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论文

时间:2021-07-07 12:57:37 论文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围绕“探究”这一核心理念,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对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课程带来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效果评价两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游戏”应用于教学的设想。

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论文

  关键词:探究网络技术评价游戏

  如今科学教育已从原来的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的课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上。这标志着我国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课程带来新的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是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这是指教与学的活动是在信息环境中进行,包括多媒体平台、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等,学与教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创作实践等环节。不同的信息化环境,其教学模式一定是有所区别的。

  1.多媒体平台环境下的“情境——探究”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习者对问题的思考。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学习资料,形成创新性问题解决的思路,并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最终实现问题解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会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达到建构主义理论所要求的对知识学习的自我意义建构。例如,学习相对运动时,给学生放映如下两组镜头:

  (1)一辆在竖直下落的大雨中行驶的汽车,车内的乘客看到车窗玻璃上雨水的痕迹是斜向后的,而路旁的人看到的大雨是竖直下落的`.同一时间与地点发生的现象,为什么不同的人看起来结果却不一样呢?

  (2)坐在快速行驶的汽车里的人,把目光投向路面时,看到的路面是快速后退的。为什么静止的路面看起来会向后退呢?利用这两组镜头,再结合教师的巧妙设问,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研究相对运动的动机。

  2.基于校园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应在一定情境中,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进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会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达到建构主义理论所要求的对知识学习的自我意义建构。如:根据卤族元素知识和氧化还原知识。首先,确定学习主题——“海带中提取碘的探究学习”,教师再把搜集到的资源整合放在校园网FTP上,学生利用计算机文字处理工具,制定、写出主题学习计划(包括确定目标、小组分工、进度计划),并从FTP上获取资源,相互合作,展开有效的自主学习。

  3.基于因特网的“T&W(Team&Website)”教学模式

  T&W教学模式中“T&W”多元互动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定义:就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以小组团队为主要组织形式,以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专题网站或其它互动网站为依托,通过师生、家长共同参与,开展多元化、个性化、跨时空的网上教学评价方式。

  [1]其中,T和W是这种教学评价体系的两个核心要素,分别表示学习评价的团队(小组)(Team)和教学评价网站(Website),&表示And。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均可通过Intemet共享学习资源,互磋学习经验,展开小组学习竞赛,进行情感交流与研究合作。具体做法:将学生分成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各成员交换电子邮件地址和网上通讯代码,共同设计合作活动方式,借助NetMeeting、IntemetPhone、ICQ、E-mail、ChatRoom、BBS等网络通讯工具,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可以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开展有效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特点

  初中科学,学生获取的是学科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知识,对这些知识采取探究教学,目的是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建构有意义的知识[2]。

  1.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的科技作品

  在学生完成个体探究活动后,通常需要及时进行小型的反馈汇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在备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出各种与学生相应的电子版的针对性总结,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内容,从而使后继的教学实践活动更有针对性。

  2.利用网络实施学生的互评

  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利用传统的板书加口头语言等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往往只能限于个别学生,而且这种评价也通常是单向评价。利用网络,我们可以设计出全员参与的双向评价教学过程。以网站为平台,所有同学都参与评价的过程,同时也可以与自己的评价者进行交流。

  3.教师通过网络获取评价

  通过网络,学生还可以对教师进行评价,方式可以是: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网络电话,教学网站平台等。评价反馈的内容主要有,课题设计是否合理,开展难易程度,系统知识要求,课题探究进度等。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这些评价,收集学生的意见,想法,从而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的需求,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更改阶段性目标,真正形成双方的互动,从而促进学生探究活动更好的开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高教学水平和成绩。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课程的“游戏”教学设想

  游戏是学生学习成长中极重要的一环;学生可借由游戏的过程来学习成长,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寓教于乐”,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初中生刚入学就可以获得一个“游戏”账号,科学课程游戏设置分三个阶段(类似网络游戏的“转生”),把初中科学课程基础知识分散到三个阶段里面去,知识点学习设置成游戏里的任务,实验探索设置成人物属性点数,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越多,完成的实验越多,虚拟人物的级别越高,属性越强。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无意中就掌握了科学实验方法,和相关的科学知识,有这样的基础,加上教师的课堂教学,相信科学课程会成为所有学生最爱的学科,并且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实现科学课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项华,郑彬.环球视点[J].北京,2007:35-39

  [2]张世勇,刘祖钊,闫淑惠.中小学实验与装备[J].江西,2007:66-68

【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论文09-06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01-20

浅谈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01-28

对“新课程”的几点思考11-25

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论文01-22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论文01-22

对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11-12

航空雷达和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论文09-09

函数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