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帐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分析论文

时间:2021-04-15 18:12:01 论文 我要投稿

藏北帐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分析论文

  一、引言

藏北帐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分析论文

  藏北帐篷的保护与发展离不开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所以对于藏北帐篷来说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并积极开发自身资源力求成为西藏旅游产业链条上的一员不失为得以生存的方法之一。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西藏的社会经济形式也必然会随之发生改变,藏北帐篷也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各方面的问题。因此,只有在初步的阶段做好帐篷保护工作,把基础工作做足,做扎实,才能成为藏北帐篷以后顺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形式的前提。

  二、藏北帐篷的现状分析

  (一)当雄牧民对黑帐篷基本常识以及文化内涵的了解程度现状

  在被调查的牧民中,大部分当雄牧民现今仍居住在帐篷中。从牧民对黑帐篷的历史起源、空间方位、黑帐篷的天柱的文化内涵、传统习俗的存留程度四个方面来了解牧民对黑帐篷的了解程度。

  根据调查,在被调查牧民中,对帐篷基本知识及文化内涵部分了解者占23%,不了解的人数总数占25%,十分了解人数占总人数的52%。另外,十分了解人数当中也不乏其他因素,例如藏民族是一个民族自豪感非常强的民族,因此有人说十分了解也可能是出于虚荣。尽管会有特殊因素的影响,这组数据依然能够反应出牧民们对承载了自己诸多文化因素的黑帐篷的了解程度并不令人满意。

  (二)当地牧民对帐篷和帐篷文化的认同度现状调查

  从黑帐篷是否是当地牧民们放牧的必需品、黑帐篷在当地牧民心中的地位、当地牧民对黑帐篷的总体评价以及黑帐篷未来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四个方面来反应当地牧民对黑帐篷的认同感。调查结果如下:在当雄当地牧民对黑帐篷的总体评价调查中78%的人对黑帐篷持认可态度,22%的人则认为黑帐篷不太好;在调查黑帐篷在牧民心中的地位时各个地区的人数中平均六成以上认为黑帐篷当下只是牧民们放牧的工具,而不再是家;在问及黑帐篷在未来的存在必要时各个地区平均8成以上的人认为有存在必要;在问及是否是放牧的必需品时,九成以上的认为黑帐篷是放牧的必需品。一方面说明牧民们对黑帐篷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人们依然对它感情深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们已经开始不喜欢黑帐篷了,也就是说黑帐篷在牧民自己的心中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三)黑帐篷现有保护措施的现状

  从调查当地牧民对现有保护措施的了解程度和现阶段对帐篷文化保护起主要作用的主体两方面来得出现阶段帐篷文化在当雄地区的现有保护措施现状,数据统计如下:

  由图可知对黑帐篷文化保护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当地牧民,政府次之。而在对当地现有黑帐篷文化保护措施的调查中64.65%的人声称根本不了解,没听说过这么一同事儿。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在黑帐篷文化的保护措施方面政府和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基本未介入,也就是说黑帐篷还不在被保护的范围之内。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旨在引起当地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为帐篷文化保护出一份力。

  (四)对于帐篷和定居建筑用于保护藏篷文化,人们的倾向:

  从调查当地牧民对帐篷和定居建筑谁更适合用于作为保护藏篷文化的主体方面,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在被调查牧民中,52%的牧民赞同将帐篷作为帐篷文化保护的主体,而只有21%的人倾向于以定居建筑作为文化保护的主体,对于此21%的人的选择倾向,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小组成员在访谈中得知现在部分牧民倾向于定居建筑所带来的稳定;其二,年青一代作为文化缺失的一代,对帐篷文化的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如长辈,所以需要加强对青年人帐篷文化保护意识的宣传,提高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另外,经调查发现区内各大博物馆在帐篷这一文化实体的保护方面还十分欠缺,基本上还是空缺,并且他们采用的文化保护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由导游口述,因而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只能让观赏者留下支离破碎的记忆剪影,并未能做到文化的真正传承。现阶段,政府部门和热衷于文化保护的学者虽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帐篷文化进行保护,但他们所采取的方法过于单一,仅局限于文献的整合和论文的'发表,虽然也有些学者在帐篷的保护方面做出了一些实际行动,但却并未对其文化价值做出应有的保护。如在当雄县修筑了“千人黑帐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留了帐篷实体,但帐篷内现代化设备的存放与商业性活动无疑是将帐篷文化弃如敝履,其商业观赏价值却超过了其文化保护的价值,因而并不具备文化保护的功能,反之削弱了独特的帐篷文化。

  目前对黑帐篷手工制作技术和建筑内涵的调查、记录、人员培训等工作相对薄弱。牧民群众对黑帐篷手工制作技术的保护意识淡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还不够,重视程度不够,传统技艺面临着濒危。当雄县旅游局及文化保护局已经意识到帐篷文化的保护迫在眉睫,因而当地有关部门于2011年将黑帐篷手工编织技艺列入当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并制订了保护黑帐篷手工技艺的s年计划:开展黑帐篷陈列室建设工作,并对黑帐篷制作记录进行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的整理、归档保存。但这些对文化的静态保护措施并不能为文化的永续存留和发展服务。

  综合上述数据,可得出关于黑帐篷文化保护现状的以下结论:西藏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的相关产业的发展,给西藏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雄牧民也不失机遇的住上了砖石瓦房,走上了圈草场定居的新型牧业发展道路。目前,现阶段的牧民依然对黑帐篷有很深的感情,但是并不是很了解黑帐篷所蕴含的文化因素;虽然牧民们在放牧的时候还愿意居住在黑帐篷里,但是它以失去了“家”的地位,变成了放牧的必需品,牧民的信仰寄托也随之离开了黑帐;黑帐篷的文化因素正在日渐流逝。同时,目前为止,黑帐篷文化的保护仍未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黑帐篷正面临着悄无声息走向悬崖绝壁的命运。

  三、对策研究

  基于上述问题,借鉴国内外文化保护的可行措施并结合当雄的实际情沉,认为建立纳本错帐篷度假村是不错的保护方式。具体做法是以试点的方式,实行经销商承包,旅游局管理,在纳本错湖周围予以经销商承包一小片土地,在充分听取有关帐篷文化保护方面专家意见,吸纳一部分藏族牧民的同时,集中经营管理,并以文化传媒为中介让原生态的帐篷文化延传四海。三个主要问题需注意: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内容以藏北帐篷文化为主;对于帐篷的制作,搭建,选址以及装饰过程录制一段视频,并附上藏汉英三语的解说词,置于度假村入口处等显要处,作为游客的“头道菜”;制作藏北帐篷文化宣传册,也是十分必要的,宣传册可作为帐篷度假村的纪念物赠送给游客,让他们把藏北帐篷文化带到世界各地,不仅是免费做宣传,而且能有效防止帐篷文化淡出人们视野。

  对于文化只有使其文化与经济价值并存时,其方可较好的传承。如位于公园之间的全球实现第一个碳中和的度假度假村的建立,更好的保留澳洲牧场原生态面貌和保护其物种多样性。帐篷度假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与保护帐篷文化相结合,使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更好地融合,从而使得传统文化有更好的传承价值。

  文化的传承不仅是本土人的代代相传更需要外地人的传播,相比于对本土传统文化进行封闭式保护,帐篷式度假村法更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以帐篷式度假村为媒介让旅游者进驻帐篷,身临其境的感受原生态牧场和传统帐篷文化的同时,帐篷文化便也进驻了每个旅游者的心中。

  文化之所以传承更在于其独特性,极具藏族特色的帐篷文化独特而不可复制。帐篷度假村在聚帐篷文化与一身的同时却有不同与世俗的水泥钢筋式度假村,能让人脱离世俗、远离城嚣,真正感受异域风情的传统建筑文化。

  可行性理由:纳本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位于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流域周围涵盖冰川、高山冻土、季节积雪、湖泊、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等多种自然介质,且在大气环境质量上能与南极相媲美,纳本错湖流域拥有接近南极的大气清洁度。以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与主体,带动度假村内各种设施的运作,以实现清洁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进而对帐篷文化的推广提供良好的生态平台。

  在度假村建设的过程之中,采用当地的原材料一耗牛毛,并雇佣一些对帐篷织造技术娴熟的工匠进行对帐篷的编制,室内家具也应是具有藏族特色及体现其文化特性的本制家具,同时在选址时也应注意对其文化的最大保留,以实现对牧区帐篷文化的最大化还原。在发展度假村服务业的同时,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将其与纳本错湖的旅游产业相结合,并利用西藏良好的自然和空气状况,开发新型旅游产业,如高原夜空星象旅游业,草原探险旅游业等相结合。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之际,留住度假村客源,使游客深入了解帐篷文化并对其进行推广。

  四、结语

  藏北帐篷在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很明显赶不上步伐,尤其是在旅游产业兴起繁荣的形势下几乎被忽略了。不过,从现在开始着手其保护工作仍来得及,故本文提出建立纳本错帐篷度假村的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藏北帐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体育馆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01-12

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03-30

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11-02

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07-26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04-04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10-09

商业银行对公信贷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10-23

我国术前访视的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11-04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