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土地文化对冀东民间舞风的影响论文

时间:2021-06-22 12:05:48 论文 我要投稿

论黑土地文化对冀东民间舞风的影响论文

  摘 要:纵观祖国大江南北,蕴藏且流传着众多具有浓厚地方特色且风格各异的传统民间舞蹈。在繁若群星的民间舞蹈群体中,无不浸透着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闪烁着东方华夏艺术之风采。而作为这其中之一的冀东民间舞蹈,更是以其丰富而多元的内涵而成为中华舞蹈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冀东与辽宁毗邻,相较于冀中、南地区,其幽默、逗趣的舞蹈风格与黑土地上的二人转及东北秧歌有更多相似之处。通过地理、社会生活及艺术等方面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冀东偏向东北民间舞风的历史渊源。

论黑土地文化对冀东民间舞风的影响论文

  关键词:冀东;东北文化;民间舞风

  冀东,泛指河北省唐山及秦皇岛一带,因地处河北省东部,故俗称冀东。该地以汉族为主体,满、回、壮、蒙古、锡伯等少数民族也在此集聚。京沈铁路横贯东西,素有京津门户兼东北咽喉之称。凡对河北民间舞蹈有所熟悉者,不难发现冀东民间舞蹈的艺术格调,与冀中、南一带的民间舞蹈相比,真可谓“异军突起”,彼此间很难寻求其共性,反而与东北民间舞风有所相似,比如冀东代表性民间舞蹈——冀东地秧歌,其特有的诙谐幽默情调,独特的行当设置,及灵活即兴的动作运用等,与东北二人转及大秧歌有着艺术风格上的互通性。了解冀东民间舞蹈与东北文化之间的渊源,绕不开一个根本性问题:东北文化是如何影响冀东民间舞蹈风格的?

  一、辖境历史下的东北与冀东

  从冀东漫长的辖境历史上看,这一地区基本上经历了由北方少数民族独立政权治理和由中央集权统辖两种历史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治理时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夏代和西周时(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0年),冀东为孤竹国。东周(即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冀东为北燕和燕。以上均有北方戎族政权治理时期,历时1879年。后段自五代十国始,冀东为契丹(960年改国号为辽)属地,由东北契丹族政权治理,历时53年。公元960年-1234年,冀东先后为辽、金属地,此时由东北契丹和女真两个少数民族政权治理,历时274年。

  冀东由中央集权统辖时期共历时1768年。需特别指出的是,除明清两朝外,其它各中央集权时期,冀东东面大部分土地均由辽西郡或辽阳行省(均为辽宁省)地方行政管辖。因此不难得知,历史上的冀东由北方三个少数民族政权治理的时间比中央集权统辖多出430多年;冀东即使在各朝中央集权统辖期间,该地仍有许多土地始终未脱离东北地方行政管理。即可说明,冀东与东北的历史渊源相当久远。

  二、社会生活中的东北与冀东

  任何地区的民间舞蹈,无不与该地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某地民间舞蹈,不能不对该地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做一番必要的考察和研究。

  冀东的农耕地区,主要在中部平原,北部山区和半山区,南部沿海也有一些耕地。历史上这里水利条件较差,通常每年基本上种植一茬。作物以高粱、玉米、白薯为主。冀中、南一带历来习惯种两茬,作物以小麦、棉花、玉米为主。东北农业每年基本上是一茬农作物,以盛产高粱、玉米、大豆为主。相对而言,冀东与东北的`耕作周期趋于一致,生产品种也较为接近。各地的饮食习惯,与各地的粮食主产物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冀东这种以“食米”为特征的饮食习惯,与东北基本一致。

  地方语言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民间文艺趋向。从发音腔调、方言土语和习惯称谓方面看冀东与冀中南及东北地区,可鉴别其异同。以民间舞蹈四字为例:冀东与东北口音,均对民字读二声,间读一声,舞读三声,蹈读三声;冀中、南口音民读四声,间读三声,舞读一声,蹈读一声。冀东与东北的语言发音基本相同,冀中、南则与山东或河南省口音相近。冀东的方言土语中有“中不中”(行不行)一说,还有“吱声”(说话),东北也有此说,而冀中、南地区则谓之为“沾不沾”、“念语”。称谓方面,冀东与东北人口中的“白薯”、“土豆”,冀中南地区称为“山药”、“山药蛋”。从上述地方语言方面看,如果冀东与冀中、南地区相比是异少同多,那么与东北相比便同多异少了。

  从穿戴服饰上看,冀东农民一年四季大多习惯冬天戴棉帽,盛夏田间劳作时多戴高粱编制的凉帽,与东北人的戴帽习惯和样式相同;冀中、南农民头上喜蒙毛巾(脑后系结),夏季田间劳动时戴麦秆编制的草帽。

  三、地方艺术视角下的东北与冀东

  冀东民间舞蹈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冀东地秧歌,其在河北省内被称为“三大舞种”(另为落子、拉花)之一,在全国被誉为北方汉族“四大秧歌”(另含陕北、山东鼓子、东北大秧歌)之一。冀东地秧歌与河北其他舞种相比,它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喜剧色彩尤为突出,各种角色间往往彼此进行逗情嬉戏,使舞蹈从始至终贯穿着浓厚的喜剧气氛。而为何冀中、南地区没有如此放纵不羁地表现男女逗情的传统舞种呢?兼顾东北黑土地上流传的那种热情奔放、坦率表达男女异性情感的东北大秧歌,以及由一男一女载歌载舞、淳朴泼辣互相嬉戏的二人转,其艺术格调虽与冀东秧歌不尽相同,但在勇于跃出封建礼教之禁区,直面表现男女异性情感这一点上,彼此确有共同属性。

  我们知道,民间舞蹈地方风格形成后则具有相对稳定性。无论从历史上或民间往来中,东北黑土地文化都对冀东舞风产生了深厚的影响,使冀东舞蹈兼具东北的热情与河北的内敛,形成其别具一格的风采。

  参考文献:

  [1]张俊杰.论冀东民间舞蹈的地方特征[J].舞蹈艺术,1988(04).

【论黑土地文化对冀东民间舞风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网络对电视文化的影响论文参考06-08

船政文化与教育的影响论文10-07

茶文化对陶瓷艺术的影响论文10-03

电视文化对幼儿发展影响论文02-10

论《孟子》的论辩技巧对鲁迅小说影响论文08-12

论《孟子》的论辩技巧对鲁迅小说的影响论文08-12

医书《伤寒论》的文化意义论文08-12

文化广告学论纲论文10-01

《内经》风论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