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07 18:21:4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林海》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海》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林海》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亲切、舒服”的共鸣。

  3、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4、引导学生关注写作的脉络和感情的自然升华,练习写作。

  教学策略:

  1、课前,可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大兴安岭,了解其位置。找几幅大兴安岭和秦岭的图片,以便从感性上认识两者的不同。

  2、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感受大兴安岭那种特有的温柔的美。

  3、语言质朴而优美,是老舍先生作品的一个特点,也是本课的一个特点。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美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4、研读写“岭”一部分后总结学法,再小组合作选择研读写“林”或写“花”的部分。

  5、习作练习。模仿《林海》一课的写作结构写一写自己的学校或其他景点。

  预设流程

  一、畅谈感受,确立对话核心主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林海》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随着作者领略了大兴安岭美丽的风光,并且学习了第一段,知道了作者进入兴安岭以前,总以为它是高不可攀的。当他进入林中后,他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板书:大兴安岭)

  (作者进入大兴安岭后感到亲切、舒服。)(板书:亲切舒服)

  二、引出对话分主题,寻找对话依托点

  师:作者围绕着这种感受,描写了大兴安岭哪几方面的景物呢?

  (作者围绕着“亲切、舒服”,描写了大兴安岭的“岭”“林”“花”三方面的景物。)

  (一)寻找“亲切、舒服”,展开对话

  A领略群岭起伏的柔。

  师:今天,我们随着作者深入林中去观赏大兴安岭美丽的景色。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兴安岭的“岭”。请大家仔细观察,“岭”有什么特点?

  师:(放“岭”的录像或图片)

  师:“岭”有什么特点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看课文第2自然段,带着老师设置的三个问题来学习“岭”这一部分。(指名读自学提纲)

  (1.“岭”有什么特点?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3.这样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表达这一情感的句子或地方是哪些?)

  师:请大家自由读第2自然段,然后按要求在书上做好记号。

  (自由读第2自然段,然后按自学提纲在书上做记号。)

  [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师:谁来说一说“岭”有什么特点?

  (“岭”的特点是多而温柔。)

  师板书:多 温柔

  师:谁把写“岭”“多”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句子。(出示句子)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这儿的“岭”很多呢?

  (表示“多”的词是“的确很多”。)

  师:(提示)你看“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短点儿的”这是写岭的什么呀?

  (写“岭”的式样十分多。)

  师:通过你的读,我确实感受到这儿的岭很多。从这个“点儿”还说明了什么?(给“点儿”下面加小红点)

  (从这个“点儿”还说明了这些山的差距并不大。)

  师:如果删掉“点儿”,你再读一读,就不同了。(删掉句中的“点儿”)

  师:有这个“点儿”我们还能感受到这儿的岭非常——(温柔。)

  师: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把温柔读出来。

  [对“岭”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安排学生齐读、个别读、节选读、对比读,形式多样,训练面广,要求逐步提高,显出了朗读训练的层次性。]

  师:老师从他的读中不仅感受到这儿的岭多而温柔,还能感受到他也很喜欢这儿的岭。同学们,作者看到那么多,那么温柔的岭,会产生怎样的感情呢?(很亲切、舒服。)

  师:(板书:亲切、舒服)

  师:还有哪些地方写“岭”多而温柔的呢?

  (还有“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从这里我也看出了岭的多,因为在疾驶的火车上,他已经看了几个钟头了。)

  师:还有写岭“温柔”的吗?

  (还有写岭“温柔”的句子是:“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师:“孤峰突起”的意思是——

  师:同学们,你们看,像这样的山峰高高地耸立,就是“孤峰突起”。(简笔画“山峰”)那“盛气凌人”呢?

  师:“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作者指的是什么岭?(作者指的是秦岭。)

  师: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描写秦岭的.词吗?(“云横秦岭”。)

  师:“云横秦岭”的意思是——

  师:兴安岭是这样的岭吗?

  师:刚才,我们学习“岭”这一部分,作者把多而温柔的岭写得那么形象,那么生动,而且我们也能从文中感受到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我们来回忆一下,这一段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总结学法:出示:一、找出特点。二、品读句子。三、体会感情。)

  B鸟瞰一碧千里的林描绘绚丽多彩的花。

  下面,就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选择研读写“林”或写“花”的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林”或“花”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

  3.这样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能表达这一情感的句子或地方是哪些?

  (生自学后分组汇报)

  [让学生按学习方法合作分工学习,这种教学形式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好处。]

  师: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大兴安岭时非常细致。连一花一草一豆都观察到了。所以作者能把林海写得那么优美。

  (二)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加上丰富的联想,写出兴安岭温柔的“岭”,如海的“林”,还有美丽的“花”,但这些都是它外表的美。(板书:美)作者看到这么美丽的兴安岭,他又联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6、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自学6、7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作者联想到了,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

  (为祖国的建设服务。)

  师:(板书:兴国安邦)

  师:我们怎样做才能兴国安邦呢?是不是这里有很多的木材我们就只砍伐呢?

  我们伐木取材,也要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栽。就能保护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作者心中再次感到亲切、舒服,对兴安岭更是喜爱。同学们,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观赏了大兴安岭美丽的景色,你们喜爱大兴安岭吗?

  概括:这样的大兴安岭,这样的林海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初入兴安岭,证实了悦耳的名字使人感到——

  (生接说)亲切、舒服

  领略到兴安岭的美丽,且美得并不空洞,越发使人感到——

  (生接说)亲切、舒服

  看到兴安岭有着兴国安邦的意义,就更使人感到——

  (生接说)亲切、舒服

  三、引导发现文章的写作结构特点。

  四、习作练习。模仿《林海》一课的写作结构写一写自己的学校或其他景点。

  (一)写作指导:

  题目:我们的校园

  中心词:亲切 温馨

  提纲 :1、先概括写亲切温馨,再具体抓几处或几个特点写;

  ( )

  ( )

  ( )

  2、然后回忆小学的校园生活中精彩画面 (如 、 、 、 )感到亲切温馨;

  3、最后展望学校及同学们的未来感到亲切温馨。

  (二)学生完成提纲后交流。

  (三)课后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林海

  大兴安岭:亲切舒服(3次)

  多而温柔岭

  一碧千里林美---- 支援建设 ---- 兴国安邦

  绚丽多彩花(联想)(展望)

【《林海》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六上:《林海》说课稿12-20

人教版语文六上《林海》说课稿12-17

老舍《林海》阅读习题及答案12-29

人教版六上:《林海》习题精选04-29

林海老舍读后感范文11-25

《蚕丝》的教学设计04-03

《狼》的教学设计02-21

实用的教学设计02-16

猫的教学设计02-09

春的教学设计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