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15 15:34:3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司马光》教学设计(通用2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司马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司马光》教学设计(通用20篇)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 一 课 时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a.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b.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c.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 二 课 时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7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歌曲《司马光砸缸》激趣,接着介绍故事出处;复习文言警句,为学文做准备。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司”字。

  3、交流复姓。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1、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明确多音字“没”在文中的读音,并学会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出节奏、韵味。

  (1)教师范读,强调停顿,做到“声断气连”。学生跟读,读出文章的节奏、韵味。

  (2)学生自由练读,体会文章内在的逻辑停顿。

  (3)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停顿要自然。

  三、读懂意思,读出思考

  1、方法迁移,自主学习。

  (1)学生交流总结理解古诗常用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借助插图理解。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文言文。

  2、合作学习,交流解疑。

  (1)学生带着理解或疑问,根据学习提示进行合作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群儿戏于庭

  ①教师提示,“于”可以理解为在。

  ②学生仿说。孩子们还会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可以怎么说?

  (2)“瓮”与“缸”。

  图片对比区别“瓮”与“缸”。

  (3)“跌”与“登”

  ①学生找出这句话中与足有关的动作词。

  ②运用拆字法理解“跌”。“跌”是一个“足”加“失”组成的,那怎么理解它呢?(失足)

  ③通过字理识记、理解“登”。

  ④利用写字歌,指导书写“登”。

  ⑤指导朗读,读出当时情况的紧急。

  (4)众皆弃去

  如果你的朋友遇到危险,你会怎么做?那文中的小朋友离开去干什么了?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解释呢?(大家都被吓坏了,连忙离开跑去找大人帮忙。)

  教师小结:理解文言文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添加自己合理的理解。

  (5)光持石击瓮破之

  ①情境表演,加深理解。

  ②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之”。

  4、交流表达,感受人物品质。

  落水的孩子获救了,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四、走近古文,发展语言

  1、文白对读,体会文言文特点。

  (1)出示古今文章,师生文白对读。

  (2)交流、总结文言文的重要特点:言简义丰。

  (3)学生朗读无标点、竖排版的课文,深化理解。

  2、角色体验,灵活讲故事。

  (1)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吗?

  (2)如果要把它讲给弟弟妹妹,你会用什么形式讲呢?

  (3)如果你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私塾,给讲课的老先生讲这个故事,又该怎样讲呢?

  教师提示:给不同的人讲述,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五、丰满形象,延伸课外

  司马光七岁砸瓮;十二岁斩杀巨蟒;二十岁时考中进士,从此便开始步入仕途。后来成为了北宋时候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司马光的故事,可以读一读白话文版本的《宋史·司马光传》。如果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喜欢上了文言文,可以读一读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书中有中两千多个有趣、充满智慧的文言小故事,书中有原文,有注释,相信你们能读懂它们,也会喜欢它们。

  六、板书设计

  24、司马光文言文

  借助注释借助插图

  机智勇敢沉着冷静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21·司马光

  没有慌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有主张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具】

  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1、定向

  ⑴ 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⑵ 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

  (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⑴ 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⑵ 给课文标段号。

  ⑶ 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⑷ 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⑴ 读课文1遍。

  ⑵ 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⑶ 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⑴ 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⑵ 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读懂课文,想一想,说一说,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司马光的聪明,鼓励学生做一个善于动 脑筋的孩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司马光遇到危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一个聪明又机智的少年郎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咱们一(6)班,他就是司马光。咱们一起把他的名字写出来吧。(齐读课题)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司马光姓什么?司马光姓司马,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这样的姓叫做复姓。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些名人,他们的姓是复姓。比如:上官婉儿,诸葛亮。

  今天我们特别荣幸,因为司马光要带领咱班同学攀登智慧山。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闯过读文关、识字关、写字关,就可以到达最高峰,人人获得小勇士的称号,大家有信心迎接挑战吗?

  二、 读文关

  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光小时候见义勇为的一件事。请大家打开语文书85页。

  1、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2、司马光特别想听一听6班的孩子读课文,大家自己借助拼音宝宝,把课文读一读。要求:1级音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看看谁是朗读小达人。

  (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读文关)

  三、 识字

  司马光把词语宝宝请到了大屏幕上,让词语宝宝和我们来一场对抗赛呢!

  带拼音读:

  1、1级音量同桌互读

  2、小老师读(奖励最佳小听众)

  去拼音齐读:

  1、齐读,读出温度

  2、开火车读识字

  司马光来到了现代,有许多汉字都不认识了,需要我们的帮助。苏老师先来抛砖引玉,我来讲解救字,求加反文旁就是救,当有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就要伸出援助之手。救的偏旁是反文旁,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反文旁的字了,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反文旁的前世今生。反文旁由攴字旁演变过来,在金文中,它就是木棍的样子,因此,带有反文旁的字都与棍仗或鞭打有关。你能想到哪些带有反文旁的字(放、牧、收、救)

  花园里的花开了,但是,你把生字宝宝介绍一下,让同学们记住,它们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来。

  司 吓 慌 块 劲

  指名让学生上台讲解,做种花朵的游戏。

  司马光也对我们竖起了大拇哥呢!

  四、 回文

  朗读接力赛

  1、面对突发事件,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3、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

  4、司马光夸咱班的孩子真机智!

  我们都非常喜欢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有人把它编成了歌曲,咱们邀请司马光来跳跳舞吧。

  五、 写字

  到

  讲解,组词,观察,书空,描红,写字。

  六、 课堂小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司马光奖励大家做一做手指操呢。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一、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二、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一讲。

  三、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

  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一讲。

  教学难点 :

  从司马光救友的故事中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简单介绍文言文的知识。板书课题 29.古文两篇

  板书“司马光救友”,让学生说说看了课题你会想些什么? 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一、准确、通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背诵课文。

  第一关:朗读课文关

  闯关提示:

  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分钟可以吗?)

  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后学生读书,相互评价,老师相机指导。

  二、语速适中,停顿恰当。(2分钟)

  司马光救友

  元《宋史》 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老师范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生齐读。

  第二关:理解文意关

  闯关宝典:

  一、先自己借助注释、工具书或图文对照等方式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不懂的问题组长做好记录。

  (5分钟可以吗?)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按要求,先怎么,然后怎么,注意组长的作用。 对刚才的学习你还有疑问吗?交流,生问生答,教师相机点拨。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生回答,生板书。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一遍古文,提醒注意根据故事的情节,选择恰当的语气、语速。教师再次相机指导朗读。

  二、展开想象,在小组内讲讲这个故事。注意加上动作和表情。(3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讲一讲。)

  提醒不要受书上的文字限制。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通过这个故事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急中生智)

  第三关:背诵课文关

  过关要求:

  正确流利的背诵课文。

  (提示:可以自由背,同桌比赛背,小组合作背等)

  (4分钟后比比谁最棒!)

  指名背诵,齐诵。

  表扬学生,送一首儿歌《司马光砸缸》给他们。

  出示: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一、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二、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一句话。

  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四、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小结:

  同学们,文言文的学习一点也不难,大家很容易就完成任务了。 今后大家可以自由的去遨游文言文的海洋,去撷取一朵又一朵中国传统文化美丽的浪花。

  课堂检测

  1、按原文填空。

  光生七岁 ,一儿登瓮,光持石击瓮破之,,儿得活。

  2、司马光小时候遇事 、 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在事态危急的时刻,猛然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用成语 ( )来概括。

  作业

  一、背诵并默写这篇古文。

  二、任选一个完成:

  (一)发挥你的想象把这个故事写成400字左右的一篇文章。

  (二)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弟弟妹妹或长辈听,然后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29.古文两篇

  司马光救友

  元 《宋史》

  起因:与群儿戏于庭

  经过: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水迸,儿得活

  【附】《司马光救友》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用逆向思维方法探索古代有司马光幼年砸缸破水救小孩的故事,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说司马光聪明在何处呢?就在于他的思维方法独特,即紧紧抓住了使水离开人这个问题的中心,用石头破缸。

  如果学生有逆向思维的能力,采取这种形式来分析问题,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恰当路径,或许会创造出更新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本质就逐步缩小,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将是很有效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有必要逐步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这种逆向思维的思想方法。

  教学本课还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具体步骤是:

  一、分组讨论。你认为救小朋友可以采用哪些办法?

  二、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情况。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机把水抽干;有的说可以用梯子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跑去喊大人;有的说一起用力把水缸掀倒;有的说用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这些学生的汇报都是常用的办法,有可能危及落水孩子的生命。而司马光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迅速用石头砸缸。)

  三、这些办法中,你认为谁的办法最好?同学们一致认为司马光的办法最好。这样同学们对司马光机智聪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3、会写“吓、叫”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都知道同学们喜欢看电影、电视。今天,就请大家看一场小电影,好不好?(好。用课件播放司马光救人的故事短片)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当播放到小孩子掉到水缸里就暂停播放)小朋友掉进水缸了,是谁用什么办法把他救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自由朗读后教师重提问“小朋友掉进水缸了,是谁用什么办法把他救出来了?”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给以鼓励,从而达到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学习生字

  在刚才的朗读中,同学们是不是发现了一些字,我们看起来有点陌生呢?(是)大家看看黑板,是不是这些?(生字卡片出现生字)哦!原来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们!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2、认读生字

  (1)请个别学生选读生字,可以是几个,也可以是全部一起。前面两个学生就请其他同学读其进行评价,然后由帮其正音的同学带读他帮忙纠正读音的,并对帮忙纠正读音的学生给以鼓励。如果这个学生都能读准确,就由其带读一次。

  (2)再请1~2个学生选读,然后就开火车练读生字。

  3、识记生字

  同学们认读生字真有办法,一会儿就能读好了,老师相信同学们记住这些生字也一样有办法。我们试试看!

  (1)学生在黑板上的生字卡片里选择自己会的生字来给大家讲讲自己的认识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要求学生能把生字的读音读准,然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认识这个生字,教师对其做适当的指导,最后用这个生字口头组词或口头造一个句子。

  (2)到最后剩下几个比较难的生字,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如:司,“乙”字部,左边加一竖就能变成“同”字,组词:司机、上司、司马光。假:把单人旁换成雨字头就变成“霞”。缸,部首:缶,换掉偏旁可变成“江”,组词:水缸、大缸、米缸。慌:心里什么都没有,只长满草,害怕得很就是心里“慌”,组词:慌张、慌忙、心慌。使:按照偏旁笔画来教。劲:把轻的车字旁换成力字旁。砸,猜字谜: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组词:砸破、砸烂、砸锅卖铁。

  (3)把所有的生字都不带拼读齐读一次。

  (4)脱音读生字。

  同学们真棒!把那么多的生字都认识了,要不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游戏来轻松一下吧?(好)

  我们就来玩“登山”:谁能一口气怕到山顶取到小红旗就是赢家,老师就奖励他一朵红花。(生词卡片出示爬山式的脱音生词,把13个生字分成三小组,请大概4~5个学生“爬山”。)

  四、写字指导(学会能写“吓、叫”两个生字)

  游戏我们就玩过了,我们现在要静下心来学学写字了。刚才我们学习了“吓、叫”这两个生字。

  (1)先让学生观察该如何写好这两个生字有何相同,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吓、叫都是口字旁,两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口”字应该写得高)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教师边说写的要点边写生字)

  (3)学生随着音乐写生字。

  (4)大部分学生写完就找两个学生的生字展示并作简单评价。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一课,我们都知道机灵的司马光救回了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还学习了13个生字并且写了“吓、叫”两个生字,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把这篇课文学完,大家回去再仔细读读课文,聪明机灵的司马光是怎么救人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司马光临危不慌、砸缸救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向司马光学习遇事镇静、机智过人的情感;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和一些词语,认识走(走字底);

  3)学习并会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4)能根据语言内容读出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学习课文了,先请你们看课题:22.司马光(齐读)

  2)(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

  2)通过交流,概括出课文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数数课文有几个小节,标上小节号。

  4)用手势告诉老师,课文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课文)

  5)用引读法学习第一小节。

  ①从前,有个孩子叫什么?

  ②什么时候,有个孩子叫什么?

  6)在投影片上找出谁是司马光。

  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二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他是谁?)

  ②比较句子:一天,他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课文第二小节要用 他而不用司马光?

  ③出示练习。

  一个小朋友掉到()里去了。

  学习掉(动作演示)缸(看图介绍)。

  ④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焦急吗?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

  ⑤齐读第一、二小节。

  (2)学习第三、四小结。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a.找出小朋友慌了的句子,用()划出来,找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用------划出来。

  b.看这个练习,想想该怎么填?

  ()()都慌了。司马光()一块石头,使劲()那口缸,缸()了。

  ②交流从小朋友们慌了的句子中圈出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板书: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学习喊。(分析字形)

  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试着喊、叫)

  ③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读第三小节。

  ④小朋友们都慌了,如果你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简要板书)

  ⑤司马光怎么做,找出动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 拿起 使劲砸

  学习起(析字形,动作演示)砸(动作演示,书空)使劲(找同义词:用力)

  ⑥用镇定的语气读课文第四小节。

  ⑦同桌对读第三、四小节(男女生对读),试着背背。

  2)学习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司马光使劲砸缸,结果怎样?

  ②交流,学习流(看投影片)。

  ③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课文第五小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想法,概括全文

  1)四人小组讨论:你们想的方法和司马光的方法,哪种好,为什么?

  2)学习课文,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略)】

  【附板书】:

  22 司马光

  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

  司马光没有慌 拿起 使劲砸

  【附对本课教学的说明】

  《司马光》是一篇讲读课文。司马光是900多年前的一个人物。在备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地学,能在有限的40分钟内,学到知识,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有获得知识后的愉悦体验。

  一、引导学生乐学。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才能获得认知与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愉悦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体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有些学生连大缸也没见过,课文语言比较简练抽象。在导入教学时,我用复合投影片让学生比较形象地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出众智慧和意义所在。那么课文中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这样就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了学习课文的需要。

  课文第三小节写了小朋友都慌了,叫着,有的跑去找大人。这一节内容如果由教师讲解,学生就会觉得平淡,提不起劲。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一个个边做动作边喊叫。喊叫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学习语言,而接下去的评价喊叫是否合理的过程,更是一种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表达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理解了喊、叫的意思,而全体学生都参与了喊叫和评价,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原则。

  二、指导学生会学。

  学生在一堂课上的所得,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是素质的提高,学会学习的方法和形成能力。

  课文第二小节有一句话:一天,他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我让学生先读读、想想,比较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吗?为什么课文中用他而不用司马光。学生通过读,明白两句话是一样的,用他就避免了重复。这中间还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读下文,这是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又如课文第三、四小节分别写了小朋友慌了和司马光没有慌的表现。如果由教师一味讲解,学生就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索然无味。我让学生先读读这两节,讲讲读懂了什么?再读读课文,用()划出小朋友的表现,再用-------划出司马光的表现,然后思考下面这个填空题:( )都慌了。司马光( )一块石头,使劲( )那口缸。通过这样的读读、划划、讲讲、填填,使学生学习、内化了课文语言,学会了读懂课文的方法。通过对小朋友和司马光不同表现的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司马光临危不慌的愿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三、让学生有利于发展地学。

  学会课堂上所教的知识,这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结,也不是课堂教学的终结。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要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在学习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方法前,我先请学生讲讲他们救小朋友的方法。有的说推缸倒水救人,有的说用绳子把落水的小朋友拉上来,也有的说用抽水机将缸里的水抽调,还有的说打110报警电话学生的这些想法有的不合理,有的不符合当时情况,但学生都通过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与司马光的做法哪一个更适合当时的情况。这样,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种发展。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没有慌→搬石砸缸→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司马光

  2.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a.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检查字形。

  a.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读课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 学会观察课文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品读课文、学习拓展)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 板书课题,读题。

  (1)知道“司马”是复姓。

  (2)识记“司”,组词。

  3、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设计意图: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音wán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

  古时候 孩子 朋友 跑去 叫 有一回

  (设计意图: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习。

  (2)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生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牢固的记住生字。)

  6、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

  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

  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以情促读,以情代读,结合对重点词句的品析,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尽量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词、句、段的理解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朗读与口语表达得到同步提高。)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

  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

  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

  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拓展思维。

  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观察字形等方法随文识记“司、跌”等5个生字,通过观察比较写好“司、庭、跌”3个生字。

  2.通过跟老师读、画停顿符号等方法学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课文节奏。

  3.借助注释、插图、微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在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

  【教学流程】

  一、旧知导课,揭示课题

  1.揭题导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司马光(板书课题)。

  2.介绍复姓“司马”:司马光是一个人的名字,你知道他姓什么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姓氏歌,里面就提到了不少复姓,有哪些?(诸葛、东方、上官、欧阳)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复姓,叫——司马。

  3.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人,他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也就是说他研究历史、写文章都非常厉害。他编写的《资治通鉴》就是一部很伟大的史书。

  4.联系旧知,引出“文言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故事。但是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课文很不一样,这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叫作“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二、读出节奏,读通课文

  1.范读:这是我们第一次学文言文,文言文的朗读和现代文有点不一样,所以就先听老师来读一读。

  2.跟读:是不是我现代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想不想来学一学呢?好,捧起你们的书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逐句跟读)

  3.开火车跟读:接下来我们开一列小火车好不好?(逐句开火车3—4人跟读,随时词卡正音)

  4.集中正音(瓮、迸)。

  5.联读:读准了字音,又跟着我这样读了几遍,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读一读好吗?我们来联读,我读句子的句首,你们连着来把下面的句子读完整。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跟读长句:想不想再来读一读?我们接下来难度加大,跟着我来读长长的一句好不好?(生跟读)

  7.自由读:想不想试着自己连起来把它读一读?好,那就自己大声地读几遍吧。

  8.指名读。

  9.画停顿符号:她棒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她读文言文的时候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停顿了呀。我们来看一看,她在哪里做了小小的停顿?(齐答,师画斜杠)

  10.引导发现人物后面的停顿。

  11.引导发现动作后面的停顿。

  12.小结:是呀,在表示人物名称和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稍稍作了停顿,这个文言文读起来味道就不一样了。

  13.齐读:我们再一起捧起书本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吧。

  三、读懂课文,讲好故事

  (一)了解第一句话的大意,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1.粗知大意: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自由交流)

  2.引出故事:你们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了周老师这个故事大概的意思,让我知道了故事原来发生的情形就是——一起读(读第一句,其它隐灰)

  3.借助不同的方式学习第一句。

  (1)“群儿戏于庭”(标红)

  借助注释理解“庭”:你是怎么读懂这个“庭”的?噢,注释告诉了我们这里的“庭”是庭院的意思。(圈画)我们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其实借助注释学文言文我们一点也不陌生。注释在哪里出现过?对了,我们在学古诗的时候就碰到过。

  引导发现文言文中词语的换序理解:戏于庭——在庭院中玩耍。聪明的你发现了吗,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顺序和我们今天说的不太一样。“戏于庭”是“在庭院里玩耍”。

  换序理解(拓展):这样的说法你会吗?下课了,我们都跑到操场上游戏,古人会怎么说?在操场上游戏——戏于场。铃声一响,我们都回到了教室学习,又该怎么说?在教室里学——习于室。小结:同学们可真厉害,都会学古人说话了。

  文中的这群小朋友是在——庭院里玩耍。我们一起在来读读这半句话。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标红)

  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爬到了一口瓮上面。“瓮”是什么?(微课)

  合作表演“足跌没水中”:谁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是呀,“没水中”就是指那个小朋友沉入到水中了。

  情景创设,谈感受:眼看着自己的小伙伴要被水淹没了,你的心情怎样?

  情感朗读: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两个短语。你能把这份心情读出来吗?试试看。

  3.想象说话:那你会怎么办呢?想什么办法救出来呢?(指名2—3生)

  (二)了解第二句话的大意,在对比中凸显人物形象

  1.了解其他人的做法:你们那么多的行为,文言文只用了一句话,那就是,读——众皆弃去。孩子们都怎么样了?(都跑开了,有的去找大人了,有的……有的……)

  板书:众 弃去

  2.读懂司马光的做法:只有司马光,他怎么办?一起读——光持石击瓮破之,他怎么做的?(指名回答)你从哪里看到的?

  3.演一演司马光: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板书:光 )持石击瓮,把这口瓮砸破了,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司马光击瓮破之的样子。

  4.情境创设,感情朗读:司马光呀,司马光,当其他小伙伴们都跑了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跑呢?(谈感受,朗读)

  5.了解人物形象:同学们,当小伙伴跌入瓮中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读——只有司马光——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指名2生回答,朗读,齐读)

  6.读懂结局:果然,司马光的方法奏效了,一起读——水迸,儿得活。开火车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情形?

  7.小结:瓮被——砸破了,水——涌了出来,所以小孩——得救了。一起再来读一读。

  8.齐读:看来你们真的把这个文言文的故事读懂了,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

  (三)借助注释讲故事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接下来,我们要借助注释来讲一件这则故事吗?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

  2.推荐同桌讲故事:觉得自己的同桌讲得怎么样?推荐一位来讲一讲。(用讯飞呈现于屏幕之中)

  3.检查是否借助注释。

  4.师生合作文白互读,梳理结构。

  5.文白对比,发现特点:刚才那位同学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这么长长的一段话,课文只有短短两句话,你发现文言文有什么特点?(自主交流)

  四、小结课堂,指导书写

  1.男女生合作读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文化:其实啊在古代,读文言文还可以用吟唱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指导书写:庭、跌。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知道司马光吗?你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③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

  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②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在?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使劲砸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富含情趣的朗读形式,让学生熟读背诵文言文。

  教学难点:

  通过学法迁移,让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

  2、板书课题:司马光齐读

  3、提问: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

  他姓司马,是一个复姓。

  4、指导书写“司”字。

  让学生观察。想写好这个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里边的横和口要写在框外。

  5、通过课前预习,你对司马光有哪些了解?用一两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

  6、指名答。

  他是北宋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小时候有砸缸救人的故事。

  二、了解学情

  1、提问:昨天预习时,你发现这一课和平时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呢?

  2、指名答,归纳总结。

  字数比较少,内容很短

  特别难读,读后还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篇文言文,和以前学的现代文不一样;

  有些字右上角还标有数字。

  3、那你知道这些数字有什么用?

  对,下面就有这个字的解释,这是一个很大的发现,如果不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就可以往下看注释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练读,要求碰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解决难读字音,提问:你觉得哪些字音比较难读?

  出示生字,谁愿意来当小老师,带大家来读读这些生字呢?

  3、指名领读

  4、比较“瓮”和“缸”。

  出示两者不同的图片,解释这两种都是装东西的容器,只是在形状上有所不同,你发现了吗?收口为瓮,敞口为缸。

  5、这些难读的字音你都会读了,相信这个难读的文言文也会读了,那么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展示读一读呢?

  6、指名读。提示: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来。指导学生根据魔法小棒读出停顿

  7、再指名读,最后齐读一遍。

  四、理解感悟

  1、了解起因‘群儿戏于庭’

  2、学生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以‘戏’字引出组词法

  4、感悟运用“于”

  提示:在庭院里嬉戏,古人说是“戏于庭”

  如果在田野里嬉戏,古人会说“戏于野”

  如果在庭院里学习,古人会说“学于庭”

  5、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你觉得他们的心情一定特别开心。指导朗读这句话。

  6、过渡:正玩得开心时,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呢?

  7、学习经过

  8、出示句子: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9、学生自由练读。

  10、思考:句中意思不懂的字怎么解决?你有什么好办法。

  11、指名答。归纳总结:

  12、组词法、注释法、联系上下文等。

  13、根据这些方法自学理解不懂字的意思。

  14、个人汇报交流。

  15、重点学习代词“之”

  这里指瓮,可以联系上文理解。

  若持石击缸破之,那这“之”指的就是缸

  若持石击鼓破之,那这“之”指的就是鼓

  小结:原来后面这个之就是指代前面的词语。

  16、不懂字的意思都明白了,那句子是什么意思就不难理解了

  17、学生自己试着翻译这两句话。

  18、同桌相互练习讲,再指名讲。

  19、再指名有节奏地读。持石击瓮加快语速

  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

  20、指导背诵。

  出示提纲:

  群儿( ),一儿( ), ( )。 众( ),光( ),( ),儿( )。

  六、拓展延伸

  1、运用本节所学理解字的方法,同桌合作,读懂古文。

  2、出示《道边李苦》

  3、学生自学,汇报交流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尝试背诵。

  2.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3.通过观看微课,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读,感知文本特点

  1.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长河里,有一些少年,他们智慧的光芒点亮了我们的童年,想认识他们吗?逐次出示图片,学生说出故事。(课件出示——图1:孔融让梨;图2彦博灌水取球;图3曹冲称象;图4司马光破瓮救友。)

  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生说。(板书:司马光)司马是姓,光是名。亲切地叫一叫。大声喊喊他。生读课题。像这样由两个字组成的姓,你还知道吗?生说。听说过“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吗,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讲讲。

  3.如果把刚才同学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那你知道古人是怎么描述这个故事的吗?翻开课本102页,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4.读过了吗?和平时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生自由说。

  5.师小结:你们发现得真好,这是古人写的文章,我们把它叫做——文言文(板书:文言文)。那什么是文言文呢?让我们简单了解下。生观看微课视频,初步了解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细读,把握停顿节奏

  1.朗读生字。小老师带读。“瓮”字的读音强调,“瓮”长什么样子?图片出示瓮和缸,让学生来猜,说出理由。(板书:插图)补充和瓮有关的成语:请君入瓮,瓮中之鳖。

  2.一读,意在正音。

  要求:两分钟时间,用自己的速度,朗读课文,能读几遍就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自由读。指名读。师相机引导正音。

  3.二读,重在停顿。

  引言:读古文讲究“断句”。我们知道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有标点的地方当然要停顿,但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没有标点的地方需要拖个长音。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请大家拿出笔来,听老师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便于大家听和画,我读的慢一点,拖音也放长一些,明白吗?师范读。指名读。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生校对修正。

  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要求:不但要读正确,更要注意句子的停顿。男女生读。

  2.三读,贵在节奏。

  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自由读。齐读。

  第三板块:品读,理解文本含义

  1.课文读通读顺了,那你是否读懂了呢?我来考考大家?出示电子课文。

  老师刚才读了课文内容,发现没有司马光这个名字啊?(生说)光就是司马光,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师板书:注释)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借助注释,我们还理解了这些字的意思。(课件出示注释)

  文中就只有司马光一个孩子吗?还有哪些人,用横线划一划。(群儿、一儿、众、儿)生说,并理解意思。

  这些孩子在干什么?请用笔圈出文中人物的动作。(戏、登、跌、去、持、破)指名说。师圈画。

  2.品读句一: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戏”是什么意思?生说。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用古文来写就是——群儿戏于庭。那么,如果一群孩子在园中玩耍呢?就叫——(群儿戏于园),在树林中嬉戏呢?叫——(戏于林),在池塘里嬉戏呢?原来,这“戏于什么地方”就是在什么地方嬉戏、玩耍!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玩得多开心哪!读——群儿戏于庭。

  “足跌没水中”,一不小心,脚下一滑,“呯——”地一声,掉进了瓮中,水很深,一下没过了头顶!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一眨眼的工夫哪!所以,“跌没/水中”你不妨读得快、急。

  3.品读句二: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猜猜看这一句大致是什么意思?生说。当看见有人掉进瓮中,其他的小孩有怎样的反应?能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样子吗?有的孩子……有的孩子……还有的孩子……小朋友们,让我们穿越时空,也来当一回古人,把刚才的话用简短的文字说一说。试着用“众皆弃去,一儿XX,一儿XX……”的句式说一说。(一儿呼救,一儿大叫,一儿惊走,一儿狂叫,一儿大哭……)

  当小伙伴们惊慌失措的时候,司马光在干什么?生说。这“持石击瓮”要读得迅速有力,才能显得司马光做事果断、利落!“破之”呢?你就长舒一口气吧,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所以读地慢些——破——之——,结局皆大欢喜,所以要缓,语气上扬,儿——得活——。

  4.师生合作带着语气读课文。

  5.从司马光破瓮救友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指名说。生说师板书。

  6.司马光真了不起,想记住这个故事吗?自己先试着背一背。生自由背诵。填空形式集体尝试背诵。

  小结延伸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司马光》这篇课文,从司马光破瓮救友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一个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孩子;我们还第一次学习了文言文,初步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可以借助注释、插图,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延伸: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老师这儿有一篇用文言文写的《曹冲称象》,想不想读一读?(下发课外阅读:文言文的《曹冲称象》)喜欢的话课后去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司马光文言文

  机智勇敢插图

  冷静沉着注释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6

  《司马光》这一课,讲述了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合作探究法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小朋友。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同学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小朋友。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同学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小朋友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同学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同学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⑴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做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吓哭没有假山慌了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古时候司马光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电脑出示插图;让同学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习第二段:

  ⑴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教师提问:

  ①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教师鼓励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

  ④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和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同学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③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身的体会读出来。

  ④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同学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同学自身练习朗读。

  ⑥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习第三段:

  ⑴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身练习朗读这段。

  ⑸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同学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同学自身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他人来帮助,我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为了让同学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假如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扮演当时的局面。

  ⑤教师指导同学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自身读读第五自然段,考虑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同学在扮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教师指导同学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示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组织同学讨论交流。

  ⑵自身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学讨论后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司马光用的方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和。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6、学习第六段:

  ⑴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请同学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发明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6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和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正确地书写“那、都、到”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⑴自身认读生字。

  ⑵同桌互读生字、词。

  ⑶抢读生字词卡片。

  2、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⑴让同学自身动脑、选择自身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⑵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⑶请小组汇报或让同学当小老师讲解。例如:

  吓:同学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同学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⑷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身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6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同学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到、那、都”这3个字。

  5、同学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同学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6、同学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同学作业,大家相互评改!

  四、巩固练习

  1、同学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这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有难度,因为这是他们与文言文的正式相遇。在做这篇文的教学设计的时候,这个立足点便是立足三年级,关注学情。

  在本节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次与文言文接触,重要的点就是要解决朗读,通过教师的两次范读,示范正音以及词句间的停顿,帮助学生熟悉古文的语感,让学生感觉自己可以从容面对,感觉舒服,从而愿意去亲近古文。之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等方式,经历多次朗读后,几乎可以背诵,至此,完成后的题要求。一方面,学生在获得初步读懂文言文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另一方面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弘扬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兴趣。所以在堂上推荐了这篇简短的小古文《孔融让梨》,同样也是学生熟悉的故事,让学生学以致用,保护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在后推荐了两篇带有故事色彩的小古文,是司马光的另外一则小故事,文章是稍微长点的学生熟悉的古文,让学生自读自赏,体验阅读的乐趣,激活继续深入了解的愿望。

  反思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从教学的方面上,每个环节——朗读,本班学生从低年级就有进行经典诵读,如《论语》、还有本学期的《道德经》,学生对于古文并不是张白纸,若是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试读,随后再是老师的范读、带读,给学生较为充分的自学自悟的空间会,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其二,在于文的讲解上,比较零碎,讲解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做到以读代讲。若是换为个问题“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进行汇报,抓住学生的堂生成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收获会更大,对于文的理解会深刻;其三,在板书设计方面缺少故事“结果”的呈现,板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用简洁的语言、符号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本节课上缺少司马光破瓮的结果,简单的故事情节呈现,再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助于学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从而达到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学有所获,但如何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如何培养质疑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寻找出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方面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努力。

  《司马光》是六年制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5节,写的是司马光小时候急中生智砸缸救人的故事,说明司马光小时候聪明、果断,遇到紧急情况镇定、沉着,能动脑筋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根据课文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教学中抓住“慌”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能取得牵一字而动全篇的效果。

  一、“慌”中知险情

  在导入新课后提问:课文哪一部分写“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去了?让学生读读第二节,接着问:当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怎么样?他们为什么都慌了呢?学生们不难理解,是因为缸里盛满的水会把那个小朋友淹死的。至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险情已发生了。

  二、“慌”中品形象

  险情发生了,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这时,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话。再边读课文第三节边思考:别的小朋友“慌”成了什么样子了?划出课文中说明小朋友都慌了的词语(叫、喊、跑、找)。然后指导学生用慌张的语气齐读课文第三节。这样,能使学生凭借这一具体的语言环境。比较深切地理解“慌”字的意思。之后,又让学生细读课文的第四节,接着问:别的小朋友都慌了,那么司马光又是怎样的呢?(司马光没有慌)紧接着又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司马光为什么没有慌?当时他心里会怎么想的?他想出了什么办法?在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后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提问:哪个小朋友能根据课文中的插图,想象出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情景?至此,司马光在险情面前临危不惧的形象,一个“挥石救人图”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

  在学生们已经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别的小朋友在险情面前都慌了,而司马光没有慌,他在想办法,并且想到了用石砸缸的办法。司马光救人的办法与别的小朋友叫着、喊着去找大人的办法,哪种好?为什么?那时候只有用这个办法才能救那个小朋友吗?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迸发求异的火花。在学生们进行充分而热烈的讨论后,使他们明白,此时只有用石头砸缸,缸破水流,人才能得救。接着又问: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这样事中懂得了什么?(司马光遇事沉着,善于动脑,是个聪明、勇敢、机智的孩子,我们也要像他那样,遇到危急情况不能慌,要开动脑筋想办法。)从而领会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7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感受人物优秀品质为主题展开,同时《司马光》也是统编教材小学阶段编排的第一篇文言文。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仅以33字就讲清楚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为大家刻画出一个遇事沉着冷静、机制勇敢的男孩形象。

  教学目标:

  1.会认“司、跌”等五个生字,会写“跌”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语言上的不同。

  3.借助多种方法读懂文言文,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借助多种方法读懂文言文,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法:朗读指导法、启发提问法

  学法:诵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图导入

  师: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看图猜故事的游戏吧。(出示图片: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你们平时一定很善于积累,这些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古代儿童故事,其中司马光的故事最早被记录在距今将近700年的《宋史 司马光传》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书,看看古人是如何用文言文来记载这一段故事的。

  2.师板题、生书空、齐读

  二、初读文言文。

  出示阅读提示

  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请同学们轻翻课本到102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注音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用坐姿示意老师。

  三、读通课文、渗透方法

  1.指导朗读第一句。

  (1)带拼音读准字音(指读正音、师领读词语)

  (2)去拼音读通句子(指读、领读)

  (3)师范读按停顿读出节奏(生练习、指读、男女赛读)

  2.学习句子,渗透方法

  (1)找出第一句中表示人物的词语,理解意思。(群儿、一儿)

  (2)学习方法:看注释

  师:这一群小孩儿在干什么?在哪里做游戏?(庭院)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

  师:看注释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板书:看注释)

  (3)联系生活合理想象:想一想这群孩子会在庭院里玩什么有趣的游戏呢?(交流)

  (4)学习方法:观插图

  师:他们玩的正开心,其中一儿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交流)一儿被淹没水中(板书:没)用文中话说就是“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你们知道瓮是什么样子?(交流)你掌握了看注释的学习方法。

  师:除了注释,还能在课本哪儿看到瓮的样子。(看插图)没错,观插图也可以更加直观的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板书:观插图)这样口小肚大的陶器就叫做瓮,古时候装酒的就叫酒瓮,文中这样装水的就叫水瓮,古时候用水不方便,常常会用很大的瓮来装水,有的瓮比人还要高。

  (5)指导书写“跌”

  生观察跌的字形、师范写指导、生练习

  3.引导学生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四、运用方法,读懂文言文。

  1.按节奏读通第二句。

  (1)师教读。

  (2)自由练读,同桌互读。

  (3)抽读,齐读

  2.默读句子,理解句意。

  师:通过第一句我们学习了“看注释”“观插图”两种方法,用一用这两种方法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出示阅读提示)提醒:默读时贵在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完成之后示意老师。

  (1)找出第二句表示人物的字词。

  (2)练习说话

  师:一儿跌落水瓮,生死攸关,众是什么反应?(板书:弃)他们为什么会跑掉?(害怕)看来他们真的很害怕,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他们当时的反应。

  用有的孩子(),有的孩子(),有的孩子( ) 练习说话。

  3.感受司马光的冷静与聪明

  师:读完句子谁来说说司马光想到了什么办法?(引导学生说句意)

  师:通过光与众的对比,你认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图片对比)

  4.齐读全文

  师:这个孩子最终得救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通读第二句,感受司马光的聪慧过人吧。

  五、试讲故事、对比文体

  1.师:这篇文言文大家已经理解,现在试着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讲的时候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1)同桌互讲、抽生讲

  (2)想象画面齐声诵读全文

  2.文体对比

  师:这么生动的故事,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写清楚了,这样看来,文言文和我们的现代文有什么区别?(生交流、师总结)

  师:文言文句子虽短,意思却很丰富,一言概之“言简义丰”

  六、背诵古文。

  1.试着背诵文言文。

  师: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光要读出韵味,如果能够背诵下来就更好了。

  看提示背诵。老师读提示你们补充。(抽生挑战按提示背诵)

  2.合书观图片背诵。

  七、作业布置

  师总结:这节课虽然快要结束了,但是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才刚刚开始,课后老师给你们再推荐一篇同样的古代儿童故事,文言文版的《曹冲称象》,下去大家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读一读这篇文言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8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两个字,

  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3、能用“因为 所以 ”说一句话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难点:

  能用“因为 所以 ”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讲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

  ①、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②、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宝宝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检查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课后“司、假”等13个生字(带拼音)让学生认读

  (2)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读,个别字让学生给他找朋友(组词)

  (3)出示课文词语让学生读

  古时候(轻声)、司马光、假山、一口水缸、装满、举起、叫着、使劲、砸破、得救、一不小心

  师:小朋友们,这些词语里有两个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着、得)

  强调“一”是变调不是多音字

  出示多音字让学生拼读

  三、明白课文大意

  1、生字词语都会读了,相信课文就难不倒大家了吧!小朋友们自己再把课文读一读,过会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来分段朗读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的是谁吗?哪一段介绍了他?(出示第一段,注意古时候,孩子是轻声词)

  2、谁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救人

  师: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救小朋友呢?请你们自己读读2、3两个自然段,从课文中找一找,找到的答案可以用“————”划出来

  师:小朋友们找到了吗?大部分找到了,还有个别小朋友找不到。老师要请两位小朋友来读一读这两段(课件出示)教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课件出示:小朋友在玩时掉进水缸里了(在第3个自然段中找答案)提醒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

  4、师:小朋友们读的真仔细,这么快就把答案全部找出来了

  四、说话训练(会用因为 所以 说一句话)

  1、你能用“因为 所以 ”这样的句式把上面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2、课件出示因为()() 所以 ()()。

  师:那你能用因为()() 所以 ()()来造句吗?先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反馈

  五、小结

  1、师:小朋友们真是一次比一次又进步。

  2、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快要淹死了。那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会怎么做呢?小朋友得救了吗?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

  1、这节课我们要来学写两个新字,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别、到”两个生字,先让学生观察怎么写,再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2、学生自己写,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六、布置作业

  在抄写本上把“到、别”两行字写好。

  【课后反思】

  《司马光》这篇文章是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主要讲司马光砸缸救人,体现出他聪明、机智,勇敢的品质。第一课时,我主要以字词为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能够用“因为 所以 ”说一句话。课上字词较扎实,就是在朗读方面不够多,老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让给学生自由探讨的机会不多,以至于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从读中发现问题,从读中自己解决问题!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9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二、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5、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四、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出示词语单:

  司马光 古时候 孩子 花园 假山 水缸 装满 爬到 掉进 慌了 叫着喊着 举起 使劲 砸破 得救

  2、句子:

  假山后,有口缸,

  司马光,不慌张,

  一使劲,砸破缸,

  小朋友,得救了。

  五、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六、指导生字书写

  1、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2、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3、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2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师备)多媒体课件。

  2.(生备)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与生一起空写"光"。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看课件(动画),注意听、注意观察。

  3、再听读,自己可小声跟读。特别要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5、(课年展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看课件,齐读第四段)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看课件)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四、练习(课件出示)

  1、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

  先读读"块、快",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读音相同,右边字形相同,左边偏旁不同。了解"块"常指"土块、石块",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时间短,也有"快要、将要"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3、补充练习。

  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

  ①把小朋友拽出来;

  ②在缸里,拉他出来;

  ③把缸推倒等。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

  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司马光教学设计05-26

《司马光》教学设计04-03

《司马光》教学设计06-17

司马光的教学设计06-12

司马光教学设计11-26

《司马光》教学设计08-22

关于《司马光》的教学设计11-10

司马光优秀教学设计12-13

《司马光》的教学设计范文11-26

关于司马光教学设计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