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3-28 19:49:3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知识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

  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

  重 点: 从读中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难 点: 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能体会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教 法: 读中感悟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会得压岁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压岁钱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文章

  1、学生初读课文。

  思考:文章讲了几件事?都是围绕什么来讲的?

  学生汇报。

  2、再读课文

  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

  学生读文。

  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这些字的字义的?

  3、小组读文

  要求:看谁读的又快又流利。

  评价。

  4、悟

  你读懂了什么?

  爷爷给我几次压岁钱?分别都放在什么地方?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交流,不会的问题在读中解决。

  5、根据课文内容分段

  学生根据问题独方分段,师相机指导。

  三、自由读文

  四、交流:你拿到压岁钱是什么样的心情?有哪些想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理念】 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研读课文、探究疑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初步的感受、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认识孟子。 3、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试读质疑 1、初读课文。交流对课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再读课文。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质疑。

  三、研读交流

  1、探究疑难,深入研读: ⑴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①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同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 ② 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者”、“也”的含义。 ③ 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⑵ “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① 自由朗读,交流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几个“之”的不同意思。 ② 学习生字,指导识记书写。 ③ 运用成语分别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了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联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④ 指导朗读。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⑶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 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顺畅。 ② 指导朗读,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语气。 2、串联全文,整体把握: 师生问答,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帮助学生疏通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吟诵体味 1、教师配乐朗诵。 2、学生自由练读。 3、尝试背诵古文。 4、学生配乐诵读。

  五、拓展延伸 1、出示“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原文中未选入本课的一句话),组织理解交流,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感悟。 2、将《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文言小故事发到网上,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并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

  【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则得也!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和方法。学习使用如果就造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二)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划分结构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理解自然段的内容,特别是没有中心句的第5、6自然段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读解生字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再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读音。

  1.读准本课生字读音,特别注意菌(j&n)不要读作(j(n)的音。

  2.防止读错以下多音字读音:

  传 chu2n(传说、传递) 都d#u(都是太阳送来的)

  zhu4n(自传、水浒传) d&(首都、都市)

  差 ch4(差不多) 漂pi1o(漂浮)

  ch1(差数、差错) pi4o(漂亮)

  ch1i(出差)

  3.注意不要读错以下带点字的读音:

  比较(ji4o)

  疾(j0)病

  虽(su9)然

  哪(n3)能

  那(n4)里

  抵(d!)得上

  4.兽殖蔬蒸是翘舌音,注意不要读错。

  5.正字:

  生字中,殖的右半部直不要少一横;蔬字不要少写一点;菌的下部不要写成因;疗是病字头,不是广字头。

  抵得上的抵是扌旁,不要写成亻旁。它的意思是顶、相当。

  汽和气:汽,由液体或固体变成的气体。如汽车、汽水。气,如气体、空气、气味。

  (二)思考解答: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课文?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活动?

  这篇是写物太阳(属天体)的说明文,但不是自然课。学习这一课,除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还要学习介绍有关太阳知识的语言和表现方法。

  (三)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确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中心句,自己概括拟写。投影幻灯出示:

  1.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2.太阳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第一句是第二段的总括句,如画了这一句也不算错误。)

  5.有了太阳才有云、雨、雪。

  6.有了太阳才有风。

  7.太阳光有杀菌能力(或利用太阳光预防和治疗疾病)。

  8.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或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四)引导学生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出两个结构段。

  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第4~8自然段为第二段: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提醒学生:第一段写太阳的特点,第二段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第二段开头的一句话即第4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既是两段之间的过渡,也是第二段的总括。

  (五)指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自然段之间和结构段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停顿。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一边读,一边想,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明确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二)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并初步学习用数字说明问题的方法。

  (三)学习用如果就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一边读,一边想,通过阅读,了解太阳的特点,明确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二)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认识数字和比较说明的方法,做好词语、句子的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指出课文引用了后羿(上古夏代有个穷国的君主,善于射箭)射日的传说做开头,后羿射日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吗?

  (不可信,这是神话传说。)

  2.既然不可信,课文为什么引用它做文章的开头呢?看看不用它做开头,一上来就说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可以不可以?

  (可以)

  既然可以,课文用后羿射日的传说做开头,你觉得有什么作用?

  3.这一小段后羿射日的传说和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之间用其实过渡,其实是什么意思?不用这个词可以吗?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段落中还有这个词或类似的词语。其实,所说的是实际情况。起转折作用。

  4.接着课文写了太阳离我们很远,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远呢?(用数字)

  如果不用数字,只说很远很远或特别特别远,哪一种说法好?为什么?

  (肯定:用数字说明问题,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它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确切的,有较强的说服力。)

  5.指名读第2、3自然段。

  提问:看看这两个自然段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大、很热的?写太阳很大时,把太阳和什么作比较?写太阳很远时,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要求学生把数字填在思考·练习第2题的括号里,然后归纳:

  (这一小段不仅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表现太阳很大、很远,还用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作比较,进一步说明太阳很大,就更加具体、鲜明了。钢铁是坚硬的金属,碰到太阳表面六千度的温度,竟变成汽。这就把太阳很热,形象具体地告诉了我们。)

  6.齐读第一段,做课堂练习:

  ①用数字说明天气很冷或很热,火车行驶很快,塔楼很高,树干很粗,等等。

  ②有一位篮球运动员身材很高,用数字或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很高。

  ③公园有一棵老槐树,树干很粗,用数字或比较的写法,说明它很粗。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是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从哪些事实说明这种密切的关系呢?第4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归纳了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来。

  2.这一小段的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这两句话在说法上相同不相同?

  (意思是一致的,都说明太阳和地球上的动、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说法上不相同:第一句是从正面说的,是事实;第二句是从反面说的,不是事实。)

  第二句虽不是事实,可是当作事实说的,从哪个词看出来?(如果就)

  3.指出: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设的句子里。如果后面提出的事实没有太阳是假设的,就的后面是假设的事实所产生的结果: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4.课堂造句练习:教师提出假设的事实,学生补充可能产生的结果。

  如果明天下雪,________________

  星期六如果爸爸妈妈都休息,________________

  村前这条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桥梁,________________

  5.读第五自然段。根据前面概括,这一段告诉我们: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云、雨和雪,为什么?根据下面的问题,画出段中的答案:

  雨和雪是什么生成的?(云)

  云是什么生成的?(无数小水滴)

  无数小水滴是怎样形成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水蒸气是哪里来的?(从地面上的水)

  地面上的水是怎样变成水蒸气呢?(吸收了太阳的热变成的)

  6.看看这一小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讨论: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句话?上一句末尾的词语和下一句开头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上一句末尾的词语也是下一句开头的词语)

  归纳:这一小段话,承上启下,环环相扣,清楚地写明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了云、雨和雪。

  7.做课堂练习,用课堂讨论形式模拟第5小段句式,说几句话。上句末尾和下句开头使用同一个词语。出示第一句:走进公园大门,迎面是一个圆形的花坛,接下去,要求学生用花坛开头说出第二句。如花坛里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花朵围绕着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喷出清亮的水珠,水珠映着阳光,闪着七色光彩。

  (如有同学问起这种说法叫什么,可以说明是顶针辞格)

  8.读第6自然段。提问:这一小段是写有了太阳才产生了风,从段中指出的,谁能用一句话归纳:风是什么?

  (风是流动的空气)

  空气为什么会流动?

  (空气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热的缘故)

  空气为什么会有的冷,有的热?

  (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的热量多空气就热,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热量少,空气就冷)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材简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细读课文,理清层次,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通过学习,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受到“任何远大的目标都要从小事着手”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准备:

  与教学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7、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四、总结课文,提高认识。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积累。那些课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位洞脏点不要紧;考上清华大学是大事,平日的学习是小事……的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认为小事可以不计吗?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陈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写,在下次语文综合实践时交流。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凡小事)(轰轰烈烈的伟业)

  陈蕃 不扫 只扫

  ↑(告诫) 从小事做起

  薛勤 不扫 更 不能扫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课文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先生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2、难点:

  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和学生生活非常相近的文章,童心童趣是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也是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细心感受的内容。风筝所带来的乐趣是从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看出来,这些心情变化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一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的。如,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风筝的时候,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线断以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教学时,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及蕴含在其中的感情,以对读品读赛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充分体会我们的快乐和伤心,感受童真童趣。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注重在学生有所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学中较多地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如果是你,此时你会怎么想?第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理解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中也比较注重对字词的理解和积累。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3、课前上学生去放一次风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认识文中生字,读准字音。

  3、精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做风筝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打开话题:

  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

  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四、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学习第2自然段:

  1、读一读:

  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2、说一说: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

  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

  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憧憬和希望)。

  师小结: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我会认的生字,朗读感悟47自然段,写好反犬旁的生字。

  第二课时:复习巩固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8幅连环画,生字词和有关句子,课后读读比比的两组句子及相关练习等。)

  2、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激趣揭题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幅连环画,你能给它编个故事吗?(出示8幅连环画,请学生用1、2句话说说每幅图的内容。)

  2、有位小朋友,根据连环画也编了个故事(出示课题),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他是怎么写的呢?请打开课本74页,听老师来读故事。

  3、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吧。

  这是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看图编故事,自己感知内容,有助于对课文的感悟。

  二、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课文,要求:

  A、读通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想意思。

  B、同时想一想: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A、(出示生字词)谁来当当火车头?(及时正音):

  酸的葡萄狐狸一串串迫不及待硬说

  B、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三遍)

  C、(出示句子)下面的句子你会读吗?请试一试。

  狐狸指着架子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D、你喜欢哪一句,能读给大家听吗?(请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读)

  由词至句,为学生提供语境,丰富语言实践活动的形式。

  3、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板书)你喜欢谁?(多问几个)

  4、哦,看来大家都挺喜欢小猴子的,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猴子的?(47)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三、朗读感悟,相互交流

  1、你喜欢小猴子的什么呢?请自己读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想,并从故事中找到有关的依据。

  学生朗读后,交流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板书:聪明)

  2、你从哪里看出小猴子是聪明的?在课文里找一找,读给大家听。(小猴子不轻易相信兔子、松鼠的话)

  1)小组里交流读,班里指名读。

  2)(出示句子:小猴子又问小松鼠:你尝过吗?)这里的又是什么意思?小猴子为什么两次提出这样的疑问?书上是怎样写的?请找找小兔子的话。(同桌互读)

  3)我们来读一读。你能给连忙找一个好朋友吗?小兔子为什么要连忙说?请找出文中的原句读读。(出示句子):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你能读出小猴子迫不及待的语气吗?

  3、刚才,小朋友说小兔子没吃过,可小松鼠说葡萄酸得很,小松鼠吃过吗?你怎么知道?你能来表演一下吗?

  4、哦,原来小兔子和小松鼠都没吃过,就说葡萄是酸的,轻易相信别人的话,不敢去尝试了。现在,你们知道小猴子聪明在哪里了吗?(出示:平时,我们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要光听别人的话。)

  5、出示句子:1)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2)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聪明的小猴子吃到了葡萄,这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读一读。

  出示练习:1)小柳树笑了。

  2)小柳树()笑了。

  1)丁丁关上窗户。

  2)丁丁()关上窗户。

  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实践应用的机会。

  四、感情朗读,合作表演

  现在,让我们把47自然段的内容来读一读,演一演。(分角色读,表演读,为三位小朋友戴上头饰。)

  五、课堂小结

  这葡萄究竟是酸的还是甜的?甜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酸的呢?

  明明是甜的,狐狸为什么硬说是酸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指导书写

  1、篇课文共有8个我会写的字,这节课我们来学三个(出示:猴、狐、狸),谁来读?

  2、你发现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3、指导范写反犬旁。

  4、想想办法,你怎样记住这几个字?

  5、教师范写,注意提示猴的右边部分不要写成候。

  6、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书写指导

  三、朗读感悟

  1、读第一段,说说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

  2、指名读读狐狸的话,指导学生读出狐狸酸酸的语气。

  3、读第一自然段。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故事,再上台讲故事。要求: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有感情。

  四、实践活动

  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再演一演。

  (一)分析角色

  狐狸:狡猾

  小松鼠、小兔子:老实、轻信

  小猴子:聪明、敢尝试

  (二)分配角色

  自主组织,竞选角色,确定导演、演员。

  (三)编排表演

  想想每个角色说的话。导演解说,演员表演,互相指点。

  (四)表演童话,评委评分

  主持人介绍节目,各组表演,评委评分。

  (五)总结颁奖

  师生评价总结。颁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演员奖、优秀合作奖。

  附板书:

  17、酸的和甜的

  狐狸 狡猾

  松鼠 轻信别人的话

  兔子

  猴子 聪明 敢于实践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直接揭题,了解麦哨

 1、同学们,在《乡下人家》我们欣赏了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在《牧场之国》我们见识了一个自由宁静的牧场王国。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刘益一起去领略美好的田园风光,一起感受舒畅惬意的田园生活。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麦哨)齐读课题。

  2、师:麦哨是用麦秆或麦叶折起来做成的哨子,放在嘴里吹起来叶片震动能发出“呜卟,呜卟”的声音。乡村的孩子都很擅长用麦哨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这节课,让我们去聆听麦哨声吧

  二、初读课文,吹奏麦哨

 师:有人说会读书的人能从文字中感受到声音,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课文中哪几小节是描写麦哨的。

  出示:呜卟,呜卟,呜……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1)你们自己先来读读,感受一下乡村孩子是怎样吹麦哨的。

  (2)课文中是用哪些词来形容麦哨声的呢?(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3)同学们,这是怎样的麦哨声啊?(生:欢快、柔美),是啊,在欢快、柔美的麦哨中,乡村的孩子们快乐地生活着,多么悠闲,多么惬意啊!

  三、精读课文,感受麦哨

 (一)过渡:这么欢快,这么柔美的麦哨声是谁吹响的呢?请你们默读课文3—6小节,边读边划出描写孩子的句子,用心感受。

  预设一: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1、这段话是在写谁?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2、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句话。生读

  3、读着读着,你还发现了什么?从比喻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是啊,多么形象生动的语言,多么美丽迷人的意境呀,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随机板书:碧湖,绿田,孩子,色彩斑斓的画。

  小结:我们生活在田园中,我们是如此的贴进大自然,我们开心地、无拘无束地在田野里玩耍,这句话正是我们生活的写照,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预设二: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

  1、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例: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

  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2、随机板书:翻跟头,竖蜻蜓,小伙伴们乐开花

  3、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快乐?指名读,相信在座的男同学也和这些男孩子一样都很喜欢这

  些活动,男生读

  4、练笔:男孩子这么快乐,女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也在以自己喜欢的游戏表达快乐的心情。出示:女孩子 。

  5、他们之所以这么快乐,是因为草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玩耍的平台。出示: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6、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出示: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让我们读出赞叹的语气。生齐读

  预设三: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采集起“茅茅针”来。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1、如果你玩累了,喊渴了,你都喝什么?

  如果说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2、是呀,这种茅茅针就是天然的饮料,可以让你解渴,可以让你解除疲劳,你想尝尝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嚼嚼、吮吮,这滋味怎样?读出来。好滋味要和大家一同分享,不能自个儿一人享受,你们想尝尝吗?齐读

  3、多舒服啊,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惬意了,难怪他们用麦哨来抒发自己的心灵之歌 出示:呜卟,呜卟,呜……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二)孩子们这种无拘无束的快乐离不开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更离不开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文中描写田园风光的是课文的第四小节,请你们认真地默读第四小节,说说在这一小节中你最喜欢哪句。

  预设四:出示句子: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1、写了哪些农作物?随机板书:油菜,蚕豆,稻花

  2、说说喜欢的理由。读读。

  3、从句子的结构中,你还发现了什么?这是一个排比句。

  4、看到这些密密的嫩荚、一蓬蓬的种子,让你想到了什么?(丰收)

  5、 看到这样五彩缤纷的画面,你的心里充满了什么?(欢乐、喜悦、自豪)指名读。

  6、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谁来读读。

  7、师生配合对读。

  预设五:出示句子: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1、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2、擎起是什么意思,你能给他换个词吗?(举起、托起、结满……)

  3、有这么多词和擎起的意思差不多,但作者就用了擎起,为什么?

  4、是的,同学们,作者不用举起,不用长出,不用结满,就用了擎起,就因为擎起让我们感受到麦子的骄傲、自豪、快乐,一个擎字把麦田饱满丰收的画面写活了。让我们来欣赏

  这群快乐的麦子吧(课件音乐图片),师边述: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他们是那么骄傲、那么自豪、那么心花怒放,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麦子的欢快吧。生齐读

  5、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庆丰收的歌。随机板书:欢庆丰收的歌)

  6、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它就像一首诗。

  出示诗的形式,齐读。

  7、总结:麦哨吹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吹出了一首欢庆丰收的歌,吹出了一首回味无穷的诗。

  站在这样的美景中,你最想干什么?

  其实,我们最最想做的,还是吹起欢快、柔美的麦哨。

  (三)回归麦哨。

  1、当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田野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无论是谁都不禁会用麦哨吹奏起心中的赞美之歌,你听——生读

  出示:呜卟,呜卟,呜……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2、每当想起童年的点点滴滴,他的耳边又回响起那悠扬的麦哨声,犹如天籁之音—齐读出示: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四、拓展延伸。

1、乡村的生活是如此的欢快、柔美,让人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但是这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这里你先停顿一会,让学生思考。如果没人回答,你再启发他们:同学们可以想想你们身边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之间与“欢快、柔美”有关系吗?老人们健康长寿;孩子们聪明可爱;夫妻们恩爱美满;邻居们和睦相处。师等学生回答好后,做一下小结:是呀,乡村的景色是怡人的,乡村的人们更是美,美在:朴实、热情、善良、纯真,美丽的景色和这些可爱的乡亲们构成了一副欢快、柔美、和谐的画面)体会乡村欢快、柔美。

  2、读着读着,我们发现它是一首优美的小诗,让我们读着小诗,再一次去感受淳朴的孩子,去欣赏美好的田园风光,去聆听那欢快、柔美的麦哨声吧!

  出示: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3、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有许多优美词句值得我们收藏,老师希望你们回去后把你喜欢的摘录到你的采蜜本中。

  【板书设计】

24*麦哨

  碧湖,绿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材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7单元第21课(需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爱与恨情感上又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篇课文讲的颐和园,原来是一座皇家花园,是专门供皇帝、后妃游乐观赏的,现在已经成了人民的公园,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今天这篇课文中讲的圆明园原来也是一座皇家园林,可是现在怎么样了呢?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

  小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3、请三人朗读第二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讨论:

  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2、抄写生词。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二、理解圆明园的位置和总体布局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圆明园的位置在哪儿?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是怎样的?什么叫众星拱月?谁能用个简单的图把讲圆明园总体布局的这句话画出来?

  三、理解圆明园中的著名景点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

  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讨论:

  ⑴ 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

  ⑵ 齐读第一句:

  这一句总的介绍园内景观,讲了哪些方面?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象征是什么意思?

  ⑶ 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⑷ 指名读第二、三、四、五句,读后讨论:

  刚才读的几句话是把景点分成哪几类来介绍的?

  ⑸ 在圆明园浏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齐读第六句。有如是什么意思?(好像)流连其间是什么意思?在圆明园里,为什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可以饱览中外风景名胜呢?

  四、理解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最珍贵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五、总结

  课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它不仅宏伟、壮观、美丽,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六、查学生背诵第二段

  七、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3、学生自学后讨论。

  4、小结:

  (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

  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八、联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2、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九、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

  1、自由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相关文章: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六篇02-2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02-0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八篇01-2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四篇01-2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七篇01-18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9篇01-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10篇01-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8篇02-1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七篇01-17

教学设计方案(合集15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