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时间:2022-08-15 11:58:13 论文 我要投稿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探索论文(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探索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探索论文(精选5篇)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篇1

  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在环境科学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目前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形式、实验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围绕优化整合现有实验资源,建立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的实验课程教学训练体系提出若干建议,以资借鉴。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类专业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我国有2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环境类专业,培养了大量环境类人才。高等教育阶段本科实验课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为其日后深入学习和工作打下了牢固基础。因此,本科实验教学能否取得应有效果,是衡量本科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如何建立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的高校实验课程教学训练体系,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难题。

  1.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结构,更能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1]。因此,实验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状况,导致师生降低对实验教学知识的主动接受程度和认知能力。二是教学模式陈旧。当前实验教学所需实验仪器由实验老师调试,所需试剂也是老师配置好后提供给学生使用,讲授课程时,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演示,学生做实验时只是“照葫芦画瓢”。很少思考这个实验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做,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什么地方,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法,等等。三是实验室功能单一,造成资源闲置。实验室只进行实验教学,一些大型精密仪器由于价格昂贵,套件数较少,维护费用高,学生在上实验课的过程中很难长时间操作,导致仪器使用率低,国有资产出现大量闲置和浪费。

  2.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2.1整合实验内容,单独设置课程。

  为解决实验课程体系松散、实验内容重复、实验数量开出率较低等诸多问题,要求重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删去无法完成的实验题目,合并重复的实验题目,按照现代教育规律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另外把实验课教学提高到与理论课同样的高度,单独设课,单独考核。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将实验教学大纲中的实验课按其内容性质和规律整合归类,推陈出新,有机整合实验题目,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

  2.2考核形式与组织

  实验课程考核是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实验考核是测量和评价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考核,不仅可了解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可以考查学生实验操作熟练程度、实验技能掌握程度和处理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实验考核是检查实验教学效果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实验考核可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笔试轻操作”的一贯看法,发现和改进教学薄弱环节,着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2]。

  目前实验课程的考核主要有笔试、口试、操作等形式,操作考核又分指定和抽签确定实验试题两种方法。这些考核形式各有优劣,应因地制宜,灵活应用,一般由平时考察与期末考核组成。期末考核参照职业能力测试形式,即建立有一定题量的试题库,考核时随机抽取考题形成试题单,一份试题单上包括笔试、口试、操作等内容。考生按试题单上的试题要求进行解答、口述或操作,由监考员参考评分标准给出成绩。一般每位考生考试时间为15~20分钟,可分考场进行,每位考官同时考核2~3名考生。

  2.3改进实验课教学模式。

  实验课程教学一般由实验技术人员备好药品和仪器,理论课教师指导具体实验内容,学生按照既定题目完成实验过程即可。要改变这种传统的由老师配好试剂,学生按照步骤机械做实验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从实验准备阶段引入实验室,让学生从头到尾了解玻璃器皿的洗涤、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标定、仪器的维护和校订,以及实验结束后废物的处理和实验室的整理等环节的工作,让其参与到实验课全过程中,接受系统的锻炼,有利于学生从事自主设计型实验及参与科研。

  2.4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开放是实验室资源利用最优化的最佳形式。把实验室开放作为实验教学的课外延伸,不但能增加学生接受实验训练的机会,而且能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参与科研活动提供训练平台。对于低年级学生,可将实验教学内容占用课时多,难度较低和需要反复训练的实验整理集中,作为实验室开放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将学生科研项目,教师科研课题,以及毕业论文实验等纳入实验室开放内容中,由指导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训练学生运用掌握的实验技能衔接好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关系[3]。

  3.结语

  随着时代进步,实验课程教学在授课形式、内容、考核方法、教学效果及与之相应的实验室管理等环节出现一些问题。优化整合实验室现有各种资源,打造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的实验教学科研平台,是解决上述实验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环境类实验课程考核改革是大势所趋,操作考核方式灵活有效,能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虽然实践过程中易出现抽取考核试题难度不相当、考官评分主观性不一致等问题,但这种实验考核方式仍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并逐步积累经验,日臻完善。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篇2

  一、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该项工程能否顺利、有效地进行受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诸多要素的影响。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对当前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优化。

  1.对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

  传统的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较为陈旧单一,应该对该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重组,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科学、扎实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素质结构,为满足以上要求,高校应该采用模块化的形式,如将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以实践为目标导向划分为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分析技术、环境评价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等多个模块,各模块之间应突出层次性,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方面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在各模块中,高校要确保自身所设置的课程可以涵盖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知识,使自身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2.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优化

  近年来环境科学发展非常迅速,现代环保新技术、新理论更是日新月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好现代科技与原有理论的衔接工作,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某项课程讲授某些针对性较强的知识理论,使学生某一方面的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升。就环境管理来说,应该将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等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而水处理工程则应该将处理方法技术作为教学重点。环境是多变的,各阶段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各不相同,教师应该将有关环境的前沿动态、热点问题及治理环境问题的新思想、新手段、新工艺适时地引入到课堂当中。环境科学专业所安排的课程内容较为广泛,教师应该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性,避免出现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对无用、重复、过时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对当前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为学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优化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途径,讲授法作为主要的传统教学方法,将学生当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充分激发。为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法、演示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

  4.对教学手段的改革优化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式生动、信息量大、画面直观等显著优点,是一种重要的现代教学手段,环境科学专业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将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引入到教学当中。任课教师在备课时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以表格、图片、动画等形式来补充和深化教材内容,如在讲授地下水污染物质迁移扩散模型时,学生通过相关动画直观形象的演示可以对污染物质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扩散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板书作为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其作用不容忽视,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将板书和多媒体进行有效结合,如在讲解污水的活性污泥处理法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该方法的一般流程,再通过板书形式介绍其具体的设计公式。通过板书和多媒体的有效结合既可以照顾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可以加快课堂节奏,形成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5.对实践教学环节和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优化

  当前各大院校都存在“重课堂、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高校应该对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给与足够重视,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要求四年制环工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教学要不低于40周,该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习、上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制定系统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实践教学方面做到统筹规划。比如,在实践教学上,可以使学生在“环境监测”课实验内容上适应社会发展,按照国家检测要求,增加对PM2.5的监测项目;在实习方面,既要做到理论应用实践,多参与一些例如参观清洁生产工艺,很好地贯彻污染防治全过程防治指导思想;在毕业环节上,要将学生实践中的实际作为选择设计题目和内容。随着国家环境部门最新颁布的一些法律文件如“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关于加快二氧化硫治理步伐的要求,增补二氧化硫治理系统测试的实验内容。同时,可将教师科研课题中兼具前沿性和成熟性的部分渗入实验课程中,培养与开发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能力,教研并举,提高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

  二、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的环境科学,应基于环境科学理论、环境问题和技术的发展,从市场和就业导向入手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能力,使该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环境科学学科专业发展之路应与未来全球环境变化相结合,环境科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勇气,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推动下,为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环境科学人才而努力。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篇3

  加快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势在必行。结合环境科学的学科特点,我们进行了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改试验,在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实践锻炼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在吸收中外教育理论与创新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面向就业、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基础研究的环境科学学科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教材的优化

  当前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各级政府对环保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带动了环境科学及其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内与国外日渐增多的沟通交流,需要系统地了解国外环境科学方面的发展状况。由于环境科学内容涉及面广,该学科包括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物学等多个分支学科,在大学阶段全面深入地学习环境科学各个方向的专业英语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教学内容,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很遗憾,至今尚未有环境科学统一的专业英语教材,当前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所用教材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自选原版英文教材和自行选编教材。国内高校中选用最为广泛的原版环境科学英文教材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国内发行的影印版《Environmental Science:A Study of Interrelationships》,至今已发行到第11版。该教材共分为5个部分、20章,篇幅近500页,内容极其广泛。对于国内大多数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有限的学时内(小于80学时)很难完成教材的全部内容。任课教师自行选编的教材由于受自身专业水平所限,文章的难易程度和知识结构难于设计合理,因而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

  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创新思维

  大学生固然属于成人,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但是,如果教师忽略学生作为有情感有思想的教育对象,仅把他们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贮存罐的教学一定是失败的教学。在环境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给出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全面阅读教材,从中挑选出至少一个章节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由学生干部负责统计,根据统计的结果,把选同一章内容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小组。同一小组的成员共同讨论本章和各节的重难点内容,查阅相关文献,对具体问题作深入分析和研究,经过教师的指导,做成PPT在课堂上讲授、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上台讲授的机会,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

  三、开辟创新途径

  宋代词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实践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主要环节,是知识与技能结合的最佳工具,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无法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上都讲到光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红光有利于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的生长及幼芽的形成有很大作用,能抑制植物的伸长生长而使植物形成矮粗的形态,也是支配细胞分化最重要的光线,还影响到植物的向光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试验田进行对比试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通过试验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将这种认识转变成现实生产力,这种实践环节就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

  四、改进评价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以考试为主要形式,以分数作为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如果说这种评价对中小学生还有许多积极意义的话,对大学生的培养绝对是弊大于利。这种评价体系下,许多学生平时根本不听课、不学习,更妄谈思考创新了。大量的时间都用去上网聊天,打游戏,把最珍贵的时光虚掷于无所事事中。而到了考试时间,要么熬几个通宵,要么准备作弊小抄,以蒙混过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如何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导学生进行以实践为中心环节、以知识运用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创新实践。根据调研和实践的总结,我们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讲演、报告、尖锐的质疑、新颖观点的提出、条理性的回答与辩论、参与各种研究小组的情况、试验过程中的新结果新发现、社会活动的参与、实践报告的编写以及论文发表情况等都列入了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从目前看,学生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其结果有待进一步考察验证。

  著名的创造学家韦斯伯格说:“实质上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环境科学涉及内容非常广,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在蓬勃发展之中,环境科学的教学也应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和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倦地探索、创新的过程和成果。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提供良好环境,而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模式则需要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不断的探索。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篇4

  一、引言

  多年来,不计后果的发展模式不断激化人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矛盾。为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功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等基本知识,“环境地质学”成为很多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各高校纷纷压缩总体教学时间,“环境地质学”课程教学体系也经历着内容精简和课时压缩的变革。笔者就近年来担任湖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地质学”课程授课教师的体会,对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探索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教学管理部门和同行授课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二、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

  《环境地质学》是从地质科学中衍生出来,用地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地系统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调控与改善环境质量及减少环境灾害损失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对培养学生的环境地学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意义重大,促进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更多地关注本领域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理解和掌握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原理、形成、分布、预防和治理措施,掌握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自觉、主动地把本课程与环境科学专业的其他课程联系起来,增强环境保护研究与管理意识。

  三、湖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地质学”课程特点与现状

  目前,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地质学”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这两个教学环节及其开展形式都存在一些弊端,概括如下。

  (一)课程开设学期靠前

  本校的《环境地质学》开设学期为第三学期,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们无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背景知识,更无地质学基础背景知识,对于环境、环境问题、地质、环境地质和地质环境等基本概念没有任何认识。因此,课程初期需用6~8个学时讲授环境、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环境伦理、环境危机、资源有限性、可持续性、生态系统及平衡等环境科学领域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占用总学时的近四分之一,这势必导致后面的有关内容无法深入阐述。

  (二)教材选取未突出专业特色

  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及查阅该课程的众多教材发现,教材版本多,内容各有侧重。多数教材偏重于地质学专业背景。在讲解方法上是用地质构造和地质演化的理论讲解地震和火山的发生规律和分布特征,将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各章节的讲解中。这些内容很适合矿业院校的地质工程专业学生,而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认为以上内容跟自己所学专业关系不大,自然而然地就降低了学习兴趣,影响到了学习效果。环境专业学生学习《环境地质学》课程则应侧重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资源、调控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预防地质灾害及避免地球化学循环异常等,然而现有的教材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较少。

  (三)实践环节教学模式亟待改进

  目前,环境地质学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有两种备选形式:其一是就近组织学生考察湘江污染治理;其二是宝石考察与鉴别。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1.可供选择的典型实习场地十分有限。由于经费有限,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只能就近选择学校周边及长沙市内的实习场所,如组织学生参观湘江带的污染治理。这样的实习场地不够典型,且不太切合教学主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大。

  2.宝石鉴赏实习效果欠佳。基于市面上珠宝店铺对受访人群的可接受程度及学生安全性考虑,实习过程采取小组调查形式,各小组自行选择商场珠宝专柜或古玩市场进行宝石调查及鉴赏,教师无法同时对多队进行跟进、指导和监督。因此,部分同学并未按要求外出调查完成实习过程,从而也就无法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相关知识,这就失去了开展实习的初衷。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为出发点,根据环境地质学课程自身特点及环境科学专业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针对环境地质学的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研究,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四、“环境地质学”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

  (一)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环境地质学的教材大都侧重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因此不能过多地依赖教材,需要补充环境科学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查阅大量学科相关资料,掌握行业最新研究成果并融会整合,在课堂上做到详略得当,深入浅出。在讲述书本上固有的理论时,可以适当结合身边或近期热点案例,如在讲述地质灾害时,可结合舟曲泥石流、汶川大地震、深圳滑坡等进行详细介绍。对相关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打破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另外作为课堂教学而言,还要注意课堂艺术,教师要注重教态,语音的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来吸引学生,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

  (二)明确专业特色

  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结合环境科学专业特色,重点介绍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资源、预防地质灾害及避免地球化学循环异常等。强调人地和谐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使学生认识到地质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是相互制约的。培养广义性、有限性和稀缺性的资源意识,坚持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和持续利用原则,充分发挥资源的多重功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科学的人口意识、合理的生产意识、适宜的消费意识和正确的文化意识同样非常重要。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危害人类的自然过程始终存在,要充分认识这些自然灾害,尽量避开或缩小它们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

  (三)采用专题化合作讨论教学模式

  鉴于“环境地质学”的多学科交叉性,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专题多且相互独立等特征,可构建“选题—导学—自学—小组讨论—演讲—反馈”专题化合作讨论教学模式(图1),即对于专题多且相互独立的课程,教师应该在导学前高度重视“选题”过程,适当增加案例切入式选题,并将小组讨论和自学过程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外,使学生的讨论形式和内容更加灵活多样,不局限于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该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生合作的协调者”的角色。

  五、“环境地质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根据环境地质学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其最佳实习方式应该是组织学生去考察、参观典型的原始地形地貌,或者地质灾害后遗症及修复治理工程和防治措施等。据此,我们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一)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保障基本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为保障基本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需增加必要的经费投入。应该增加野外实习经费以确保野外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整体效果。野外实习费用为周期性支出,该经费投入应该纳入常规性投入范畴,按照每生每年一定额度划拨,给野外实践教学以经常性投入,才能解决目前问题。

  (二)寻求多方式实践教学途径

  为克服实习经费短缺带来的限制,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环境地质学的实践教学可打破原来的统一组织安排模式,采取多方向、多课题、多时段、多地点进行。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框架列出几个大的方向,如参观原始典型地形地貌、水土流失、宝石鉴赏等,由学生选题。或者学生自主拟定方向,呈报教师审查和批准。如此一来,学生们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方向。

  实习场所可以选择在老家周边、课余活动场所、郊游场所或其他课程实习场所等,由学生自主选择,如地质博物馆、自然保护区、海洋侵蚀与堆积地貌等。合理安排实习时间,该教学实习周安排在理论课程结课后,距学期结束有两个多月时间,因此,实习时间可以灵活安排,除给定的实习周外,学生还可以结合所选实习点的情况,利用周末、假期等,在完成其他活动的同时关注周边的地质环境状况以完成实习。

  总之,笔者认为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地质学”课程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过程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都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相结合,同时增加最新研究进展等内容,突出教学过程的知识性、专业性、互动性和趣味性。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篇5

  摘要:进入21世纪后,环境科学已经成为了一门有关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学科。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前提下,环境科学专业在国内外大学中被广泛设立。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本文结合环境科学专业的知识结构,深入改进并优化实践教学的方法,深入研究影响实践教学的每个模块,探索一种应用型实践教学的体系,以期为环境科学专业的授课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创新方式;深入实践;培养人才;教学效果

  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演化、环境中因子的相关性,以及环境与人类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当前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各种职业,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起到中心人才支柱的作用。但是现如今,传统教学方式使我国环境科学毕业生大多缺乏实践经验,将书本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在其工作后不能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如今教学改革中,应该加速培养一大批这样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型人才。环境科学的教学就应该创新原有的教学模式,寻求更加实用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大学培养出环境科学的实践型人才,并适应如今社会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以下是我认为可以优化教学的一些方法,分享给大家。

  一、创建新型的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适应如今的形势并培养出一批新型的创新型人才,如此一来我们就更应该认真地设计相应的教学体系,对实验的相关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以顺应时代的要求为目标,创建出更加新型的实验课程模式,从而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相应的增加一些实验的教学模块,对实验技术和实验的应用分析也应该增加,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去学习,帮助学生更快的就业并融入到社会中去。

  二、对教学深入改革并加入实践的元素

  实验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深入实践,这样比传统的理论教学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昀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将实验和理论相结合深入到教学中去,使教学体系更加完整和系统化,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争取使学生成为应用型的人才。

  改变现有的思想,深入发展实践教学

  在西方的很多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为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场所从而让学生更早地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快地融入社会,有了更好的适应能力。在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都曾提出过很多的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让学生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把学生放在这种应用型的领域去,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反,如果一味地坚持现有的传统思想,单纯地依靠理论的教学模式去培养学生,不与社会现实相衔接,不加以创新和改变,就会被发达国家落下。因此,我们更加需要通过和社会相联系加强实践教学的深入,学校应该把实践教学和传统的理论相结合,从而培养出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优秀人才。

  三、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建立了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后,我们应该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角度出发,把实践的教学方法深入到改革中去。

  (1)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在校外建立更多的实习场所。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践,学校应该和企业建立更多的合作,从而建立更多的学生实习场所,这样更加有利于让学生深入地了解社会的现实情况,为学生建立更好的实践平台,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会促进学校的长期稳定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2)加强学生的素质拓展,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和个人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素质拓展是实践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既是对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还是对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竞赛式、创新式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的素质以及对实践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3)深入开展合作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式学习环境,让学校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作的方式,一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理论的角度应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同时经过合作训练的学生会掌握到更多平时得不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就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

  我们在拥有良好的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还要拥有一种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以往的考试只是考察表面的理论知识,没有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考察,但是实践的教学要求我们要拥有很好的动手能力和整体的运行能力,所以,只有改善现有的教学评价机制才能适应实践教学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在考虑问题方面更加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大学毕业以后能够更好地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说,为满足当前社会对环境科学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在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中,必须进行实验教学,深入发展实践教学,在校外建立实习场所,加强学生的素质拓展,深入开展合作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将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创建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一批具有实践型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强,曹优明,朱启红等.环境科学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

  [2]李亮亮.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山东农业教育.2013.

  [3]陈婷,龙於洋,殷峻,沈东升.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环境科学论文01-31

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01-30

数据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改革研究论文06-28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分析论文06-27

浅析民办高职学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的论文07-05

农业教育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论文06-27

地方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论文01-31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重建与实践论文01-29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论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