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时间:2021-06-27 18:39:24 论文 我要投稿

《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近年来,高职教育中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成为每个院校、每个高职专业教师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如何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模式改革时迫切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教研室多次通过到福建省石化行业、食品、药品行业进行调研,与企业专家、工程师和化验室主任的近距离接触、探讨,从岗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文章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分析化学》为实例,探讨如何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分析化学》课程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中,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产建设中,资源的探测、原料的配比、工艺流程的控制、化肥和农药的生产、工农业产品和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检验、“三废”的治理,都将分析化学视为“眼睛”,分析检验不仅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分析检验还能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异常,能优化原料的配比,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同时该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占有重中之重的地位,在专业学习领域中,《分析化学》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有多门后续课程如《环境监测》、《油品分析》、《药物检验技术》和《食品检验技术》等课程在进行检测分析过程中,都用到了《分析化学》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将在这门课程中学会检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规范,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是学生获得中级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纯理论的学习中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差的现象。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分析化学》理论知识且学习效果很差,虽积极学习实践课程却在遇到问题时不擅长思考解决。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优化设计与安排,使学生扎实地、轻松愉快地掌握好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责无旁贷。所以,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封闭的学习状态,有助于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程改革的依据

  《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依据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企业能力调研、参考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国家工业分析检验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

  到企业开展《分析化学》专业能力调研,与福建省石化集团的多位高级工程师近距离接触,共同探讨课程内容的设置如何与岗位相衔接,同时他们也在教学模式上提出相关建议。提到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岗位的能力要求,更多的是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和技能,而这些规范和技能主要通过学习《分析化学》来打下基础。《分析化学》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是四大滴定、重量法和分光光度法,这些作为经典的分析方法,由于成本低、方法简便在多数企业的日常分析中占主流地位。因此,教学设计应以这些内容作为载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构。

  另外,课程实现了课证通融,将课程的学习内容、实践的规范要求与化学检验工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将化学检验工的考评细则和职业能力要求融入到每个实践项目的评价中,以检验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同时,将国家工业分析检验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及规范也融入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临场应变能力,使学生懂得职业技能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广大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实践技能的积极性和实验能力的创新性,将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融入教学也对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课程改革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工厂认知学习

  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之前,对检验的流程、分析的对象、分析操作的规范要求以及常见仪器的认识都比较抽象。因此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的企业化验室中进行认知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分析检验建立感官认识。学生从观察样品、记录报告到认识使用中的仪器设备,包括玻璃仪器,如容量瓶、移液管、碘量瓶、滴定管等,还有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常见仪器设备,到分析数据的处理,以及测定结果的意义,进而了解整个完整的分析检验流程,教师引导他们通过分析得到结果,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了解分析结果对于生产的意义,同时也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分析工作者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感受到分析检验环境的整洁、有序,从而能够一开始就把这种良好的职业习惯当做必要的`职业素养来严格要求自己。

  三、操作视频学习

  工厂认知学习后,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多媒体教室,将整个学期所用到的仪器设备整理成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将典型的操作,如分析天平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滴定管的使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采用视频的方式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这种方式,有条理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析检验操作的感官认识,同时侧重让学生了解仪器操作规范的要求。在定量分析的操作中,由于对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在操作的姿势,包括双手的协调、站姿、视线等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而视频的观看,正好能让学生不会在一开始就将错误的姿势当做习惯动作,而是自然而然地接受正确的操作规范。另外,视频的选取是国家职业技能竞赛推荐的、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得到公认的操作视频。

  四、理论知识讲授

  分析化学的实践部分是教研室自编了实验教材,理论部分参考了高职高专出版社编写的分析化学教材,教学内容是在企业产品分析检验工作过程的基础上,根据一个合格化学检验工所需的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选择若干个典型实践任务的理论知识,编制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授课计划和学习指导书,发给学生。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让学生通过感知、讨论、作业实践、思考和总结的方式,教师通过引入、讲解、过程指导和评价等方式,共同实现完成任务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工作任务的前几个内容之间存在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如分析天平的使用操作、滴定管体积校正、氢氧化钠的标定和食醋总酸度的测定之间是递进关系,而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配位滴定则是平行的关系。高职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上是有所欠缺的,因此理论的讲授必须紧密地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每个典型工作任务所包含的知识将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图片、流程图、动画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带着实践的任务来进行理论学习更有助于他们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理论讲授和学生实践是穿插进行的,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后,教师将对本次的实践任务完成的情况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评价、分析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技能和知识的巩固。

  五、实践课堂的设计

  实践课堂作为整个课程的核心部分,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在开始新的项目之前,先布置实践任务,在预习和完成方案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探究,进行相应的仪器、药品的准备,此时已形成实验过程的思路,结合理论课堂讲授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实验过程中,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指导,在这个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教师对实验项目的选取以及实验的演示、操作规范的讲解、学生实训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方式、实验的考核和评价等环节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实验项目的选取与理论的讲授相结合并同步进行,以若干典型工作任务为案例,紧扣相关的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循序渐进开展实验项目。实验项目一般以4节课为一个单元,教师导入并让学生明确本次课的目的及任务,然后开始对部分实验环节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了解技能训练要熟练到什么程度,操作规范的细节要如何注意。当学生明确了实验的任务,也了解了相关的操作要点后,便开始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耐心细致地逐一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促使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培养规范的操作技能。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师对每个学生依次进行评价。实验的考核与评价采取过程性考核方式,期末不进行闭卷考试或操作考试,最终的总评成绩为每个实验任务成绩的平均分,而每个实验任务的评分主要从操作的规范程度、实验态度、实验习惯和实验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过程性的评价对学生有较好的促进和激励作用,学生非常看重教师评定的每一次成绩,因而能够认真积极地对待每个实验项目,一个学期课程结束后学生能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有用的技能。

  六、定量分析综合实训

  在实践课程完成后,安排一周的集中性实践,完成综合性实验并强化和巩固学生在分析天平、滴定操作、溶液配制和分光光度计使用等方面操作技能,对实际产品进行分析检验,对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每个项目按照中级化学检验工的考评细则进行评分。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从准备仪器、配制试剂到分析测定、数据结果分析与处理都能自行完成。最终提交实验报告,作为考评的依据。

【《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制图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分析论文11-11

高职药学分析化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11-13

理实一体化的职校教师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论文01-23

开放教育中统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论文07-03

汽车修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分析论文11-12

关于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的论文07-26

打造高职文秘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论文11-12

浅析PBL教学模式在FLASH动画设计课程中的实践探索论文09-11

住宅空间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