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玩转电磁铁》

时间:2022-09-01 13:25:17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教案:《玩转电磁铁》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科学教案:《玩转电磁铁》,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科学教案:《玩转电磁铁》3篇

小学科学教案:《玩转电磁铁》1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极参与研究磁铁性质的实验活动,认识磁铁能吸铁,各部分的强弱不一样。

  2、技能目标:能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强弱。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操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动脑动口。与同伴协作完成实验和制作任务。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直接经验。在学生对磁铁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对同一问题寻找不同的实验方法。

  三、教学难点:

  铁也能吸磁铁。

  四、教时安排:

  1课时

  五、器材准备:

  1、观察演示用: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饼形磁铁等。

  2、分组实验用:磁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大头针、小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纸片、棉线等。

  3、小组探究用:铁架台、小钢珠等。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常见的磁铁。师:这是什么?(板书:磁铁)

  2、师:你对磁铁有什么想了解的?

  (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

  1、师:我们在什么地方见过磁铁?哪些物品上有磁铁?

  学生用自己带的磁铁进行介绍。

  2、师:给大家介绍你带的磁铁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调动学生已有的对磁铁的认识和经验,交流已获得的对磁铁的认识。让他们体会到磁铁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3、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师:见过这种形状的磁铁吗?根据磁铁的形状给各种磁铁取个名字。

  (三)、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1、师:桌上有好多物体,推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找出教室中的有铁的位置)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我们把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的性质叫做磁性。交流:实验中我们还有哪些新的发现?(磁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大头针、小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纸片、棉线等。)

  (学生通过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讨论能被磁铁吸引住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不能被吸引的物体又是什么材料做的.,引导学生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的,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

  (四)、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

  1、师: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看回形针吸得的多少;看距离的远近;教材上的两种办法)。

  交流实验方案,选择一种实验方案,观察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棉线、条形磁铁、回形针、铁架台等。)

  例:

  A B C D E

  磁铁

  实验记录表:

  A点能吸()个回形针。

  B点能吸()个回形针。

  C点能吸()个回形针。

  D点能吸()个回形针。

  E点能吸()个回形针。

  我们发现:

  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能用数量来描述磁铁磁性的强弱。

  2、讨论: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吗?(原来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思考:在磁铁的D处放一颗小钢珠,小钢珠会不会滚动?放在A点呢?会滚动吗?方向?

  分别试试,结果怎样?

  (五)、磁铁有两个磁极。

  1、师: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极,有二个磁极。每种磁铁都有二极吗?环形磁铁的磁极在哪里呢?

  小组实验:找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饼形磁铁的磁极。

  2、讨论:怎样找到饼形磁铁、环形磁铁的磁极?

  学生实验。

  3、师:如果有人不小心把一块磁铁碎断了,那它还有二极吗?

  学术讨论并实验证明。

  (六)、磁铁的磁场。

  师用铁屑和磁铁,在投影仪上演示磁铁的磁场。

  学生谈谈看到的现象,并提出问题。

  (七)、师生小结。

小学科学教案:《玩转电磁铁》2

  一、实验名称:比较材料的软硬

  实验目的:

  1、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2、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

  木片、纸片、金属和塑料片各两个

  操作步骤:

  1、用一根木条分别去刻画另一根木条、卡纸、铁片和塑料尺。

  2、再分别用卡纸、铁片和塑料尺重复这个实验。

  3、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在表格里。

  注意事项:

  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三种材料的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二、实验名称:比较材料柔韧性

  实验目的:

  1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2.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

  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

  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实验步骤及方法:

  1、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2、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注意事项:

  1、实验的公平性

  2、一定要把尺子压住。

  三、实验名称:造一张纸

  实验目的:了解纸的制作工艺,理解纸吸水的道理。

  实验材料:水、水杯、纸巾、棉布、毛巾

  操作步骤:

  1、把一小块废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在棉布下面和毛巾上面添加报纸吸水效果更好)

  4、观察我们造的一张纸。

  注意事项:

  1、纸浆一定要稀稠均匀;

  2、注意桌面的卫生。

  四、实验名称: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1、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2、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实验步骤及方法: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实验方法指导:

  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实验后桌面要干净

  五、实验名称:水和油的比较

  实验目的: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实验材料:

  给每个小组准备: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水槽。

  实验步骤及方法:

  1、观察水和食用油提供给每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滴液比较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

  3、比较水和油的轻重提供材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判断水重还是食用油重。

  注意事项:

  1、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2、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是否一样

  六、实验名称:比较水的多少

  实验目的:认识测量水的工具,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水。

  实验器材:水、烧杯、量筒

  实验步骤:

  1、观察猜测

  2、证实猜测

  3、测量

  4、量筒测量

  注意事项:

  1、量筒必须放平稳

  2、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七、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目的:

  1.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2.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实验材料:

  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实验步骤及方法:

  杯中的纸会湿吗?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项:

  1、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小学科学教案:《玩转电磁铁》3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充分感知磁铁的特性,对之产生兴趣。

  2、能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磁铁,回形针、纸片、纽扣、铁夹子、小积木、易拉罐、硬币、铁质铅笔盒、螺丝等。

  2、活动室布置一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

  3、区域活动材料:

  1)、动物迷宫板6块,每块配有立体小动物,底部有回形针。

  2)、立体鱼若干,顶部别有回形针;鱼竿10根,线上系有磁铁。

  3)、矿泉水空瓶8只,里面装有回形针。

  4)、U字形,长条形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发幼儿解决问题,找出最佳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老师不小心把许多回形针散落在地。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试一试哪种办法最好?为什么?

  2、幼儿感知,探索磁铁还能吸住哪些东西。

  (1)、提供纸片、铁夹子、纽扣、螺丝、小积木、易拉罐、铁质铅笔盒、硬币等,请幼儿猜测:磁铁除了能吸住回形针,还能吸住哪些东西?

  (2)、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

  (3)、交流自己的发现。

  3、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特性,引导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并相互交流。

  4、分组活动。

  (1)、走迷宫:把磁铁放在迷宫板的下面玩。

  (2)、钓鱼: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钓的鱼最多。

  (3)、取回形针:不用手拿,也不能把瓶子倒过来,设法把回形针从瓶中取出。

  (4)、U字形、长条形磁铁:可以怎么玩?有什么新发现。

  5、交流活动情况: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教材内容分析:

  磁铁在生活中经常被使用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而大班下学期的综合主题教材的主题二《小问号》中,恰巧就安排了《磁铁的秘密》这一科学活动。于是,我首先对教材中的活动内容进行了了解,发现内容还是很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过程设计也比较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需做调整的部分。

  科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组成。因此我首先将活动目标进行了调整:第一个知识目标定为——通过探索,发现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的特性。而原来的目标——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充分感知磁铁的特性,对之产生兴趣。这是一个包含多个核心科学概念的目标界定。由于并没有明确指明磁铁的特性是什么,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可能涉及到磁铁的很多特性,比如“磁铁能吸铁”、“磁铁能隔着一些材料吸东西”、“磁铁两端的磁力最强”,等等。这样多的科学概念,让大班的孩子在一个活动中来掌握,是很难较好的完成的。由于没有明确的核心目标,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探究不充分,孩子就无法探究出一个明确的科学概念,进而失去了探索的兴趣;第二个为技能目标——能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养成实验后记录的习惯。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的记录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本活动中我增加了幼儿记录这一环节;第三个为情感目标——对探索活动感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制定完成,接下来我根据书上的内容对活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正规性的科学活动通常要受时间的限制,但是,幼儿的探索欲望是无止境的,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教师应该牢固树立“寓科学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的意识,因此,在活动的结尾处我认为需要有一个延伸,让幼儿继续探索磁铁的更多秘密,如磁铁有正负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等特点。

【小学科学教案:《玩转电磁铁》】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案:《玩转电磁铁》09-01

玩转电磁铁课件04-12

玩转电磁铁说课稿11-02

玩转电磁铁教学设计01-13

《玩转电磁铁》科学教学反思02-23

科学《玩转电磁铁》教学反思03-30

科学《玩转电磁铁》教学反思范文02-04

六年级科学《玩转电磁铁》教学反思11-24

玩转桔子小学作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