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与证明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05 10:59: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推理与证明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理与证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理与证明教学设计

  数学分析

  1、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合情推理探索、方法、寻求思路,发现规律,得到猜想、所以在数学、科学、经济和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合情推理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是科学发现和创造的基础。

  2、数学结论和数学证明思路的发现过程等主要靠合情推理即观察、试验、归纳、猜想等。因此,从数学发现过程以及数学研究方法的角度看,数学与自然科学一样,又是归纳的科学、但是数学归纳是否正确,有其严格、确切的要求,即已归纳出来的结论是否正确要以能否逻辑证明为依据。

  3、对于数学命题,需要通过演绎推理严格证明、演绎推理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

  4、掌握推理与证明的基本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对数学较为完整的认识。

  5、数学归纳法具有证明的功能,它将无穷的归纳过程根据归纳公理转化为有限的特殊演绎过程。

  目标分析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子啊数学发现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发现—猜想—证明”的合情推理能力。

  2、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并能用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3、了解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4、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与综合法的思考过程与特点。

  5、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与特点。

  6、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课时安排

  归纳与类比 两个课时

  综合法与分析法 两个课时

  反证法 一个课时

  数学归纳法 两个课时

  小结与复习 一个课时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并能用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难点:分析法与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反证法的思考过程;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

  1、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推理过程的分析、体会,概括出合情推理的描述性定义、

  2、归纳、演绎等推理方式,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接触,类比推理相对而言学生较为陌生、初学时常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找不到类比的对象;

  二是有了类比对象,却发现不了两类事物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

  通过类比,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教学中可以要求同学用类比思想对前期模块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在梳理的基础上类比发掘,这样有助于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4、在教学时,要把分析法与综合法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解释清楚,帮助学生理解。

  5、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反证法的适用情和使用的逻辑规则,特别要明确应用逆向思维,推出与已知条件或假设或定义、定理、公理、事实等矛盾是反证法思考过程的特点。

  6、在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回顾学过的归纳法,举出一个不完全归纳的例子,再举用枚举法完全归纳的例子,得出不完全归纳有利于发现问题,形成猜想,但结论不一定正确;完全归纳,结论可靠,但一一核对困难、从而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解决与正整数相关的数学问题。

  7、教科书中例2展示了归纳和数学归纳法的区别、教师应借助此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特别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推理发现结论,然后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其正确性。

  8、小结时回应多米诺骨牌,设想推多米诺骨牌的多种可能情况,来解释数学归纳法的各步骤的必要性。

  评价建议

  注重评价学生在合情推理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思考、用于探究的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注重评价学生在参与与数学学习和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合作性;关注学生交流中思维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注重评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反思的能力。

  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评价。

  关注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推理与证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与反思03-30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设计10-28

欣赏与设计教学反思04-02

《我与地坛 》教学设计03-31

《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02-17

式与方程教学设计03-30

《漂浮与下沉》教学设计03-02

《情趣与兴趣》教学设计02-18

赵州桥教学设计与反思12-16

《鲁迅与时间》教学设计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