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算用结合中应用的策略论文

时间:2021-06-22 11:18:30 论文 我要投稿

浅议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算用结合中应用的策略论文

  摘要:“算”与“用”结合教学,是新课改的一个热门话题。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常常把情境教学当作“算用结合”的最佳作用点。本文从情境教学的特点、使用时机、教学方法等三方面阐述了情境教学在算用结合中应用的策略,使情景教学成为沟通现实生活中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纽带,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学习有用的、有价值的、有趣的数学,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浅议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算用结合中应用的策略论文

  关键词:情境教学 算用结合 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因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算用结合”中的应用。但仔细观察这些课堂教学会发现:很多课堂教学的成效不是很高,有的甚至是低效的。那么,怎样才能切实提高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算用结合”中应用的效果呢?

  一、根据情境教学特点,开展算用结合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情境教学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算”与“用”紧密结合。那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就会感到亲切、真实,这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真实性:是指情境教学中提供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思维规律,它是情境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教师应该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学生的生活,留心收集能成为数学教学情境的事件、信息,把生活融入数学教学,使数学教学面向生活。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就自然而然地激起了探究、体验的欲望,从而进入亲身体验的境界。

  2、针对性:是指教学中,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等情况,合理地确定情境内容与方式,它是情境教学效果高效的关键。任何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必须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如年龄、城乡生活环境等设计不同的数学教学情境。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设计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以保持他们的持续注意;对高年级的学生,应设计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学情境,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3、数学性:是指设计的情境必须“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而且要非常具体。这样学生才能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才能在情境教学中得到启发,获取数学知识,它是情境教学的生命所在。教学情境的设计要符合课堂教学目标,体现教学意图,注意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紧密结合,又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这样才能较好地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服务。

  4、简约性:是指在情境设计过程中,应当抓住最本质、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以少胜多。由于教学情境大多为某一节课或某一单元的教学服务,所以必须充分考虑教学情境的可操作性、运作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避免使用繁琐复杂的教学情境,以免占用过多课堂教学时间,造成课堂教学主次不清,扰乱学生的思维。

  5、问题性:是指创设情境中必须蕴含具有一定挑战性、能使学生产生疑惑、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能促进学生进行较为深刻思考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情景教学往往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寻求更多的发现与创造,从而解决由认知冲突产生的疑问,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正确把握教学时机,找准算用最佳结合点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有意识地创设宽松、自然的生活情境,把握教学时机,找准算用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发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巨大动力,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课堂导入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借助实验演示、多媒体的动态画面、语言的叙述、音乐情境等,创设引人入胜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时,教师谈话引入“小朋友,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风景区吗?”,学生纷纷回答:“健跳大桥、草头木勺、蛇蟠岛”,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学校在春游活动中准备组织同学们去草头木勺看大海,有三辆车,大客车45座,中客车30座,小轿车3座。我们班有46人,坐哪两辆车去合适呢?”从而引出 “45+30,45+3,30+3”。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生活情境,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找准课堂教学“算”与 “用”的最佳结合点。

  2、在探究新知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在探求新知时,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把问题蕴含其中,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把陌生的内容熟悉化,把陈旧的内容时代化,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学会、掌握、运用,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回归生活学数学,使“算”为“用”服务。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对教材进行重组,撷取商场的一条广告 “好消息,本店所有商品价格一律按80%出售,欢迎选购”,让学生根据商品的价格,选购1~2种物品,尝试计算“自己选购的物品要付多少元钱,比原来便宜了多少元钱?”使学生能将抽象的数学算理与具体的生活情景相联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从情景教学中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在反馈练习时,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格尔指出:“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并且应用于现实生活”。在反馈练习时,通过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架设起“算” 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设计生活化,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教学“三角形稳定性”后,创设“学雷锋活动”的情境,来解决“学校修理桌椅问题”;教学“厘米的认识”后,组织学生测量自己身上的手指、手掌、腿、头、裤子的长度。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解决生活问题服务。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算用结合的实效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把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让他们从中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目的,提高算用结合的实效。

  1、角色参与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创设学生所熟悉、喜爱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担任一定的角色,在角色体验中学习数学知识。“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让学生扮演旅游公司的导游,在旅游活动中,引出生活的一系列问题,如租车问题、旅游所要准备的物品(饮料、食品)问题。让学生在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过程中,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2、故事激趣法

  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年龄特征,将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故事情景,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根据《西游记》的故事创设了教学情景:“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由于天气炎热,大家都感到口渴。师傅叫孙悟空去摘一些野果来解渴。第一次,孙悟空摘了8个桃子,让猪八戒分,他很快就分好了。第二次,孙悟空摘到一个西瓜,让猪八戒分,他不知道该怎么分了。同学们,你们替他想一想该怎样分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继续这个故事:一个西瓜,师徒四人分,孙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应该一人1/4”。结果猪八戒以自己胃口大为由说:“我要多吃些,我要吃1/6,最少也要吃1/5”。孙悟空听了连说:“好!好!”马上切了1/6给猪八戒,大家高兴地吃起来。孙悟空指着猪八戒说:“傻瓜!傻瓜!”这是为什么?一段生动的故事,创设最佳数学情境,使得学生对分数的大小比较有了形象的认识。

  3、问题探索法

  根据“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产生疑问,疑问促进思考”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教学置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利用儿童天生的好奇心,使其自主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学“确定位置”时,在学生已经了解掌握几和第几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出示火车票、飞机票,提出问题:“我这儿有一张火车票,车票上写着04号车012号下铺。根据这些信息,你怎么确定位置?”学生答:“只要到4号车厢里去找,第12号的下铺就行了。”“我这儿就有一张登飞机的号码牌,上面写着5d,那你知道该怎样找到座位呢?”又有学生站起:“肯定是飞机上第五排的第四个座位。”“上面并没有写‘4’呀!那你又怎么知道的呢?”学生骄傲地说:“上面的5,肯定就是第五排,那个d,就是a、b、c、 d的d,第四个的意思呀!”问题情境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了示范。

  4、活动体验法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课堂上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对数学知识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如教学“连乘应用题”时,教师创设去“超市” 购物的情境:三(1)班有4个小组,每组10人,“六一”节那天,学校给这个班200元为每个学生买礼物,圆珠笔每支1元,旺旺雪饼每包2元,溜溜球每个 3元,根据这些条件你们打算怎么买?学生们在轻松的“购物”情境中,对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得更加透彻、学得更加轻松。

  5、矛盾冲突法

  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对知识的学习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学生间产生矛盾冲突,促使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样“矛盾冲突”往往会激化学生产生情感的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教学“小数的加法” 时,教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景:新华书店有以下一批儿童读物打折出售,你会怎么买?并说出你的理由。①《西游记连环画》(原价8.50元,现价4.50 元)②《作文选》(原价12.00元,现价9.00元)③《儿童漫画》(原价10.80元,现价7.80元)④《童话选集》(原价18.80元,现价 13.80元)。在讨论当中,学生们据理力争,毫不相让。有的选择了《童话选集》,因为价格下调了5.00元,下降的钱数最多;有的认为买《西游记连环画》合算,因为它下降的幅度最大,价格几乎是原来的一半,而《童话选集》下降幅度还不到三分之一。还有一些更新颖的观点:我要买作文选,因为它对我提高写作水平有帮助;我要买《西游记连环画》,其他的我不喜欢;我要买《童话选集》,其他的我都有了,买来没用……由于每个同学认识角度不同,出发点也不同,因而造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激烈的矛盾冲突的局面,这不仅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众多的矛盾冲突中得到激发。

  6、实践操作法

  根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摸摸、做做、量量、画画、折折、拼拼,从中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直接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教师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先让学生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是软的,有的说是硬的,还有的说是圆的,还有的说是有角的……这样,让学生在看不到的情况下通过动作进行体验。然后,又让学生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拍一拍、放一放、闻一闻、推一推、滚一滚,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参与。接着,设计了一组游戏活动:用各种形状的物体搭东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有的一个人搭,有的几个人一起搭,结果搭出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物体。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特征,使情感体验在感悟中获得发展。

  情景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算用结合的过程,既是一次科学实验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经验共享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历数学的探究、发现与实践过程,他们才有可能真正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才有可能学会自主地发现与获得数学知识。

  参与文献

  [1]潘小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陈国忠,课堂教学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教育,2005.10

  [3]林艺萍,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育,2004.10

  [4]张玉平,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2006.2

【浅议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算用结合中应用的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论文:浅议初中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引发策略06-20

算用结合教学的思考论文06-20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应用论文07-04

小学数学中教学创设情境做法论文10-08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10-08

在生活情境中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08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应用论文10-08

情境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7-23

教学情境的数学教学的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