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获奖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26 15:55:0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水调歌头获奖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获奖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调歌头获奖教学设计(精选5篇)

  水调歌头获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注释,通过质颖,小组互动学习,了解本词的内容。

  2、训练联想力和想像力。

  3、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徐老师以前教你们唱过的一首词,是哪首?

  生:《虞美人》

  师:作者是谁?

  生:李煜

  师: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来唱这首《虞美人》,好吗?

  师生齐唱《虞美人》后

  师:李煜的这首《虞美人》是属于婉约派的词,写出了他由一代国君到阶下之囚的无限忧愁感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豪放派代表苏轼写的一首词《水调歌头》。

  (欣赏《水调歌头》的音乐,媒体演示)

  师:苏轼是一个文学作家,我们以前读过他的几首诗词,同学们能背一两首吗?

  生:背《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 检查预习

  师:《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清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谁能介绍一下苏轼?

  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生:他是眉山人。

  生: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生: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那代表了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

  生:北宋书画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师:这代表了他在书画方面的造诣。

  生:苏轼生于1037-1101年,21岁中进士。

  师:你对他了解得真详细。的确,他在词的方面造诣极高,看来,大家通过预习,已经了解了苏轼的许多文学成就。虽然他的文学造诣很高,但是他的仕途坎坷,政治上很失意。曾多次贬官,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就是他在贬官时所作,而且当时他与他弟弟已有七年没见。

  三、 自由读课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理解词的大意。

  师:这首词是古往今来最为著名的中秋词,就词的内容来说,有一定难度。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但愿人长久》一文,就这首词的大致意思讨论一下,讨论中的疑问等会在大组交流中提出来,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告诉同组的人,你最喜欢那句词句,为什么?好,下面请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

  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教师来回巡视,并参与学生讨论)

  师:(看讨论时间差不多了)下面我们就进行大组交流。

  生: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没有人举手,表示理解都有难度)

  师: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所以打消念头。表现作者的矛盾心理。

  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这句写出了他对着自己的影子翩翩起舞,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他当时孤独心情,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不如在人间,表现诗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生:因为当时作者被贬官了,所以认为这里“何似在人间”,还有对现今的生活的满足,安于现状。

  师:这两位同学回答的不错,还能结合词的创作背景来理解。

  生:我要介绍一下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认为这句话是表现作者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的。师提示:这首词的确是表达苏轼在中秋之夜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是这句话是否就传达了这个意思?

  生:我觉得不是,因为《但愿人长久》一文中已经有所提示,这句话是表达作者心里的宽慰之情。

  师:对,我同意他的观点,因为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发生变化的。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表现作者对月亮的埋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与弟弟天各一方的遗憾和无奈。所以他用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这一自然的普通规律来自我安慰,自我释怀。这种胸怀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生:我认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是表现诗人在中秋节饮酒时的发问,表现作者愁苦心情。

  师:愁苦吗?这句话的意思是明月是什么时候就有的,我端起酒杯来问苍天。在这里作者把天想象成能与之对话的对象,他不把天看成是高于自己的、主宰一切的神圣,应该说表现苏轼的豪放与浪漫。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一句表现作者的一种美好的祝愿。祝愿兄弟俩的情谊开长地久,同时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弟弟的思念之情。

  师:那么这里的人指谁?

  生:弟弟。

  师:能不能指天下人?

  生:想了一下后说:也可以。

  师:所以这句话不仅表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而且能推而广之,表示对天下所有与自己有类似情况的人一种良好祝愿。

  生:我喜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因为这句话是写景句,表现作者因为思念而心绪不宁,辗转难眠的情景。

  师:好。大家刚刚很积极参与到了我们的课堂讨论中,我想通过讨论,大家一定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理解。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而作,把兄弟之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进行了深层次的思

  考。下面我们一起来再读一遍。

  生:齐读。

  四、根据语境填写词句

  师:同学们,我们读前人的古诗词文,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我们的文化积淀,感悟前人在古诗词文中的意韵,感受古人的遣词造句;另一方面,我们背诵积累的目的在于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我们所积累的古诗文,增加文章的语言色彩,并为自己文章的中心所服务。下面我们来看几个语段,请同学们根据语境,填入《水调歌头》中的词句,并思考概括这样的词句可用于怎样的语境中。(发下讲义,学生读读议议,开始练习)

  语段一:

  李意民还是那样,有极度的.表现欲,只见他将袖子捋得老高,端起啤酒瓶:

  “哥们,来,干了它,虽说我们已经五六年没见了,但我仍时常怀念当年我们“x”的豪情与浪漫。”

  说完他咕咚咕咚三口并作二口地将一杯啤酒喝了下去。

  (摘自李晓羊《友情》)

  语段二:

  我将去送姚烨,三年来日夜相伴的感情,一年后将被她带到美国去,虽然三年前我已经知道终会有这么一天的,但觉得不会来得这么快,走进侯机亭,才真切地感受到分别在即,也明白“x”,然而眼泪最终还是背叛了我自己。

  语段三:

  今天是农历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湛蓝的天空中“皎皎空中孤月轮”。白天发生的事仍然历历在目,一个人躺在床上,只要闭上眼睛,眼前就会展现她那苍老蹒跚的身影,月光从东窗移向了前窗,复而又移向西窗,此时此刻,我才感受到了苏轼那“x”的那份辗转反侧。

  五、这首词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

  明月——宫阙——琼楼玉宇想像

  月圆(天上)——人圆(人间)联想

  六、提供几幅形色各异的云彩图,让学生想像。

  七、小结“词”。词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一种韵文。在唐五代时称曲子词。曲指的是音乐,词指的是文辞,词与曲二者本来不分离,至宋代,词与曲分离开来,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但仍然可以配乐吟唱。词有词牌,即乐调,如《水调歌头》就是词所配的乐调。古人多以吟唱的方式读词。

  八、多媒体播放歌曲《水调歌头》,提出背诵要求。(提名试背、师生齐背)

  九、布置作业

  以“遥望夏夜的星空,我浮想联翩……”开头,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上阕望月(写景)情借

  明月酒青天风清影“我”(实写)景景

  宫阙琼楼玉宇(虚写)交抒

  下阕怀人(抒情)融情

  乐观旷达

  明月宫阙琼楼玉宇想像

  月圆(天上)人圆(人间)联想

  教后感:

  1、纵导:得意于随意

  为了让学生真正主动地自得词中之意,我始终把自己定位于学生探索队伍中的随员角色。其引导多是随学生之意的商量、探讨,随课文之意的设疑、设境。

  2、横拓:生发于随文

  开放性的语文教学要求教者凭借教材载体,给学生以更多的知识信息和思维、表达、创新等能力训练的机会。为此我特别注意在“纵导”中随意、随机的横向拓展。

  水调歌头获奖教学设计2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一起坐在这里,听着悠扬的曲调,在这屏幕上欣赏到了中秋的月色,如果我们一起由历史的长河向上追溯,追溯到上百年、上千年前,在我国古代,有很多文人,他们在欣赏中秋月的时候,产生了很多感触,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就是大文学家苏轼的一首咏月词。

  我们先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的词评家胡仔曾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余词尽废”是什么意思呢?就好像这首词是一朵特别美丽的奇花,当它开放后,其他的花朵都失去了光彩。从“余词尽废”,可见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之高。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词。先了解作者。

  二、作者背景

  1、了解作者。(看屏幕)

  2、我们再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哪一句话提示了我们作者写作的背景?(小序)

  总结:中秋时,大醉时。(看屏幕,补充介绍)

  3、介绍“词”的体裁。

  三、前提测评

  给红色的字注音。正音并全体朗读。

  四、朗读训练

  1、播放朗读。

  2、学生跟读。

  3、齐读。

  五、思考讨论

  1、读完了课文,我们就初步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要想读得声情并茂,我们还要学习课文的意思,深入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提问1、根据课文注释,发挥想象,再现这首词描绘的情景。

  出示每个诗句的画面,同学描述,教师总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月宫中的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分析:诗人问月问年,发挥了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呢?因为作者政治失意,内心激烈的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但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分析:诗人为什么想要乘风归去?想要离开现实,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但“又恐”,说明他又有所顾虑,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哪比得上人间?

  分析:月下起舞令词人陶醉,这里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生活的美好。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现实。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分析: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这就过渡到了下面的怀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

  分析: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分析:作者的内心矛盾有没有得到解脱呢?解脱了,通过自我安慰。人事无常,有聚有散,自古如此。人的悲欢离合也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为此悲伤,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就可以了。

  作者由幻想超然物外,到重新认识到现实的美好,认识到现实总有不完美的地方,战胜了自己消极地想要离开现实的念头,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旷达的胸怀。

  2、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3、上下阙主要写什么?怎样联系起来的?(提示:古代诗词常常先写景,后抒情)

  上阙:望月(写景)下阙:怀人(抒情)

  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在这首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自由发言,领会词意,词人的感情。

  5、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表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总结:学完了这首词,我们深刻地认识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一生时常处在坎坷之中,他的心里,有那么多的矛盾和斗争。但他却始终有着那么乐观的精神,那么宽阔的胸襟。不因为宦海的沉浮而自暴自弃,不因为生活的境遇而怨天尤人。让我们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六、能力训练

  在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优秀的咏月诗词,有的优美动人,有的沉郁深刻。说说你收集的咏月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分析:说说喜欢某首诗的道理,可以从分析其思想,鉴赏其艺术着手。

  出示范例,学生思考讨论,可写个大意。

  七、音乐欣赏

  听音乐可放声跟唱。加强背诵。听完一遍,回到首页齐读课文。(或背诵)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将刚才交流的你喜欢的一句咏月诗词及喜欢的理由写成200字的短文。

  水调歌头获奖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2、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

  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

  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 、欣赏《水调歌头》

  1、 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秋节。当时作者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 学生读书下注释。

  (2) 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 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

  (4) 全班齐读

  3、 疏通全文

  (1) 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 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 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明确: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月光转过朱红色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5) 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明确: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6)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问: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5、音乐欣赏

  (1) 播放王菲的 《水调歌头》

  (2) 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感受其中的情感。

  6、 学生总结

  (1) 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第一步: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第二步:驱遣想象,再现情景。

  第三步:诵读品味,领会诗情。

  (2) 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明确: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三、 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小作文:以“月”为话题,说自己想说的话。

  水调歌头获奖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培养诵读的习惯,背诵这首词。

  2、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把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秋月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静夜思》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检查预习

  宫阙(què)玉宇(yǔ)朱阁(gé)

  绮户(q)无眠(mián)婵娟(chánjuān)

  三、简介作者、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弟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词写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词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苏轼仕途失意被贬,心情抑郁。其弟苏辙(字子由)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人已有七年未见。中秋赏月,词人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这首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四、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听课文录音,学生朗读,读准字音。

  2、研讨分析词的内容:结合注解,疏通文句。

  3、思考讨论:

  ①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讨论概括: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②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讨论概括:实景:明月、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③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讨论概括: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4、小结

  ①文章结构

  上阕望月(写景)借景抒情

  下阕怀人(抒情)情景交融

  ②主题: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对亲人的思念。

  五、诵读品味,领会诗情

  1、配乐朗诵

  2、体会诗情

  六、发挥想象,再现情景

  听歌曲,再现情景。

  七、迁移

  1、课后搜集有关“月”的古诗词。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赏析喜爱的咏月明句。

  例子:这是一位同学对《静夜思》的赏析,请大家模仿它,说说你喜爱的咏月名句。

  我爱这首诗的自然美,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给人一种朦胧美。我也爱这首诗真实的思乡情。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水调歌头获奖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 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 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教学重点:

  一、 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

  一、 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二、 提高欣赏能力,情感体验深刻。

  教学工具:

  录音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导入:中秋的月亮皎洁无暇,举家团圆的人们其乐融融,可是,在这本应团圆的日子里,又有多少离人看着这明月,黯然神伤。

  二、 听朗读录音,感知全诗

  1、 教师播放录音

  2、 学生仔细聆听

  三、 写作背景介绍

  1、 学生汇报收集的材料

  2、 教师补充介绍

  四、 初读全诗,领会意境

  1、 学生翻译全文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2、 提问:这首词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呢?

  五、 再读文章,体会感情

  1、 抓住重点词句,说说作者表达的感情

  (学生抓住文章中的语句,结合自身的感受说一说对这首词的理解。)

  六、 课外延伸,拓宽知识。

  1、 提问:你们还能说一些咏月的诗句吗?

  2、学生交流汇报课外收集的诗句。

  七、 听音乐,加深体验。

  1、 教师放《二泉映月》、《花好月圆》音乐。

  2、 学生仔细听音乐。

  (提问:这两首曲子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你能听出来吗?)

  八、配乐朗诵,加深印象。

  学生集体朗诵。

  九、课堂小结

【水调歌头获奖教学设计(精选5篇)】相关文章:

《化石吟》获奖教学设计12-11

苏轼《水调歌头》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12-16

《雨巷》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12-16

朱自清《背影》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07-01

《水调歌头》教学反思(精选7篇)05-13

饮湖上初晴后雨获奖教学设计10-25

李清照《声声慢》获奖教学设计范文07-01

《水调歌头》教学实录2篇08-01

水调歌头教学反思15篇05-28

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