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程论文

时间:2023-03-23 18:02:49 论文 我要投稿

综合实践课程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综合实践课程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综合实践课程论文

综合实践课程论文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

  一、实践与文本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但这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学习。文本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是对前人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通过各种间接学习的方式来获得。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活动课中,我们对现有教材作适当改造,增加一些时代信息和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实践知识。如我校开展了一次《家乡小河的寻访》综合实践活动。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我们安排了参观、访问、摄影、绘图等,将语文、社会、美术、法律、家乡环境调查等诸项知识与见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后,大家又展开了“如何保护环境”大讨论。同学们积极参与,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他们对污染母亲河的不良行为的愤慨,以及要求保护的请求和愿望。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得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启蒙教育,培养了综合素质。

  二、突出能力的综合训练。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让他们在“动”中学。因此,教师应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寓于活动之中。如我们开展“十个一”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发一则现代科技信息”,“收集一条科技小常识”、“提一个科学小创意”,“写一则读书笔记或心得”“编一份科技小报”等。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搜集现代科技新信息,收集科技小常识。每个同学都作了读书笔记,写了读书心得,还亲自设计科技小报参加“六一”展评。此类活动,学生自己动手,不但学到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使阅读和语言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三、重视活动的实践性。

  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在“动”中接触事物,感知事物。如我校小记者团到掇刀义乌市场采访后,同学们都写出了300—400字的现场报道,课堂上开展一次评选活动,把评出的优秀报道张贴在宣传窗中。从这些报道中可以看出,不少同学对如今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作了很好的宣传,也有不少同学对市场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如实报道和评论。这种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而且提高了广大学生采仿、撰稿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我们还结合地方实际,挖掘地方资源,开展以语文学科为主题的各种实践活动,来拓宽语文知识运用的时空领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大自然的情感。如“家乡小茶馆的寻访”、“荆门‘老莱子’路探源”、“给违规乱闯红绿灯者的一封信”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人的创造力要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交叉活动,通过“发展”途径进行“提高再创造”的训练,使创造潜能得到发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如二年级老师设计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找春天》:老师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寻找春天;然后组织学生说春天,画春天,写春天;最后在班里举行展示会。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五、注重学生生活空间,实现学生乐学。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老是圈在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与同伴们讨论与合作。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文本学习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实践学习完全变成灌输式的文化学习过程,那么,综合实践活动也会名存实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正是由于我们正确处理了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测量或估算中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印象深刻,正是由于我们没有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让学生去测量,去贴近生活,学习效果才十分明显。

  六、多运用贴近生活的游戏。

  游戏是儿童自由表现最明显的形式,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百折不挠的认证,自由表现和游戏是一致的。心理学家福录倍尔甚至认为游戏在儿童方面是人类发展的最高表现,因为只有游戏才是儿童心灵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且纯精神上的产物。所以,利用游戏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最佳途径。

  在二年级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的方法,让学生用尺子丈量自己的课桌、凳子的实际长度,结果同学们的情绪空前高涨,测量物体的能力大大提高,课后很多同学说:“我们太喜欢这样的课了。”

  综合实践活动,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综合实践课程论文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留学生数量也与日俱增。然而大部分外国留学生的汉语都是零基础,对于汉语、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如何让这些留学生尽快适应并融入新环境,学会使用最基本的汉语日常生活用语很关键。目前中国高校的对外汉语课主要有汉语综合、听力和口语等课程,其中汉语综合课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是基础课程,全面培养和训练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笔者以近年来承担汉语综合课教学的经验和感受为基础,对零基础留学生的汉语综合课教学进行了如下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内容:以教材为本,为适当补充实用性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母语非汉语的外国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外语教学,即第二语言教学。在汉语综合课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选取一些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训练,从语音知识、汉字知识和简单日常对话开始,逐渐增加词汇和语法内容,由日常生活用语到相对正式的汉语表达,注重培养留学生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大部分汉语零起点的留学生在开始学习汉语时,都有着较为急切的求知欲。他们期望课堂上学到的汉语能够解决他们在日常交往中遇到的语言问题,比如吃饭、购物、坐车、看病等。这就要求汉语综合课教师适当地增加一些常用的生活用语,紧抓留学生学以致用的心理。这一阶段留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都很高,比如在学“对不起”时,可以补充“没关系”“不好意思”“没事”等说法,有的留学生就会立刻指出,对中国人说“谢谢”,他也会回答“没事”。在师生热烈的互动交流中,留学生不仅能丰富自身的汉语词汇提高汉语表达能力,还能在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中学习汉语,自信地去克服自身语音语调、辨识汉字的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传授的过程,更是文化传播、推广的过程。即使是针对汉语零起点的留学生,也要关注中国文化的适当导入。如讲解汉字“好”时,告诉留学生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儿女双全就是好”,一方面增强了汉字学习的趣味性和汉字记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使留学生对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有所了解。再如讲到询问年龄时,可以补充多种询问句式及其应用对象,用“你几岁了?”问10岁以下的儿童,用“你多大了?”问青年人,用“请问您高寿?”或“您多大岁数了?”问老年人等。虽然有的用法留学生不能立刻掌握,但是他们能够了解中国文化中尊老敬老在语言上的表现,懂得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场合、情境应使用不同的句式。另外,汉语零起点的留学生多是第一次来中国,对于中国的社会文化、风俗人情、文化古迹都充满了好奇。汉语综合课教师还可以配合课文话题,增加中国的节日习俗、风味小吃、名胜古迹等相关内容,特别是高校当地的风俗文化、旅游景点等,这些都是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些文化内容的加入,不仅活跃了汉语教学的课堂,也增强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对中国的感情。

  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法,让留学生快乐学汉语汉语综合课堂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留学生快乐学汉语。

  第一,创设生动有趣的话题、情境。教师可以依据课文主题设计相关情境,让留学生分组练习并当堂表演,如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国家、家庭状况等;也可以发动留学生自设情境,让他们使用课外所学的语句进行对话;或布置课外题目,课上轮流作口头报告,如谈谈自己的中国朋友、描述去某个地方应该怎么走等。这样的练习方式生动有趣,留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无疑会使他们的汉语学习更有动力。课堂上,我们最常用的是情景模拟法,也就是围绕课文或所学内容进行模拟情景练习。比如,学完购物的课文,就把讲台课桌布置成商店柜台,放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生活用品(主要是课文中所涉及的),让学生两人一组来进行购物表演练习。这种练习有助于学生把所学内容以脱离书本的形式进行记忆,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角色体验能力和情景适应能力,提高了他们汉语运用的综合能力。但在情景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细致,除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外,创设的情景要贴近所教授学生的水平和年龄,易于学生接受,符合学生的心理因素和学习个体的需求,这样学生便会自主地学习。教授者注意情景运用在课堂活动环节的渗入,才能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达到最佳的教授效果。

  第二,开展游戏、竞赛等课堂活动。可以组织写汉字比赛,把普通的听写测验变为写汉字比赛,听到汉字或词语最先举手的留学生到黑板上写,写对汉字最多为胜。读写汉字对于汉语零起点的留学生来讲是最困难的部分,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和学习中的挫败会使很多留学生丧失继续学习汉语的信心。在刚开始接触汉字的阶段,这个简单的比赛能够激发起留学生识记、书写汉字的兴趣,而这个基础打得越好,后面留学生的表现也会越好。还可以多组织一些语音练习游戏,每个留学生代表不同的声母、韵母,教师随机念出一个拼音,这个拼音中包含的声母、韵母两位同学就站起来,使留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在一开始语音学习时,可以多让留学生练习一些绕口令。比如大部分留学生的“s”与“sh”不分,就教他们说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能数准四十四,就请过来试一试。”对这些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在轻松的气氛中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借助图片、卡片、音乐、动画、多媒体等教具,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不少留学生对很多中国流行歌曲也很喜欢很熟悉,笔者经常看见学生们课下听中国歌曲。比如在讲解中国人的家庭关系和亲属时,可以给学生放《家族歌》以帮助他们理解;在介绍方位词时,可以教学生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在母亲节到来的时候,教他们唱中国歌曲《妈妈的吻》,用汉语交流关于妈妈的话题。让留学生快乐学汉语,可以调动和保护其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唯其如此,留学生才能培养起学习汉语的兴趣,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把汉语学好,也才能进入汉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教学语言:由纯英语向英汉双语、汉语为主过渡

  在汉语综合课的课堂上,教师最初的教学语言只能是英语,尤其是针对零基础的留学生,汉语起步阶段必须借助英语来沟通和交流。即使每节课补充一些汉语的课堂用语,留学生也不可能很快记住并反应过来,此时教师不必刻意追求双语教学,随着留学生汉语词汇量的增加,应该逐渐加大汉语的使用比例。如留学生学了数字的读法和“书”后,教师就可以用英汉双语说“把书翻到第50页”并辅以翻书的手势,说过几次之后,直接只说汉语,留学生就能听懂了。很多汉语课堂用语在反复强调和使用中给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就能单独使用,但是此时的课文、词汇、语法难度都在增加,要确定留学生准确理解课文、生词的'含义,掌握词汇、句型的使用,还是需要借助英语的媒介作用。特别是讲解语法时,一些较难理解或是容易混淆的语法现象,用英语解释还是省时省力。虽然以英语为媒介语能极大地提高汉语综合课的效率,但很容易使留学生形成对英语的依赖心理,理解汉语词句时总是先翻译成英语,再翻译成其本国语言。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使用留学生已学过的汉语词汇,尽快使汉语综合课堂脱离英汉双语的阶段,留学生只有更多地在纯汉语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他们的语言思维模式完成由本国语言、英语到汉语的转变。

  四、课外实践:增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

  除了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汉语综合课外还必须组织留学生参与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催生学习动力。光说不练,只能是纸上谈兵。每次课后都应该布置一些课下实践操作的任务,鼓励他们走出去,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真实语境,让学生去完成,下一节课检查。比如,学完购物后,除了课上的模拟情景练习外,我们要求学生课下去学校的超市或者附近的市场购买一件生活用品,下一堂课向班级同学汇报购买的经历。学完中国菜的内容后,就要求学生回到宿舍亲自实践一次,下一节课向班级同学说一下自己做了什么中国菜,做的过程是怎样的。我院为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还专门组织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开展一对一的汉语学习小组,互帮互助,中国学生帮助留学生提高汉语水平,留学生帮助中国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双方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又收获友谊,一举两得,形成良好的汉语学习氛围。此外,还组织留学生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并表演节目;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他们到本地各个著名景点参观旅游,回来后用汉语写游记、说经历,亲身感受中国文化,亲口叙述身心感受。组织中国学生和留学生成立中外文化交流社团,举办校园国际文化节,留学生们教中国学生做外国美食,中国学生教留学生们学做中国菜,然后大家放在一起共同品尝交流;举办中外服装秀,表演中国武术和外国民族舞。还组织留学生们游览校园、参观博物馆等活动。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让他们学到了课上学不到的东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语言知识,提高了运用汉语的能力。吕必松先生曾说过,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造。教无定法,汉语综合课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针对汉语零基础留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从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掘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及时更新内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帮助汉语零基础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受学习汉语的乐趣,让他们快乐学汉语,提高学习效率,并为他们更高层次的汉语学习打好基础。

综合实践课程论文3

  摘要: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入,对于职业教育培养的专业技术性人才的要求就更高,社会上不但要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还需要高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很强的人才。语文课程在各个学校内都属于基础课程之一,职业学校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是包含了阅读理解以及语言表达,交流等实用性的语文学科。学习语文综合实践课,能帮助并指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学科知识,还能带动学生学习课外的资源,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专业的实践当中去,从而提升学生们语文学科的综合素质。所以,语文综合实践课对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及语文教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实践课;教学问题;对策

  职业学校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服务,帮助并指导学生就业,语文综合实践课是职业学校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起到推动学生专业发展的作用。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也在改革中找到了新思路,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就是其中一项内容,其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课程当中,不断地刺激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更愿意参加实践课程的内容,比传统的语文课堂更生动,更有乐趣。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带动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不过传统的教育体系根深蒂固,短期的改革并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再加上职业学校更重视学生专业课的培养,学校对于语文等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足,这都给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带来了困扰。

  一、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对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存在错误认识。职业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学校会将更多重心放在学生专业课程的安排上,学校要快速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实践的学生,所以在对学生的课程安排上,会更侧重于专业课的传授,要利用更多的实践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并尽快适应未来工作的发展需要。职业学校的指导思想就是要让学生更好就业,更容易适应社会,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很难将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甚至有些教师认为语文的好坏不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非常随意地设置语文综合实践课,更有甚者还会占用语文课去讲授专业课的内容,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学习时间不够,非常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与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这门基础课程要提高到重要的位置上,学生只有通过更多的语文课程的学习才能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传授语文知识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很大的帮助,可如果学校一味强调文化课,不能科学地安排语文课程的学习,那么一定会给语文教学带来阻力。

  (二)语文综合实践课安排较盲目。很多职业学校的管理人员都喜欢求稳,不愿意尝试更新的教学改革的

  内容,坚持相信经过多年的办学经验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不会过时,不需要尝试更新的教育模式。因此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并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能合理地设置课程计划,导致语文综合实践课程停留于表面内容,语文教师对综合实践课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只是将其简单化,如此敷衍的教学形式无法显现出语文综合实践课程当中展现的综合与实践,还有一部分职业学校并没有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安排。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新课改在不断的深化,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却没有理想的教学成果。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对于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大都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负责听从,教师只是生硬地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填鸭式的背诵,记录,没有欣赏语文课程的兴趣,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多数的语文综合实践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不高,无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导致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也无法体现其价值。

  (四)缺少公平的管理和评价体系。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当中,管理和评价体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目前我国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没有科学完善的管理和评价体系,监督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常常侧重在专业技能方面,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则容易忽略,还导致职业教育重视技术而轻视文化的情况出现。另外,没有制定可行的奖惩方法,这都妨碍了语文教学的改革,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对策

  (一)提升对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的认识。伴随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在职业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的地位也不断变化,语文综合实践课是带动其他专业课发展的。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导致社会更需要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把握好这样的机遇,只有学习好母语,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当中去。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要传授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展示自身的文化素质。语文教师还要深入研究综合实践课程,确定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突破现有的语文综合实践课的瓶颈。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播,将传统文化与语文综合实践课程融合起来,帮助学生很好地学习语文综合实践课。

  (二)增强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内容,不单要调整课程的结构,还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在其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实践课也要求教师有很强的综合能力,还要有操作能力以及教学素质。因为在语文综合实践课当中学生是主体,课程的自主性很强,可是学生的能力有限,又需要得到教师正确的引导。所以教师在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中不仅仅是教师,还具有研究者的身份,教师要研究好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整体思路和可操作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有提升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实践性。教师是引导者还是参与者,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所以要增加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填鸭式教学,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传授方式已经不足以应对时代的发展变化,也不足以应对新课改的要求。要尽快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要突出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开放性。要让学生充分有利用其课堂以及课外的时间投身到实践活动当中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语文水平,锻炼其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不是简单的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能力,还要帮助学生为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其功能性更强。因此,要不断丰富并完善语文教材的实用性,增设实践内容以及实践活动,要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通过实践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出入社会的基本语言需求。

  (四)善于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学校也有了多媒体电脑和互联网系统,这是宝贵的资源,应该拿来,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利用电脑多媒体的优越性,可以更加直观和全面地展示一些情景和文本,让学生享受到不一样的视听感觉,这样比枯燥的讲解课本更加生动和形象,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和求知欲望的刺激。让课堂变得活跃,让学习的气氛充满课堂,这样才能让职业院校的语文实践课教学更上一层楼,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健全考评制度

  学校要建立起完整的考评制度,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学习成果进行一定的测评,并且要求教师做出相应的改变,来让学生都能在语文实践课中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对于教师也要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教师的受欢迎程度,教授学生的学习成绩等等这些都是评价的参考,对教师也进行一定的考评,有利于督促教师进行观念的转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更好地投身教学之中。

  四、结束语

  结合上文,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中的问题,是由社会因素和主观因素共同影响的,职业学校的教师将侧重点放在了学生专业技能上,而忘记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社会的发展和课改的要求,都带动了教学观念的改变,要提升职业学校对语文综合实践课的认识,要增强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教师队伍的训练,利用新的教学模式去完善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以及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玲.关于中职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思考[J].广东教育:职教版,20xx(12):62-64.

  [2]张琦.中职语文主题式模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xx(19):20-23.

  [3]印波.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研究[J].大科技,20xx(26).

  [4]王勇权.职业精神渗透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策略问题研究[J].教育现代化,20xx,4(30):257-258+261.

综合实践课程论文4

  新课改中,综合实践活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它如和煦的春风,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与此同时,过程的实践性、内容的开放性、参与的自主性和目标的生成性等特点也给我们农村指导老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受条件限制,这里多媒体教室、图书室资料还很缺乏,也没什么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校外的课程资源。我们无力开发条件性课程资源,但我们可以重视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学生和学校以及社区的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素材,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和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一、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着重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为学生的知行合一搭起一座桥梁。

  “冬天你别跑,和我一起放鞭炮”的童谣还在耳边回响,春节又一次如约而至。二月点亮的不仅是街道两旁红红的灯笼,还有小孩的眼睛,因为春节注定会让孩子们的钱包鼓起来。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孩子们的压岁钱也越来越多。可该如何合理使用压岁钱呢?大部分孩子都会用这笔钱买一些玩具,零食,但实际上钱花的没有意义。为了引导孩子们正确、合理地使用压岁钱,初步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节约习惯,我们开展了“压岁钱哪儿去了”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围绕压岁钱提出了自己想要调查的问题,并按各自想调查的问题分好组,设计好相应的调查表,又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学校部分同学进行采访,还收集了一些有关乱花零用钱带来危害的事实材料。最后,孩子们在交流中纷纷阐明本组对压岁钱的看法,展示出压岁钱的使用方案。大家一致认为,压岁钱是长辈们对自己的期望和祝福,要用它来做有意义的事,有的说要用压岁钱买上几本好书,有的说要成立一个“上学基金”,以后上学的学杂费、书本费等一律从这里开支,这样既减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又做到了自立自强,还显现出了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心。还有的说把钱存放在妈妈那里,想买什么就写一份所需用品清单,再估算出大概需要的金额。如果不用,就一直存放在她那儿。

  二、把握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的锲机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都是独立于学科教学、独立于学生现实课堂。我们要善于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选取有利于实现目标的内容加以重组、综合和拓展,把一些学习环节设计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知识于实践活动中,从而实现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整合,以便使学生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完整认识和全面体验。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才能体现出内在的作用,才能避免综合实践活动“手拿小旗子、上街兜圈子”浮于表面“轰轰烈烈走过场”的弊端。

  例如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的相互融合。《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上课时,生动形象、多姿多彩的图片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一堂课下来,同学们个个意犹未尽。于是,我及时地把握住这次机会,带同学们走进了微机室。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海洋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视频资料,又将这些资料整理成讲解稿,在组长的主持下交流修改定稿,并在每一小组中选出一名组员代表本小组发言。活动过后,我要求同学们以日记的形式写了当“小解说员”的体会,克服困难的艰辛,有享受成功的喜悦,还有一些胆小没能走上演讲台的同学也表示,以后也要勇敢地表现自己。

  科学课里,大自然就是我们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孕集着许许多多知识和奥秘,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不断风化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学生用以探究的对象,假如这些探究只局限于课堂上,单凭标本、直观教具或课件演示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既会束缚学生探究的思维空间,又会造成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减弱。只有让孩子走出课堂,更多地到广阔的大自然去开展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理想素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例如在研究“动物的生长”这个问题时,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到学校附近的池塘边、水渠里去捉来小蝌蚪,带回学校边喂养边观察。为了真实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和成长时具备的条件、我们还把这些小蝌蚪分别养在两只玻璃缸里进行对比实验。孩子们耐心地等待着小蝌蚪的成长,观察着小蝌蚪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通过这次试验,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和发育情况,也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利用农村当地资源,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向社会

  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孩子们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社会”,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

  农村虽没有城市的繁华与热闹,却自有一方广阔的天地。农村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稻花的幽幽清香,桃李的酸甜可口,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这里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生活风俗都可以成为我们可利用的资源

  我们可以结合农村时令开展活动。在农村,一年四季的色彩分得最清晰。抓住农村时令特征明显的资源优势开展野外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有利于激发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秋天到了,金黄的稻子成熟了,洁白的棉花从棉果里钻了出来,村头柿子树上的柿子笑红了脸,我们班开展了季节性很强的主题实践活动“成熟的秋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寻找秋天,歌咏秋天,甚至跟大人们一起收稻子、采棉花、摘果子,在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验劳动的滋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还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开展活动。例如刘河渔业的蓬勃发展。为此,我们学校高年级专门开展了保护渔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采访了渔民,调查、了水质的全过程,通过采访、上网查阅等多种途径获取了保护水资源的各方面资料,用孩子们的话说:“通过这次实地调查、采访、研究,我不仅了解了巢湖的历史、鱼的种类,而且还亲自拉了一网鱼,还有刘河的银鱼文化、焊粑粑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我们要通过各种社会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社会的现状,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体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义,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分析、整理信息、交流思想和发现、安排和组织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均有着自身的优势,不仅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条件相对缺乏的农村学校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它应当而且必须摆脱传统“教材”及其知识的局限;“主题”不是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它只提供一种指南和一些范例,具体内容则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去充实。作为综合学科的教师一定要努力为学生开辟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以及大自然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处在探究之中。只有这样,新课标创导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行动,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综合实践课程论文5

  初三思想政治课的综合复习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如果方法得当,一位政治老师可以上五个班,并且学生的成绩可居全县首位。反之,一位老师上两个班,而且学生的成绩相差甚远。通过本人的实践,以下几种基本的复习方法,供同行参考。

  一、根据教材特点,构建知识框架

  初三思想政治课教材较之过去有了很大幅度的调整,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充实了教材的时代内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首先共同构建每块知识系统,接着倡导学生根据本章本节的.知识体系,自己去详细读书。

  二、抓住中心,突出重点,贯穿主线

  初三政治课的复习过程,要贯穿教材主线“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教师无论是按单元复习还是分类复习,都要根据主线,体现教材主题。

  复习同时,教师也要始终抓住“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国策的教育”这个中心,突出“国情、国策部分”这个重点。应该要求学生弄清楚,抓住重点。

  三、知识归类,强化内在联系

  复习工作也可以从横的方面组织复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横向复习主要把散布在各课中的相似相关的知识集中复习。平时学新课时,即使是学同类的知识,都是遍布各个章节。复习时必须指导学生把他们归结在一起,这样,比较才能鉴别类别,同时也把知识记得清楚明白。会考的考查难度比较大,教师要抓住其内在的联系提示本质,教会学生突破思维模式的束缚,化繁为简,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社会热点,渗透德育功能

  历年会考都会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去作材料分析题。目的是考查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渗透德育功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复习时取热点材料题目,教会学生把材料与教材中的观点联系起来,有时一道材料题,考查学生所学政治思想内容中的几个观点。同时也是考查学生的几个方面的德育精神。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课学习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十分必要。

综合实践课程论文6

  [论文摘要]音乐欣赏教学是高等教育职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完善大学生生理素质和心理素养的重要手段。在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应当突破传统的、单一的“听赏”方式,采取具有时代特征的、能够调动多重感官参与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性欣赏教学,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知识需求。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欣赏综合性音乐教学

  近年来,音乐教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接受。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人在实践中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它对健全人格、愉悦人生、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开展音乐课的诸多积极作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音乐欣赏课程。但是,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采取单一的“听赏”乐曲的模式。听赏之前,教师针对即将要欣赏的音乐作品做解释,如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作品内涵等,然后进入听赏程序,这时学生大多会趴在桌子上,有的学生聆听音乐,有的打盹,还有的学生任由思想的野马脱离了缰绳随意驰骋……

  诚然,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与内涵对于音乐欣赏是重要的,但由于当代大学生知识面较宽,文化素质较高,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单一讲解音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功底,将各种艺术形式同音乐结合起来,使音乐欣赏形式综合化。应采取综合形式的音乐欣赏教学,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避免音乐欣赏课流于形式。

  一、实施综合性音乐教学的必然性

  近几年,教育领域提出了“学科综合”的新理念,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教学要求,并进一步阐述了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这一理念的提出,无疑是对传统音乐教学观念的一大突破。“学科综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是以人为本教育的具体体现。

  人类知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学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研究表明,人类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综合、整体地进行学习,也就是多感官、多角度、多领域综合地进行学习。关于这一点,已经在各国教育界中达成共识。如美国教育专家艾伯利斯、霍弗在《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一书中就阐述了此观点:“实质上,所有能提供审美的和人文学科经验的艺术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学校课程应该为提供相关艺术的经验留有一些机会。……把各种优秀的艺术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对艺术在较高和较广的境界的理解。……学科越是深入融合到学校的整体教育方案之中,就越能成为有意义的基础的学习内容。人类需要发展对于周围世界的美的敏感性和鉴赏力。当一个人开始理解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价值时,他对音乐的美学价值的和敏感性也就提高了。”此外,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贝尼特·雷默在他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中提出了“综合审美教育”的概念,他认为“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音乐中有旋律、和声、节奏;绘画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每种艺术都可以借用其他艺术的要素,再与自己的领域同化,而许多艺术又可以借用非艺术界的要素,加以艺术地运用,转化成表现素材”。由此可见,追求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已成为当代教育家关注的焦点。

  音乐教育应该成为音乐与各学科间联系的纽带,通过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性教学,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理解音乐,通过以音乐为本的学科综合性教学,改变过去学科教学之间的相互分离的现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进而提升审美教学的质量。此外,教师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适度的启发和讲解,可以使学生明白学科交叉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从而促进他们在其他学科学习上的融合,既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又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

  二、实施综合性音乐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众所周知,自从有人类文明史以来,歌、乐、舞便紧密结合于一体。既然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形式是综合性的,音乐的雏形是融合诗歌、音乐、舞蹈于一身的综合体,那么我们在欣赏音乐时就不能完全把音乐同其他艺术割裂开来,而应该把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把目光投向音乐背后深厚的文化背景,从与其相关的多元文化角度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打通我们的视、听、味、嗅、触觉,全身心投入来感悟音乐。音乐同其他文化艺术门类的结合方式众多,以下将从四个方面阐述:

  1.音乐同文学联姻。缪斯神殿中最动人心弦的两个艺术门类——音乐和文学,伴随着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抒情诗人海涅说过:“语言的尽头便是音乐的开始”,由此可见,音乐是文学的一种延伸,一种补充。在我国,音乐同文学相融合的形式两千多年来依然存在,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从“诗歌”的字面意思我们就不难看出,我国“诗”与“乐”自诞生之日起就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每一篇都可以合乐歌唱。《尚书》中“诗言志,歌咏言”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纵观中外优秀经典音乐,无论是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东方诗歌,还是流传于公元前八世纪的荷马史诗,或是后来发展成熟的16世纪意大利歌剧以及19世纪浪漫乐派的交响诗,很多杰出音乐作品都同文学作品相互联姻、血脉相连。

  由于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是多渠道、多角度的,他们的知识面相对较宽,因此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文学知识,结合与所欣赏乐曲相关的文学作品,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如在欣赏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前,教师先向学生介绍18世纪德国诗人席勒和他的诗歌《欢乐颂》,当吟诵到“只要在你温柔的羽翼之下,一切人们都成为兄弟”之处时,适时地播放贝多芬的终曲乐章,让学生在辉煌的乐章中真切感受到超越时代、超越种族、超越地域、超越国界的人间大爱。席勒诗词中的文字生动地界定着音乐的情感,反过来,贝多芬式的震撼乐音又烘托着诗歌的意境,二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2.音乐同哲学结合。马克思说过:“艺术、哲学和科学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虽然音乐和哲学艺术掌握客观世界的方式不尽相同,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但它们所掌握的对象都是同一个客观世界。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音乐代表着人类感性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两者共同建构着人类绚丽多彩的精神王国。那么,如何用具象的音乐来表达抽象的哲学呢?其实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也不乏用音乐来表现哲学的实例:如在介绍理查·斯特劳斯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哲学家尼采的同名散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著作是尼采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在这部哲学巨作中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让“超人”出世。教师在充分的理论铺垫之后,让学生听赏这首关于抽象思想的音诗。理查·斯特劳斯完全采用尼采论著中的标题作为自己交响诗中各乐章的标题:“隐居人”“极度的渴望”“欢乐与热情”“死亡之歌”“科学”“康复”“舞之歌”和“夜游者之歌”等八个乐章,斯特劳斯赋予这首音诗戏剧性的音乐冲突,可以说作品的梗概是尼采的,然而内容和细节上属施特劳斯的风格。学生在这样一部经典音乐作品中,不但得到美妙乐音的滋养,同时对尼采的哲学有了全新的认知,通过细腻感性的音乐,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抽象理性的哲学思想。

  3.音乐同绘画携手。音乐与绘画是艺术领域中两种不同的门类,从艺术的存在来划分,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从艺术的运动方式划分,音乐是动态的艺术,绘画是静态的艺术。然而,音乐和绘画又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两者借助不同的媒介物,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向人们传达着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音乐史学家安勃罗斯曾经说过“音乐是心灵状态最伟大的画家,也是一切物质最不高明的画家”,道出了音乐和绘画艺术的关联。如说绘画中的术语“色彩”“色调”和“线条”等词时常作为音乐用语出现在音乐评论中,而音乐中的术语“节奏”一词也经常用于界定绘画中的风格。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牛顿曾对乐音的振动频率及颜色的波长关系作过研究,他认为音乐中的C、D、E、F、G、A、B七个音的音高分别同绘画领域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相对应,这也给音乐教育工作者们试图将乐音同色彩相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赵宋光先生曾经明确提出,当前不仅要努力克服听觉(音乐)与视觉(美术)彼此分割的传统习惯,还应注意对一向被忽视的薄弱环节予以特别关怀。

  当欣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交响诗《普罗米修斯》时,可以尝试把各种调性与具体的色彩相对应,如用白色、红色代表c大调;棕色、金色、橙色、玫瑰色代表G大调;黄色代表D大调;玫瑰色代表A大调;蓝宝石代表E大调等。教师可以效仿斯克里亚宾的做法,用投影做成七色光键盘,把色彩投放到幕布上来配合音乐,以产生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艺术效果。学生在这种双重感官的刺激下,能够对这首交响诗有进一步的了解。

  4.音乐同戏剧联袂。音乐同戏剧天生就有着不解之缘,我们知道,现存最早的戏剧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戏剧产生的基本元素之一就是属音乐范畴的民间歌舞。此外,在古希腊时期上演最频繁的戏剧中总有“歌队”的助威,一方面对戏剧起着烘托气氛的作用,一方面担任着大幕的职责。由此可知,音乐和戏剧有着必然的种种关联。因而,教师在设计音乐欣赏课时就要考虑将戏剧元素融入其中。如设计欣赏19世纪浪漫乐派大师瓦格纳的音乐戏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时,就要着重强调音乐同戏剧的结合,两者相互依托,相互协助,这时音乐是手段,戏剧是目的,音乐与戏剧共同联手为“乐剧”的发展推波助澜。

  由于大学生生理、心理都已趋向成熟,具备了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且具有旺盛的求知欲望,此时期的音乐欣赏课程应当充分挖掘音乐的文化内涵,加强音乐与其他艺术和相关文化的联系,这为接受综合性的文化积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音乐欣赏课程也在探索综合性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其学科价值。音乐是人文的,因此不应只是单纯追求知识技能,而应该追求对文化品格和精神内涵的感受和理解。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音乐常常让我们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超越,我们应借助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联合一切相关知识领域,深入挖掘音乐文化内涵,通过有限的课堂欣赏教学扩展学生无限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音乐修养和文化素质,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最终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综合实践课程论文】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课程论文(精选6篇)06-12

综合实践课程说课稿07-12

小学生综合课程设计实践的论文04-2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人文性论文02-25

综合实践的论文03-20

综合课程设计论文04-10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总结06-10

课程综合实践个人总结11-21

课程综合实践报告范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