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7 17:45:0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关于《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精选12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二、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

  3、精读文本:

  集体朗读第一部分(1~5):

  ⑴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⑵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大量的排比:

  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给人的印象:

  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⑶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

  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⑷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⑸第5段的分析: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写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写了拜见时哪些方面?(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

  4、布置作业: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1、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

  2、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二、感悟文本

  精读6~9段:(都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1、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么修辞?找出相关的句子:

  (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

  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2、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外,还用了什么修辞?

  (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3、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思考:犀利与威力是否重复?

  为什么不描写眼睛的其他特点?

  A、“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先抑后仰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

  B、“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

  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4、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结合课后练习四,理解“幸福”的含义)

  介绍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和晚年的经历。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尔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和妻子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第三课时

  1、课后习题和作业的讲评。

  2、托尔斯泰生平介绍补充。

  3、课外拓展:

  托尔斯泰代表作品《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4、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精彩的外貌描写,有外貌透视人物心灵的手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教师正音。学生交流、巩固。

  2、指名学生与教师共同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⑴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⑵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⑶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请用课文原句说说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试试说其作用。

  (此处可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3、读了这一部分,你认为托尔斯泰的外貌怎样?

  四、教师小结

  课文的前四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作者生动地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作者对客人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们全方位的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同时,这一段也是过度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习了解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描绘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的。

  二、研读与赏析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他学生听读并思考:

  1、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在写法上,与写外貌时是否相同?为什么?

  三、教师小结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请同学们课下一定多读读这位文学泰斗的作品,只有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作者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评价。

  学习本文,我们如同与两位大师对话交流,请你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最好将精彩的语段背下来。有些句子含义深刻,你是否都理解了,如果有疑问请提出来。

  四、学生质疑

  1、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他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五、拓展延伸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

  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教学难点】

  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自读、研讨。

  【教学过程】

  一、有关人物介绍

  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粗点字注音:

  胡髭(zī)长髯(rán)鬈(quán)发黝(yǒu)黑 滞(zhì)留愚钝(dùn)禁锢(gù)轩(xuān)昂 犀(xī)利侏儒(rú)尴尬(gāngà)酒肆(sì) 锃(zèng)亮甲胄(zhòu)粲(càn)然盎(àng)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愚钝:愚笨;不伶俐。

  禁锢:束缚,限制。

  犀利:锋利;锐利。

  酒肆:酒馆。

  炽热:极热。

  滞留:停留不动。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2、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⑵……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⑶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四、探究活动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五、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六、作业

  课外阅读罗曼·罗兰《名人传》一书,更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理解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创作情感。

  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句的深刻含义,在合作交流中探讨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3、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文中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托尔斯泰背景资料: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出生名门贵族。自小热爱文学和哲学。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也是他实践“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标志。

  指导学生看插图。看他的脸庞,头发,鼻子,胡子,眼睛。

  二、作者简介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伟大的悲剧》、《罗曼·罗兰》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

  三、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能够正确默写。

  黝黑 粗糙 崎岖 平庸 滞留 愚钝 器宇 蒙昧 酒肆 缰绳 轩昂

  胆怯 藏污纳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入木三分

  四、整体感知课文

  (一)同学们,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朗读时思考两个问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2、每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

  朗读后请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1-5自然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第二部分为6-9自然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二)请第1、2、3组同学读课文1-4自然段,然后用原文语句说说课文怎样具体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须发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

  面部轮廓: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面部表情: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

  着装穿戴: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

  五、精读课文

  (一)请全体男生读第6-8自然段。

  为什么说托尔斯泰有一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敏锐的眼睛观察社会、人生。

  (二)请一个同学读第8、9两自然段。描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的作用是什么?

  描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可以集中表现托尔斯泰高尚的人格,揭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突出中心。

  (三)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试找出一些。

  1、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的树根,朝上倒竖。(请同学们看插图)

  2、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请同学们看插图)

  3、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4、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请同学们看插图)

  以上4句,请同学们每人当堂背诵一句你喜欢的,同座位同学互相检查。然后请两位同学在全班背诵。

  (四)品味语句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收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五)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六、总结

  本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后半部分笔锋一转,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他“天才魂灵”的深邃、伟大,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崇敬之情。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作者驰骋想象,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

  学过本课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抄写生字词。

  3、课后阅读《托尔斯泰》全文或《三作家》全书。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加强诵读,积累丰富的词语与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2、理解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强化语言品味,了解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积累词句;

  2、了解外貌描写的作用,学会合理运用修辞;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托尔斯泰的思想、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一位文学巨匠,在俄国文坛驰骋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谓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著名。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到了晚年,他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下面,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传记作家。我们曾学过他的《伟大的悲剧》。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3、课文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人物的外貌描写。

  三、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四、品味语言

  (小组合作交流)

  1、划出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试作点评:

  (要求反复诵读)

  2、班中交流:

  学生点评、交流,完成对语言的品味和人物思想的领会。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升华。

  ⑴体会容貌特征:

  须发──浓密:“植被多于空地”“热带森林”“滔滔白浪”;

  长相──平庸、丑陋、粗鄙:“低矮的陋室”;

  (眉毛、鼻子、额头、皮肤、耳朵、嘴唇……)

  表情──忧郁、愚钝:“禁锢思想的囚牢”。

  ⑵理解精神世界:

  (抓住眼睛)

  “黑豹似的”“一把锃亮的钢刀”“枪弹”“金刚刀”——目光的犀利;

  “刀剑入鞘”“神奇的星光”“手术刀”“x射线”——感情的丰富;

  “闪光的珠宝”“猎鹰”“寒光四射的匕首”——眼睛的威力。

  ⑶语言特色:

  比喻、夸张兼用,大肆铺排。

  五、课堂小结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外貌(特别是眼睛)的描绘,极力赞美了托尔斯泰内心情感的丰富,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犀利,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运笔在方寸之间,洋洋洒洒,精雕细镂,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之所以产生如此的艺术效果,全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把我们带进无穷想像的空间,让我们尽情玩味,揣摩其含义。

  六、布置作业

  1、猜一猜,下面描写的人是谁:

  黄里带白的脸,瘦的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鸭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鲁迅)

  2、熟读课文,积累语言,作些抄写摘录。

  3、完成“读一读,写一写”“研讨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默写词语、拼音。

  2、简答下列问题:

  ⑴请大家谈谈对此文刻画人物方面最深的印象:

  参考:以肖像来透视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肖像刻画浓墨重彩,极尽铺陈之能事,又妙趣横生。

  ⑵看课本彩页上的托尔斯泰肖像画,再让学生谈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

  二、感悟体验

  1、文章为什么把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得如此平庸、丑陋?

  写托尔斯泰的平庸甚至丑陋,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2、找出你认为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说说你的感想: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

  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引用、夸张,突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你还能找出文中类似的语句吗?

  “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⑵……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⑶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三、拓展训练

  请尝试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对爱因斯坦进行外貌描写。

  1、明确要求:

  ⑴仔细观察,把握特征;

  ⑵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做到形象生动,形神毕肖;

  (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2、全班交流,评价。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语文作业本》。

  2、课外阅读《战争与和平》《复活》等托尔斯泰的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掌握本文创作的特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

  ⑵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富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创作情感。

  3、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要努力关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的人们,要积极从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汲取自己前行的力量,不断丰富自己的生命历程。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投影仪、录音机。

  【课文感知】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全文主要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和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赞美了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了他人生的不幸。

  课前二分钟简介戏剧《日出》。(注意从作家对于生活的犀利的洞察力入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从作家不凡的洞察力,对人类精神文明所作的杰出贡献入手,分析作家的命运的两重性,分析作家命运的悲剧性,然后导入对本文的讲解。

  作者简介:

  学生交流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教师进行补充与点评。

  识记重点字词:

  黝黑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轩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炽热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

  (教师检查学生预习的结果,要求能够正确的给汉字注音,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并且能够做到灵活运用)

  二、放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组:

  1、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来看,读者仍然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2、在茨威格的笔下,托尔斯泰有一双怎样的眼睛?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来(20字以内)。

  3、请你模仿下列语句写一段话:

  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对那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

  三、揣摩与思考

  1、本文着重刻画作者为什么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请揣摩下列语句:

  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⑵……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比的频波。

  ⑶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2、分析本文人物描写运用的手法。

  3、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四、拓展与延伸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们一同讨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请你联系生活的实际,与全班同学探讨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五、巩固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外阅读题《贝多芬的吻》。

  【课后记】

  本文的语言十分的优美,但是作者的思想却十分的深邃。在本文的讲授过程中,对于托尔斯泰的生平与创作的简介非常的重要。在课堂是对于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的引导存在一定的困难,今后在文章的导入的过程上还应该下一番功夫。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等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2.能力目标: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涵义

  品味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妙喻的肖像描写及欲扬先抑的手法

  3.情感目标:感悟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而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知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运用夸张和比喻的肖像描写

  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涵义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学习文章运用夸张和比喻的肖像描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2.了解作者茨威格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投影多媒体课件,托尔斯泰的画像)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的第一流的作品,为我们所熟悉的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三部作品是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在走入文本之前,我们对托尔斯泰的外表进行有序地观察,首先,我们看到的肯定是他长着一张不同于中国人的脸,现在我想问的是,你们觉得这张脸有什么特点,比较吸引你注意力的地方是什么?请同学们来描述一下?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进这位磨难中造就的诗人,与两位文学大师进行近距离的心灵对话,走进三个人的世界,一起来解读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乍听,我们大家瞬间都成为了“算命先生”了,要为托尔斯泰“看相”去了。

  二. 研读与赏析

  1.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标序段序,疏解疑难生字,请同学来读一读生字,并检查预习情况

  2.指名朗读,听读的同学圈画批注出文中能概括头尔斯泰的形貌给人总体印象的句子。

  3.请同学自由回答。

  教师点拨:要求是描述总体印象的句子。

  明确:

  ①“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印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②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③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4.小组交流讨论,思考:全文概括说明了哪些内容?

  教师点拨: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并进行概括性地说明分为哪些部分?

  明确:

  ①1-5段:形貌特征:须发、面部轮廓、面部特征、长相平平,让拜访者失望

  ②6-9段:非同寻常的眼睛(板书)

  三. 质疑探究

  1.分组讨论,思考:第一部分作者是如何刻画作者的形貌特征?从课文中将其指出。

  分成四组:一组找出须发的描写,一组找出面部的描写,一部分找出长相平平的描写,最后一组找出让拜访者失望的描写。

  明确:须发:

  ①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

  ②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③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

  ④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

  2.同桌互助,交流思考:第一部分作者刻画肖像描写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明确:比喻、夸张

  作用在于不仅使形象鲜明,特征突出,而且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想,比喻不是追求神似,而是追求神俏,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尽量扩大或缩小描述,更加突显托尔斯泰的形貌特征,“形”“神”的独到刻画,使文意深刻,韵味无穷。

  四. 小结

  托尔斯泰的外貌会让拜访者失望,长相粗鄙,多毛,浓胡须,身材矮小,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这样的一位文学巨匠就真的没有他自己身上的特质吗?堂堂的一位文学巨匠,难道就被茨威格说得如此一般吗?请同学继续预习下一部分的内容,在他身上看是否有什么新的发现?

  五. 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我们来个现场小练笔:你们抓住你们身边最熟悉的一张脸,把那个人的形貌特征描写下来。希望我们能把今天所学到的修辞手法加以应用。

  六.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巩固复习

  2.完成课后练习

  七. 链接材料:有计划地阅读代表托尔斯泰艺术高峰的三部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进一步了解这位文学泰斗的风采。

  附:板书设计

  (1-5)形貌特征→须发面部长相拜访者的印象

  (6-9)非同寻常的眼睛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作者崇敬赞美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情感。

  一、导入

  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战争与和平》

  我觉得,每隔一段时期做一下“灵魂的扫除”是很有益的事情,它能让你自醒自重,同时使你的生活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复活》

  人都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安娜·卡列尼娜》

  这三激励人心的话虽然出自不同的著作,但这三部著作却出自同一个人之手,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人公——列夫·托尔斯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作者崇敬赞美的情感。

  三、预习检测

  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回答。

  1、列夫·托尔斯泰出身于怎样的家族?

  名门望族

  (他出生在俄国的土地上,家族有显赫的历史,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女儿,他是天生的贵族。)

  2、人们希望他是一个集什么于一身的人?

  一个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的人。

  四、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与大家分享:你读到了怎样的列夫·托尔斯泰?

  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描写(脸、眉毛、胡子、眼睛)

  修辞——比喻、夸张登

  其他手法——对比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为托尔斯泰描绘了惟妙惟肖的“肖像画”,他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他的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他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五、情感升华

  请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跳读课文。

  告诉大家:你记住了怎样的列夫·托尔斯泰?

  明确:眼睛是心灵窗户——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欲扬先抑)

  特有的高贵品质——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白板展示:列夫·托尔斯泰的生活背景)

  再次理解:眼睛是心灵窗户——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特有的.高贵品质——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教师小结: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看到社会的弊端,看透了世间的丑恶,将其淋漓尽致地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智者的痛苦往往在于能看清真相,并用一生去改变丑恶而事与愿违。他失去的是自己的幸福,却在民众心里竖起了丰碑,在统治者心里插了一把尖刀。

  六、课堂小结

  列夫·托尔斯泰留给我们的是无价的财富,所以他虽不幸却也是幸福的。一个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死后依然安静,他的墓前没有墓碑,没有鲜花,没有墓志铭,但作者茨威格却说他的墓是世界上最美、最感动的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有的是无尽的赞美和崇敬。

  七、教师寄语

  “人都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以后只要我们再读到这些句子,再读到这些作品,我们都会从心底感叹:永远的经典,永远的列夫·托尔斯泰。希望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追梦者,可以循着前人的足迹,传承经典,创新未来。

  八、作业

  1、积累文中运用修辞的优美语句。

  2、运用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给自己崇拜的人描绘一幅肖像画,300字左右。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

  (1)给加线字注音

  胡髭 长髯 鬈发 禁锢 颔首低眉 锃亮 广袤无垠

  (2)解释下列词语

  器宇 禁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轩昂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三、整体感知

  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放映托尔斯泰的肖像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没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前面的彩色插图加以体会)

  阅读、观赏和讨论后明确:

  1.可分两部分:

  一、(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2.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四、精研第一部分

  指读:找五名学生每人读一段,思考: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讨论明确: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择要如下:

  (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

  (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

  (5)拜访者失望之情

  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此处要明确夸张的含义以及作用,并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句子,并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作用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

  3.读了这一部分,再次观看肖像图片(或彩色插图)思考: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交流讨论,总结如下:

  长相粗鄙:多毛、浓胡须、矮身材,普通、平凡

  五、教师总结

  本部分前几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生动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通过阅读,我们又全方位的了解了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这样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1.你觉得作者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最精彩、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2.熟读课文,找出表明代表作者思想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测

  1.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的特点是:

  (1)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庸丑陋;

  (2)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群里分辨不出来

  2.找出表明代表作者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举例如下:

  (1)“有长者风度,天父般地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2)“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等

  择要概括:慈祥、善良,并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二、感悟研读文本

  学生推荐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朗读第二部分,其他同学听读思考:

  1.本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回答)

  3.在写法上,与第一部分异同点是什么?

  学生结组讨论、交流,并确立中心发言人在全班讨论、明确:

  1.都写了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择要概括:

  (1)写犀利目光;

  (2)写目光蕴情丰富;

  (3)眼睛有威力;

  (4)赞美目光犀利,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高尔基的话,夸张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相关的语句还有很多,要求学生细加体会,讨论交流)

  3.这个问题要做重点研读:

  (1)相同点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

  (2)对不同点的研读,结合课下学生查阅茨威格的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讨论进行:

  让学生讨论:最美的坟墓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说是最美的?

  明确:

  因为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终于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俄历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加上在《复活》中反对上帝,不信来世,被官方教会革除了教籍,坟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但托尔斯泰以他深邃而丰富的思想,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因而最简陋的坟墓被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由此和课文进行比较,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择要概括为:

  不同点是前者写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写眼睛是珠宝、精美绝伦,正是写他灵魂的高贵,前后构成对比,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因此取得了鲜明的艺术效果

  三、教师总结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只有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才会理解茨威格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评价

  四、质疑问难

  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进行,以讨论的方式解决,言之成理即可

  五、探究讨论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如下:

  不矛盾幸福的标准是能认识事物,认识世界,那么托尔斯泰这个智者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从另一方面说,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它却徒劳无功,这是痛苦的托尔斯泰是不幸的,从托尔斯泰晚年厌弃贵族生活,毅然放弃财产,以致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离家出走,客死在火车站这一经历可以看出这一点)

  六、拓展延伸

  1.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论题为:托尔斯泰是幸福还是不幸

  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托尔斯泰》并进而有计划地阅读三大代表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篇10

  学习目标

  1、感知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和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品评语言,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学习课文运用夸张和妙喻描写托尔斯泰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4、了解文章涉及的深广的人文背景

  学习重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的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一、艺海拾贝

  1、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作为中学生应当有所了解,请利用图书或网络,从生平、思想、代表作品几个方面查找资料,摘录在下面。

  2、从生平、代表作品和写作托尔斯泰传记缘由方面搜集斯蒂芬?茨威格的资料,摘录在下面。

  二、初读标疑

  1、读准下列加点汉字的音或完成四字短语填空。

  黝( )黑滞( )留禁锢( )甲胄( )

  锃( )亮炽( )热广袤( )长髯( )

  粲( )然一绺( )

  ( )制( )造藏( )纳( )郁郁( )欢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作者运用极其巧妙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似乎在精雕细刻一座永恒的雕塑,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是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我确立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作者,明背景,扫清字词障碍。

  2.赏句子,品语言,了解人物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懂手法,明主旨,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学技巧,会合作,体会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对人物外貌细腻而夸张的刻画所运用的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可以说是空白,所以课前应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托尔斯泰的材料,增加对这位大文豪的认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结合我校十二五市级科研课题“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研究”之“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的有效策略,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问”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环节采用我校的“六环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的课堂环节如下:

  1.学生借助学习用具设计自学笔记。(学生课前完成)

  1)知作者 明背景 扫障碍

  2)赏句子品语言 悟情感

  3)解文题 明主旨 懂结构

  2.教师导入并出示自学提纲。(3分钟)

  【创设情境】

  3.教师分配各组学习任务。(2分钟)

  【以学定教】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14分钟)

  【质疑探究】

  5.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参与其中)(15分钟)

  【精讲点拨】

  1)板书提纲,突出重点 2)学生讲解,生生互动

  3)提出质疑,教师补充 4)学生评价,小组评比

  6.学生巩固反馈。(与上一环节交叉进行)(5分钟)

  【巩固内化】

  7.随堂测试(5分钟)

  8.布置作业(1分钟)

  【总结作业】

  (二)说学法

  结合我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两段六环”的构建工作,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把教学任务分配给每一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探究。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学笔记的内容,进行自我汇报展示。

  我设计的自学提纲如下:

  (把研讨提纲分配给5个小组,组长进行组内任务分配,根据学生层次进行难易组合。)

  1.感知课文 读懂人物:

  (1)你想象中贵族出身的大文豪托尔斯泰是什么样子?

  (2)在课文中你求证到的答案是怎样的?

  (3)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是什么样子?

  此3个小题目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想象中进入文本,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使他们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这个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任何以教师个人的阅读体验为切入点的教学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在双边或多边对话中,话语权不是仅仅掌握在教师手中的。

  (4)作者用哪四个词来形容托翁的肖像,有什么作用?

  (5)描写时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段和什么描写方法呢?

  (6)作者是如何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7)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此4个小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人物,学习用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的个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意识,更是让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感人。

  2.探究课文 读懂作者

  (8)作者为什么要不遗余力、浓墨重彩地描写托翁的眼睛?

  (9)让我们看到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内心世界?

  此2个小题的设计意在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的情感,蕴涵于作品深处的意蕴就迎刃而解了。

  3.情感升华 读出自己

  (10)你是注重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还是内在修养?为什么?

  (11)你是怎样

  努力成为这样人的?

  此2小题设计目的在于情感延伸,使学生的视线投射到自己身上,思考自己的人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一目标。

  4.知识迁移 读出问题

  (12)作者描写眼睛和前面的肖像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13)这种先丑化后美化的写法叫什么呢?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作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学生交流资料:

  介绍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所查资料并做简要概括

  交流资料1分钟

  5分钟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06-18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02-02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02-19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09-03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范文01-30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范文03-13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范文01-11

列夫·托尔斯泰 《穷人》教学设计08-13

列夫托尔斯泰 教案教学设计12-06

列夫托尔斯泰 教案教学设计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