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18 12:24:5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和合作意识,培养初步的辩证唯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准备

  课件配图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

  2、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二、问题探究

  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

  2、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4、组织学生互相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体验感悟

  1、学生试说,老师纠正强调。

  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

  3、学生按照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

  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2、口算。

  3、连一连。

  4、观察一个物体。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的《资源与评价》。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站在一个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

  正面、侧面、上面

  教后随记

  这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延伸和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知识不那么厚重,却简单易懂,同学们就在这样的一节课中掌握了知识。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学情分析:

  复习米和厘米,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算和测量,对于角和直角的复习,则使学生学会在几何图形中发现角和直角,并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复习观察物体,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而复习认识时间,让学生认识时、分和间隔5分钟的时间的读写,并会运用时间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第105页第10题中的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4、组织完成104页第9题

  (二)观察物体(课件出示汽车观察图)

  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观察物体时,要多从几个方向观察。

  2、观察圆柱,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3、观察球和正方体你又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4、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物体?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学生独立完成105页第11题。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想一想,填一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2)一枚图钉的长约1()。

  (3)过两点可以画()条线段。

  (4)学生用尺上“0”刻度到“10”是()。

  (5)1厘米1厘米地数,数()次是9厘米。

  (6)70厘米-15厘米=44米+26米=

  35米+18米=56厘米-28厘米=

  1米-30厘米=64厘米+28厘米=

  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这节课你学到了的什么?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3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实际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此外,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活动也将作为一项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二、教材处理

  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我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基础上,还创造性地安排了其他观察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媒介的使用

  本节课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并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优化教学。为此,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玩具、等。

  四、教学流程预案

  我为这节课设计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生动有趣的情境十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导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首先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后思考:它们观察的是同一图形,为什么说得不一样呢?借机引出课题。

  (二)、观察交流,探索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这一环节我预设为三项活动。

  1、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承接导入时的情境,我准备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本位观察活动,然后再以顺时针的方向交换座位观察,把每次观察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和第一次看到的是否相同,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换位之后每次看到图形的样子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汇报后,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收获。相信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一定能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而顺利的解决教学重点之一。

  2、观察立体图形,体会“同一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在初步掌握观察方法的基础上,我将出示一个六个面颜色各异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猜测:站在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这个立体图形的几个面?然后请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验证的结果,最后通过小组汇报、集体评议的方式明确:站在同一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教学中,学生可能因为移动了头或目光,觉得可能会看到4个面,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这一活动的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猜想、验证、交流中发现并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教学重点之二。

  3、认识正画、上面、侧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活动中,首先我与学生交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三个面都有自己的名字。”然后大胆放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接着通过指认立体图形、讲桌及班级中可能有的长方体物品的三个面加以理解,最后变换某一物品的摆放方向,请学生再次指认各面,使学生明白所谓的“正面、侧面、上面”是会发生变化的。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重视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针对这一原则,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一组梯度式练习题巩固深化。

  [出示课件]:

  1、两个小朋友从不同方向给同一只熊猫照相。是谁照的相片?

  2、看大象他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3、课件出示:水壶: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4、从它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形?

  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基础上学习新知。亲身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一件物体,试着把看到的形状画下来,结合着画为家长讲一讲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组织观察实践活动,因此,板书为简写知识点,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记忆。

  五、教学效果预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兰兰”、“淘气”、“小红”这三个学生喜欢的数学小伙伴,创设了完整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探究知识,交流体会。我想:由于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上,同学们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思考,乐于实践,乐于交流,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以上就是我对教学本节课的一些预想,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您的宝贵意见,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谢谢!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4

  一、复习

  ⒈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

  ⒉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二、教学新课

  ⒈刚才我拉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

  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你想怎么摆?

  ⑶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

  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可以。

  ⑸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

  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

  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

  ⒉教学试一试:

  先还原成以上形状。

  ⑴现在这里的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状?

  组织讨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汇报,交流想法并摆一摆。

  提问:此时再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

  ⑵还原之后,让学生从侧面看一年,记住你所看到的。

  提问思考: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再添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交流汇报并摆一摆

  提问:相怀想,如果此时你从其它几个方面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为什么?

  ⑶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而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同的视图,但也可能不同。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⑴出示图并说明要求

  ⑵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有困难可让学生先摆一摆

  ⑶集体订正。

  ⒉“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

  ⑴按要求请同学们先照着样子摆一摆。

  ⑵请学生们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⑶再请同学们同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让学生们比一比在同一个方位看到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

  ⑷小结:同样的物品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在同一位置看到的相同的形状,但它们摆法却不一定一样。

  ⒊“想想做做”第3题。

  ⑴独立完成

  ⑵分组汇报。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四、布置作业。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l、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

  在观察简单物体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在观察活动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

  《看一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看一看(一)》,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纸箱,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学生状况分析

  本课是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参加教学活动,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运用所学知识,

  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设计

  (—)问题情景

  (课件演示配音)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生活着一头非常美丽的大象,笑笑、淘气和机灵狗都想看看大象长什么样子,于是他们来到了大象生活的地方,看到了大象。回到家后他们向智慧老人介绍了大象。笑笑说:大象是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鼻子,两个耳朵像蒲扇"气说:大象是两根柱子上顶个门,门上有一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智慧老人不解地问:"我听说,那里只生活着l头大象,你们怎么看到了3头大象呢?"他们三人一口同声地说:"只有1头大象呀!"。这是怎么回事呢?(逐一呈现他们所看到的图象)

  【利用"淘气、笑笑、机灵狗看大象"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这一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知

  l、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坐好来看你面前的纸箱,互相说一说你坐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箱子面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活动)

  (2)汇报。

  (3)你们看得很仔细,如果不停地换位置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小组内讨论一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考眼力:淘气看到大家学的这么棒,有些不服气,想考考你们的眼力,接受挑战吗?

  看谁能快速的找出第几幅图是谁看到的。书上P26连一连。

  2、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通过观察活动,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看纸箱,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请你猜猜看,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能看到纸箱的几个面?

  (2)我们以小组来活动,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猜测的看到纸箱的几个面是否正确?(学生活动)

  (3)汇报。你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几个面。

  A:一个面的。请坐在你的位置,也能看到一个面的同学站起来。(正对着长方体的正面或从上往下看,或拿起来看底)

  B:两个面的。请在你的位置,看到两个面的同学举手让老师看看。旁边的同学走到他的位置检查检查,是不是能看到长方体的两个面。

  C:三个面的。(站在角的位置)

  (4)亲身体验:请你走到角的位置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纸箱,最多只能看到纸箱的三个面,并能具体地说出在哪个位置能看到哪个面。】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件:笑笑配音)其实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有自己的名称。答案就在书上的P26页。可是我没有看懂,聪明的小朋友们,你可以教教我吗。你们现在看到的(绿颜色)的面(正面),你知道叫什么吗?依次揭示上面和侧面。(这个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3)出示课件: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现在看到的长方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通过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的活动加深理解。】

  (三)应用与扩展

  1、游戏一: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智慧老人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快去看看吧!请以小组为单位从纸箱中任意摸出一个物体,只要你能指出这个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这个礼物就归你了。听明白了吗?

  2、游戏二:

  五颜六色的长方体多漂亮呀,喜欢吗?

  下面我们用手中五颜六色的长方体玩一个猜颜色的游戏。(如:你的正面是红色,上面是绿色,猜一猜,下面是什么颜色?)

  3、游戏三:

  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形状的?书P27第3题。

  4、游戏四:

  猜猜看(出示美丽的学校照片):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上面拍摄的。

  5、游戏五:

  小小摄影师:看到别人拍的照片如此漂亮,你是不是也想亲自拍拍照片?老师来做照片中的人物,你来当个小小摄影师如何?不过我有个要求:我想要一张我侧面的照片,那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拍摄?要我的背影呢?……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想也许是大班额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我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辩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像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卡片三张、玩具四个、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一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几个盲人说的对吗?

  师:为什么这些人都说错了?

  师:对了,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看来,要想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就需要我们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还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就请同学们赶快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师:你们喜欢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你的位置上对小狗进行仔细的观察,你看到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观察完的同学,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学生活动)

  师:孩子们坐好了,请看屏幕中的这三幅图(课件),哪一幅图和你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这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板书)是什么样子的?还有哪些同学也看到了小狗的这个面?请举起手来。

  师:这些同学观察到的是小狗的X面,那其他同学呢?你们又看到了小狗的哪个面?能在屏幕上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课件)说说是什么样的?谁和他观察到的是一样的?请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师:刚才一直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是哪一幅图?说说是什么样的?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观察的是同一只小狗,而观察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谁能帮助教师解答一下?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明白了,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师:在刚才的观察过程中,同学们只看到了小狗的一个面,你们想不想亲自去看看小狗的另外两个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起立,按照老师手指的方向,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你们现在看到的小狗和刚才一样吗?请你仔细观察,你现在看见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起立,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你现在又看见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师:我们怎样才能对一个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呢?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3观察练习

  师:现在老师想找一个小模特到前面来,让全班同学对你进行观察,谁愿意来?

  师:(让学生站在前面)现在同学们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看到了什么?

  师:(让学生走到四个小组的中间)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找找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学生说)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结果确实是不一样的。

  师:谢谢你,到前面来当小模特,请回去吧。

  4课间操

  师:刚才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下面我们来跳个舞轻松一下吧。

  师:轻松过后,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比刚才表现的更加出色。

  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1、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文具盒等等,你们观察过这些物品吗?

  师:现在,就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数学书摞成一摞放在一起,把书的这个封面朝右边放,比一比哪个小组动作最快。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看到了数学书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能从这三张图片中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看到数学书X面的同学请举手,其他同学帮老师看看对不对?

  师:现在请小组长快速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坐好,看谁坐的最精神。

  2、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不仅爱学习,而且喜欢做好事。昨天,老师正好看到一位同学主动地从地上捡起废纸,这是多好的行为呀。老师悄悄地拍下了这个镜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课件)(后)你们能猜出来他是谁吗?为什么这么难猜?

  师:我们现在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侧)能猜出来吗?

  师: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个面就知道她是谁了呢?(正)他是谁?

  师:我们都应该向这名同学学习,能够做一些好事,为大家服务。

  3、师:我们接着来看,(课件)这是咱们班同学在音乐课活动时老师拍下的照片,想一想,关老师和这3名同学分别能看见钢琴的哪一个面?为什么?

  师:是呀,我们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它的前面、侧面、后面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面进行观察,有时还可以从它的下面进行观察等等,观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4、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张照片,老师是站在哪进行拍摄的?(课件)你是怎么知道的?(从正面、侧面、后面拍摄的)老师拍的是同学的哪一个面?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还特别看动脑筋,真了不起。

  5、师:刚才同学们看了老师拍的一些照片,你们想不想自己拍几张照片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照相机,想让同学们当小摄影师帮老师也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你们愿意吗?

  师:在拍照之前老师先来教同学们如何来使用这部照相机。先把镜头对准人物,看看人物是否在这个屏幕中,一定要把人物的头照进去,然后按下这个按钮,就可以了,但是在按按钮的时候,不要用手把镜头挡住了,不然就照不到人物了。你们学会了吗?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给老师照一张正面的照片,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谁愿意给老师照这张照片?

  师:老师想照一张侧面的,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谁来给老师照?你想给老师照哪个侧面?

  师:同学们在拍照时,还挺专业的,就像真正的摄影师似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拍的照片吧。

  师:我们看这张照片,(照相机连接电脑)是谁给老师拍的?你们觉得拍的怎么样?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给老师拍照,老师很喜欢这些照片,冲洗出来,老师一定把照片摆在写字台上留做纪念。

  6、师: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了观察,我国北宋诗人苏轼在初游庐山时,就对庐山进行观察,并写了一首优美的诗,你们想听听这首诗吗?老师就把这首诗送给同学们。(课件)

  师: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苏轼在诗中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师:看来呀,我们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必须对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有哪些收获呢?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呀,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成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只有你有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才会发现更多的美,在数学中你才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物体的知识和观察物体的知识。

  2、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

  4、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学习新知的条件

  教师诱导: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有关位置的知识,如上、下、前、后、左、右等。现在我们就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用手来表示上、下、前、后、左、右,老师说,你们用动作表示,看看谁的反应快,动作正确。

  二、激发兴趣,顺势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教具:教师拿出若干个盒子,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

  ⑴拿出两个从学生的角度看起来是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⑵拿出两个从表面上看颜色不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⑶引导比较:将先拿出的两个盒子更换观察角度,使学生明显地看出它们是不一样的;对后拿出的两个盒子进行翻转,使学生看出两个盒子是一样的。

  2、教师小结:刚才两个看起来一样的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不一样;而看起来不一样的两个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是一眼的。看起来我们仅仅从表面现象来判断物体的结构形态是不行的,我们还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

  三、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1、观察物体一。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一个自制的四棱柱盒子,盒子的一个面是正方形,两个面是长方形,两头是三角形的面。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物体,看看它是不是长方体(这里不必讲解它的名称,只是让学生明确它不是长方体即可)。

  ⑵教师诱导:现在我们就用小朋友学过的知识来观察这个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面,从而得出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面是三角形,还有的面是正方形。)

  2、观察物体二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大力士”玩具,请三个学生上前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这个“大力士”,并把自己所看到的样子用动作表演出来,其他同学评价。

  ⑵游戏活动:组织学生给“大力士”照相。A、教师提游戏要求: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正面相,你们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B、请学生示范: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侧面相,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C、共同做游戏:学生站在“大力士”的左侧或右侧给他照相。

  3、引导学生辨认挂图。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辨认,并提问:小亮、小明和小红他们也在观察物体,他们在看什么呢?(先引导学生看课本67页的例1,在结合例题下面的三幅图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4、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求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玩具,在自己所在的小组共同学习。小组同学一起观察玩具,然后把观察到的样子画下来。

  5、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

  一方面总结学生的观察情况,提供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观察评价同学的作品中进一步体验观察的方法和过程。

  6、口头表达练习。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哪些地方用到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这一观察方法。(通过口头练习,可以使观察方法的知识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由记忆的学习转化为理解和应用性的学习。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十五的兴趣。)

  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新知

  1、让学生猜一猜:教师依次出示面有茶壶的平面图:茶壶的俯视图——茶壶的侧面图(壶嘴的一面)——茶壶的正面图。证明:平时照相为什么一般选择正面或侧面照(原因是从背面照很难辨认是谁)。

  2、让学生看一看:教师出示画有房子和标有A、B、C三个侦察远位置的挂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A、B、C三个侦察员,从三个方位来观察敌人的营房,请你标出A、B两个侦察员看到的情形(在图例中有从四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让学生选择)。

  3、让学生做一做:教师出示课本67页的“做一做”,引导学生辨认三个同学观察到的画面各是哪幅图,并用线连起来。

  五、全课小结,拓展思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还有疑问吗?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份精彩的作业。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并且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

  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来的。)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或尽可能多的说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讲盲人摸象故事

  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3、师:盲人因双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说象什么,而我们比盲人幸运多了,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观察物体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们就观察一些物体试试。---板书课体——观察物体

  4、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

  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二、新课(习得阶段)

  (一)看

  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

  (1)小组活动

  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准备各侧面形状问学生:从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可以活动: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2)启示::

  师:不只是学数学还要从数学中品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个面”想到什么?

  2、看一个立体图形(准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

  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

  3、看两个立体图形(例2)让学生看书回答(先试后导)

  4、练习八3题

  5、请两个一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面找,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找一个或两体物体都行)

  (二)想

  猜一猜游戏:老师出示实物一部分,让学生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础,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难。“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

  师:这个游戏让我们知道: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下结论。刚才我们说:不仅是学数学,数学中还隐藏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我们去品,那从猜想中又能品出点什么呢?看事物或看人不能只看一方面就下结论,要多角度看再下结论。人们在评论一个人、一部电视剧或一种社会现象,往往因为只看到局部而下结论,便造成了片面性。要避免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是多观察,多了解,不要轻易下结论。如一个学生成绩不好就说不是好学生?还要看其方面----体育、唱歌、热心、遵守纪律。从多方面了解才是公平(做人做事)

  (三)找

  1、例2下面做一做(小组合作方式:先自己想;和同伴说;用什么方法能想出尽可能多的结论;记录共有几种;想的多的小组或有创意的小组每人一个奖品。可把学具发给学生,借助学具去找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2、总结:用分类讨论的方法不但想的多而且还不漏不重。

  3、出示几个平面图(让学生应用分类讨论方法找),想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三、欣赏

  1、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2、配乐朗读

  不同角度看不同的景象(准备两个图)

  3、看书回顾讲的内容,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问老师或同学。

  四、对照反思训练单进行反思

  反思训练单:

  1、我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了吗?

  2、我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吗?

  3、我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吗?我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了吗?

  4、我学得快乐吗?我收获数学之外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吗?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学会从一个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画出三视图,从三视图推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建构学生的空间思想和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

  用动态的思想让学生理解三视图。

  教学过程: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一个到三个正方体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剖析。强调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观察要点:平面投影思想。引导学生会看会画简单的三视图,画三视图的一些原则。

  二、从四个正方体入手,让学生先按要求摆放,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建构四个正方体的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对立体图形进行认识。

  三、用动的形式,对四个正方体从一个方向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添加思考。

  四、给定立体图形画三视图、给定三视图,尝试绘出立体图形。

  先摆一摆右边的物体,再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各是什么形状?下面的形状各是从哪面看到的?

  五、训练。

  教学反思: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察物体,学生也一样,要想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之间要和谐统一。多角度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亲历有效的知识探索,在教师的主导下建构系统的知识。探究后的思考总结和探究的过程同样重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做到动静结合。再一个要做到的是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个过程的统一,在实践中完善理论和拓展实践领域。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四本语文读本(或别的书)、娃娃、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娃娃的照片;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角星)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二、探究体验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语文读本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我们看看它是谁啊?请出这位同学。请大家猜猜这几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请同学上来站在相应的位置。 先出示一张正面和一张背面。 当第三个同学上台找到位置后问下面的同学:他找的位置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出示第4张照片问:这一张也是侧面,和第三张的拍摄角度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2)小明他们也在给小动物拍照呢,我们去看看!书:67页,例1。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给小恐龙拍照,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请在照片下写上小摄影师的名字。 这一张照片拍的是小恐龙的哪个面?是谁拍摄的?

  (3)给小动物拍完照片,他们又被门外的小卡车给吸引住了。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卡车,这辆卡车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与下面对应的图片连一连。书70页,完成第一题。 投影订正后收起书。

  3.巩固练习

  (1)根据照片把具体物体摆到正确的方向:小动物太可爱了,老师也忍不住给小动物玩具拍了几张照片,每个小组白色信封里都有四张照片,它是汪老师分别从1,2,3,4号位拍摄的,请小组长按照照片背面的序号发给相应的组员。然后请大家根据手上的图片,摆出这个娃娃的正确位置,要保证这个娃娃摆好后,每位同学观察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们小动物的脸面对着几号位(小动物的正面对着几号位)?

  (2)换角度观察:你想从其他的角度去观察一下娃娃吗?那我们来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小组长将这四张照片合起来洗一洗,正面朝上随意的发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根据组长发的照片找到正确的位置坐下来。三点要注意:1. 娃娃不能移动; 2. 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数字提示;3. 找好了手放膝盖坐好。看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好。 订正:每个同学是不是找对观察角度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检验,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就说明你们找对了。翻过来看看吧。四个人全找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3)转娃娃换座位:小娃娃朝一个方向坐累了,请小组长帮帮忙,帮娃娃换个方向,让他们面向××,现在小娃娃转方向了,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观察一下娃娃,你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请根据照片找到相应的座位。 说说你的座位怎么变化了? 还原座位,小组长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巩固拓展

  (1)根据照片猜物体(体会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一些物体拍了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猜猜是什么物体(出示从一个角度拍摄的柠檬照片,有的学生猜橙子)看来有时候,我们从一个角度观察还不好确定,换个角度再来一张。(杯子)(冰箱、洗衣机)(书包)(笔盒)(河马、大象)……适时问:这个照片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2)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汪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6-16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7-2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4-10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11-03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6-14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6-1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4-25

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11-03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1-1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