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09-26 20:47:02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科学教案汇编七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请你们欣赏一段音乐视频。想不想听呀?准备好了吗?

  歌曲好不好听?老爷爷和小女孩他们在干嘛呢?对,在唱歌,跳舞,可是,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一下,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人体骨骼是由206块骨头组成的框架,如果光靠骨骼这个骷髅架子,老爷爷和小女孩能跳舞吗?他们能唱歌吗?还需要什么的参与?

  2、讲述:对,就是肌肉,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肌肉这个内容。(揭示课题:肌肉)

  3.下面请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输空。 《肌肉》老师写完了,你们写好了吗?同学们都表现得很棒,老师决定给各个小组呢分别加5分,希望接下来的课程同学们还能保持这样的精气神儿,好不好?

  4.这节课我们要学些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整齐的朗读学习目标。一,我能1、2.老师给同学们设置了两个学习目标,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两个学习目标来展开学习。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学习目标,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摸一摸自己的身体,思考一个问题:人体哪些地方有肌肉?可以小组交流讨论,也可以个人独立思考。时间是两分钟。

  2、时间到,

  3、人体哪些地方有肌肉?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呢? 学生 回答问题,谈话,同学们,除了刚才你们说的这些地方有肌肉外,那其他地方就没有了吗?你们能不能把刚才的答案全部整合成一个词呢?通过刚才看的视频,我们知道肌肉和运动有关,也就是经常运动的部位肌肉就比较多,而我们人体全身都会运动,所以我们全身各处都布满了肌肉。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这幅人体肌肉图,看看人体的肌肉是如何分布在人体身上的?是一小块一小块还是一整块的像一张人皮一样挂在人体骨骼上?(一小块一小块)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肌肉是一块一块的,那到底人体有多少块肌肉呢?请同学们大声整齐的朗读这两句话,我们的身体1、2.

  5、小结:我们的身体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6、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人体5块比较大的肌肉。第一块是胸大肌……….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身上指出胸大肌的位置。

  7.下面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回顾我们刚才一起认识的五块肌肉,然后能在自己身上准确这五块肌肉的位置。时间到,同学们都找准位置了吗?下面我们来玩个小游戏,老师想请两个同学上来为大家展示一下,看能不能准确的找准这五块肌肉的位置,娜两个同学想来展示一下,举手示意。分别给这两个小组加2分,由于时间关系,这个游戏呢如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下课后自由组合来玩,好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完成这幅人体肌肉图,从同学们的表现可以看出你们听课非常认真,也非常仔细,所以我也不吝啬,决定给各个小组分别加5分。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既然人体全身都是肌肉,那肌肉又是如何工作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活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右手,跟着老师一起做。

  右手手心向上,握紧拳头,做曲臂运动,左手摸一下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两块肌肉有什么变化?然后将手臂伸平,做伸臂运动,左手摸一下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两块肌肉又有什么变化?

  3、请小组交流讨论,预测一下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完成老师发给你们的活动记录卡,时间5分钟。

  活动记录卡填好了吗?你们的预测是什么呢?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预测结果。同学们都非常棒,你们的结果和老师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结果正不正确呢?下面请同学们先认真看曲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是怎样的。是不是刚好和我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对,是一致的,曲臂时,肱二头肌收缩,而且肌肉变短,变硬,肱三头肌舒张,肌肉变软变长。那你们再看一下伸

  臂时,他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跟我们预测的结果还一致吗?对,很好,还是一致的。跟曲臂刚好相反,此时肱二头肌的肌肉变长变软,肱三头肌的肌肉却变短变硬。你们再认真仔细的观察图片,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不是刚好附着在同一块骨头上?当曲臂时,他们的变化是相反的,同样,伸臂时,他们的变化还是相反的,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刚好是附着在骨头上的一对肌肉,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舒张)。收缩的肌肉摸上去又紧又硬,还会变短。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整齐的朗读这句话。我起头,附着在1、2,同学们读的非常棒。

  但是如果肌肉连接的是两块骨头,他们的工作形式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图片,仔细观察当曲臂时,这两块骨头有什么变化?请同学起来回答(靠拢)对,如果肌肉连着两块骨头,那么当肌肉收缩时,两块骨头就会相互靠近,从而牵动骨骼运动。这就说明肌肉有帮助运动的功能。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

  8、同学们,每天晚上我们都需要睡觉,但是睡着后我们的肌肉是不是就不运动了?(不是)对,现在你们闭上眼睛,假设在睡觉,你们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心脏,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你们的肚子,有没有感觉到肠胃在动?再摸一摸你们的鼻孔那里,是不是感觉到鼻孔周围的肌肉在动。所以,不运动时,负责心脏、肺、肠、胃、血管以及呼吸的肌肉仍在运动。

  四、课堂测评

  谈话: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看同学们这堂课学得如何?

  五、总结评学。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谁能给我们说一下。说的很好。

  2、接下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看哪个小组表现最棒?某某小组最棒,不过其他小组也很优秀,希望下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步,好不好?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加深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课前准备:

  配合教学用的录像、照片及其他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之外,人类还面临着其他一些环境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关于大气污染:

  1、说一说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简要说说原因。

  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大气污染状况和原因的内容,请学生谈一谈感想。

  3、讨论,哪些做法污染大气?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师介绍一些空气质量好的旅游、名胜地,简要说明那里为什么空气质量好。介绍几个著名的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并分析其原因。

  4、说一说,我自己能做些什么?

  关于白色污染:

  1、出示一些白色污染严重地区的图片,讨论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白色污染的内容,谈一谈感想。

  3、讨论,我们平时的行为在加剧白色污染吗?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

  4、人们想出了什么应对措施?比较、认识可降解塑料。教师介绍可降解塑料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效果。

  三、关于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1、欣赏教科书插图中的珍稀动植物。你认识他们吗?请学生介绍他熟悉的珍稀动植物教师给予补充说明。

  2、他们为什么稀少?阅读教科书,了解人类活动对这些动植物生存的影响。

  3、人类现在采取了什么措施?教师介绍我国几个自然保护区的情况。

  4、讨论,人类的活动对环境起着怎样的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板书设计:

  5、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环境问题: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

  乐观、积极地对待 。

  现 状 原 因 对 策

  大气污染

  白色污染

  物种灭绝

  速度加快

科学教案 篇4

  本次活动借助有趣又神秘的大纸箱,以“小猫”和“猫妈妈”开心地玩“躲猫猫”的游戏贯穿始终。 “猫妈妈”和“小猫”间的互动问答让孩子有了主动开口的机会,丰富了孩子的语言。

  “小猫躲猫猫”是托班新教材中的一个内容,在新教材原有素材的基础上,我们依据托班孩子容易被多变、好玩的情景吸引的特点,增添了简单但能引发孩子参与互动的多媒体场景,充分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将他们一下子引入到活动情景中,为其顺利进入游戏活动作好铺垫。

  对托班新教材中孩子们躲藏的大纸箱,我们重新设计并将其装饰成红、黄、蓝三种颜色和大小不同的房子,这样增加了“躲猫猫”游戏的趣味性,使孩子们更加投入游戏。孩子们在颜色、大小不同的房子中躲藏,自然地进行应答,初步积累了分辨颜色和大小的经验。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尝试区分颜色和大小。

  2.喜欢参与活动,并能在游戏中自然应答。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房子各一幢(大小不同)、猫妈妈胸饰、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环节一:看看、说说,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导入游戏情景:晴朗的天气,大大的绿色草地,还有可以和孩子打招呼的太阳、蝴蝶、小鸟等。

  ●重点提问:宝宝们,你们看这里有什么?(观察要点:孩子是否愿意与多媒体课件进行语言、动作上的互动。)

  ●小结:这里真漂亮,有太阳公公、美丽的蝴蝶,还有小鸟!

  (二)环节二:玩玩、躲躲,体验快乐

  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猫妈妈”和“小猫”,开始玩“躲猫猫”游戏,在游戏中注意区分房子的不同颜色和大小。

  1.参与游戏,发现房子有颜色和大小的区别。

  ●重点提问:告诉猫妈妈,你们躲在哪里?(观察要点:孩子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房子有颜色、大小的不同。)

  ●小结:宝宝们看得真仔细,三幢房子的颜色、大小都不一样。

  2.自然应答,能够区分不同颜色的房子。

  ●重点提问:你们躲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观察要点:孩子能否自然应答,并清楚地说出自己躲藏的房子是什么颜色的。)

  ●小结:小猫们都能说清楚自己躲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这样猫妈妈很快就能找到小猫啦!

  3.按照指令,找到相应的房子躲起来。

  ●重点提问:请小猫们听仔细了,要按照猫妈妈说的要求去躲。(观察要点:孩子能否听清教师的指令,找到颜色或大小符合要求的房子躲起来。)

  ●小结:小耳朵听仔细,一定就能找到小猫要躲的房子啦!

  活动建议:

  第一,本活动可反复进行,但活动开展时首先要以满足托班孩子的情感需要为主,在开心、开口的同时引导其初步尝试区分颜色和大小的不同。

  第二,本活动可和托班新教材中的“小乌龟和妈妈”以及“宝宝自己走”等活动内容链接起来,如小动物们一个跟着一个走,和动物妈妈一起到草地上做游戏等。在区域活动中可创设“摸箱““找礼物”等相关的活动内容。

  第三,还可以邀请父母一起在室外进行“躲猫猫”游戏,如鼓励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躲藏游戏,可以孩子躲、父母找,也可以父母躲、孩子找,并各自说说躲在哪里等,在互相寻找、应答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增进情感。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分析简单填埋和直接焚烧垃圾带来的危害。

  2.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尝试设计合理、清洁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3.了解现代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分析仍然存在的问题。

  4.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和沙、纸巾或废纸、墨水、塑料瓶(瓶盖上打一些小孔)。

  2.现代清洁垃圾填埋场构造图。

  3.填埋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每天产生的这么多垃圾,是怎样处理掉的呢?你知道关于垃圾处理方面的内容吗?

  2. 垃圾填埋起来,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方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3. 是不是把垃圾填埋起来就一定安全了呢?

  二、进行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过程

  1.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种方法。如何操作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22 页的内容。

  2.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

  实验的各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

  3.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注意仔细观察,描述其现象。

  4.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处理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2.学生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3.分小组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

  4.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5.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

  6.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垃圾呢?

  2.提出焚烧垃圾的方法,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3.提出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探讨,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

  2、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3、感悟作者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 科学观 。

  【教学重点】

  1、通过问题探讨,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

  2、分析文章思路以及表达方式、语言和整体风格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领会作者对科学的认识及评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慨叹于西方科学文明的巨大魅力,特别是西方工业文明与知识经济的巨大发展,让我们总觉得,东方科学要好好学习 西方科学文明来加快发展,缩小与西方科学文明之间的差距。那么西方人,又是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文明的呢?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之间的关系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乔治?萨顿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相信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作者

  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科学近代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他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语和汉语在内的14种语言。有人称他为20世纪世界上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他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和谐地集于一身,成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结合的典范。

  三、解题

  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四、字词积累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坏事)。

  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

  五、整体感知

  速读全文,试给课文分出3部分,并归纳各部分大意。

  可按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引论部分抓住“两件事”这一中心;本论

  主备部分抓住对科学的态度;结论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

  引论(第1-3节)强调“必须记住两件事”,要正确对待东西方科学;

  本论(第4-9节)论述研究科学,必须有科学的态度;

  结论(第10节)提出“希望和前景”。

  六、问题探讨

  1、前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例证法:古希腊因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唯我独尊,最后走向衰亡,一落千丈。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事实胜于雄辩。(用意是什么?)告诫那些排斥东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而要引以为戒,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2、仔细阅读本论部分(第4-9节),完成以下练习。

  (1)试分析这一部分的结构特点。

  (2)论述“我们必须谦虚”时,用了怎样的论据?论述走向实证科学的极端时(离开东方的人文理念,正确思想指导下的“科学方法”——实验科学的方法,会有局限),含而不露地写到了怎样的论据?

  第一问,答案在第5段。

  第二问,答案在第6段。

  3、“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的含义?

  光明从东方来,东方是双关、隐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人文主义的理念是东方文化所具有的。东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则相结合必然会使世界文化呈现异彩。

  4、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作者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评了某些偏见的?

  东方科学和思想思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计。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科学的种子——实验数学、科学——来自东方

  东方科学——(哲学思想、人文怀念)——西方科学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课文写的是英国有一对兄弟特别喜欢捉虫子玩,当他们得知达尔文要来时,临时拼凑了一只虫子想考考达尔文,结果被达尔文识破了,兄弟俩对达尔文更加尊敬了。课文重点写了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又贴近儿童心理和生活实际,学生喜欢读,从读中体会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和语言特色。二是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设计理念:紧密围绕三维目标,让学生在乐趣中认识生字,学习语文,简单的应用语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知生字能力,训练其表达能力以及培养朗读热情和语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自主积累词语,必须掌握的词语有:兄弟、捉虫、蜜糖、著名、长角须、粘成、标本、鬼脸、盖子、忍不住。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难点是理解达尔文为什么称兄弟俩是“小叫虫”,以及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更尊敬了。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达乐文的有关资料

  本课我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介绍

  第一课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读课题后对课题进行质疑,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并让他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根据教师提示,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解决“达尔文是怎样考科学家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解决这部分内容主要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了解兄弟俩为考达尔文而做的准备工作。然后指导学习8——17自然段,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让学生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第一课时 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孩子考科学家。

  (2)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生大胆质疑,畅所欲言) 教师梳理问题,加以板书。

  3、教师小结导入读文:我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提问题,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看能否从文中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激发学生读的欲望。)

  二、初读识字,读通课文

  1、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将不会读的生字加注拼音。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读文中纠正字音,理解生词,学习每段出现的生字,大体了解段意。重点强调 钩与钓 忍 著与着 眨是翘舌音目字旁 多音字模和粘 ( 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自主识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让学生大体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给提示,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每部分大体讲了什么,然后再次将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完整概括。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孩子为什么要考科学家呢? 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汇报: 小兄弟俩很喜欢捉虫子玩

  (1)爸爸讲著名科学家达乐文的故事

  (2)兄弟俩对达乐文很感兴趣,想见达乐文,于是想考考达乐文工团是否真像爸爸说的那样有学问。

  2、出示句子,让学生品位作者是怎么把孩子的高兴心情写出来的,让学生仿写高兴心情的句子。

  (设计意图: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读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不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用语言情的能力)

  五、总结课堂,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

  1、教师总结:酷爱虫子的兄弟俩得知达乐文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尔文,并且想考考达尔文。

  2、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兄弟俩接下来是怎么考达尔文的,结果呢?达尔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去读课文,查资料。 (设计意图 :交流读后感受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参与查找资料的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找资料,了解达尔文 (设计意图 :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初步培养收集资料能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概括内容

  1、谁来介绍有关达尔问的资料?默读全文,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 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兄弟俩考前的准备工作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考达尔文的?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兄弟俩表情的语名,引导体会并感情朗读 弟弟向哥哥挤挤眼睛,然后对达尔文说:“爷爷,前几天我们从树上抓到一只虫子,样子怪极了,可就是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哥哥赶紧接着说:“真的,我们翻了好些书,也没有查出它的名字。” 兄弟俩可得意啦!心里说:达尔文爷爷让我们考住了。

  教师质疑:达尔文真的被考信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议一议: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适时点拨引导,理解叫虫的含义,突破难点 小组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小组内表演着部分内容。

  (2)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设计意图 在分角色朗读基础上的表演,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每个人物的内心,表现人物的特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这对调皮而聪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个拼凑而来的“怪虫“来考倒达尔文爷爷,然而就被博学多才的达尔文爷爷一眼识破,在这之后,他们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2、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一些昆虫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会将自读时的感受、课堂学习的感受融为一体,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板书设计 11 孩子考科学家

  兄弟俩 拼凑虫子

  达尔文 识破小计 尊敬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 讲科学用科学教案09-26

科学教案:蜗牛09-11

春天科学教案03-09

走进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赛车》04-07

科学教案范文04-06

身边的科学教案07-13

《气球》科学教案08-27

有关科学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