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05-08 11:30:30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科学教案十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科学教案十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类型的金属段,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也是本单元的一个次级研究主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特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为什么使用该种金属的问题来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金属的性质部分是本课最重要的活动内容,要求学生逐一进行操作和观察,以揭示金属的共同性质。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动脑再动手,知而后行,才是科学的研究。学习科学是为了服务于生活中,所以在了解了金属的性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启发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除了我们前面认识和研究的纸和布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和研究一种材料:金属。(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1、谈话: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是金属制成的,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二)、研究金属的性质。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

  (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4、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探究中会逐步学习到。

  三、拓展应用:

  1、谈话:想一想,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的资料,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4、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2、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2、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

  【教学难点】

  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资料、夏季星空图、事先考察夜间观察星象的地理位置 学生准备:活动星图、硬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image.png

  一、开星空交流会

  1.前段时间同学们观察了月相,最近又观察了星座,这节课我们开个星空交流会,交流一下在观察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展示观星记录表及月相观察记录表。

  3.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参观、学习。

  4.小组交流观星、观月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5.小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二、认识夏季主要星座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教师简单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

  2.(出示夏季星空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星座?它们有何明显的标志?

  3.学生观察并汇报。

  4.阅读课本第59页的文字资料。

  5.提问: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它们呢?

  (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分别是牛郎、织女星。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我们根据这条光带去寻找,“河”东是牛郎,“河”西是织女,“河”中是天津四,织女旁的四颗不太亮的星,就是押送织女的天兵;牛郎旁的两颗星,就是他担筐中的两个子女;银河就是阻隔他们的一条河流。)

  6.小结寻找星座的两种主要方法:利用亮星形成的图形特征;根据已知星座来确认未知星座。

  三、制作活动观星图

  1.谈话:如果我们想认识更多的星座,就需要制作一个活动观星图,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观察不同的星座。

  2.讲解制作方法:

  (1)将全天星图剪下来做活动底盘。

  (2)另外将两张连在一起的纸片也剪成比底盘稍大一点的纸盘,其中一个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个椭圆,然后用细线将纸盘与活动底盘以北极星为圆心组合起来。

  3.介绍星图的使用方法:

  (1)将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

  (2)转动星图,让图中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同一方向,再根据图中的其他星座来认识相应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

  4.学生制作活动星图。

  5.指导学生在夜间进行观星活动:成立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

  6.小结: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

  四、应用拓展

  观察:在夏季的星空,根据“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分别找出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板书设计:

  7、在星空中(二)

  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

  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

  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3、能专心倾听别人讲话及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学试验材料:各种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块、勺子等),大容器7个、记录表等。

  2、科学术语及词汇:沉、浮。

  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这些物品宝宝想到水里游泳,你们猜猜看会怎么样呢?(出示沉↓、浮↑卡片)

  2、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我们就把玩具扔进去看看吧!

  3、让幼儿大胆猜测其余物品宝宝的沉浮现象。

  二、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浮”现象。

  1、第一次实验:幼儿把物品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2、第一次记录:记录猜想和实验的结果。

  3、交流:幼儿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测和实验结果,探索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1、这些物品宝宝,他们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玩一玩,动动你们的小脑筋,你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使浮起来的东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时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诉我们。

  2、幼儿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你用什么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的?成功了吗?

  幼儿:沉下去的东西请沉的东西帮忙会沉下去,要请浮的东西帮忙才会浮起来。

  教师小结: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而且和物体的轻重、大小有关。

  四、科学小实验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潜水艇吗?它有什么厉害的地方?

  是啊,潜水艇可以浮在水面上,可以沉到海底,还可以一半在水面,一半在海底。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今天,尤老师也带来了一艘潜水艇(出示矿泉水瓶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请幼儿分别探索如何使瓶子沉在水底、浮在水面以及处在半浮状态。

  五、经验迁移

  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图片),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了水里,我们人也会沉到水里了,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图片)

  是啊,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许多水的秘密。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所以希望小朋友们能多多去探索,去发现,利用水去发明更多东西,但是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

  2.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2)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算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二、教学准备:

  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量杯、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直尺、树叶、水杯等。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只凭我们的感觉是否可靠”。

  (1)学生仔细观察P66左上的一幅图,说说图上的两条线直吗?

  (2)学生用尺子测量。

  (3)学生谈感受。使用测量工具认识物体比只凭感官准确可靠。

  2.测量树叶的长和宽。

  (1)出示两片形状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

  (2)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长和宽。

  (3)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面积。将叶子放在有方格的纸上,数一数这片叶子占了几格,不满一格算半格。

  3.测量容积。

  (1)教师出示两个杯子,一粗一细,粗杯中水位底,细杯中水位高,请学生猜一猜哪杯水多。

  (2)认识量杯和量筒。

  (3)指导学生使用量杯。

  (4)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

  4.测量质量。

  (1)认识各种测质量的工具,了解质量单位及换数率。

  (2)学习使用小天平。

  A.调整小天平,使它平衡。

  B.测量物价的质量。

  (3)测量一粒绿豆的质量。

  5.测量温度。

  (1)认识各种温度计。

  (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6.测量时间。

  (1)认识秒表的使用方法。

  (2)利用秒表测量100米的短跑时间。

  (3)用秒表测量一楼到四楼的时间。

  7.认识各种测量仪器。

  略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意图:

  风车是幼儿极为喜爱的、制作简单的一种玩具。无论何时,都能玩。在玩风车过程中孩子们发现纸做的风车很容易就破损坏掉,“用什么纸制作风车更好”成了孩子们争论的话题,他们都要自己制作风车,并且还提议要进行风车比赛。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有趣的风车》,让幼儿在制作风车、玩风车的过程中探索什么纸适合做风车。

  教学目标:

  1、制作简易风车,体验制作乐趣。

  2、通过玩风车探索什么样的纸更适宜做风车。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

  纸张(报纸、宣纸、瓦楞纸、手工纸、挂历纸、皱纹纸、锡纸)、吸管、安全钉若干、幼儿个人猜想记录、集体记录表。

  2、经验准备:

  有玩风车的经验,知道制作风车的方法,在玩的过程中提出提问,对什么纸适合做风车有了疑问并做了猜想。

  教学重点:

  记录根据风车转动情况,并与同伴交流分享。

  教学难点:

  探究不同纸张风车转动的实验过程。

  活动过程:

  1、说一说。

  (1)引导幼儿回忆猜想制作风车的纸张。

  教师:猜想了哪些纸适合做风车?

  幼儿:报纸、手揉纸、瓦楞纸、宣纸、图画纸。

  (2)分享自己的猜想。

  教师:你是怎样猜想的?为什么?

  幼儿:瓦楞纸结实,不会破。

  幼儿:手揉纸柔软,会转得快。

  幼儿:图画纸硬,会转得快。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成功呢?

  2、做一做(制作风车)。

  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纸张制作风车。

  3、玩一玩(感知风车的转动)。

  让幼儿到户外动手玩一玩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让幼儿感觉、发现谁的风车转得更好。

  4、想一想(由分享个人验证结果引出集体验证表进行经验梳理)。

  教师:你的验证结果是什么?是哪里出了问题?(引导幼儿分析“为什么用瓦楞纸、皱纹纸制作的风车转不起来”。)

  教师:你的风车转得很快啊,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样的纸制作的?(引导幼儿总结什么纸适合做风车)

  5、评一评(集体验证结果,选出最适合做风车的纸)。

  教师:能转动的.风车是哪些纸做的?哪些纸最适合做风车?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快蒸发的条件。

  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水在蒸发时所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小烧杯、水、一块湿抹布,毛巾等

  一个大烧杯,有水,一小袋盐,小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两个中烧杯,事先贴上标号(1号和2号),半杯水,每组一块手绢,培养皿,吹风机,小电池,热水袋,电熨斗,小电风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蒸发现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水单元(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请你猜测一下,这个“水”会有什么变化?

  2.学会汇报,(变干了,变成水蒸气,蒸发掉了等等)

  3.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为什么吗?)

  4.你看到水蒸气了吗?由此,你觉得水蒸气它是什么样的?(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5.小结:像这样由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我们就叫做蒸发。(板书)

  6.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蒸发现象吗?

  7.学生举例。

  二、知道加快蒸发的三个条件。

  1.从刚才的回答中,老师发现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都是一个有心者,这一点 老师非常喜欢。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经验怎么样。比如说, 老师这儿有一块湿毛巾,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让上面的水蒸发掉呢?

  2.学生思考后回答。

  3.不错,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我们什么也不做,就让他这样放在这,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会不会干?对,但这样做时间就比较长了。

  4.那怎样做能让这块毛巾快点干呢?看哪组想到的方法比较好。

  5.小组讨论。

  汇报时注意说出所需的器材和实验过程

  6.汇报(按方法汇总)

  7. 老师事先准备了几样实物,但还有几组的同学只能对不起你们了,加入到其它组去吧,好吗?

  8.分组实验

  9.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做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10.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怎样就可以加快蒸发呢?

  三、巩固,小结

  1.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蒸发,关于这水和水蒸气,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 老师倒准备了几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盐是从哪来的吗?(出示盐)

  现在, 老师把它放入烧杯中,搅拌一下(边说边演示),现在,我又想把放进去的盐取回来了,你有办法吗?

  (2)有1号和2号这样两杯水,我想让1号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发掉,你有什么办法?你能让2号中的水尽量不减少吗?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收集、阅读有关黄河的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对比试验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能结合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坏,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保持水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各类资料。

  2.小组准备:水槽两个,长木板两快,土,草皮,喷壶。

  教学过程

  一、情境生疑问

  1、初步了解黄河的有关情况

  (1)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你从电视或其它途径见过黄河吗?你能说说你心里的黄河吗?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心中的黄河。

  (3)师:看来课前同学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黄河的资料。

  2、阅读课本中的资料

  (1)师:关于黄河,课本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资料,大家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

  (3)师:通过这些资料,你知道黄河下游的河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吗?

  (4)师:你能猜出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吗?学生猜测

  (5)师:我们知道土会被水冲走。黄河水这么黄,是不是黄河水中有很多泥沙?这些泥沙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3页的照片后先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3、自主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

  4、分组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现在每组请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生:黄河水中的泥沙是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时冲下来的;无植被保护,土壤随雨水流失的多……

  二、探究释疑

  1、完成模拟实验。

  (1)师: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模拟实验。大家先看书。

  要求:①弄清实验目的,准备哪些器材;②设计操作的步骤及方法;

  (2)指导学生准备器材;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4)学生分组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5)每组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多一些。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

  生:从有草皮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清亮,说明水中含有的泥沙少;只有土的长木板上流下来的水较浑浊,说明水中有较多的泥沙。……

  教师总结:当往只装有黄土的木板上浇水时,黄土很容易和水一起形成浑浊的水浆流走;而往有草皮的木板上浇水时,植物的根牢牢地把土锁住,土壤被保护起来,所以流下来的水还是比较清的。看来,刚才同学们实验后认为“植物对土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通过这个实验,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黄河中上游流经黄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秃秃的,土质也非常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黄河的水是浑黄的。

  三、阅读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师:同学们都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那么它一直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吗?黄土高原上的植被都到哪里去了呢?请阅读书本44面的资料,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缺少的原因。并全班交流

  (3)、师:如果这些行为一直持续下去,你认为会有什么后果?

  (4)、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你认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你所生活的地方的自然条件受到了破坏和保护吗?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在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剥一剥、尝一尝的过程中认识蚕豆颜色、外形、触感和味道;

  2. 在剥蚕豆的过程中发现多种剥蚕豆的方法;

  3. 体验剥蚕豆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托盘;人手一只小碗;

  2.煮好的蚕豆;

  3.小毛巾一筐;

  4. 餐盘每组一只;笑脸盘每组一个;

  5.白色小桌子,其上放置宝宝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 出示蚕豆,引发兴趣;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师:什么颜色?你看,像什么?(观察颜色,形状)师:请一位宝贝上来摸一摸,感觉怎么样?(鼓鼓的,表皮毛毛的)

  2. 引导猜测,想象里面藏着什么;

  师:摸起来鼓鼓的,里面藏着什么呢?(神秘状,激发猜测想象)

  3.认识操作材料;

  师:究竟里面藏着什么呢?等会儿,韩老师请你们来剥一剥。剥开来,就知道了。

  师:现在看看,桌上放了些什么?(一托盘蚕豆、小碗人手一个)师:猜猜空空的小碗用来干什么?(放什么?)(放剥出来的蚕豆)师:现在请宝宝搬小椅子到桌子边坐下。(按组先后)小脚藏在桌子下面,就开始剥。

  4. 指导宝宝剥蚕豆;

  师:剥出来,是什么?什么颜色?

  分组指导剥蚕豆的方法。(鼓励宝宝自己剥)

  5. 引导宝宝观察蚕豆宝宝,并与豆荚的表皮进行比较

  师:摸一摸蚕豆宝宝,感觉怎么样?(滑滑的)师:蚕豆宝宝摸起来滑滑的,豆荚摸起来毛毛的。

  6. 引导宝宝尝一尝煮好的蚕豆;

  师:这滑滑的,绿绿的蚕豆,你们吃过吗?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呢?

  师:我带来了煮好的蚕豆,请你们尝一尝。

  (拿出煮熟的蚕豆)师:小毛巾擦擦手,小勺子手中握,轻轻放进小嘴巴,啊呜啊呜真好吃!

  师:蚕豆的皮皮放到笑脸盘中。(不然笑脸盘要哭咯)教师分发蚕豆到每组的餐盘中。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认读本课词语,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是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权威。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杯子,金鱼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小实验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

  一次,一位科学家向几个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一个叫玛利亚的小朋友发现这个问题是错误的。那科学家为什么要向小朋友提出这个错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讨论!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和课文中的汉字娃娃打打招呼。

  2

  认读生字

  3

  读词语

  二、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1

  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科学家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

  读后交流

  (1)科学家提出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读读第一自然段。

  (2)你觉得这个问题奇怪吗?哪儿奇怪?

  (3)指导读,读出奇怪的语气来。

  3

  小朋友是怎么议论的呢?

  (1)根据小朋友的发言,相机理解抢着说

  (2)你还有不同的答案吗?刚才大家都争着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就是课文里说的哪个词语?议论纷纷。

  (3)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4

  引读第三段

  (1)玛利亚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又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因此,她的心里充满了疑问,课文里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赶快去找找吧!理解满腹疑惑

  (2)妈妈怎么说?

  5

  玛利亚动手实验,发现了什么?读第四自然段,勾画有关的句子。

  6

  是这样的吗?我们也来做做这个实验。

  (1)

  演示实验。理解水漫出来了

  (2)

  这样的结果是玛利亚根本没有想到的。因此,她感到又奇怪又生气,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读句子:哎呀,水漫出来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3)

  玛利亚这么生气,是为什么呢?

  7

  第二天,玛利亚找到那位科学家,质问他怎么可以提错误的问题来骗他们,科学家听了,哈哈大笑。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后相机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导学生读科学家说的话。

  8

  玛利亚听了,高兴地说哦,我明白了!玛利亚明白了什么?指导读第七自然段,读出高兴。

  三、总结拓展

  生活中你看到、听到或经历过类似的事吗?讲一讲。

  四、作业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先说在请完成书上的最后一题。

  板书设计:

  不迷信

  25

  科学家的问题

  动手做

科学教案 篇10

  课 题: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呼吸的研究活动来认识空气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认识到保持教室内的空气流通对保证呼吸卫生的重要意义。

  3.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关注我们周围的生活。

  重 点: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来认识空气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难 点: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1.教师:今天我们把门窗关着上课吧。

  2.请大家趴在桌上,记录我们一分钟呼吸多少次,数完后,请在记录本上记录下来。

  3.刚才是安静时的呼吸次数,如果我们运动后每分钟呼吸次数会有变化吗?会有什么变化?

  做一会静力性动作,如用力弯曲手臂等,然后马上记录呼吸频率,并写在记录本上。

  4.比较:安静时和运动时呼吸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由这个问题引出人是通过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等废气,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等知识。一般来说,学生能够自己说出来,如果不行,老师要讲解,或让学生看课文中的“资料与拓展”。

  5.如果我们不呼吸呢?引出游戏:憋气比赛,看谁坚持的时间长。通过这个比赛让学生认识到,人不能不呼吸。

  6.想一想,今天我们把门窗关闭着上课,你有什么想法呢?

  小组充分讨论后全班交流。学生大致会说出下面的一些情况:我们感觉有点闷。

  在封闭的教室里,氧气不足;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又吸进来了;新鲜空气少,二氧化碳多,所以觉得闷,对身体不好。

  7.体验活动:分男女生,到教室外的走道上站一会,体验教室外和教室内的空气给我们的感觉。活动完毕后问:“你们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学生会回答:“打开门窗!”由此将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体验推向高潮。

  8.想一想,在冬天,我们往往把门窗紧闭着上课,这对我们的身体是没有好处的,但天气又冷,不敢开窗,我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9.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情况呢?我们对这些情况调查一下。

  夏天空调房间里的空气流通问题;

  家庭里的空气流通问题;

  大商场是如何解决通风问题的;

  城市里的空气污染问题。

【关于科学教案十篇】相关文章: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6篇04-22

关于科学教案合集10篇05-07

关于科学教案汇总10篇05-06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五篇04-21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5篇04-09

关于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06

小班动物科学教案04-18

【推荐】科学教案范文04-06

【精选】科学教案范文六篇05-07

【精品】科学教案范文7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