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2-19 11:38:2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九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九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3、品味文中美词佳句,并分析其作用。

  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教学流程】

  创景导入──字词教学──语言品味──速读概括──课堂小结──阅读练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3、品味文中美词佳句,并分析其作用。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品味课文语言。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作者简介:法布尔与《昆虫记》。

  1823年,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他就迷上了花草虫鸟。他不足19岁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为了进一步研究昆虫,1880年他用积攒的钱购买了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他高兴地给这个宅子取名为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在荒石园潜心研究昆虫,把研究成果屑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二、字词教学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字词:

  1、给加粗字注音:

  喧嚣( ) 劫掠( ) 静谧( )

  狩猎( ) 酷爱( ) 吮吸( )

  气氛( ) 满载而归( ) 喑哑( )

  篡夺( ) 扰乱( ) 更胜一筹( )

  篝火( ) 螽斯( ) 窸窣作响( )

  莴苣( )

  2、解释并造句:

  弱肉强食 庞然大物 惊惶失措 津津有味

  三、语言品味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明确:这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说明文,它的语言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即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表现对蝈蝈的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

  四、速读概括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明确: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2、作者怎样不断变化对绿色蝈蝈的称呼的,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有什么效果?

  明确: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化称呼,表现了对蝈蝈的喜爱,也使文章更加生动,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3、作者是怎样引出蝈蝈的呢?

  明确:课文第一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二段由蝉的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富于匠心的写作思路。

  4、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

  明确:实验和观察。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文艺笔调,即有对蝈蝈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生动传神的语言。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比较说明方法的运用,突出了蝈蝈的生活习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运用语言。

  2、课外拓展,检测反馈。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语言运用:听写生字生词。

  2、投影练习。

  3、评讲练习卷。

  二、课外拓展

  《三级讲练》P62第二题。

  三、课堂小结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自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奉献了智慧之果。

  四、练笔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绿

  色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拟人

  蝈 生动

  蝈 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3分钟)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读课题,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板书:钓鱼启示)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10分钟)

  1、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钓鱼,哪部分写了启示?

  2、反馈并补充板书:放鱼

  3、浏览全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研读“钓鱼”部分:(10分钟)

  (1)过渡语:很明显,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着重号。(板书:我父亲)

  (3)反馈,随机指导朗读句子:(板书:得意)

  重点指导:啊,这样大的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出示课件)

  相机提问:“我”钓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鱼?我得意什么?父亲得意什么?

  (板书:得意)

  指导朗读:你想重点突出哪些词?

  (4)“钓鱼”这部分有关于月夜的描写,写得很美,能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吗?你想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什么?(美、静)

  (5)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请在书上做笔记。

  2、研读“放鱼”部分:(15分钟)

  (1)过渡语:是呀,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多令人高兴呀!如果是你,你舍得放走这条鱼吗?

  (2)你的这种心情,文章中的“我”也有,而且心情很复杂!读课文“放鱼”部分4--9自然段,你能体会到“我”复杂的心情吗?划出相关词句,好好读一读。(板书:依依不舍)

  (3)这一部分对话较多,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式来学?(分角色读或表演等)

  (4)引导提问:在“我”钓到鱼时,父亲是得意的,而此时……你想到什么问题没有?

  (板书:不容争辩)

  (5)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请在书上做笔记。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2分钟)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板书设计

  29、钓鱼的启示

  我 父亲

  钓鱼 得意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启示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具准备

1.powerpoint:田字格出现要写的12个字(丹乌艺显忽丝杆眨涛陈转斜),其中,“乌”字的第二笔──竖折折钩、“艺”字最后一笔──横折弯钩、“陈”字左边的“小耳朵”──横撇弯钩、“转”字右边的“专”的第三笔──竖折撇都要呈红色。2.生字卡片。教学目标1.认读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课文中小朋友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行为和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布置自学

  1.谜语:摸不着,看不到,花儿见他点头,小树见他弯腰。

  2.谁会画风?想不想展示你的画风的本领?

  3.(课件:展示台)今天,我们就来展示画风的本领。展示分两步,第一步,先替课文中的宋涛、陈丹、赵小艺展示;第二步,展示自己是怎么画风的。现在,各小组自学课文,准备替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展示。注意,可要进行比赛的。

  4.谁说说该怎样自学?

  5.好的!小朋友们一起自学课文,准备展示吧。

  答案

1.风

  2.想

  4.(1)先读课文,请拼音帮忙识字。(2)再读懂课文,理解意思。(3)最后要把课文读好,读出感情。

  5.分组自学

  展示自学成果

  1.(出示图标:展示台)可以展示了吗?

  2.第一项:现在展示大家自学生字的本领。请看老师手中的卡片。(抽读。)

  3.“涛、显”二字组词。

  4.“陈”字“左耳旁”几笔写成?“艺”字下边的横折弯钩也就是“乙”字是几笔写成?

  5.小朋友们,可要记住哦,不要把“横撇弯钩”写成了两笔。

  6.第二项展示:读懂课文。读懂了吗?

  7.谁能说说课文里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8.嗬,真不简单。都读懂了。

  9.小朋友们,该展示你们的朗读本领了。两个小组敢不敢比赛?

  10.每个小组的三个同学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另一个小组的三个同学帮助读叙述的部分。各小组再练练。注意读准多音字“杆”

  11.开始比赛。你们先开始。

  12.现在该你们组了。

  13.小朋友们,你们比完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把课文齐读一遍吧。

  答案

 1.可以了。

  2.认读卡片上的生字。

  3.浪涛

  波涛

  波涛汹涌

  显示

  明显

  显眼

  显示器

  6.读懂了。

  7.赵小艺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陈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赵小艺还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9.敢!

  10.各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11.分角色朗读课文。

  12.分角色朗读。

  拓展练习

  1.刚才大家替宋涛、陈丹、赵小艺展示了画风的本领,展示得很好。现在,该展示你们自己画风的本领了。

  2.不过,这次展示的方式有点特别:我想请大家把自己画风的`方法写下来,然后再读读和大家交流。可以吗?

  3.(出示图标:展示台)下面,展示开始!谁先来?

  2.可以。

  写有关画风的句子。

  3.分别朗读自己写的画风方法。(3~4人即可)

  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我想问大家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哪些字有一个笔画是一笔写成的,可猛一看像是几笔写成的。

  2.(在指导喧声述说的同时板书重点笔画。)请大家写写这几种笔画。

  3.小朋友,请你先把“乌、艺、陈、转

  眨”这几个字写两遍吧。

  老师还要提醒大家注意:有几个字写的时候都不能加点,你能说说是哪几个吗?

  4.再看看其他的字,书写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5.你们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希望老师写给你们看吗?

  “艺”的最后一笔:横折弯钩,“丹”的第二笔:横折钩。“乌”字的第三笔“ㄣ”:竖折折钩,转字右边第三笔:竖折撇。

  2.练习写笔画。

  3.书写“乌、艺、陈、转”。

  丝、乌、丹

  4.各自发表意见:“斜”字的第二笔。

  5.眨、陈、涛(提示横的长短,竖撇的起笔处。)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划分结构段。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2.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第一段(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二段(第2~4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大泉日夜翻滚,小泉姿态优美动人,为济南增添了美。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第一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那泉水的特点是什么?(清浅”“鲜洁”)

  怎么理解“清浅”“鲜洁”?(“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妩媚”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妩媚”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段。

  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妩媚”。

  2.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3~6句)

  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自然的伟大)

  4.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5.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6.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样呢?(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神秘的境界”)

  7.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8.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三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2.小泉有什么特点?(多姿多态)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比喻)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总结: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大泉 伟大

  趵突泉 小泉 有趣 美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

  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

  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

  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2.求质量

  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3.总结、扩展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 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探究活动

  【课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抄写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从福勒的崇高体育道德风范中受到感染教育。

  4.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场面。

  重点难点:有关福勒放弃射门内容的理解和谈出对福勒做法的个人见解。

  教学准备: 如果有条件,组织学生观看一场足球比赛或看电视转播。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足球比赛中,运动虽千方百计要把球蹋人对方球门,可是,课文中却写了一位运动员在场上放弃射门的机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读课文。

  板书:放弃射门

  二、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注意检查生字读音:庸,捅,刁。

  三、检查字词。

  易错字:庸、捅、刁、释、抑。

  理解词语:禁区、足球、国际足联。

  四、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记权这件事的。

  1.利物浦队对阿森纳队的这场比赛关系到争夺冠军,因此是非常重要的比赛。

  2.在即将进球的关键时刻,利物浦队的福勒为了避免对手受伤,果断地放弃了射门。

  3.福勒的高尚的体育风范受到人们的称赞。

  五、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六、朗读课文,在不懂之处作上记号。

  一、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讨论: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场比赛的重要性。

  二、找出描写福勒和西曼在赛场上表现的句子

  1.反复读这些句子。

  2.讨论: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点拨:①福勒踢球技术高超,动作蛔熟,讲战术。“带球突破,行云流水般晃过几名后卫,直插对方禁区。”“将球向右前方轻轻一拨,想让射门的角度刁一些。”

  ②福勒品质优秀,宁可放弃射门,也不伤对方。“福勒猛地将脚收了回来。由于出脚太猛,又收得太疾,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在地。”土裁判判罚后,“福勒却向裁判解释,西曼并没有碰着他,他是自己倒下的。”“主罚时显得漫不经心,故意将球正正地踢向西曼胸前”,给了个“温柔”的点球。

  ③西曼舍身扑球。“守门员西曼简直疯了一般,在福勒出脚的瞬间,不顾一切扑出球门,他要用身体堵住势在必进的足球。”“西曼明知后果,却还是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

  3.讨论:福勒为什么放弃射门?体会当时他在那刷那间的心理;后来他为什么又漫不经心地蹋出一个“温柔”的点球?

  三、联系课文内容,发表白己的见解。

  福勒放弃射门,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

  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他第一次放弃了射门,后来又为什么蹋出一个“温柔”的点球?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对错误的见解,不指责,做适当指导。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一项体育比赛的场面。

  1.找出课文中描写比赛激烈的语句,认真读一读。

  2.想一想,再说一说自己要写的比寒场面。

  3.指名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4.师生评议,指出哪些地方说得好,还有哪些不足。

  5.学生自己动笔写比赛场面。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没有记住的生字词再抄写几遍。

  资料提供者:罗运煌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结合图片、实物理解邮递员、打靶、一捆稻、一束麻等词语;

  2、美读诗歌、背诵课文,并在朗读中拓展说话、抒发情感;

  3、补充学习儿歌,积累语言;

  4、通过朗读感受诗中小朋友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美读诗歌,背诵诗歌,体验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一捆稻、一束麻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启动情感

   1、送小朋友一首儿歌。

  出示儿歌:小雨淅沥沥,

  小雨沙啦啦,

  淅沥沥,

  沙啦啦,

  小雨小雨慢慢下,

  苗苗就是喜欢它。

  1)自己轻轻地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为了读起来好听,我们习惯上把淅沥沥读成xī li li,跟读;

  4)美读儿歌

  淅沥沥,沙啦啦,这是下小雨的声音,听起来就好象小雨在唱歌。多好听呀,小朋友也把这首儿歌读好听了!自己再试试。指名读。

  指导:A、小雨小雨慢慢下再慢一点就好了。

  B、雨滴声再轻一点。

  C、你读得真好听,我好象听到了小雨在唱歌。

  5)齐读。

  2、小雨,会滋润大地,会让空气更新鲜,苗苗喝了小雨滴还会慢慢长大!可有时,小雨也会带来很多不方便。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儿童诗,它的题目也叫《小雨》。

  板书:小雨 一起读题

  二、初读感知,体验情感

   1、这首诗歌可有意思了。捧起书,自己读读,读准每一个字音。

  2、听录音。让我们听听录音机里小朋友是怎样读的。

  3、学着录音机里小朋友的样子自己再读读。

  4、检查

  (一)出示词语:性急 收起 邮递员 然后 最后 等一等 剥完 解放军 打靶

 1)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帮助,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会读了举手。

  2)开火车读。正音:等děng 后鼻音舌头往后缩,跟读。

  然rán 这个翘舌音挺难读的,跟读,谁舌头最灵,也能把然后读准。

  3)理解:

  A、邮递员

  你知道邮递员是干什么的吗?(出示图片)你瞧,这位叔叔就是邮递员,每天上午7点、下午3点左右,邮递员也会来到我们学校送来信和报纸。

  B、打靶

  (出示解放军打靶图片)谁在打靶?说话中纠正生字的读音。

  (如:解放军打靶百发百中。)

  (二)出示句子:等爸爸收起最后一捆稻,

 等妈妈剥完最后一束麻,

  过渡:小朋友读词语读得很准,很棒,看来光读词语是难不倒大家的。林老师第一次读这首诗歌时,发现有两行诗句读起来挺拗口的,自己练练,看谁的本领最大,也能读准。

  1)指名读

  2)这两行诗句里,这两个词语最难读,把他们读准了,整行诗句自然就读通了。跟读:一捆稻 一束麻

  3)理解词语:

  A、(出示实物)老师手里拿的是一根稻,现在是一棵稻,(出示图片)那爸爸手里拿的是一捆稻。指导读准一捆稻。

  B、你们知道麻是什么吗?老师本来也想把麻找来给小朋友看看,可是我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找到,因为麻在我们这个地区比较少见。不过,麻晒干后可以做成麻绳、麻袋。你们回去可以向爸爸妈妈打听麻绳、麻袋是怎么样的?指导读准一束麻。

  4)连起来读诗句。自己试,指名读。

  5)像这样很长的句子,读时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师边范读边划停顿符)

  6)再指名读。

  7)齐读。

  (三)再出示句子:等邮递员把信送到,

 等解放军打完了靶,

  等小鸟飞回了窝,

  下班的人也回到了家,

  1)最难的两行诗句小朋友都能读准了,老师想,这几行诗句一定也难不倒大家,自己先试试。

  2)指名读。

  3)师划停顿符,再指名读。

  4)齐读。

  三、美读诗歌,领悟情感

   [第一节]

 1、到现在为止,小朋友不但会读词语,知道了词语的意思,而且连诗句也能读准读通了,收获可真不少。读诗歌光读通还不够,还要读美。怎样读美,听起来好听呢?小朋友放开胆子,觉得怎样读好听就怎样读!

  2、指导读出节奏、变化、韵味

  A、诗句中间的停顿就像是歌曲里的节奏,你看,节奏是有变化的,有变化才美,你能不能也读出变化呢?

  B、唱歌时,如果每个音都一样高,那这首歌就不好听了。读诗歌就像唱歌一样的,谁再来读读。

  C、范读。自由练习。

  3、指导读出感情

  A、如果下雨了,那会怎样呢?这位小朋友看着小雨想到了那么多,多有爱心啊!我们也可以边想边读,让同学们感觉到你的爱心。

  B、朗读、评价、点拨。

  如:小雨下得还不够轻,再试试。你读得这么有爱心,小雨一定已经听到了。

  4、男生读,女生读。

  5、配乐读。

  [第二节]

  1、出示第一节:现在你也能这么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节吗?

  2、自由练习。

  3、指名朗读,指导:

  A、小雨下得这么早、这么快,小朋友看着小雨,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B、怎么读听起来很着急,盼望小雨等一等再下。

  C、雨可能会越下越大,小朋友心里越来越着急,谁能把三个等一等读好!

  5、小组赛读。

  6、顺势引背第二节。

  五、背诵诗歌,积淀情感

   1、让我们一起合起书,朗诵这首诗歌,如果忘了就打开课本偷偷地瞄一眼。

  2、;配乐朗诵诗歌。(站起来也行。)

  六、拓展说话,抒发情感

   1、这位小朋友真有爱心,看着小雨想到了那么多人,还想到了小动物,你会想到谁呢?

  引导:下雨会给哪些人、物带来不方便呢?还有谁也在外面工作、行走呢?田野、院子、马路、大街

  2、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用文中句式等 来说说。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

  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

  矗立建设似的拼图图案大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美丽一词要读重音。

  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

  3.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

  (北京真美啊!)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哪些建筑物?

  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

  3.指导读好方位的词。

  4.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习第三段。

  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

  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

  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

  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

  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

  4.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全课小结。

  板书: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居室装饰资料,认识居室装饰的特色

  2、通过分析和评述,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色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八年级下美术第二单元活动一教案。

  3、结合实际,通过分析和评述提高审美实践能力。

  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

  能够认识和体会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学习难点:

  能够提高审美实践能力。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讨论

  教学用具教具准备:课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导阶段

  1、介绍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展示多种居室装饰设计作品。应尽可能选择居室类型(如书房或学生房)相同,但表现方法不同的居室设计作品。以便进行类比和分析。2、重点介绍居室装饰设计的特点空间对装饰设计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进行有目的的欣赏和分析活动。

  3、重点介绍居室装饰设计的人文特色对装饰设计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能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评述活动。

  (二)发展阶段

  1、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特定空间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几种不同的居室空间,或由同学们画出自己的居室空间草图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

  2、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人文特点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不同身份人物的居室图片,或由同学们给出自己的居室图片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九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六篇02-12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九篇01-27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10篇01-20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02-08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10篇01-24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七篇01-0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四篇01-2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十篇01-05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5篇01-10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五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