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时间:2022-11-09 18:23:20 论文 我要投稿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5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离不开生活,它本就是从生活中来并且服务于生活的,所以思想品德教育需要融入生活化理念。初中课堂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紧密结合生活,让学生爱生活,积极生活,并且从生活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对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应用与看法。

  1 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内涵

  生活化教学理念,就是将生活渗透到教学中,让其贯穿在每个教学步骤中,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教育从生活中总结,所以要回归于生活。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自己去挖掘和生活有关的资源并运用到教学中;其次,把学到的知识回归生活,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良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核心是生活,这种理念为我们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转变提出了很好的方向。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也应该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生活状态,创造出一个良好、生动的生活氛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下学习成长。

  2 生活化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将生活化理念融入课堂中,让学生们走进生活,亲自去体验知识和技能并且运用在生活中。所以在教学的许多方面就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进行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叙述生活化理念应如何渗透在思想品德教育中。

  2.1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新课改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在学生认知能力范围内。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选择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内容拿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这要求初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观察搜寻能力。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内容更容易理解。例如,在对关于集体主义和团结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不可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应该将讲道理变成提问,如:你觉得我们的班集体是怎样的班集体?你有为我们的班集体做过什么?你和同学们在其他同学受到欺负时是怎样做的?是逃避还是帮助?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学生肯定都愿意结合自己的经历去回答,在平常的同学关心和班级整体中体会到集体意识,在平淡的生活中懂得集体的含义。初中生在这时能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些都是生活化教学理念下能做到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2.2师生感情回归生活

  师生关系是否良好是思想品德教育能否进行的前提。初中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性格还没有成型,对善恶也没有明确的分界,因此,教师对其的引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很重,教师需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生活化理念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包容他们,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老师,更多地是演变成一种朋友关系。如可以开展一些兴趣爱好分享的活动,了解学生喜欢的事物,并在课堂中与其讨论,让学生充分信任自己,与其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在一段时间后,可以向他们询问喜欢的课堂形式,虚心接受他们提出的意见,形成一种良性交流。这种亦师亦友的师生感情是思想品德教育改革的良好助力,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3活动开展融入生活

  初中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思想品德课程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学生不只是照读课本,而是积极参与,提高思想觉悟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思想品德教育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生活和实践。让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就需要教师带领其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提升。活动的提出有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开展实践活动,更好的提升思想觉悟,不是泛泛而谈。初三思想品德课中有一课是培养学生自觉服务社会的品质,其内容就十分适合开展实践活动,回归于生活。例如,教师可以联系社区敬老院,组织学生去打扫卫生、给老人们表演节目以及陪老人们聊天等等活动,让学生自愿服务于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学生收获的绝对比只在课堂上要多得多。他们在实践中知道自己付出换来的是让这些老人更舒适的生活,是值得去做好的,并使其在活动后懂得更多。

  2.4课堂评价渗透生活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用带有评价的眼光去观察学生,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不足,张扬优点。生活化的评价是指不仅限于课堂,而是要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所以教师的评价考虑到教学的方方面面。要把评价的过程看成是生活,而且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在教学中,评价学生包括认知与精神,要注意结果也要留心过程。教师可以将评价分为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形式,使其成为一种开放式的反馈模式,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教师还可以制作思想品德教育成长袋,将学生们的变化一一记录下来,当学生进步的时候要表扬他,当他犯错时记录下来警示,同时也可以作为思想品德课成绩的参考。这种评价的课堂让生活中的课堂有了规则和秩序,能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对错明辨是非,这是单独进行思想品德课教育换不来的。

  3 结语

  综上,生活化教学理念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这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要担起不断推进生活化理念的责任,让思想品德教育融入生活,促进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认知、热爱生活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 赵 军。 浅 谈 初 中 思 想 品 德 课 的 生 活 化 教 学[J]. 中 学 时 代,20xx(22)。

  [2] 梁锋琳。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J].新疆教育,20xx(13):173-174.

  [3] 罗新红。让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J].师道·教研,20xx(2):114.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2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青年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一些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我们面对中学生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我们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的校园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块重要阵地,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对于学校来说是重要之务、经常之务、长期之务。所以,我们尝试走出课堂,让课本的理论活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校园文化制度建设要展现“特色”

  成功、自信、民主、人文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发展精髓。一个人需要有“精气神”,一个组织同样需要“精气神”,这就是校园文化。师生创造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也促进师生发展。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展现校园文化特色,我们主要是从两个个方面著手:一方面,我们从优化环境著手,将人文关怀体现在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达到资源的最大共生。正如心理学家布卢姆所言:“教育中没有尊重和信赖,就没有激情和启示,就没有性情的陶冶和净化,也就没有灵魂的飞升和投入学习的热忱。”另一方面,我们从细节处着手,力求使学校走廊、墙壁等每一个小场所都充满温馨,在对细节的关注中,实现独特的品牌追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在精心设计“校风”、“班风”及“各处各室”教育格言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全体教师的智慧,引导他们献计献策,共同参与设计,再一次次反复推敲、提炼中,让“真”“善”“美”内涵根植于学生心中,并化为师生的实际行动。

  二、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寓教于乐,把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由学生组织各类迎新晚会、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书法绘画摄影展览等文化艺术活动之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对知识有了更新、更深刻的理解,实现了文化实践活动与艺术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成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用卓有成效的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青年学生需要了解国情、省情、民情,在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是中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如:关心身边的小树,让它茁壮成长;关心同学,体谅他人;我为老人送欢笑;我为环保、我为法律做宣传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日归属感,使学生的思想观念、感情信念和行为方式与整个学校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固定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与整体趋向,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加强学生思想认识水平。

  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当校园文化经过长期的建构积淀成学校精神时,校园文化便进入了成熟期,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就变为了学生的自觉行动。优秀校园文化的开放性、民主性和包容性能赋予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他们持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3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比重也在逐年扩大。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严重脱离实际生活,致使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形同虚设,不仅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同时还会因为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相关教师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将生活化理念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理解和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简单来说就是要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将所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通过这一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平时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加大对生活化这一模式的探索研究力度,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中,加入生活化元素,可以让整个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调动,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真正地爱上学习,爱上思想品德课程,提高自我修养。第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是近些年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在教学过程中缓和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第三,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通过学习来了解目前社会上提倡的优良品质。让学生下意识地去学习国家的优良传统,从而实现自我品德修养的提高。由此可见,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连,对整个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生活化理念还没有提出之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会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只负责将知识“讲”给学生,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去“听”,并听从教师的指令去“背”。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由来已久,学生已经越来越提不起学习的热情,甚至有些学生会厌恶学习,觉得学习思想品德没有意义。与此同时,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对教材内容中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等,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渐渐将时间以及精力局限在书本上,严重脱离实际。另外,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形成固定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无法在心灵深处对知识产生求知欲,长此以往,学生会变成一个个机械记忆知识的容器,这与教育的主旨背道而驰,从而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4

  一、新媒体的环境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依托互联网、手机等终端媒介,所传递的信息是即时发生、即时传递的。当今社会,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人们的节奏总是不断加快,不断向前的,这种生活状态是非常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的,也是最能为其所接受和适应的。小学生天生追求快节奏,他们的性格特点与新媒体的特点相结合是非常适宜的,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定时、定向的传递信息,新媒体对信息的传递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等任何定时定量的限制,其时效、快速的特点表现的更为突出。手机信息、QQ、微信、微博等成为小学生沟通的新工具,借助新媒体小学生们可以快速的获得所需信息,避免他们注意力时间短、精力不集中、耐心不长久等问题。

  二、新媒体的环境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网络语言冲击小学生基础语言的学习和积累。网络词语就是在互联网上流传的一些由数字、符号谐音组成的特殊语言或者文字,这些网络词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其影响范围和人群逐年递增,其蔓延和渗透之迅速,是很多网络专家、学者始料不及的。网络语言不仅改变了社会的语言体系,也改变着小学生的语言环境,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非常容易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小学生正是处于学习语言的基础时期,如果将网络语言带入课堂,将会严重影响其学习语言、使用语言的效果和程度,将会有很大的负面效果。

  2.鱼龙混杂的浏览内容弱化小学生的道德意识。新媒体的特性呼应着小学生活跃的思维、广泛的兴趣,对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很容易让他们沉迷,长时间使用网络,小学生和电脑或手机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不接触更多的人和事物,缺乏真实的交流,容易产生孤僻、冷漠、自闭的性格。

  三、新媒体环境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对策探索

  1.政府机构及社会组织积极努力营建优良新媒体环境。越来越多的家长呼吁有关部门能够整顿小学生的上网环境,希望能形成绿色、健康的网络世界。这个愿望的实现,必须要有一个前提作为基础,就是完善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小学生的网络安全。例如,新加坡对互联网的管制方法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开展了“分类许可证”制度,用户传输的信息都需要经过政府的电脑控制中心“中转”,这样做有效地过滤了负面的、非法的信息。如果不按政府要求办理“分类许可证”者,是要被处以重罚的。做到这样,(1)要建立健全网络督察机制,从根本上杜绝不良信息的蔓延,可以建立网络信息档案,定期督察各种小学生使用的网站、信息、视频、图片等,肃清小学生网络环境。(2)建立健全完备的惩罚制度,并依法追究责任。通过广泛听取专家、家长、老师、小学生等多方面意见,归纳总结不同的建议和意见,形成小学生网络安全管理条例,做到有法可依。

  2.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双向性、互动性,“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时期,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德育工作者一定要利用各种平台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并作及时引导,打开师生交流的渠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自由的在网络上交流意见、发表观点,“校园手机论坛”、“网上聊天室”、“在线辅导”等,通过轻松的交流与对话,一起探索和求知,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固定模式,使受教育者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学习、求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可以随时查阅信息,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与老师、同学沟通、探讨。这是一种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及时沟通、探讨、交流,教育者将成为受教育者在道德完善途中的一个知心朋友。。

  3.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小学生网络道德指导。家长在提高自身网络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对孩子的网络行为进行指导,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和个性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学校遵循老师的指导,回家听从父母的安排,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他们就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可以任意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正因为如此,特别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在使用聊天工具的时候,不懂得保护自己,也容易受到消极观念、恶俗观念的影响。所以,家长要做好人工“防火墙”,帮助孩子过滤掉坏的信息,“对家用电脑中青少年不宜的功能或网页加密等。要求家长对孩子上网的时间和地点做出一定的限制和监管,及时控制可能出现的违规动机和行为,指导并监督孩子们理智地处理上网娱乐和学习的关系”放下对网络所持的片面态度,通过与孩子真诚、耐心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所需和真实所想,就会避免孩子沉溺于网络。总之,家长通过正确的引导,家长合理的监督和管理,就会大大降低网络对小学生的消极影响。网络生活是现今社会的常态化生活方式,要想使孩子有效、安全、合理的利用网络,最大程度的减少网络的负面影响,最有效的方式是加强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在网络活动上起到榜样的作用。正确的引导,合理的管理,网络将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好帮手。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5

  【摘要】游戏化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列举“有趣”的教学案例等建构“游戏化课堂”。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思想品德课;教师素质要求

  近几年,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各地方的开展,各地教育部门都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提出了不少具有创意的教学改革思路,其中,游戏化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

  许多地方一提到教学改革,就必然提到学习游戏化和游戏化学习。

  任何一种教学理论与方法都有它的理论依据,同样,游戏化教学也是,它的依据就是: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

  在课堂上,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一、建构“游戏化课堂”的方式

  1.创设教学情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讲好一堂课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望状态。

  如在《感悟青春》的教学时,采用游戏导入让学生一起做“超级模仿秀”,在欢声笑语中感受青春的激情;在《走近法律》的教学时,通过“单号立,双号坐”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规则中去初步感受“规则”并试着去遵守规则。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

  2.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具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游戏化教学。

  如在教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图片,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地球的美景所吸引。

  在他们兴致正浓时,老师话题一转,说:“可是,目前我们的地球正遭受着严重的创伤,我们的家园到处在告急,到处在呼喊!”随即展示地球遭受各种污染的图片,这样通过强烈的图片对比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唤起了他们原有的生活积淀和生活体验,并与文本信息建立起了联系,他们真切地感到地球环境正在日趋恶劣,而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

  同时,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寓教育于生活之中。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辨,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

  3.列举“有趣”的教学案例。

  政治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明白。

  我们在保证合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有趣”而能发人深省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

  往往一个有趣的案例就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

  浓厚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有效学习的强大动力。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这课的教学时,我们可选用著名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皮诺丘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搞笑故事为素材搞活课堂,从而引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深思,感悟诚信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对新课标的理解要有灵活性,并不是每堂课都要按照新课标来做,只要是对教学有利的事情都可以做。

  特别要注意的是“游戏”后的引导,防止学生乐不思学。

  有时候,“有趣”的案例是举了,但老师没有加以恰当引导和延伸,结果学生乐不思学,没能及时把“游戏”转化为学习的动机。

  那样的游戏就是毫无意义的。

  二、建构“游戏课堂”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完全取决于课任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最好的剧本假如没有遇到一个好的导演等于白搭。

  教师就好比导演,一堂课准备的最充分,环节设计的多完美,如果没有一个较强课堂管理能力的老师来把握同样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进行游戏教学还必须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能够轻松驾驭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不是教学活动的混乱制造者。

  其次,要求教师要富有个人魅力。

  知识的渊博、富有感染力、亲和力,和较强的责任心的思想品德教师更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游戏”教学是对那些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师是极大一种极大挑战,只有高素质的、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的教师才有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胜任这种教学工作。

  总之,游戏化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在实施游戏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否则不仅不能达到教学效果,反而不利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充满欢声和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能在乐中教,学生能在乐中学,不亦乐乎!而作一名教师,要想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能够很好地使用“游戏教学”,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总结,这样才能对游戏教学进行充分的了解,能够灵活地运用“游戏”来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6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新时期,新要求,对于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纯粹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真正的促进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现状;环境;方法

  中图分类号:xxx:B文章编号:xxx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初中阶段的教学应该把思想品德学科放在教学的首位,而现状却不容乐观。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应该正视目前教育教学的现状,加大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调动激情,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有阵深刻的看法,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正视目前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方能加以重视改变

  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目前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有许许多多的因素制约着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很多教师不予重视,在此,作为一名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了两点原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社会的因素。目前社会上有许多不良风气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有两个强势的组织类型,一个是官僚机构,一个是商业机构,这两种机构对待道德的态度是一致的,即摆脱道德的束缚,消除道德压力,使自身置身道德之外。在学校我们会向学生传播有关职业道德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正面的,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但是一旦学生进入职业领域,他们就不得不为组织规则所束缚。思想品德教学毕竟不是在为学生构建一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它必须要面对社会,面对社会带来的挑战,这是目前学校思想品德课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新媒介建构的虚拟现实与现实社会的运作逻辑不一致,使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难以提高。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其价值观并未完全形成,还是比较容易受网络话语的影响。因此,如何消除网络所带来的消极效应是当前学校思想品德教学无法回避的问题。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抵消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正面效果这一点是目前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家长自身水平的高低以及道德观的多元化在无形中影响其子女的道德观。思想者品德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学,它的教学主体不仅有教师还有家长。在课堂上,教师按照传统的道德准则来教育学生,而有的家长可能按照他的道德观来教育孩子。教师教育学生上车要给老人让座,家长却带着孩子跟老人抢座位。家长的这种做法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如上两个方面只是本人的总结,还不是很全面,存在很多的漏洞,但是是本人精心的总结,希望广大工作者能够认真研读,加以指点,共同认识目前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从而提高大家的重视度,加大对于思想品德的投入,提高教学能力。

  二、重视和谐民主教学环境的构建,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除了基因因素就只剩下环境因素了。心理学家也曾做过研究,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两到三倍的记忆力。因此,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我们必须重视和谐平等教学环境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创设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切实做到寓教于乐,真正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作为每一个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成年人,现在认真地回忆一下,当时学得最好的课程,其实就是那些对学生真正地关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具有强烈的亲和力的教师所教授的课程,而表情冷漠、严肃刻板、拒学生于千里之外的教师,无论板书多么工整有条理、理论知识多么渊博、普通话讲得多么标准流利,学生从心理上仍然将其拒于心门之外。

  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努力培养自身的亲和力,积极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自己当成课堂教学的一份子,才能放松心态的去迎接知识,才能真正的做到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重视教学方法的作用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在此不得不提。而对于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就变得极其重要。其实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十分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课堂教学沉闷。因此,我们教师要重视方法的作用,合理的使用,提高教学效果。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格局。尤其是要充分运用现教育技术手段,把那些过于理性的理论变为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就会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活起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的机械记忆为自觉主动的学习,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及时更新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学习中倡导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让学生敢于对教材、对老师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去探索、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其科学的态度。同时重视课堂与社会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体现。同时创新就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模式方法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很大,我们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自身能力,加大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我们教师要引起极大的重视。正视目前的现状,不气馁,相反要更加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加之优秀教学方法的使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7

  一、在识字教学中推动德育

  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字、词、句,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本身就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护”字时,学生组了“保护、爱护”等词语。教师让学生结合听说训练让学生从小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又如,教“打”字,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骂别人。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在指导朗读中感悟德育

  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学生只有通过朗读,在读中悟理,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让学生通过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从而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例如,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活动等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出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又如,在指导朗读《桥》一文时,让学生用严厉的语气读出村支书执著,沉着冷静、威严的表现,用焦急慌张的语气读出人们在洪水来临时的表现。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徇私情、无私奉献、先人后己的品质。进而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渗透了德育。

  三、在习作教学中深化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写作练习中也不可忽视。写作练习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如,在训练《我最敬佩的人》《美就在身边》等习作中,学生都能把人物的品质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触发了种种思想感情,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和娇惯。本人以写作训练为载体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让学生在《今天我当家》《我学会了》习作中既体会到了做家务的辛苦和乐趣,又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苦,让学生受到了良好道德品质的熏陶。

  四、在课外活动中践行德育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途径之一。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如,通过开展排演小话剧《负荆请罪》、“红领巾小记者”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名人成功故事会、“我选我”演讲等活动,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老师选好切入点,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就要多下工夫进行研究。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8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是一门对小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课程,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给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必须改变以往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研究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兴趣;主体作用;多媒体教学;社会实践活动

  小学思想品德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承担着传承中国传统美德,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因此,我们要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但从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问题仍旧很多,教学中存在说教化、简单化、灌输化和成人化的倾向,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呢?

  一、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小学思想品德内容比较抽象,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乐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方式,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如利用实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等,让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创设何种类型的情境都要有一定的新颖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情理交融之效。

  (二)引入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趣味性、竞争性,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娱乐形式,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中,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让所有学生都热情洋溢地参加到课堂学习中去。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组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轻松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创编故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教师可结合他们这一特点,经常为他们讲一些故事,激发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如可围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一些古代人物故事;可围绕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讲一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故事;可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讲一些现代人物故事。

  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一起体验、探讨、研究,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始终占据着课堂主体位置,导致学生缺少话语权,只能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学习机器。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一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变课堂主演为导演。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变以往的课堂控制者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并与学生平等对话,一起思考、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二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讨论,自主去理解、探索新知识。学生自主尝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探索新知识。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轻松解决教学难点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了学校教育中,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强、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不仅能将静态、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动态化、具体化、形象化,还可以化难为易,增大课堂的信息量,较传统教学手段而言优势更明显和突出。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有些内容用语言文字描述比较笼统或者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将多媒体引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进而轻松解决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教学《温暖的家》时,教师可在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家人过生日时的情景,让学生在观察画面的过程中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何为幸福的家庭及家庭的幸福是什么,成功地解决教学难点。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有优点,也有缺点,教师必须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整合,科学、合理、恰当、有针对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组织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教学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伸延和拓展,是学生由知到行的桥梁,对于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但现阶段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并不受教师的重视,教师对思想品德观念和概念的讲解仅停留在口头上,未让学生付诸行动,这极可能导致学生知行不一。对此,教师应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融入社会,亲自去体验、去感悟、去实践,从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如每年清明节,学校可组织和开展“缅怀先烈,争做文明学生”祭扫烈士墓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他们从小就树立崇高的生活目标和远大的理想。

  五、结语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此为目标,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学习、探索,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品学兼优的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项红伟.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xx(21):66~67.

  [2]李湘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1):16.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9

  摘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趋于生活化,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更好的提升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开展是进行其它课堂教学的关键,其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更好的适应社会。但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阻碍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开展。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生活化教学理念进行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生活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更好的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开展。

  一、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具体的生活问题出发,以便学生更好的对思想品德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真谛。初中学生对各类事物都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此年龄段的学生,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要给予他们正确、积极的引导,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思想品德的兴趣,以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最好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借助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够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一部分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和掌握,无法选择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而且与生活实际缺乏必要的联系,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2、知识讲解过多,缺乏生活化例子的引用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好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到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但是我国大部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只重视对教材内容的讲解,而完全忽视了生活实例的引用,并要求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而且还会产生厌倦心理。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0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不断出现。我们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由于中考、高考在目前仍然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试教育在各个地区、各个学校仍未放松。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强化学生德育教育的学科,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承担这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既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又要达到育人的目的,那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要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基本能力。

  一、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考察和认识的能力。它是我们增加感性认识的重要环节,人类的重大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这种能力。通过小学几年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学为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它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现象,正确处理好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而客观事物的现象又是纷繁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交给学生方法。如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上册“丰富多变的情绪”的教学中,看一个人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可以让学生观察。如果观察出某个人具有开心、愉快、快乐等表现,那么这个人的情绪就为“喜”;如果观察出某个人具有生气、气愤、震怒等表现,那么这个人的情绪就为“怒”;如果观察出某个人具有伤心、难过、辛酸等表现,那么这个人的情绪就为“哀”;如果观察出某个人具有害怕、胆战心惊等表现,那么这个人的情绪就为“惧”。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就能容易地掌握喜、怒、哀、惧这四种基本的情绪。

  二、辨别能力

  辨别能力就是分辨事物的对与错、真与假、好与坏的能力,这种能力与观察能力相联系。由于事物的现象有假象与真象之分,有现象与本质之分,从而导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有真理和谬论。在我们的周围有真、善、美的东西,也有假、丑、恶的东西。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只有具有辨别能力,才能去重新认识和评价事物。

  目前的中学生在心理上,思想上慢慢独立,会对一些问题进行独自思考。但是由于自身实际经验不足,接触社会不多,看问题往往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能片面地看问题,而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再加上思想的可塑性大,听到一种新的意见就盲从,从而导致往往接受正确的东西较慢,而接受反面的事物较快。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能够让学生正确地认识人、认识事物、认识社会,那么对中学生辨别能力的培养就很有必要。

  要想培养辨别能力,就是要对各种事物,现象进行比较,看其真伪、好坏、优劣。如在九年级“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讲清“为什么要依法治国”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治社会的情况,再看今天法制社会的情况,两者进行比较得出人治社会的缺点和法制社会的优点,从而让学生坚定“依法治国”的信念。

  在九年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学中,目前我国人民虽然已经达到总体小康,但是当把我们的小康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在国内农村与城市相比,西部与东部相比,就可以让学生真正的认识我们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当代青少年必须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身边小事做起,掌握适应社会发展的本领,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尽到自己的责任。

  三、思维能力

  所谓的思维能力就是思考活动。它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地概括和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就是由思维能力反映出来的。一切科学的概念,定义都是思维能力概括的结果,它是人类认识能力的核心。

  思想品德课中的概念和定义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理解这些概念和定义。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依法治国概念、一般违法行为的概念、犯罪的概念等都很抽象。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的都是具体事物,而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它抽象概括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讲课中启发学生的思路,多设悬念,复习时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这些概念,定义的目的。

  四、记忆能力

  记忆是人们经历过的事物的印象在人脑中的保留和恢复。它是人的一切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功。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特别重要。虽然在当今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反对死记硬背,但也要反对把思想品德课基础知识搞得是事而非,不记不忆的做法。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法律教育教学中,就必须要让学生记住未成年人保护的基本内容,才能有利于保护自身的权利;记住犯罪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特征才能知道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记住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方式和渠道,才能更好地行使监督权。思想品德课的一些重点内容学生平时不记或不用科学的方法记忆,而是临考突击背,这样势必造成死记硬背,把知识记的不灵不活,在实际生活中生搬硬套,考试中束手无策。

  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如明确记忆的目的,规定记忆的任务,以理解记忆为基础,摸清学生记忆的类型和记忆能力的差别,同时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不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五、表达能力

  所谓表达能力,就是利用语言交流思想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功。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口头表达主要用于课堂讨论、学生讲课,课堂提问,而书面表达主要用于考试和写文章。

  表达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我们学生能力的标准。因此,无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如何改革,都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表达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时,要多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如上讨论课,学生讲课,多设问让学生回答等等。让学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将会逐渐提高,从而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将来立足社会。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能力有多种表现。时代不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同。在不同的场所,需要学生有不同的能力表现。但是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各门课有各自的任务,能力的内容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不能让学生中高分低能的悲剧重演。为了学生的未来美好,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激烈竞争的时代不会被淘汰,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普遍性的指导下,进一步探讨适合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能力培养。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1

  【摘要】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和挑战,思想品德新课改提倡教学中应积极开展以学生自主性、实践性为主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切实了解国情,关注社会时事和热点,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爱国情感,实现综合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形成的统一。苏人版初三思想品德教材紧追课程的时代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此教材将学习内容和课外实践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每一课都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专题课外实践活动,既涵盖了单元主题又面向现实生活。本文通过课前准备活动、课堂学习活动和课后延伸活动三种类型的活动形式对初三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教学进行探究,以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苏人版;思想品德;课外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课外实践活动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包括在课堂以外的校内、社会、家庭等场所进行的,与学科教育目的相关的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的实行,有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耐心指导,在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以民主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和互动,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切身的感受和体验,对政治知识进行实践探究。暂观现在的思想品德活动教学实况,教师过多重视课堂内的活动形式,受预设内容和课堂有限的时间限制,容易忽视学生的自我思考和互动,忽视对课外资源的拓展和挖掘,导致活动流于形式,实效性低。再者,初中思想品德课时安排短,学生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掌握众多的政治专业知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却有效地补充了以上课堂教学的不足。

  一、课前准备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新课教授前所准备的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根据新课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为新知识打下基础,使学生原本平淡无味的思想品德学习过程变成兴致盎然的自主学习活动过程。课前让学生接触社会,亲身去体验生活中的政治知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初步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认识,能有效帮助他们领悟思想观念。例如,在教学苏人版思想品德初三第一单元第一课《成长在社会》的课前,笔者让学生进行主题为“我们家的变化”调查活动。学生按照笔者提供的“新中国成立后家庭变化一览表”进行自家的实际变化调查,通过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历史文物等资料进行变化总结,亲身感受自我在这段时期的变化以及原因,并在班上与同学们交流。这样的课前准备活动,不但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接连起来,更让学生通过课前活动时间初步获取知识,为更好更广地学习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课堂学习活动,保持学生的活动开放性

  课堂学习活动可分为为教学需要而在课堂上直接切入的活动环节如游戏、模拟、谈论等直接活动,还有就是专门的活动课如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课。开展课堂活动,表面上是在课堂内进行活动教学,学生和教师的活动空间都受限于课堂,但实际上,课堂活动的主题选择、材料收集、分析与调查、动手操作等环节都需要师生在课堂外完成的,让学生走出教室,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广阔无垠的大自然中,有利于保持学生活动空间和思想的开放性,将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在开展此类活动时,我们要给与学生足够的开放空间,适时适地地给与学生正确的指导。如在教学完九年级第三单元《崇尚法律》后,笔者组织学生观看了一场由高年级学生开办的模拟法庭,让学生感受法律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在观看的过程中,有位同学对律师所提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引致全场轩然,笔者并没有责怪他,反而让大家都提提想法,才发现学生的法律观念其实很强大。借助这个活动,学生感受到了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师生关系都是平等的,对于知识的学习也是。这种开放性活动和思维不仅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主动性,增加了学习信心,也从侧面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时代性和教育性。

  三、课后延伸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性

  课后延伸活动主要是指由课内延伸到社会、学校、家庭、甚至是自己活动范围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力求达到“以活动促巩固、推发展”的教学目的。社会是学生生活的场所,也是学生将多年知识应用于此的地方,在课后根据课堂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区服务、专题讲座、爱心公益活动等,不仅可以巩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感性认识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观在现实社会和生活得以更深入的体会和领悟。知行统一,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为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将认知和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学习完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亲近社会》后,笔者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敬老院进行爱心服务,通过与长者的沟通和互动、帮助长者完成家务等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弱势群体在社会的现状,让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行动为社会这一想象作出微小的一步,从而认识到作为社会成员、国家公民需要大家的实践行动,负起自己的责任,履行应尽的义务。通过这样的课外延伸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达到了知行统一的效果,也锻炼了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毋容置疑,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课的开展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困难,但课外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是积极的重大的,广大思想品德教师要本着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积极开展课外实践课,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质。

  【参考文献】

  [1]马丽.实践教学促知行统一[J].思想政治课教学,20xx年01期44

  [2]刘德润.思想品德课外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和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xx年26期15-18

  [3]黄军谊.实践活动有成效品德教育更精彩———谈思想品德课的教育途径[J].思想政治课研究,20xx年01期102-104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2

  摘 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进行反思对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反思。针对初中的思想品德反思教学谈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学;体会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注重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是初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对过往的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改善,才能使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师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对以往教学效果的反思,进而不断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一、反思教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以保证反思教学的高效性。首先,要坚持及时性的原则,在课后及时反思记录,否则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对课堂效果的记忆;其次,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反思时要切中要害,不能流于形式;最后,还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对自己关注的部分进行反思,进而合理制订解决对策。

  二、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学的体会

  1.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于思想品德教学的反思,要首先对自身素质进行考虑。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因此教师的能力对整个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故而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培养。

  2.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

  由于思想品德的教学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45分钟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教师要注重平时教学中的课堂效率,保证学生思想品德的接受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堂气氛的调节、丰富教学方式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结合理论与实际生活

  思想品德教学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的作用和其所具备的积极影响。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实际生活对学生展开教育。如可以就生活中保护环境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谈谈其看法。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审视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反思,看到教学中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不断积累经验并总结教训,在以后的教学准备过程中加以改进,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胡学俊。浅谈对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学的三点尝试.成功:教育,20xx(10)。

  曲玉琴。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探索.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22)。

  陈天仲。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法.新课程:中学, 20xx(08)。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论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3

  摘要: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当前,大多数中学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仍旧采用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并未做到将思想品德课程与实践相结合,违背了新课程改革对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观念。本文侧重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不同方面,对如何开展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所谓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学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旨在通过生活化教学,促进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课堂教学只有真正做到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在与生活世界与他人的沟通中学到知识。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现实意义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引导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迅猛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民的整体素质大大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初中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不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便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将教学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场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采用新型的、学与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此外,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生活情景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教学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判断力和洞察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最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重要性的认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感受到思想品德学习的快乐,意识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为提升学生的自身品德修养打下基础。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转变授课方式,改造讲解范围

  由于初中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在内容以及授课形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并且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违背,因此,教师应转变以往传统的授课模式,不断积累生活化的授课经验,通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经历,使学生的学习回归到生活和社会当中。

  2.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课堂教学应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真正做到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不断鼓励学生建立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观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主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当然,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教师真正做到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更好地达到知行统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书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J].学周刊(C版),20xx,(3):156-157.

  [2]周萍.基于生活化思想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xx,(2)147-148.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4

  随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颁布和试行,在教学实践中,活动化教学随之蓬勃发展,倍受广大教师的青睐。之所以如此,不仅是思品新课标强调了活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更主要的是搞好活动教学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更好的关注生活、深入社会、感悟人生,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师在采用活动教学方式时,能否真正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真正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和效果呢?纵观各种形式的活动教学,我发现目前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种欠妥的作法。一是片面追求完美,有作秀之嫌,把课堂上成是教师、学生的才艺展示课,有明显的做作痕迹;二是活动方式简单,如看木偶戏,活动中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失去活动的活力;三是活动庸俗化,克意追求氛围,表面上热火朝天,实则课堂目的不明,效果欠佳,学生所获无几。那么如何上好活动教学,笔者在此就我校“活动教学探究”实验中的点滴,谈一些粗浅认识和广大思品教师共同探讨活动教学。

  一、挖掘教育资源,引起认知冲突

  在活动教学中,常是教材或老师提出的话题,而不是学生的认知冲突,所以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不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导致活而未动、动而无获。那么如何在活动教学中引发学生内心的认识冲突,唤起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欲望呢?教师从教材的束缚中走出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经历,挖掘可供教学的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进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矛盾,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有以下途径:一是利用学生学校生活中隐含的教育资,组织教学活动。在《交友原则》教学中,我了解到初中学生生活有异性同学的交往,只不过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异性同学的交往成为人们关注的“另类”。我首先要求同学们自由发言介绍自己的一位朋友。学生进行到高潮处,我突然提出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交往的异性朋友呢?这时同学们静下来了,他们的神色或是期待或是困惑,我抓住时机引入本课的学习,“你想交异性朋友吗?我们要和异性同学交友吗?怎样结交异性朋友呢?在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在学生生活阶段,不仅同学们会关注男女交往,教师、家长也会关注男女同学的交往。今天的思品课却要探讨这一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迅速调动起来,兴趣浓厚;二是利用学生家庭生活已有的经验组织教学,在初二《珍惜权利履行义务,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到了家庭保护、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与义务,本框我引入了一个关于”某中学生状告父母的案例“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老人的不孝、打骂子女,这并不少见,本案的引入使学生心理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该学生孝吗?“”这位女同学真了不起“”嘿,儿子‘打’老子“。以旧中生新,平中生奇,在学生内心产生了冲撞,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利用社会生活组织教学,如某班有少数同学出入营业性网吧的现象,这时我首先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报刊、杂志关于青少年上网的各种报道,评论分析文章,然后开展主题班会,帮助少数同学,教育少数同学,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应用知识的魅力所在,学生在活动中付出了真情实感,受到了启发,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二、精心设计活动,春风化雨育人

  活动是进行活动教学的灵魂所在。在活动教学中,活动应遍及教学的全过程,强调学生主体主动的,有思维积极参与其中,整个活动充满着改造和创新,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活动教学的目的是达到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增长知识、增强能力,丰富人的情感和体验,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怎样去组织活动教学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巧妙策划活动形式。”八股式“的教学只能让人生厌,扼杀人的生机活力,相反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让我们荡起双桨》送给学生青春的美好祝福,诙谐幽默的《半夜鸡叫》让学生体会劳动者对剥削者的阶级情感,家庭生活父训子情景的再现给学生留下家庭保护许多思考,在《乡愁》配乐欣赏中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校园周边环境》考查中增强学生认识分析能力,丰富人生的体验。其次要构建开放的活动教学时空。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可以从走下座位、走出教室,不受时间、人员、内容的限制,只要能促进其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如在性格的差异性教学中,我首先引出一个问题,同根生的草或树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吗?学生你争我吵,接着我提意同学们来个眼见为实,同学们涌出教室,活动结束后,我引导学生探讨人的性格差异性时轻松有效。再次,教师要着重加强活动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教师在活动教学中,我们既不能跑龙套,也不能空洞的讲要求、方法,重要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具备合理的学习流程,提供可操作的方案,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是合作、自主探究者、思考分析者、真情实感的投入者、真知酌见的获得者。如常见的小组讨论,教学中我首先教给学生小组讨论的基本方法,并进行示范性的训练:活动小组组成(参与人员,主持人、记录人)

  小组成员自由发言 主持人主持成员针对性的发表意见 组共识性归纳。这样就使小组型的合作讨论活动有章可循,每一个同学都动起来,参与进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较好的体现。

  三、创建新型评价,激励学生发展

  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两年的时间,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改革成效不明显,没有相应的举措,仍然是老一套,考试”一锤定音“的评价,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挫伤了学生的自信,抑制了学生的成长,新课标理念下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学生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的多样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激励性评价机制。我校活动教学探究中对教学评价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做法是对学生评价分为三个部分:平时思品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能力的评价;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平时评价主要以学生平常的学习活动为主要评价内容,采用学生自主、合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阶段性评价以阶段性的考试为依据了解学生的情况,如掌握的知识、学习的能力、个人形成的理性认识等进行检测;终结性评价是把前二者结合起来对学生给予期末总结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机制既注重了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筹的教育打下了基础,又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要求。在活动教学中我们要重教、重学,更要重视教学评价,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探讨相应的评价机制,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激励学生持续、健康的发展。

  在活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要依据课本,而更要以学生为中心,联系学生生活,开发新的课程资;我们的教学要注重内容,更要注重形式,学习时空的开放,授人以渔;我们的教学评价要注重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给予持续、点拨性评价。我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只要象在活动教学中一样大胆改革,不拘一格的去做一点,将会有更多的教学方式,被广大教师接收认可,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必将会迎来以生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篇章。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5

  【摘要】进行探究性学习,关键在教师转换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学习任务情境和探究方法手段设计的帮助者、探究材料的提供者和探究过程的参与者;关键在教师要转变观念、如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探究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互动、走向开放与发展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积极培养学生个性的过程。若能处理好这些问题,会使高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事半功倍。

  【关键词】高中思想品德探究性学习问题关注

  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在一段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处于强势地位,这是探究性学习开展和实施过程中的第一障碍。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为标志,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尽快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平等的参与者。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作为参与者的教师应参与其中,拓宽加深自己的知识领域,给学生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从中掌握翔实的资料,了解他们的探究过程及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在思想品德学科探究性学习中,各个探究专题的内容、角度、方法、目标和涉及的范围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有些甚至是跨学科的。无疑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科学观念,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掌握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思想品德课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几乎囊括了所有领域,教学的空间与内容、学习方法与收集信息的渠道和思维方式与师生关系都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走出狭隘的课堂,融入开放的、自然的、社会的大课堂,以开放、宽容、严谨、科学的态度去影响学生,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提倡师生之间的辩论,共同探讨正确的答案,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价值取向。

  探究性学习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耗费时间和精力、不能立竿见影的特点,往往不能使之成为教学方法的主流,这就使应试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处于主要地位。即使有些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能力尝试使用探究式教学法,但也不能持久。因此,教师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浅尝辄止,不能为“探究”而探究,不能追求形式。不论是具体的一节探究课,还是培养学生的长期探究意识,都要保证足够的探究时间,不以“少数学生完成了”代替“大多数学生也完成了”,不以“少数学生适应了”代替“大多数学生适应了”。

  部分教师缺乏对合作、探究学习的本质理解,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很少考虑学习的内涵、实质、应用条件等,将课堂教学中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数量,表面上气氛活跃,实则使探究性学习流于形式。在思想品德课探究性教学中,如何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植入课堂,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无限空间,关系到学生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实施探究性学习,就是给思想品德课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就是要求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积极学习、积极、探索。 探究性学习方式不是对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全盘否定,某些知识只有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才能感知和理解。可是,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探究性学习,几乎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整堂课都是讨论,很少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其实,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虽然探究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追求一种单一的方法来教科学。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有一个适用空间的局限,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能一统天下。正如所有的课都采用讲授法是不可取的一样,我们要避免“一刀切”地运用探究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因“课”制宜,取长补短,互相渗透。

  开展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切忌匆忙上阵。要设计好探究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明确探究的问题是什么。设置的探究问题,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一个假设性的,但在设置时既要考虑探究的对象,也要注意探究的内容。探究问题不宜太大,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还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切忌忽视对象、选题过大。探究的问题一旦确定,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或于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心中有数、有话可讲。教师也要预测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与新观点,预设解答的各种可能、方法,以便适时妥当地加以点拨、指导。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把握探究的动态与进程,适时给学生的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以免学生用错误的观点进行辩论,或者偏离主题。同时,探究过程要有可视性,探究方法要有可操作性。每次合作探究结束,教师要做小结,切忌没有点评草草收场。

  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整方案、不断完善假设的过程。历经的阶段不同,就有不同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其探究的难度也不同。探究有难有易,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材料、教学对象、教学环境采用恰当的探究性学习。如果教师对合作、探究学习缺乏必要的筹划调控技能,课堂的节奏、密度与效果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探究氛围就浓而不闷,学习气氛就活而不乱。

  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探究日记,及时记载探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有效反思探究成败,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也为日后的深层次探究提供经验。

  为了建立探究性学习的长效机制,教师还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的理解、关心与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探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总之,探究性学习能否在高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顺利展开,能否为新课改注入一股新鲜活水,能否在提高学生素养的基点上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实践,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让所有学生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和可持续的发展。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06-12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1-09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06-12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06-11

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06-12

教学中的思想品德的运用论文06-1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模板03-30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15篇11-09

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论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