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论文

时间:2022-07-27 16:53:48 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1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型的产业亦蓬勃发展,以其独特的魅力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伴随着的是我国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和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针对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定的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创新;创业

  引言

  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创业方式,在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20xx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为765万,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大学生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1、电子商务的定义

  电子商务的定义可以分为侠义与广义两种,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的商品交易;广义的电子商务概念强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进行的一切有偿商务活动和非赢利业务交往或活动的总和。广义电子商务定义下的电子技术包含了所有在电子技术上发展起来的通信方式,例如Internet、E-mail等;“商务”包括商品销售、采购、推销、广告等一系列贸易活动。与狭义的电子商务概念相比,广义的电子商务更为接近电子业务。

  2、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现状

  2.1大学生群体参与意愿强烈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理事长宋玲认为:“大学通过网上创业,能够拓展创业的路径。建立全国性的大学生网上实验基地,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毋庸置疑,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能够有效的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创新成果还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目前,我国大学生参与创业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大学生参与到创业的队伍当中,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20xx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为765万,而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有所下降,这必然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创新创业成为了大学生的一种重要就业途径。大学生对互联网技术比较了解,通过互联网平台,大学生可以在不影响自身学业的基础上进行创业行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引起创业的浪潮。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多便利。与其他创业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创业门槛比较低。同时,电子商务创业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国际上的电子商务创业的创意与技术,这无疑提高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副主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特聘创业辅导专家王汝林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有更多的网民参与到创业中,必然会引起新一轮网络创业浪潮。良好的电子商务创业氛围,能够为大学生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2创业资金相对匮乏

  创业启动资金越多,网店的规模就会越大,创业的成功率也就越高,大学生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启动资金的问题包括:第一,资金不足、设备缺乏、难以发展;第二,宣传力度与资金投入成正比,否则难以吸引大量客户。虽然,创业资金规模的大小并不能完全决定创业的成功与否。那些启动资金极其充裕的创业者们,可能存在风险意识偏差的问题。创业资金有限的人,反而会重视资金的投入效率。总体而言,大学生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2.3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者的动机与目标单一

  创业动机决定创业意愿,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愿来自于对风险的认知以及对自己创业能力的判断,创业意愿是决定创业行业选择的关键因素。确实,开网店不必朝九晚五,时间可以由自己掌控,网店创业收入不菲,可以快速解决自己的生存生活问题,对年轻人极具诱惑力。

  创业者们接触电子商务的目的存在一定差别,大学生通过参与网络创业有利于他们体验创业的艰辛,创业中的困难与挫折,有利于帮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创业取得的成功,能够让他们肯定自身的能力,让他们在进入社会后变得更为自信。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已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互联网创业已然成为中国青年创业最佳方式,这得益于它具有门槛低,发展速度快等特点。可谓是全民皆商,足以证明互联网创业的普遍性。

  网上创业需要耗费大学生很多的精力。网店所涉及的进货、拍照、宣传、推广、发货等事项都需要大学生自己动手。同时,为了获得成功,必须让自己的网店在几百万家店铺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客户时时有咨询,需要耗费大学生的大量时间与精力。不论从时间上还是精力上来说,大学生都很难轻松兼顾学业和事业。实际上,绝大多数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者都具有创业目标过于单纯:“赚钱养活自己”,创业动机简单:“因为别人做能成功,我也一定能成功”的特点。极少数电子商务创业者能够把电子商务创业当成一种毕生所追求的事业来看待,绝大多数创业者把电子商务创业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缓兵之计——“找不到工作就先做C2C电子商务销售,找得到合适工作就兼职做网店,工作太忙就不做了”。

  3、促进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的措施

  3.1提高大学生素质,增强竞争能力

  电子商务创业者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盡管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带来C2C网店业务的快速增长,淘宝网创业的店铺在经营类目上的同质性、商品的价格透明、激烈的同业竞争,导致店铺在规模不断扩大,销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利润率不断降低的风险。如何能在电子商务激烈的竞争中顽强存活并脱颖而出,这就要求大学生创业者有敏锐的洞察力,有专业的技术水平,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有吸引力的营销方法。所以电子商务创业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增强C2C网店的行业竞争能力。

  3.2加强创业教育,增加扶持政策

  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国的高校应当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目前,少数高校将创业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就业教育课,但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明显不足,很多高校的创业课程只是选修课,学生对待创业课程的态度也不积极,很多学校的教师在教授创业课程时,也并未进行深入讲解,这主要是因为负责创业课程的教师也普遍缺乏创业的经验。因此,各所高校要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教育培训中心,使大学生改变单一的社会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的有关管理和市场经营知识,拓展创业素质和能力。

  除此之外,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了一些助推电子商务创业的优惠政策,这对促进电子商务创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各级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电子商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包括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技术转让、用人政策等方面。

  3.3改善电子商务创业环境,夯实创业基础

  电子商务创业所依赖的交易平台,应当不断完善现有的物流体系、结算系统、交易流程和维权手续。应当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充分保护网购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国家应当尽快出台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使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者创造更好的环境。

  4、总结

  总之,提高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能力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重要条件。我们应不断发现问题,冷静思考,积极改进,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若蕙.C2C电子商务创业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xx.

  [2] 杨莉.重庆市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xx.

  [3] 陈佑成,范水生,林荷.零售企业O2O电子商务采纳行为绩效评价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xx(12):80-89.

  [4] 邹绍清.国外大学生“以创业促就业”的做法与启示[J].中国人才,20xx(13):53-55.

  [5] 刘红健.高校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践研究[J].电子商务,20xx(4):69-71.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2

  摘要: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大学生创业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近在咫尺的事实。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实习和毕业阶段,选择自主创业,这既是对大学生的一次挑战、也是对国家现有政策的一种响应。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潮流下,如果能很好的应对创业期间的财务管理问题,掌握企业财务数据,那么就能在自主创业的浪潮中拥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找工作难度日益增大,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大学生创业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近在咫尺的事实。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实习和毕业阶段,选择自主创业,这既是对大学生的一次挑战、也是对国家现有政策的一种响应。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潮流下,如果能很好的应对创业期间的财务管理问题,掌握企业财务数据,那么就能在自主创业的浪潮中拥有一席之地。只有财务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才能让企业顺利发展。

  一、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财务管理问题

  1.缺少资金来源渠道

  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没有固定资产、在银行里没有信用、在社会上没有社交圈子,所以其创业企业的启动资金,很多都是自己攒的打工钱、伸手向父母所要的钱或者是朝亲戚朋友借的钱。他们的资金渠道来源简单,资金投入不大,这些创业的企业很多时候因为缺少资金来源,而在创业初期就夭折了。这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中,不乏有前景、有科技创新的企业,只是苦于没有资金来源渠道,而限制企业的发展壮大。

  2.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储备欠缺

  大学生普遍拥有较为活跃的思维方式、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中,同时还掌握了大量科学的文化知识,所以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应该相对较高。但是他们中有的人却因为缺少财务管理知识,在创业初期企业就面临资金方面的严重问题,甚至创业失败。大学生在面对创业的问题上,多数考虑的都是企业的运作、销路等问题,而很少有人关注财务管理在企业创业阶段的重要性。企业是否具有财务管理专门人才,是企业创业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3.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在大学生创业的初期阶段,企业规模小,很多大学生都是自己管理、自己营销、自己开展业务。所以,在财务管理方面,大学生都是应用一种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记账,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这样的企业会面临着很多财务风险,增加企业失败的机率。

  4.创业企业缺少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大部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和公司都是由他们个人自筹经费建立的,虽然他们开始注重团队意识、拥有合作精神,但是他们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毕竟不足,很多企业又由于资金有限,在创业的初期,往往很少能够聘请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从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至于财务管理制度更是无从谈起。即使有部分大学生对财务管理很重视,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并无精力或者财力来谈及财务管理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

  5.缺乏可行性的市场调研

  很多大学生在自主创业初期,都做过一定的市场了解和调研。但是由于缺乏对市场的系统性认知,往往其了解和调研具有很强的片面性、缺少操作的可行性。大部分大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创业方案的可操作性不强,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时候,因为缺少可行性的市场调研,往往都会产生一定的思想误区,导致投资失败,企业倒闭。(2)大学生的投资风险意识不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由于风险意识不足,不能很好的规避风险,使得他们在创业初期会遭遇很强的挫折,影响企业顺利发展。

  二、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创造最大经济效益

  1.提升主观意识、重视财务管理

  古话有“大兵未动、粮草先行”之说法,在企业里,财务就是企业保持良好运行的粮草。因此在大学生自主创业前,把企业的财务管理放在首位,是创业伊始的重中之重。要在思想上保持企业财务管理的良好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2.加强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储备

  多数大学生都是财务管理的门外汉,需要进一步的学习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学校创业指导中心来学习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在自我学习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比如聘请财会专业的大学生一同创业、聘请财务方面的管理人才等等。

  3.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要想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必须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将企业的收入支出、报销制度、成本核算等一系列的财务管理问题通过财务部或者专业部门来进行管理、统计。定期向企业主管领导上报企业财务状况、财务预算、分析企业财务所遇问题,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位置,不被淘汰。

  4.增加企业资金来源渠道

  虽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原始资金来源单一,但是大学生仍然要想方设法的扩宽资金来源渠道。在融资方面,虽然短时间内无法提升信用额度,但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对融资方面知识的了解,提升小额贷款或者其他融资渠道的资金数额。提升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减少仓库存储等方面都是增加企业资金运转的方式。

  5.理性投资,减少投资风险

  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时候如果能很好的理性投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提升企业存活几率。树立投资风险意识,了解投资企业的风险比例,做好市场调研,了解企业在运转初期、中期遭遇风险的概率。认真做好风险应对预案,拓宽企业产品信息的获取渠道,保证企业产品在生产和投入市场的过程中,有足够充裕的时间,不被其他产品替代或仿制。

  结束语

  总之,财务管理问题,是很多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中遭遇的尴尬问题。如何有效的进行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是企业良性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财务管理问题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才能使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得到健康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巧.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西南金融,20xx,(4):64-66.

  [2]赵建荣“.网络报销”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商业会计,20xx,(10):96-97.

  [3]孙士慧,艾晗.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金融工程方法[J].中国商贸,20xx,(25):133-134.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3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三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写下此篇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甚至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条可行之路。但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大多是规模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成功率较低,存在的问题较多。,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还不是很成熟,尚需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关键词:自主创业; 创业;问题;对策;前景;

  “十年寒窗,终磨一剑”毕业即将失业,眼下随着各地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竞争也日益激烈,我们10届大学生该如何面对激烈残酷的就业压力?又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涯呢?自主创业将成为毕业生们另一种全新的选择。而国家最近新出台政策也对创业给与了很大的支持,这更给创业一族增强了自谋生路的信心。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重要的途径。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1)自主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

  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据华南某高校于20xx年对5所重点高校1 400名大学生做的一份调查显示,有74.57%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可是最终创业的却不足1%,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人都处于观望的状态。

  (2)自主创业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

  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企业,却往往显得势单力薄。所以,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人们对于大学生创业无疑是寄予厚望的,尽管国家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不多,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

  (3)高校健康发展之必然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也是高校扩招继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因为如果扩招后培养出来的大量毕业生不能顺利地就业,将反过来制约扩招的发展,从而阻碍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的步伐,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树立创业教育新理念,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

  但在大学生创业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来自大学生自身、相关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使得大学生创业的整体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而就大学生而言,由于其年龄、阅历与知识等方面的原因,使其在创业过程中面临较多的心态、知识、经验、技术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心态问题。拥有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并 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创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大学生受年龄及阅历等方面的限制,未必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缺乏对可能遭遇到风险的必要准备。在缺乏良好心态的情况下,创业前景也会受到相应不利影响。 其次,知识限制。创业需要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融通等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在缺乏相应知识储备的情况下,仓促创业不仅难以融到必需的资金,而且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

  再次,经验限制。受年龄及相应学识的限制,大学生很难拥有关于创业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创业知识一般也限于“纸上谈兵”,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创业及在公司运营中肯定会遇到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以致创业困难。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分析

  1、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首先,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在大学阶段树立创业理想,坚信创业理想能够实现,从而为这个理想的实现而不断地奋斗。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必要条件。最后,要培养创业所必需的综合素质能力。

  2.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制定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改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之门,积极有效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3.要转变社会观念。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创业者遇到暂时的挫折时,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

  四、大学生自主创业前景

  “创业也是一种就业,创业还可以为他人创造就业岗位”。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就业的重要途径。很多专家提出,为了帮助学生以创业实现就业,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从择业到创业,这是就业观念的重大转变。走自主创业的道路,从长远看是大学毕业生的一种重要选择和就业途径。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对缓解当前的就业矛盾和压力,对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漫漫的创业之路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崇山要翻越、艰难要克服, 这需要我们更多的理智而不是冲动、需要冷静而不是狂热。在国家给予相关政策的扶持之下,有了好项目的应届大学生创业之路上除了要有好的技术,更要有好的心态,敢于面对创业中即将到来的挫折和失败。同时也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就美好的未来,有了这些保证,应届大学生的创业之路不仅仅是“看上去很美”的一个梦。而且经得起考验,相信我们的创业之路都能美梦成真!

  参考文献:

  [1]叶育旺. 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反思[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xx(3)

  [2]欧清华. 大学生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障碍与对策探微[J].教育与化, 20xx(3)

  [3]赵志生.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社科, 20xx(6)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4

  1.大学生创业现状及态度

  据教育部统计,20xx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但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3%,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虽然很多大学生有过创业冲动,但真正创业人数不多,很少人选择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相对于创业,就业和考研是大学生的首要选择。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xx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由上届的2.0%上升至2.3%。在创业融资方面,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未落到实处,低于2%,大学生依靠父母投资或借贷的创业资金占80%,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2%)比例较小。报告分析,就业困难不是创业的最重要原因。20xx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集中的行业是教育类(15.0%)和零售类(13.3%),创业的技术成分不高,属于生存型创业模式。比起其他就业群体,创业项目与创业者专业学习的相关性不大。创业理想才是20xx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最重要的动力(46%),大学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才创业的比例(8%)较小。《20xx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中显示,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这归因于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社会关系浅薄,抵抗风险能力弱。而网店因成本低、风险小,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首选创业模式。从调查结果看,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主要以生存型的团队创业模式为主,热衷于小投入、风险小、易操作的传统行业。如餐饮、零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对电子科技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行业热情不高,这与大学生自身的资本(包括资金和技术)有很大关系。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缺乏主动创新意识,创业项目多为生活小杂物,项目收入甚微。

  2.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1)政治环境因素。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大部分政策缺乏相应的操作细则,申请手续繁琐麻烦,申请门槛高仅限于高新科技类项目,整个政策体系还有待健全。

  (2)经济环境因素。融资困难:银行信款和风投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资金投入要求严苛,大学生创业缺乏社会资金的支持。大环境下经济形势发展严峻,科技含量不高的产品社会竞争能力差。

  (3)文化环境因素。36年的改革开放依旧扫不掉保守的传统文化(教育观念)对大学生创业的负面影响。社会整体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学生也习惯了被动学习,不知主动寻找社会机会。此外,大部分的家长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都希望子女就业或考研,并不支持子女创业。

  (4)个人因素。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基于其学生身份,对创业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市场信息不对称而挫败其创业。加之创业意味着自负盈亏,需承担创业失败风险,在心理上有多重障碍。而大学生过于依赖父母,缺少磨炼,独立性差,对社会缺乏了解,商业运作不熟悉、市场嗅觉迟钝、创业能力不足并缺乏持续的创业热情和有效的实践经验。

  (5)创业教育因素。目前各大高校担负创业教育的部门基本集中在团委、就业中心下属办公室或其他部门,缺乏专业的指导和专职专任的教师。根据共青团广东省委的调查数据,在针对3900名20xx、20xx届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中,仅8.6%的学生清楚创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质。传统的办学理念和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创业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3.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提出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创业政策方面。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在公立院校大学生创业方面给予重视的同时,应适当对独立院校进行一些政策倾斜。另外,中央及地方政府应相应地出台各项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与指导等方面的政策的同时,不要管得过死,鼓励学生多创新。另外需注重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和整合。第二,创业行业选择方面。大学生首次创业,最好依托专业优势,以己之特长,逐渐提高创业活动的层次,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由生存型创业模式向机会型创业模式的转变。第三,创业观念方面。大学生要理性对待创业高风险的认识,创业前做足必要的准备和筹划,努力降低风险。第四,创业知识和能力方面。创业需要有强大的创业能力,高瞻远瞩,观察能力强,对市场有预见性。因此,在大学期间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积累人脉、增长见识、丰富经验。第五,创业教育与培训方面。独立院校可邀请其他知名学府有经验的创业团队或教师来校交流,或邀请企业家来校指导。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5

  一、“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高校稳健发展

  “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策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企业和创新产品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相对于普通人才劳动力市场对具有独立创新创业的人才需求更高。对此,高校不断优化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促进高校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脱颖而出,有利于高校稳健发展。

  (二)有利于当地地方经济发展

  相对于初等教育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使命,不断完善自身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选好创新切入点,从制度、观念、知识等多方面来加强,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优势,而且还能够使其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的责任意识,发挥奋发向上的蓬勃动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一份力。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单单具备理论知识、文化修养是远远不够的,高校不断优化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其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其个人素质和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人才培养要想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匹配必须不断优化教育模式,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和发展阶段。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鼓励和倡导之下,我国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于20xx年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试点,经过几年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了不少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20xx年在中央与各地区相关部门联合下“全国大学生创业创新服务工程”正式启动。同时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南大学、江南大学等多个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相继成立了创业学院、创业中心或创业研究机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我国教育部于20xx年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至20xx年又实施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全面统筹和部署。但是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仍然较少,据统计20xx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仅占总体人数的2.9%,创业方向也仅仅局限于社交、购物、视频等娱乐休闲领域。对此,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已经积极调整大方向,使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教育模式真正融入到我国已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为大学生日后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

  我国一些高校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不足,教育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一部分高校在对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深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使得一些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形式性较强,而学生则是存在应付心理,存在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自己关系不大的错误思想,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一部分高校的重视度不够,管理层没有安排相关人员及时向相关院系和部门落实国家最新颁布和下发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和要求,进而出现创新创业教育脱离实际,难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二)教育教学内容存在单一性

  一些高校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教学内容存在一定单一性,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存在着“纸上谈兵”现象,没有充分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如果教学内容单一,过于侧重于理论教学,课程安排过于紧密,那么就会使学生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知识难以被很好的消化,创新更无从提起,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很多高校在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日后的发展方向,内容过于统一,没有选择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

  “互联网+”时代下,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上存在诸多弊端。一些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校园网络,但是没有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内容引入到网络平台中去,没有利用好这些现有的资源。同时,还有一些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不能多个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学习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且还不能够与时俱进,与时代脱轨,一旦日后学生进入社会进行创新创业难免会因为过于学校滞后的教学模式而碰壁。

  (四)教师综合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现阶段我国一些高校创业创业教师业务水平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一些高校在教师选聘上要求不够严格,过于注重学历,而忽略了教师互联网相关知识以及实践经验,这些教师人员难以科学、合理地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准确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同时,一些高校在教师队伍发展投入上也不够,没有邀请一些权威人士定期对创新创业教育队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通过系统、专业的训练使其了解和掌握最新知识、资讯及客观发展大趋势,致使教师知识结构陈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四、“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优化教育教学理念

  我国高校应当在“互联网+”大环境下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优化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互联网思维。首先,高校应当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力度,通过会议、海报、树典型等方式促进教师和学生都深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转变一部分教师走形式的错误思想,使其能够主动完善教学方案,活跃课堂,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灌输给学生,为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一定保障。同时,在宣传过程中还要有一定针对性,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消除学生应付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高校还应当安排相关人员做好国家最新颁布和下发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和要求落实工作,通过加强与各个院系和部门的沟通交流使其能够掌握国家文件和要求的精神,以便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二)完善教育教学内容

  高校应当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可以采取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掘学生们的创新灵感,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安排一些实践内容,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实践时间。同时,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线上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及时将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归类,安排教师进行有针对性指导,使教学内容更具多样性。由于线上教育本身就不需要具体的设备和场地,也不限制时间,如果还能够具有一定选择性和针对性,更容易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们更好地消化知识。

  (三)颠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面向的是学习自主性较高的大学生群体,传统静态的教学模式难以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对此,高校应当颠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依托已有的校园网络平台,结合变化及时充实、更新内容和素材,建立对应的教育网络系统,推动载体创新。同时,高校还应当积极引入新媒体技术以及MOOC等现代教学模式,尽可能地实现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相对接,将一些成功的创新创业事件转化为学习素材,丰富教育资源,使学生意识到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创新创业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明确其人生方向。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互联网+”时代下各行业成功人士和权威人士参与到创新创业教学中来,通过网络互动或座谈会等方式分享其成功经验,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学的认识和热情,进而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作用。

  (四)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间接促进“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对此,我国应当在教师知识结构优化和人员选聘上下足功夫,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选聘方面,高校应当提高教师人员录用标准,在选聘时不应当只注重应聘人员的学历,还要通过面试和专业技术能力考核,选择一些学识、实践经验水平都较高的人员担任相应职务。在教师人员培训方面,高校应当投入一定经费用于教师队伍发展,应当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队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及时纠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通过系统、专业的训练使其了解和掌握最新知识、资讯及客观发展大趋势,优化其知识结构,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力勇,康翠萍.互联网+创客教育: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J].教育发展研究,20xx,07:59-65.

  [2]洪观平.“互联网+”是融合而非简单相加[N].经济日报,20xx-12-1(9).

  [3]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xx(6).

  [4]王左丹,侯永雄.大学生创业教育认识的不足及其路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xx(8).

  [5]赵军,杨克岩.“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情报科学,20xx,05:59-63.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6

  【摘要】“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是当代的主旋律,高校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必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多方面的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之中,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本人在对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能力的大小是创业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核心

  首先,创新能力是创业者的基本素质。21世纪是“创新时代”,也是“创业时代”,全球范围内的竞争都聚焦在创新与创业的实力和水平上,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引擎与动力。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大公司,像可口可乐、微软、通用电气、娃哈哈、联想、IBM等都是靠不断创新进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那么,作为当今时代的创业者来说,创新就是竞争的武器,谁要想在竞争中取胜,谁就应拥有这一武器。否则,在竞争中就要败北,等待他们的就是“死路一条。”其次,创新能力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目的性。任何创新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这个特征贯穿于创新过程的始终;二是变革性。创新是对已有事物的改革和和革新,是一种深刻的变革;三是新颖性。创新是对现有的不合理事物的扬弃,革除过时的内容,确立新事物;四是超前性。创新以求新为灵魂,具有超前性。这种超前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超前;五是价值性。创新有明显的、具体的价值,对经济社会具有一定的效益。再次,创新与创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石,创新贯穿于创业的全过程,创新是影响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创新对未来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创新,创业者们要么创造出新的财富来源,要么赋予现在的资源更大的创造财富的潜力。

  二、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最为根本的途径就是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借助于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发展大学生的创新个性,使大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主体意识和心理品质

  主体意识和心理品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实施创业教育和创新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主体意识,培养主动精神。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要学会勤奋、耐心、诚实和严谨,能够独立思考、善于合作、尊重科学,要敢于质疑、冲破束缚,要对所学的学科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不懈的追求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激发创新欲望和创造热情

  创新欲望和创新热情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动力。目前,许多大学生缺乏创新欲望和创新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顺其自然,不善于思考,不标新立异。因此,在学习和实践中,要杨立文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盘锦124010善于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地设想问题;要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探索,提出超乎寻常的见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冲破思维定式,摆脱习惯认识,闪烁出创新的火花。

  3.优化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

  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源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新思维方式,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和思维方式是不够的。因此,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建立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一些创造学的课程,参加一些创造性思维训练,掌握一些创造新思维技法。通过学习积累和实践磨练,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会有显著的提高。

  4.重视实践训练和动手操作

  实践训练和动手操作是把构想变为现实必不可少的途径。实践训练和动手操作不仅是验证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发展知识、提高认识的过程,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大学生要认真参加各种实验课程训练,最大限度地参与实践操作,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从中受到启发,产生联想和灵感。

  5.参加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

  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是培养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舞台。社会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是在比较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大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使自身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和潜能得到发挥,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得以加强。

  6.创业与创新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现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对创业者的各种挑战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创业者有较强的创业与创新的心理素质。成功的创业者一般应具备以下心理素质:自信独立;富有挑战精神;富有责任感;善于团结协作。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不管周围的人怎么说,只有自己下了决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坚持干下去,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乐于接受挑战,但并不盲目冒险,喜欢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从克服困难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对于失败或发生问题,不推卸责任,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团结协作是创业创新成功的必备因素。大学生创业创新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风险意识显得特别重要,没有坚强的心理品质和风险意识,创业的路不会走得长远。

  三、大学生创业应避免三大误区

  误区一:眼高手低。比尔.盖茨的神话,使IT业、高科技业成为大学生眼中的创业金矿,以至于不少大学生不屑于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其实,高科技创业项目往往需要大笔的启动资金,创业风险和压力都非常大。

  误区二:纸上谈兵。缺乏经验是大学生创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大学生创业者不习惯对其产品或项目做市场调查,而是进行理想化的推断,结果导致创业失败。因此,大学生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

  误区三:单打独斗。在强调团队合作的今天,创业者想靠单打独斗获得成功的几率正大大降低。团队精神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创业素质。强强合作,取长补短,要比单枪匹马更容易积聚创业实力。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7

  1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基本理念

  1.1市场理念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市场理念主要体现在孵化对象的选择上,一般的研究机构只是单纯的注重技术水平而忽略市场要求,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则将技术发展与市场要求全面融合,避免了出现以营销为主要业务类型的企业和注重信息处理的企业,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孵化的成功率,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2企业化理念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具备的企业化理念主要是用来服务创业孵化基地的中心任务,在运作机制上则是选择已经发展成熟的市场企业,并将其运行机制引入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行机制中,为开展创业活动的大学生提供新的企业发展之源。因此,对创业孵化基地的职能定位就不能紧紧限制在政府机构上,而应该将它视为一个发展的企业,而它所创造的产品是不同的新企业,不同于市场上的一般产品。接受创业孵化基地培训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足够的创业精神,用于抵御市场环境变换给自身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此来确保创业项目的顺利实施。

  2创业孵化基地在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研究

  2.1实现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以上海市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例,该基地在创建之初就确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创业理念,将提高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人才作为服务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内容。创业孵化基地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高校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而针对学生自己提出的创新性项目而言,则是提供一定的预孵化功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筛选出优秀的创业种子并加大培养力度,最终完成创业项目输出的任务。该基地成立于20xx年10月,在经过了2年的努力之后为社会培养了65个完整的创业团队,其中有56名成员在毕业之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各方的帮助,创办了自己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建也为社会提供了无数的工作岗位,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该公司在2年间不断为高校和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响应了国家倡导的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号召,构建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实现了创业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完整对接。

  2.2启发大学生创业思想,转化大学生创业成果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落实大学生创业思想和转化大学生创业成果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宁波市博远大学生创业基地立足于高校创业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创业成果进行严格的筛选,将其作为公司的种子进行培养,并将成果输出作为发展的主线,为高校的创业教育和社会创业之间搭建了一座稳固的桥梁。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与地方多个高校紧密合作,协同运行,在落实创业思想和转化创业成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紧密了社会和高校之间的联系,极大的推动了学、研、产的结合。

  2.3促进企业自身利益的增长如果站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来分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可以通过对学校优秀研究力量的培育和教育,提炼优秀的创业思想,并将创业成果提炼、包装和推广,为企业的创业活动提供全面的智力服务,可以包含:海外的交流、项目交易、人才培训等,最终促进企业的经济增长和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2.4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多数学生在接受创业孵化基地的教育之后,对自己的创业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原先不成熟的想法有了新的认知。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创业理念。很多参与创业孵化基地培训之后的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创业能力很有信心,同时也得到了同学之间的高度认可,这表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和自我认同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并帮助学生重新获得他人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另一个显著的作用则是拓宽了学生的创业渠道,让即将开展创业的学生认识和了解了更多的创业项目,弥补了创业过程中思想上存在的缺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也为毕业学生提供了一批就业岗位,学生在参加创业培训中认识了很多朋友,拓宽了自己的人脉,获得了更多的创业机会。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实践中,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获得的认可度最高,并在创业理念培养、创业能力提升、创业渠道拓展和创业机会增加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且实践技能培养也紧密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从大学生创业的过程来看,不同形式的资本对学生创业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中对组织人力资本的影响最大,这种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业孵化基地经过对学生的培训,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在组织社会资本方面,创业孵化基地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创业思想的改变与重塑造,但与组织人力资本相比,其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小。大学生创业永远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因此,建立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完全符合国家提出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供的创业服务是大学生创业思想向社会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大学生的创业种子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营养因素。

  3高校教育与创业孵化基地的发展方向

  校作为向国家和社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的地方,在当前市场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做到转变办学思想、修订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结合市场要求,切实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针对目前拥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而言,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掌握高效的.管理理念以及积累跨学科的知识是其开展创业活动的基本条件,而且上述三种因素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如果学生在创业之前难以完善相关能力,其潜藏的影响就会在后期的创业活动中体现在创业结果上,因此,高校要实时的调整教学工作的重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创业孵化基地发展的时间较短,很多环节都还不成熟,而且也没有形成有效的规模,因此,不同创业孵化基地所提供的不同形式的资本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活动产生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别,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最需要的支持是自动资金和好的项目,所以创业孵化基地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在这两方面继续予以关注和支持,充分发挥组织社会资本的功能,切实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帮助,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

  4结语

  创业对大学生来说本就是一件高风险的事业,而且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障碍,因此这就要求,创业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和全面的创业技能,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有效弥补了高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在宏观上扭转了高校教育不平衡的状态,并在社会上营造一种鼓励创业的积极氛围,提供有制度化的实践机会,孕育了无数优秀的创业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8

  一、微创业的产生背景和发展

  大学生是就业需求相当大的群体,同样也是最具有创新与创造活力的群体。但由于经验不足、资金短缺等原因,创业成功率还比较低。据统计,“20xx届江苏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2.8%,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1.6%”。探寻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新模式,突破大学生创业瓶颈显得尤为关键,而微创业的到来,正是契合时代需求和大学生特点的创业模式,是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率、拓展就业渠道的有益尝试。20xx年,创业网站“创业邦”启动“中国互联网微创业计划”,首次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微创业概念,并推出了所有项目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营销手段相结合以实现成效最大化的“微创业”原则。近年来,国家对创业工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创新创业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江苏省举办的“创业微计划大赛”、湖南省举办的“大学生微创业大赛”、吉林省举办的“全省首届大学生微商创业大赛”、KAB全国推广办公室举办的“20xx年大学生微创业行动”等各类微创业比赛层出不穷。20xx年的更是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凸显了政府对创业工作愈来愈重视和支持。微创业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指规模微小、成本微小的创业,或是指在细微的领域开展的创业活动。它包括创办小微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微平台如微博、微信平台进行的创业活动、个体经营或兼职经营。它有着投资小、规模小、风险低、见效快、灵活性强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如今微创业多被特指为利用网络进行的新项目开发的创业活动,其主要以网络为平台,与实体相结合,可移动性地实现销售渠道新突破的小型个体行为。

  二、微创业是契合大学生需求的创业方式

  微创业作为新型创业模式,有其自身优势,和大学生缺乏创业资金、社会实践少但创新能力强的特点非常契合,是最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模式之一。

  (一)符合时代潮流

  微创业是具有相当灵活性的新创业模式,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开展创业活动,运用网络媒体进行营销。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时代和手机媒体的到来成长起来的一代,在网络运用上得心应手。现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微媒介盛行,微传播方便快捷,为大学生微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简单易操作

  微创业拥有着启动资金小、对经营场所要求少、方式方法简单、经营模式易复制等特点,正好能破解大学生创业中经验不足、资金短缺、缺少场地等难题。低成本、低风险、低门槛使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能顺利加入微创业的队伍。

  (三)创新创造性强

  成功的微创业不仅仅是简单重复别人的模式,更强调的是点子和创意,也就是需要创业者紧跟社会潮流,提出新颖的创业模式。而大学生是最具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的群体,他们容易接受新奇、个性的事物,大学生的青春和激情也让他们能迸发出无数新内容,发现无数新商机。

  三、大学生微创业情况调查

  为了解大学生微创业的具体情况,笔者在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大学、扬州大学,随机选取大一至大四的学生200名,专业涉及理科、文科、工科。另外,随机调查常熟理工学院已毕业学生100名。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份,有效问卷率98%。本次调查主要围绕大学生对微创业的认知,对创业政策的了解以及微创业开展情况、影响微创业进展的因素等展开。

  (一)微创业认知情况

  调查显示,64.6%的学生了解微创业,仅有4.9%的学生完全没听说过微创业;76.5%的学生认为微创业有着良好的前景,仅有11.2%的学生对微创业持悲观态度;17.1%的学生尝试过微创业,35.4%的学生有想法或正积极准备开展微创业,26.5%的学生身边人正在进行微创业,仅有19.8%的学对微创业完全没有兴趣;67.5%的学生表示可以很好地兼顾微创业和学业,仅有15.9%的学生表示开展微创业会影响学业。数据表明,微创业在大学生中知名度高、影响力广,是学生群体普遍认可的创业方式。

  (二)创业政策了解情况

  34.2%的学生表示对国家创业政策不了解,熟悉创业政策的学生仅占到12.8%;45.2%的学生没有接受过创业培训,仅有29.7%的学生参加过专题创业课程或创业大赛。这说明,创业政策的普及以及创业培训的开展还不够。

  (三)微创业开展情况

  在有想法和尝试过微创业的学生中,坚持下来的仅有2.3%,82.3%的学生中途放弃了微创业。对于微创业的失败,37.7%的学生认为缺乏相关创业经验,22.5%的学生表示父母不支持,希望有稳定的工作,19.8%的学生表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14.5%的学生表示没有良好的政策支持,5.5%的学生表示没有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在“政府最应加强哪方面的创业支持”的回答中,51.4%的学生选择了“资金支持”,19.1%的学生选择了“专业机构服务支持”,17.5%的学生选择了“政策扶持”,12%的学生选择了“指导培训”。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微创业开展还不够理想,亟待资金、政策、培训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引领。

  四、推动大学生微创业的建议和对策

  大学生微创业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和高校扮演好自身角色,搭建各种平台,整合多种资源,持久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早日实现成功创业铺好路、搭好桥,也需要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创优创新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早日踏上微创业成功之路。

  (一)政府:完善创业政策,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1.进一步完善微创业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在注册登记、贷款融资、税费减免、创业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制定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优惠政策,与其他创业群体区别开来,将这种区别体现在享受优惠的门槛、范围、力度等诸多方面,逐步建立普惠性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微创业者因互联网风险带来的各种损失,为主要以网络媒体开展微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便捷的网上工商注册服务、网上税收服务等,同时规范其经营行为。

  2.加大创业资金支持。整合财政和社会资金,为创业者提供场地支持、创业资助、融资支持、税费优惠、培训补贴、房租补贴等资金支持,延长税收减免年限,提高政策的普惠率和资金的扶持度。特别是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和大学生创业启动专项扶持资金,为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为开始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

  3.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政府要投入专项资金,建好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如大学生创业科技园、集中创业区域、创业孵化基地等,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推介、独立办公场所等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可以配备一定数量具有相应专业知识、技能的管理服务人员,提供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等“一条龙”全方位创业服务。同时,还可依托互联网营销专家、创业指导专家和企业高管等专业人士,根据创业不同阶段的需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规划、产品选型、网络开店、网络营销、企业管理等创业技能培训和指导。

  (二)高校:加强创业指导,提供优质创业服务

  1.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根据创业教育要求开设专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必修课,为学生讲解新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及创业知识。同时,开设市场信息咨询、金融支持、风险预警、创业心理疏导等同步配套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其创业基本技能。

  2.培育优秀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拥有一支业务强、素质高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的强大的催化剂,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组织教师参加相应的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强化教师创业能力建设,并吸纳创业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大学生创业指导老师。同时,主动与政府和企业对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优秀创业者、企业单位负责人、优秀校友等前来授课或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指导教师,用现身说法和实践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创业,并为正在创业或有意向创业的学生选定一对一创业导师,强化学生创业活动指导,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错路。

  3.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以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为导向,鼓励开展以移动互联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特色专业化创业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校等各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业培训,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参加社会实践,熟悉了解企业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等,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个性的服务、教育引导,积累创业实践能力,还为企业提供了人才资源和科技成果等,将企业需求与学生条件进行快速配对,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率。

  4.重视创业心理引导。创业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培养商人、创业者,更不是教育追求财富的最大化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培养唯利是图的人,而是以带动学业、促进就业、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己任,以培养人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立足点。因此,在把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的同时,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创业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或成立心理辅导室,特别重视创业者面对的心理压力问题,让大学生端正创业观念,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较为乐观、正确的创业心态。

  (三)学生:树立正确理念,用创新点亮创业梦

  1.转变创业观念。大学生要始终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不要悲观认为创业只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而应提高自身自谋职业、自食其力的生存能力,秉承吃苦耐劳的精神,主动深入城乡基层、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微企业,通过创业学习和不断实践,积极寻找商机,敏锐发现市场,找寻适合自己的创业模式,不断提升创业能力,从而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2.坚持创新理念。微创业就是利用最小的资源,找到独特的、最容易切入的点,把创意和商机匹配,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改变商品供给和消费方式,开发更多商业模式。因此,大学生需要时刻保持创新的头脑,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微”字、“新”字上下功夫,不断拓展创业形式,点亮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xx:191-193.

  [2]吴晓义.微创业:概念、作用与扶持机制[J].广东科技,20xx(13):46.

  [3]夏春雨.试论高校校园创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功能[J].教育探索,20xx(10):34-35.

  [4]刘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视阈中的政府职能转变[J].中国会议,20xx:50-51.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9

  【摘要】在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现状,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式和培养途径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

  一、创新创业新形势

  20xx年,国务院总理李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创业创新的重视程度,也充分反映出在中国经济结构快速转型的今天,创业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学生而言,更有着深层次的意义。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升中国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对于促进未来中国的国家建设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所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鼓励创新创业,能有效破解当前越发严重的就业难题。在国家主要经济指标中,“就业”始终是关乎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点。

  二、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现状

  人在大学时代是精力最为旺盛、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创新创业意识欠缺

  现在的大学生能高效快速地积累知识和经验,越来越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对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也越来越感兴趣,而且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也开始逐步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就业环境等原因,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受到了严重的扼杀和阻滞。此外,我国大学生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也有欠缺,往往不敢提出不同观点,不愿意标新立异。

  2.创新创业技能匮乏

  在大学课堂上,学生能够快速学到很多专业知识,随着知识的增加,大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知识面相对较窄,所学知识之间缺少横向联系和系统整合而导致实际应用性较差,因此难以在实际应用中形成很好的创新创业技能,即便突然产生的灵感也很难变为创业现实。而且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也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最终演变成了创新创业技能的缺失。

  3.创新创业实践持续性差

  通过国家各级政策的鼓励和引导,现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越来越高涨。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人的创新创业目标并不明确,甚至很迷茫。同时由于缺乏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和有效沟通的能力,导致许多人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往往更多停留在理论上和研究中,很少有人能够付诸实际行动并坚持下来。所以现状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在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往往是虎头蛇尾,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靠的是相关领域不断地创新,需要有更多的人积极投身于自主创业的伟大事业中来,创新创业需要人才,特别需要既年轻有具有丰富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断地涌现。在国家积极倡导鼓励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势所趋,那么该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呢?

  1.注重创新创业思维的过程培养

  创新创业能力要依赖于发散的创新创业思维,而全面的基础知识储备才是发散思维的源泉,所以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先决条件。大学课堂教育为各专业学生准备了合理、丰盛的精神食粮,为大学生全面培养提供了基础,大学期间,大学生不仅会学到一些基础知识,还会学到和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也会学到一些课外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架构,丰富自己的思考方式,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在过程中产生创业冲动,在过程中将这种创业冲动变成热情和习惯,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成就了创新创业思维的养成。

  2.在学生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在大学校园里,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的营造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几乎无法仅仅借助某个组织或个人的力量去实现。这需要国家政策性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必要的物质和专项资金的资助,最为关键的是全体大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所以,大学生应该尽一切可能积极主动地在宿舍、班级、社团组织等各种集体组织中努力营建自己的创新创业团体,同时要保证这种团体的良好延续性,要避免出现因学生毕业而消失的情况。

  3.重视创新创业技能锻炼的机会

  国外的经验标明,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和内容,并独立去完成相关任务,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基本研究实践活动,能够大大地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语言文字的基本表达能力,广泛获取有效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此外,对于已经学过的相关基本理论还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拓宽研究的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以加强未来专业纵深发展的可能性。这些都将成为难得的创新创技能锻炼的机会。

  4.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活动开展

  通过各种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力培养更多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创新个性的人才,尤其是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大学生,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同时,通过各种创新创业比赛、活动,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中来。

  四、结束语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创新创业的原动力,大学生们要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晨.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渤海大学硕士论文.20xx.6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10

  摘 要 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都非常重要。就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做法、成效以及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述,旨在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创业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腾飞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创业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市场空间,为新时代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选择适合于自己理想的创业之路。但是从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考察,我国的创业活动尚处于较低水平,这与全社会缺乏创业教育有关。此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凸显,面对急剧的就业压力,高校不仅要培养具有竞争就业岗位能力的能力,更应培养具有较高创业能力,既能求职又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因而,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

  1 我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社会背景

  国外的创业教育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20世纪60~70年代间,国外的院校就开始在教学中大量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的商学院更是普遍重视给创业者提供这方面的系列课程,创业学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中已经成为成熟的学科。国内的创业教育始于当20世纪90年代末,受到世界上高技术领域的创业热潮的影响,创业教育逐步得到社会重视。20xx年教育部在全国9所院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高教司举办了两届“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标志着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正式开始。我院正是在20xx年选派老师参加首届培训班后,开始开展创业教育,在经历引进、吸收、设计、实施、完善、提高和推广阶段后,已成功进行了多个有影响的创业项目,创业的教育和研究得到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做法和经验。

  2 大学生主要创业团队的基本情况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自20xx年底开展创业教育以来,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上的探索与实践,在创业实践上效果显著,至今已形成了以蜜蜂创业团、宠虫工作室、爱心助困岗为主打品牌的创业项目。

  2.1 蜜蜂创业团

  蜜蜂创业团以农产品市场为导向,结合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发挥专业优势,以种植和销售香瓜、番茄、茄子、菜椒、玉米等各类无公害蔬菜瓜果为主,在我院的支持和指导下,于20xx年成立的一个由团员青年学生组成的主要创业团队。团队种植基地由起初的667m2增加到3335m2,专业指导老师5名,团队成员也由起初的10余人发展到40余人,下设生产部、销售部、行政部、财政部、宣传部五个部门。每年,团队种植的蔬菜瓜果的毛收入近1万元,三年来产品销售额已累计达2万余元,扣除工资和扩大生产投入后现有流动基金20xx余元,已安排大学生勤工助学150余人次。

  2.2 宠虫工作室

  宠虫工作室主要由宠虫影像制作部和宠虫文印部两个部门组成。宠虫影像制作部主要是为校、院及个人的提供各种活动的拍摄与制作服务,现已承接第31届校运会、袁隆平院士报告会等校内外大型活动和其他各类活动的拍摄及制作等上百单业务。宠虫文印部主要从事打印、复印、扫描及图文处理等,自营业以来,将A4纸的复印价格降到0.1元/张,为广大同学提供了优惠服务。工作室发展至今,现有固定资产3万余元,指导教师4名,成员10余名,累计营业额已达7万余元,为40多位贫困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

  2.3 爱心助困岗

  爱心助困岗于20xx年8月由学院组建,起初以销售水果瓜菜为主,20xx年4月由学院和海南资深配送有限公司合作,增加“伊利”学生牛奶的销售项目,队员也由起初的6人增加到近20人,至今已为50余人提供了勤工助学和实践创业的机会。

  3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做法

  3.1 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提供良好创业条件

  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缺资金、缺场地的情况。无庸讳言,创业实践需要钱,无钱的创业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创业实践要有场所,要有阵地,否则就只能在电脑上虚拟,在纸上设计。面对此情况,学院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近1万元的固定资产,并提供3万元的借款为宠虫工作室购买摄像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为蜜蜂创业团免费提供种植基地及水灌溉、生产工具等,经与学校有关部门协商,为宠虫工作室、爱心助困岗提供营业场所,使大学生创业有了启动资金和活动阵地,为创业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有效促进了创业的发展。

  3.2 学生创业与专业学习、科学研究三结合

  创业教育更强调人的“会学习”与“会做事”的高度统一,是知识、技能和情感教育的整合,是课堂理论教育与课外活动教育的整合。我院具有“学、产、研”三结合的鲜明特色,学院充分利用这一特色,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确定创业项目,结合创业提高专业知识、加强专业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将学生创业与专业学习、科学研究三结合,“自学”“自教”和“自做”,使学生不仅成为认识的主体,更是实践主体和创造主体,走出一条专业型创业道路。如蜜蜂创业团中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等专业的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确定以种植绿色无公害瓜果蔬菜为生产主方向。为使产品真正绿色无公害,他们不断调整种植方案,开展药效试验,在传统的单畦种植的基础上慢慢地向间种、套种等新模式转变,有效地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时,他们还积极主动开展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提高产品品质等一系列课题研究,不断实验,逐个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他们的共同努力,种植出的薄皮香瓜品质优良,深受广大师生和市场欢迎,成为创业团的主打产品。

  3.3 培养学生创造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个人才能

  从心理学上讲,创造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对创造的属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其自身的需要出发而形成的对创造的价值的看法。大学生有树立积极就业观、生活观的需要;有“会学”与“会做”高度统一的需要;有施展创造性价值观的需要;有拥有自己的企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学院充分认识大学生这一需要特点,尊重他们创造价值评价、创造价值选择和创造价值方式,支持他们根据个人的专长和兴趣开展创业活动,引导他们在主体力量得到充分发挥中,使知识在创业中发挥创造性的能量。如宠虫工作室影像制作部就是因学生对影像制作的喜爱与特长,给予他们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在全校率先开展各项活动的拍摄与制作服务。实践中,他们不断学习专业摄影、音像制作等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原来的兴趣培养成专长、原来的专长更特,个人的主体力量既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3.4 学生创业为贫困生资助服务

  当前大学生选择创业有一部分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为解决学习生活费用而开展的。学院在各项创业项目有一定基础后,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吸收贫困生参加创业活动,通过为贫困生提供工作机会而解决他们一些生活问题,从而有效地为贫困生服务。此外,我们还积极引导党员和青年志愿者参加创业项目的劳动,以节省劳务费,从而将节余的成本价值更多地资助到贫困生。

  4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成效

  4.1 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研究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学生坚持以专业型创业为主,在创业实践中,不断地运用专业知识来解决生产的实际问题,不断通过研究新问题、新难点来促进生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得到加强,专业技能与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切实的提高。如谭翰杰同学开展华南食用菌的生产与加工研究,其作品《华南食用菌生产加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荣获全国第四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铜奖。蜜蜂创业团成员成为我校每年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骨干力量,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服务,深受当地群众和学校好评。

  4.2 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技能,增强了其今后把握择业和创业机会的能力

  学生在创业活动中,通过不断的磨练和考验,培养了积极处世观,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环境变化,在变化中不断地“发现机会”寻求发展。一批学生的主体力量得到充分发挥,适应社会能力得到加强,发展成了一专多能、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自20xx年以来,有数名学生因其创业期间的经历和具备能力,被用人单位提前破格录用。数名同学已成为企业骨干和重点培养对象。

  4.3 培养了学生自立、自主、自强的素质,增强了其创业意识

  学生在创业锻炼中,改变了以前遇事唯唯诺诺、事事随大流的旧观念,发扬开拓进取、发奋图强的新时代精神,自立、自主、自强,以踏实行动、冷静头脑和坚定勇气,博学善用,敢为天下先,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业意识。如植保等农科学生,摒弃了冷门专业难就业的思想,“学专业、想创业”,确定创业目标,不断激发学习新动力,使其最终能成功迎接社会挑战。

  4.4 创业项目成功有效,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影响作用

  学院的创业项目得到了成功运行,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服务了贫困生和学校工作的开展,既吸收一大批学生参与创业活动,又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与能力,成效显著,曾受到《人民日报》海南记者采访和院校报等报刊杂志的报道,经常接待上级有关部门和各兄弟学院的参观学习,在我校创业教育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全校师生中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影响。

  5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创新程度及意义

  目前,海南省高校尚未系统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我院积极尝试开展了一系列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中,我们深入挖掘师资、教学实践基地的优势,筹集经费提供启动资金,为学生创业配备指导老师、提供活动阵地,开展蜜蜂创业团、宠虫工作室和爱心助困岗等创业活动,总结出了开展创业教育的做法和经验,探索适合农科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在内容、形式和组织上均有示范性创新,对我省创业教育的开展亦有重要意义。

  5.1 开展创业教育的理论意义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载体,实施和加强创业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历史短,实践少,海南高校中创业教育几乎等于零,为此,我院开展创业教育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该项目的开展,探索一个高校农科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模式,进而满足教育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要求,促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2 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5.2.1 从就业角度看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大学生创办中小企业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也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通过创业教育研究,有利于促进农科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激活大学生创业动机,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为学生自主创业或择业后创业、岗位立业等打好基础,进而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5.2.2 从教育改革角度看

  创业教育打破了多年来计划经济所形成的大学单一的“就业教育”模式,变传统的就业教育为“就业、创业教育”,在给学生更多的教育服务和学习选择的同时,激发了大学生“学专业、想创业”,为拥有自己的企业而学习的动机,创造了新的学习需求。“专业型创业”定位使得各专业都商机无限,从而淡化了专业的冷与热,甚至淡化了大学的重点与非重点。无疑,这有利于我国稀缺的大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5.2.3 从发展海南经济角度看

  利用海南省高校资源,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普遍的创业教育,对具有创业倾向和自主创业条件的学生给予重点培训,使他们成功地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用大学的力量“批量生产”百、千、万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小老板和小企业,以他们成功创业的榜样力量,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创建民营企业,逐步推动海南省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

  5.2.4 从人才培养角度看

  研究和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创业过程也是一个人的意志锤炼的过程,它会使人更加成熟,更加干炼。创业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锻炼摸索的过程、自身发展的过程。而创业成功,就可以实现回报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的崇高理想,同时个人也可以获得回报。

  5.2.5 从科技成果转化角度看

  21世纪是知识驱动经济的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我国要在2l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大大提高全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实现我国经济的工业化、知识化的协调发展和转化。

  此外,农科专业的贫困学生比例大,开展创业教育实践,可促进勤工助学工作,解决部分贫困生的生活困难问题。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11

  摘要: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在对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就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析,以期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有效促进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关键词: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发展对策

  1.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1)创业教育体制不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化实施的过程,需要健全的体制作保障。目前,河北省高校尚未建立健全的创业教育体制,缺少完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虽然某些高校已经开展了创业教育,但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体系当中。总体来看,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处于零星化状态,出现了与人才培养体系脱节的现象。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创业教育内容单一、目标不清晰,导致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能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另有一些高校简单地将创业教育视作业余教育,没有给予创业教育足够的重视,而且教育的辐射范围比较狭窄,使得部分大学生成为了创业教育的“看客”,限制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2)创业教育资源匮乏。根据对国外教育体系的访查发现,发达国家已逐步研制出了符合自身需求的创业教育教材。反观河北省高校的教育体系,其在创业教育教材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除此之外,创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项目,需要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做支撑。但以目前河北省高校创业教育执教老师的情况来看,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却缺少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因此,现阶段高校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双师型”师资队伍。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高校没有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参与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效。

  2.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对策

  (1)健全创业教育机制。各大高校应该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清楚地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切实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体系当中去,完善整个教育体制。同时,河北省高校还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转变大学生和相关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从思想观念上促使他们重视并参与创业教育,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以此为基础,高校应该结合本校实际完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明确教育目标,并督促各学科教师将创业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当中,辅导大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开通绿色通道。创业教育并无学科界限,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各学科教师应该加强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协同制订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计划,从而保证创业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地进行。

  (2)丰富创业教育资源。高校需要加强对创业教育的研究,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创业教育教学素材,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创业行列,为大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实际的指导。为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高校还应该加强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积极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人才到校进行指导。同时还要了解本校教师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以提升整个执教团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高校还应该不断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积极寻求企业的支持,实现校企联合教育,适度加大创业教育环境建设投入,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给予大学生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而政府有关部门则需要出台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组织高校和企业共同创建大学生创业产业园区,筹集社会资本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请优秀人才坐镇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帮助大学生分析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水平.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宁夏社会科学,20xx,(5).

  [2]李海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建议[J].科技通报,20xx,(5).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12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品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创业品质包括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三方面。应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在创业精神的激励下,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使其具备强烈的驱动力、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决断力、高效的执行力和流畅的应变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业精神 创造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虽然各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仍然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从各国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创新创业教育无不是以培育具有创新创业品质的人才为主要目标。一个人是否具备创新创业品质决定了其创新创业成功与否,决定了其能否成为一个创新创业型人才。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

  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创新创业品质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在具备一定知识和能力基础上所展示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格、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其核心要素体现为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三方面。

  (一)创新意识(innovative)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意识就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创新的要求的动力。”[1]大学生创新意识就是大学生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包含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等因素。

  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能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质力量,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素质之一。创新意识具有开拓性、独创性、联想性等特征,主要包括问题意识、发现意识、怀疑意识、捕捉机遇和灵感的意识等。在我国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只重视大学生基本知识的学习和职业资格的获取,而忽视职业品格和为科学献身精神的培养,忽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2]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怀疑意识、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培养大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创新思维,使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能够另辟蹊径、独树一帜。

  (二)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

  “创业精神”概念最早出现于18世纪。20世纪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将创业精神看作是一股“创造性的破坏”力量,管理学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将这一理念更推进了一步,称创业者是主动寻求变化、对变化作出反应并将变化视为机会的人。[3]我们认为,创业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进行创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具有开创性的意志、信心、勇气和个性等情操特征。

  创业精神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它要求大学生有伟大的理想与抱负,强烈的事业心、奋斗精神、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把握创新机会,养成自己独特的创业个性和创业意志;以创业心态和创业精神对待工作,并以创业作风和创业品质要求自己,形成创业行为模式。

  (三)创造能力(creativity)

  创造能力就是创新创业能力,也可以简化为创造力,是在知识学习和的经验积累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和科学加工,从而产生新思想、新概念、新知识、新方法,并应用它们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4]是战略、计划、实施、财务、项目、时间等管理能力的综合。[5]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隐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表象背后的深层次特征,是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知识的现实体现,是大学生运用已知的信息、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6]

  创业需要多方面条件的支撑,诸如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资金和个人品质等。创业资金是创业的物质前提,创业知识为创业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体系保证,创业能力则使创业资金增值成为可能。[7]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与发展模式,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培训模式,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实践教学内容。

  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体现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之中。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相比较而言,创新意识是一种主观认知,创业精神是一种心理个性,而创造能力更多的是一种将创新创业知识与社会物质条件相结合的过程,并最终体现为创新创业成果。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成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我国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为导向”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我们认为,由于不同行业或企业对创业者的要求不同,也由于个人能力结构和能力内容的差异性,创新创业能力要求也不一样,从实践状况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本能力素质要求也是大同小异的。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其应当存在而且可以存在一个通用模型,否则创新创业教育也就失去了根基和方向。我们试图构建这样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模型: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在创业精神的激励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应当具备强烈的驱动力、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决断力、高效的执行力和流畅的应变力。

  (一)强烈的驱动力

  强烈的驱动力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并获得成功的动力因素,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观。最终决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寿命的,不是创新创业的现状,而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能,即驱动力。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和自豪感是激励自己创业的不竭源泉。

  (二)敏锐的洞察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敏锐的洞察力是指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从总体上直接加以认识和把握,以一种高度简练、浓缩的方式洞察问题的实质,并迅速解决问题或对问题作出某种猜测的思维形式。[8] 我们认为,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包括以下几部分:

  (1)观察力:对世界、国家、行业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企业内部商业运营态势,有客观的认识,善于把握企业运作的基本技术和技巧;

  (2)敏锐力:在收集、处理、分析信息基础上,善于捕捉来自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以获得感知,觉察现存社会中商品或服务的存在的缺漏、瑕疵,发现现有事物的发展方向,并对新兴事物充满浓厚情趣;

  (3)独创力:经过科学分析,发现对现有的市场和产品具有很大创新意义的“创新点”,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这些创新点;

  (4)平衡力:分辨、平衡自己和他人的创新点;

  (5)判断力:对社会需求和自己的创新点作出正确的判断。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13

  一、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原因

  创业是一种高水平的就业形式,对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就是要实现人才观的转变和教育观的革命,把现代的创新精神与传统的就业观念结合起来。创业教育不仅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更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第一,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现实需要。长期以来,大学生创业都是受学校、政府的推动,大学生的创业显得很被动。高校没有把大学生培养为有创新精神的人,使得大学生在就业时很被动,从象牙塔里走出的大学生在就业时普遍采取“从众行为”,他们普遍把就业的出路局限于考研、出国等,找工作时更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单位或者做稳定的事,对就业问题比较恐惧,采取普遍的消极创业态度。第二,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经济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高级知识分子,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技包装自己的内在。第三,是大学生应对激烈就业竞争的客观需要。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大学生毕业人数每年日益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大学生放弃专业特长参与就业竞争已成为普遍现象。为了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只有掌握一门技能,才能在严峻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如何实现贵阳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0xx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49万左右,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创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贵阳也同样面临着大量大学生、研究生就业难的难题。为此,必须为毕业生多谋一条出路,创业就是缓解毕业生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贵阳高校如何有效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就成了关键。本文针对贵阳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以下几条对策。

  1.建立可调动学制,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

  贵阳以前就有一些高校的学生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就在外开始准备创业,但是在继续学业与创业机会这两者间,很多学生往往选择了继续学业,而等到学生毕业时他们的创业思想已陈旧,创业激情已丧失。而今,教育部已经发布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的信息,这不仅给了广大学生创业的机会,也为贵阳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即贵阳高校建立起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先休学创业,待其创业有一定雏形之后再返校继续完成学业。

  2.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贵阳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般局限于大学生创业培训或指导课,而且此课程一般只有4个课时。单单上几节课,没有形成一个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此,贵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很有必要建立创业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目标体系、组织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实践,即是教育就应该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这个教育目标应该是和高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保持一致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它不是“培养企业家”的教育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教育,因为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不可能把每一个大学生都培养为企业家。目前,贵阳高校举办的GYB、SYB等创新创业课程以及相关活动已经受到高校领导的关注与重视,也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但由于涉及面窄、专业老师少等缺点,不能使多数学生受益。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大学生,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各高校要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部门。一般来说,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一是以教务处为主的组织管理的方式,主要方式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和大学生学科创新竞赛活动等;其二是以学校团委等学生部门为主的组织管理的方式,主要通过开设系列创新创业教育讲座、组织鼓励创业计划大赛和学生社团等第二课堂活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其三是通过学校创新科技园等部门共同协调的一种组织管理方式。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开设一些初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些课程虽然可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理论、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但贵阳各高校目前的创新创业课程没有结合各校自己的现状及特色。因此,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应考虑素质教育的通识性,需要面向特定对象的个性化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在专业教育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基于校本特色开发创业课程教学内容也就是开发校本创业课程。创新创业理论教育离不开实践,创新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高校应更加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专业实习实践条件,逐步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多层次、覆盖广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体系,比如: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方案设计,二级学院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其中专业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学生参与科研研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主要在专业实验室等场所完成。

  3.建设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省外已经有很多大学建设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大大促进了大学创业发展的成功率,贵阳高校可以联合起来一起创设一个大型的创新创业园,可以借鉴钦州学院创办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5]。由贵阳各高校联合提供一栋创新创业园的办公楼,将创新创业的项目集中,坚持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重点扶持原则,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师、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进行指导。总之,本文在对贵阳市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对于贵阳市高校将来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于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14

  大学生就业创业与青年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息息相关的影响因素有:政府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政府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企事业用人单位对青年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配置学校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帮助以及大学生个人定位等。如何从这些因素出发,探寻在解决日益加剧的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问题的同时,又能科学地做到青年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开发与配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开发配置

  中图分类号:G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xx)03-0091-03

  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关系到家庭,而且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针对当前大学生面临就业创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如何加强青年大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开发和配置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目前,虽然“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还存在着制约其诸多不利因素。因此,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问题,就应该从政府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个人等方面入手,尤其是大学生个人也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

  1.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说大学生连保证基本生存的工作都找不到,而是说他们的初次就业时间拖延,初次就业率降低,预期收入与现实收入之间的差距拉大。

  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大学生需求增加的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按照现行统计指标计算,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呈下降趋势。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有一项对三千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二千元至四千元,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大学生就业力不足特别是其现实能力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2.大学生创业难。大学生虽然有知识有技术,同时又具有创业精神,但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当前,很多大学生选择创业,创造自身的就业机会,从长期来看,对于缓解国家就业压力不失是一条道路。近年来的大学生创业热,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创业能力与素质的日益成熟。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确实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由于就业率低,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成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催化剂,但实际上走上创业之路并且坚持下去的大学毕业生却寥寥无几。因此,在充分肯定大学生创业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大学生创业所存在的问题和隐忧。刚刚毕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并不完全具备创业的优势条件。一是知识限制。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的知识总是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有些学文科的,在商业统计会计理财税收等方面的知识匮乏;而学理科的学生,虽然在商业理财方面占有优势,但往往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缺少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等。 二是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大学生有理想与抱负,但“眼高手低”,在创业过程中除了能“纸上谈兵”之外,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 三是资金问题。大学生刚从校园里走出来,毫无资金积累,除了极少数有家庭支持资金的同学外,大多数都将遇到这个困难。因此,对于大学生的自身创业条件以及创业环境仍不算相当成熟。

  二当前青年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学中的理论,针对我国青年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剖析,归结出我国青年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社会方面。用人单位需求量大大少于毕业生人数。大学生人力资源数量相对丰富,但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普及造成人力资源质量总体欠佳。此外,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色彩依然严重,个别用人单位对人才结构的改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地区学科分布不平衡,青年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大学生就业难不但是事实,而且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而这些配合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要加强对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工作的重视,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完善的青少年就业指导机制。

  2.用人单位方面。由于用人单位选择的余地较大,为减少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不少用人单位把大学生工资压得很低。一些用人单位随意提高用人标准,给已经雪上加霜的大学生就业造成更大困难。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主要表现在:第一,用人单位过于看重高校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忽略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应用能力。第二,用人单位偏重学校品牌学历层次和实践经验。一般而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中央部委所属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并不算困难。而难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非重点院校地方院校及民办院校,特别是一些非热门专业或市场供大于求的专业,这就导致了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这是对青年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是用人单位未能科学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合理配置青年人力资源。

  3.高校方面。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变化的要求,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错位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高校的运营机制一直是一种计划招生统一分配的计划体制,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导致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产生。特别是个别学校只凭自己师资的状况而不顾人才市场的需求,盲目设置招生专业,确定招生人数,一旦学生就业出现困难,他们又强调高等教育的重点应该是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正是近些年来部分媒体和个别高校过分强调渲染这一理论,导致了一些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更显突出。不少高校领导只重视招生不重视就业,在高校中一般都有专门机构负责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然而目前机构所做的仅仅是为毕业生提供一般性的服务,而很少从更深层次上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给予指导。

  三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出路以及与青年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和谐发展

  加强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力开发大学生的人力资源,增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和技能,提高就业率,客观上有利于缓解国家总体就业压力,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与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解决日益加剧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同时,如何科学地做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开发与配置,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建立。大学生就业难是事实,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这些配合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应建立健全完善的青少年就业指导机制。

  第一,不断完善大学生青年就业指导机制。以江苏省为例,每年,毕业生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这三大就业市场都是各自举办招聘会,20xx年江苏将大力推动三大市场相互贯通。从20xx年1月1日起,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将在三个市场内互设服务窗口,为毕业生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此外,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还将定期联合举办网上招聘活动。江苏省有关领导在会上表示,今后还可以考虑建一个人力资源市场,三大市场举办的招聘会可以安排在同一地点进行。这样不断完善健全统一的就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事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与政府就业指导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

  第二,青少年就业指导机构应加强与学校用人单位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大学生就业的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学校方面应结合社会就业动态,将最新的就业资讯传递给高校,从而指导高校就业工作的展开。用人单位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平台,让供求双方通过互联网进行双向选择,比如,利用社会信息化技术,就业指导部门将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方的有关信息通过互联网公布。供求双方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交谈,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就业质量。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就业指导机构必须规范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从而推动大学生充分就业。

  2.完善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一直以来,我国许多高校往往把就业指导理解为在学生毕业时开几次求职讲座或举办几场招聘会等,而没有把它作为四年中的一个长远规划。然而,对于首次面对职业市场面临择业的毕业生来说,就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是普遍的多方面的。但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仅是面向大四学生开展。实际上,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其心理生理是处于连续不断变化之中的。就业指导应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分阶段实施。具体地说,完善大学就业指导工作配合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就是要做到就业指导机构学校学生三者有机结合。归纳来说,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建立系统化的指导管理体系。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工作体制仍不够完善,应密切联系政府相关就业机构,对相关就业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公布,进行多项社会就业调查,公布调查结果,并就社会劳动领域各类工种进行综合性标准化分类,对现有的各种职业的就业现状和工资状况发展前景等进行详实的分析。

  第二,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自我定位。应重视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分阶段指导学生,使其了解社会上的就业形势就业情况以及工资待遇等。对毕业生进行相关的帮助和指导,使其能够结合自身的职业技能,对今后所要面临的找工作问题进行系统的了解,做好就业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自己的定位,面对现实,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出路。

  3.国家与地方要制定相关政策,吸引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日趋严峻的形势,各地相继出台了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社会人才需求并没有真正的饱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相对来说比较贫困的地区,立即可以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一个柳暗花明的“新村”。促进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以及农村等基层工作,对拉动大学生就业势必能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不愿到农村就业或者说没有形成到农村就业的观念,除了其内在因素外,与长期以来的农村就业机制的缺乏也是不无关系的。但是,我们今天应该看到的是,沿海地区的农村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适应相对高学历人才生长的土壤基本孕育成熟,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可行性也已渐渐得到体现。但是,要实现这一点,农村必须有可以吸引大学生的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条件,其中包括政策的支持,以及制订出更加足够吸引他们的激励机制。要吸引大学生对农村的青睐,光有经济上的发展生活上的便利还是不够的,让寒窗十几载好不容易走出农村后再返回农村的大学生,顾虑最多的还是出路问题,那么,这就需要国家与地方政策上的支持。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和农村内在机制以及外在条件逐渐完善的当前,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去农村就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因此说,到农村基层就业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与农村的发展问题来说是双赢的。

  参考文献:

  [1]温海池.劳动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xx,198-234.

  [2]胡学勤,李肖夫.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xx,42-83.

  [3]卢福财,胡大立.和谐社会与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66-72.

  [4]杨宜勇.大开方的就业(加入WTO后的就业探索)[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xx,188-208.

  [5]张文贤.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管理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15-382

【大学生创业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生创业论文精选03-31

大学生的创业论文范本05-17

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本02-18

大学生合作创业论文02-18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论文03-31

大学生创业论文参考03-31

大学生创业利与弊论文04-03

大学生创业基础的论文04-03

大学生创业有关的论文04-03

大学生创业实务论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