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05-25 18:11:06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合集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合集5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和制作,进一步体验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移动物体。

  2、乐意与同伴合作并不断尝试,培育不怕困难的精神。

  重难点

  通过实验和制作,进一步体验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移动物体。

  活动准备

  1、可乐瓶、牙膏盒、正方形纸、水盆、绳子等

  2、幼儿已会折纸船。

  活动过程

  1、幼儿交流移动的经验。

  教师:上学期我们是怎样移动物体的?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试验、制作,进一步体验物体的移动现象。

  3、出使幼儿收集的可乐瓶、牙膏盒。

  4、教师出示记录单,请幼儿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5、幼儿根据自己的医院分组进行试验和制作,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活动过程,鼓励幼儿不断尝试、不怕困难,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及操作活动过程。教师给予幼儿帮助和鼓励。

  6、幼儿交流自己的试验及制作活动过程。

  教师:你制作了什么?怎么制作的?遇到什么困难?什么解决的?

  7、集中展示幼儿作品。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的参与性是蛮高的。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物体运动的关系。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方法,发挥了幼儿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做的不够的地方就是每次操作之后,应该把要点更清楚地提一下,这样可能幼儿的知识概念更清晰一点,这样不仅心里领会,嘴巴上也能表达出来。还有在操作中可以让幼儿两两比较玩一下,这样可能更好地引起幼儿的互动,给予幼儿更直观的感受。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读、编制车牌号码,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地排序。

  2、初步了解车辆牌照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自制车辆、数字卡片、车牌操作卡片和车牌号码若干。

  活动提示:

  一、了解车牌。

  (价值分析: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并了解车牌的作用。)

  1、出示一辆车,情景导入。

  2、提问:为什么这辆车不能开到马路上去呢?(幼儿自由表述)这辆车上还缺了一样什么东西?(车牌)

  3、车牌有什么用?马路上的车为什么要装上车牌?

  假如没有车牌,会怎么样呢?

  小结:车牌就像我们小朋友的名字和学号一样,可以用来区分车辆,有了车牌可以方便我们找到自己的车辆。

  二、制作车牌(价值分析:动手制作车牌,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1、观察车牌。

  (1)提问:车牌上有些什么呢?(有文字、号码、有英文字母)

  (2)看看,王老师家的车牌号码是:沪D25136。就像小朋友说的牌照上有文字、号码、英文字母。

  (3)你们家的车牌号码是什么呢?

  小结:这些文字、字母和数字都代表着一定的意思。

  2、车厂里的许多新车子出厂了,请小朋友们来帮忙上车牌。

  (1)利用1、2、3数字制作车牌,教师示范启发孩子们还可以怎么做车牌。

  教师:我们用三个数字,变一变,变出车牌号码,我做的车牌号码是沪A123是用数字1打头的。请你们也去试一试,怎么变出一个车牌号码。

  (2)幼儿制作车牌,教师指导。

  (3)交流:请你们来告诉大家,读一读自己的车牌号码。

  (4)幼儿观察:哪些是1打头的?哪些是2打头的?哪些是3大头的?的车牌号码,共有几种车牌号码?(在心理默数)小结:三个数字,排法不一样,可以排出6张不同的车牌。

  (5)启发孩子一样的车牌,想一想再变一变,让它们变成不一样的车牌。

  提问:这些一样的车牌也想上到车子上,怎么办呢?(车牌的颜色、文字、数字等都可以变化)

  三、游戏巩固。

  (价值分析:在情景游戏中幼儿继续认读车牌数字,发展幼儿认读数字的能力。)

  1、游戏:小汽车,真啊真漂亮,嘟嘟嘟嘟,喇叭响,我是汽车小司机。。汽车开到了金叶商厦,停一停。这辆车的车牌号码是什么呢?

  2、幼儿认读不同的车牌号码。

  活动建议:

  利用车牌的游戏可以继续延伸。例如:让孩子做小警察,发展孩子的瞬时记忆,问问孩子看到的车牌号码等。

科学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竹蜻蜓”是我国民间最古老的玩具之一,它小巧精致、携带方便、飞行灵活,一直倍受孩子们的青睐。而大班幼儿正处于喜欢动手制作、探索发现的阶段。因此,我尝试设计了一节科技制作“竹蜻蜓”活动,预设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旨在通过科学与艺术领域间的整合,借助图示、儿歌引导,难点前置等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制作、交流等途径,在做做玩玩中获得操作技能,进一步激发主动尝试、积极探索的科学,并发展幼儿初步的艺术审美和表现力。

  二、活动目标

  1、熟悉左右对称特征,在看流程图示制作竹蜻蜓中尝试探索竹蜻蜓翅膀的大小与飞行的关系。

  2、学会较熟悉地运用对折、画剪、粘贴等技能进行科技小制作,同时养成活动后收拾材料工具的习惯。

  3、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制作的愉悦情绪,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向往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对蝴蝶、蜻蜓的基本特征已有一定了解。

  2、材料准备:

  (1)蝴蝶实物标本,课件(以蝴蝶、蜻蜓为主要内容)各一;制作流程图7幅。

  (2)剪刀、吸管、透明胶、画报纸、白卡纸、油画棒、记号笔、五角星(鼓励制作成功的幼儿用)。

  (3)自制“竹蜻蜓”范例1只。

  四、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欣赏相关的实物标本和课件,熟悉左右对称特征。

  (1)出示蝴蝶实物标本,引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

  指:“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蝴蝶,请大家仔细观察它的翅膀有什么特点?”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左右对称现象,掌握其特征,再次引导幼儿从蝴蝶的两个翅膀的图案、色彩、形状上进行比较和体验。

  2、尝试制作左右对称图形。

  (1)讨论制作左右对称图形的方法。

  提问语:“如果要做一个漂亮的左右对称的图形,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好办法?(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幼儿尝试用画纸、油画棒独立制作并装饰左右对称图形。

  (3)教师观察制作情况并归纳左右对称图形的制作方法。

  ①出示图1~4,让幼儿了解左右对称图形的制作流程。

  ②自创儿歌归纳制作方法,便于幼儿熟记、掌握技能。“纸儿长长边对边,中线起始图案画,沿着轮廓剪一剪,再给图形穿新衣!”

  环节自评:“制作对称图形”是本次活动中的关键部分也是难点部分。以“蝴蝶”而非“蜻蜓”作为观察学习的例示,主要是因为蝴蝶翅膀大,易于幼儿观察比较。这样,他们在观察左右对称的同时就能直观地欣赏到蝴蝶翅膀上的花纹美,为下一步自制过程中的艺术装饰操作部分的更好参与埋下伏笔。制作前,让幼儿先用画纸进行尝试制作左右对称图形,一是节约材料,二是为幼儿的想法、猜测一个检验求证的机会,在此基础上,结合老师自创朗朗上口的儿歌以及图示呈现,幼儿和老师一起出比较合理的制作步骤和方法利于幼儿轻松攻克第一步制作的难关。

  3、制作“竹蜻蜓”玩具。

  (1)出示自制“竹蜻蜓”,激起幼儿动手制作的愿望。

  指:“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谁愿意上来玩一玩?”

  (2)介绍基本玩法和制作所需要的材料。

  指:“这么好玩的竹蜻蜓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呢?”(一根吸管、一张卡纸。在此教师简介古时与现今竹蜻蜓制作原材料的不同。)

  (3)出示图5~7,结合上环节图示1~4,启发引导幼儿理解完整制作的步骤及方法。

  教师:“应该怎么做呢?谁看懂这些图了?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有没有什么地方看不懂?”

  (4)幼儿完整观察图示1~7,结合教师制“竹蜻蜓”实物,交流讨论制作方法。

  (5)对幼儿提出的较多疑问之处,老师可作详细讲解或示范。

  (6)幼儿具体的操作材料,并提出制作要求。

  指:“根据图1~7做竹蜻蜓,然后用油画棒在翅膀上装饰图案。制作时保持安静;遇到困难先看图示或者观察“竹蜻蜓”玩具后再想一想,实在不能解决时可以请同伴或老师帮忙;制作中注意安全使用工具、注意节约材料;做完后及时材料。”

  (7)幼儿独立制作,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可选择合作制作或先独立制作局部后再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制作。

  (8)教师巡回指导,指导重点如下:

  ①引导幼儿发挥创造力制作不同形状的竹蜻蜓。

  指:“怎样才能让你的竹蜻蜓与众不同呢?”启发幼儿尝试做出不同形状的竹蜻蜓翅膀。

  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运用已有美工知识自主创造性地装饰翅膀。

  教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怎样来装饰你的竹蜻蜓?”

  A、启发幼儿选择油画棒、记号笔、画纸等多种方式进行装饰。

  B、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装饰方面的具体的分层指导:能力差、速度慢的幼儿可以在翅膀上先画简单的线条;能力中等的幼儿可以进行色彩图案的装饰或用撕贴画纸的形式进行装饰;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综合运用以上多种方式进行创意装饰。

  ③鼓励幼儿遇到制作流程方面困难(如粘贴步骤)时可进行两两合作。

  环节自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此环节将艺术的表现力和美感培养巧妙地融合在科学的探索过程中,让幼儿在制作中感受着图形的对称美,以及大胆运用图案、线条、色彩等表现出个性美,为科学探索活动了更丰富的空间。

  4、探索竹蜻蜓飞行的奥秘,了解竹蜻蜓翅膀大小与飞行的关系。

  (1)玩玩自制竹蜻蜓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指:“大家的竹蜻蜓都做好了,赶快试一试能飞起来吗?都飞得一样吗?”(为作品能成功飞行的幼儿颁发五角星,并让其作一定的示范。)

  (2)探索竹蜻蜓飞行的奥秘。

  指:“一样都是竹蜻蜓,为什么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有的飞的时间长、有的飞了一会儿就会落下来呢?”(幼儿三两成群进行比较飞行,观察、比较、交流、讨论。)

  (3)幼儿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教师归纳。

  教师:“原来竹蜻蜓的飞行和它的翅膀大小有关系。翅膀大的要比翅膀小的飞得高一些、飞行的时间长一些。”

  (4)作品展示、与互换玩要。

  (5)迁移知识。将幼儿自制作品展示后让大家评选优秀作品:从外形装饰、造型美到飞行效果等几个方面去评选。同时让幼儿交换作品,体验与比较。

  教师:“竹蜻蜓这种玩具在我国民间已经流传了0多年,据说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就是人们受到竹蜻蜓的启发后才制造出来的,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这小小的玩具中还藏着大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继续去探索、发现其中蕴藏着的更多奥秘。”

  五、活动结束

  1、

  2、

  六、活动延伸

  1、将幼儿制作的“竹蜻蜓”投放在科学区,鼓励幼儿课间继续探索发现飞行的更多奥秘(如翅膀颜色在飞行过程中的变化等)。

  2、在手工区材料,鼓励幼儿在竹蜻蜓的翅膀造型、装饰上作多种尝试和改进,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审美情趣。

  选自《教育导刊·幼儿教育》9年第4期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在游戏中,感受声音的大小。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大鼓和小鼓图片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绿豆若干

  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四)、活动延伸出示两个瓶子,提出: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科学教案 篇5

幼儿科学教案:有趣的两面镜

  【设计思路】

  朋友出差回来,送我一面精致的两面镜,我带到教室里,引发班上孩子的浓厚兴趣。单面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孩子们非常熟悉它、喜欢它;而对两面镜孩子们则见得较少,但它非常有趣,它所照的物体成像有不少的变化,有趣、易观察又好操作,是科学活动的好素材。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鉴于此,我生成并设计了《有趣的两面镜》这一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对两面镜的成像操作,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发展探索、观察、思维以及表达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观察两面镜夹角的变化所带来的物体成像数量的变化。

  2、尝试记录两面镜成像的现象。

  3、乐意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1、一面大的两面镜;每人一面单面镜、两面镜、各种立体小玩具。

  2、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了解单面镜的成像现象。

  (1)教师组织幼儿自由地照小镜子。

  师:“小朋友们长得真可爱!老师今天特意为每一位小朋友准备了一面小镜子,让朋友照一照自己可爱的样子。看一看,你在小镜子里面能看到你自己的什么呢?”

  (2)幼儿同伴间相互交流。

  师:“你发现镜子里有几个自己?”

  2、探索两面镜有趣的物体成像现象。

  (1)认识两面镜,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师:“今天老师除了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外,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另一种镜子,你们看,它像什么?它是怎样做成的?”(出示特大的两面镜)

  (2)师:“这种镜子就叫两面镜。它非常好玩!可以慢慢地打开,还可以。慢慢地合起来。”(老师边讲边演示)接着老师边看边作惊讶状说:“咦!这两面镜真好玩!还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我在两面镜里看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3)师:“那我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请小朋友把你们桌子上的两面镜拿起来玩一玩,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3、幼儿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两面镜成像的有趣现象。

  (1)幼儿照两面镜,老师观察指导。

  (2)组织幼儿相互交流。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在两面镜里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和一面镜子里照出来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4、幼儿第二次探索,进一步感知两面镜有趣的物体成像现象。

  (1)幼儿用各种立方体小玩具和两面镜玩一玩,进行探索,教师注意观察和指导,并鼓励幼儿相互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发现了这么多有趣在现象。其实,两面镜还会变更多的戏法呢!看,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小玩具,请小朋友用这些小玩具和你的两面镜一起玩一玩,看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更有趣的现象?”

  (2)组织幼儿交流探索的结果。

  师:“刚才,小朋友用小玩具和两面镜一起玩了玩,又发现了什么更有趣的现象呢?”

  5、幼儿第三次探索,感知两面镜夹角的变化所带来的物体成像数量的变化并记录结果。

  (1)教师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并记录,教师注意观察和指导。

  师:“我们的小朋友可真能干,又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把这些有趣的发现给记录下来。那么,该怎么记,记在哪呢?请小朋友看黑板上的这张记录表。”

  (2)教师介绍记录表格:“第一行是两面镜的标记。第一个图是两面镜完全打开时的标记(边讲边演示);第二个图是两面镜合拢时,张口大一点儿的标记;第三个图是两面镜再慢慢合拢,张口小一点儿的标记。这第二行、第三行是空格,是给小朋友记录用的。如果,你是用小鱼跟两面镜玩的,你就在第二行的第一个空格里面画上小鱼的标记,然后根据上面的标记,看看小鱼在这种情况下(指第一标记)小鱼像的数量是多少,在这种情况下(分别指第二、第三标记)小鱼像的数量又是多少?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以用数字表示,也可以用画图来表示。下面,请小朋友去试一试,边玩边记录吧。”

  (3)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单,组织幼儿讲述记录结果。

  师:“你是用什么跟两面镜玩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6、将幼儿作业记录装订成册,结束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玩两面镜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探索出当两面镜完全打开的时候,物体像的数量最少,只有一个,当两面镜慢慢合拢的时候,物体像的数量就越来越多,并把它记录下来。现在,老师把小朋友的记录装订成一本书,取名叫“我们的发现”,在教室挂起来,好吗?”

  【活动评析】

  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有着天生的好奇和探究欲望,《有趣的两面镜》就是因幼儿的兴趣生发出来的。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诱发幼儿的认知冲突,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和猜想。幼儿有了猜想和问题,并产生想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究才会进入真正的准备状态。接着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我指导他们通过自身的探索,对两面镜进行感知、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其间,我尊重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积极正确评价每一个幼儿的探究行为,对认真探索、积极动脑的幼儿加以肯定和表扬;对能力差的、依赖性较强的幼儿总是给予鼓励的支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从而进一步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探究活动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在探索中得以充分发挥,目标大成度高。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合集5篇】相关文章: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合集九篇05-13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合集五篇05-13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5篇05-14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6篇05-13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六篇05-09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五篇05-07

【精品】科学教案合集6篇05-11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汇编6篇05-10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集合5篇05-06

【精品】科学教案范文合集5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