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鸡》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5-21 12:18: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关于《母鸡》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母鸡》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母鸡》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关于《母鸡》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师:同学们,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先生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母鸡》。

  2、板书并读题。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学习之前,请大家先看阅读提示,请大家翻开课本74页。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一生读)

  师:谁来说说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指名说)

  师:请大家看屏幕。(出示阅读要求)

  2、自由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有两个要求:①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②边读边思考:作者对母鸡是怎样的态度?

  3、交流汇报。

  ①读词语。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相信大家已经认识了这些词语,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读,齐读。)

  反抗欺侮成绩凄惨辛苦如怨如诉

  疙瘩可恶慈爱鸡雏啼叫颤颤巍巍

  ②师:认识了这些词语,相信大家读课文就没问题了。现在我们来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对母鸡是怎样的态度?

  ③师:这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好。现在谁来说说作者对母鸡是怎样的态度?

  生:我一向讨厌母鸡。(板书)

  师:从哪些语段看出来?

  生:1-3自然段。

  师:那后来呢?

  生: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板书)

  师:哪些语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呢?

  生:4-10自然段。

  ④师:是的,你们都是读书高手。同学们,这一头一尾两句话在文中首尾呼应,这样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三、精读第一部分。

  师: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呢?(生埋头默读思考。)

  师:好了,大家都学得很认真,相信都有自己的收获。谁愿意来跟大家分享。

  生:老舍先生觉得母鸡的叫声很令人讨厌。

  师:作者为什么会讨厌母鸡的叫声呢?

  生;因为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师:是啊,它没什么理由,却没完没了地叫,真是无病呻吟。(板书)

  师:那作者讨厌母鸡的叫声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小疙瘩来。

  师:是的,那“颤颤巍巍”是什么意思?

  生:“颤颤巍巍”就是抖动摇晃的样子,多用于形容年长者走路的姿态。本课中用来形容母鸡叫的声音有一点抖。

  师:你理解得很准确,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吗?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理解的。

  师:你真是学习的小主人。查字典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师:什么叫“如怨如诉”?

  生:“如怨如诉”就是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本文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母鸡拉长声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

  师:是的,那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问我妈妈的。

  师:可以,同学们请教别人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师:如果你们听到母鸡这样“颤颤巍巍”“如怨如诉”地叫,你会想到什么?

  关于《母鸡》的教学设计2

  课前谈话

  带来一首写动物的儿歌,我们一起去念一下。

  能说说你对母鸡的印象吗?

  今天我们就要去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了。

  一、读词语

  课文大家都已经预习过了,这篇课文有很多京味儿很浓的词语,谁来读读看?

  出示:

  欺侮可恶

  侮是第三声,读得真到位,你带着大家读一下。

  恶是个多音字,要读正确,我们一起读

  还有这两个,谁来读读看。

  一撮儿毛挺着脖儿

  1、儿化读到位,京味儿就出来了,谁能和他一样来读一读?

  2、我们一起来读出这京味儿。

  小疙瘩小雏鸡

  1、谁来读读看。

  2、结起个小疙瘩,谁来读一读,读出轻声。

  3、放到课文中你能读正确吗?结是个多音字,这儿是第一声。谁来读一读?

  二、读课文

  过渡:看来啊,同学们都预习得很不错,打开课本,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这次读的时候,注意一下老舍先生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自读。

  2、谁来说说看,老舍先生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先是怎么样的,你再想想,谁有不同意见)

  板书:讨厌

  不敢再讨厌

  3、那么,老舍先生用怎样的语言来写出这样的心情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段。)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可以看屏幕,也可以看自己的书,边读边想,哪个地方哪个词语最能表现老舍先生这种讨厌的?(自读)

  4、交流。

  1、(1)(第一句变红)不停的嘎嘎叫,就叫?

  你来读读这种“没完没了”讨厌的叫声。评价:你把这种没完没了读了出来。

  (2)是啊,前院是它的嘎嘎声,后院也是它的嘎嘎声,真是——(1人)引:没完没了。

  谁来把这种没完没了读出来。评价语:我发现你这个没完没了读得特别好;

  这个没完没了就这样完了吗?还要没完没了一些。

  (3)不管心情怎样,不管有没有理由,它总是嘎嘎地叫,这真是——引:没完没了。你来没完没了的叫一回。评价语:这个没完没了读得越来越好了

  (4)你看,上午是没完没了地嘎嘎叫,下午也是没完没了的嘎嘎叫,听得你怎么样?来,读好你的感受。

  (5)讨厌,你读得真好,把你的心情都读出来了,谁也来像他一样读读看,读好这个感叹号。(还原变黑)

  2、还有哪个地方也写出了这种讨厌?(变红第二句)

  预设1:把目光聚焦到如怨如诉。预设2:是什么样的声音,你找到了个这个词,还有别的词吗?我们来看这句话,这里有个词儿如怨如诉,

  (1)你知道怨是什么意思?诉是什么意思?这儿告诉还不够,是一种哭诉。

  谁来读好这个词儿?这么轻松啊,要扯长了声的,调子再长一点,感觉更好。

  (2)对呀,扯长了声,又好像在抱怨,又好像在哭诉,谁再来有感觉地读读这个词?

  (3)就像他们一样,带着这种感觉把这个词语带到这个句子中,自己读一读。

  能不能推荐一名班里读得最好的同学,把这种如怨如诉的感觉读给大家听?

  (4)听着他这如怨如诉的叫声,我就觉得这只母鸡可能是在抱怨公鸡在跟它抢食物,可能是对着主人哭诉它受到了欺负,也可能是抱怨大黄狗跑来他家捣乱,遇到这些事儿,他可能在抱怨些什么呢?

  (5)是啊,它就是这样如怨如诉,谁也扯长了声,来如怨如诉一回。

  细声细气你读得特别好,你也来细声细气地诉说一下。

  颤颤巍巍读得不错,谁也来颤颤巍巍地叫叫看。

  我知道你想读好这个细声细气,你再来读读看。

  (6)听,这就是母鸡的叫声,听了之后,是什么感觉?你也会像老舍先生一样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了。(这是你们的感觉,(心里发毛)老舍先生听了之后是什么感觉呢)

  (小疙瘩)老舍先生听了以后是怎么样的呢?(结起个小疙瘩)

  (7)这就是老舍生动的语言,让我们一起读好这种感觉。

  三、多么讨厌的叫声啊。

  可是当老舍先生不敢再讨厌母鸡的时候,他笔下的叫声又是怎么样的呢?请快速默读5——8自然段,找一找母鸡叫声的句子。找到一句,立刻举手

  1、出示叫声句子。

  看,这几句话都写出了老舍先生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是吧。

  到底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令作者不敢再讨厌了呢,你又是从哪个词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呢?四人小组选择一句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

  2、讨论交流。

  (轻轻地告诉,警告或者其他的词,你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分开2句,下功夫,记住那个组)

  你们小组选择了哪一句呀?你先来读好它,说说你们的发现。

  你们真会读书啊,你读到了一只负责的母鸡;

  你们很能体会,读到了一只慈爱的母鸡。

  3、重点:

  出示: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1)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这么大声的叫,它为的是什么?(是要把人们叫起来赶走黄鼠狼,保护小鸡)

  你来读一读,它是在提醒啊。

  是啊,听到这样顶尖锐,顶凄惨的叫声,无论——都——,是不是——引读,

  (2)顶。就是什么意思(最,极限)顶尖锐、顶凄惨,就是最——尖锐,最——凄惨的。这些词还不够,只有这个顶字是最厉害的,读好这个顶字。

  (3)一只小小的母鸡要发出这样大的叫声,它肯定是用尽了2(全部的力气等)

  (4)你体会体会,这样的叫声让老舍先生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母鸡?(勇敢、负责等)

  这时候的母鸡在老舍的笔下已经变成了一个“负责……的鸡妈妈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九自然段。所以我不敢——(回应板书)

  四、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语言大师

  当它讨厌母鸡时,它是这样写的,出示(讨厌的句子)请男生一起来读一下;(这时他是非常讨厌的,怎么读)当它感受到这是一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时,又是这样写的,出示(不敢再讨厌的句子),女生一起来读一下。

  其实啊,课文中像这样用不同语言来表达不同情感的语句还有很多,找到像这样流淌着浓浓情感的语句,自己试着好好读一读,最好能够读出这种情感。

  评价语:

  1、这句话找得真好,确实是饱含着情感,老师相信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一定会读得更好。

  (好:就要像这样读,读出这种浓浓的情感。

  不好:谁还想读这个句子,读出文字中浓浓的情感。

  就要像这样读,读出你的感情来。)

  你的朗读,让老师都听出了你对母鸡的佩服之情。

  我发现你这个词读得特别的好,

  你读出了老舍很讨厌这只母鸡。

  你已经体会到了老舍语言的魅力。

  三、好的语言,我们不仅要会读,能体会。还要积累。让我们把用不同语言描写母鸡叫声的句子用方格纸端端正正地摘录下来

  反馈:展示句子。

  开头要空两格,一个标点要占一个格子的位置。

  这个同学写得很端正,格式也很正确。订正一下。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老舍先生就是用这样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一只无私无畏的、日夜操劳的母鸡,还有很多这样精彩的描写动物的文章,相信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出示书目:屠格涅夫《麻雀》

  普里什文《柱子上的母鸡》

  列那尔《母鸡》

  关于《母鸡》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前准备】制作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母鸡叫声,引入课题。

  2、通过《猫》引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响亮地读课题。

  二、明确要求,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与难读的词语的读音,了解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

  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如怨如诉

  疙瘩可恶鸡雏一撮儿毛

  2、默读阅读提示,明晰学习任务。

  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⑵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阅读提示是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的主导,从提示入手,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略读课的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初读感知,了解感情

  1、自由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用“——”画出。

  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2、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辨析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3、质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打上小问号)(预设: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他后来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快速浏览,理清条理

  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老舍先生讨厌母鸡?(1——3自然段)哪些段落写他不敢再讨厌母鸡(4——10自然段),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通过质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本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先抑后扬,这两个句子是课文板块划分的线索,抓住了这样的关键句,提纲携领,建构出简约的`教学框架。

  5、学法迁移,小组自由选择内容,研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板块学习。

  ○(选择第一部分)自主读书,找找作者讨厌母鸡原因,在小组中交流。

  ○(选择第二部分)自主读书,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在小组中交流让你感动的语句。

  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运用上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学习。

  四、小组交流,品评长短,体会感情。

  关于《母鸡》的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由“一向讨厌”直至“不敢再讨厌”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作者对母鸡的讨厌──讨厌它时而没完没结;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又发了狂的叫声,还讨厌它欺软怕硬的行为,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写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文章一大写作特色就是对比手法的应用,通过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本文另一大特色是语言风格口语化,这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如“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等语言的表述,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好像和街坊邻居对话,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老舍先生将笔触落于细微之处,以有了一群鸡雏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来道出人情──“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以其细腻之笔揭示藏匿于生活中感性、直观的特征,体现出朴素自然的格调和亲切的人伦关怀。

  课文《母鸡》的语言自然流畅,并无过多华丽词藻的修饰,就文字本身所表达的内容,对于五年级孩子来说并不难理解。首先,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截然不同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其次,变化的原因是源于母鸡的叫声也是不难读懂的。这些通过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作为指导的重点,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教学手段帮助孩子理清课文脉络,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老舍先生在其看似平实的语言背后所要传递的深刻含义。难点之一:母鸡始终是那么爱叫,但为什么相同的叫声会让作者对母鸡的看法发生改变?通过学习,要让学生领会,其实老舍是借母鸡的叫声,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对母爱的赞颂和崇敬之情。难点之二:文章有多处看似自相矛盾的表述,通过设疑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矛盾并联系上下文解决矛盾。矛盾1:文章第五小节中说到母鸡总在院里挺着脖儿,表示出一副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样子,但下文又将母鸡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警戒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母鸡到底怕吗?矛盾2:文中第二节明确了母鸡对公鸡的态度──永远不反抗,可第6小节中又说假如遇上大公鸡抢食,母鸡是一定出击的,这劲头儿连大公鸡也怕三分。母鸡和公鸡,到底谁怕谁?在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这些疑问时,可始终以体会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为抓手逐步展开。

  基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孩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读准“欺侮”的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泣如诉、警戒、紧叫”等词的意思。

  边读边思考,利用文中看似矛盾的语言表述设疑,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对母鸡态度变化的原因,体会母鸡的叫声所要传递的意思,感受母爱的无私。

  教学准备:

  1、读通课文,划出两句直接描写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2、查字典,知道“如泣如诉、警戒、紧叫”等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一)板书课题,巩固“母”的笔顺,读课题。

  (二)简介作者──老舍。

  (三)预习反馈:交流描写老舍对母鸡态度前后不同的句子。

  (四)灵活运用关键语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五)理清课文结构,以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将课文分成两部分。(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二、深入品读、感悟母爱

  (一)略读1-3小节,了解“我”讨厌母鸡的原因。

  1、重点思考:“我”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哪些语言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的讨厌?(板书:没完没结如泣如诉发了狂欺软怕硬)

  2、反馈指导。

  指导重点:

  (1)了解“如泣如诉”的意思。

  (2)体会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描写母鸡“发了狂”的叫声时所表达的情感。

  (3)体会母鸡“欺软怕硬”的行为。

  (4)指导朗读描写三种不同叫声的句子。

  3、连贯表达“我”讨厌母鸡的原因。

  (二)品读5-8小节,体会“我”喜欢母鸡的原因。

  1、设疑:同为母鸡的叫声,为什么“我”变得“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引导学生体会母鸡叫声所要传递的意思及所要传达的作者的感情。

  2、通读5-8小节,圈出描写母鸡叫声的词。(板书:警告紧叫啼叫)

  3、初步了解母鸡叫的原因。

  4、想象表达母鸡的叫声所要传递的意思。

  5、学习第5小节,体会母鸡的勇敢和负责。

  指导重点:

  (1)想象母鸡和鸡雏所面临的危险,了解母鸡警戒的原因。

  (2)指导朗读描写母鸡“警戒”的句子,感受母鸡的爱子心切。

  (3)想象母鸡警告鸡雏的语言,体会母鸡的勇敢。

  (4)设疑:母鸡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没什么可怕的事,为什么还要“警戒”?母鸡到底怕吗?

  (5)提炼作者对母鸡态度变化的原因,了解母鸡的叫声即它的语言,也是与鸡雏交流的方式。

  6、学习第6小节,体会母鸡的慈爱和辛苦。

  指导重点:

  (1)借助对“紧叫、一点儿”两词的理解,体会母鸡“紧叫”所表达的意思。

  (2)设疑:“叫”与“教”的区别,体会母鸡的辛苦。

  (3)联系上下文,设疑:母鸡到底怕公鸡吗?

  (4)体会“紧叫”的“紧”字的妙用,感受老舍的语言魅力。

  7、学习第8小节,再次体会母鸡的辛苦,任劳任怨。

  指导重点:通过对“顶尖锐、顶凄惨”的理解,体会母鸡“啼叫”所表达的意思。

  8、学习第7小节,体会母鸡的辛苦与慈爱。

  指导重点:

  (1)学生自主感悟,交流反馈其读懂及读不懂的内容。

  (2)体会“──”的作用,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总结全文,升华母爱

  (一)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义。(板书:英雄母亲)

  (二)进一步体会“我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

  板书:

  关于《母鸡》的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无论是老舍的语言,还是这篇选材,都充满生活的气息,至高的语言与爱,在老舍的笔下细水无痕。如何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而又能还原一个真情的老舍及其笔下的母鸡,我觉得是当下这个时代,语文要给予孩子的哺育。那么,只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是走进文学的一扇大门。

  教材解析

  《母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在本单元中通过作家笔下的小动物们,给我们生命的感动,那就是爱,尤其是母爱。母爱,伟大;母爱,就在身边,一点也不遥远。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母鸡的行为中,感受母性的爱,并感悟母爱的厚重。

  (2)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播放课前录制好的班级同学玩《老鹰捉小鸡》的录像。)

  提问:1、游戏中有几种角色。2、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同桌相互谈谈自己当时心里最期望的是什么?3、点名发言,并探讨母鸡、小鸡和老鹰和观众(看客)这几种角色当时最大的期望。

  【从孩子们参与过的游戏出发,通过录像的回放,激活身体和脑海中的激动,为角色的体验反馈与交流作准备,同时也为深入理解作为母鸡这样一个独特的角色而铺垫,让孩子们带着感觉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将你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清楚的语句写到笔记本上。

  2、将你读课文的理解和疑惑写在行间空白处。

  3、将你觉得精美的语句或者段落画上横线。

  【读书,并将有效的思考,呈现成文字,才能从散乱的思维灵光中找到进入文本的路径。】

  三、精读课文

  (一)概括课文: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皆可。

  1、从你自己的角度,来概括课文,你读到一只怎样的母鸡?

  2、从小鸡的角度,来概括课文,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3、从作者老舍的角度,来概括课文,我写了一只怎样的母鸡?

  【在角色体验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多角度走进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才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一个立体的“母鸡”来。】

  (二)朗读课文:专研一个板块,并记下笔记。

  1、可以是你划下的不懂的部分;

  2、也可以是你最欣赏的部分。

  (三)黑板论坛:说出心中的疑惑,展示思维的成果。

  1、将黑板分为两栏:左手边为问题栏,右手边为展示栏。

  2、采取有奖竟答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尊重不同的理解。

  3、展示栏的思维成果由当事人作为小老师来与大家交流,并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深入追问,深度碰撞,引导学生抓住母鸡的行为变化,追问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来感受作为母亲的舍得之间的选择,感悟母爱的厚重。

  (四)朗读课文:融入感情。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带着你的理解,读出有声音的文字。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不同的表达有着不一样的含义,你从他/她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话外音”?

  (五)默读课文:老舍对母鸡的爱?恨?

  1、先写恨,哪些是恨的体现?

  2、后写爱,哪些是爱的体现?

  3、先写恨,后写爱,为什么?

  【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四、课堂作业

  仔细回忆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小动物身上,有令你感动的母性的行为和力量,用表格的方式作笔记。

【关于《母鸡》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相关文章:

《母鸡》课件教学设计02-22

老舍母鸡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8-04

母鸡妈妈生蛋课件设计05-03

老舍母鸡教案设计11-21

老舍《母鸡》教学反思09-01

《母鸡》教学反思15篇03-17

关于《题西林壁》的精选教学设计12-25

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1-15

关于观潮的教学设计11-11

关于背影的教学设计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