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02 09:34:4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篇1

  一、内容简介:

  我授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语文a版)第十二册第1课《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文章以精炼的语言文字叙述了“我”回忆起少年时和少年闰土相识、相处、分离的过程,刻画了一位天真可爱、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为小学六年级学生,通过六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能进行探究性学习,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和自身积累,体会文章中词句的意思和表达效果,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从课文内容和它在教材中的位置揣摩编者的意图,我认为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依据新课标要求,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能力目标: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设计理念和教学方式: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依据“文贵自得”、“读中有悟”的原则,选用了悟读组合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读中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拓展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在第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训练阅读的速度,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我”和闰土相识、相处、分离的过程,并重点研读相识部分,从闰土的外貌描写中体味他的个性特点,并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中,我的教学设想如下:

  1、重迁移的读述结合。我从复习闰土的外貌特点入手,通过学生的复述,唤起他们已经有的对闰土天真可爱的个性特点的认识,迁移到本堂课的研究内容,帮助学生确立研究方向——从闰土的动作、语言上体会他的个性特点。

  2、重感悟的读思结合。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6-17自然端,思考并交流: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开放的要求激发学生的读文兴趣;开放的问题给予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学生阅读、思考、联想,在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多元解读,丰富闰土的形象。

  3、重积累的读研结合。在学生感知了课文整体后,我让他们反复读课文,找出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标点,自行研究,让他们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共议,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的认知不断完善,最后形成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完全把握。

  4、重情趣的读辩结合。我让学生围绕“在当时的社会,你想选择做闰土还是我”这个问题进行争辩,开放课堂,解放学生,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尽情发挥中交流学习的体验,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5、重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学习了全篇,我向学生介绍《故乡》,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原著,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我“和闰土相识、相处、分离的过程;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从对闰土的外貌描写中体会他的个性特点;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品味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闰土的动作、语言中进一步体会他的个性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出示闰土月下刺猹的画面,学生汇报上课时的学习成果。

  (1)观察插图,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齐读第一段。

  2、揭题,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重点研读闰土的动作、语言,进一步体会他的个性特点。

  二、自读探究,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第6——18自然段,思考: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地方或事情可以看出来?

  2、交流认识,初步了解闰土的聪明能干,知识丰富。

  3、理解:课文介绍了闰土讲的哪几件事?“我”对哪些事印象特别深刻?引导学生重点探究“雪地捕鸟:和“瓜地刺猹”部分。

  三、自学深究,研读重点

  1、学习“雪地捕鸟”和“瓜地刺猹”相关句段,默读课文,找出最有研究价值的词语、句子,甚至标点,小组讨论交流。引导进一步理解闰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学生交流汇报:

  (1)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

  (2)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

  (3)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2、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闰土地聪明、能干、见多识广,你们对他佩服吗?鲁迅也从心底里羡慕、佩服闰土,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3、出示重点句,引导有感情朗读。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①句子中你有哪些地方不懂?

  ②“他们和我”指谁?“四角的天空”指什么?

  ③出示:闰土在海边时,我和我的朋友看不见____________;看不见______________;看不见_______________,只看见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的井底之蛙。

  讨论交流,认识:只有接触社会,经常参加实践活动,在社会这个大课堂李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聪明能干。

  四、讨论争辩,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围绕“在当时社会,你选择做闰土还是“我”进行辩论,发表个人见解。

  五、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后来,闰土走了,那么“我”和闰土所建立起来的友谊还能持续下去吗?“我”和他还会见面吗?会的,确实见面了,在三十年后。

  2、出示:

  一眼就认出走进来的人,灰黄的皮肤,尖长的脸,又肿又红的眼睛配着一张毫无生气的脸,他就是闰土。

  3、想不想知道闰土变化的原因,课外去读一读小说《故乡》。介绍《故乡》,鼓励读鲁迅的书籍。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在一定的语境中品味用词用语的妙处,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及进行语言的实践活动。根据这些要求,在本节课的设计环节中,我紧紧围绕作者对少年闰土的情感为线索,从相识到相知到分别,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与闰土的深厚感情,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闰土他们在海边……他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捏、扭、胯……”等生字,理解“郑重、允许、束缚”等词语。

  2、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含义。

  3、学会作者的外貌描写方法,并进行仿写练习。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2、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吗?了解他的作品吗?

  (鲁迅是我们伟大的文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学习过的《三味书屋》,他的小说《故乡》,《朝花夕拾》,《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中的阿q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孔乙已》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看来同学们对鲁迅还真有一些了解,那你们知道鲁迅的童年生活怎样吗?他也和我们同学一样,有着快乐的童年,也有让他难忘的小伙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鲁迅的儿时伙伴,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结合预习问题,在书中找出答案,并做好批注。

  三、自主读书,小组研讨

  1、以小组为单位扫除字词障碍,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解决。

  2、交流自己解决的问题。

  ⑴闰土长什么样?

  ⑵讲了有关和他的几件事?

  ⑶闰土性格有什么特点?

  3、整理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全班共同探讨。

  四、汇报交流,小组探究

  1、生字卡片出示词语、生字:采用领读、齐读、开火车读的方式。

  2、汇报小组解决的问题。

  3、提出没解决的问题,教师归纳,准备讲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课堂练习,巩固双基

  1、形近字组词:

  扭()舀()拜()劲()厨()

  钮()稻()湃()颈()橱()

  2、多音字:

  畜:chù()

  xù()

  3、加拼音:

  允许()厨()房束缚()贼()

  在这个环节中注意拜的右半部有四横,捏中右上角是曰,缚中右上甫没有钩。

  4、自读课文,对于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扁,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衔接过渡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到鲁迅儿时的朋友叫闰土,知道了在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让鲁迅很难忘,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品读课文,学习作者写作方法,和作者一起加快美好的童年。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习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

  ⑴读读第一自然段,并从中体会闰土的性格。

  ①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画动词、画外貌描写。

  ②体会捏字的准确。

  (用换拿把的方式。)

  ③图文结合,体会闰土的性格特点,并指导背诵。品读用词的准确,画面的完美。

  板书:

  勇敢,捏,刺

  ⑵再快读课文,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揣摩写作方法:

  ①画段落,读出来。

  ②理清写作顺序,学习写作方法。

  (脸──头──颈。)

  ③体会性格特点。(怕羞。)

  ⑶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练习写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①练习。

  ②交流。

  2、深入了解作者与闰土的有趣的事,体验情感:

  ⑴说说作者和闰土之间的交谈中,闰土给作者讲了几件事?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①自己找画,写出体会(批注)。

  ②小组交流,整理提高。

  ③全班交流,体验情感:

  答题要点:

  a、雪地捕鸟,扫,支,撒,拉。

  b、海边捡贝壳,红的,绿的……

  c、月光下看瓜刺猹:捏。

  d、沙地看跳鱼。

  ⑵指导朗读:

  闰土在讲解这些故事的时候是怎样的语气,结合你生活中为小伙伴讲见闻时的感受来读这一部分,读出闰土当时的语气。

  ⑶过渡:

  闰土这作者讲了那么多稀奇的事,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也是稀奇的,此时如果你就是鲁迅,听到闰土的讲解,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⑷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的感受,画下来,反复读,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

  ②读出感悟,感受到自己的浅薄、无知。

  ③指导朗读。

  (结合班级开展的与农村小朋友手拉手活动,在农村小朋友的所做所讲,自己的收获来进一步体会虽是少爷,但远不及一个农村孩子的见识多,感叹自己的无知,一只井底之蛙的窘境。)

  ④齐读这段话,体会作者情感。

  3、图文结合说话别:

  看书中插图,结合课文的最后一段来想象,离别时,作者和闰土间的话别场面。

  ⑴同桌分角色饰演闰土和鲁迅,创造情境感受依依惜别之情

  ⑵选取小组代表全班朗读。

  (配《送别》音乐,衬托当时场景。)

  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书中两个儿时伙伴的依依惜别之情让我们不免伤感,怎耐天下无不散筵席,作者说“……但从此没有再见面。”那你们希不希望他们再见面?

  2、想象练习:

  多年以后,鲁迅再见闰土时,他的外貌什么样?语言是什么?

  (学生再次练习外貌描写,再次进行语言训练。)

  3、呈现结果,还原现实:

  其实,多年以后,闰土和鲁迅真的见面了?什么样呢?请看文章。

  (介绍多年后鲁迅见面闰土的文章。)

  四、总结全文

  虽然成年后的闰土与儿时的差别很大,但这就是生活,一个未知数,但少年闰土的形象永远是那么清新、隽永,他的形象让一代代的小伙伴追寻,这都得意于鲁迅这位文豪的妙笔生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不仅是要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和他们一起享受生活,最重要的是学习鲁迅的写作方法,通过几件事及形象的外貌描写,让我们的小伙伴也能在你的笔中永远活泼、可爱。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讲捕鸟:支、撒、拉聪明

  闰土:捡贝壳红、绿……五色的贝壳能干

  讲刺猹:捏、刺勇敢

  讲跳鱼:青蛙似的脚见多识广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篇3

  一、走进课文

  同学们,当你漫步在校园长廊的时候,是否留意过长廊两旁那一位位毕业于我们学校的东风学子的照片和简介呢?我们学校办学一百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的名人学者,比如有与李连杰一起拍《少林寺》的武术冠军胡坚强,著名画家陈之佛,北京大学历史上担任时间最长的校长蒋梦麟、著名作家楼适夷。(相机出示照片)

  楼适夷的家,100多年前就在我们学校的对面,可能还是我们班方海盛的邻居。楼适夷与我国的一位大文豪的关系非同一般,楼适夷是他的学生加同事,这位大文豪就是(板书:鲁迅),(出示照片),大家对鲁迅有哪些了解呢?谁来谈一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大文豪,走进他笔下的少年闰土。

  二、学习字词

  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课文中除了闰土,还有一位重要人物是“我”,但这里的我不是鲁迅本人。因为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凡是小说里的我都不能说是作者,因为小说都是虚构的,但这部小说里,鲁迅是结合了自己的童年生活来写的,所以课文散发着浓浓的绍兴味道。

  2、比如这些词语:

  装弶毡帽秕谷鹁鸪

  竹匾潮汛跳鱼儿

  正月供品神佛五行

  项带银圈希奇事

  三、概括希奇事

  1、少年闰土和我主要谈论了哪几件希奇事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先用括号在文中标出来。

  2、分别请学生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3、这四件希奇事,你能不能用小标题来概括?概括小标题有什么要求吗?

  4、交流评价,板书小标题。

  四、对比赏读

  1、闰土给“我”讲的4件希奇事,30年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件?

  2、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是的,我30年后一想到闰土,脑海中就出现了这段“瓜地刺猹”的画面,印象非常深刻。让我们一起读。

  3、这段话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谁来读,这是(地点),第二句谁来读,这是人物,第三句话谁来读,这是(物)。

  4、这段回忆画面,来源于闰土谈论的“瓜地刺猹”。

  出示,一起读。

  5、让我们把两段话对照着来看一下,这段,地点——人物——动物——

  把你润色成了闰土。

  让我们再来对照着读一读,变字体颜色,对应第一自然段的是哪一句?教师读,学生对应读。

  教师读,学生对应读。变字体颜色

  教师读,学生对应读。变字体颜色

  6、这两段都是瓜地刺猹,又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再来读,这一句话与我读的这句话,润色上了哪些词语?

  这样润色后,感觉怎么样?你来读。润色上的是什么?加上了新的景物和形容词。

  段落润色图

  1、地点润色效果

  2、人润色效果

  3、物润色效果再读第二句,润色上了哪些词语,感觉怎样?你来读。润色上的是什么?外貌和形容词。

  再读第三句,润色上了哪些词语,感觉怎样?你来读。润色上的是什么?更换动词

  4、经过大文豪鲁迅先生的一番润色,月夜更美了,闰土更勇敢了,那猹就更凶猛了。这三个经过润色后的句子,又是用什么词语连接起来的?谁来把第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5、我有疑问了,为什么鲁迅先生要把“我”的记忆中“瓜地刺猹”润色得这么美呢?

  对闰土的思念和敬佩。齐读。

  五、学习仿写

  1、刚才我们是学习鲁迅润色,接下来可是要真的上场了做润色了。谁来读闰土对“雪地捕鸟”的讲述。

  2、大家一起再读,地点在哪里?人物谁?动物呢?

  3、这段话本来就很美,运用了一连串的动词,但是是不是还可以润色得更美呢?如果你来润色,打算怎么润色一下呢,请你再默读这段话,想一想。交流。归纳引导润色什么。

  4、好,构思得好,润色也一定会很好,开始润色吧,看谁润色得效果更好!

  5、评价以关注表达、书写等为主。

  六、机动:在另外两件希奇事中任选一件进行润色。评价以关注表达、效果、书写。(幽默一些)

  七、小结:数年后,我们学校的长廊上一定也会出现的大家的照片和简介,会诞生新一代的楼适夷、鲁迅哦。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音乐光盘。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看画面,用心倾听。教师播放音乐深情地叙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听了以后你有些什么感受啊?美丽的、宁静的环境,勇敢的少年。图上这位十一二岁的少年就是闰土,鲁迅儿时的好朋友。

  二、初识闰土

  1、画面上这一幕情景是闰土留给鲁迅最深刻的记忆,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感受一下环境的美丽、宁静、少年的勇敢。指名配乐朗读。

  2、闰土到底长什么样儿,请看屏幕。这是我和闰土初次见面时闰土的形象,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从闰土的形象中你能了解到一些什么?看谁从句中读出的多,想到的多。(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健康朴实、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相信你一定喜欢上了这个小伙伴,谁来读一读?

  三、再识闰土

  1、过渡:在我的记忆中,除了勇敢健康、活泼可爱,少年闰土还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走进书中去,进一步了解闰土吧。读书之前,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本课的有些语言风格和现在不一样,那个时期刚刚开始使用白话文,所以鲁迅的作品中有许多词语和我们现在的表达不一样。(示课件:请同学们看一看词语和相应的解释)

  2、示课件:的少年闰土。指导自学:在和我的短暂相处中,闰土讲述了许多自己经历的新鲜有趣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你对闰土一定会有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请同学们自主读书找一找这些事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对闰土的认识和看法,一会儿请大家把你的学习成果有根有据地汇报一下。

  3、交流汇报:闰土给我讲了哪些事???学生回答后示课件:捕鸟、拾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你觉得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有根有据地说明一下。(教师倾听汇报,适时引导、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从捕鸟认识经验丰富、聪明能干;(示填空练习;朗读练习)从看瓜刺猹认识勇敢机智;(分角色读对话)从拾贝壳和看跳鱼儿及我的内心所想认识见多识广。教师示课件总结闰土的特点:不仅健康朴实、活泼可爱,而且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4、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有些句子除了表面的意思,更有它深层的意思,需要细细体会才能真正弄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段文字。(示课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读一读,想一想,说说你能读懂哪些地方?

  引导:

  (1)“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联系上文理解,注意“无穷无尽”这个词语,表面说明知道的事情多,实际告诉我们什么呢???闰土的知识丰富、见多识广)“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有什么含义?(表面说天空小,实际指生活空间小,说明知识贫乏、孤陋寡闻)总结:学习是不能够只停留在句子表面上的,需要调动思维,想到更深更广的内容。

  (2)这段话中有两类人的鲜明对比,闰土知识丰富,哪些人知识贫乏?升华认识:同学们,学习有所思,才会有所得。我们的学习不仅仅要了解人认识人,更重要的是要想一想背后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我和朋友们,都是一些少爷们,有钱人家的孩子。整天关在私塾里读死书,很少接触大自然,就像笼中的鸟儿,看不到外面广阔生动的天地,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同学们,生活实践中的锻炼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3)当我面对这样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闰土时,内心深处充满了丰富的思想感情。你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出哪些感情?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互帮互助互相补充,看谁体会的多。(示课件: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有敬佩、赞叹闰土的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有自叹不如,惭愧;有羡慕自由自在的生活;有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天地;有向往自由的农村生活;有不满封建家长的压制;……)练习朗读。

  四、想象表演

  闰土让我看到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是多么想再与他相处下去,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啊,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示图)他们会怎样话别呢?读读最后一段,想象一下当时情景,同伴俩分角色演一演这对好友分别的场面。(请学生上台表演,播放音乐。)

  五、拓展学习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人们都在经历中成长着。我和闰土儿时结下了纯真的友谊,然而几十年后再次相遇时,闰土的一句“老爷”让我大吃一惊。请同学们课外读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看看三十年后的闰土变成了什么样,利用阅读课交流读书体会。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善于学习的同学都善于做好学习笔记,记录下所学内容,并且写下自己的学习体会。这是一篇无字的板书,要靠同学们根据学习内容进行设计,看谁的内容丰富,开始吧。写后交流:你写下了哪些内容和体会,读一读。请大家听一听同学的补充一下自己的。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篇5

  学情分析

  在学法指导中,我一直以“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为训练重点,因此,我班学生具备一定的预习水平,但学生的朗读能力整体水平不高,因此,根据以上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此课为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因此导入新课前加入对鲁迅的介绍。学生课前预习已收集鲁迅的资料,所以此环节通过学生资料汇报完成。汇报后直接引入本课,板书课题。

  提问:“我”和闰土是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快速阅读是一种很有效的读书方法,也是本课训练的一个要点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一)字词汇报我班学生在A级目标的预习中,完成的效果比较突出。对于生字的字形分析,课文中多音字、易错字等预习效果好,所以此环节通过几名学生的汇报就基本上把本课需要重点认知的字词理解并掌握了。但是鲁迅作品中有些词语学生读出来会有些陌生,如“素不知道、如许、单知道”等,因此在此环节中多了一项对陌生词语的理解。

  (二)指名分段朗读。这既是对预习的一个反馈,也是培养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一个初级测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提问:闰土长什么样?请同学们速读,并画出相关的句子读读。思考闰土的外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理解四件事

  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如果能提炼出小标题就更好了。学生在课前预习的B级目标中已涉及到对文章内容的归纳与整理,所以此问题提出后,学生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四件事。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体会闰土形象

  提问:在这几件事中,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进行批注,然后同桌交流。(学生在自主研读后,通过同桌交流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感知教学内容,少年闰土的形象就在他们的脑海中凸现出来。另外,通过批注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及写作方法的分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也是我在阅读课文训练中坚持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通过这四件事的感悟也就体会出了闰土的形象特点。另外,在学生对批注理解的汇报中,教师抓住文中的三句话来重点指导。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3)以第三句为例这样设计课堂环节。

  (师)闰土心中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而做为少爷的我呢?用这样的问题带出,重点研读第16自然段。

  通过这段中的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出“我”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分别部分

  1、指读最后一段,我和闰土的心情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2、抓住(急躲托送)几个词体会我们分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真挚的友谊。

  五、熟读迁移体会写法

  1、(师)作者通过四件事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见多识广、勇敢机智的农家少年形象。那么,作者在刻画人物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

  2、通过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的过程归纳出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第一段的背诵和语言对话的朗读。

  3、延伸朗读《故乡》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篇6

  一、背景概述:

  经过多轮片区联校教研活动,我校确定了“阅读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多元感悟人物形象”这一主题,以邹红霞老师执教的课为研究点,学校领导和高语组全体老师参与案例研究。

  我们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少年闰土》,执教第二课时。

  我们的主题“阅读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多元感悟人物形象”的本质之一在于“多元”,多元可以是方式上的多元,如抓重点词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内容上的多元则重点体现在学生对人物形象的个性解读上;方法上的多元,体现在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的不同上。主题本质之二在于“探究性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把握了主题的本质,我们才有了大胆开展研究的底气。

  二、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是节选自鲁迅自传体小说《故乡》中的一段插叙文字,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对他的怀念之情。本单元的重点是了解鲁迅,并进一步学会人物描写的方法,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根据单元重点和本课重难点,结合研究主题,我们确立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

  (1)多元感受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对人物描写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词句含义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

  我们知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为了落实这一教学思想,在设计中,我以一个问题作为主线,即“闰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环扣全文。首先我从学生选择的最感兴趣的事——“看瓜刺猹”作为突破口,探究闰土的形象;其次略学其他三件事,感悟闰土的形象;再次将闰土与迅哥儿的种种不同进行对比,突出闰土的形象;最后出示三十年后闰土的样子,让学生在人物巨大的反差中进行课外阅读探究,补充闰土的形象。

  整节课的设计,我抓住了三个策略实现目标:

  策略一,抓住人物描写方法,探究闰土的丰满形象。

  策略二,比较主仆不同之处,探究闰土的独特形象。

  策略三,借助课件拓宽视野,探究闰土的立体形象。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五大步,一是复习导入,激趣探究;二是学法指导,重点探究;三是抓住场面,读写探究;四是引导想象,对比探究;五是出示课件,拓展探究。

  在教学环节中,我注重了以下三点:

  (一)抓住人物描写方法,探究闰土的丰满形象。

  首先,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通过分角色读、赏读、背诵等方式体会闰土的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其次,抓住人物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他聪明活泼,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我出示了两个场景说话:一个是冬日打雪仗,一个是夏日捉鱼虾。让学生模仿捕鸟的过程,讲述自己的活动。学生先在小组内,认真完成一说一听一评的任务,再到全班进行展示。(插视频)

  这个环节既实现了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的教学目标,又使学生动口动脑,养成了读写的习惯,还让学生落实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真可谓一举三得。

  (二)比较主仆不同之处,探究闰土的独特形象。

  1、想象填空,比较不同。

  因身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了解的知识范围也不同,故迅哥儿在听了闰土的讲述后,发出了感慨。我适机出示句子,并紧扣“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引导学生发散性思考。难道只有这四件吗?还可能有什么事?这个问题让学生开启了想象之门,生纷纷列举“水中刺海鱼、沙滩扒龟蛋、礁石掏鸟窝等”。我引读,学生填空读:闰土在(海边拾贝)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的'贝壳……)。闰土在(沙滩扒龟蛋)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沙滩上还能扒到海龟蛋)。

  这一设计,不仅比较了人物的不同,探究出了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烘托闰土的形象,感悟到作者文字背后的写作技巧,而且为理解什么是“四角的天空”做了很好的铺垫,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2、出示“三不”,比较不同。

  文中有三处用到否定词“不”来显示主仆的不同,“我素不知道”“我不知道”“我所不知道的”,通过对这三处的朗读,让学生独立感悟迅哥儿的情感世界,学生通过朗读“四角的天空”的句子,读出各自不同的理解。有的读出了向往,有的读出了无奈,有的读出了愤怒,有的读出了羡慕。这一环节既使学生在个性化的理解中,丰满了人物形象,又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三)借助课件拓宽视野,探究闰土的立体形象。

  课中我适机地出示各种鸟、跳跳鱼、贝壳的图片,学生在欣赏之时,发出了惊叹声,我巧妙地点拨,这些都是闰土经常见到的,可我们和迅哥儿一样,见都没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进一步说明闰土的见多识广。

  三十年后闰土的形象的拓展阅读,激励学生探究闰土是如何被摧残成这副模样的,这一设计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实现了课内外探究的有机结合。

  四、教学反思:

  教研员张老师听课后对这节课的评价是“稳健““精致”“严谨”“扎实”,实在是受之有愧。不过我们在课中明确了以下几点:

  1、重点研读创设教学新路。课中,应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探究能力。

  2、细节研读点亮思维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碰壁,教师在关键处一点,学生便会对疑难豁然开窍。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首席参与者的角色得以充分体现。

  3、拓展研读开放教学课堂。

  但本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1、学生在课堂上探究的时间还不够充分。教师应大胆“放手”,先引导学生归纳学法,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2、教师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要加强。这与教师本身的文学修养息息相关,应活到老,学到老。

  问题是探究的开始,探究是主动学习的核心,今后,我们将继续以这个主题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真正做到“给孩子一个探究的空间”。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写人物必须抓住人物的特点,使人物形象真实、生动。

  2、锻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外貌描写教学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全文并且了解了我和闰土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回想一下,鲁迅笔下的闰土是什么样的?

  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戴银项圈

  2、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不仅要突出人物的外在特征,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外部特征来展露人物的个性经历等,从鲁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3、人物外貌描写一般分两个方面,一种是描写与众不同外在特点,另一种是通过外貌描写反映一个人的生活环境、经历、品质等。本文就是侧重于后一种。

  4、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或你接触的课外文章,也有能展现人物生活环境、经历、品质等的外貌描写,谁记得?

  5、所以说外貌描写不能面面俱到,要根据表达的需要确定外貌描写的重点。

  6、播放大屏幕,进行外貌描写训练。穷人富人病人老实的人奸诈的人身体强壮的人历经沧桑的老人

  7、小结:

  二、选材训练

  1、以后课外读书中,如果遇到人物外貌描写,一定要细细揣摩;以后作文中如果想进行外貌描写,一定要细细斟酌。当然单单靠外貌描写还难以使人物的形象更深刻,更丰满,所以,鲁迅又加入了四件小事来丰满闰土的形象,分别是哪及件事?

  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观鱼(环境加事件)

  2、下面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件事,调动起你六年来积累的学习方法,细细体会这件事突出了闰土的什么个性特点,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怎么体会到的,把你想到的在空白处做记录。

  3、这四件事主要突出了闰土的什么特点?(见多识广)像这样围绕人物特点去选材,就是“围绕中心选材”。可以是一人一事或一人多事。本文就属于一人多事。但是在记叙时,要注意详略得当,不能平均用力。语文学习一般经历两个阶段,先有模仿,之后再转化为自己的,下面看看你能否正确地围绕中心选材。

  4、①播放幻灯片进行选择训练。

  下面看你能否自主进行选材。

  ②()是一个--------的人,我选的事例是:

  5、鲁迅正是用典型事例丰满了闰土的形象,呈现给我们一个见多识广的闰土。当然,从这几件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闰土那丰富多彩的生活,那自由而洒脱的生活。

  三、语言实践训练

  1、闰土知道各种鸟雀的名字,而我不知道;

  闰土知道海边五彩缤纷的贝壳,而我不知道;

  闰土知道-----------,而我不知道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作者的生活背景,像老实这样说说。

  2、是呀,闰土知道很多事,我都不知道,

  我只知道低头吟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却不知道田间劳作那溢满汗水的快乐;

  我只知道远处有着高山,却不知道高山真正的巍峨

  我只知道有着对大海的描述,却不知道,迎着海风那一刻的心胸有着怎样的开阔,那惊涛拍岸的激昂怎可能是一个把自己囚禁于书中的书生所能感受到的呢?

  我不知道的太多、太多,知道的又太少、太少。为什么呢?

  3、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你是怎样理解“死角天空”的?

  5、四角天空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鲁迅与闰土的生活环境,突出了鲁迅生活范围的狭小,对自己所缺失的农村自由生活的遗憾及向往。可以说四角天空是本文的经典之笔,在鲁迅的文章中,像这样的经典之笔还有很多。

  6、范读(范读两次)

  指导朗读。

  6、本段与前文有着怎样的关系?

  7、语言上的对比,更能凸显作者生活范围的狭小,及对闰土似自由生活的渴望。所以,作者和像他一样的朋友,只能,也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四、总结升华

  1、本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作者在描写人物外貌时,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经历、品质等;

  围绕着人物的个性特点选择4件典型事例丰满人物形象;

  并运用了对比的方法突出了个人情感。这是我们进行人物描写时,需要学习的方法。

  2、通读全文,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

  课文就是个例子,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媒体:

  硬件媒体:计算机、扫描仪、投影仪、录音机、录音带。

  软件媒体:文字、图形、音乐。

  四、教学过程

  设计

  1、导入新课。

  (1)教学过程

  与教学内容。

  含苞欲放的早字。

  教学策略设计:用“早”字引出作者,简介作者,为学生了解闰土后,从鲜明的对比中体会社会的不平等,以为后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埋下伏笔。

  2、学习课文。

  (1)教学过程

  与内容:听录音。

  策略设计:纠正生字读音,感受语音变化;认读生字新词。

  (2)教学过程

  与内容:

  ①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图2(略)、图3(略)

  A:脸——紫色

  B:头——小毡帽

  健康

  C:颈——银项圈

  活泼

  D:怕见人

  怕羞

  策略设计: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讲述闰土的新鲜事,了解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图4(略)、图5(略)、图6(略)、图7(略)。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说说讲了哪些事?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策略设计:体现自主学习,结合口语交际,力求读写合壁。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都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提问)

  和闰土相比,“我们”的知识太少了,目光太短浅了,写出了作者不满现实,追求自由生活的心态。

  ④惜别

  作者:大哭。

  闰土:躲在厨房不肯出门。

  策略设计:从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作者与闰土的浓厚情谊。

  3、课外延伸:(图书室或网站)

  向同学们推荐《中年闰土》、《故乡》,交流读书体会。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闰土的语言、动作,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3、品味文句,体会文中“我”和闰土之间纯真的友谊,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阅读,学习从不同侧面揣摩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学会用多种阅读方法,感知闰土的形象,揣摩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少年,他是谁?(闰土)谁来说说对闰土的印象?

  2、师过渡:同学们对闰土有了初步的认识。一想起闰土,作者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一幅神奇的画面。请大家看——

  (出示闰土看瓜刺插的画面并配乐)

  师配乐朗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它的胯下逃走了。

  二、研读课文第6——16小节,体味人物个性特点。

  (一)整体感悟

  1、师过渡:闰土与鲁迅先生仅仅相处了一个月的时间,却给鲁迅先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幅画面也深深的印在作者的脑海中。那么,闰土到底有什么特别这之处吸引着我呢?你们能迅速的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说说吗生汇报,师出示片段: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男女生分别读。体会一下什么词该重读。学生汇报应该重读的词有“无穷无尽”、“稀奇”。

  师:这里突出了“稀奇”这个词,你认为什么样的事才是稀奇的事?板书:稀奇

  引导学生体会“稀奇”一词古今用法上的差异。

  3、文章中闰土向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

  学生汇报

  师用小标题的形式呈现并板书: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教师提示看瓜刺猹的“看(kān)”和看跳鱼儿的“看(kàn)”在读音和用法上的差异。

  4、你们认为哪件事是最有趣、最稀奇的。生汇报

  师过渡: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知识,真是些爱学习的孩子。现在,我们就先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老师交给同学们一个任务。出示投影:

  自由朗读6——16自然段,请你选择一二件事自己觉得最稀奇的事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最有感触的文字中谈谈自己对闰土的认识和看法。学生自读自悟

  (二)重点研读,体味人物的个性特点。

  A、学习“雪地捕鸟”

  1、下面,我们按照顺序来深入研究一下这几部分,我们先去了解一下雪地捕鸟。谁愿意来读这个段落出示投影: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面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2、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孩子;是一个知识丰富的孩子。)

  3、说一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闰土的聪明能干的?生汇报

  师过渡:老师听出来了,刚才他重读了一些词语,他重读的词语有:扫、支、撒、拉。这些词语都是什么词?(动词)

  师:这些动词把捕鸟的过程描绘的清清楚楚。这里老师还重点显示了“远远”一词,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出示捕鸟的画面体会。师板书:聪明能干

  4、刚才有的同学提到闰土知识丰富,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师:为什么从这里能体会到闰土的知识丰富呢?师:同学们见过什么鸟?想不想去看一看这些鸟?教师出示图片。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师总结:而闰土不但见过这些鸟,文章中用了省略号,还说明闰土他还见过许多的鸟,闰土真的是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呀!

  板书:知识丰富

  5、下面,请同学们看雪地捕鸟的画面,让我们再读读捕鸟的过程。出示捕鸟图片及文字,学生美读。

  教师小结:大家觉得捕鸟有没有趣?虽然这件事非常有趣,但大家也不要去尝试。因为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更是庄稼的卫士。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

  B、学习“海边拾贝”

  1、下面请同学们随着老师去欣赏一下海边的贝壳。出示退潮后的海滩视频及图片,边出示边介绍。

  2、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一下这海边的贝壳?

  3、闰土到海边捡贝壳时看到了什么?出示投影片,生读

  师过渡: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真的是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看到这么多贝壳,你的心情会怎样?(高兴)

  4、请同学们再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C、学习“看瓜刺猹”

  1、师过渡:同学们看到那么多五彩斑斓的贝壳,感受到了快乐,让我们再跟随着闰土去瓜地感受一件刺激点的事吧!我们再去干什么?(看瓜刺猹)

  2、同学们自己读读看瓜刺猹这一部分,把体现看瓜刺猹的句子找出来,重点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

  3、请一位同学说说自己找到的句子

  生汇报: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4、重点研读“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1)师出示投影: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师: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课文

  师评价:你这么大的声音,这么响的举动。猹听见一定早就逃之夭夭了。所以,我们应该读的轻一些。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来?(捏、轻轻地)

  (2)大家给老师一个机会,听老师读一读,好不好?教师范读。

  (3)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可别把猹吓跑了。指名读。齐读。

  5、研读“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毛皮是油一般的滑。”

  (1)师过渡:轻轻地走过去,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生汇报

  师:找的真准。注意两个字音:一个是奔(bèn)来,这是一个多音字。另一个是窜(cuàn)了。

  出示投影: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2)引导学生体会“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的读法。从“刺”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师板书:勇敢机智

  师过渡:闰土走得这么轻,刺得这么快,是不是一下子就刺到猹了?(没有。因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毛皮是油一般的滑。)

  (3)从什么地方能体会到猹的伶俐?(窜、奔)

  (4)要想读好看瓜刺猹这一部分,必须读好哪些词。(听、捏、走、看、刺、窜、奔)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看瓜刺猹的过程。生齐读。

  (5)请同学上台表演看瓜刺猹。师读片段,生表演。

  生再读片段,另一生表演。

  4、学习“看跳鱼儿”

  师:我们再去学习一件有趣的事:看跳鱼儿。出示图片

  师:这些跳鱼儿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是不是很可爱。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句话。读出跳鱼儿的可爱。齐读。

  三、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还可能有哪些呢?(河边钓鱼、捉泥鳅、野外烤地瓜、捉蛐蛐)

  师小结:闰土的心里有这么多稀奇的事,闰土的生活真的是丰富多彩呀!师板书:丰富多彩

  2、当闰土在海边自由、快乐的生活时,我和我的朋友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就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像井底之蛙一样)

  3、当我听到这么多稀奇的事后,会有什么感受?(既羡慕,又佩服,还非常向往)

  师过渡: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在相处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与闰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分别时真是难舍难分呀!师出示投影,生齐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在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四、推荐书目师:“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他们还会像小时候一样亲密无间吗?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出示投影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篇10

  背景分析

  一、学校环境:龙湖镇小地处瑞安市比较偏僻的山区,这儿经济、文化、教育都相对落后,至今还一直走着传统教学的路子。

  二、学生素质:社区、家庭环境、学校的办学条件及传统的教学模式等无法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良好素质的养成,扼杀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时代呼唤: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每位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将受其冲击,新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高了教师的认识――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新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语文实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的角色也将随之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或施教者,而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以下就是我在这样的背景与理念下尝试让学生用“主动、探究、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少年闰土》的案例。)

  案例课题《少年闰土》(义教五年制第九册第24课)

  达成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背诵第1自然段。

  3、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能从人物的言行概括出人物的特点,了解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珍惜童年友谊的思想感情。

  5、尝试并初步学会“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思路

  先分组讨论设计本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进行综合、罗列;再让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目标进行研究学习;然后各小组汇报、交流,相互评议,最后评出“最佳组合”。

  重点:创设有助于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完成自己设计的学习目标。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学,分组标号。

  1、揭示课题,师向学生简介作者鲁迅及其小说《故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指导学习

  师:以往上课都是老师讲你们听,这堂课我们改变一下学习方式,让你们讲,老师听,怎么样?

  (学生茫然,不知师何意)

  师:也就是说,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这种学习方式要求我们每个人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合作交流。(边 说边板书:主动、探究、合作)(并就此学习方式作简单解释)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下面,我们分组来学习。

  (学生分组,自由组合,每小组人数3-8人不限,围成一圈,教师给每组标上组号,一共分为10组,并要求每小组选出记录人和汇报人。)

  二、设定目标,分工合作。

  师:下面,同学们仔细读这篇课文及课后问题,然后小组讨论研究,给这篇课文设计好学习目标,也就是你认为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记录人作好记录。

  各小组汇报人汇报本组意见后,教师帮助综合归纳,罗列成(板书):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课后第4题)

  3、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回答课后问题(指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

  5、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课后第3题)。

  6、弄明白“我”是怎样认识闰土的。

  7、了解闰土是怎样的一个人。

  8、找出课文的中心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9、分清课文的详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10、谈谈自己的读后心得。

  师:每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目标作为研究课题,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自由选题,教师给每一小目标上标上负责研究的小组号。

  三、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成果,交流评议。

  师:下面由各小组汇报人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注意:汇报人要报清楚自己小组负责研究的内容,要阐述清楚本组就这一内容研究后的意见或结果。声音要响亮,说话要有条理。其他组一定要认真听,并作好笔记。等他汇报完后,小组开展讨论,若有不同意见或补充的可以提出。下面第1小组开始汇报。

  第1小组:我这一组负责的内容是给课文分段,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把课文分为三段:第1段,1-3自然段,写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第二段,4-6自然段,写闰土来作者家给作者讲捕鸟、拾贝壳、看西瓜、看跳鱼的事;第3段,17自然段,写正月过去,闰土要回家,我哭了,他也哭了,最后闰土还是让他父亲带回家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鲁迅和闰土在祭祀中一起玩,闰土给鲁迅讲了很多有趣的稀奇的事,分开后两人互送东西作纪念。

  师:其他组讨论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补充的?

  (生大多没啥反应,可能是第1小组汇报人声音不够响亮,他们没听清楚。)

  师:大家听清楚刚才第1组的发言了吗?

  大多数生:没有。

  师:那请第1小组汇报人重新汇报一次,希望这一次能大声说出自己组的观点,让每个同学都听清楚。

  (第1小组重新汇报一次,这次声音响多了。)

  师:现在听清楚了吧?各小组讨论一下,多提宝贵意见。

  (学生还是提不出意见。)

  师:可能同学们只注意完成了自己小组所负责的内容,对其他组负责的内容没有思考过,所以一下子提不出意见来,那这样吧,每组都先汇报研究结果,等会儿,我们综合起来点评,怎么样?

  生:好。

  师:那下面就由第2组开始汇报吧。

  第2组:我这组是负责回答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的。第1个问题,常常浮现在“我”眼前的闰土是什么样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第二个问题,闰土来了,给“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闰土来了,给我讲了在雪地里捕鸟,在海边拾贝壳,在瓜地里刺猹,在沙地看跳鱼,这些稀奇的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瓜地里刺猹这件事。第三个问题,你觉得闰土是怎样一个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我觉得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见识丰富、勤劳能干的人,从他给作者讲的几件稀奇的事中就可以看出来。以上是我这一组对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的解答。答得不好,请各组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师鼓掌表扬带动全班鼓掌。)

  师:第2组汇报人发言时,不仅声音响亮,有条理,还很谦虚,也很有礼貌,很好。其他组的汇报人都应该象他一样发言。下面第三组开始汇报:

  第3组:

  (各小组全部汇报完后)师:大家评评看,哪一小组任务完成得最出色?可以评为最佳组合?(大部分学生不表态,个别学生说自己组最好,也有个别学生推荐别组的。)

  师:这就碰到评价问题了,同学们还不知道如何评价,这第一次运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就让老师先来点评怎么样?

  生:好!

  师:评价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小组中每个成员是否都主动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探究问题,努力寻找答案,是否愉快合作,谁记录,谁汇报,汇报如何等都是评价所要考虑的因素。这次学习,各小组都表现得不错,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只不过运用起来还不够熟练,慢慢的,会习惯的。刚才老师仔细观察了一下,第6、7两个小组的同学学习非常认真,讨论得非常激烈,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密切合作,非常好。还有第2、8小组的汇报人最有水平,不仅声音响亮,说话也有条理,还有礼貌,真好,至于最佳组合,我们就留给下次评吧!

  (下课铃响)

  师: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只让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学习结果,还未展开讨论,大家回去再仔细研究一下课文,下节课我们再起来交流学习。下课

  反思评价

  这堂课,我是按全新的教学理念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尝试用“主动、探究、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并初步学会这种新学习方式。让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根本的转变,由单纯意义上的传授者、施教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这堂课,这些目的是达到了,而且落实得比较好,应该说是成功的。

  但由此也带出了很多问题:

  1、并非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优秀生表现积极,差生则显得无所事事。

  2、每一小组只完成组内任务,对其他组内容研究很少,在他组汇报完毕后,很难提出自己的意见。

  3、课文知识点只能落实到组,学生难以全面把握课文内容以完成课程目标。

  4、学生平时依赖老师惯了,探究问题的能力还没培养起来,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都非常肤浅,可学生人数多,组数多,教师的指导只能如蜻蜓点水般,无法引导学生深思。

  5、纪律难以约束,学生容易谈论课外话题。

  等等诸多问题都还有待解决。如何保留传统教育的精髓,再揉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一种现代化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是每个教师所应追求的目标。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会写“郑、拜”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一望无际、家景”等1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弄清少年闰土讲的四件事。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鲁迅生平以及浙江绍兴的风土人情等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你们了解他的作品吗?

  2.课件出示鲁迅的照片、简介。

  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海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出示少年闰土的照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就出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板书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再结合预习,你知道“闰土”是谁吗?他和“我”是什么关系?(“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仆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写了闰土的几件事?哪一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检查预习。

  3.质疑: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时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找一找,作上批注。先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1)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然后派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2)根据小组汇报,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记忆中的闰土。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我”和闰土认识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我”第一次跟闰土见面的情形。

  第四部分(第6~18自然段):闰土告诉“我”许多稀奇的事情。

  第五部分(第19自然段):闰土和“我”的分别与友谊。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再读课文,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指名答,随机出示第4自然段中相关句子。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同桌互议,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健康、天真、活泼)

  四、精读课文,品味人物。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记忆中的闰土

  2.出示闰土刺猹的图片,学生结合课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图画中的场景。

  这是对闰土哪方面的描写?(外貌、动作)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勇敢、机敏)这个场景描写美在哪里?(美在色彩,美在静谧,美在灵动,美在惊险。)

  3.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要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抄写描写闰土动作和外貌的句子,并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衔接过渡。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到鲁迅儿时的朋友叫闰土,知道了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让鲁迅很难忘,谁能说说“我”与闰土之间是什么关系,他向“我”讲述了哪四件稀奇事。

  指名答,师生评议。

  二、学习四件事,再识闰土。

  1.看瓜刺猹。

  (1)课件出示内容,请学生自读,小组讨论,找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地方说一说。

  (预设:①瓜地里路人随便吃瓜;②猹的长相和偷瓜的样子;③猹与闰土玩捉迷藏)

  (2)指名读这部分,其他人边听边体会其中的韵味。

  (3)(出示“我”和闰土的图片)谁是闰土,谁是“我”?为什么?

  看图,闰土是怎样说的?“我”是怎样听的?(有动作、有表情)同桌练练,然后表演。

  教师:闰土绘声绘色地说;其他同学也像他俩那样说一说。

  教师:多么迷人的夜晚,多么勇敢的少年,听着闰土的话,我的心早已经飞到了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

  过渡:令我难忘的何止是看瓜刺猹这件事啊,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还有好多好多,这真叫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2.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潮汛观鱼。

  教师:让我们一起去分享闰土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吧。

  (1)我们先去捕鸟:“我们沙地上……蓝背……”指名读。

  我们再去海边拾贝:“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观音手也有”指名读。

  “我们沙地里……青蛙似的两个脚……”指名继续读。

  (2)这些事都让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闰土?(聪明能干、机灵勇敢、见多识广、健康可爱的闰土。)

  3.四件事中,哪件事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看瓜刺猹,因为作者以此作为文章开头,三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

  三、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1.过渡:当听到闰土讲的新鲜事之后,“我”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2.重点句子赏析。出示倒数第2自然段。(“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为什么“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3.小组交流讨论,指名答,师生评议。小结:“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观鱼;“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和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我”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见识太少,知识贫乏。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和对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向往。

  4.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这时“我”的感受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6.教师小结:分别的时候,“我”和闰土都是十分伤心。从“我急得大哭……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以及“他后来……没有再见面”可以看出来。正因为这样,所以鲁迅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分别时是多么难舍难分啊!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你们想知道三十年后鲁迅和闰土见面的情景吗?建议大家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2.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的同桌或自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能理清课文的思路,能围绕四件事深入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体会“我”情感的变化。

  不足之处:由于课文内容距离现在时间久远,对“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不到位。

  教学建议:多搜集一些有关鲁迅的资料,了解鲁迅这个人物,提前让学生读读《故乡》这部小说,有助于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内容。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文言词的含义;

  2.体会第一自然段的审美感觉并背诵;

  3.理清本课写作顺序,能用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体会人物外貌描写方法,感受闰土的人物特点;

  5.理解关键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

  1.体会第一自然段的审美感觉并背诵;

  2.理清本课写作顺序,能用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自然段的审美感觉;

  2.感受闰土的人物特点。

  3.理解关键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除了单元整体学词时的哪些字词,你还有哪些词是不太理解的?

  聚焦文言词:其间、仿佛、素、如许、单

  聚焦陌生词:家景、一件大祭祀、值年、忙月

  (文言词放到品读语言时讲解;陌生词随即解决。)

  二、整体感知闰土形象。

  1.你觉得闰土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见多识广、淳朴天真……)

  三、走入文本,细谈闰土形象。

  1.找出文中直接描写闰土的句段。

  外貌、动作描写:

  A.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B.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结合这两段文字,说说对闰土的认识。(参看自己的批注)

  理解:其间、小毡帽、银项圈

  指名朗读这两个片段。

  思考:

  1.我和闰土见第一面的情景是哪一个?(B句)

  2.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情景是作者亲眼所见吗?

  那为什么作者把这个想象中的情景放在了文章的开头?这样安排,你读出了什么?(“我”对闰土农村生活的向往。)

  3.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A.在我眼中,闰土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预设:

  多彩的——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

  自由的——一望无际的

  有趣的——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将身一扭、逃走

  B.而同龄的我们,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文中有没有哪句话,隐约透露出了“我”的生活。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理解“他们”——和“我”一样的少爷们

  我们在做什么?——读书、写字,被关在高高的院墙之内。

  插入相应的文段: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再见),我的蟋蟀们!Ade(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觉得作者在写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一种情绪?(不满的、羡慕的……)

  批注:这段话,既写出了“我”对自己生活的极度不满,也表达了对闰土农村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读一读

  4.关注语言描写。

  A闰土的生活中,只有看瓜刺猹这件事让我羡慕吗?

  课文还写了与闰土有关的哪几件事?(用四个字概括)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条鱼儿

  B默读“我”和闰土的对话,你有什么发现?

  闰土的语言都是大段大段的,而我就只有那么几个字。(在闰土面前,我这个少爷显得那么的无知。)

  C出示: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出卖罢了。

  理解:素、如许、单(闰土的见多识广和我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在我心中,对闰土充满了羡慕和钦佩。)

  C角色朗读。你觉得当时两个人会怎样对话?

  D再次出示:“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读一读

  四.话别,想象三十年后的闰土。

  1.三十年后,闰土和“我”再次相见,大家想一想,他们见面会说些什么?

  2.出示相关的文字: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你来了?……”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的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选自《故乡》

  3.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4.是什么让闰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少年闰土的优秀教学设计12-13

少年闰土优秀教学设计01-21

少年闰土的优秀的教学设计06-11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08-24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07-04

少年闰土的教学设计06-12

《少年闰土》的教学设计06-13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04-27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06-18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