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05-12 10:54:46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科学教案汇编五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备】科学教案汇编五篇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在学习了溶解和密度的知识后,由于密度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幼儿不易理解,如何让简单的科学原理生动有趣,幼儿乐于探索呢?酸甜可口、颜色多彩的饮料一直深受幼儿喜爱,很多饮料它们的密度都不是一样的,能不能根据每种饮料密度的不同调出两层颜色的饮料,甚至更多层颜色的饮料,经过多次的调试,我成功了.调出的饮料不仅非常好看,而且一个杯子能品尝到几种味道的饮料。我想,如果以饮料为载体,引导幼儿探索液体密度的奥妙,一定能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体验到探索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感知两种液体用同样的方法相配时:密度相同的液体相混合,密度大的液体下沉,密度小的液体上浮。

  2、尝试调两层颜色的饮料,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知识积累:幼儿已掌握密度的相关知识。

  2、每组幼儿一张记录表、一盒彩笔、密度相同的蓝莓汁和西瓜汁各三杯,一小碗白糖,教师调好的两层颜色的饮料若干。

  3、场景:布置一个小小饮料吧。

  4、音乐:回家。

  活动过程:

  (一)观察调好的两层颜色的饮料,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师:咦!这里面藏着什么?(教师掀开藏着的饮料)哇,好漂亮,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

  师:它和我们平时喝的饮料有什么不一样?

  师:它是怎么调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做个有趣的实验。

  (二)实验操作感知:液体沉浮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1、教师介绍实验操作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次,把密度同样大的蓝莓汁沿着杯子边轻轻倒入到西瓜汁中,观察果汁的变化,并记录在记录表里。

  第二次,在蓝莓汁里加糖,使蓝莓汁达到饱和状态,再把蓝莓汁以同样方法倒入到西瓜汁,观察果汁的变化,并记录在记录表里。

  第三次,在西瓜汁里加糖,蓝莓汁里不加糖,观察果汁的变化,并记录在记录表里。

  2、指导幼儿操作实验。

  3、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

  师:第一次实验你是怎么做的,你发了现什么?

  第二次实验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蓝莓汁会下沉?

  第三次实验你又是怎么做的,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一次为什么西瓜汁下沉?

  教师总结:通过三次实验结果对比得知:密度相同的饮料倒在一起混合了,密度不一样的饮料,密度大的重一些沉下去,密度小的轻一些浮上来。这样一个杯子里就会出现两层颜色的饮料。

  4、检查幼儿实验情况,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

  (三)进一步理解密度大的饮料沉下去,密度小的饮料浮上来的科学原理。

  师:老师也想试一试,看,我手上有一杯农夫果园和一杯椰果,能不能调出两层颜色的饮料(教师操作),哇,我调出来了,真漂亮。

  师:为什么农夫果园会沉到下面。

  师:如果老师想让浮上来的椰果沉下去,你有什么办法?

  教师总结:原来有很多饮料它们的密度都不是一样的,一个密度大、一个密度小,就能调出两层颜色的饮料。

  (四)幼儿游戏:《小小饮料吧》幼儿尝试调两层颜色的饮料,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能应用已有经验对星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在长期的观察活动中培养记录、分析资料并对科学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小组观察计划的设计,学会一些观察研究星座的方法。认识星座。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在夜间持之以恒的观察星座和星空。

  能力目标: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到尊重科学、尊重证据。学情分析:本课与上学期的《秋季星空》、《冬季星空》以及17颗《夏季星空》一起,共同组成了四季星空的长期研究活动,本课主要是研究春季星空的星座变化,了解春季的典型星座,进一步探究星空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猎户座的具体位置及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星座变化是有规律的。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春季星空》图片、录像。

  2、学生准备:学生的观察记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教学引入

  残雪消融,枝头绽绿,斗转星移。转眼间,春天到了,在秋季和冬季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有没有变化?北斗七星和冬季其他星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同学们进行交流,回答

  教师播放春季星空的录象。

  提问: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再结合刚才观看的录象,你有什么发现?

  展示课题:春季星空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对观察结果进行初步整理分析:从冬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内”和“从东到春”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交流、表达。形式可以多样。

  说出自己对星空的认识,说说北斗七星在夏季和秋季、春季的位置变化。

  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同学们在上学期学习了秋冬星空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研究天上的几个主要星座从冬天到春天都有什么变化,为后面的学习准备好事实资料。

  重点认识北斗七星在春季时的位置。

  自主观察

  交流总结

  一、方案制定

  经过我们的观察猎户座一天之中有变化吗?从冬季到春季星座又有什么变化呢?

  同学们能不能画出北斗七星的形状吗?画出冬季和春季的北斗七星的形状。

  大家都有了自己猜测,有的觉得星座是在自西向东动,有的觉得星座自东向西动,有的觉的星座在围绕某个点在动但是自己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该怎么办呢?

  观察星座需要一些工具,你们都需要什么工具呢?望远镜?还是用自己的双眼。

  共同交流完善方案。

  二、观察实施

  1、整理去年以来对秋季和夏季星空的观察记录。

  2、让我们小组合作一起动手完成1月5日、4月15日、10月15日晚9:00北斗七星在天空中图像的绘制。

  3、仔细观察四季中北斗七星以及猎户座的形态和位置,你们能不能发现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4、师小结: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三、认识狮子座

  1、展示狮子座挂图

  2、狮子座在北斗七星的什么方向啊?

  观察狮子座的形状。特点:

  师提示:镰刀形、尾巴向东,由三颗星组成一个三角形。

  四、我们来寻找北极星

  展示挂图

  (利用北斗七星、仙后座寻找北极星)

  1、各小组绘制找星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利用自制学具演示北斗七星、仙后座与北极星的关系

  3、教师小结:利用北极星、仙后座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并下发北极星、仙后座寻找北极星的图片,供小组练习。

  4、各小组汇报找星方法结论

  5、师总结:要找到北极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北斗七星。从北斗七星勺子上的最外第2星沿直线向外延伸5倍距离。看到的这颗亮星就是北极星。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进行寻找北极星的活动。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然后坚持观察北极星,知道晚上如何运用北极星寻找北方。

  2、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一系列探索活动进行评价。

  3、继续观测北斗七星,为学习下一课夏季星空做好事实资料的准备。

  板书设计:

  春季星空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北极星狮子座

  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学生在进行了长期的秋季星空与冬季星空观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春节星空的变化,了解了春节的典型星座,进一步探究了星空变化的规律。

  2我鼓励学生对星空进行长期的观测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记录,提示学生在课前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为课堂交流观察资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中。

科学教案 篇3

  沙子的秘密

  设计依据:

  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幼儿清楚的看到沙子是不溶于水的一种自然物。丰富感性经验,感知干沙与湿沙的不同。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运用比较法加深对沙的认识。观察现象会让幼儿觉得好奇、神秘,在这种心理驱动下幼儿能积极、愉快地掌握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通过沙路与水泥路面的比较,幼儿能初步了解现象与事物的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师幼之间互相传授经验这两条途径,验证沙的特性,体验玩沙的乐趣。分组玩沙的环节,能让幼儿进行各种在沙中的操作活动,同时,在教师分组进行指导下,幼儿能更好的玩沙,并得到一定的玩沙经验。通过鼓励的形式,让幼儿想出多种除了教师提供的玩沙游戏。最后让幼儿自己来说一说玩后自己对沙的亲身感受。

  活动目标:

  1、感知沙子的不溶于水等的特性,说出干沙与湿沙的不同。

  2、初步了解沙与建筑物的关系。

  活动准备:

  水、水桶,磨具、筛子、各种玩沙工具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来了解沙是不溶于水的一种自然物。

  T:沙放在水里有什么变化呢?

  (小朋友自己做实验,把水倒进桶里,用小棒搅拌并观察)

  教师小结:沙不溶解于水。并联想不溶解于水的物体。

  二、探索感知沙子的特性及干沙与湿沙的不同(重点)

  1.教师和幼儿一起赤脚分别在干沙和湿沙上自由活动,做一做各种动作。

  T:小朋友喜欢干沙还是湿沙?为什么?踩在沙上有什么感觉?

  2.让幼儿两人一组用筛子筛沙子,边筛边观察。

  T:筛子里的沙子哪去了?小石头会漏下去吗?沙子是什么样的?

  1、 教师小结

  T:沙子是由许多细小的颗粒组成的,沙能流动。

  4.请幼儿用力踩踏刚翻的新沙。

  T: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5、小结

  T:通过我们的小脚用力踩在沙子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沙粒与沙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6、沙与水泥的结构不同,走在上面的感觉也不相同

  T:那么用力踩水泥路面会陷进去吗?为什么在沙路上骑车费力,在水泥路上骑车省力?

  7.谈话

  T:小朋友喜欢怎样玩沙?请你来玩一玩!

  (请给本幼儿进行玩耍)

  8、教师小结

  T:沙子有各种各样的玩法,可以挖、装、筛,可与水混合玩等。

  三、幼儿自由玩沙中的各种游戏,探索玩沙的技能,教师分组指导(难点)

  1.用各种深浅不同的模子做蛋糕,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帮助幼儿掌握这样几方面的技能:沙的湿度,用手压沙的力量。

  T:做蛋糕的这组小朋友要注意利用好磨具,蛋糕不碎最重要的还是压,要压的紧!

  2.挖井、造房子等,丰富经验:

  T:想做建筑师的小朋友在挖土时要细心、耐心,及时整修,沙土要压紧。

  3.筛沙子

  T:筛沙子组的小朋友要将沙放在手指、手心上抖动,观察手指、手心上会留下什么?沙还可以放在哪些部位抖动?

科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1、“人与环境”和前两个单元构成“环境”部分,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研究“人和环境”的关系:人对环境有需求,人的行为对环境也有影响,人与自然要和协相处。

  2、“环境与保护”单元是本册的综合,是对前几个单元的概括和总结,突出了本册的“环境”主题,教育学生要重视环境、保护环境。专题研究“做个环保小卫士”教育学生要将保护环境的行为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真正成为“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因为所学内容比较直观,贴近生活,学生对此比较熟悉,应该感兴趣。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由于学习《科学》这门功课已有三年,学生要自己学习并拓宽知识面不会很难。

  3.学生认知障碍点:环境的影响和人类息息相关,可是为什么说的和做的不一样。

  教学目标

  1.能分析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

  2.能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人类对环境破坏带来的后果,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扮演的水平。

  3.能预测认为覆盖某块地时给生物造成那些影响。

  4.能准确地描述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人类的活动影响了环境,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环境。那我们人类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2、出示课件,展示图片,学生谈感受。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动植物的“诉说”

  1、学生以小组观看有关自然环境的图片和资料,自主选择自然环境,并说出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

  2、小组活动:选择角色,并讨论分析“他”的生存对环境的需要。

  3、课件出示反映人类活动的图片,学生观察,谈感想。

  4、角色扮演,小组内表演,并推选代表。

  说说各自的食物、水源、住所和活动空间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谈自己对人类的呼吁。

  5、全班展示,表演,评价,谈收获。

  活动二:改变一个小环境

  1、小品展示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主题为:日常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2、根据小品内容学生展开质疑:

  这些活动真的.会影响环境吗?如何判定?如何验证?

  3、引导制定模拟实验计划。

  4、预测实验结果,小草会有什么“反应”。

  5、动手实验。

  6、小结:注意做记录,随时观察。

  三、总结。

  1、列举人类哪些活动影响了周围环境。

  2、谈实验活动的感受。

  四、教学后记:

  引导学生明白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回会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

  板书设计

  动植物的“诉说

  第一组是森林 金丝猴 树被人们砍光了,

  抓我们送到动物园去,

  剥夺了我们的自由

  第二组是草原 跳鼠 人们在这里大量放牧,

  草原退化,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了

  第三组是湖泊小鱼 人们把乱丢垃圾,大规模捕捞,

  恐怕那一天人类在也吃不到鱼了。

  那么对于那些小动物,花草树木的控诉,我们该怎么做呢?

科学教案 篇5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汇总

  第五单元 探索宇宙

  登月之旅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

  ●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

  ●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科学知识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了解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人类登月工程和探索火星工程的伟大。

  ●意识到入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

  二、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和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层次2: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和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但不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层次3: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和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不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和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层次2: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不能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层次3: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能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三、教学准备

  有关月球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沙盘、大小不一的石子、记录纸、牙签、尺子、手电筒等,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人类登月工程的资料。

  四、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人们从古代起,就开始对月球发生了兴趣,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 通过让学生讲述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

  探索和调查 1、你对月球有哪些了解?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书本上的这些知识又是从哪里来的?)

  ①月球离地球有多远?

  ②月球的大小怎样?

  ③月球上有什么?没有什么?

  ④月球上温度如何?

  ⑤月球上有引力吗?大小怎样?

  2、教师讲述: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并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在这以后,人们对月球的观察不断深入,天文学家开始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但仍只能停留在观察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1959年,苏联科学家开始利用火箭接近月球,发射月球探掘1卫星,使它可以绕到月球的背面,对月球进行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实地进行考察,并带回了月球的岩石和土的标本。从此, 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深入、更清楚的了解。

  3、让学生阅读书上54页的内容。

  4、组织学生讨论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借此了解学生对于月球知识的前概念的情况。

  进行一些科学常识的渗透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5、你们可以设计相关的实验来模拟环形山的形成吗?

  6、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7、全班交流

  你们准备怎样做?你们需要哪些材料?你们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石块的大小和坑面积的大小、石块扔下的高度[力度]与坑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实验时要控制好变量)

  8、学生实验、记录

  9、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10、组织学生讨论环形山的形成和什么因素有关

  11、学生用手电筒照射沙盘上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讨论什么时候看环形山效果最好?

  12、你们通过查找资料对人类登月工程有了一些了解,能为我们做做解说员吗?

  13、学生介绍、补充。

  14、阅读书上56页的资料。

  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在科学课上都进行了思考,有自己的想法。

  回顾和解释 1、你想去月球旅行吗?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

【【必备】科学教案汇编五篇】相关文章:

【必备】科学教案范文5篇05-01

【必备】科学教案模板九篇05-11

【必备】科学教案模板6篇05-11

【必备】科学教案汇总6篇05-06

【必备】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四篇05-11

【必备】大班科学教案三篇05-10

【必备】大班科学教案四篇05-08

【必备】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08

科学教案模板汇编7篇04-26

【精品】科学教案汇编6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