不浅。越是管理粗放的企业越需要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集中了人类迄今为止的最新管理技术和方法,它能够产生较好的管理效率才为大众所津津乐道。而并非个别人所说的:只有实现了规范化管理的企业才能实施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需要规范化,规范化的企业一定也会精细化,二者互为表里、互相支持,并不存在等级差别。

  每个企业只有树立了精细化管理的观念、融入员工的意识,持续培养良好的习惯,任何企业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强活力、增加效率。事实上也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模式。海尔今天的管理被国内外称道,但我们也别忘了海尔的管理也是从“不许在车间大小便”开始的。任何企业只要立足于企业现实、也必须基于现实,持续不断地推行精细化管理,都可以为你的企业带来进步和改变。

精细化管理论文1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剧,在提高了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对于自身生活质量有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对于园林建设来说,进行养护精细化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突出园林的景观效果,还可以改善城市中人们的生活环境,尤其是现如今,在雾霾天气的影响下,进行园林养护精细化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针对在园景观中进行精细化管理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论文

  前言

  在园林建设中进行精细化管理工作就是要对草本、木本以及草坪等植物进行科学的养护,根据植物生长的习性与品种等来增强植物的生长优势。因此在实际中,就要求养护人员要结合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内容来对植物进行修剪与施肥等工作,以此来保证园林景观的效果。因此在实际中,养护人员要综合利用好各种措施,加强技术上的运用,同时还要注重体现出园林的艺术性与实用性,这样才能突出园林景观的效果,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1对园林景观进行养护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对于园林工程来说,其中富含众多内容,因此可以说,园林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且又十分庞大的工程,因此通过对其进行了解可以从园林的实际出发,主要就是针对花草树木进行养护,因此在园林工程中,就将生态效益作为最终的发展目标。所以在实际中,就要求养护人员要做好对园林工程的养护与管理工作,这样才能突出其实际效果,改善城市环境[1]。首先要对园林进行精细化的养护与管理,这样才能增强植物的成活率,在此基础上才能产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是要做好养护与精细化管理工作,这样才能转变城市中的环境,减小污染现象的发生,减少工业上的污染对城市中空气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品味,实现良好的竞争与发展。最后要对园林进行精细化的养护与管理,这样才能促进其实现长远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转变城市中人们的居住环境,帮助人们放松在工作中的紧张压力,同时可以让人们更加的亲近自然,提高人们的满意程度。

  2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认知上的不足

  养护人员在进行养护工作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掌握好各类植物的生活习性,这样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养护计划。此外对于地区不同,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因此就必须要采取适当的养护手段,这样才能保证养护效果。但是在实际中,养护人员对于这些知识只是有一个大致上的了解,在进行养护工作的过程中,也就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养护工作,如病虫害的防治等,一旦问题倾向于严重化的发展趋势,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样也就失去了养护的效果[2]。

  2.2技术上的不足

  从实际上来讲,我国目前的园林养护工作中,专业的养护人员十分的匮乏,一些养护人员只是通过简单的培训就深入到了养护工作中,这样不仅降低了养护效果,还使得经济上出现了一定的损失。且在实际中,这些养护人员并没有针对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简单的了解,这样即便是植物可以维持良好的外观,但是在实际中一旦遇到突发问题,养护人员就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最终不仅破坏了植物的外观,还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3]。

  3提高园林精细化养护管理工作效果的措施

  3.1增强养护人员的认知

  由于养护精细化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植物来说的,因此养护人员在进行养护工作的过程中,要明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这样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养护。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养护人员要先掌握好植物的品种、类型以及生长规律等,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来对其进行养护,这样才能保证植物可以实现快速生长,且一旦错过时节,必然会对其健康生长产生相应的影响。对于植物来说,最适宜的养护时间为春夏季,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两个季节中植物自身就处于快速生长的阶段,因此养护人员将多余的枝叶进行摘除,不仅可以促使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还可以实现快速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景观的形成。在对植物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时,养护人员最好应当在冬季来进行,主要是因为在这一季节中,害虫大多处于休眠期,因此繁殖上也处于相对缓慢的阶段,这样对进行防治工作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所以说增强养护人员对于园林养护工作的认知,可以有效促进园林养护精细化的管理效果,而这也成为了保证园林景观的关键因素之一[4]。如将松科类植物与塔型植物种植在一起,可以增强养护工程的效果,同时还给人以肃穆与庄严的感受。或是将凤尾丝兰与棕榈种植在一起,这样也就可以带给人们热带风景的感受,同时也增强了养护的效果。

  3.2制定出有效的计划与方案

  在对园林工程进行养护工作的过程中,养护人员要先了解好园林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计划与目标,同时还要对养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养护工作的效果。养护人员还要注意的是要保证养护计划的全面性,其中包括养护工作的协调与后期养护工作方案的制定,因此在实际中,养护人员要先制定出有效的养护管理计划,确定出准确的养护目标,同时还要对养护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这样才能为后期养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养护工作的效果。如设计出多层次的植物群落,这样不仅加大了绿量面积,还增强了透视效果,并向人们展示出优美的自然林园线。这样与零星点缀的单个植物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具有更强的观赏性。通过设计出有效的养护方案,可以营造出多样化的植物群落,这样也就满足了人们对于绿色的渴望。

  3.3掌握有效的技术措施

  养护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对某一植物进行管理工作,而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内容,因此在进行养护工作的过程中,养护人员要明确养护程序与技术,从多个角度出发,做好养护工作。所以在实际中,养护人员保证自身养护技术的科学与准确,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养护技术与经验。首先要加强对园林中土壤的管理工作,对于不同的植物,处于不同的生长环境中对于土壤的要求也就不同,如仙人掌可以在相对干旱与含碱性较强的土壤中生存,却不可以长期处于湿润的土壤中存活,所以养护人员要结合植物自身的生长需求,做好除草与施肥等工作,调节好土壤的酸碱性,这样才能保证园林中植物的健康生长。其次是要做好植物的修剪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植物的茁长成,还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保证景观的整体效果,同时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的空间。所以在实际中,养护人员要在明确植物生长习性特点的基础上,对植物进行修剪,最适宜的时期为春季,这主要是因为植物在春季中处于生长速度快与恢复能力好的阶段,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修剪,植物可以很快恢复。但是养护人员也应当要明确,对于松柏树木来说,要避免在生长期进行修剪,这样会严重影响松柏类树木的正常生长,因此要避开生长期[5]。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园林景观工程进行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就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睢志强,王雅静,周蕴薇.景观视觉模拟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xx(6):98-99.

  [2]许圣远.在园林养护中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xx(12):56-57.

  [3]隆晓明.浅谈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J].中国农业信息,20xx(19):23-24.

  [4]詹燕,胡冠伟,易娟,等.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xx(17):61-62.

精细化管理论文13

  摘要:

  预算管理在烟草行业已实施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预算定额体系的构建,是烟草企业实施“基础管理上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由“制度化、粗放化”向“标准化、精细化”转变的根本措施。本文以泉州市烟草公司为例,通过对预算定额体系的概念阐述,分析企业原有预算定额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烟草商业企业如何紧密结合卷烟营销、专卖管理、物流配送等业务环节,建立覆盖费用开支、物耗能耗、资产配置、人力成本等方面的定额标准体系。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预算定额;体系建设

  面对国内日益严峻的控烟形势,以及行业卷烟销量增速回落、需求拐点逼近的现状,国家烟草专卖局对行业的预算及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体系,将较大程度地提高烟草商业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较好地实现企业各项成本的管理、控制和评价,为完善企业费用管理流程、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

  一、预算定额体系的内涵与作用。

  “预算定额标准”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落实内部组织或岗位经济责任,由行业或企业统一规定,涉及行业、企业重要业务和管理事项的各类量、价、金额和比率标准。

  “预算定额标准”具有业务经常性、标准可测性、金额比重高的业务特点。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是精益管理的基础,是确保预算数据科学、可行的前提,也是保证预算执行合法合规的必要条件。其有利于预算的过程控制,能约束预算编制和执行主体按照预算项目定额标准编制预算和按预算定额标准花钱办事。有利于预算管理部门对预算项目进行合理性审核、分析与评价,实现预算编制有标准、审批有依据、考核有奖惩、管理有促进。

  有利于资金的合理利用,定额标准既是编制部门预算、审核预算计划的主要依据,也是考核资金使用效果的重要标准。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是在综合考虑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地方政府相关规定,结合企业运营和管理状况,通过对业务性质、工作量、人员、资产等数据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有利于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确保资金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预算透明度,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体系的确立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程,是一个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公开化的过程。有利于企业实现对部门预算的标准化管理,促进管理行为规范化,增加预算的公信力和透明度;促进预算执行主体对预算执行差异进行自我分析和修正,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

  二、烟草商业企业原有定额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定额编制较为粗放。

  从泉州市烟草公司原有的预算定额体系来看,定额指标设置存在覆盖面较窄、划分较粗的情况。预算定额项目未能涵盖企业的所有经济内容,如卷烟零售终端的定额,未就其具体的设施、设备类型设置详细标准;物流仓储、配送各环节的费用标准未进一步分类细化,导致在实际执行中难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二)预算定额标准不科学。

  在一定程度上,预算定额的编制依据较为简单,很多仍采用历史数据平均或经验估计。在费用管理初期,历史数据的加权平均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精益管理的深入,采用平均值的方式已无法适应管理需求。预算定额的实践结果也证明了简单加权平均并非制定定额标准的科学方法。

  (三)预算定额执行及考核缺乏监督。

  从既往的预算执行情况来看,预算工作“重编制、轻执行”的情况仍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预算执行的考核力度不够大,一般为年度性考核,且考核主要针对各基层财务部门,考核总体力度不大,导致各预算主体及相关责任人的思想仍停留在“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的老思想上,对预算定额的执行重视程度不够。

  三、烟草商业企业预算定额体系的构建。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明确了预算定额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泉州市烟草公司也在预算定额体系构建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

  (一)建立动态高效的预算定额编制体系。

  考虑到预算定额编制的合理性要求,烟草商业企业需要从自身的经营状况出发,充分了解各业务之间的差异性,制定层次分明、执行简便的定额标准。因此,泉州市公司将各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纳入到预算定额编制体系中来。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通过对上级标准的分析、对既往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对实际市场环境的调研和财务部门的费用管理要求,从多个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在此基础上,市公司要求各归口管理部门做好标准的制定和维护工作,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修订相关定额指标及标准。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

  1、对预算定额体系进行业务分类。

  首先是根据管理需要,对烟草企业涉及预算定额标准的业务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卷烟营销”、“专卖管理”、“物流生产”、“人力成本”、“通用费用”、“资产配置”六大类。分别制定了 “卷烟零售终端预算定额指标表”、“专卖管理预算定额指标表”、“物流企业预算定额指标表”、“人力成本定额指标表”、“通用费用定额指标表”、“资产配置定额指标表”共六类定额指标表。

  2、对各类定额指标表的内容进行明确。

  对于以上六类《预算定额指标表》,分别从“指标名称”、“标准层级”、“控制强度”、“计量单位”、“标准值”、“归口管理部门”、“对应预算项目”七个方面对各类定额指标表的内容进行明确。

  3、建立三级预算指标定额体系。

  对定额指标表中的每项“指标名称”,全面细化为三级预算指标。如“卷烟零售终端预算定额指标表”中的“指标名称”,一级定额指标为“终端形象”、“终端信息化”、“消费环境”、“客户培训”四类。二级定额指标进一步细分为“陈列设施”、“宣传设施设备”、“宣传工具、“形象设施”、“PC—POS扫码枪”、“终端消费体验区”、“资料费”、“授課费”、“场地费”、“餐饮费”十类。三级定额指标则明确到具体的产品内容,如“陈列设施”下属的“标准化立柜”、“个性化立柜”、“背柜”、“转角柜”“活动展示柜”、“固定展示柜”、“吊柜”、“烟架”等。并对每一项三级预算指标制定具体的预算定额标准。

  根据以上分类,泉州市烟草公司建立了涵盖以上六大类、七方面、214项预算指标的预算定额标准指标体系。该定额体系不仅是预算编制的依据,也是业务管理的标准,使业务部门经办人和财务审核人员能做到实施便捷、管理高效。

  (三)将预算定额体系用于监督与评价。

  由于制定了较为具体的预算定额体系,使预算管理的监督与评价工作能够更加有利地开展。各预算主体能够利用预算标准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实施监控,以便随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行为或调整预算,通过将预算定额标准运用到季度考核与年度考核中,以对相关预算主体和相关责任人进行绩效扣罚的方式,使预算定额的实施能够切实落地。同时,预算定额体系的实施还将进一步完善泉州市烟草公司的对标管理工作,使企业能够以行业内或行业外的一流企业作为标杆,促进基础管理的优化和定额标准体系的建设。

  四、结论。

  烟草商业企业预算定额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企业上下联动的参与,以及各业务环节与业务流程的紧密结合,其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利益凸显。烟草商业企业需进一步认识到预算定额管理的重要性,在如何提高预算定额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与信息化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与分析,逐步完善烟草商业企业预算定额体系。

  参考文献:

  [1]张邦栋,烟草商业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考[J]。新财经,20xx(02)。

  [2]葛金平,浅论烟草商业企业定额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总会计师,20xx(02)。

  [3]张志,浅谈烟草基层商业企业预算定额体系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xx(02)。

精细化管理论文14

  摘 要

  长久以来,国内企业要在全球经济竞争潮流中培植高端品牌所面临的挑战是难以想象的。除了企业产品与服务本身的竞争力以外,影响企业品牌培植能力的关键因素还在于营销渠道的管理。高端营销渠道优势以及精细化运作能力可以为企业后期在高端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撑,在品牌战争中,提高营销渠道的管理效率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催化剂。

  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对品牌运作下营销渠道的开发进行多维度分析,并据此对渠道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对策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品牌;渠道;精细化管理

  引 言

  在全球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渠道的品牌精细化推广与管理,是保持企业经营业绩稳定并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也是对企业营销管理者的重大考验。随着企业竞争领域由产品价格转移到产品质量与服务等软实力方面,企业的品牌之战一触即发。但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是,国内企业难以在全球经济竞争潮流中培植高端品牌,这除了与企业本身的产品与服务竞争力整体偏弱有关,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国企业对品牌运作下的营销精细化管理略显欠缺,在国内,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营销精细化管理体系,品牌培植的大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对后期品牌的运作缺少科学的系统规划。基于此,笔者拟通过对品牌运作下营销渠道的开发进行多维度分析,并据此对渠道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对策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一、品牌运作下渠道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成熟企业的经营模式逐渐从“技术驱动”向“市场驱动”、“客户驱动”转化。面对客户的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需求,大众化营销己失去优势。基于客户信息、客户价值和行为,强化品牌运作下的精确化管理成为各企业贯穿营销管理活动的重要理念,这也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抓手。

  (一)多元化品牌战略在客观上要求渠道实施精细化管理

  随着企业竞争在价格战上的转移,当前,各企业在产品质量与服务等自身方面的差异已经不大,竞争的焦点也从资源竞争逐渐转向品牌竞争和渠道竞争,品牌优势有丰富的内涵,是企业综合实力的表现,它包括企业的规模、实力、文化、管理水平、网络支撑能力、市场细分能力、业务包装和推广的水平以及对客户周到的服务等内容;而渠道竞争则在品牌运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从客户信息反馈到市场竞争信息收集,从基础语音业务到增值业务推广,从存量客户稳定到新增市场拓展,无不体现渠道竞争的重要。

  (二)推行精细化营销渠道管理是市场消费特征转变的必然结果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呈多元化并上升到更高层次,这可从消费者的消费特征可以略知一二。概括起来说,消费者行为的差异性和多样化决定了市场的复杂性。首先,我国的市场发展环境很不平衡,城市发达市场和乡镇农村落后市场并存,其次,消费者的需求层次有高、中、低档之分,企业可以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中展开竞争,来满足某一个特定的消费群体的需求。企业如何将这一个市场做深做透是企业面临的又一个问题。关键是用心研究市场和消费者,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让产品尽可能多地接触消费者。这就意味着粗放型的营销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这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在打造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实行精细化营销,进行营销模式的彻底变革。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实现向精细化营销管理的过渡。

  (三)渠道精细化管理是提升企业市场控制力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企业对市场控制力量取决于很多因素,诸如品牌的力量、企业对渠道成员、市场文化的了解程度、消费模式的把握、消费趋势的敏感力等意识层面和对市场的渠道规划、 维护方法、文化灌输、渠道培训、拜访频率及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博弈等内容。精细化渠道管理从精细化市场调研入手,进行精细化渠道规划、精细化控制、精细化核算和精细化分析,直接从终端取得第一手资料,随时发现各个环节的问题,及时解决。这既使企业能准确定位,制定适应本企业市场特点的发展战略,又使得企业对营销平台成员的服务有针对性,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柔性和服务的快捷性,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

  二、渠道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实现模式

  有价值的渠道精细化管理通常需要具备几个特点:首先,要有庞大的基础数据资源,基础数据资源涵盖面要足够大,这是前提;其次,要有专业的直效营销沟通能力和资源,如直效行销专家需要有比较丰富的策划、管理和运营经验;有专业的电话营销员团队,且项目经验丰富;再次,要有营销咨询能力,在进行数据库营销执行之后,要有对数据进行解释和发现问题提升价值的能力;最后,也要具备整合的营销服务能力,要有基于在营销咨询、数据、营销沟通方面的能力和资源,研究者应该可以提供从咨询-数据-实施整合式服务,达到对服务过程最大程度的控制,保证服务质量和进度。

  具体而言,渠道精细化管理实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构建完善的数据仓库系统。在信息获取过程中,需要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完善的数据仓库系统为基础,真正将各个业务系统的信息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进行清理、转换和组织,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客户信息中心。

  第二步,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之上,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充分发现客户个性化需求。在客户分析中,利用数据仓库中完备的.客户信息数据这一重要资源,借助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从客户的基础特征描述开始,进而判断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识别出客户之间的差异,挖掘客户特定需求,最终实现客户的个性化交叉销售和个性化的产品定制,以超出客户期望为目标满足客户需求。在客户差异化分析方面,主要是在对客户深度洞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客户细分,将看起来都一样的客户按照客户的业务行为模式和价值区间进行合理区分,使客户特征鲜明,目标精确,把“大众地毯式,,营销模式转变为针对目标人群的差异化营销模式;在客户个性化需求发现部分,主要通过发现客户潜在需求和各产品线之间的交叉销售机会,通过规模产品定制,来满足或者超过客户需求。

  第三步,充分利用营销平台,通过有效的营销活动,将满足客户个性需求变成实际的销售行动,并通过有效的IT支撑技术帮助实现这一过程。

  三、品牌运作下企业渠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中国移动为例

  由于品牌培植市场的不完善性,目前我国企业渠道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但由于各企业的渠道管理模式并不完全统一,一概而论并不具备参考价值。基于此,笔者以中国移动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移动当前渠道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中国移动是最早进入移动通信行业的先行者,渠道建设历经通信运营企业渠道发展的两大阶段--自然增长阶段和专营化阶段,从原有简单提高渠道覆盖率,粗放管理,缺乏理性规划、无差异化定位到提高对渠道的控制,统一品牌、规划、管理、规范、流程、标准和评估等方面迈出了一大步,特别是加大了在服务上的管理力度。但在“打造卓越渠道运营体系”的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

  (一)现有管理模式影响大客户业务深入开展

  在中国移动的省和地市公司都成立了客户管理组织,但客户管理组织的设置与分工不尽合理。其市场部与大客户部功能和职责有重叠,不利于业务的深入开展。地市级客户组织设置差别很大,职能各异,使得指标贯彻脱节,监督乏力,不利于省公司做统一营销指导,加剧了省公司对本地网的管控难度。地市的区域中心担负全面营销任务,在人员配备和人员能力上很难做到对各类客户进行精细化管理,导致大客户行业开发深度不够,客户经理精力放在发展公众客户身上,大客户营销服务专业化还比较欠缺,区域营销服务属地化和跨区域的大客户分别形成一定矛盾。

  (二)流程管理急需优化

  流程管理具体体现在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和支撑流程三个层面。常言道:数据说话,制度管人,流程办事。管理流程方面体现为各类客户业务指标的贯彻不彻底,执行力较弱等问题。业务流程方面体现为客户业务开发、试验、推广、评估、反馈的模板建立能力,营销推广方案不健全等问题。支撑流程存在业务协调期限过长,反馈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与此同时,缺乏横向部门协作流程和纵向管理流程,更多靠个人和部门沟通。

  (三)增值业务的营销手段缺乏

  实体渠道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客户,源源不断的客流中同时也蕴藏着无限商机。但增值业务手段却仅仅停留在营业厅LED屏、大小易拉宝、宣传手册及横幅的宣传上,窗口服务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无法做到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做最合适的通信解决方案,因此,无法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客户感受到超值服务,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双赢。

  (四)电子渠道的混乱性和割裂性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中国移动的电子渠道大部分是由于新业务产品上线而随之建立的,在此基础上不断自我完善而向其他功能扩张。这种方式决定了企业的电子渠道必然是混乱、缺乏整体规划和清晰定位的。独立发展、自我完善的电子渠道发展思路,强调给客户提供更多的渠道选择,强调每个渠道都能完成尽可能多的功能,而忽略了各种电子渠道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例如,短信平台开通某些移动新业务的时候,可能需要用户和短信平台间,来回四到五个回合的短信交互。这些短信代码抽象、难记,大量客户在受理业务流程中的某一步悄悄流失。

  这种渠道的混乱性和割裂性导致了各业务、各类型的渠道不能共享资源,无法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上述中国移动在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上也是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要面对的挑战,如何在品牌运作下实现企业渠道精细化管理也就成了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大课题。

  四、品牌运作下加强企业渠道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渠道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是确定冲突的根源及其潜在隐患,建立和完善高效的渠道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高额的利润回报,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具体而言企业在对整体经营市场环境有了一个细致的认识以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市场进行精细营销,以便更好地进行市场开发,有效管理经销商,达到产品的销售目标和市场占有率,其实渠道精细化管理也是企业的一个营销总体战略。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制定一个总体的策略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公司全员的积极参与,齐心协力。

  (一)对渠道体系进行整体优化

  渠道精细化管理中渠道规划和布局是其重要的环节。对渠道规划和布局的精细化操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对渠道资源进行详尽的调查。通过全面的普查方式了解和把握一定区域市场内的经销代理商、零售商资源。

  (2)对目标合作伙伴进行评估。从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经营理念、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合作精神、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其下游客户的数量以及发展潜力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 考察其综合素质和成长潜力。

  (3)制定结构化的渠道营销方案。从渠道系统总体效能(销售效果、运行速度等)出发,规划出组合合理,长度、宽度适宜,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渠道体系。

  (二)要同经销商建立分销联合体

  企业在对区域市场进行市场精细化运作,就必须依靠当地分销商的支持,同时给予分销商各个方面的指导和协助,进行渠道建设,建立关系密切的分销联合体。帮助分销商进行分销和存货管理,建立完善的分销商管理和服务体系。

  企业的业务员要对分销商进行管理。业务员要配合经销商作好渠道基础建设和管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经营规划、存货管理、零售覆盖、运输与仓储、售点广告与促销支持这五项工作,企业应明确各项职能在企业和经销商之间的分配,并确定各自的工作重点,才能有效地管理好分销商,共同开拓市场。对于大的分销商,委派客户经理进驻其总部办公,小的分销商则由一个业务人员同时管理几个分销商。

  这样做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同分销商建立起一种关系密切的分销联合体,依靠分销商的渠道网络和分销能力,更好地促进产品的深度分销。

  (三)注重渠道终端精细化管理,打造渠道品牌力

  企业决胜于渠道终端,渠道终端对于品牌价值的塑造至关重要。打造渠道品牌力,需要企业对渠道终端进行精细化管理。具体管理如下:零售价格统一化,严守渠道价差。精细甄选渠道终端,符合产品和品牌定位,同时把控渠道终端动态,培训专业有素质的业务人员,维系客情关系。与此同时,可以制定一些渠道终端的激励策略,最重要的是精细化执行下去。在渠道终端中,利用各种激励手段和措施,形成注重品牌与服务的氛围和习惯。

  总体而言,渠道精细化管理既需要有战略上的精细化远见,也要有策略上的精细化思路,还离不开执行上的精细化掌控,唯有三者完美统一,企业才能实现渠道管理精细化。

  参考文献

  [1]年渊.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精细化思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xx(10)

  [2]韩义民.中小企业精细化品牌营销策略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8)

  [3]张臻,齐德义.浅议营销渠道的不足极其精细化管理[J].山东纺织经济,20xx(10)

  [4]曾献东,张晓敏,姜哲.从箭牌公司市场控制看快速消费品终端渠道分销管理[J].企业活力20xx(1)

  [5]陈建中,李隼.电信企业营销渠道精细化管理之浅谈[J].企业家天地,20xx(6)

  [6]李长春.精细化服务,塑造安防品牌的必由之路[J].中国公共安全,20xx(5)

  [7]周修亭,李琳.运用精细化营销塑造农产品品牌[J].蔬菜,20xx(3)

精细化管理论文15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就是经济的竞争,管理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实现其管理的精细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

  一、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概述

  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就是指企业在优化会计核算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会计核算内容,对会计核算的领域进行拓展,使其融合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然后通过转变会计核算的职能,让核算人员也能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费用,增加企业的收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在记账、算账、报账的过程中做到严谨、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对具体的数据核算要做到精打细算,确保账务的清晰准确。

  二、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征。精细化财务管理有四个重要特征,分别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以三个转变为核心;以拓展财务管理领域,深化财务管理内容为重点;以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平台。

  1、目标。精细化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行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对财务工作实施拓展,从而挖掘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在价值,增加财务活动的高效益,达到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目的。

  2、核心。三个转变首先是财务工作职能的转变,主要是从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其次是工作领域的转变,从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静态控制转变;最后是财务工作作风的转变,从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

  3、重点。主要是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和整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对管理领域实施拓展,使得管理工作更加程序化,具体化,在企业预算指导下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优化整合,将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快速融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4、平台。建立健全管理工作监督机制,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细化岗位职责,使得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实现人治向法治过度的管理。

  (二)管理会计和精细化管理之间的关系。管理会计主要是指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监督和决策等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会计,它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注重市场的发展变化,重点立足企业内部的管理,对企业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规划和预测。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它的管理手段是信息化,管理标准是数据化,在管理的过程中一般注重专业化和系统化,此外,精细化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将被服务者的需求作为服务焦点,这样的.管理模式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也能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机构,主要利用最基础的核算资料进行算账,为了能够有效履行自身的职责,在算账过程中要做到仔细,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就是算细账,首先对核算单元进行细分,对数据仔细观察,然后通过数据了解过去工作情况,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一些弱势管理进行改进。这样的管理方法符合管理会计的要求,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只有将精细化管理和管理会计相结合才能为企业管理带来更好的成果。

  (三)精细化管理在管理会计内部核算中的作用。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可以借助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规则对内部核算体系进行完善。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可以转变传统管理中的内部核算体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核算人员的转换上,精细化管理模式会将会计人员充实到核算岗位上,其次是核算方式的变化,以前管理中的核算为统计核算,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会将统计核算转变为会计核算,紧接着是核算内容的转变,精细化管理扩充了成本核算的领域,由以前的部分成本核算转变为完全成本核算。除此之外,精细化管理还加大了成本考核力度,除了矿业公司统一控制的成本之外,其他的各项成本指标都由各单位进行分摊控制。与此同时,还将单位的内部成本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直接成本、辅助成本和虚拟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核算中实现了核算主体的下移,按照层次进行分类核算,从而更加体现了管理精细的特点。

  (四)发挥企业内部银行作用,促进企业管理的精细化。企业内部银行的主要职能有管理、结算、信贷、监督和控制职能,管理职能是负责制定内部银行的管理方法,主要是对业务范围和运营程序进行制定,通过公司审核然后实施。结算职能是银行最基本的职能,主要是对企业的经济往来进行结算,进而为企业的内部核算和绩效评价提供参考资料。信贷职能主要是对设备资金和工资提供信贷业务来满足生产需要。监督和控制职能是企业对市场的资金运营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对企业内部的信贷情况进行分析以保证资金流动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有关资金控制人员还要对企业提供资金流向分析报表,方便企业管理者的决策。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对会计工作进行细化可以提高管理会计工作的质量,推动市场化精细管理的快速发展,进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向着科学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也能够使得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细化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精细化管理论文08-01

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02-15

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02-16

精细化管理论文(精品)07-04

[实用]精细化管理论文07-22

精细化管理论文 15篇12-19

精细化管理论文 (15篇)12-19

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15篇02-15

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精选20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