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10-17 08:11:07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汇总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汇总5篇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依据:

  参观水族馆归来,孩子们对海洋动物非常的感兴趣,他们不停地交流着自己的所见所闻。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组织了以“海洋动物”为主题的生成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教育活动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此为依据我设计了这个“海洋知识大比拼”的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 了解动物的不动种类,能说出几种动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

  2。 了解海洋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爱护海洋动物的意识。

  3。 培养倾听的习惯,激发与同伴合作、竞争的意识。

  活动准备:

  1。 参观水族馆。

  2。 开展以“海洋动物”为主题的生成活动。

  3。 收集相关资料(图书、标本、vcd等)。

  4。 蓝猫、淘气图片各一副;沙鱼、海马、鲸的图片及vcd。

  5。 邀请一位老师当裁判。

  活动过程:

  1。 激发兴趣,引起比赛

  (1)出示蓝猫、淘气图片

  教师:蓝猫和淘气现在也在研究海洋动物,今天他们争吵了起来,都说自己知道的海洋动物多。现在我们来帮帮他们好吗?

  (2)将幼儿按自愿分成蓝猫队和淘气队。

  2。 进行比赛

  第一环节:你说我也说

  要求:

  (1)说出你知道的海洋动物名称。

  (2)两队幼儿轮流回答,;本文每人有一次向别人求助的机会。

  (3)说的多的一组可以的五个标志,少的得四个标志。

  ( 教师认真倾听幼儿的回答及时肯定幼儿的表现)

  小结:(1)按鱼类和非鱼类引导幼儿进行简单分类。

  (2)裁判评发小标志,激发幼儿下一步比赛的欲望。

  第二环节:你争我抢

  要求:(1)根据电视画面回答。

  (2)采取抢答的方式,答对一个得一个标志。

  (3)每人有一次求助的机会

  问题:沙鱼是怎样捕食的?

  安康鱼是怎样钓鱼的?

  鲸是鱼吗?

  (引导游儿认真听仔细看,根据画面及解说来回答)

  小结:请裁判评说。

  第三环节:大家一起说

  讨论:大海被污染了,海洋动物会有什么变化?我们能做什么?

  要求:幼儿自由讨论,两队可以有相同的看法。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结:请裁判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出评比。

  3。总结:

  (1) 幼儿交流感受

  (3)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延伸活动:

  (1)继续收集资料,比一比哪队多。

  (2)创建海洋博物馆。

  活动反思:

  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我有一个顾虑,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太难了。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反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老师富有创意的活动中,孩子们将前一段时间探索出来的知识全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在观看电视时又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当孩子们的小手如森林般举起时,我才感到这才是孩子们自主的学习。

科学教案 篇2

  一、情况分析

  《指南》中明确指出:让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对感兴趣的事物仔细观察,能发现其明显特证。因为动物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所以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与动物朋友"捉迷藏"的游戏情境,使孩子能更加仔细地观察、比较一些常见动物的外形特证和生活习性,拓展相关认知经验。

  我们中二班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些常见动物的认识经验,所以借助"动物的影子",让孩子从抽象到整体感知动物,从影子判断具体动物,获得观察学习的方法。

  二、活动目标

  1、根据动物影子寻找相应的动物,进一步了解动物的明显特征和生活习性。

  2、有观察、发现、比较的兴趣,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在太阳下和影子做游戏的经验。

  2、树林背景图,小兔、小鸡、小鸭、蜗牛四个小动物的影子(每张影子可点击放大、验证)的PPT多媒体课件。

  3、四块树林背景图板块,每块板分开摆放,上面有小动物的影子。

  4、塑封的图片卡。

  四、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再现经验。

  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小结:小朋友讲了喜欢小动物的理由,有的喜欢动物们可爱的样子,有的喜欢动物们有趣的本领…….

  2、情境导入,感知特征。

  (1)演示课件PPT:今天森林里有一群小动物朋友想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是谁呢?他们躲在哪里?我们一起顺着去找找吧。

  提问:你找到了谁?它躲在哪里?

  活动中:

  幼:蜗牛。

  追问:哪里有蜗牛?我怎么没看见?

  幼1:在草地上,它的头上有耳朵。

  幼2:它的头上长眼睛,它的背上还有一个壳……追问:是吗?蜗牛背上的壳有什么用呢?

  幼:人家碰它,它就会缩起来的。

  师:大家一起来学学好吗?

  追问:还有哪些动物背上也有壳?

  幼:乌龟、螺蛳、螃蟹、寄居蟹……师:草地上躲着的到底是不是蜗牛呢?

  跟问:你们找对了,真的是蜗牛,这长长得是蜗牛的什么呢?

  小结:蜗牛蜗牛真可爱,眼睛长在触角上,身背一个硬壳壳,慢慢悠悠往前爬。

  (2)观察比较,引发思考:刚才有小朋友说看到小鸡和小鸭,那么小鸡和小鸭躲在哪里呢?

  活动中:

  幼:石头后面……师:为什么你们觉得这里躲着的是小鸡和小鸭?

  幼1:小鸡嘴巴尖尖的……幼2:小鸭嘴巴扁扁的…..

  追问:除了嘴巴,还可以从哪看出他们是小鸡和小鸭呢?

  幼3:小鸡头上有鸡冠的…..

  幼4:小鸡的脚像树枝是分开的,小鸭的脚上连起来的….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从上往下看,小鸡小鸭的头、嘴巴、身体和脚长得不一样。

  跟问:你们知道吗?为什么小鸭的脚趾都连起来呢?

  幼:小鸭会游泳的,小鸡不会…..

  师:原来小鸭脚趾连起来的叫蹼,当小鸭在水里游泳时,蹼就像船桨一样帮助小鸭划水。

  小结:小鸡小鸡真可爱,嘴巴尖,脚爪细,唱起歌来叽叽叽。

  小鸭小鸭真可爱,嘴巴扁,走路摇、水里游、嘎嘎叫。

  (3)继续观察,提出问题:还有哪些动物朋友我们还没找到?

  幼儿:我看到了小兔,在小树的后面。追问: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呢?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小兔小题真可爱,长长耳朵短尾巴,走起路来蹦蹦跳。

  3、配对游戏、迁移经验。

  (1)出示森林背景图,介绍游戏"动物找影子"。

  师:树林里,有些动物朋友的影子又不见了,请我们小朋友再帮帮忙找一找。

  (2)请个别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小动物进行配对游戏,教师和其他幼儿一起观察、验证!

  活动中:

  师:你找到了谁的影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根据游戏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解决或验证。

  (4)故事小结: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

  明天动物王国里要举行动物才艺PK大赛,小兔子和小乌龟比赛跑,小兔子因为上次跟乌龟赛跑输了,心里一直不服气。所以要求再比一次!这时,池塘里小青蛙呱呱呱的叫着,小鸭子嘎嘎嘎的叫着,小青蛙跟小鸭子说我们一起来比赛唱歌吧!小恐龙和大象一直住在一起,小恐龙说我们来比赛摔跤吧!看看谁是大力士!小鸟和孔雀可不这样,他们可团结了,小鸟唱歌,小孔雀跳舞。全部小动物都在为明天的比赛忙绿着,夜深了,小动物们都睡着了!我们也去找找我们的影子吧!

  教学反思:

  分享交流.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再现已有经验。因为中班正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所以本人在此为幼儿营造宽松的交流氛围,鼓励他们在集体中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在生生互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关注个别语言表达能力弱或发音不准的幼儿及时给予帮助和纠正。情景导入.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动物明显特征的认识。因为幼儿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所以教师首先出示多媒体课件,预设了“和动物朋友捉迷藏”的场景,引起幼儿特别的注意和喜爱,使他们能主动去认识环境,投入活动。通过观察影子判断不同的动物,在此预设重点讨论:蜗牛的外形特征(结合经验丰富相关的知识)、比较小鸡和小鸭(两者的外形特征较为相似,幼儿在区分上有困难),并引导幼儿表达各自的理由。针对幼儿注意不稳定的特点,本人在游戏中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经验用肢体动作模仿表现动物的`特征,并以儿歌小结、讲讲动动等学习方式帮助幼儿互相习得经验。配对游戏.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巩固对动物外形特征的了解。因为幼儿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再次为幼儿创设立体的、宽松的、可操作的游戏环境,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引导他们自由选择、动手操作,教师则以观察者、倾听者、引导者的身份进行巡视,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共同解决,提升经验。最后教师将优美的旋律融入游戏,在音乐模仿中结束整个活动。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一、探究发现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纸的吸水性。

  二、学习耐心、细致的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活动准备

  一、教具:四种纸的展板、大记录表、塑料纸、纽扣面膜纸。

  二、学具:纸娃娃若干、幼儿记录表、透明水盆、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一)出示四种纸的展板,认识纸。

  教师提问: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各种纸,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纸?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纸?

  (二):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餐巾纸、报纸、绘画纸和牛奶盒纸。

  过渡:我用这四种纸做了四个纸娃娃。你们看!今天纸娃娃们要做潜水运动员。

  教师提问:你们猜谁会"潜水"?为什么?

  二、动手实验。

  (一)介绍材料:每桌有一个透明塑料箱,四个不同材质的纸娃娃,一份小记录表。

  (二)幼儿做实验,教师观察。

  三、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一)提问:纸娃娃放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二)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原来不同的纸吸水性也不同,餐巾纸最容易吸水最会潜水,牛奶盒纸最不容易吸水最不会潜水,报纸和绘画纸也会吸水,但是吸水的时间会长一点。

  四、延伸活动,了解不同纸的作用和好处。

  (一)由纸娃娃吵架引出面膜纸和塑料纸的对比实验。

  (二):不管是吸水性强的纸还是吸水性弱的纸,它们各有各的好处,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

  五、延伸结束。

  请幼儿再找找不同的纸,拿到活动室来做实验。

  六、活动反思。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高矮,学习正确的比高矮的方法。

  2、探索两个物体以上比高矮的方法。

  3、通过与朋友之间比高矮,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课件、操作材料重难点分析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物体的高矮,学习正确的比高矮的方法。

  2、难点:探索两个物体以上比高矮的方法。

  活动过程:

  1 幼儿通过游戏,用自己的身体感知高矮的区别。(音乐游戏“高人走和矮人走)“天气渐渐的冷了,让我们先来做个热身运动 ,跟着音乐一起来走路,好吗?”

  (幼儿学习高人走和矮人走,体验高矮)

  2 (教学课件)通过让幼儿比较课件上两个小朋友的高矮,讨论正确比高矮的方法。

  (1)(出示教学课件一,设置情境:男孩站在椅子上,女孩站在地面上比高矮)“现在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一起比高矮呢,你们愿不愿意帮他们比比看?”“他们两个谁高,谁矮?”“为什么?”

  (2) (设置语言情境)“哦,原来男孩站在椅子上,他当然高了,但是女孩现在不服气了,她说呀,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站在了椅子上吗,我也会站呀?”女孩站到了更高的桌子上。(出示教学课件二)“你们说,象他们两个这样比来比去能比出高矮吗,为什么?”

  “那怎样才能比出高矮呢?”

  (3)幼儿讨论得出正确的比较高矮的方法。(出示教学课件三)“原来呀,要让他们站在同样高的地方才能真正的比出高矮。”

  3 音乐游戏:找朋友比高矮(幼儿跟着音乐找一个朋友比较高矮)

  (1)“小朋友想不想也找一个自己的好朋友用正确的方法比比高矮呢?”

  “有哪两个小朋友愿意先上来比一比?”“我们家帮助他们比比看,谁高谁矮?”

  “XX小朋友,你是不是比他高?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引导幼儿说出:我比你高和我比你矮的句子。)

  (2)(出示教学课件四) “马上我们就跟着音乐一起来找一个好朋友比比高矮,当音乐停时,我们就说“比一比,谁是高来谁是矮”然后好朋友之间相互说一说谁高谁矮,好吗?”

  (3)“刚才我们找了朋友比了高矮,但是老师发现有的好朋友之间意见不统一,谁有好办法,正确的比出两个人之间的高矮?

  (4)幼儿讨论:两人必须站直了;我们可以先比一比肩膀,或者比一比鼻子。

  (5)幼儿根据讨论经验再次与朋友比高矮。

  4 设置情境,学习3以内正确的排序方法。

  (1)“刚才我们玩游戏高兴吗?(出示教学课件六)猴宝宝们看到我们小朋友玩的这么开心,他们也想来凑热闹。它们也想来比比谁高?谁矮?(出示教学课件七)三只猴比高矮。

  (2)幼儿操作。介绍自己的经验。

  (3)幼儿讨论三个物体如何比高矮:

  先找出最高的取出,在将剩下的两个比,找出最矮的,就能找出谁最高谁最矮;先找出最矮的取出,在将剩下的两个比,找出最高的,就能找出谁最高谁最矮。4)(出示教学课件八)幼儿用讨论出的好方法帮三个玉米宝宝比高矮。

  5 音乐游戏:三个朋友比高矮。

  (1)“刚才我们学会了三个物体间的比高矮,朱老师发现你们真的非常棒,那我们这一次要请每三个小朋友组成一组比高矮,你们行不行呀?”。

  幼儿游戏找朋友,音乐停每三人组成一组比高矮,并大声说出“谁最高,谁最矮”

  幼儿操作活动:比较高矮(教学课件十二)“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找到了三个物体比较高矮的方法,在游戏中我们还找到了许多新的朋友,你们高不高兴呀,老师这儿还有许多动物宝宝也想比比高矮,你们愿意帮忙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幼儿到区域中进行操作)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我让幼儿观察比较老师和小朋友的高矮,这时候让小朋友通过眼睛去发现,得到明确的高矮结果。到了幼儿之间比高矮时,我稍微做了一些小的变动,先让两位小朋友在同一水平上比出高矮,然后请刚才比出矮的小朋友站在椅子上,这样一来,情况发生了变化,高的小朋友变成矮的,矮的小朋友变成高的,这时候,有几位小朋友立即说:“这样不算”。本来我就是想让幼儿看看这样比高矮公平吗?没有想到这几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我马上说:“是的,这样不算,那为什么呢?”通过引导小朋友观察,注意到有没有椅子的差别。通过讨论孩子能得出结论:不同平面上进行高、矮比较是不能的,必须在同一平面上。

  然后,我通过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让幼儿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性。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通过反复的游戏,多次的比较,充分的说明了一个问题,高矮是变化的,相对的,关键是看他跟谁比,要两两比较才能有结果的。

  这节活动是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在整个环节中,流程进行的比较顺利,也有不足之处:让幼儿在不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高楼的高矮时,讨论还不够充分,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在后来的区域活动中将继续针对此问题设计专门的游戏让此概念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体验、领悟。

  最后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比较图中相同图片的高矮,并在最高的那张图片下面的格子里做上记号。从最后的作业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掌握得不错,正确率也很高。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涂色在小班的美术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涂色时我总是提醒幼儿不要将颜色涂错,可还是有许多幼儿将红黄蓝绿涂错,有一次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涂完色用肥皂洗手突然施政小朋友大叫:“我的肥皂变成红色了!别的幼儿看了也急忙用沾满颜色的手去擦肥皂。孩子们都兴奋的大叫:“我的肥皂也变颜色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颜色变变变》的活动,以此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大胆创造。

  重点:让幼儿知道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并能说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红黄蓝绿的。

  难点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巩固、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2、乐意参加玩色活动,初步体验尝试之乐趣。

  3、初步学会颜色分类。

  活动准备:

  水粉颜色饮料瓶红黄蓝绿的筐子

  活动过程:

  一、老师通过变魔术的方式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1、小朋友们,老师的本领可大了,我会变魔术我会把瓶子里的水变成各种漂亮的颜色。(通过变魔术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老师拿出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使劲上下摇晃,使瓶中的水变色。

  提问:小朋友们,瓶中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红色)

  那你们平时看到那些东西也是这种红颜色的?(红苹果红花西红柿红衣服等)

  3、老师又拿出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使劲上下摇晃,使瓶中的水变色。

  提问:小朋友们,瓶中的水变成什么颜色?(黄色)那你们平时看到那些东西也是这种黄颜色的?(香焦梨黄色的积木等)

  4、老师又拿出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使劲上下摇晃,使瓶中的水变色。

  提问:小朋友们,瓶中的水变成什么颜色?(蓝色)那你们平时看到那些东西也是这种蓝颜色的?(天空大海蓝色的手套蓝色的房子等)

  5、老师又拿出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使劲上下摇晃,使瓶中的水变色。

  提问:小朋友们,瓶中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绿色)那你们平时看到那些东西也是这种绿颜色的?(小草青菜青蛙树叶等)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小朋友们,你们也学老师的样子来将瓶中的水变变颜色。(幼儿看到老师神奇的魔术后都争着想来试一试,在一定程度上神奇的魔术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三、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瓶中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四、最后请幼儿将瓶子中的水按颜色分类,放入不同颜色的筐内。(小朋友们,今天瓶宝宝们和我们也玩累了,我们快点送它们回家吧!不过千万不要把它们送错了,瓶中的水是红色的就把它送到红色的筐子里;瓶中的水是黄色的就把它送到黄色的筐子里;瓶中水是蓝色的就把它送到蓝色的筐子里;瓶中水是绿色的就把它送到绿色的筐子里;)

  五、讲评

  六、结束

  小朋友们,瓶宝宝玩累了都回家了,我们也玩累了也该回家去了,让我们与瓶宝宝说再见!

  活动反思: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是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日常活动,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回顾本次活动,有几点体会:

  (1)在活动中我能带着目标去观察孩子的实验操作,重点在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发现颜色变变变的现象,感受其中的乐趣,在发现黄亦飞将瓶宝宝送错时我及时引导他重新将瓶宝宝送回家,通过教师的及时介入,使幼儿对颜色的进一步的巩固认识。

  (2)活动中有的幼儿操作方法不对,这时我就让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他,充分发挥了幼儿间的榜样示范作用。象陆一凯在活动中不敢大胆操作,看到同伴变色成功了,心里是羡慕的,这时我让陈天赐去帮助他,在同伴的带动下,他终于也体验到了变色的乐趣,而陈天赐也懂得了帮助同伴是一件快乐的事。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 讲科学用科学教案09-26

科学教案:蜗牛09-11

春天科学教案03-09

身边的科学教案07-13

关于科学教案07-24

关于科学教案07-27

《气球》科学教案08-27

《种子》科学教案09-30

有关科学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