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2-11-03 10:22:40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

  【活动来源】

  随着天气渐渐变暖,我发现园中的孩子们对水的兴趣很大,经常在水管前嬉戏、打闹,以致把衣服弄湿了也不愿意离开,有几个“小调皮”

  甚至为了能在水池边多玩会儿,主动要求帮老师洗抹布、涮拖把。纲要中指出: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提供适当引导,让孩子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我心想,何不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来上一节关于水的活动课。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2、知道水会随温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状态3、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

  【准备活动】

  1、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玩水玩具,每组一个大塑料盆2、事先在冰箱里冻好冰块3、教师准备酒精灯、烧杯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各种玩水玩具,如水枪、瓶子、水盆等。请每组幼儿自由玩水;

  师:“刚才,孩子们都玩得很高兴,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许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水的秘密,好不好?”

  幼:“好”

  评析:利用幼儿平时比较感观熟悉又喜欢玩的东西,引起他们的兴趣,利用幼儿的好奇,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认识水的特性

  1、看教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结:水是无色的评析:

  本环节,教师多次强调孩子只用眼睛,孩子对物体的感知有多种经验,尤其对平常喝的水、牛奶,他们很容易想到味道等其他的,而教师引导孩子用“看”这个感官系统,幼儿又自然运用上“颜色”这个词汇,水的这一特性很自然就出来了。

  2、尝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味的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评析:让幼儿尝,他们亲自感受,探索兴趣更浓了3、观察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鲜艳的花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

  你能看见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

  启发幼儿想办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明的?

  例:把小手放入干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见等。

  评析:教师对于孩子一些偏离实际的说法、想法要及时正确引导,引导并启发他们能够及时回到要体现的内容上来,孩子也在不停的讨论、探讨中形成了知识。

  4、动几人一组将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提问:水是怎样的?

  小结:水是可以流动的。

  水的流动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

  评析:让孩子动起来,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在操作中明朗化、清晰化。

  5、师幼共同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

  本环节总评:幼儿与教师一同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等多种形式,对水的特性有了一个全面了解。

  三、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水变冰

  师:水对小朋友说:“我还会变魔术。”(压低、夸张状)

  幼:啊,变魔术。

  师出示事先冻好的冰:“这就是水变得,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

  幼儿:天冷时?

  在冰箱里。

  小结: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变成冰评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魔术引出内容,幼儿情绪高涨,求知欲望更强烈。

  2、观察体验冰变水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出感觉(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师:想一想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

  幼:天气暖和了放在热水壶上加热师请幼儿把冰放在玻璃杯里加热,验证幼儿的猜测。

  小结:冰在温度变高时就会慢慢变成水,而且温度越高化的越快。

  3、操作实验水变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

  ①玻璃杯里的水加热会怎么样?

  ②爸妈烧开水时你发现了什么?

  ③热水杯上盖一张纸,你会发现什么?

  (2)实验观察

  ①在酒精灯上给水加热,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幼:“有热气出现”“有水气”

  小结:水变成了水蒸气②在热水杯口盖一纸片,请幼儿观察纸片变湿了。

  小结,水蒸气随温度下降变成了水。

  总结:水有三态。固态,象冰;液态,象水;气态,水蒸气。

  本环节评析:

  幼儿通过猜测及平时的观察,到今天的体验,加深了对水的另一个了解:

  水的三态变化。

  四、水的用处提问:水有什么用处?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

  幼儿讨论得出:水对人类,对植物、动物用处特别大,水可以洗澡、洗脸、洗菜、浇花、浇庄稼,动物也离不开水。

  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总评:水的秘密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孩子们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了解了水的特性,水的三态变化,也激发了孩子热爱水资源的情感,立志节约用水,以实际行动做到不浪费水,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活动延伸】

  观察日常生活中水流动现象,教师同幼儿一起制作宣传节约用水的图片。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教师时刻要为幼儿的探索认知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氛围,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认识物质的性质。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幼儿从亲身体验中,对水的概念从形象到抽象的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是“实验者”,知识在孩子们的实践中自然就形成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杯子的共同特点,感知不同材料杯子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2、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动手活动能力。

  活动重点:知道杯子的共同特点,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及应用。

  活动难点:培养观察、发现、探索的欲望和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杯子与少量瓶子混放在活动室内。

  2、同样大小的塑料杯、纸杯、搪瓷杯、不锈钢杯、瓷杯、玻璃杯若干组。

  3、较淡的颜色水及热水。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给杯子和瓶子分类,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杯子与瓶子的不同点:(杯子口较大,有无盖都行,一般用来盛装液体;瓶子口较瓶身小,有盖密封,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盛装)。

  2、请幼儿自由选取杯子,向同伴介绍“我喜欢的杯子”,并相互讨论总结杯子的共同特征及用途。

  3、请幼儿随意摆弄各种各样的杯子,比较发现杯子的不同点,并请幼儿根据杯子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活动。

  4、操作比较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

  (1)请幼儿捏一捏、压一压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反复感知归纳出:(塑料杯、纸杯较软;玻璃杯、不锈钢杯、瓷杯很硬)。

  (2)请幼儿掂一掂、比一比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感知归纳出:(瓷杯、玻璃杯重;纸杯、塑料杯轻;搪瓷杯、不锈钢杯比较轻)。

  (3)请幼儿看一看倒上颜色水的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归纳出:(玻璃杯很透明;塑料杯比较透明;纸杯、搪瓷杯、不锈钢杯不透明)。

  (4)请幼儿摸一摸、试一试倒上热水的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知归纳出:(瓷杯热、瓷杯传热最快;玻璃杯、不锈钢杯、纸杯、塑料杯比较热,他们传热比较快)。

  (5)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哪种材料的杯子易摔坏?让幼儿知道玻璃杯、瓷杯易摔坏;搪瓷杯易摔坏外瓷,铁身易锈蚀变坏,不如不锈钢杯结实光滑;纸杯、塑料杯不易摔坏,但纸杯不如塑料杯结实耐用。

  5、请幼儿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见过的杯子。

  6、请幼儿联想、实验,比较几种特殊杯子的不同。

  (1)一次性纸杯与塑料杯:纸杯易腐烂,无污染;塑料杯不易腐烂,易造成白色污染。

  (2)烧杯和一般的玻璃杯:烧杯可以加热,不易破裂;玻璃杯加热易破裂。

  7、请幼儿讨论在下列情况时应选择什么样的杯子:

  (1)外出旅游。(结实轻便有提手不易摔坏的杯子)

  (2)给病人送热奶。(保温带盖有提系的杯子)

  (3)给客人冲茶水。(保温带盖有把的杯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上可以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

  2、帮助幼儿了解根有储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礼品盒(装有树根)、各种植物的根若干、图片若干、各类根雕的艺术品,切好的萝卜片、山芋片等。

  尝试准备:幼儿提前一天制作根吸水试验,在装有各色颜料的瓶中放入植物根进行观察。

  活动过程:

  一、 以邮包的形式揭示课题,初步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1、让幼儿去试一试,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师: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什么礼物呢?请小朋友摸一摸、猜一猜,告诉老师你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你觉得可能是什么东西?

  幼:我摸到的东西是毛茸茸的!……有点刺手……摸在手心里有点痒……可能是树枝……

  2、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用语言表达树根的外部特征。

  师:刚才大家猜了这么多,到底猜对了没有?主我们一起打开礼品盒看看。哦,原来是一个树根!你们看看树根是怎么样的?

  幼:我看到的树根是毛毛的……刺刺的……长的乱七八糟的……

  3、提问:你还知道什么植物有根?它们长在哪里?

  教师小结:原来植物都有根,都长在植物的最下面,都爱住在泥土里。

  二、 幼儿通过尝试、初步认识一些植物的根

  1、 幼儿动手试着寻找植物的根。

  师:(出示种在沙盘中的植物)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植物,请你们找一找它们的根在哪里。找到以后想一想: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的根是什么样的?

  2、 介绍三种根的外部特征,与周围小朋友比较不同之处。

  师:(请一名幼儿上前)请你告诉小朋友,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们根是什么样的?

  幼:我找到的植物是葱,它的根长在泥土里,拔出来时都是泥,后来我把它放在水里洗了洗,根就变得白白的,一根一根的,细细长长的,像面条,像头发,像许多线,像老爷爷的胡须……师:刚才小朋友说的真好,这种根真的很像老爷爷的帮须,谁能用两个字说出,像胡须一样的根叫什么根?好,我们就把这种根叫须根。还原哪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须根?

  幼儿抢着说:我找到的小麦的根是须根,我找到的芹菜的根是须根,我找到的水仙的根是须根……师:老师也找到一种根,你们瞧,这棵菠菜的根中间是直直的,哪些小朋友也找到了这种根请举起来。(师生共同检查是否正确)我们给这种直直的根起个什么名字?

  师:还有一些小朋友找到的根和我们的不一样,请你们把它们拿到上面来。大家看一看,这些是什么植物的根,它们长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

  幼A:红萝卜的根红红的、胖胖的、圆圆的。

  幼B:红薯的根有一长串,一块一块的。

  幼C:白萝卜的根白白的、粗粗的。

  师:我们把这些根叫块根。

  (3)教师小结三种根的外形特征。

  块根,是贮藏根的一种,但它与肉质直根的来源不同,是由侧根或不定根的局部膨大而形成,因而在一棵植株上,可以在多条侧根中或多条不定根上形成多个块根。 3、 教师小结三种根的外形特征。

  三、 给植物的根找家师

  宝宝要回家了,请你们把这些须根、直根、块根送回它们自己的家。

  四、 了解根的功能用途

  1、 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根的作用。

  2、 介绍根和人类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植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指出根和人类的关系:可食用(请幼儿品尝萝卜片、山芋片)。可以做中药,可以制作根制工艺品。

  五、延伸活动:制作根制工艺品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4

  活动分析:

  在上一个主题网《我的生活》中,孩子们非常喜欢科学活动《灯的秘密》,对于电灯为什么能够亮起来十分感兴趣。在本次活动中,我借用了手电筒这个孩子们常见的生活用品,帮助孩子们通过操作探究和试验论证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和安装方法。了解手电筒的简单结构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运用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相结合的形式,采用情景法、提问法、操作法、探究法进行突破。活动的难点是认识电池的正、负极,通过引导幼儿进行比较观察、科学探究、操作论证等方法,同时配以多媒体课件引导孩子们突破难点。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参加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及其安装方法,认识电池的正、负两极。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手电筒人手一个、小筐五个、多媒体课件一个

  活动过程: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谁可以给我们带来亮光?”

  2、操作探究:“手电筒里都有什么?”

  这是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得出结论。

  3、设置疑问:“手电筒为什么能够发出亮光来?”

  引导幼儿进行充分、积极的讨论。

  4、操作验证:

  (1)观察电池,认识电池的正、负极。

  (2)通过观察,学习两节电池的安装方法。

  5、知识扩展:初步了解多种高科技的手电筒和电池。

  6、活动延伸:“是两节电池连在一起亮还是三节电池连在一起亮?”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同伴交流恐龙灭绝的原因。

  2.产生探索恐龙灭绝原因的兴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Ppt、图示

  【活动流程】

  一、讨论恐龙的灭绝原因。

  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查询资料时得到的相关信息,如果其他幼儿有不同意见,教师应允许并鼓励幼儿说出反对的理由。

  提问:恐龙生活在什么年代?现在能看到恐龙吗?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教师不必强求幼儿按照科学家推测的说法来交流,只要从幼儿能理解的角度出发来交流即可)

  二、整理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你认为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目前有许多种说法,但没有定论。这里可以让幼儿投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说自己投票赞成的理由,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或作进一步地追问,或表示认同)

  三、出示挂图,介绍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如:小行星碰撞地球、气候变冷、病态恐龙蛋、恐龙食物没了、吃了有毒的植物等,幼儿看图听教师介绍。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传递给幼儿的一个信息是:这些让恐龙灭绝的原因都只是一种推测,一种可能,随着科学的发展,也许会出现新的结论)

  【活动反思】

  恐龙去哪里了这是个十分有意义的探讨活动,幼儿会积极主动的探讨活动,但有时小朋友说出的答案,有点偏离现实,需要老师从旁指导。重新梳理知识,但在图片、视频方面的资料还不够全面、科学。幼儿接受的`知识还不够科学。

  小百科: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对几何图形的组合感兴趣,用不同的图形材料拼出大小相同的图形。

  2.探索把两个以上的图形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发展空间知觉和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3.有良好的操作习惯,能有目的地操作。

  活动重点:

  把两个以上的图形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用不同的图形材料拼出大小相同的图形。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各种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2.物质准备:

  (l)图形娃娃头饰;各种图形框架。

  (2)各种图形的局部线条;水彩笔。

  (3)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活动过程:

  1.图形娃娃动起来

  师:图形娃娃们,我们来玩图形娃娃动起来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老师说出某种图形做一种动作,这种图形就立刻做相应的动作。

  2.图形猜测及添画

  图形王国的小朋友想要画出各种图形,可是他们只画了图形的一部分线条,请图形娃娃仔细观察这些画好的线条,猜一猜他们想画什么图形,想好了就添画出来。

  3.铺路

  前面是通往图形王国的彩色的小路,请小朋友自由组合,分成四组进行比赛,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作为铺路石,一种方法只能算一块铺路石,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拼出的正方形方法最多,小朋友将每一种拼图形的方法记录在记录卡上。当比赛时间到,老师和小朋友对各组幼儿逐一评价。

  活动延绅:

  1.图形王国真好玩(老师为幼儿准备多种游戏材料)。

  2.进入图形王国的小朋友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填土坑、给小河搭跳石、智力拼图、有趣的七巧板。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纲要》要求,本次活动强调幼儿手、眼并用,动静结合,充分调动幼儿视、听、触觉运动等多种感觉分析器,从而萌发其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活动中主要采用了猜测讨论法(“图形猜测及添画”);探索操作法(“铺路”);发现法(“图形猜测及添画”);游戏法、说学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活动中按幼儿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复习、猜想、讨论到操作的形式,掀起一个个高潮,并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环境的创设者、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评析:

  教师在该活动中给予孩子们积极的引导,让孩子们投入到对数学图形的探究之中,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对所做的事情进行思考,活动中,体现了以幼儿的最大参与为目的,追求教育的目标与儿童发展的可能之间的平衡适宜,较好地达成了教育目标。

  整个活动师幼积极而富有成效,但过程中需要改进的突出问题是第四环节的拼图记录方法,设计的操作性值得商榷,可以准备得更充分一些,让每个孩子都记录并讲解,为进一步的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活动的延伸作好铺垫。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玩玩中初步了解人眼睛的结构及动物眼睛的一些特殊功能,体验探究活动的快乐。

  2、感受眼睛的重要性,知道保护眼睛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与同伴、父母一起观察眼睛的样子、收集有关眼睛的知识。

  2、操作活动材料:电筒、镜子、小鸟旋转卡片、表情图。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眼睛知识

  1、介绍观察到的人眼睛的样子。

  (1)谈话导入。

  (2)幼儿根据记录单介绍观察结果。

  (3)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2、介绍动物特别的眼睛。

  (1)幼儿介绍收集的动物眼睛知识。

  (2)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录像等及时进行补充,帮助幼儿进一步拓展知识。

  二、分组探索眼睛的秘密

  1、提出探索要求。

  2、幼儿自主选择,进行探索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分享发现的秘密。

  三、了解保护眼睛的方法

  看电视要保证房间有足够的亮光;

  离电视机1.5米远;

  每看30分钟就要休息10分钟看书也要避免光线太强和太暗,距离书本30厘米……

  活动延伸

  了解关于眼睛更多的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了解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

  2.合作完成消化系统模型,并用清晰地语言进行讲述。

  3.知道保护自己的消化系统,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

  2、难点:了解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

  活动准备:

  1.西红柿每人一份。

  2.《西红柿旅行记》课件。

  3.不同消化器官拼图、人体消化系统模型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品尝食物,谈谈所吃西红柿的去向

  1.出示食物

  师:孩子们,今天我请你们吃美味的西红柿,我们排好队去拿西红柿吧。

  2.师幼交流

  师:想一想,你吃的西红柿哪里去了?(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小结

  师:刚才有人说西红柿到了胃里,有的说到了肚子里,还有的说到了肠子里……

  二、倾听故事,说说西红柿的消化过程

  1.倾听故事

  师:那么,西红柿到底去了哪里呢?我们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2.教师提问

  师:谁来说一说西红柿去旅行经过了哪些地方?

  3.个幼回答

  4.教师小结

  师:西红柿的旅程真奇妙!首先从嘴开始,经过一条像水管的通道,来到一个像大口袋的地方,接着去了细细弯弯的小肠,来到一条比小肠粗的地方,最后没被吸收的被排除到体外。

  三、观看图片,讲讲各种消化系统功能

  1.观看图片

  师:谁知道这些消化器官都叫什么?

  2.个幼回答

  3.教师提问

  师:那你知道每种消化器官各自的功能都是什么吗?现在请你和身边的伙伴说一说吧。

  4.幼儿讨论

  5.个幼回答

  6.教师小结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消化器官共同组成了一个系统,叫做消化系统。口腔中的牙齿负责咬碎及初步嚼磨食物;食道是输送食物的通道;胃会不停地蠕动、分泌胃液,把食物消化成为食糜;小肠可以把食糜分解为养分,吸收食物的营养;大肠可以吸去食物残渣内剩余水分,使食物残渣成为粪便。

  四、拼图活动,摆摆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1.提出要求

  师:今天我们玩一个和消化系统有关的拼图游戏,我为每组准备一套消化器官的拼图和一个消化系统模型,完成拼图后将消化器官粘贴到消化系统模型上,最后每组选出一位代表用清晰的语言给大家说一说每种消化器官的名称和功能,接下来开始行动吧!

  2.幼儿操作

  3.小组介绍

  师:现在请小组的代表到前面来说一说吧!

  4.教师小结

  师:通过大家的合作,我们从口腔、食道、胃、小肠到大肠,共同完成了一个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型。

  五、生活践行,聊聊饮食和卫生好习惯

  1.提出问题

  师:消化器官非常重要,谁来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

  2.个幼回答

  3.教师小结

  师:消化系统非常重要,平时我们吃完东西一定漱口,坚持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吃零食,多吃饭菜;饭后不要进行剧烈运动,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越来越棒。

  活动反思:

  对于此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下面简单的讲述下自己对于此节课的反思:以谜语导入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兴趣,但是,提问幼儿谜底是什么的时候,幼儿未能正确的猜出谜底。自己未能加以在重新引导幼儿正确的猜出谜底。课堂氛围师幼互动活跃,幼儿能大胆的举手回答,讲述自己在对西红柿观察中的发现。能让幼儿知道西红柿的内外部特征及西红柿对人体的作用。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小百科:番茄(学名:Solanumlycopersicum),即西红柿,是管状花目、茄科、番茄属的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体高0.6-2米,全体生粘质腺毛,有强烈气味,茎易倒伏,叶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花序总梗长2-5厘米,常3-7朵花,花萼辐状,花冠辐状,浆果扁球状或近球状,肉质而多汁液,种子黄色,花果期夏秋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储存食物、冬眠、迁徙、换毛

  2、对探索动物过冬方式感兴趣,知道关心、爱护动物。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过冬方式的卡片、头饰“松鼠、大雁、蛇、狮子”等。

  活动过程

 冬天你会怎么过?

  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感觉怎样?我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引导】

  小朋友们真会想主意,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穿上厚厚的衣服、裤子、鞋子和袜子,戴上帽子、手套、围巾等。还可以呆在家里用空调、炉火、取温器取暖。还可以通过做各种运动来增加热量,增强抵抗力。从而使自己更不会那么冷。那小动物们是怎么来过冬的呢?

  动物怎么过冬?

  1、冬天快要来了,天气冷起来了。森林里的动物要准备过冬。你知道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吗?(教师讲述与提问时,要有一种即将面临天寒地冻境遇的紧迫感)

  幼儿自由猜猜各种小动物过冬的方法。

  2、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观看相应的幼儿活动材料。

  大雁和小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那里天气暖和,有各种各样的食物。松鼠、兔子、狐狸、狼长出很厚很密的毛,好象穿上了暖和的大衣。蛇和青蛙钻进地洞里,熊躲进数洞里。雪下不着,风吹不着,它们舒舒服服睡大觉。蚂蚁、田鼠知道冬天要下雪,会找不着吃的东西,就早早地把食物搬进洞里。这样,冬天它们就可以不到外面去找吃的了。

  3、我们到森林里去,问问动物们有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好吗?动物们肯定会很高兴地告诉我们,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4、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头饰“松鼠、大雁、蛇、狮子”等,让幼儿分别说说它们的过冬办法。

  模仿动物

  1、每个幼儿扮演一种动物,躲藏蜷缩在活动室的一个角落。

  2、教师或一名幼儿扮演访问者“咚咚”敲门:“里面住着谁呀?”幼儿回答:“我是松鼠,冬天到了我要找好多食物存起来”“我是大雁,我要飞到南方去。”“我是蛇,我住在洞里。”“我是狮子,冬天到了我要换掉一皮毛”等等。

  3、师幼一起评价,看看谁能学会所扮演的角色的口吻说得既具体又清晰。

  4、幼儿如果兴趣浓,可再次游戏。

  活动总结

  请幼儿讲述讨论结果共同归类:

  储存食物--松鼠、蚂蚁(老鼠)等;(幼儿用动作表示"储存食物")

  冬眠--青蛙、蛇、熊(蝙蝠、刺猬、蜗牛、蚯蚓)等;(解释:眠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动的意思)

  【延伸】

  知道还有一些动物冬天不冬眠,也喜欢运动,如:啄木鸟,在寒冷的冬天也出来工作,为树木除害虫。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认识磁铁,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以及磁化现象。

  2.探索磁铁吸起非铁制品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1.长条形、马蹄形磁铁各一块;回形针、小铁片、铁钉、鞋扣、铁夹子等小型铁制品;积木、塑料插片等小型非铁制品;铁丝、毛线绳等辅助材料。

  2.每组两个盘子。其中一个将铁制品和非铁制品混合放在一起。

  活动过程:

  1.认识磁铁,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

  (1)出示磁铁,请幼儿说一说它的名字,有什么本领。

  (2)请幼儿操作磁铁,看看磁铁能吸起盘子里哪些材料,重新把材料分成能吸和不能吸两个种类,分别放进两个盘子里。

  (3)请幼儿用磁铁在活动室操作,看看磁铁还能吸起室内哪些物品。

  :磁铁有磁性,可以吸住铁制品。

  2.再次操作,请幼儿探索如何用磁铁吸住非铁制品。

  (1)请幼儿想办法用磁铁把刚才吸不起来的东西重新吸起来,如用曲别针别住纸张,纸就能被附带吸起来。

  (2)相互交流好的做法。

  3.用磁铁吸铁钉,看谁吸的多,感受磁化现象。

  (1)请幼儿比一比,用磁铁一个连一个吸住铁钉,看能吸住多少个,比一比谁吸的最多。

  (2)用磁铁吸回形针,一个一个连续吸,看能吸住多少。

  (3)用不同大小的磁铁试一试,看吸起来的铁钉和回形针的数量有没有变化。

  4.请幼儿把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看看会怎样,感知磁铁正负极相吸相斥的现象。

  5.引导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反思: 本节科学活动,幼儿非常感兴趣。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到磁铁有磁性,可以吸住铁制品。在操作中,幼儿自由探索出了怎样用磁铁吸住非铁制品。如用曲别针别住纸张,纸就能被附带吸起来。在用磁铁吸铁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了磁化现象,在动手实验中感知到磁铁正负极相吸相斥的想象。用磁铁一个连一个吸铁钉,幼儿感受到磁化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尝试了解筛子的作用,发现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物的关系。

  2.对探索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黄豆与芝麻混和物,小勺、镊子、筷子、中孔筛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一盆混在一起的大豆和芝麻,

  (出示混合物)

  现在,我想把芝麻和黄豆分开,请小朋友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把大豆和芝麻分开呢?

  2.认识工具

  出示工具:勺子、镊子、筷子、筛子。

  你们可以随便选用一种工具,把豆子和芝麻分开,分别放在两个碗里,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二、发现筛子的作用

  1.请幼儿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分的?豆子和芝麻都分开了吗?

  2.分别请幼儿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分的?

  3.请用筛子的幼儿进行示范,然后大家都来尝试。

  (通过尝试、比较,发现了筛子能分离混合物而且速度很快。)

  三、探索筛子为什么能把东西分开

  1.提问:你知道筛子为什么能把东西分开吗?

  (幼儿边操作边讨论)

  2.提问:你觉得用筛子分东西有什么好处?

  (讨论得出筛子能分开东西的原因:筛子上有许多筛孔,它能把比孔小的东西漏下去,

  比孔大的东西留在上面,这样就把两样东西分开了。)

  四、发现筛孔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

  1.出示:面粉、绿豆和玉米,蚕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筛孔大小不一的筛子3个。

  2.教师:这些东西你们是不是用一种筛子能分的?

  3.教师:米和面粉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用其他的行吗?我们来试试。

  教师演示用大孔的筛子分,结果两样东西都漏了下去。

  4.讨论:为什么会这样?

  让幼儿发现米和面粉都比筛孔小,所以都漏下去了。

  5.教师:蚕豆和面粉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用别的行吗?

  教师演示用小孔筛子分,结果两样东西都留在上面。

  为什么会这样?

  使幼儿明白了分东西时要选择合适的筛子。

  五、再请小朋友把这些东西用合适的筛子来分一遍,

  比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准确。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积极参与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活动准备: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种子并在自然角中进行了展览;各种实物:苍耳、凤仙花、蒲公英等;种子传播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我们已经收集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3)师:种子有什么用?

  小结:种子具有繁殖作用,果实里的种子种到地里,就会长出新的植物。

  (1)出示农民播种的图片,讨论。

  (2)师:小朋友,我们吃的菜和米饭扥等食物是农民伯伯播种种植的。野外的植物又靠谁来播种呢?

  (3)幼儿讨论,论述自己的猜测。

  2.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1)阅读幼儿用书p10页,请幼儿猜猜小狗、风、水、小鸟和植物有什么关系。

  小结:我们已经知道有些种子是靠动物进行传播,如苍耳子,此外种子还有三种传播方式,分别是:风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和弹射传播。

  (1)教师逐一介绍种子的四种传播途径。

  (2)请幼儿看幼儿用书p10页,说说小狗、风、水、小鸟分别传播了哪种植物的种子。

  小结:水传播来荷花的种子,风传播了蒲公英的种子,小鸟传播了樱桃的种子,小狗传播了苍耳子的种子。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1)师:小朋友,荷花生长在哪里?樱桃有生长在哪里?

  (2)师:原来荷花用水传播种子师因为荷花生长在水里,小鸟喜欢吃樱桃,吃剩的樱桃核吐在地上。所以这些植物的传播是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

  (3)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为什么苍耳子会将动物当“马”骑?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苍耳子身上有倒勾,可以勾起动物的毛,让动物带着它到处跑。还有豆荚这类植物,是因为它们的壳成熟后会自己爆开,种子自己落到地上。

  活动延伸

  1.图书区投放一些关于种子传播的绘本,让幼儿阅读。

  2.了解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标志图形底色与形状的含义。

  2、能根据标志的特征或者用途进行分类。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标志卡片。

  2、挂图:人行横道,禁止机动车通行,注意危险等。

  3、小老师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今天早上小老鼠委托我们帮它一个忙,到底是什么事情呢?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呢?我们快一起来听一听吧。(出示小老鼠玩偶)

  2、教师:小老师皮皮今天早上想到我们城里来游玩,但是一进城,它发现马上上到处都有它不认识的标志,这些标志它可从来都没有看见过,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它不敢开车进城,只好请我们小朋友来帮他的忙了。

  二、认识标志

  1、教师:我们快一起来看一看它们是什么标志,都代表什么意思吧。

  2、教师出示贴有各种交通标志的图片,请幼儿逐个观察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试着说出这些分别是什么标志,分别代表着什么意思。

  3、教师:刚才小朋友都说出了这些标志的意义,那到底对不对呢?让老师来告诉你吧!(教师详细讲解每个交通标志的名称及意义)

  4、教师小结:红色圆框加上斜杠的标志表示禁止,黄色、蓝色表示不能做,禁止做。黄色三角形的标志是警告标志,提醒大家要注意了,要小心了。蓝色的标志有指示的作用,可以告诉大家这时需要做什么?这是什么地方。

  5、教师:这里还有一些标志,请小朋友们看看它们是什么颜色,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6、游戏(我指你说):教师指出标志图片,让幼儿说出标志名称及含义,让幼儿复习巩固

  三、标志分类

  1、教师:小老鼠不小心把标志弄乱了,谁能来帮他分分好?(根据颜色,形状,用途来分)

  2、幼儿画册练习

  四、形成规范

  1、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标志重要吗?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了标志会怎么样呢?,那我们平时在马路上应该怎么样呢?

  2、教师小结: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能乱闯马路,否则就会造成交通事故了。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从背景到设计成品,我都是根据中班孩子的兴趣爱好来着手准备的。从课上到课后的情况来看,课上孩子们兴趣浓厚,老师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带领着孩子在自由愉悦的氛围里学习,课后孩子们更是意犹未尽,纷纷谈论着关于课堂的问题。孩子们不仅学到了一些安全标志作用,更懂得了做事要细心的道理。但是从课堂的设问上我还是没有做到简洁明了,在游戏“说标志跳格子”环节中,应该设计一些难度,让孩子有所超越。我想通过这个活动让我更懂得如何去根据孩子的喜好去设计适合的活动方案,让孩子们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验证空气从气球里泄出时会产生反冲力,能使气球朝前飞出。

  2.探索让小火箭动起来的方法,发现气球粘的位置与火箭运动距离的远近之间的关系。

  3.乐意交流实验中的发现与结果。

  4.尝试分工合作。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充满气的气球一个;自制小火箭、气球、小记录表、铅笔、胶带人手一份;两张大记录表;一红一蓝两个气球用吸管分别固定在两根细绳上(细绳两端系在两把椅子上),气球方向相反。

  2.场地准备:两把椅子中间用4~5米长的线绳固定;火箭发射场地约6×6米,起点至红线0.5米、起点至蓝线1米、起点至绿线3米。

  3.经验准备;幼儿有玩气球的经验,会用打气筒打气;使用过双面胶或胶带粘贴固定物品;会用笔记录姓名、日期与发现。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让幼儿回忆以往玩气球的经验。

  师:你们玩过气球吗?都是怎么玩的?

  幼:我们玩过拍皮球;我玩过托气球;可以两个人一起传;我们还玩过往墙上吸气球。

  2.探索气球会怎样运动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松开气球,气球会飞。

  教师手持气球并提问:把气球的嘴松开,气球会怎样?

  幼:会飞;会跑。

  师:好的,我们看一看把气球的嘴松开,气球会怎样?

  教师引导幼儿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放开气球,气球会飞,而且是转着飞。

  3.气球会朝什么方向跑

  创设情境:将一红一蓝两个气球分别用吸管固定在两根系在椅子上的绳子上(两个气球方向相反,一个朝左,一个朝右)。带幼儿仔细看一看。

  师:松开气球的嘴,气球会朝哪个方向跑?

  幼:往前。

  幼:往后。

  出示记录表一,记录幼儿的猜想。

  分析:幼儿的记录可以使用小箭头或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幼儿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气球都朝前跑了)教师记录幼儿观察到的现象。

  同样方法,让幼儿猜想并观察松开蓝气球的嘴,蓝气球会朝哪个方向跑。

  师:(小结)松开气球的嘴,气球会朝头的位置跑。

  4.怎样让小火箭动起来

  出示自制小火箭,让幼儿思考:用什么方法不用手推就可以让火箭动起来?

  幼:把一个气球放在火箭上,然后撒手就行。

  师:如果给每组一个小火箭和一个气球,你想怎样做?

  幼:把气球粘在火箭上。

  师:粘在火箭的什么位置火箭会动起来?(引导幼儿思考粘贴位置)

  幼:我粘前面。

  幼:我粘后面。

  幼:我粘中间。

  出示记录表,记录幼儿不同的想法。

  幼儿分组按自己的想法进行“让火箭动起来”的实验。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两人一组,实验三次,两人商量好分工再实验,实验时观察火箭是怎样动的。

  分组交流实验情况,引导幼儿发现气球粘的位置不同,火箭的运动情况也不一样,粘在火箭后面,火箭向前发射。

  师:你把气球粘在什么位置?火箭是怎样运动的?

  幼:我粘在小火箭的前面,小火箭总是打转。

  动:我粘在小火箭的上面,小火箭跑得太偏了。

  幼:我粘在小火箭的后面,小火箭向前跑。

  师:气球粘在哪,火箭向前发射?

  幼:粘在后面向前发射。

  5.怎样让小火箭跑得更远

  幼儿把气球粘在火箭后面,实验三次(教师给幼儿提供大小不一样的气球),边实验,边记录火箭达到的位置。(参照红线、蓝线、绿线)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气球大小不一样,火箭跑的远近也不一样。气球越大,火箭跑得越远。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想办法使火箭发射得更远,进行发射火箭的比赛,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活动延伸:

  师:老师在科学区里放了三辆小车,请你们想办法不用手推,就让小车跑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5

  设计意图:外出散步时,孩子们发现了一位怀孕的阿姨,许多幼儿对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的、如何长大的非常感兴趣,因此设计了这次活动。活动重点放在幼儿收集妈妈十月怀胎的资料,(包括图片、照片、文字资料)和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上,让幼儿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本次活动以幼儿主动参与为主,自己收集、寻找获得信息,(家长协助幼儿上网、去书店、咨询医生等,让幼儿获得知识),在收集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通过集体活动,详细了解胎儿在母体中是如何长大的。让幼儿尝试获得知识的各种途径。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用各种途径获得知识。

  2、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知道妈妈养育自己的辛苦。

  3、教育幼儿尊敬妈妈,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收集大量的关于母亲十月怀胎的资料,可由家长协助幼儿上网、去书店、咨询医生等方法获得信息。

  2、胎儿在母体中成长的、真实的影像资料、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影像资料、胶水、泡沫板

  3、一位怀孕的母亲

  活动过程:

  一、主题讨论

  幼儿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问题: (1)、你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会有什么反应?

  (2)、你在妈妈肚子里,饿了怎么办?

  (3)、你在妈妈肚子里,怎样活动和长大的?

  (4)、你在妈妈肚子里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二、1、请一位怀孕的母亲

  让幼儿有个直观的了解,阿姨肚子里有个小宝宝。自己没出生前也是在妈妈肚子里渐渐长大直至出生的,激发幼儿想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长大的愿望。

  2、影像资料

  通过影像资料,让幼儿看到自己在母亲肚子里的真实影像,初步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渐渐长大的。

  3、卡通形象

  进一步加深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长大的,初步体会妈妈孕育自己的不容易。

  三、布置主题墙:妈妈孕育我

  1、幼儿通过日常生活中对妈妈的观察,夸夸自己的妈妈。“我的妈妈最能干”。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2、幼儿自己动手把收集的资料贴在主题墙上,让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分享,体会分享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回家后做几件爱妈妈的事情,第二天开展主题讨论:你是如何爱妈妈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教案大班03-17

幼儿园科学教案大班10-18

幼儿园大班《风》科学教案07-03

幼儿园大班磁铁科学教案07-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0-26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2-22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2

幼儿园大班春天科学教案02-09

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