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台电机同时控制的电控系统设计的论文

时间:2022-08-23 10:03:54 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多台电机同时控制的电控系统设计的论文(通用6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多台电机同时控制的电控系统设计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多台电机同时控制的电控系统设计的论文(通用6篇)

  多台电机同时控制的电控系统设计的论文 篇1

  摘要:变频器加变频电机这种调速方式,以低廉的价格和稳定的性能,很快的在自动化设备制造和设备改造中应用。PLC的功能强大、使用容易、可靠性高,常用于控制系统中。本文主要介绍一个变频器控制两个变频电机,实现超宽速度调节的一种方法及电控设计。

  关键词:调速;变频器;离合器PLC

  随着自动控制理论,工业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在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单台电机的控制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生产设备需要多台电机同时控制,所以多电机的控制问题已经成为控制行业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1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工业发展对各种机械性能,电控要求和产品质量越来越高,单台电机的控制已经不能满足工艺参数的要求。本文遇到的问题为:一个移动平台有快速运动和慢速运动两种模式,两种速度的跨度非常大。慢速工位要求0.1 mm/min至5mm/min,快速工位要求200 mm/min至700 mm/min.经研究一台电机是不能满足该工况需求。同时面临两台电机又怎样控制一个输出,是否能用一台变频器控制两台电机。

  2机械系统设计

  2.1机械机构组成

  系统由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组成。其中机械系统由两台同型号同功率电机,两个不同型号的摆线针减速器,两个磁粉离合器,两个联轴器、一套丝杠和导向滑轨组成。其结构见图1.

  2.2机械机构原理

  由于两种工位不会同时工作,本系统最终选择一个变频器控制两台电机,实现两种工作状态。

  快速工况:快速慢速转换开关切换到快速位,快速位磁粉离合器工作,连接输出轴,按动正转或者反转按钮,快速电机工作,调节调速旋钮,实现快速工况速度调节。按动停止按钮,电机停止工作。

  慢速工况:快速慢速转换开关切换到慢速位,慢速位磁粉离合器工作,连接输出轴,按动正转或者反转按钮,慢速电机工作,调节调速旋钮,实现慢速工况速度调节。按动停止按钮,电机停止工作。

  3系统电控系统设计

  3.1系统电气控制原理

  根据机械工作原理,其电控的基本原理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如果采用传统的接线,会产生大量的工作量,线路也容易出现问题,不便于后期的系统维护。PLC的'出现,以可靠的性能,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扩充方便,组合灵活等特点慢慢的替代着传统的控制电路。系统电控系统由PLC,按钮,指示灯,接触器,变频器组成。

  3.2 PLC系统电控设计

  一台变频器控制两台同型号电机。PLC和变频器通过RS485接口进行通信,通过接触器的切换将变频器的输出分配到快慢电机。再通过输入到PLC模拟量接口的电压变化实现两台电机的快慢速调节。其PLC接线见图3.

  4应用效果与结论

  根据现场使用情况,该方法已经解决宽范围调速的问题。通过使用PLC让本来庞大的配电柜变得小巧而整齐,后期的维护和检修也变得更加容易。但是快速和慢速切换的时候需要将电机停止后才能切换到另外一种工况。通过后期对控制系统的改进与提升可以不需停止的实现0.1 mm/min至700 mm/min的宽范围调速。

  参考文献:

  [1]王晓芳.变频器同步控制解决方案[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0).

  [2]朱秀斌.基于PLC控制的机械电气传动同步控制器研发设计[J].煤炭技术。 2012(06).

  [3]黄晓红.金一兵,黎绍发. PLC在电梯变频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 2004(01).

  [4]魏召刚.工业变频器原理及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多台电机同时控制的电控系统设计的论文 篇2

  摘要:嵌入式系统以计算机为基础,它跟传统的控制系统相比,具有专用性强、系统精简、高实时性等优点,是机电控制系统中的最佳选择。随着嵌入式系统的普及面越来越大,在机电控制系统中引用嵌入式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们拓展嵌入式系统应用的重要方式,为机电控制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平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嵌入式系统在机电控制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强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文章针对嵌入式系统在机电控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机电控制;嵌入式系统;应用

  简单来说,嵌入式系统是对计算机系统的补充和延伸,但实际上,由于其发展时间并不长,其本身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发展不够完善。工程师需要根据机电的功能要求设计芯片,通过这个芯片指导机电完成各种工作,以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嵌入式系统对计算机的硬件要求比较低,可以在投入成本比较少的情况下,扩大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促进了嵌入式系统更好更快的发展。由于芯片体积比较小,将来各种机电将会越来越小,功能也越来越全面,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得到更好的运用。

  1、嵌入式系统的概述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完全嵌入受控器件的内部,为了特定的应用而专门设计的计算机系统,用来监视或者控制机器、工厂、装置等一些大规模设备。与计算机系统不同的是,嵌入式系统通常执行的是带有特定程序并且预先设定好的任务。由于嵌入式系统往往只针对一项特殊的任务,工程师能够对它进行简化,缩小体积、降低成本。嵌入式系统通常是大规模生产的,所以作为单个系统,它的成本比较低,为嵌入式系统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作为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的计算机系统,是嵌入式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结构,同时也是嵌入式系统运行中涉及到的重要条件,而其中的运用模板不仅仅需要软件的支持,也需要硬件系统的高度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对最后配置标准形成直接影响。如果能够将这两个部分进行改进,那么就有可能实现整体结构更完善的配置。嵌入式系统自身存在比较强的自拟功能,在它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计算机系统会在其中发挥很大的功能,从嵌入式系统运行环境的`可靠性和功能消耗低的角度来说,这些为嵌入式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嵌入式系统所具备的特点

  嵌入式微处理器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以下四点是它所具备的特点:

  ①对实时的任务有比较可靠的支持能力,能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并且中断响应时间比较短,从而能够做到内部的代码和实时内核心的执行时间缩短到最低的程度;

  ②储存区保护功能比较强。这是因为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结构已经逐渐模块化,因此为了能够避免在软件模块之间发现错误的交叉,需要设计功能比较强大的存储区保护功能,同时也有利于诊断软件是否出现问题;

  ③嵌入式微处理器十分便于携带,并且能耗相对较低;

  ④嵌入式微处理器可以扩展处理器结构,以便能最快地开展出最高性能的满足应用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嵌入式系统能够拥有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因为它系统精简,所以在操作的时候不会有太复杂的操作过程,工作人员比较容易上手。技术人员将程序储存在芯片中,因为芯片集成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能够给人们带来丰富的利润回报,它能够迎合了现如今信息技术部高速发展的特点,进一步在生产生活中被人们普及利用。

  3、嵌入式系统需要的应用软件应用软件

  一个设备的驱动程序在刚开发的时候,应按照一定顺序来启动,对硬件信息进行收集的时及寻找正确的访问方式的时,外部设备通过查询与中断等设定好的通讯程序对主体软件进行全方位查询,每一种应用情况都有相应的应用方式。通过对目标功能编写源代码来对相应的驱动程序进行软件的实时驱动。一般用嵌入式系统内核自带的PRINTKO函数对其输入相应的代码信息来进行调试,或在核内设置相应的驱动程序。当驱动程序加入到内核以后,便可以和内核一起进行程序编译,也可以利用动态的形式在运行状态下强行输入,在常规驱动软件之前,应仔细进行检查,使用软件来模拟驱动的过程,能及时找出源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复调试,有效减少在直接加载到实物上时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4、结束语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在当今已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采用嵌入式系统的机电系统相较于传统的机电系统具有功耗低、体积小、性价比高、实用性强等优点。当前市场上的很多生产设备内都安装有内嵌的通讯系统,并且有能够被互联网访问的功能,这一技术为互联网将来远程遥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嵌入式系统是在不同的软硬件上慢慢壮大的系统,随着嵌入式系统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逐渐形成了机电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的共同发展的局面。通过对嵌入式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研究和开发更完善的机电控制系统,为今后大规模工业化的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总而言之,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深度的不断提高,它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将会更加的有效化、规范化。另外,想要不断优化嵌入式发展系统,需要市场的正确导向,只有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嵌入式系统的活力将会一直保持,迎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飞.基于μCOsⅡ的远程机电测控系统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7(6):56-57.

  [2]王爱英.机电监控中嵌入式系统相关理论及应用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7,32(3):100-102.

  [3]牟海荣.嵌入式系统在机电控制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2):28.

  多台电机同时控制的电控系统设计的论文 篇3

  摘要:随着电气工程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引领电气工程进入全新的信息自动化时代。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了电气工程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提高了电气工程产业工作效率,为社会进步的需求提供了基础。本文简单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并分析电气自动化是如何在电气工程中得以融合与应用的。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应用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对电气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大环境下,自动化、智能化将是电气工程发展的重要方向。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得以不断革新与进步,已经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1、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设计理念

  电气自动化技术结合了电子信息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是电气行业中先进而高效的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在电气工程中有许多优点,能有效改善电气工程存在的许多问题,例如减轻人工劳动量,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实时监测工程等。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及其发展趋势中,不难发现其设计理念是以集中化、远程化以及现场总线式为核心,围绕这三点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进程。所谓集中化,是指在电气工程中将系统监控处理器集中在一起,从而能更方便、高效地对电气设备进行集中监控管理。远程化则是以减少电缆为主要方式,既能节约成本投入,也能解决长电缆带来的系统稳定性问题。另外现场总线式设计能针对不同的间隔采用不同的功能,在保证电气系统完整、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减少了设备数量,不仅缩减了电气工程成本,也优化了整个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2、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

  2.1集中化管理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

  集中化管理是电气自动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其用于电气工程中能起到方便操作,便于维护,降低系统要求,简化设计方式等作用,但同时对电气工程处理器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集中化管理目前多用于相对简单的电气工程系统中,以保证处理器能正常运作并发挥出集中化管理的优势。集中化管理最大的`优势在于摒弃了电气工程中原本以多个处理器进行监控管理的模式,使得管理更加集中、方便和统一,不用再担心散乱的监控管理的低效率。集中化管理整合了电气工程的监管处理器,形成全新的完善监管系统,提高了电气工程的监管效率

  2.2远程化监控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

  远程化监控的优点在于能高效、实时地对整个电气工程进行监控,避免了人为监控的低效性,优化了电气工程人员体系。远程化监控和电气自动化通过计算机能同时实现,从而在监控的同时完成管理作业,减少了人为监控模式下从监控到管理的过渡时间,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一般来说,远程监控技术运用在电气工程中,相应地减少电缆数量,并大幅度降低因长距离电缆造成的系统不稳定概率。即缩减成本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稳定性,对电气工程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3电气自动化和继电保护装置的融合运用

  继电保护装置是对电气系统进行故障警报的电气工程保护装置。通过融合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度,使其能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第一时间发现并作出警报。电气自动化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可以让继电保护装置实时监测电气系统中的各设备及其运作参数和状态,一旦出现异常,继电保护器就能发出警报。另外,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继电保护装置还能对电气系统进行简单的远程控制,并在发出警报的同时对一些细小的系统问题进行处理,保证系统能正常运作。

  2.4电气自动化和变电站的融合运用

  变电站是电气工程中很常见的电气设备,通常用来变化电压,分配电能,调整电压等。然而传统的变电站对人工监控要求较高,需要人为进行监控与管理。由于人工检测无法做到长时间实时监测,所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引入电气自动化技术之后,可以有效提高对变电站的监控效率,长时间的实时监测能对变电站的工作状态有一个良好的监控结果,而且在变电站工作异常时会发出警报,从而起到很好的安全防护作用。并能帮助相关人员在故障发生后及时找到问题所在,有效解决问题。除了自动监控之外,电气自动化技术还能优化变电站结构,删掉大量人工检测设备,让变电站变得更加小型化和智能化。在缩减变电站建设及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变电站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3]。

  3、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作为电气工程的重要技术,目前已经在电气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并且将会是电气工程发展的重心。了解电气自动化及其设计理念,结合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情况,对研究并发展电气自动化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曾少兰.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7,48(14):68+70.

  [2]石峰.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J].硅谷,2014,7(6):92+90.

  [3]胡丽.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7):196.

  多台电机同时控制的电控系统设计的论文 篇4

  摘要:环保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保技术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时期,就是才一直以来的“数字环保”转变成“智慧环保”,而物联网在这一次转折之中起到了一个基础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智慧环保”工作原理的叙述,说出“智慧环保”对于环境保护和环境信息归纳分析的重要性,从中引入江苏无锡太湖的“智慧环保”模式来做为例子,体现出“智慧环保”对于环保工作开展的重要作用和显著效果。

  关键词:智慧环保;物联网;太湖防治

  “智慧地球”概念最先提出是IBM公司通过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对世界运行新构造的模型前景,通过引入新的信息技术去改善和改变商业运作方式手段和公共服务的形式效果是不少先进企业和科技研究机关想要采取的手段和达到的理想效果。随着“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和逐渐普及,加上环保问题近年来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热点。不少人在环保领域也纷纷加入了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对环境信息进行感知和分析整合,让智慧环保的理念帮助决策更加切合环境发展的需要,力求在“智慧地球”的概念趋势下推出“智慧环保”的概念。

  “智慧环保”是建立在原来“数字环保”的概念上,引入互联网技术将感应器和感应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中的监控对象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将整一个环保领域的网站联系整合起来,实现信息的互动互通,用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的管理和决策,提高决策的智慧程度,实现对“数字”环保的最好延伸和发展,是信息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

  “智慧环保”的构成模式通过感知层、传输层、智慧层和服务层来进行实现的。感知层是通过感知、捕捉和传递信息的设备,通过多种各种不同方位的信息实现对环境质量、环境污染、辐射等多种环境因素的感知;传输层就是利用网络的传播功能,加上3G、卫星通讯等高科技技术,将感知层收集到的环境信息进行物联网上的互动和共享,实现在环境信息上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智慧层是采用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手段,结合环保信息网络中的具体环境信息,实现对海量信息的及时管理、深度挖掘和模型分析,让智能化更加深入,使对环保信息的分析更加准确无误;服务层面向的主要对象是应用系统和信息服务门户,为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辐射管理等业务提供更智慧、更科学的决策,更好地达到环境保护的效果。

  要真正实现“智慧环保”,实现从“数字环保”的飞跃,就要在感知层和智慧层加入信息科学技术,在这个基础上必须要做好两个关键点的'建设。第一是充分利用好物联网,建立起一个实时、能自动适应进行环境参数感知的感知系统。第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好高科技计算系统,对现有的环境信息进行整存归纳,要建设具有高速计算能力、大量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的智能环境信息处理大平台,为实现“智慧环保”的各项应用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江苏无锡在“智慧环保”的引用上起到了一个很良好的模范作用。无锡市在2011年12月启动物联网的“智慧环保”, 这一套智慧环保系统主要是针对以水环境为核心的多种环境监测对象,将现有监控设施与物联网技术进行糅合,构建出一个开放式的平台,通过各种互联网终端实时掌控管理。

  作为太湖保护“排头兵”,无锡政府自07年先后在太湖治污、周边环境整治上耗资千亿,并在国内率先启动物联网技术用于太湖水质监控。据统计,过去五年内,当地在太湖周边共布设了21个蓝藻巡视点、13个蓝藻分布视屏监视系统,实现了环境卫星、水下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水、陆、空、天“四位一体”的水质监测体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智慧环保”建设,在无锡梁溪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已经可以看到“智慧环保”的系统已经逐渐成型并且投入使用了,通过一个简明的网站上,就可以对全市所有环境监测点的实时数据一目了然,这是一个类似交通路况监控后台。工作人员通过简单的点击,还可以清晰地放大调节各个视频监视点的画面,能够对环境的感知起到一个很良好的作用。

  利用物联网进行环境的监督管理,创立一个新的环境监控系统已经成为了当代环境保护,现阶段巩固环保效果,减排防止污染的有效手段措施。物联网技术将会随着自身的不断完善,会更加广泛地应用在生态环境监测、生物种群等环境监测的工作当中。要更好地对环境进行感知,更彻底地实行智慧环保,就要建立布点合理、拥有先进设备、通信及时、有准确数据、有完备的通讯信息设备的“智慧环保”物联网平台,这样才可以对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信息进行充分交流和共享,为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提供更加有效有建设性的信息服务。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逐渐对环保工作的重要,“智慧环保”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这需要全社会的全力参与和互相配合,积极地在环境工作中加入智慧工作的因素,注重高端计算机在环保工作中的应用,也为新时期环保工作的开展进行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互联网之后,物联网一定会掀起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也将是新时期环境信息进行共享交流的主要工具。“智慧环保”将在“数字环保”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对环保工作进行探讨和改进,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环保工作的历史性转折点,走出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智慧环保”型环保之路。

  参考文献:

  [1]徐敏.孙海玲. 从“数字环保”到“智慧环保”[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4)

  [2]赵建华. 传统自然和谐观与现代环保理念[J].环境保护.2010. (11)

  多台电机同时控制的电控系统设计的论文 篇5

  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课程管理系统中课程数据的规范性及课程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一课多号、课程名称不规范、课程学分不合理、课程归口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课程系统内课程管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校课程管理系统 课程库 问题 原因 对策

  一、高校课程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学分制的推行,课程管理系统已经成为高校教管理的必然选择。其中,课程是课程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它贯穿教学计划、排课、选课、考试、成绩、教材、毕业审查等各个管理过程,各个子系统都与之有密切关系。所以课程库及其管理对整个系统的应用非常重要。课程管理系统的引进使课程管理走进了电脑化、网络化的时代。课程管理系统使高校各级课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学校都有各自的特色,一种课程管理系统不可能适用于每个高校,一般高校课程库管理都存在以下问题。

  1、一课多号问题。

  课程管理系统对重复课程编号有所限制,但是,相同课程却没有限制,(相同课程指课程名称、学分、课程大纲、课程简介均相同,这就导致各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录入课程管理系统中出现一课多号问题;另外,课程名称不规范、课程员随意在课程库中添加课程也会导致相同课程对应不同编号。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直接源于课程库,因此,在培养方案和课程实施方案中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对同一课程的引用采用了不同编号,导致在教学运行环节中出现排课、选课、考试等管理工作交叉替换等复杂情况。

  2、课程信息规范。

  课程管理系统中课程的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讲课学时、开课学院代码、课程大纲、课程简介、课程适用专业等。专业负责人在制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不确定的情况下就录入课程管理系统,导致正式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和学分核课程库不一致,这对课程实施和毕业审核影响很大。

  3、课程归口不明确。

  相同的课程在不同学院开设,会导致课程归口不明确。比如机械学院和交通学院、计算机学院和电子与电气学院开设相同的课程。

  4、课程变更。

  专业负责人变更了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信息,但是课程库中的课程信息未变动,在制作实施方案时课程员又随意改动课程信息,导致课程库中课程信息和实施方案中课程信息不一致。

  二、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造成课程管理系统内课程库数据混乱,影响了课程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课程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为了使高校课程顺利实施,提高课程管理质量,我们有必要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课程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我认为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不规范。

  虽然对课程编号有一定原则,但是在初始应用课程管理系统时对课程录入系统没有严格管理,各学院课程员随意录入课程,造成课程信息不全或者课程名称不规范等错误;由于没有课程准入方面的制度,各学院在设置各年级课程时,课程名称不统一,如“商品学”与“商品学概论”,课程学分、学时、课程大纲简介都一样,只是名称有所差异,从而造成课程重复。

  2、系统功能不完善。

  课程管理系统缺乏对课程数据的规范控制,是造成课程库数据混乱的原因之一。各学院课程员的权限不能直接查询课程是否存在和课程的利用状况,容易造成课程查询不全面,而重新设置课程。

  系统缺少数据录入时的完整性校验。系统除了对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不能为空”校验外,对课程其它必要属性也并未作出“不能为空”的定义。基于数据完整性的考虑,在添加数据时系统应该通过程序控制确定课程必添项目,比如学时学分、开课单位等。课程系统软件功能缺陷使得操作员在日常处理中存在潜在风险,而系统又缺乏对操作员操作规范的控制,从而造成数据不规范。

  3、人为操作不规范。

  课程管理者在进行课程库数据处理时,由于技术等原因对课程维护造成的错误的风险认识不足,也会造成课程库混乱,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规范性操作标准或者制度。

  三、对策研究

  根据以上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分析,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

  1、加强课程管理系统的功能。

  对于高校而言,采取“引进与二次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是明智之举,引进购买课程管理系统主要解决开发周期长、技术难的问题;二次开发主要是实现学校管理的个性化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应用系统应提供一些限制规则,这些规则规定用户在对数据库进行更新操作时,系统按照制定的规则检验操作的合法性,若不符合规则就需进行相应的错误校验处理。限制规则可以分为三类:

  (1)完整性约束:它规定系统要检查什么样的错误,如添加数据不完整不能进行保存;

  (2)触发条件:它规定系统什么地方使用规则进行检查,比如修改数据学分属性时,如果课程已被其它表引用,程序就会触发“属性不可变”的校验检查;

  (3)违约响应:它规定系统如果检查出错误后应该进行怎样的处理,如删除数据应给予警告提示或不予处理。这些规则通过数据库定义或程序语句进行控制,从而使定义的规则自动发挥作用。

  2、建立规章制度,保障课程管理顺利实施。

  如果软件功能不能从源头上对课程管理进行控制,那么建立规章制度来强制课程管理就是最后的屏障。规章制度是对业务中某些定义和限制的描述,用于维持业务结构或控制和影响业务的行为。这里主要强调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操作规范。首先,要科学设置课程编号。课程是以课程编号进行标识的,课程编号必须保证同一门课程仅有唯一的'编号,遵循同一性原则。目前,课程系统课程编码采取的是一级科目编码方式,未设置二级科目,那么,同一门课程就是指课程名称、学分、学时、课程类型相同的课程。在这方面课程系统只能限制课程号不能重复,而无法限制两个课程号表示同一门课程,需要在课程设置时通过业务规则来解决。其次,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遵守操作规范。由于系统未做到或不能完全做到对数据进行完整性约束,因此,必须通过强化操作规范进行行为控制,避免随意性、盲目性人为错误的发生。在数据维护操作中要做到:在数据录入时,所有属性尽量维护完整、准确,对于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院系、课程性质等必要属性不能为“空”;在数据修改时,如果数据一经引用,对于不可变属性,比如学分,不能随意进行修改;在数据删除时,如果数据一经引用,就不能删除,如果确实需要变更,就应先对引用处变更处理后再行删除。另外,对二级学院课程员保证课程顺利实施过程也要有所规范。比如:课程变更申请、教学计划变更申请程序等。

  保证数据完整性是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数据完整性保护实施的好坏,关系到数据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系统应用的成败。课程作为课程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其完整性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影响重大。我针对课程管理系统中课程数据处理中的有关完整性问题,初步探讨了课程数据完整性的基本内涵,探究了造成课程数据完整性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加强课程数据完整性保障的一些建议和体会,旨在引发课程管理系统用户和软件开发者的思考,也希望广大课程系统用户集思广益,为加强课程数据的完整性、规范化广泛提供建议,以切实提高课程数据管理的质量和课程管理系统的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连金,.黄小玲.浅谈高校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06).

  [2]方纪旋.高校课程系统(课程管理)的开发与使用中的若干问题[J].教育信息化.2002.(7).

  [3]娄道凯.教学信息化引进流程管理[J].中国教育网络.2008.(06).

  多台电机同时控制的电控系统设计的论文 篇6

  【摘要】

  基于Java的酒店管理系统完成了电子化和网络信息化,以及酒店办理的自动化,提高酒店客房等各个模块的功能协调,为酒店的服务质量给予了保证。用户也能够依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体系功能主要包含查询客户,客房计费信息,留言板等基本办理体系是依据酒店客房办理实际情况,是为了酒店对房间进行集中办理和查询作用,以改善酒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

  Java;酒店管理;数据库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旅行水平的迅速前进,目前中国旅游出行的人数不断增加,商务活动也越来越活跃,人们对酒店服务提出更高、更多样性的需求。如何把酒店在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及信息资源情况下更好的服务于酒客户,是一切酒店公司所要面临首要的问题。

  一、系统介绍

  基于Java的酒店管理系统是一个采用java+mysql+web的模式订制的小型电子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功能完备以Web界面与用户交互,为用户提供信息并接受其操作,同时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信息数据,实现了对信息数据的浏览、查询、编辑和管理等基本数据库操作。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根据用户的需求及程序的应用与维护的易用性将各个部分置于不同的模块当中,便于程序的扩展与维护。系统基本上满足客房管理、预订管理、特色服务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界面美观清晰、操作简单易用。

  二、系统设计

  基于Java的的酒店管理系统是以Mysql建立数据库而生成的酒店办理体系。系统操作简单、界面明晰,直观对相应的功能进行设计。

  2.1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1)系统用户管理:主要负责对管理员信息的修改等;

  (2)会员信息管理:主要负责对客户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

  (3)房间信息管理:主要负责房间类型的增加、删除、修改,以及房间的管理;

  (4)预订信息管理:主要负责客户预订、入住等功能实现,实时更改房间的状态;

  (5)入住信息管理:主要负责顾客入住酒店、离店结账、更新入住信息操作;

  (6)留言信息管理:主要负责顾客对酒店服务的评价操作;

  (7)站内新闻管理:主要负责酒店最近新闻的添加管理操作。

  2.2系统结构划分

  系统采用最为常用的MVC架构实现,模型层(Model)、视图层(View)、控制层(Controller)三层结构。模型(Model):业务规则的制定和处理业务流程/状态;业务流程的处理是对于其它层才说是黑箱操作,接受模型查看所请求的数据,并返回最终的结果;业务模型的设计可以说是MVC最主要的核心。视图(View):使用JSP页面显示数据,与用户交互的页面。控制器(Controller):控制(Controller)是从用户接收请求,模型和视图匹配在一起,以完成用户的请求;划分控制层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个调度器,选择什么样的模式,什么样的视图的选择可完成什么样的用户请求。

  三、数据库设计

  3.1逻辑模型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的E-R图转换为与选用的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管理员(ID,用户名,密码);客房(ID,房间号,客房类型,价格,客房信息等);用户(ID,用户名,密码,性别,年龄等);预定(ID,客房号,预定时间,入住日期,押金等);入住(ID,客房号,用户名,身份证,费用等);留言(ID,用户名,留言内容,留言时间等)。

  3.2物理模型设计

  管理系统物理存储在名为db_jiudian的Mysql的数据库中,所涉及的表如下:管理员表。用于存放操作员的信息,例如:管理员员的用户名,密码,ID。

  结束语:为了提高酒店的作业效率,酒店管理系统的科学化、信息化、体系化建设将变的尤为重要。基于Java的酒店管理系统是依据酒店对客房办理的实际情况而进行设计的,完成客户对酒店中的客房查询和预定,便利酒店管理人员对客房的实际情况而进行集中查询办理作业。

  参考文献

  [1]王菁.酒店管理系统设计[J].办公自动化.综合月刊.2010.(2):23-27

  [2]栾阳.Java技术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研究.电脑学习.2009,(5).105-106

  [3]刘雁.客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消费电子.2014.(18)

【多台电机同时控制的电控系统设计的论文】相关文章:

控制系统论文12-07

控制系统论文15篇12-07

控制系统论文(15篇)12-07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空气供给系统说课稿11-11

控制系统论文(集合15篇)12-07

基于冗余PLC的井下排水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的论文02-22

电控设计岗位职责02-10

FPGA数据采集与回放系统设计论文04-24

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说课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