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10-18 10:16:14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集合7篇

科学教案 篇1

  集体活动:

  科学

  活动名称:

  能滚的……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在探索、操作中,感知、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不同。

  3、乐意与同伴交流、讨论,能清楚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各种球状、圆柱状的物品若干。

  2、幼儿人手1个球状与圆柱状的物品。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幼儿进行探索活动。

  (1)交代活动要求,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寻找、发现可以滚动的物体。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这些都是什么物品?

  教师:这些物品中哪些是可以滚动的?请把可以滚动的物品装入小篮子中。

  2、幼儿交流、探索各自在活动的发现,感知球体、圆柱体的特征。

  (1)请幼儿相互交流各自寻找到的可以滚动的物体,并通过动作演示证明这些物体是可以滚动的。

  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体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

  (2)请个别幼儿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3)师幼共同概括球体与圆柱体的主要特征: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呢?(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教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小结:球体放在地上可以像各个方向滚动,而圆柱体放在地上却不是各个方向都能滚动的。

  (5)幼儿说说在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3、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前期幼儿经验: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2、人手一个鸡蛋、半杯温水、一根筷子、糖、盐、味精、水、抹布、脸盆

  3、大记录纸一张

  4、死海的录像

  教学重点:有序进行实验

  难点:了解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教学过程:

  一、猜测沉浮的物品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对于幼儿答案中提到的有现成的,教师进行实验。

  二、实验猜测

  1、提问:如果把鸡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起来呢?

  2、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解读

  3、当场把鸡蛋放进水里验证:鸡蛋沉入水底

  三、幼儿进行实验

  1、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浮起来?

  2、出示记录表,让幼儿猜测,并记录猜测结果。

  3、把幼儿分成三组,一组给予盐、一组给予糖、一组给予味精,并告知幼儿。

  四、揭示实验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表,分别让不同实验的幼儿回答实验结果,并帮助幼儿进行记录。

  2、教师进行实验:脸盆里装水加盐搅拌,鸡蛋浮起来

  3、实验后得出结论,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五、拓展活动:死海的秘密

  提问: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

  2、教师播放PPT,介绍“死海的秘密”。

  教学反思:

  科学小实验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只是我们现在碍于幼儿园班级人数多,材料不够、操作不便等因素,使得这样的小实验不能很好的开展。今天的活动,实验的材料也比较繁琐,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进行了分组实验的形式,给予不同小组不同的材料,汇总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让每种可能都得到了验证,满足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能清楚的得到实验的结果。这样的形式适合于班级人数多的实验。同时,记录表运用的也很有效,不仅帮助大家记录下实验结果,同时也能让幼儿一目了然的观察到不同材料的不同实验结果。我们的小实验要向着有效、易操作的方向努力。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产生对动物睡觉方式的探索兴趣。

  2、了解动物睡觉方式的不同。

  3、尝试用动作表现不同动物的睡觉方式。

  4、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动物睡觉》PPT、游戏音乐、玩教具宝箱、自编小儿歌。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导入,由动到静激发幼儿兴趣。

  1、随音乐做运动并引出小猫话题,了解小猫晚上捉老鼠,白天睡觉的生活习性,从而让幼儿知道别人在休息时我们应安静不打扰。

  2、出示小猫睡觉的图片,让孩子说一说小猫是怎样睡觉的,并模仿小猫睡觉的样子。

  小猫侧着头睡觉,一只耳朵紧贴着前肢睡觉,它的耳朵特别灵,周围稍有动静,就会引起警觉。

  (二)播放课件,观察了解各种动物睡觉的方式

  1、出示马睡觉的图片。

  请幼儿仔细观察——这是谁?它是怎样睡觉的?(站着睡)

  2、出示丹顶鹤睡觉的图片。

  请幼儿仔细观察——“你们认识它吗?它是怎么睡觉的?”

  请幼儿模仿丹顶鹤睡觉的姿势——单脚站立睡觉。

  为什么会单脚站立睡觉——敌人来了能马上飞走。

  3、 出示猫头鹰睡觉的图片。

  请幼儿观察猫头鹰是怎么睡觉的(睁着一只眼睛闭着一只眼睛睡觉)

  幼儿模仿猫头鹰睡觉。

  为什么猫头鹰要睁着一只眼睛睡觉——晚上要捉老鼠,睁着一只眼睛睡觉方便捕猎,继而引发幼儿对猫头鹰辛苦工作的崇敬之情。

  4、 出示蝙蝠睡觉的图片。

  观察蝙蝠是怎么睡觉的——后肢钩住物体,身体倒挂着睡觉(遇到危险的时候脚——松开就可以飞走了)

  5、 出示刺猬睡觉的图片。

  观察刺猬是怎么睡觉的——蜷着身子睡。

  为什么刺猬要蜷着身子睡觉——全副武装的睡觉,可以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

  以此类推,激发幼儿探索更多动物睡觉的方式。

  6、教师和幼儿一起归纳、总结动物睡觉的方式:

  睁着眼睛睡觉:小鱼、猫头鹰;站着睡觉:马、丹顶鹤、斑马;

  趴着睡觉:小猫、小狗、老虎;

  刺猬:全身蜷成球形;

  蝙蝠:后肢钩住物体,身体倒挂头朝下睡觉。

  教师小结:原来动物睡觉的方式千奇百怪,各不相同。

  7、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不同动物的睡觉方式

  ——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动物睡觉的方式,太有趣了,你们都记住了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哦!

  马儿马儿怎样睡?———马儿马儿站着睡。

  小鱼小鱼怎样睡?———小鱼睁着眼睛睡。

  小猫小猫怎样睡?———小猫小猫趴着睡。

  蝙蝠蝙蝠怎样睡?———蝙蝠蝙蝠倒挂睡。

  (三)出示百宝箱,激发幼儿探究、模仿的兴趣。

  请幼儿轮流摸取百宝箱内的物品,可根据摸取到的物品进行模仿表演,也可以让其他小朋友猜,或说出动物名称,请好朋友模仿表演动物睡觉的姿势。

  将创编的儿歌融入游戏中,进行总结,增强趣味性和语言表述能力,帮助幼儿记忆。

  (四)迁移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

  1、引导幼儿谈论自己的睡觉。

  小动物睡觉的方式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真是太神奇了!动物的这些睡觉方式适合我们吗?

  2、让幼儿到垫子上体验自己睡觉的样子,并作出判断

  我们小朋友是怎样睡觉的?什么样的睡觉方式是最舒服最健康的?

  3、教师小结:宝贝们,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按时睡觉,保持正确的睡觉姿势(向右侧卧或平躺)这样,我们才能休息好,身体会更健康。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通过利用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小猫咪,以它看小动物睡觉为线索,有目的地引入具有情绪色彩的形象,如可爱的小狗、聪明的小刺猬等,以引起幼儿对活动进行探索的兴趣。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对各种动物的睡眠有形象的认识,使其发挥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透彻。通过模仿小动物睡觉的姿势,使幼儿不知不觉掌握正确的睡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准备

  小班幼儿用书12月分册第10页。

  高矮不同的动物玩具,如小鸟、松鼠、兔子、羊、牛、大象、长颈鹿等。

  活动目标

  能按照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的顺序对物体进行排列。

  能够用积木和玩具搭建和拼摆出不同高矮的房屋。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新建的动物园要搬来许多动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认一认它们是谁。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出示小动物玩具,边出示边请幼儿猜想。如第一个出示小松鼠,教师:"下面要来一个比它高的动物,你们猜猜是谁?"幼儿猜完后再出示,请幼儿比较、辨识。这样依次出示5-8中动物。

  3、为动物们准备新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高矮帮助它们搭建新家。

  4、比较、辨识动物园中房子的高矮,请动物住进新居。(结合幼儿用书"动物园"画面)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园实地探寻蚂蚁、观察蚂蚁,对蚂蚁的生活环境、蚁穴感兴趣。

  2.感受寻找蚂蚁、观察蚂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找到一处蚂蚁较多的地方,准备好一点饼干。

  2.幼儿用书第3册第4~-6页。

  3.蚂蚁生活环境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蚂蚁在哪里?

  1.我们的自然角里有一位新朋友小蚂蚁,你们知道蚂蚁生活在哪里吗?

  2.蚂蚁到底生活在哪里呢?今天,我们一起去幼儿园的空地上,找一找蚂蚁的家吧!

  二、蚂蚁的足迹。

  1.实地观察蚂蚁。

  这附近有许许多多的蚂蚁,现在请小明友和白己的同伴一起来找一找小蚂蚁,看一看小蚂蚁住在哪里。老师这里有一些饼干屑,等下请小明友们分組找一块空地,教在空地上。过一会儿,你就能发现蚂蚁,并跟踪到它们的家在哪里了。

  2.幼儿分组自由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3.提醒幼儿爱护小蚂蚁,不要踩到小蚂蚁。

  三、我的蚂蚁朋友。

  1.回到教室,讨论观察结果

  2.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发现蚂蚁的家了吗?它们的家到底在哪里?

  3.分组上前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4.教师小结:原来,小蚂蚁喜欢在地下挖洞筑巢,它们的家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蚁穴。它们通常把家安在比较干燥的土壤中,我们可以在树根、草丛、石头缝等地方找到它们的家。

  四、蚂蚁的家园。

  1.观察幼儿用书,进一步认识地下蚂蚁王国。

  2.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6页,说说蚁穴的内部形状,又如有许多的小房间,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每个“房间”的不同用途。

  2.小蚂蚁在家里到底是怎么生活的呢?这一个个的小“房间”分别是干什么用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答案,下一次我们来分享答案,好吗?

科学教案 篇6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摸一摸

  活动目标:

  让幼儿用手感知几种不同物品的特性(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和各种形状)。训练幼儿的触觉感受力。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摸箱若干个。制作方法是:将纸盒子四周用彩色纸贴封好,在每个面上挖一个孔(大小刚好伸进一只手)。

  2.不同质地、形状的材料。如积木、海绵、棉布、丝绸、钥匙、玻璃球等,冷、热水袋各一个。

  活动过程:

  1.辨别不同质地的物品

  (1)教师向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物品和材料,让幼儿随意摸一摸。然后,请他们辨别:哪些东西是软的?哪些东西是硬的?哪些东西是光滑的?哪些东西是粗糙的?哪些东西是凉冰冰的?哪些东西是热乎乎的?

  (2)游戏《盲人摸物》。让幼儿闭上眼睛(或用布蒙上眼睛),然后用手摸桌子上的物品。摸到一个物品要说出它是什么。说对了的幼儿应受到表扬。

  (3)随意摸出物品:将一些小物品放进摸箱中,让幼儿从箱里随意摸出一样东西,并说出摸到了什么。然后把物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检验摸者说得对不对。

  (4)摸相同的物品:教师拿出一样东西,请幼儿在摸箱中摸出相同的东西;让幼儿将两只手分别伸进两个摸箱中,摸出两个相同的东西。

  (5)按指令摸物: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在摸箱中找出东西。如“摸出一个正方体的积木”、“摸出一个软的东西”等。

  活动建议:

  1.教师要尽量多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

  2.活动结束后,可将摸箱摆放到活动区,让幼儿自由地玩(摸一摸》的游戏。要不断变换摸箱中的材料。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通过触摸物体,获得简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活动中,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本次活动教师采取了游戏教学法,以三个触摸游戏贯穿全过程,游戏最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同时也能保持长久的活动兴趣,学法有:触摸法、观察法、讨论法、运用多种感官,探索事物得出经验。整个活动幼儿始终保持着积极地学习态度,对提供的各种材料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都争着去摸一摸、说一说,活动内容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使幼儿在知识的积累与情感的体验得到双重发展。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水果的色、味、外表及内部形态特点,感受水果外在和内部结构的美感。

  2、了解水果的多种吃法、知道多吃水果营养好。

  3、学习用形容词表述观察结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一个水果。教师准备不同种类的水果各一个,一把水果刀。每组一个盘子、盘子里有许多切好的水果块,牙签一盒。水果宝宝外衣的图片一套,水果胸饰。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七个妞妞来摘果》引出主题。

  师生共同念儿歌。师:七个妞妞摘了哪些水果?这些水果穿着怎么样的外衣呢?

  二、幼儿交流自己带来的什么水果?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征。

  师:小朋友你带来的是什么水果?它穿着一件怎么样的外衣呢?

  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充分感知自己带来的水果,并向同桌的小朋友介绍,

  师:你带来的水果叫什么名字,它穿着一件怎么样的外衣?

  三、探索果肉宝宝。

  1、观察水果横切面。

  切开水果:用实物展示台放大形象。让幼儿观察果肉的横切面,感知水果内部结构的排列特点,寻找水果秘密。

  师:果实里面有什么?什么颜色?像什么?你还发现什么?

  2、品尝水果。

  每桌一个装有各种水果块和盘子以及牙签,让幼儿边品尝边推测这是什么水果。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并完整介绍水果的名称、结构特点。

  四、游戏活动

  给水果宝宝穿衣服。师出示各种水果外衣和水果宝图片,引导幼儿感知水果外衣特点,以及果肉宝宝的特征,请幼儿上来操作图片,帮水果宝宝找到外衣。

  五、游戏活动:水果蹲。

  介绍游戏玩法:请几位幼儿上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胸饰并戴在胸前站成一排,先每位幼儿介绍自己的水果名称,然后游戏开始,先请一位小朋友边说边向下蹲四次,然后其它水果接着说,并做相应的动作,若没有快速接上作为失几者下台,若说错了(台上没有的水果),也是失败者也下台,最后一个站在台上的人为胜利者。例如:扮演“平果宝宝”说: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了香蕉蹲!香蕉宝宝接着说:“香蕉蹲香蕉蹲完草莓蹲!”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 讲科学用科学教案09-26

科学教案:蜗牛09-11

春天科学教案03-09

身边的科学教案07-13

关于科学教案07-24

关于科学教案07-27

《气球》科学教案08-27

《种子》科学教案09-30

有关科学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