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设计步骤

时间:2023-03-21 14:41:32 羡仪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诗教学设计步骤(精选11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教学设计步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教学设计步骤(精选11篇)

  古诗教学设计步骤 篇1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古诗诗句相关图片、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引出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叫做《寻隐者不遇》。

  3、初步了解题目大意

  二、初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3、幼儿尝试跟着教师一起诵读古诗

  4、教师解释古诗大意

  我们已经一起朗诵过这首古诗,下面来听听这首古诗说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诗人在松树下问一童子,你师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认真的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但我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里,具体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读古诗,分段理解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古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教师小结:在一棵松树下面,诗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问童子一些事情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一句。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他是怎么回答诗人的?

  教师小结:童子说他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二句。

  4、童子的师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诗里的那一句说到了?

  教师小结:童子的'师傅就在这座山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三句。

  5、最后诗人有没有找到童子的师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里。

  教师解释第四句古诗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浓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四句。

  四、创设情境,表演古诗

  1、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古诗数遍

  2、请幼儿扮演诗人和童子表演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古诗教学设计步骤 篇2

  教学目的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其它写秋的古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学挂图。

  4、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5、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呢?

  6、自由读诗《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

  石径、斜坡、枫林、于是

  3、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认读情况。

  4、指导书写。

  于、首、枫(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1)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2)提问: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有寒冷的秋风、飘飘的白云、几户人家、火红的`枫林

  (3)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火红的枫林)

  (4)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出示春花与枫叶比较图。谁红?枫叶比二月花(春花)还红。

  (6)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7)教师在学生讲后归纳诗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

  在飘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人家。

  停下车是因为爱这傍晚的枫林,

  秋天的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红。

  (8)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枫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原因。

  5、朗读诗歌。

  (1)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2)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读出快乐、欢喜……)

  6、齐诵诗歌。

  注意重读以下词语:寒山、石径斜、生处、枫林晚、二月花

  7、背诵祷歌。

  四、拓展学习

  一、背诵课外搜集的写秋的侍

  作业设计

  一、背诵古诗

  二、看拼音写词语。

  yishoufenglingyushi

  ()()()

  古诗教学设计步骤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屠曈换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屠杀苏醒交换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古诗教学设计步骤 篇4

  一、活动目标:

  1、想象古时候儿童对月宫的憧憬和向往,感受月儿的美丽、神奇。

  2、能积极地参与古诗朗诵活动,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并能有节奏地朗诵。

  3、学习古诗,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二、活动重难点:

  1、熟悉古诗内容,能准确、流利地朗诵。

  2、理解古诗大意,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活动准备:

  1、中华文化:古诗《古朗月行》。(幼儿用书)

  2、月亮图片、古诗视频。

  四、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

  2、你喜欢月亮吗?(出示月亮的画面)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呢?圆圆的.月亮又像什么呢?(启发想象)

  3、圆圆的月亮我们还可以叫朗月,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回忆小时候看月亮的情景时,诗性大发,于是写下了一首诗《古朗月行》,诗人把朗月想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古诗《古朗月行》。

  (二)完整欣赏、学习古诗。

  1、老师示范朗诵古诗。你听到了些什么?

  2、看古诗视频,再次欣赏。

  ——提问:你听到了些什么?

  3、跟老师学念古诗二遍。

  4、解释诗句的意思。

  1)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的,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当作白玉盘。

  2)师:为什么会把月亮当作白玉盘呢?(视频)

  3)我们一起来念念这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4)有时又以为月亮是仙人梳妆用的镜子,调皮地飞到了青云的上头。(视频)

  5)师:为什么月亮有时又像镜子呢?

  6)师: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感受一下: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7)师:小朋友猜猜看,月亮上面有些什么呢?

  8)师:哦,有嫦娥、白兔、桂树。原来小朋友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啊!你们看月亮里是不是好像仙人嫦娥把双脚垂下来坐在月宫里呢?看!月宫里的桂树多茂盛呀!我们一起来念: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视频)

  9)师:咦,白兔手里好像拿着什么?原来是药呀!它在问谁和它一起吃。来一起跟老师来念念: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视频)

  5、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重音。

  6、播放视频,让幼儿跟着念一念。

  (三)请幼儿阅读《古朗月行》,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并说一说、念一念。

  (四)结束:

  师:没有想到月亮里面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啊,你还知道别的关于月亮的古诗吗?下课后念给小朋友听听,好吗?

  五、网络资源链接:

  古诗教学设计步骤 篇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古诗教学设计步骤 篇6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谈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知道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按习作要求,选择两句诗,找到原作和有关参考资料,进行初步的探究和研究,并把学习收获写出来,培养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和力和感悟力,提高学习诗词的兴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提前一个星期布置调查研究的要求:

  每人发一张卡片,内容如右表,要求学生课外时间选择课本第136页的.不太明白的两句诗,去查资料或请教他人,完成表格。有兴趣的可以多选几句进行研究,

  2.课前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必要了解。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指导阅读例文,了解报告要求;交流研究所得,进行口头习作。

  一、课前热身,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会背诵那些古诗呢?(学生展示课外积累)

  2.出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你会读这些诗句吗?指名朗读,同学互相正音。

  3.激发:同学们真了不起,会这么多古诗,想不想进一步研究它们?想不想把你的研究成果写给别人看呢?

  二、读懂例文,了解要求

  1.过渡:我们先来看一看一位同学的研究报告。(课本137页)

  2.通过阅读和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⑴这份研究报告中,介绍了哪些知识?

  ⑵你觉得哪些内容应该写,而报告中没有写?你准备怎样写,说给同学们听听。

  ⑶读了这份报告,你认为写研究报告前做那些事,可以帮助自己把报告写得更好。3.小结过渡:对,写报告之前要查资料,分析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查阅资料的成果吧!

  三、交流所得,口头作文

  1.学生按所选定的诗句自由组合,进行交流,教师深入小组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

  (先说说自己的所得,互相补充,再推选一位作为发言人在全班交流。)

  2.回到座位,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补充资料。

  3.同桌口头作文,相互评议。

  4.指名在全班口头作文,教师引导学生评议口头修改。

  四、课堂小结,评价学习

  对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布置下节课书面作文的要求。

  古诗教学设计步骤 篇7

  设计背景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具有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等特点,而3—13岁是人生记忆力最好年龄,从小让孩子接触古诗,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们在对古诗的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幼儿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活动目标

  1、喜欢朗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了解大白鹅的外形特征。

  重点难点

  喜欢朗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激发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白鹅叫声录音带、《咏鹅》朗读带、音乐带,自制正在游泳的大白鹅图片,课前事先画好的“小河”。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猜一猜。

  1、放白鹅叫声录音带,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出示大白鹅的图片。(事先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再用一张白纸遮住,以此设置悬念,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

  (二)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

  1、引导幼儿观察大白鹅的外形特征并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鹅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

  (2)大白鹅的脖子长得怎么样呢?(长长的)

  (3)这只大白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向着天空在唱歌呢,我们听一听它是怎样唱的`。(放白鹅叫声)

  (4)我们也来学一学白鹅唱歌吧。带领幼儿模仿动作,伸长脖子学白鹅叫声。(引出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4)大白鹅最喜欢游泳,它是怎样游泳的呢?(引导幼儿用双手模拟划水的动作,引出诗句“白毛浮绿水”)

  (5)大白鹅小脚的颜色真漂亮,是什么颜色的呀?(红色)那么大白鹅游泳时脚又是怎么用力的呀?请幼儿自主创编动作,然后集体模仿(引出诗句“红掌拨清波”)。

  (三)听一听,读一读。

  1、放《咏鹅》朗读带,幼儿欣赏。

  2、教师有感情配乐朗读,边读边模拟动作表现古诗内容。

  3、教读两次。第一次拍节奏读,第二次边读边模拟动作。

  4、跟读一次。放录音朗读带,幼儿边跟读边用动作表演。

  (四)音乐游戏:快乐的大白鹅

  1、放音乐歌曲《咏鹅》。

  2、教师带领幼儿扮演大白鹅,边听音乐边表演,来到“小河”里尽情的嬉水玩耍。

  古诗教学设计步骤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诗中描写的优美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体会感情,想象诗的意境。

  乐学善思

  办法诵读、探究、想象。给学生充分自学的空间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学诗感悟:

  1、解题:道,路。《三衢道中》是说在三衢山路行走中的所见所闻。

  2、自读全诗,依据注释理解诗中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诗句中有关词语。

  ①“梅子黄时”,指春末夏初梅子成熟的时期,这段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带一般为阴雨天,空气潮湿,衣物等容易发霉。也叫黄梅天。

  ②“泛”,乘船。却,再。

  ③“绿阴”,绿树的浓阴。“不减”并没有少多少。

  ④“黄鹂”,黄莺。这种鸟的叫声清脆婉转。

  4、指名读全诗。思考:

  ①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了哪些事物特点来说自己行走中的所见所闻?

  本诗四句话,突出四点:

  第一、“梅子黄时日日晴”,突出天气之好——晴。

  第二、“小溪泛尽却山行”,泛:乘船;却,再。突出了行——在小溪中乘船而行,行之尽头又顺山路登山而行。

  第三、诗中第三、四句是第二句的承接,将水路与山路进行比较,特点是:绿阴相差无几——可见小溪两岸翠树叠峰,绿阴覆盖溪面。而不同的是,在山路行走多了黄莺清脆的叫声。)

  ②作者抓住这四个事物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游兴浓厚。)

  ③为什么作者游兴这样浓呢?(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梅子成熟时应为阴雨天,这年却特殊,天天是晴天。在这种天气里,在小溪上行船,在山间小路上行走,多么舒畅!泛舟小溪,听着潺潺的水声,已够美了,再行走山路,绿阴不减,又添鸟鸣,超发高兴。)

  ④作者是在游兴浓厚的`愉快心境中写的这首诗。(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在野外游玩时的情形,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三衢道中》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叙述了自己游览中的所见所闻,给读者展现出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试着讲一讲全诗的意思,并想象是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你想像到的美丽景色。

  四、有表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五、总结学法:1、释题2、自读自悟3师生共同交流对诗中词句的理解4体会诗人的情感5背诵诗文

  古诗教学设计步骤 篇9

  教材分析

  古诗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长卷中是绝妙的华章,也是人类文化瑰宝。(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诗,诗人李白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这首诗用字十分精彩,“生”字描写了烟云冉冉上升;“挂”字化动为静,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飞”字生动写出瀑布喷涌的景象:“落”字则描画出巨流倾调的气势。“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此诗的精髓之句,比喻奇特、夸张。教师在活动中可通过课件、视频等手段,让幼儿感知“银河”与“瀑布”的壮美之处,充分理解“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的新奇比喻,进一步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了解古诗大意,理解“银河从天上泄落到人间”的比响,体会诗文意境的美好。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通古诗。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庐山瀑布视頻,古诗《(望声山瀑布》,银河与瀑布的图片,教师自备几首古诗的简单图片,《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9,“幼儿学习资料”一一《我爱你中国》

  活动建议

  1、播放庐山瀑布视频,引导幼儿认识瀑布,感受庐山的美。

  提问:你觉得布像什么?来到这么美的地方,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结:庐山是我国的名山,是一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

  2、教师完整朗通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幼儿欣赏、理解诗意。

  (1)指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懂了什么?好像看到了哪些景象?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古诗含义,重点理解关键词语:“生看”、“挂”、“飞流直下”。

  (3)播放银河与瀑布的课件,引导幼儿感受银河的壮美,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的精能。

  3、幼儿尝试随着音乐欣赏图片并朗通古诗。

  (1)教师结合图片朗通古诗,幼儿小声跟念。(请幼儿说说诗人李白当时的心情。)

  (2)请幼儿阅读《我爱你中国》第32页,指读古诗《望声山瀑布》。

  (3)请幼儿配乐朗诵古诗。

  4、请幼儿玩游戏“诗画配对”,感受中国古诗的魅力。

  分别出示《静夜思》、《古朗月行》等几幅古诗的画面,让幼儿观察,教师朗通古诗,请幼儿进行配对

  古诗教学设计步骤 篇10

  教学内容:

  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创作。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

  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

  2、学具准备: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草》。(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受

  1、中国的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老师这里有一首特别喜欢的诗。(出示课件《草》)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3、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三、欣赏作品

  1、你觉得哪一幅配画你最喜欢。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用笔、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

  2、你准备用怎样的给它配画?

  3、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都是用儿童画的方法表现出的作品,其实诗配画除了用儿童画的方法表现,还有其它的表现方法,请看:

  (课件出示诗配画作品,有国画,儿童画,卡通画,手工制作等)小结:从这里我们看出诗配画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想让你的画面洋溢诗情画意,首先选材要精准,把古诗当中的关键词当做主景,其次构图要恰当,色彩要符合古诗的意境。)

  四、学生创作

  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诗配画是不是特别想自己亲手画一幅。老师想搞一个画展叫做《诗情画意作品展》,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画,赶快动手吧!(板书)诗配画小提示:(1)构图。A、确定主景

  B、画面内容与诗中关键字相对应表达出诗的意境(2)着色

  2、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绘画作品更棒。今天我们把古诗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创作出了漂亮的古诗配画。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歌词配画。

  古诗教学设计步骤 篇11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1、揭题,读题。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2、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4、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3)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5、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6、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7、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9、借助诗境,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10、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11、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12、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13、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