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的模板

时间:2022-02-28 18:04:0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的模板(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的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的模板(通用10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2、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并把它们运用到平常的写作当中去。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二、学法引导: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但文中更多的是重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读能感受到语言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动。

  2揣摩法:对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关键语句,应当仔细揣摩品味。

  五、媒体设计

  1、腰鼓表演片段。

  2、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流程

  课前,我播放了一段关于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雄浑壮阔的场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壮阔的安塞腰鼓,请同学们端起书,齐读课文,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激情吧!

  1、学生齐读课文。

  2、请学生从字音、停顿等方面,对自己的朗读进行点评。

  (二)探求新知

  1、请同学们,用我感受到了——的安塞腰鼓,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课文中,作者多次运用相同的句子来反复赞美安塞腰鼓,同学们找一找,看是哪一句?”

  明确:

  好一个安塞腰鼓!(13节)

  好一个安塞腰鼓!(17节)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22节)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24节)

  3、这些句子反复出现,除了抒情的需要以外,还点示了课文的层次,使得课文结构清晰,请自由朗读课文7—24节,用//划分层次,并且在每一个层次中,寻找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层次描写的主要内容。”并分男女两组,派代表上黑板板书。

  明确:舞蹈、响声、后生、舞姿

  3、品析文章中语言美。

  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示安塞腰鼓的美,试用美,你看(听)。”句式来说。并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美?例句: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4、主旨探究

  (1)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资料表明:黄土高原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

  (2)安塞腰鼓有什么内涵?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上生命的激昂和宣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小结:

  1、排比反复旋律美。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反复,形式上力求多样,富有变化。排比又有句内的、句之间的、段之间的。(请找出例子)

  2、短句短语激昂美。

  3、节奏明快雄浑美。

  (四)反思提升

  我们要进行一个演读活动,要求读出气势,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我给同学们发了一份演读稿讲义,大家推荐男领由于越同学担任,女领由单昕哲同学担任,花三分钟左右熟悉了各自角色需要演读的内容。

  演读开始:

  (男领)看!——

  (女领)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女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男合)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女合)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男合)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女合)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众合)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男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众合)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女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众合)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女合)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男合)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女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众合)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男女领)好一个黄土高原!

  (众四步轮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五)作业。

  1、将精彩的语句抄在积累本上。

  2、完成活页和试题优化。

  八、板书设计

  1—4:(安静)的腰鼓

  安塞鼓5—27:(隆隆)的腰鼓5—13:宏伟的场面14—17:雄壮的(响声)

  18—22:击鼓的(后生)

  23—27:奇丽的(舞姿)

  寂静28—30:(腰鼓)

  九、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我不去讲,学生自己看书能回答的问题,我不回答。同时,我也十分注意情境的创设,先在课前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在感性性对安塞腰鼓有所了解。此外,本节课,我还重视学生的读。有全班齐读,有男女生分角色读,有领读,更有对文本深入理解的回读。

  当然,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在本节课上,还存在着不少缺点需要我今后改进的:

  1、教学的目标的确立,还有不明确的地方,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有与教学目标不符的地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待提高。

  2、播放的视频,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视频还不够典型。而且播放的顺序还可以更灵活一点。如放在品析语言后面。

  3、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对个别学生的提问次数过少,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无论如何,这一次研究课,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成长财富,我都会好好的总结,认真的反思,以便于我今后的教学之路能有更大的进步。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2

  教学目的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腰鼓表演我们并不陌生,许多大型文艺晚会里有这类节目,现在就请大家先欣赏一个片段(播放表演片段,约1分钟)。这就是安塞腰鼓,铿锵激越,发聋振聩。请大家再看一看有关的文字介绍。(播放文字资料,片刻后提问)什么是安塞腰鼓?(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学生能概括出一些特点即可)任何文艺形式都是对人生、社会的感受和认识的反映。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我们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安塞腰鼓所蕴涵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下面我们学习《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花妙笔去描摹一场动人心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韵的。

  二、研习课文

  (一)速读,整体感知。

  1.划分结构层次。

  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请说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构思文章的。主体部分又可分为四个层次,请用"||"划出并概括层意。(显示结构图表)

  2.划出文中明确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容不得……一股劲!")

  3.从句式特点及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

  (句式特点:①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腰鼓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力量。②前后对应,"挣脱"、"冲破"、"撞开"力量急速递增,使人联想到爆发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会变革……)

  (二)精读,重点突破。

  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品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助的。

  2.(播放表演片断,配合录音朗读)请概括本段的语言形式特点,并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

  (①多用短词短句,简洁有力,清脆响亮;②善用排比,一气呵成,表现气势,渲染形象,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3.各自放开声音激情朗读,体会语言的节奏和气势。

  4.指名朗读,自由评议。

  5.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将写形与写意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侧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6.小结:前面我们品读主体部分的第一层次,领略了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了安塞腰鼓的意蕴;又分析学习了由写实到写意的艺术描摹手法。

  现在请大家快读其他片断,运用前面学习所得进行赏析,并发表见解。

  三、迁移练习

  (播放画面)

  要求:多角度、多侧面观察(正面、侧面;动态、静态;调动各种感觉手段……)多角度、多侧面联想(由景生情,联系社会,感悟人生);适当运用排比句式;大约200-300字。当堂交流、评讲。

  四、布置作业

  (一)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二)思考课后练习三。

  教后记:

  1、朗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2、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师生互动,共同探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主动质疑,合作解疑,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学生在多角度、有创意的品味中,拓展思维的空间,加深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很好的解决。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3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二、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三、教学方法:

  1、诵读

  2、想象

  3、研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过“摇滚”和“劲舞”吗?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一一安塞腰鼓。

  1、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问:你看了这些画面,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回答,谈一谈观后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安塞腰鼓——气势铿锵激越,发聋振聩;动作变化豪迈粗犷;舞姿奔放雄浑。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2、导入: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本课导入的设计,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美读课文,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

  (2)指导朗读。

  例段一:第7自然段。

  明确:本段描写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赞颂了那股喷涌而出的、不可扼制的生命力。因此,“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句要读得简洁有力;“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这组排比句要用急促的、富有跳跃性的节奏,来表现腰鼓场面的火烈、豪放、动力十足;最后,“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要读出对腰鼓场面,对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例段二:第25、26、27段。

  明确:写腰鼓表演达到了高潮,要把短句“愈捶愈烈!”的三次反复和一切都在“交织!……升华!”读得简洁有力、铿锵激越,使人体会到:腰鼓表演达到高潮,人的生命力被尽情释放,生命的一切在这释放中得以超脱和升华。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审美乐趣。同时,用比赛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2、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 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3、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13、17、22、24自然段反复出现,怎么读?

  (美读时感情要炽热、饱满、声调要高亢激越,充分表达本文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之情。)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4、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 美,你看(听)….”的句式或用“ 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疚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隋”“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

  (1)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3)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从写法上说: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第三板块:进一步的美读训练,明确主题

  5、可以模仿合唱的形式。1—4自然段和28—30自然段由女生读。5—27自然段主体部分老师朗读。其中,抒发赞美之情,音调最高亢的13、17、22、24自然段,由男生读。

  (目的:指导学生多美读,从美读中体味它的气势,感觉其中的生命律动,进而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孕的对人的旺盛的生产力的赞美之情。)

  6、本文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划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三、布置作业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四、结束语:

  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

  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4

  一、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它歌颂了黄土高原所蕴涵的潜力和希望。作者用优美、豪放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壮阔的场面,感情跌宕起伏,写的酣畅淋漓。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和反复的修辞句,描述出西北汉子表演安塞腰鼓时那种忘情、奔放、狂野的情绪。气势充沛,激越亢奋,让人充分的感受到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本篇课文语言含蓄,内含丰富,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需要通过反复朗读和师生积极的讨论中来实现,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非常关键的。本节课重在整体感悟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和描述的优美画面。调动多种朗读手段体会其画面美和力量美,以达到综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文中虚实结合、以声写静等多种写法。

  知识和能力:学会理清思路,理解虚实结合的写法,学习用以声写静的手法描述闹声停止后耳朵里不可捉摸的声响。

  过程和方法:看画面,读课文,在老师指导下合作、讨论,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写法。

  情感和态度:感受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感受蓬勃的生命力量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课型:朗读课,品味课。

  二、教学步骤

  ⑴导入新课:

  我知道同学们很喜欢唱歌,你们都喜欢唱哪些人的歌曲呢?(学生自由发言)我明白你们都喜欢唱一些流行歌曲。其实,老师也喜欢唱歌,只不过我喜欢唱民歌,因为我认为流行的东西毕竟很短暂,只有那些属于大众的、民族的艺术才是永恒的,有一句名言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令世人瞩目的艺术,如京剧、川剧变脸、灯上芭蕾等。作为一个中国的青少年,你们应该了解一些。今天,我们就随刘成章先生一起去欣赏一种带着浓郁的黄土味的舞蹈艺术—安塞腰鼓。

  ⑵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让学生直观感觉安塞腰鼓表演的力量美与画面美。(通过音象资料的展示,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

  ⑶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思考并向同学交流自己朗读的情况。(包括语气、语速、情绪、重音等)

  ⑷通过自读,请学生找出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通过找关键句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⑸师生共同评定朗读技巧,师生合作再朗读课文,老师读主体部分,学生读四个“好一个安塞腰鼓!”,并思考作者的写作顺序,为全文划分层次。(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师生互评朗读)

  ⑹分组讨论三个部分所描写的气氛:静→动→静(理解场面描写的重要手段)

  ⑺重点欣赏表演过程中作者虚实结合的写法。(分组讨论:按作者描写时调动的各种感管,如视觉、听觉、感觉等多角度去领悟作者精彩的描写,在自主合作学习中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朗读自选句段并说明。

  ⑻体会结尾部分,作者在表演结束后对闹声的特殊体验。(明确这种“以声写静”的写法。)

  方法:

  ①让学生用双手敲击桌面的声响来体验。

  ②老师举生活实例或好的比喻句来示范。(从实践活动中理解描写技巧,把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⑼讨论:作者描写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是为了抒发什么感情?(师生共同讨论,自由发言。老师把学生引入到国家开发大西北的主题上来,提高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⑽总结全文。

  三、精彩片段

  ⒈

  师:表演过程中,作者始终贯穿着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赞美之情。

  师: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出直接表达作者这种感情的语句吗?

  生:能!四个“好一个安塞腰鼓”句。

  师:下面老师就当你们的解说员,给你们朗读一遍课文,把你们带进那表演场面中,老师读到精彩的地方,你们就大声地赞美“好一个安塞腰鼓!”行吗?

  生:行!

  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师:老师读得怎样?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老师把我们带进了那个场面!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老师有些地方读得较快,重音不够突出!

  师:现在我们分六个小组讨论表演过程中作者是怎样虚实结合,描述所见所闻所感的?请同学们选出精彩语句与大家交流。

  生一:作者的所见有“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这两句写出作者看见舞姿一开始时的强烈感受,是实写。(这腰鼓)“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一组排比句是作者看到火烈的舞姿后产生的联想,是虚写。

  生二:“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一句是实写作者所听到的;“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一组句子是作者听到鼓声时产生的联想。

  生三:“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是作者看见豪放的舞姿体会到的力量美。

  生四:“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声成了茫茫一片……”这是作者所见和所感的结合。

  师:刚才同学们举了这么多很好的例子,也说明的很好。现在就请你们自由的选择一些再在小组内朗读。

  ⒉.

  师:我们没有机会亲自看到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老师播放的画面中也没有敲鼓的响声。为了让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安塞腰鼓的壮阔,下面我们把桌面当鼓面,由慢到快,由弱及强地敲击,然后静静的聆听耳畔那不可捉摸的声响。(学生敲击后回答)

  生一:“我听到了老师清晰的脚步声和老师们的呼吸声。”

  生二:“我听到了电视机的电流声,还有窗外一声清脆的鸟叫。”

  生三:“闹声戛然而止时,我好像一个人来到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小路上。多么的陌生!”

  生四:“当所有声音都停止的时候,我好象一个人躺在了一片大草原上,天空是那样的辽阔!”

  师:刚才大家说的非常好!你们能讨论一下这种写法吗?用平时不容易听到的声音来突出环境的静,这是什么写法?

  师生讨论明确:以声写静。

  老师列举一些优美的比喻句来示范如何描写人对闹声突然停止时的特殊感受。(下去后把自己的体验写成一百字以内的片段作文)

  (以上两个片段重在加强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是一篇文质皆美的抒情散文。无论是欣赏其画面美,还是学习其语言美,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都比较困难。所以要多方面给学生直观的感觉和良好的引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启发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是很必要的。我在启发学生朗读课文,感悟情景方面做的比较好。训练朗读技巧和片段仿写上也较成功。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并把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但是在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空间上还不够充分;学生质疑的机会还给的不多,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巩固和提高。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5

  学习目标

  1.识记本文出现的重点字词,了解安塞腰鼓。

  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腰鼓表演的技艺,品味文章的语言。

  3.学会欣赏舞蹈表演的艺术,感受舞蹈的美,体会安塞人的内在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源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很多,哪位同学能够说出自己知道的几种?

  生:画画、雕塑、武术。

  师:我们身边的能列举几个吗?

  生:闹元宵、踩高跷、舞狮、秧歌。

  师:对,其实,还有一种威风锣鼓表演,气势宏大、场面壮观。今天我们学一篇同样为鼓的表演安塞腰鼓的文章,看看安塞人能舞出点什么?

  二、理解题目。

  教师引导学生就文章题目提出问题,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

  三、整体把握课文。

  1.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

  教师把生词分为四类:注音、解释、书写、累积。启发学生体会这样分类的目的。指出整理、累积词语的方法,什么样的词语需要整理和累积(不认识的、重要的、有价值的)?如何累积(分类、书写记忆、运用记忆)?

  2.文章写了什么?

  要求: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始部分,写一群后生神情沉稳而安静地站着;紧接着写他们开始捶、发狠、忘情、没命地捶;这样的行为一直持续写到了文章的什么段落?文章最后说: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由此可见,文章写了一次黄土高原人表演安塞腰鼓的文艺活动。由此,你认为整篇文章的层次可以如何划分?归纳一下各部分的大意。(教师预设:第一,表演前;第二,表演中;第三,表演后。)

  (2)在文章中间的部分,同学们是否发现有一些句子反复出现,在整体理解课文方面能给你什么提示?根据这些提示,试着把这一部分划分一下小的文章层次,总结一下层意。(教师预设:第一,写安塞腰鼓的舞姿以及给人的联想。第二,写安塞腰鼓巨大的声响给人的感受。第三,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第四,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换,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对你欣赏舞蹈艺术有什么启示吗?由此初步思考,作者写安塞腰鼓,要表现什么?从哪些语句、段落可以看得出来?试着读一下。

  四、重点研读。

  师:你认为文章哪一句话、哪一段、哪几段写得比较好?好在什么地方?说一说理由,读一读,体会一下;或者有什么疑问、需要讨论的问题,咱们一起讨论一下。

  1.文章写表演前的情况,有什么好处?

  师提示:没有一个静止的开始,后面的忘情的动,好像就没有参照系一样。这里的静,是为后面的动蓄势。

  分析:人物茂腾腾的后生;背景一片高梁地,咝溜溜的南风;性格朴实;神情沉稳而安静;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2.作者写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先用排比写: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然后用比喻写后生的舞姿像强震击起的石头;然后用排比和比喻的方法写鼓点像骤雨;流苏像旋风;脚步像乱蛙;瞳仁像火花;风姿像斗虎。

  这样写的好处: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具体,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很好地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怎么理解?

  写出了陕北高原人的性格特点:粗犷、豪放、开放。表现:在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地上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要挣脱、冲破、撞开束缚、羁绊、闭塞,由晦暗追求明晰、光明、富裕生活的一种信心和勇气。

  4.如何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的?

  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以及声势的不同凡响。

  第一句写响声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声;第二句写响声撞击在心里,观众的心里产生共鸣;第三句写响声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土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5.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给人丰富的想象力的?(力量、声响、光影的变换。)

  6.为什么说: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觉,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人会感觉特别的寂静。这里是用静来反衬刚才的闹。

  7.如何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鸡啼是天亮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有这些安塞人的精神,他们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也正是希望之所在。

  五、小结。

  1.文章写了一次安塞腰鼓的表演活动,作者想通过叙写,表达作者对于生命中奔腾的力量的赞美;表达作者对黄土高原人特有的内在的精神品质进行赞美的思想情感。

  2.在文章的写法上,你有什么启发?(按照时间划分来写活动的方法;语言大多使用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表现力;善于抓住生活中美的东西;写表演活动可以从舞姿、声响、给人的想象、给人心灵的冲击等方面着手。)

  3.安塞人内在的东西给你什么启示?(人应该有追求,应该这样痛快地生活和追求着。)

  4.阅读这样的文章应该注意的问题:学会调动自己的感觉经验,体会问题背后所蕴含的东西,从而达到理解语言文字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选其一)。

  1.观看千手观音,写一段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注意运用刘成章写安塞腰鼓的手法,学习他的语言。(教师提供网址)

  2.你知道我们家乡独有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吗?试着搜集、整理、交流一下,学习本课的写法,写一写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秧歌队伍表演的情形。

  第二部分网络议课实录。

  问题一: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加法还是减法

  陈大伟(以下简称陈):读完你的教学后记,我能清楚地感受到你对教学的理性追求。做事之前要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这虽说是老生常谈,但在实践中我们却常常迷惑和忘记。你对学生的理解基础、达成理解可能的方式、理解什么、学会描写的方法,学会欣赏舞蹈等方面的认识和分析给人很多启发。这种启发是对认识教材和分析教材的思路的启发,对我的帮助很大。你在反思中提到这节课,自己设计的内容过于繁重。想法太多,反而一个也没有实现好。我很同意这样的看法和观点。课堂教学不能贪大求全,什么东西都想做,结果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好。

  任念国(以下简称任):非常同意你的观点。追求大而全向来是教师经常犯的一种错误。但是自己感觉:老师备课时还必须要大而全,只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选择最佳的、适时的切入点,以点代面,重点突破,从而更加深入地全面把握。

  陈:我同意备课要深、透、全,但关键是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要学会舍得,并充分认识到一节课不可能吃成胖子,教学中不是为了展示自己对教材理解多么深刻!想法太多,反而一个也没有实现好。或许,现在教师要做的,不是怎么去扩充,而是应该想想怎么做减法。

  陈:很多老师在做公开课时带着沉重的包袱,想着得奖,想着听课者的好评,却失去了自我和真实。实际上,一节课就是一节课,三维目标需要在经常的教学活动中追求,不是一节课就能实现的。评课时,我们也不能求全责备,不能要求一节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必须出现。

  任: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如果不能把压力很好地转化为动力,战时的状态不能很好地调整的话,这确实是一个授课教师一个用粉笔作战的战士要打败仗的很重要的原因。

  陈:这是很难避免的压力。我认为,有更高层次和境界的教师在此时是心中只有学生,只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现状进行教学。

  问题二:单篇教学与主题单元如何有机联系

  陈:我把你的《安塞腰鼓》教学简记读了两遍,我认为你的把握是对的:以时间为线索,分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进行,而在表演中,又从声响、动作、想象等方面展开。

  以时间为线索是一方面,同时考虑到这是一个艺术欣赏的单元,还可以从舞台艺术的角度具体展开,比如:

  表演前:

  (人物)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场景)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动作神态)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

  我觉得这是一个电影场景的写法,也是戏剧开幕前的场景,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并在想象中期待那惊心动魄的一捶。

  表演中:

  鼓点像骤雨(声);流苏像旋风(物);脚步像乱蛙(人);瞳仁像火花(眼);风姿像斗虎(人的整体感觉)。

  任:你的建议让我很受启发。从主题单元的角度来考虑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和策略。因为自己对舞台艺术了解不多,所以没有去涉猎。陈老师所建议的设计,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对于学生来说,文化艺术舞台艺术的涉猎和储备,可能对他一生都有好处。这个思路我会汲取的,谢谢!

  陈:在我的听课实践中,我注意到很多老师很难把握一节课的要点,他们仅仅是就事论事,缺乏整体感和前后关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且也很难找到展开教学的思路。所以我与中小学教师交流时常常谈到:我们要学会欣赏整个画面,而不是仅仅陷入某一个局部。我注意到你在此处特别强调谢谢,我很高兴,哪怕就这一个问题我们达成了共识,都是我们讨论的成果。

  问题三:如何认识和处理文章的特色

  陈:我以为这是一位舞蹈艺术行家的杰作。学习排比,是这节课的一个要点。通过这里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排比不是重复,而是从不同角度展开(或者不断深入地迫近,此处是从不同角度展开)。学生要学习观察舞蹈艺术,需要从声、形、动态、眼神、整体感觉等方面入手。

  任:关于排比,你的观点让我很受启发。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刻,可能就是缘于教师的考虑肤浅。自己平时的分析也只是站在考试的角度,让学生体会一下:排比的使用有什么具体意义,增强了什么样的语言气势(有什么表达效果)而已。至于如何从哪些方面来增强语言气势、如何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写排比,还真的没有深入探索过。我想这也许是自己今后应该注意和努力的方向。

  陈:另外,我在此受到的一点启示是,比喻首先应该建立在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学习比喻是学习联想和想象。对于这个看法,是否有道理?不知道你怎么看?

  任:对于比喻的产生,首先是建立在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之上的说法,我认为还是很有道理的。比喻的本意是用另外一个大家或者听话人比较熟知的东西,来陈述自己要说而对方不大容易理解的内容,所以,先有联想,然后才能产生自己认为很贴切的比喻;至于想象,如果在此时有用武之地的话,换成比较好了!

  陈:在这里,比较是一种方式,我是从心理活动的角度来考虑的,你说比喻的本意是用另外一个大家或者听话人比较熟知的东西,来陈述自己要说而对方不大容易理解的内容,对我认识比喻有好处。但我在想,有没有把比较熟知的东西想象成更美妙的大家不大熟悉的东西(这之中的心理活动可能是想象)?你能不能想到一个例子?

  任:非要找一个例子的话,找张晓风的《行道树》好了。

  陈:另外,你很注意抓住词、突破词、强调词,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但短句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短句怎样利用,在运用中体会短句的作用,我觉得还需要讨论或者引起重视。

  任:对!自己在词语、短句、铺排句子组合的整体设计上,确实缺乏一个通盘的考虑,导致在语言的学习上缺乏整体性。

  陈:在此,我更想向你请教:长句、短句表达的差异是什么,在此课中怎样处理更好。

  任: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体会:(1)短句、长句、段落的交错使用、融合,与安塞腰鼓鼓点的急促与舒缓,沉重与轻盈,整齐划一的队伍行动与个体的舒展表现相结合的现场描摹是一致的。(2)甚至可以用长句、短句、段落的重复交错使用来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梳理和把握。(3)可以放在文章的整体把握阶段,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深入理解和体会,以求得对这种舞台艺术的深入体会和领悟。(4)在对这种表达方式的仿写和运用中加以体会。

  陈:真好。我还体会,鼓点急促是用短句来突出、来表现的。我在想:关于词的教学是集中好,还是具体到句段赏析时再分散处理好?

  任:我觉得是分散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要好一些,让词语成为有家的词语、成为句子中、语言中活生生的词语。实际上,我在词语的设计上是想教给学生一种梳理的方法。但最后,还是少了这一环节。

  问题四:生活是源还是文学是源

  陈:如你所说,对安塞腰鼓你不熟悉,学生也不熟悉。因此你在教后反思中所设想的一次视频的播放的意义和价值似乎不能低估。如何用更好呢?我想把它作为引起和展开教学的核心。我设想:是否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样安排教学流程:

  (1)引导:看了这一段,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用几个词描述一下。

  (2)启发:我们来看一看某某作家的感受,他是怎样描述这种感受的?

  (3)体味:反复咏读、品味字、词、句,体味短句、排比、比喻的用处。

  (4)运用:现在我们再看一遍视频,想一想,你对这段舞蹈有了哪些更深刻的印象。

  (5)表达:想一想,面对这段舞蹈,你会写些什么?你将怎样写?

  这样的线索会不会简单一些,会不会节约出一些时间来?

  我没有语文教学经验,所以仅仅是一种设想,要请你思考和批评。

  任:关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先由具体的现实录像般的视觉感受给大家一个印象,还是在学生自己感悟语言文字产生印象之后,再给学生一个具体的例子予以现身说法?我还是希望:先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本身,将视频放在最后。原因很简单: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先有自己的哈姆雷特是很重要的,一是任何事情必须先有自己的判断,二是避免被先入为主的感性材料所左右,泯灭创造的机会和可能,这更符合语言文字理解的习惯吧!

  陈:你的意见很有道理。我也说说我这样考虑的理由,它实际上涉及生活是源还是文学是源的问题。我的考虑是:安塞腰鼓舞蹈艺术是源,这篇作品是流,先有安塞腰鼓这种艺术形式或者艺术活动,然后才有这篇文章,我想的就是先回归本源,而不是首先用文本约束。这样的教学进程就是:直观地回归艺术本身,自己先感受、体悟;然后用文章做参照,体会文章的特色与创造;再回到艺术,提升自己对艺术的感悟和表达。这样,学生将有更大的创造空间,一千个哈姆雷特更容易出现。我个人的感受是,音乐艺术、形象艺术留给人的创造空间比文学艺术留给人的创造空间更大,所以《易系辞上》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当然,这种讨论和实践都可以继续深入。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运用排比的修辞产生营造激越气氛的表达效果。

  (2)体会文章外在的语言形式与内在的表达内容高度的统一。

  (3)理解安塞腰鼓所表现出的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力和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2)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

  (3)体会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在美,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生命蓬勃的力量;培养学生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

  (2)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疾猛的节奏和恢弘的气势。

  (3)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2、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又从更深的感悟中,准确掌握朗读的语速、停顿、重音,更能传情达意。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标。懂得与人合作的意义,体验群体合作的成功感。

  教学准备

  ⑴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可以是视频、音乐、文本等等。)

  ⑵教具准备:扫描仪、多媒体课件(A、安塞腰鼓的相关图片。B、铿锵有力安塞腰鼓鼓声。C、苍凉厚重的黄土高原上,后生们粗犷、动力十足的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D、《安塞腰鼓》wav朗读。)

  教学设计

  ㈠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展示:A、安塞腰鼓的相关图片。B、铿锵有力安塞腰鼓鼓声。C、苍凉厚重的黄土高原上,后生们粗犷、动力十足的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2、请同学来描绘一下刚才所听到的安塞腰鼓鼓声、所看到的安塞腰鼓的表演;并让学生畅谈感受。

  【设计意图】本课导入,从感受声音、欣赏表演开始,学生一下子便进入了中心地位,和同学们坐在一起,共同欣赏,创设了一种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与本文的教学、学习思想符合。

  ㈡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指定三位学生朗读课文。

  2、播放wav音频朗读。

  3、比较学生朗读和wav音频的不同之处,同时指导朗读方法。

  4、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5、整篇文章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大家从中体味到了什么?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设计意图】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

  ㈢精读文章,感悟探究

  问题探究:对于这篇文章,你们想对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学生与老师的共同确定并板书出以下主要的小课题:(允许学生有别的小课题)

  1、对安塞腰鼓和当地地理关系、安塞腰鼓和当地农民性格关系的研究。

  2、对本文语言的研究。

  3、对本文主题思想的研究。

  【设计意图】主要是采用“课题研究”策略。在这几个课题的研究中,学生已经大体明了本文的写作特点、对安塞腰鼓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对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也有了铭心的感受,而且,能够结合文章体味中华民族的历史与将来,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最想将自己心里的更多感受对老师、对同学说出来,水到渠成的开始了品读、表达。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提出研究课题,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解决文章的重、难点,激发他们的学习、钻研的热情,培养合作与深入钻研的精神。侧重实现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

  ㈣品读文章,赏析表达

  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定研究题目,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合作探究。这些小研究题目,要求学生一定要深入思考,结合全文,参照课后练习,集小组的智慧于一起,才能得到一个较为完美的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应当肯定。同时,用扫描仪代替板书,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评价。

  1、赏美图,配佳句——为了让大家对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观的认识,再让学生来看几组特写照片。看后请各小组用课文中的文句与之相配并高声朗读。

  对学生即时找出的句子进行简析。

  比如:对排比句进行总结,说出对句子的理解。

  示例: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A、鸡啼预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

  B、这是以声衬静,用鸡啼反衬火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

  2、说美点,品美韵——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

  ⑴语言美。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连用许多。

  ⑵思想美。

  如果学生没有找出下面句子,则提示学生仔细体味:

  ①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引导学生可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亦可结合江南音乐《姑苏行》谈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作者在歌颂这种阳刚之美的同时歌颂黄土高原,这正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

  ②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引导学生从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③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④同学们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歌颂生命力量歌颂黄土高原歌颂民族精神歌颂民族艺术。

  ⑶这篇文章美在,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再朗读的优化训练,从读中进一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侧重于实现情感目标。发现教育法认为:“当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较为典型的问题,而学生对于自己的问题总是有更大的兴趣,又将主动回到文章中去探究答案”。古人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是思维的火花,是进步的阶梯,更是成功的关键!在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钻研后,请学生自由提问,相互质疑问难。

  【设计意图】打破思维束缚,让每一个学生自由、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探究性、创造性、多角度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与批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受到了情感熏陶,享受到了审美乐趣。

  ㈤熟读课文,整体深化

  在这一板块中,主要是将课内课外结合,将学生作文与课文结合,升华情感,渗透人文精神,实现能力的拔高与迁移。

  1、说说现在你的新感受,或新的发现(问题)。

  学生们将畅所欲言,在文章的比较中,学生将明白自己的得与失,提高写作的素养,同时又对本文的学习进行了梳理与巩固,远远胜过教师的讲解。

  2、欣赏、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用扫描仪将学生收集的文本材料进行扫描,直接投影在屏幕上。对于学生的音乐、录相材料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

  五、作业设计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一个,允许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另外,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作业题目。

  1、探究题目:调查一下本地具有特色、具有文化内涵的民间艺术,写一篇文章。

  2、写作提高:选一篇同样写音乐,生命或是黄土高原的文章,与本文比较分析,写出它们的相同、不同的地方。(可先找资料学习写法。)

  3、体验反思:当代中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可以举行辩论会,深入讨论。)

  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在班上举行作品发布会,可邀请老师、学校领导参加,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最后,在磅礴雄浑的音乐声中结束《安塞腰鼓》这篇文章的课堂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们听到了粗犷雄浑的音乐,看到了引人入胜的材料,谈论着自己的收获。这时的语文课已经不仅仅是语文课了,它将欣赏课、音乐课、地理课、社会课等综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大语观综合学习的思想,小小的课堂有效的拓宽了、延伸了。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更深入了。加之先进手段的运用,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热情是高涨的。

  【设计意图】假如我们满足于课堂上的成果,那是远远不够的,文章的人文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同样是意犹未尽,按照创新教育思想,结合学生的精神生活与接触的社会生活,紧承本文文化内涵,设计富有创新精神的题目,从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发展。

  【设计意图】因为在教学中侧重于展现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侧重学生自读感悟与探究。

  因而,本文的教学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灵活性与不可预见性。要求教师参与预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促进者与主体。因而,板书以展示学生学习成果为主,利用多媒体手段代替了传统板书,使传统板书之不能成为了可能。板书同时也具有了强大的评价功能与教学功能

  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章,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想象奇伟,意境雄浑。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设计思路是:

  1、了解腰鼓,看腰鼓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朗读课文,赏析语句,来分析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3、多元化理解文本主旨。

  4、观看开发大西北的图片,感受大西北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文本意识、人文意识

  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安塞腰鼓》是一篇闪现关人文之光的文章。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很注重文本。整堂课,大块时间是朗读课文,品味语句。紧紧围绕课文,朗读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通过朗读品味,不仅仅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领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使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注重对话意识

  课堂上,我和学生平等对话。除此,我还设计了读者和文本的对话环节,不同的读者对《安塞腰鼓》主旨不同理解的展示,让学生思考,理解,探究,从而使学生对文本主旨有多元化的理解。

  3、注重问题设计

  在朗读品味这个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是:请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这个问题一提出,能统领下面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很明确。这样的问题是主干性的。在教学多元化探究文本主旨这一环节,提问:你比较倾向于哪种观点,你的理由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现存的,而是要学生经过选择,独立思考,组织语言陈述出来的。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我也清楚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1、注重结果,忽略过程

  课堂教学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我在教学时偏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如:有学生赏析“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这句话时,她的答案完美无缺,我很欣然,其实这答案是教学资料上的照本宣科,并不是她思考的结果。如果,我不沉湎于这个完美的答案,而提问一下他是怎样理解的这个思考过程,这样的课堂也许就更实在,更有味。

  2、问题设计有待推敲

  在朗读和品味这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两个问题是:

  ①你认为哪几个段落比较精彩,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②你最喜欢的哪几个句子,说说你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其实有重复,一般来说,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往往就是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应该把两个问题合并为:哪些段落你最喜欢,用你认为恰当的情绪和节奏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缺乏追问艺术

  在品味语句这个教学环节,本应是很出彩的环节,但由于老师缺乏追问的艺术,而平淡了不少。如一个学生在谈理由时,讲他喜欢这个句子是因为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老师没有追问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这样课堂就显得浅薄,缺少深度。

  总之,反思使我清醒,反思使我进步,这堂课的缺憾有待于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弥补,不断改进。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7

  一、思想主题

  作者以激情四溢的笔墨,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出来,力量又带生命奔腾升华,文章赞美了安塞腰鼓,也赞美了黄土高原,赞美了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豪放洒脱,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

  二、结构内容

  本文在结构上较为鲜明,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四个自然段,主要写敲鼓前的预备阶段。这一部分首先概括描写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的外貌、神态,并以静衬动,蓄势待发,为下文安塞腰鼓的响起做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从“但是”到“成了茫茫的一片……”,写安塞腰鼓演奏的阶段。这一部分可以再分为几层,这里运用了一种反复的修辞手法——“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出现了四次,可以自然分为五层。第一层,写场面和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气势的壮阔和豪放;第二层,写鼓声,并且写与观者产生共鸣,突出这力量给人的震撼和鼓舞;第三层,写后生们的动作,突出这力最体现了生命力的奇伟磅礴;第四层,写舞姿,极赞安塞腰鼓所显示的力量之美;最后,写节奏,它是生命的渲泄、升华的体现,更使人产生一种崇高、向上的精神境界。

  第三部分即最后三个自然段,写鼓声的戛然而止。这一部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以静衬动,写人们被深深吸引,并沉醉其中,进入到安塞腰鼓所带进的心境、意境之中,突出了它的感染力之强。

  三、激昂的排比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段落,犹如江河一泄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仗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四、铿锵的节奏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点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五、关于抓住中心进行教学的建议

  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要抓住生命和力量的宣泄这一中心点,让学生深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要围绕生命的勃发来理解作者对黄土高原和江南的议论,不要作无谓的争执。

  六、指导学生诵读的教学建议

  根据文章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读,以一组的学生为一单位,分角色读或分段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觉得读乐无穷。《安塞腰鼓》是篇铿锵激越的散文诗,可让小组先讨论,揣摩该如何表现文章激越、疾猛的节奏,然后要求每小组朗读一节,另让四组男生读四段构成排比的反复句。这样在无形中又形成了一种比较和竞争气氛。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亢奋、晦暗、羁绊、冗杂”等词语。

  2、体会排比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恢宏的气势,理解其中包孕的情感和深意。

  2、品析关键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德育目标:

  理解散文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颂,是对民族魂魄的礼赞,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和力量,丰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韵律和气势。

  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和诗意美。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想像法、研讨法

  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多媒体展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

  二、充足朗读,感知文章

  1、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标示段序并勾画疑难字词。

  2、教师配乐范读后学生和乐自读,体会情绪与语气节奏。

  3、学生集体朗读,揣摩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4、请学生分组品读,根据文中描述,用“---------的安塞腰鼓”的形式,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与评价。(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如:豪放的安塞腰鼓。

  研读与赏析

  1、学生自读,提出疑问,师生合作探究。

  如学生提问:如何理解文中排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2、教师提问,学生合作探究后回答。

  如教师提问:有关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联系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文中对腰鼓场面的渲染,铺排。

  课堂练习

  根据文中的词语填空。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赏析课文美点,体会神韵

  1、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请学生勾画出使用排比和反复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排比:增强语势,加深感情。反复: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

  2、学生诵读所勾画的语句。

  3、请学生就课文的词,修辞,句式,写法,结构等方面,用“--------好,好在-----------”的句式简要评述文章美点。

  如:“忘情了,没命了”好,好在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三、话说延伸

  请学生畅谈流传在家乡有特色,有影响的民间艺术,条件许可的,还可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腰鼓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对其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之,颂之。文章用语激昂,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让人激情澎湃。

  五、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9

  一、激情导入

  在1992年的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这就是(板书:安塞腰鼓 生齐读)。

  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的赞歌!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你看:(播放一段腰鼓录象)。

  好一个安塞腰鼓!一个怎样的安塞腰鼓呢?请你来填一填,可以填词语,也可以填句子。(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可填: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读好这句话。

  腰鼓捶起来了,我们的心也受到感染,心也变得热烈!在著名作家刘成章的笔下,这安塞腰鼓,那就更富有震撼力了!因为,它是一曲(出示: 陕北人民生命活力的赞歌,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

  今天,让我们再走进课文,进一步去领略安塞腰鼓的丰采和独特魅力!

  二、欣赏腰鼓

  1、速读课文,看看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话在课文里出现几次?(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

  2、确实,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这在修辞叫做反复。那么,为什么要反复四次,这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去感受感受,在相应的句子旁写写你的感受。然后,用上好一个安塞腰鼓!你听(或:你看):的句式来说一说。

  3、交流。

  (一)第一层:好一个安塞腰鼓!你看:

  第六节:

  1、你读出了什么?(安塞腰鼓鼓声的雄浑激越,豪放火烈)齐读这一节。

  2、老师把这段话改写成这样的形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有什么感觉?(像诗一样,富有节奏)(出示: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

  3、如果这样写,好不好呢?出示:

  那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

  那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

  那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

  那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

  那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请你反复读几遍,比较比较,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作者用恰当的比喻,对语言进行巧妙的安排,更突出了安塞腰鼓的雄浑,豪放,火烈) 齐读。

  这诗一样的语言,富有节奏的鼓声,狂舞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怎能不赞叹――。(生读好一个安塞腰鼓!好火烈的舞蹈哇!)

  第七节:

  1、引读: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 ,使恬静的阳光 ,使困倦的世界 。

  2、看看不同颜色的词语他们是什么关系?(反义词)

  腰鼓捶起来之前,空气是 ,阳光是 ,世界是 ,腰鼓捶起来了 ,空气 ,阳光 ,世界 。这样的变化,全因为有了这安塞腰鼓!这热烈而奔放的安塞腰鼓!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二)第二层:好一个安塞腰鼓!你听

  1、让我们跟着他一起齐读9、10两节。

  2、谁来填一填: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 ,碰撞在四野长着枣树的 上, 蓦然变成 ,只听见 , , 。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 ,碰撞在 上, 也蓦然变成 ,只听见 , , 。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 ,碰撞在我们的心上, 也蓦然变成 ,只听见 , , 。

  3、山崖在动,心在动,人在动,一切都因为这安塞腰鼓在动!这鼓声震撼山河,震撼我们的心灵,我们不由得在心里大声呐喊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第三层:好一个安塞腰鼓!你看:

  12、13节:

  1、指名读,齐读。

  2、你们看,这就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一片贫瘠,一片荒凉,在这儿,种不出充满生机的庄稼,这是一片沉默的土地,是那样的沉重而缺乏活力。他们吃的,是黄土高原上长出来的红豆角、老南瓜,这儿的人们,生活贫穷、落后,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他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可是,当我们看到了这安塞腰鼓,谁都会鲜明地感受到 ,谁都会惊异于 !因为这是

  (出示填空:一群 的后生。)

  (1)理解茂腾腾: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叠词更富有韵味。指导朗读。

  (2)理解元气淋漓:

  (3)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旺盛的生命力,更是顽强的民族生命力!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厚夫先生这样评价安塞腰鼓:某种意义上讲,安塞腰鼓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文化,已经变成中华民族坚定不移,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出示朗读)

  读到这儿,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好一群元气淋漓的后生!

  3、谁赋予了后生们如此奇伟磅礴的能量?(齐读13节)

  原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是啊,厚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骚动的力量,而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搀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所以,只有黄土高原生读: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四)第四层:好一个安塞腰鼓!你看:

  1、第15小节:多么美妙的舞姿!多么变幻的舞姿!使每一个人都叹为观止!一组排比句,更增强了表达的气势,让我们再来欣赏。

  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2、引读16节:看啊,安塞腰鼓愈捶愈烈了!痛苦和

  好一个安塞腰鼓!

  (稍停顿一会儿)

  三、感受最后一节。

  (语速梢慢)鼓声戛然而止,世界一下变得出奇地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简直到了另一个星球。耳畔传来的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是热情释放后的冷静。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的模板 篇10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想象奇伟,意境雄浑。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朗读”为主,在朗读中感受气势,在品读赏析中感受语言之美,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

  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本文的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片断播放,观感引读

  播放3~4分钟的腰鼓舞片段,并学生在观感畅谈中引入课文。【本课导入,从感受声音、欣赏表演开始,学生一下子便进入了中心地位,和同学们坐在一起,共同欣赏,创设了一种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与本文的教学、学习思想符合。】

  二、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词句补白,让学生学会概括,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学生与之对照。)【句式补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学生采取"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学生齐读第6段,教师奖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式。(出示幻灯)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身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形式,仿写句子,并反复朗读。【仿写句子,考学生对排比句的运用,加深对文章理解。】

  2、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把方法教给学生,给学生一个框架练习说话,使学生不至于没有思路。】

  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板块:品读文章,学用语言

  1、学生再读文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2、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评出好作品若干,并给予奖励。【语言补白,学以致用,充分利用这篇文章的特点,读写结合。】

  三、布置作业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一、知内容:“……的安塞腰鼓”。

  二、明结构:“好一个安塞腰鼓”核心句。

  三、寻美点:(根据学生发言板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