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的论文

时间:2021-06-12 14:38:57 论文 我要投稿

有关反杜林论的论文

  摘要:《 反杜林论》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由恩格斯于1876-1878年间完成。全书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同时批判了杜林庸俗的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观点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主义,阐明了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的内容。

有关反杜林论的论文

  关键词:恩格斯 杜林 道德和法

  一、 概论

  在概论中,恩格斯说到:“现在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由此可理解为现代社会主义的内容,我们一般从事物存在的矛盾中去考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考察的结果,于是人们便考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赫拉克利特说:“一切都存在而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变化,不断生成和消逝。”从本质上讲,这个观点应该是马克思后来辩证法中:“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是静止和运动的统一”观点的前身。但也是由于此,在后来人们研究事物时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因为研究者易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不从运动的状态而从静止的状态去观察,不从本质变化去看待而认定是永恒不变,割裂二者联系。于是恩格斯便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作了一个比较,指出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是它们的联系、联结、运动、产生和消逝的,得出了:“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运行的。”这就说明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历史的认识论根源,指明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而唯物辩证法则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哲学基础。随着自然观的变革,新的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作一番新的研究,于是提出了唯物史观。用人们的存在来说明他们的意识,为科学的说明社会历史提供了一条新道路。对于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即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产物,证明了无偿劳动的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通过这种生产方式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那么根据剩余价值学说就可得知这构成了有产阶级手中日益增加的资本量和积累起的价值量。同时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科学的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成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直接理论基础。

  通过恩格斯的分析,于是可以得出唯物辩证法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哲学基础,而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资本生产过程,使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二、 道德和法,永恒真理

  杜林曾自我标榜说,他提出的道德原则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社会,一切世界”,适用于“人类及人类以外的一切生物”的终及真理,并认为“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这说明了杜林道德观点认为存在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的永恒道德。恩格斯举了社会中存在的封建贵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各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得出了:“人们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来批判杜林“终极真理”和“个人思维至上”的谬误。指出了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了这个领域,这种对立就是相对的了。”同时恩格斯也借此阐述了马克思的道德观,即第一,道德具有历史性。因为一切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人们的道德观点,善恶观念就不同。好比封建社会认为皇帝是“天子”,见面行三拜九叩的大礼是礼仪标准,而现在社会中,这种观念就不再是主流思想了。第二,道德具有阶级性。道德是社会经济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都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阶级的反对及其未来利益。但道德都是不可能超越阶级的,只有在消灭了阶级之后,才可能有超越阶级的道德。

  三、道德和法,平等

  杜林认为“平等都是绝对好事,不平等都是绝对坏事”,认为“不平等起源于暴力,是两个人之间一方对另一方施暴的结果。”恩格斯则批判的指出:“暴力是产生不平等的根源,不平等是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只存在经济上的不平等,就会产生意识上的从属观念,而不一定通过暴力。”所以平等不仅仅是表面的,更多的应该是实际的,存在于社会、经济领域中才行。因此,无产阶级提出的平等具有阶级要求,或者它是明显的社会不平等的自发反应中产生的,或者是对资产阶级不平等要求的反应中产生的。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是消灭阶级,只有消灭了阶级才会出现人人平等,而到那时,也就没有了平等或者不平等的问题了。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个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所以平等的观念不是永恒的真理,更不能说“绝对”。

  四、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上,杜林把人的意志自由看成“绝对的,不受客观规律支配的。”恩格斯则指出:“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人们只有认识了客观必然性,并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才能在行动上取得自由。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不可能得到自由,反而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自由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所获得的自由是不相同的,自由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能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得到真正的自由。杜林提出的两个关于自由的定义,一方面认为自由是理性与非理性冲动的合力,另一方面,又把自由解释为对自然规律“强制”的感受,前者把自由理解为主观的,后者把自由解释为意志的被动选择。这无疑随随便便的就给第一定义一记耳光。黑格尔是第一个正确叙述了自由和必然的关系:“必然只是在它没有了解的时候才是盲目的。”“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也就是说,自由是以对必然性的认识为基础的,当人们通过实践,一旦认识了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就可以把作为“自由之物”的盲目必然性转化为“为我之物”的必然性,从而获得自由。其次是承受和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自由的前提,这就是说,人们认识必然性之后,人们的行为就是摆脱了盲目被动状态,掌握自己命运,这也就批判了杜林的意志绝对自由的唯心主义。最后,自由是指以客观规律的认识为基础的人的实践。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所以意识到自由后,积极主动地从事社会实践,从而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五、总结

  “为了不在如此年轻的,不久才最终统一起来的党内完成派别分裂和混乱局面的新的可能。”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定写《反杜林论》。在批判中,恩格斯总结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最新发展和国际工人运动的经验,第一次从整体性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使得杜林的思想错误暴露无遗。

【反杜林论的论文】相关文章:

《反杜林论》读后感06-16

环保论文LED论文06-01

环保论文:LED论文06-01

会计论文的写作论文04-01

科学小论文获奖论文04-09

MBA学位论文的读者论文01-20

科学小论文获奖论文02-25

述礼仪,论文明的论文04-04

MBA学位论文的读者论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