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16 15:30:2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通用1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通用16篇)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统计知识进行整理,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体验统计的全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使学生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整理统计知识,进一步体验统计的全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

  空统计表、统计图,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师:说说本学期我们都学习哪些统计知识?

  生: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统计表和统计图,与以前所学的有何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有什么优点?

  学生小组交流整理。

  师归纳(板书):

  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两个事物,便于比较。

  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

  二、统计知识的应用、内化

  1、统计表

  师:下面我们就用所学的统计知识来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

  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你们都打算到哪里度过呢?就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出示:

  海洋公园

  市民广场

  儿童乐园

  男生(人)

  女生(人)

  合计(人)

  (动手操作完成表格)

  师: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教师摘录问题)

  师: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人)

  学生解决问题。

  2、统计图

  师:请你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统计图。

  (要求: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相互评价并回答问题)

  海洋公园

  市民广场

  儿童乐园

  (1)想去()的人最多,()的人最少。

  (2)如果你是老师,你准备带全班同学去哪里?为什么?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综合应用

  独立完成书本P127题15

  反馈----交流-----评论

  三、总结升华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操行统计表、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做个调查,调查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

  生答。

  师:每个季节都有这么多小朋友喜欢,但是老师想知道喜欢什么季节的人树最多,那我们该怎么办好呢?、

  生:数出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来比较

  (肯定有会有小朋友会说到用统计的方法。)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

  1、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我们要知道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

  生: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说出“正”字记录的简便之处)

  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就按“正”字的书写顺序在那个季节下画一笔画。(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

  2、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整理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你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为了能够使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更直观的表示出来,让我们来共同制作统计图。

  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条形统计图下板书学生们所喜欢的季节的种类。

  师:强调0是起点,如果1格表示1人,则数轴上依次应标的数字是1、2、3、糟了,喜欢春天的人最多有17人,只有9格,不够涂该怎么办呢?

  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汇报交流结果(向上添格子、往旁边涂格子、一个格子不表示1个人,而把它表示成两个人刚好用8个半格子。)

  师:假如喜欢春天的有27人,此时一个格子表示多少人比较合适?(3个人)

  小结:一个格子表示几个人要根据统计表中数量最多的项目和每竖行总共的格子数来确定

  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的方法,请各大组代表分别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出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

  3、描述、分析的过程

  师:从黑板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生:喜欢什么的最多?喜欢什么的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人?知道了条形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个人或物,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表示2个或3个甚至更多个人或物。

  师:刚才小朋友们的回答就是我们对统计表描述分析的过程(板书:描述、分析)

  4、课堂小结

  师:生活中到处都要用到统计知识,那你所知道的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我们的统计知识呢?生:商场里的的商品那一样最热销?那一个学习小组的数学成绩最好?我们平时最喜欢吃的早餐是那些?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用所学“统计”知识选出小朋友最喜欢哪门功课

  师:请小朋友利用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选出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功课是什么?然后完成你手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要完成这个统计,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呢?生:喜欢哪门课的小朋友就站在讲台上,下面的同学就数。(按照小朋友说的方法进行统计)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将实验中所得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教材分析:

  重点:单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

  准备:、将个人观察、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

  将组内同学记录的蒜苗第15天生长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利用书99的方格进行制作。

  学生制作中会发现问题:

  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怎么办?

  用一格表示2厘米,……

  三、小组讨论用条形统计图中的优点。

  形象具体、一目了然。

  四、完成课本试一试第题。

  1、你能说出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吗?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

  4、说一说你是怎样画条形统计图的。

  五、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栽蒜苗(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重点: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到底谁的蒜苗长的高呢?

  二、探索活动

  解决办法: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在一起,就能清楚的比较了。

  我们称之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问题: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

  三、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1、要有图例

  2、找好间距

  3、一格表示的数量相同

  4、制图名称

  四、完成试一试

  五、课堂小节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栽蒜苗(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4、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材分析:

  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它能清楚地比较两个数量。

  我们想知道蒜苗生长的趋势该用什么办法?

  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然后连线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

  2、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3、估计蒜苗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4、把你栽的蒜苗生长情况在付页5的格子纸中制成折线统计图,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四、完成练习。

  练一练1、2、3

  着重于说明变化趋势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

  你学了什么?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1、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水果图片、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喜羊羊欢迎大家来羊村,还准备了许多的水果准备招待我们,可是灰太狼把水果弄乱了。

  二、问题设疑,自主探究。

  1、喜羊羊给我们准备了什么水果?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吗?你能有什么办法吗?

  2、小组合作,操作学具。

  ①教师说明操作要求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③展示学生摆的图片。提问:看了摆好的图片,现在能不能比较快的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④把相同的水果放到一起。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类,这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3、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这个表的第一排表示什么?第二排表示什么?

  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填的。

  从表中你能看出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水果最少吗?

  小结:像这样的表格我们把它叫做统计表。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数量的多少。

  4、统计图(出示统计图)

  除了用统计表表示水果的数量外,你有办法在图上表示它们的数量吗?(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请大家涂一涂,看谁涂得又快又好。

  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学生作业展示。

  说明:像这样的图我们把它叫做统计图。

  从统计图中你能很快地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吗?苹果比菠萝多几个?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结:从统计图中我们也可以知道各种水果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深化

  1、懒羊羊吹泡泡(课件)

  懒羊羊吹了几种颜色的泡泡?每种颜色的泡泡各有几个?

  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每种颜色的泡泡各有几个?

  说明:用符号记录是我们收集数据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出示统计表,根据收集的数据填表。提问: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小朋友星期日最喜欢做的事

  课件出示统计图提问并解决问题。

  四、总结提高

  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今天课上我们所学的就是简单的统计。(板书:统计)从这些统计图和统计表中清楚地看出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们的关系。

  五、课后延伸

  二甲班小朋友最喜欢的体育运动。课件出示统计图(一格表示数量2)

  提问:这个统计图和我们所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课后思考)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统计(教材第76~77页)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学习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初步学会

  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

  用,体会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教学难点

  有效组织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合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具准备

  教师:媒体课件、挂图、三种小动物头像、水果图的练习纸。

  学生:每组一张统计花的朵数的纸和两组信封。(一个信封里装花的纸片,另一个信封里装水果的纸片)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到森林里去看一些动物。(课件出示森林里的大象图)大家看,这是谁呀?

  大象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今天是它的生日。(课件出示给大象过生日的动物)你看,它的好朋友都来了。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观察场景图。

  师:大家看看,大象的好朋友有哪些呀?

  指名说出大象的好朋友有猴子、小猪和小狗。

  引导说说小动物在哪里。(小猴有的在树上,有的在地上,还有一只小狗在妈妈的口袋里。)

  2、分一分。

  师:大象看到来了这么多客人,心里非常高兴,想给它们准备一些吃的,可是,它一下子搞不清楚每家来了哪些,来了几个。咱们想想办法好不好?

  我们想办法把它们分分好不好?(板书:分一分)

  提问:我们刚才看了,一共有几家呀?

  引导学生说出有3家,分别是小猴家、小猪家和小狗家。

  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大象一看就来了几个?

  指名说说自己的方法。

  3、排一排。

  出示挂图,从挂图上取下小动物的头像,师:现在我想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把这些小动物的头像分一分,然后排排队。(板书:排一排)

  指名在黑板上操作,先分一分,再排一排。

  排好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一排分别排了什么小动物。

  师:你们认为这两个小朋友排得怎么样?谁来给他们提提建议?

  引导学生把小动物排整齐。

  4、观察统计图。

  师:刚才,请两位小朋友把大象家来的客人先分了一分,分成了小狗家、小猪家和小猴家,然后再排了一排。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每家人家到底来了多少只呀?

  指名回答:小狗家来了4只,小猴家来了5只,小猪家来了3只。

  根据学生的回答划线,完成统计图。(板书4只,3只,5只)

  如果学生不象书上竖着排的,也可以,就竖着划线。

  师小结:刚才我们先分了一分,再排了一排,最后又数了一数(板书:数一数)很快就知道大象家来的客人分别有几只。

  现在请小朋友再看一看刚才我们排的结果,你还能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哪种小动物多哪种小动物少,小猴比小狗多几只,小猪比小猴少几只等。

  5、填写课本。

  课本第76页,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完成。)

  6、小结:小朋友,大象家来的客人原来是杂乱的排的。后来,我们把它先分一分,然后再排一排,最后再数了一数。象这样的活动,就叫做统计。(板书:统计)

  7、过渡:通过统计,我们就可以知道大象家来的客人的一些情况。用这些统计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来统计统计客人们给大象送的花。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1)师:你能不能把客人们送给大象的花先分一分,看看有几种颜色的花,再排一排,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排排整齐,再数一数每种颜色的花有几朵。

  (2)学生活动。组长从1号信封里拿出老师准备的花。小组分工把这些花先按颜色分一分,再排一排,贴在纸上,最后再数一数,在()里写上每种花的朵数。

  学生剪贴,老师巡视指导。

  (3)展示每组统计的情况。说说统计的结果。

  (4)组织全班交流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花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1)谈话: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大象想准备一些水果感谢大家。(实物投影出示大象想准备的水果)

  (2)统计学生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每人只能选一种,喜欢吃苹果、梨、西瓜、桃子和草莓的分别排成一排。

  (3)全班一起统计,把统计的数字写在纸上。

  (4)组织学生交流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3.想一想,说一说。

  (1)同学们,今天学了统计的本领,你觉得你课后可以去统计些什么?

  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

  (2)回家后用今天学的本领进行一下统计。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课件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

  学生观察统计表

  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什么?(老师好)

  2、这节课,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5个小组来共同学习。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小红花,比比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大家有信心吗?

  二、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大象卡通图)小朋友们,瞧,今天谁来到我们班级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它吗?你们应不应该向大象爷爷问声好呢?

  2、 小朋友真有礼貌! 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决定带小朋友们去他的神奇果树园摘水果吃。(出示果树)这些果树可真神奇啊!树上长满了苹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吗?每人摘一个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3、让学生摘自己喜欢的水果。师:怎样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的个数呢?

  4、让学生贴水果。通过贴水果的活动,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1、 师:今天是大象爷爷的生日。(出示图)看,很多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家给他过生日(动物们头戴面具依次出现)。你听,他们一起为大象爷爷唱起了生日歌(播放音乐)大家跟着一起唱吧!(学生欢快地唱起了生日歌)

  师: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提问题。 )

  2、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这么多的客人,那么来了哪些客人呢?他们分别有

  几只呢?有 什么方法能一下子看清楚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呢?

  3、 小组合作把动物头像整理在卡纸上。指名板演。

  4 、 学生讨论、操作后各组展示作品并汇报整理的过程。

  5、比较整理后的图和整理前的图。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狗家来了4只。

  生2:我知道了小猪家来了3只。

  生3:我知道了小猴家来了5只。(教师根据口答动画板书4、5、3。)

  6、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比多比少的知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猴比小狗多1只。

  生2:我知道了小猴比小猪多2只。……….

  7、小结。 师:小朋友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

  四、统计鲜花情况

  师:这些客人还给大象带来了好多 五颜六色的鲜花作为生日礼物呢!你们也能用这样的方法帮他统计一下吗? 可以把这些花按什么来分类理一理? 有哪几种颜色的花?

  (学生独立操作:把花分颜色整理在线框内,一个框里摆一种花,一人板演。) 师:刚才小朋友把花按颜色理一理的过程就是什么?

  生:就是统计。

  师:看了这张图,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己填表后集体交流,教师板书如下:) 红花 黄花 绿花 紫花 (5)朵 (4)朵 (3)朵 (2)朵

  师:看了这张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统计学习小组得到“小红花”的情况,给予评价鼓励。

  2、学会了统计,课后你们准备统计什么?回家后选择一个项目进行统计,然后与同学互相交流。

  六、总结评价

  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想对你的同学、对老师、对自己说些什么?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98~100页,分类统计。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感受、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通过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方法和分类统计的意义。

  3、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孩子们,喜欢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吗你想得到吗?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同学能得到它,积极发言、善于动脑的同学也能得到它,我们将得到的智慧星贴在智慧树上好不好?咱们来个比赛,看看到底是一小队获得的奖励多。还是二小队获得的奖励多。你们有信心吗?有信心的孩子用你端正的坐姿已经告诉我答案了。准备好了吗孩子们?那我们开始上课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什么运动?(指生回答)

  预设:

  生1:我喜欢跳绳。

  师:跳绳可以促进大脑的协调能力。

  生2:我喜欢踢球。

  师:足球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

  生3:我喜欢打篮球。

  师:篮球有助于锻炼身体,加强团队精神。

  师:看来咱们班的同学,都非常喜爱体育运动。孩子们,运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能增强我们的体质,所以我们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我们班的同学们也特别喜欢体育运动,他们积极报名参加了本次春季运动会,这节课我们帮我班的同学,统计一下他们班运动会的获奖情况,好不好?运动场上同学们的表现很精彩,相信这节课你们的表现会更棒!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二年级一班同学这次春季运动会上的获奖成绩记录(课件出示)。大家看,(师手指)在这个成绩记录表中,这三列黄色的信息是获奖人的姓名,粉色的信息是获奖的项目,蓝色的是获奖的名次。这个记录单中的信息应该这样观察:(教师师范读信息)你从表中还发现了哪个同学的获奖信息?谁来读一下?

  师:观察记录表,你们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想知道获奖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智慧星送给你。

  生2:我想知道哪个项目获奖的人数最多,哪个项目获奖人数最少。

  生3:获奖的同学中,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老师把同学们的问题归纳为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班的获奖情况是怎样的?

  2、讨论交流,整理数据。

  师:从这个获奖成绩表中,你能一眼看出获奖的人数中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信息很多,很乱。

  师:信息很多很乱,就需要整理一下,想一想,可以怎样来整理?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吧。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生1:我们组按名次来整理。第一名的有几个同学,第二名的有几个同学,第三名的有几个同学。

  师:噢,老师听明白了,他们想把获奖的同学按奖的名次分一分类。分类整理这个方法真不错,智慧星奖励你们。

  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2:我们想把获奖的同学生按项目分成跑步的、立定跑远的、投球的、跳绳的四类来整理。

  师:这种分类方法也很了不起(发智慧星)。她们的分类方法,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3:把获奖的同学按项目分成跑步的、立定跑远的,投球的、跳绳的四类来整理。

  师:真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孩子。(发智慧星。)

  生4:老师,我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我们组认为可以将获奖同学分为男生一类,女生一类来整理。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看来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像这样先分一分类来整理数据的方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分类统计。(板书课题:分类统计)

  3、小组合作,统计数据。师:老师把大家刚才交流的分类方法整理了一下,制作了这些统计表。每种分类方法都有它们自己不同的分类标准。大家认真观察统计表,有问题要问吗?

  生1:这些表中的合计是什么意思?师:这个问题谁能帮他来解答?

  生2:我认为合计就是求总数的意思,如第一个表中的合计就是把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人数都要加起来。

  师:说得多明白呀,合计就是把分类数的每一项都合起来,求的是一个总和。

  师:这些统计表你们会填了吗?

  师:看谁能静下来听温馨提示。下面请小组长轻轻拿出信封,取出里面的统计表。仔细听老师要求:四人一组,选择一种喜欢的分类方法,从三个统计表中选一个来完成,比比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统计得又对又快!注意:只填一个表。(课件出示。)(学生分小组进行统计。)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统计表?介绍时先说你们是按什么分类统计的,再说统计结果是多少。我们组是按获奖的名次来统计的,第一名的有7人第二名的有3人,第三名的有5人,合计是15人。

  师:能说一下你们的合计是怎样算出来的吗?

  生1:7+3+5=15(人)。

  师:你们小组合作默契,表达得也很清楚。(送智慧星。)

  师:哪个小组和他们的分类方法一样,结果相同吗?

  师:哪个小组的分类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生2:我们小组是按获奖的项目进行统计的,赛跑的有6人,立定跳远的有4人,投球的有2人,跳绳的有3人,合计是15人。

  师:你说得很明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

  师:哪个小组是按男女来分类统计的?生3:我们小组是按性别来分类统计的,男生获奖的有8人,女生获奖的有7人,合计也是15人。

  师:刚才我们选择了三种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统计,大家仔细观察这几个统计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它们的合计都一样。

  师:这是它们的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分类的标准不同。

  师(小结):对,同样是整理这个班的获奖情况,我们选择的分类标准不同,但最后合计数却是相同的。

  (板书:标准不同,合计相同)

  师:在刚才的统计过程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在数数时,数一个做一个标记,大家看(展示学生的课本),你们认为这个同学的做法怎么样?

  生:很好,不容易漏数。

  师(小结):这种边数边做标记的方法既清楚又不容易漏数或重复数,这个方法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奖励智慧星。)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师:现在你能根据大家分类整理的数据来分析一下这个班同学的获奖情况吗?

  生1:我发现这个班第一名的同学最多。

  生2:我发现男生获奖的人数比女生多1人。

  生3:我发现在赛跑这个项目中获奖的人数最多,投球获奖的最少。

  三、实际应用,巩固深化。

  师: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有这么多同学得到了奖励,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大家看,有这么多漂亮的智慧星呀!

  师: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统计一下一共有多少颗智慧星吗?生:能!师:下面请小组长拿出2号信封,从里面轻轻拿出统计表,发给小组成员每人一张。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分类方法,完成统计表。根据你的分类方法选择统计表需要用几个格,多余的格可以空着。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已经用漂亮的坐姿告诉大家他已经统计完了。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1:我把智慧星分成了五角的和六角的两类来统计,五角智慧星有7颗,六角智慧星有12颗,合计是19颗。

  生2:我按颜色把智慧星分成了红色、黄色、绿色、粉色4类来统计,红色的有5颗,黄色的有6颗,绿色的有4颗,粉色的有4棵,合计也是19颗。

  生3:我按大小把智慧星分成了大的和小的两类,大的有13颗,小的有6颗,合计也是19颗。

  生4:我按男女生分为两类。师:统计正确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真能干!用分类统计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

  五、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是怎样的研究分类统计的:我们先观察我班的运动会获奖数据,得出信息;我们又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分类整理;然后我们又完成了统计表;最后我们又将得出的表格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我们了解了我班运动会的获奖情况。同学们,分类统计你学会了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类统计无处不在。(课件出示)如:图书的统计、药品的统计、服装的统计、超市商品的统计等等。课后希望大家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六、课后作业。

  调查统计小组内同学喜欢吃的水果,然后制成统计表,下节练习课时同学们一起交流。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105页例2和106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并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绘制统计图并发现数据中体现的问题。

  2、结合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练习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激发兴趣

  显示情境: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孙中山故居)对了,每年都有很多人来参观孙中山故居,为此,我们专门修建了停车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例2

  1、谈话引入:同学们,如果你是停车场的管理员,就要对停车场的各种车辆数量进行统计,然后从统计的数据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何才能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呢?这就要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出示例2统计表

  ①提问:请大家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这是一张复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我们可以知道有甲乙两个停车场,分别停有轿车28辆和24辆,面包车12和10辆,大客车6辆和7辆,货车4辆和3辆。

  ②教师引导:通过这个复式统计表,我们可以绘制出前面对比过的那种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出示待补充的统计图)

  教师: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③教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前一节课我们又学习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请大家利用这两个旧知识尝试补充完成例2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分发学具——出示统计表。

  学生根据统计表独立补充完整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④教师:老师也根据统计表制作了一张统计图,大家来看一下。

  出示补充完整的统计图。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观察自己绘制的和老师绘制的统计图,说一说我们在绘制统计图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师归纳并板书:

  条形粗细要均匀;甲、乙两个停车场辆数的图案要不同;写好数量;写出统计图的标题。

  ⑤根据绘制统计图需注意的问题,小组间展示交流,互相评价绘制的横向复式统计图。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间将各自绘制的统计图进行展示交流,共同评价小组内绘制的每张统计图,并对小组内的每张统计图进行评等。评等分A、B、C、D四个等级。

  ⑥请几位学生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己绘制的横向复式统计图,同时师生加以评价。

  3、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根据这张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

  4、请几位学生在班内汇报、交流。

  师归纳:通过甲乙两个停车场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停车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轿车停放的数量较多,由此可以初步断定其他停车场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或者在整个社会所有车辆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指导完成106页的“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这张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1985年甲、乙二个地区降水量各是多少?2000年呢?

  3、根据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信息?有没有什么建议?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绿化多——树林多——降水多——树林茂盛……形成良性循环

  师归纳:根据图中信息发现绿化搞得好,树木就多,树木越多就能带来更多得降水,树木就更茂盛,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为此,我们要积极进行绿化活动,努力把我们周围的环境绿化好,保护好。同时,我们要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大力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勇于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出示:保护环境 关爱家园 从我做起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这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十的1、2题。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内容

  信息的误导

  二、教学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三、具体编排

  1.例1说明从信息表达比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

  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其他部分的具体含义,使学生明确:其他占彩电市场份额的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

  2.例2说明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教学时,可先呈现这两幅统计图,让学生说说:A、B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认识到: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

  四、教学建议

  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应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本单元教学时应注意向学生阐明以下两点:

  (1)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

  (2)不要被统计图表面的信息迷惑、误导,要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实际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谈谈直观感受和看法,再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表达和包含的数据信息,得出正确结论。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内容:

  数学书第36—37页例1及相关内容。

  二、教材简析:

  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选取的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例。例如:例1是统计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做一做”是统计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练习中安排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等。这些内容都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设计理念:

  本课时教学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出新知。先引导学生讨论统计的方法,意识到男女生的最喜欢的活动会不同,应分开呈现。让学生自主根据已有经验收集、记录、整理及分析数据。将重点放在寻找“共同点”、制造认知冲突,思考怎样将两个表合成一个表,自主探索,经历过程。突破表头的构成这一难点时,让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带着同学们“指一指”、“圈一圈”、“说一说”,从表格内容、三栏构成、填写文字这三点重点突破。学生经历本节课的学习后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构成,能正确填写表格,并能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学习了“数据收集整理”,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的价值。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进一步体会统计表的意义,能正确的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过程与方法:经历统计的全过程,通过小组合作,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经历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复式统计表的过程,更加深刻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特点,掌握数据的填写及分析。

  难点:理解表头的意义及构成。

  七、教学准备:

  两张空白单式统计表、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3分钟)

  出示情景图,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师:课余时间你最喜欢什么活动?(每人限说一种)

  生1:课余时间我最喜欢的活动是画画。

  生2:课余时间我最喜欢的活动是跳绳。

  师:哇,大家的课余活动真丰富!老师在课前收集了6个同学们课余时间比较喜欢的活动,快来一起认一认吧!

  出示例1情景图。

  生:看书、看电视、踢足球、打游戏、画画、跳绳。

  师:这6项中你最喜欢哪一项?和同桌说一说。

  生生之间相互交流。

  师:我们班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哪一项呢?

  学生猜测,意见不一。

  师:那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我们可以调查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师:那我们通过调查来统计人数,再把人数整理到统计表里。

  引出主题——用统计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统计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问“课余时间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猜一猜男、女生喜欢的活动一样吗?”引出本节课内容——统计表,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男女生特点不同,喜欢的活动也会不同,应该分开调查统计。)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15—20分钟)

  1、复习与统计

  (1)确定统计表中的内容

  师:想一想,统计表里应该都写些什么呢?

  生:应该有这6项活动。

  师:对,这是活动项目,还要统计人数。老师按你们的要求准备了一张表,快看看,是你们想要的吗?

  出示统计表。

  师:(手指6个项目)实际上这6个项目的顺序是可以调整调换的。

  (2)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

  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调查统计呢?每位同学只能选一项活动。

  生1:全班一同举手表决。

  生2:可以采用投票的方式来调查。

  生3:还可以起立。

  师:今天我们就采用起立这种简捷、快速的方式,分别对男、女生进行调查。

  (3)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

  师:先来统计男生最喜欢的活动,请一个女助手来帮忙统计。男生先考虑10秒,想好了就点点头。

  学生思考,点头示意。

  师: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就开始吧。

  女生组织统计,完成表格。(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师:统计完后,还应该把人数加一加。

  (如果出现数据错误,从小数据查起较快速。)

  男生组织统计,完成表格。(请一名男生小帮手统计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4)分析数据

  师:观察这两张统计表,你们的猜测得到验证了吗?

  师:从这两张表统计的数据中,你还获得了那些信息?

  学生根据表中数据进行个性化分析。

  2、比较与体验

  (1)发现共同点

  师:仔细观察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必要时老师用手指一指给出提示)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两张统计表的统计项目是相同的,但统计的对象不同,数据也不同。

  (2)制造冲突

  出示两张统计表并排放置,提出一些需要对比数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师:女生喜欢看书的人数和男生相比,是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

  师:男生喜欢踢球的人数比女生多多少?

  学生回答。

  师:你们觉得统计表这样放置比较起来方便吗?(最好让学生提出这一想法)

  生:两张统计表这样放置,数据比较起来有点麻烦,要是能放在一张表上就好了。

  师:像这样调查内容相同的两张统计表可以合成一个表,那怎么样把两张表合成一张表呢?独立思考一分钟,然后和小组成员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合成”统计表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生1:将女生的表格第一行隐藏到男生的表格下面,并对齐,相同的项目只用写一次,将“人数”改为男生和女生。

  生2;表的名称应改为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师:合好了吗?还有需要调整的吗?(用手指一指表头)

  生:左上角的格子应该分三栏。

  师:这个格子叫“表头”,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到讲台上来,并用手分别指出项目、人数、性别。

  师:一起跟着他圈一圈。

  学生一起用手圈,并说这里是活动、人数、性别。

  师:那表头还能不能只写活动?

  学生齐声回答,应该分三栏。

  师:怎么分配,分别应该写什么?猜一猜。

  学生代表上讲台指并说出,老师写。

  师:像这样合起来的表叫做“复式统计表”,分开的叫做“单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

  3、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出示数学书第37页统计表下面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体验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

  师:一起用手指一指,这个表包含哪几项内容?

  学生指并回答,活动、人数、性别三项内容。

  师:思考这三个问题,选择你愿意的来回答。

  学生思考,积极回答。(回答“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这一问题时,引导学生说出“横着看”男生这一行。)

  师:还有一个问题谁能解答?喜欢画画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你是怎么发现的?

  引导学生说出“竖着看”画画这一列。

  小结:看来,这张复式统计表不仅能看出男、女生最喜欢活动的情况,还能对喜欢同一项目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我们已经会看统计表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建议以及做出正确的决策。

  4、拓展延伸,体会变换

  师:老师现在想调查三年级各班最喜欢的活动,哪些地方需要做出调整?

  生1:表的名称应改为“三年级最喜欢的活动”。

  生2:表头中的“性别”应改成“年级”,“男、女生”应改为“三(1)班、三(2)班、三(3)班……”。

  师:老师现在想调查全校各年级最喜欢的活动。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经验,经历收集、记录、整理以及分析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共同点”、制造认知冲突,引出“合”的思想,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共同探究“合”的方法以及需要调整的地方。在突破“表头”这一难点时,让已经会的学生引导其他学生,通过“指”、“圈”、“说”,深刻体会表格由三项内容组成。最后拓展思维,不仅可以统计不同的性别,还可以统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年级等等。)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5—10分钟)

  1、第37页“做一做”。

  (1)现场统计: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做助手统计,全班记录数据。

  (2)选择喜欢的问题回答、交流。

  2、观察与比较。

  师:观察37页上下两个表,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调查项目不同。

  小结:复式统计表今天统计的是最喜欢的活动,电视节目,将来还可以统计最喜欢的食物、图书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复习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及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最后发散思维,复式统计表不仅可以统计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将来还可以统计最喜欢的食物、完成作业的时间等等。)

  (四)回顾所学,课堂小结(2—3分钟)

  1、谈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说说作用:我们既学习了单式统计表,又学习了复式统计表,那么什么时候用单式统计表,什么时候用复式统计表呢?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谈自己收获的同时,也是在回忆、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本节课不仅需要学会看复式统计表,更重要的是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能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及做出正确的决策。)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先制成两个单式统计表,再根据两个单式统计表的观察与对比,将其“合”成复式统计表。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同桌交流、组内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了解统计的方法,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掌握表头的构成与意义。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

  同学们,校园花坛里的花开了,五颜六色真漂亮,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花园里去看看好吗?(出示第93页主题图)看了这副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想知道校园里开了几种花?每种花有多少朵?

  合作探究,体会过程

  1.小组讨论。

  你们提的问题非常好,能一眼看出每种花各有多少朵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吗?请小组讨论讨论。

  2.小组交流。

  生1: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再数一数。

  生2:排成一排,一个对一个。

  师:这样排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排容易看出谁多谁少。

  3.进行活动体会过程。

  红花、黄花、蓝花、玫瑰红花各有多少朵呢?请自己动手把结果涂在方格里。(教师注意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实物投影出学生整理的结果,有的是从下往上涂,有的是从上往下涂。

  那种涂法好?你喜欢那种方法?

  教师在四种颜色的花下板书花的朵数,再画上线告诉学生,像这样方法叫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这个图叫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说再指名说,说的同时,教师绘制统计表,学生独立解决第93页下面的问题。

  5.小组内再交流。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涂色时每小格代表多少?怎样比较它们的多少?

  创设时间和空间,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同学们真能干,你们喜欢这些花吗?我想等你过生日时,老师送你一枝,但我不知道你们的生日,请你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生日是哪月出生的,放在桌子上。

  2.我想让你们帮我统计一下好吗?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整理一下,完成第95页第1题的统计图。

  3.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4.给学生提供一些贴近生活的统计表,如:“小组内同学得花的朵数统计表”,“小组同学喜欢吃哪种水果的统计表”,“小组同学上学方式的统计表”等等,让学生进行调查,整理,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到的?

  专家评析

  “统计”是课程标准中加强的内容,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李老师设计的这节课能始终以统计的全过程为主线,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本节课有两点比较突出。

  1.引导学生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设计中,李老师注意把握统计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地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课一开始,李老师用校园花坛里的花为背景,问学生“能提出什么问题”,再以“校园里开了几种花?”“每种花有多少朵?”为引子,展开关于统计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改传统教学中“唯教材”的做法,把学生带到校园的花坛边,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接下来的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使学生体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然后让学生“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自己动手把结果涂在方格里”。这一具体的操作活动,给了学生以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过程有深刻地体验。最后通过小组交流来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比较多少”使学生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来加深对对统计的理解,使学生对统计的概念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整个统计过程中,不论是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还是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学生始终都处于主动地位,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统计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和谐氛围中体验统计过程,在不断地观察、操作、思考中学习统计知识,掌握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感受数学知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在讨论、使用、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2.注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课程标准对数学内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也是人教版教材的一个基本特点。李老师在设计本节课时这一点体现的比较好。既依照教材中的“花”和“生日”,又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校园花坛里的花”“全班同学的生日”“小组内各个同学获得小红花的朵数”“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等问题,由于这些事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件件都发生在学生们身边、件件对学生来说都是他们日常生动有趣的活动,所以使他们听起来非常亲切,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他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113页例2,课堂活动2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统计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反映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4、尽力简单的统计过程,对数据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体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

  1、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班上有那些课,各有几节吗?

  2、出示课程表,学生观察。看右边统计图中是否有?

  3、学生数一数,小组交流。

  4、学生说方法:有一定的顺序数,横着或竖着数。数一节就划一横线,表示已统计。

  5、填统计图时,数一节划一节,用一格表示一节。

  6、根据统计图,你发现了什麽?你可以提什麽问题?

  7、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

  二、课堂活动

  115页2题

  先让学生看调查的是什麽事情?要调查那些项目?再让学生分组调查,填统计图。

  第1,2问小组交流

  第3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14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和象形统计图,对已经分好类的事物进行计数,填写统计表不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和整理数据,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决定,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让学生通过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

  2:难点:会把统计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

  教具准备:

  卡纸、口算题、彩笔。

  教学方法:

  以情景教学为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景,以组织学生出游为导学和学生活动的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3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六 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大家想去什么地方玩?(播放公园、淘气猫乐园、香陈湾游乐园的美丽景色。)

  生:答┄┄。

  师:刚才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呢?为了让去的地方使大多数同学满意,我们必须对大家的想法进行调查。(板书课题:统计)。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了解大家都愿去什么地方游玩?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意见和想法)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同的情景,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的情景。]

  二:引导交流,探究新知。

  师:下面发挥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探究,小组长记录调查结果并汇报调查的方法,大家比赛一下哪一组讨论的好,回答的正确,速度快。注意每人只选一个地方。

  师:听到小朋友们的精彩的发言,老师感到特别高兴。动动小脑筋想一想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调查小组成员的意见呢?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调查小组成员的意见的!

  (得出:逐一问、做标记、举手表决、“正”字统计法等)

  师:大家真是爱动脑筋的小机灵,向同学汇报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吧!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就挑出你们最喜欢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说说吧。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给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探索统计的方法,此时并没有最优方法,而是放手让他们相互沟通交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优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修正,让学生多中选优,择优而用。]

  师:同学们的统计方法有很多,今天,咱们学习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一个统计图。让我们先欣赏别人绘制的漂亮的、规范的统计图。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15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重点: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活动难点:

  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活动准备:

  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教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在舞会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四种面具(教师出示四种动物面具,分别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们喜欢哪一种?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三、操作练习,巩固游戏

  1.教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舞会的准备中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填写的表格就叫统计表,我们通过统计知道了小朋友喜欢什么面具,喜欢吃什么水果,统计的用处可真大呀。

  小百科:统计是汉语中的“统计”原有合计或汇总计算的意思。英语中的“统计” (Statistics)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status,是指各种现象的状态或状况。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表

  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二、新课学习

  (一)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二)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教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大家看出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了吗?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2.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折现统计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统计》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05-28

精选统计教学设计07-18

统计教学设计10-10

统计的教学设计07-04

统计教学设计04-10

《统计》的教学设计12-11

《统计》教学设计07-06

统计的教学设计04-16

《统计》教学设计08-13

《统计》教学设计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