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23 15:19:0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写了安徽广德太极洞的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并由此引出本文的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课文又从正反两面说明这一观点。正面用古今中外名人(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说明他们的成功都是靠了“水滴石穿”的精神;反面从“雨水”不能“穿石”说明目标不专一、不能持之以恒就办不成事。课文最后揭示了“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区分多音字“给”。会用“滴水穿石”“启示”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滴水穿石”的现象及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读懂“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

  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图画法 朗读感悟法 读写结合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一、观察图片,导入课文。

  1.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说给大家听听。

  2.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

  3.出示“滴水穿石”图片及声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4.揭题,板书,齐读。

  5、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问:滴水为什么能穿石?滴水是怎样穿石的?滴水穿石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初读课文

  1、 提出要求:

  (1) 读准生字字音

  (2)读通课文(3)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 出示二类生字,指名认读。(先自读,再开火车读。最后齐读)

  (3) 出示词语,指名读。(学生读后说说自己以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理解?然后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并评读)

  (5)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课文除了写水滴的故事外,还写了人的故事,找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写了哪几个人的故事?(学生快速默看后回答)

  2、 课文可分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

  3、指导读好“滴水穿石”的故事。(1-2)自然段讲述了“滴水穿石”的故事。

  4、指导读好科学家的故事。(3-4)自然段讲述了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了事业的事例。

  5、指导读好启示。第(5)自然段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

  四、教学生字、指导描红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 抄写词语

  2、 熟读课文 。

  3、布置课外作业。

  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一个证明“滴水穿石”的名人事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2、学习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3、初步学习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初悟“启示”

  1、复习词语

  接连不断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翻山越岭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三心二意 半途而废

  2、用上前面的词语讲讲安徽广德太极洞一大奇观。

  3、朗读: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

  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出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1、)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2)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3)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3、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旬,让学生变换句于的说法。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师点明: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这个意思,指导读好反问句。 过渡,你相信吗?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举例)

  三、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1、默读第三节,说说课文举了哪三个事例。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自主读文探究: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读体会。

  4、组织交流,教师随机评点,并指导读好事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

  (2)相机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读这三个事例。

  6、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揩什么意思。

  (2)练读。

  7、以读代讲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照应课始,交流感受,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1、学到这里,那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理解“铭记”,学生读背句子。

  四、领会特色,赏悟“启示”

  1、小结写作特色:这篇课文先给我们呈现太极洞奇观,然后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接着举三个典型事例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有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最后提出希望。

  2、练写读后感。

  3、把搜集到的名人资料,仿照课文写一段事例。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06-21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1-09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02-04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2-21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06-21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04-20

滴水穿石的启示经典教学设计06-30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范文07-01

《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设计四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