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25 10:20: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时间:

  1课时。

  三、教学准备:

  开展世纪回望,百年战场的活动: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所了解,扩大学习本课的知识背景,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2、师述导语:当人类满怀和平的渴望步入21世纪的时候,战争却仍在这个星球继续……愿这些战争的画面能够到此静止、凝固——成为历史。这就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词句,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尽量自己动手扫清障碍。

  2、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轮读课文,理解生词意思。

  (三)再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讨论:秘书长为什么评价他爸爸是一个卓越的观察员?

  (2)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要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2)指名读,评议,练读。

  (3)全班练读第二段,读出雷利与爸爸依依不舍的语气。

  (4)学生自读第三段后,用悲伤的音乐作背景,让学生配乐朗读。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师述:爸爸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了,作为儿子的我怎样呢?

  (2)自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雷利的决心与呼吁。注意用上弥漫、威胁、娇嫩、比例失调、制止、充满等词。

  (四)齐读全文。

  (五)注意书信的格式。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2

  课前:教师为学生讲述两个真实的故事,其中一个是自己小时侯失去父亲的故事。

  一、引入。

  1、观看央视国际4套上播放的伊拉克专题,加上教师录制的音乐和旁白。

  2、抽学生说说自己看了之后自己的感想。

  3、教师小结: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

  学生齐读课题,再读。

  效果很好,哀婉的音乐与悲惨的景象呼应,很快就为本课的学习定下了“基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做了一些铺垫。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思考并勾画句子: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用横线勾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用波浪线勾出)

  3、作者为谁呼吁?(用着重符号标出)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相应句子。

  这几个问题提得比较好,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课文,把握了课文的重点。只是从实际操作来看,学生受前面“哀婉”基调的影响,虽是让自由朗读,学生却都是默默地朗读,不管怎样,只要学生是在“读”,就是可以的,不一定非要出声。

  三、交流问题,学习课文。

  1、教师: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爸爸是个出色的人。我们能够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

  教师:请你再读一读,读出自豪的感情。

  学生:我的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我们可以从“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看出来。

  教师:还有什么地方能够看出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学生:“爸爸的嘴张着……”

  教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略)

  教师:罗老师找到一个句子。“我至今都忘不了……”。你能看出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是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教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我能从这里体会到爸爸的尽职尽责。

  教师:请同学们互读互评。(学生读,较有感情。)

  教师用学生“找”和自己“引”的办法初步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拉”得比较快。目的显然是为后面“突出重点”——感情朗读做一些准备。

  2、教师:下面我请三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的三至五自然段,要读得好象在和父亲面对面地交流。

  学生读,比较好,全体学生自发鼓掌。

  教师:我们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体会低沉、坚定的思想。(学生读)

  教师:可是当作者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情怎样?(由激动到悲伤),请大家再读“现在……浸满了凝固的血。”(齐读)

  教师:嘴张着,在呼唤什么?我们该怎样读?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抽读,一学生读得很到位。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心底的呼唤。

  全班再读。

  教师:“我”的爸爸本来还可以作出更大的贡献,因为他是精通四国语言的……(学生回答:经济学硕士)。请大家读四自然段。

  教师:自豪的“味儿”不够,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再读,很有感情。

  展示“万人送英雄,鲜花赠英模”的画面。加上背景音乐和一个孩子对爸爸缅怀的旁白,课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罗老师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很精彩的,重点指导了学生的朗读,以读悟情。我觉得也可以从爸爸和我们“相约”,到我们“如约”前往,再到爸爸的“失约”,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理清文章的线索,后面探讨爸爸“失约”的原因。这和重点指导朗读并无矛盾。

  教师:爸爸为和平献出自己的生命,却“死不瞑目”,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一段。学生齐读。

  教师: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你通过什么方式来理解?(学生发言,略)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学生列举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数据。(主要是一些战争中带来灾难的数据统计。)

  教师:同学们,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地球的呻吟》。

  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

  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

  总是倾其所有。

  可是人类,

  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

  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

  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践踏丰收,

  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

  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教师:地球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罪恶的战争却……(引用上面诗句中的话)。所以,这个中国孩子会向国际社会呼吁。想想,他为什么呼吁?呼吁什么?(学生回答)

  抽读课文七自然段。

  教师:让我们和小作者一同呐喊、呼吁!(学生再读七自然段)让我们和地球一同呼吁!出示诗歌——

  地球的呼声

  隔海相望的陆地,

  都伸出友谊之手,

  相视一笑,

  泯灭旧日的怨仇。

  没有掠夺者的咆哮,

  也没有反抗者的怒吼。

  人们彼此赠送的礼物,

  是平等、自由。

  齐读。

  教师:孩子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孩子们有的说,我想给布什写一封信,想质问他究竟是想制止灾难还是制造灾难?(很精彩,全体自发鼓掌),还有的说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建设强大的祖国去制止战争……

  多媒体出示:让和平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音乐响起,《让世界充满爱》)

  教师:让我们一起呼吁,一起疾呼!连读两遍。

  罗老师的这节课上得非常精彩,也非常感人。许多听课的老师也不禁落泪。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情景的创设,还有感情朗读的导引。另外,拓展阅读也做得不错。只是我觉得教师的“导引”多了一些,学生“自主”的空间相对被压缩了,如果从倡导互动学习的角度,本课可以尝试另外一种强调互动学习的方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①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②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③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①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②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重点收集这些战争中儿童生活的画面。

  A案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①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②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③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④过渡: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①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②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③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④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

  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a、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b、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c、指导朗读。

  (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a、朗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如果当时你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

  (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a、哪些同学对这段话的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的感受。

  b、“本来……却被”,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④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⑤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⑥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①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

  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②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

  ③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b、结合课前你们收集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c、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④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数据资料: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⑤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⑥(出示难民儿童画面)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要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⑦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

  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的呼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感受。

  ●指导实践,升华情感

  ①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

  ②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和平的期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③学生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一段。

  ●课外延伸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心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通过资料查阅,信息分析,激发起让世界远离战争,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动情引入,感受战争

  引入:请大家看一组镜头:

  (多媒体放映)

  解说:这是一个不平静的新世纪,“9·11”引起的连锁反应彻底击碎了世界的宁静,伊拉克的土地上硝烟四起,昔日的学校成了废墟,就在昨天,或是今天,地球另一端的孩子们正在遭受着生命的威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

  1、读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向谁呼唤?

  (2)他的呼声是什么?

  (3)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2、读通课文

  同学们,带着我们想知道的问题,仔细入神地读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读的情况

  3、交流讨论,主要解决问题:

  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向谁发出呼唤?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二、畅游网络,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1、进入“网海采集”了解有关维和行动,蓝盔部队的资料。

  2、交流自己得到的信息。

  3、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两年以前,让我们跟随着雷利的思绪回到两年以前,爸爸临上飞机的那一刻,在爸爸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中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父亲要送我蓝盔?

  “蓝盔‘:荣誉的象征

  齐读最后一句(感情上很肯定坚信爸爸会回来带着蓝盔)

  对蓝盔的期待中转向失落

  4、教师范读第三自然段的“……鲜血“(音乐)此时此刻,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怎么做?

  (扑到爸爸的身体上大哭)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对话)

  再也看不到父亲深情的母光

  我们日也盼,夜也盼,高高兴兴地捧着鲜花去迎接爸爸,没想到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很伤心。仅仅就是伤心?

  是什么让雷利失去了父亲?战争!

  爸爸的嘴张着,似乎还有未了的心愿要传达给大家,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们都听见了,你们听见了吗?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重点朗读)

  5、了解战争的罪恶

  雷利的爸爸为什么这么强烈的呼唤和平,他看到了什么?

  (看战争的视频)

  教师解说:战争的罪恶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球性大战,波及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二十多亿人口被迫卷入战争。

  那些死去的战士们,他们也是有父母、有爱人,有朋友,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是一个个的生命。只是战争让他们走进了罪恶!

  许多年前迈克杰克逊唱了一首叫《Heal the world》的歌。歌前有这样一段童声的旁白:

  拯救这个世界,是为现在也是为未来。

  我们需要一场灵魂的忏悔!然后要做的正如迈克杰克逊所唱“创造一个没有恐惧的世界……拯救这个世界/把她变的更美好/为了你也是为了外我/为了全世界!”

  三、点题明理拓展升华

  1、小结:是的,是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许许多多的生命,为了孩子们,为了地球的未来让我们和雷利一同呼吁:“(生齐)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是谁的呼声?

  雷利。

  仅仅是雷利的呼声吗?

  是所有孩子的呼声。

  仅仅是孩子的呼声吗?

  是全世界的呼声。

  过渡:是的,这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而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的呼声啊!

  (生自由读)

  2、创设情景呼吁

  (1)现在你就站在曼哈顿联合国会议大厦内,面对各会员国代表呼吁。(听了你的呼吁,各国代表一定会向人民传达你的呼声)

  (2)现在你正在CCTV中文国际频道直播现场,摄象机正面对着你,要你向全球亿万观众呼吁。

  (3)现在请你们面对的是那些蓄意挑起战争的人,请大声疾呼!

  过渡:你们的呼声正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声。

  四、课外拓展

  1、看有关与战争的诗歌,

  2、讨论交流“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3、在留言班板上写下你的呼声。

  4、指名读呼声。

  5、师小结: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今天一定将“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信念深深地刻在了心里,将来你们就是和平的使者!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

  2、积极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学习目标】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感受小作者对父亲的深切缅怀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呼唤和平,渴望和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学习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灵柩归来)师激情旁白。

  2、师:雷利看到爸爸的灵柩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二、图文结合,把“画”变成“话”,直入重点,读中感悟

  1、读悟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述的是这一悲惨的画面?

  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评议。再试读,读出作者的感情。

  师范读。评议。

  重点体会下面的句子:

  ⑴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⑵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2、读悟第二自然段:

  师:从文章的哪个自然段看出他是一个爱孩子的好爸爸?指导读爸爸的话。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评议。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交流感受。

  3、读悟第四自然段:

  师:他失去了一个好爸爸,无比悲痛,然而,他又是自豪的,他为什么自豪?

  指导读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可以读给对子听,也可以自己读,读出作者的感情的变化。

  推荐同学读,评议。

  齐读。

  三、联系生活,把“话”变成“画”,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师:雷利的爸爸已经牺牲了,他为什么还要来呼唤和平?

  生读第五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生在小组内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自己的理解。

  汇报。

  (出示课件)师展示搜集的资料,激情旁白。

  交流感受。

  四、激情朗读,升华情感

  师:雷利正是看到这些悲惨的画面,他才发出了和平的呼唤,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呼唤。

  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齐声呼吁。

  师:这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吗?

  再次呼吁。

  五、联系实际,自主实践

  师:为了呼唤和平,让战争远离人类,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出示网址)

  师:我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和平鸽必将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共同祈祷吧!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行动起来吧,为维护和平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中都写了哪些

  内容;积累印象深刻的词句。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要坚决反对各种战争;体会孩子呼吁和平、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感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举出例子说明世界并不太平;展开想像,体会中国孩子和平的真挚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展开想像,体会中国孩子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具准备】

  常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6年11月,一个中国孩子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了一封信,你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看看孩子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他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信?

  二、联合国简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中国孩子雷利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写信?

  2、信中主要写了什么事?

  四、自学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词义。

  五、学习课文。

  1、学习信的第一自然段,讨论:这段中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读读这一段。

  六、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中都写了哪些内容。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要坚决反对各种战争;体会孩子呼吁和平、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展开想像,体会中国孩子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找出信中哪些内容是作者回忆的?从他的回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3、点拨:爸爸的嘴张着,孩子想到了什么?

  4、读最后一个部分课文。

  ①五十一年前和五十一年后各指哪一年?

  ②五十一年后是什么情况?读读课文。

  ③举例说说你对这段的理解。

  ④老师用现在发生身边的事实说明世界并不太平。

  5、讨论对作者呼吁的理解。

  二、带感情读课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7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当前世界的局势,通过录象画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并在充分的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感悟书中的这种情感,感受和平的可贵,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来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美好的愿望。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感迁移。

  课前放录像(战火纷飞的伊拉克)创设情境。

  课上导入:课前大家注意到电视中的节目了吗?你看到了什么?

  通过伊拉克战事情况的介绍,联想9年前,引发学生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引导读书,深入感悟。

  课前,大家都读了课文,并做了充分的预习。我们再一次回顾课文,边读边用心去体会,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来读,体会文中的情感和内容。

  (1)失父之痛的感悟

  a读有关的句子,通过读、评议读的情况,体会情感。

  b比赛读,激发学生对内容的深刻的感悟、理解

  c引读,激起全体学生与小作者达到心灵的共鸣。

  (2)世界并不太平。

  抓住重点词句的感悟。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重点句的意思

  b引导学生举出具体事例,让学生具体感受“世界并不太平”。

  “具体事例”可以是图片的展示、文字的说明等。

  c小结,和平需要全世界人们去维护。

  (3)渴望和平。

  体会读。学生在读的时候,通过对朗读的情况的评议,尤其是读的语气。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中的内容,掌握朗读的感情基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比赛读,深入体会情感。达到与小作者的又一次共鸣。

  2、阅读小结,激发情感:

  这篇文章,小雷利以书信的形式,向我们倾诉了一个孩子失去父亲的悲愤,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的强烈呼声。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放录象,通过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痛苦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最后定格在“和平的烛光闪动”)

  三、联系生活,导向实践。

  此时此刻,大家一定都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不同形式来表达我们爱好和平的心声。

  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1、指名展示。

  2、师生点评

  四、借助板书,升华主题。

  世界需要和平。这不只是一个孩子的呼声,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唤。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8

  一、引入课题。

  (出示一幅小孩子痛哭的画面。)教师:孩子们,老师给大家看一幅画,谁能来给大家介绍这幅画的内容?(学生介绍略)

  教师:战争与和平,总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

  利用画面的目的是尽快进入情景,但实际反应来看,效果不是很好。

  二、学生初读课文,将体会最深的地方与同桌交流。班上交流,学习课文。

  1、体会“两年多来……”一节。教师的提问: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然后抽学生朗读,教师评价。

  以学定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是将“评价”只是当做老师行为不是很恰当。

  2、体会第三自然段,教师请学生找找有几个“听见了”,几个“和平”。体会意思并自由感情朗读。

  请自认为读得好的同学起立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这段话的学习教师基本上是让学生“读”完的,反复的读。但是我们的感觉是没有很好的体现“层次性”要求,有点“泛泛”而读的感觉。

  3、试着体会作者对父亲才华横溢而又英年早逝的痛苦而复杂的心情。也是先个别朗读,再全班朗读。

  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进行评价:“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通过“一个劲”儿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复杂”,也将究竟怎样“复杂”的问题进行了“回避”。在学生评价之后,教师是否应该让学生说说自己评价的理由呢?

  4、学生自读课文剩下的段落,用横线划出对世界局势进行描写的句子。思考:你想知道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朗读“今天……”一段。教师提问:“和平之花”是指什么?

  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教师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这一步拓展得很好,但是稍觉肤浅。我觉得顺序应该调整为:先展示资料。(很重要的一点是:收集来的资料反应什么问题?)然后再“回头”体会文中句子。如果学生没有深刻体会思想感情,表现出的可能仅是一些虚假的激情。

  三、总结课文,引导实践。

  1、教师:你们说战争是什么?面对战争,你想说些什么?雷利(本文作者)怎么说?什么叫呼吁?他“呼吁”什么?读“要……不要……”。

  朗读之后,学生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2、引导实践。教师:孩子们学习了课文,为了制止战争,我们应该怎么做?

  抽学生回答,有的谈针对目前的“美伊战争”,我们可以发倡议,给美国总统寄信,或是给伊拉克的小朋友寄去和平鸽……

  其实,情至深处,学生往往能够体现出很强的背诵能力,对于“为了……为了……为了……”一段话,完全可以让学生感情背诵!我觉得更好的设计是,在同学们的提议中,选择哪些是“可行”的,让这部分同学的发言稍微具体一点,避免走形式,也就是说,尽管是公开课,还是要考虑是否能够落实的问题。

  3、再读课文,放飞“和平鸽”(纸做的)。

  在充满感情的朗读声中,下课铃响,学生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这点设计得很有新意。这是本课中设计较为成功的一点。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八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教学本课应根据课文特点和课文的选编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习得的读书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

  教学目标:

  1 、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无比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 、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案例:

  一、创新情境,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播放有关依拉克的特别报道。

  2、学生自主交流感受。

  3、出示句子,并引导理解: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1)“和平之花”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娇嫩的?

  (2)我们的世界还存在哪些不太平的事件?举例说说。

  中东战争;美国轰炸伊拉克,中国记者遇难;9 .11 事件美国军用飞机非法侵入我国领空,飞行员遇难……

  (3)感情朗读: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孩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 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4、小结

  二、自主探究,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倾述与怀念”部分,找出描写爸爸的句子,体会雷利当时的心情。

  2 、自主探究,分组讨论。

  3 、汇报交流:

  (1)出示“父子分别”与“遗体归来”的画面

  (2)出示以下两个句子:

  a.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b.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①这两个分别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表达怎样的心情?

  ②指名试读

  ③评价

  ④引导想像:雷利万分悲痛的情景是怎样的? 假如你是雷利, 在这悲痛之时, 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

  (3) 爸爸的嘴张着, 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①理解“呼唤”。

  ②“我”听见爸爸呼唤的是什么?妈妈听见呼唤的是什么?

  (4)出示课件,理解句子:

  ……和平!和平!和平!

  ①自由读,说说两个句子有何异同?

  ②体会这两个句子所表达的不同感情。

  ③齐读

  (5)对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的感悟

  引导学生找了渴望世界和平的句子,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情感。

  出示课件,齐读句子:救救孩子们,要和增,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孩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 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三、导向实践,深化认识

  1、我们作为一名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点什么?

  2、分组讨论

  3、汇报交流:

  让学生明白,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要以是现在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也可以是给战乱地区的儿童献爱心。

  四、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感受到和平的宝贵。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让我们向联合国呼吁——

  齐读:“敬爱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人类家园”

  五、课外拓展,呼唤和平

  鼓励学生,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对侵略战争的谴责。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以情导读,自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中心。学习中,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得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以下三点:

  1、播放伊拉克特别报道,再现了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激发了学生仇恨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为后面的教学作了感情铺垫。

  2、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设身处地地想像雷利当时的心境,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指导,体会雷利无比悲痛的神情和竭力倡导和平的心声。

  3、引导学生把感受化作语言行动,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尊重学生的看法,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学生热爱祖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得到升华。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10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反思,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小班化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最好途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立足“以人为本”,运用“以疑导引,细度感悟,动态生成”这一模式,从知识与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会正确读写 “执行、给予、沉浸、凯旋、圣坛、威胁、呼吁、蓝盔、灵柩、弥漫、硝烟、丧钟”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边读边想象、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家人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对重点句子的品读。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期待入情。

  1.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配乐呈现两组画面:阳光下,孩子们幸福快乐的游戏、生活;接着转换成战争中流离失所、蓬头垢面的儿童。

  2.同学们,看了这两组镜头,你有什么感想吗?

  [强烈的画面对比,借助视听冲击,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与痛苦,缩小了现实与战争的情感落差,使学生很自然的就会与小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营造解读期待的目的。]

  过渡:战争是那么的残酷,他让人们失去了家园,让孩子失去了快乐,呼唤和平是每个人的心声。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

  二.自主选择,充分展示。

  1.板书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的呼声是什么?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难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孩子的呼声吗?)

  [“以学定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寻疑、质疑能力。]

  过渡:让我们带着这么多的疑问走进文本,走进这个中国孩子的内心吧!

  2.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诵读、与小组成员齐读等)朗读课文,融入自己的理解。

  [“以读为本”,自由选择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进行独特的自身体验。]

  3.检查自学情况。

  (1)词语。(课件出示)

  卓越 维和行动 沉浸 蓝盔 凯旋 灵柩 弥漫 硝烟 丧钟

  (2)句子。

  请学生自己选择句子朗读,并说明这句话易读错的地方在哪里。教师从课件中截取句子进行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互相评价,在实践中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在倾听、评价中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同学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过渡:解决了这些拦路虎,现在就让我们畅通无阻的进入文本吧!

  三.合作探究,感悟传情。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师课件出示填空。

  1996年11月8日,一个生长在和平环境中的中国孩子……( ),向联合国秘书长( )写了一封信,信中他深深地缅怀父亲……一个( ),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社会呼吁:( )!

  (学生先自由口头填空;接着在小组中互相讲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请个别学生交流。)

  [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既可以保证学生的积极性不受伤害,毕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梳理清文本的基本思路,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过渡:同学们,朗读了课文,你知道是什么促使雷利向联合国秘书长发出了这样的呼吁呢?

  2.小组合作,讨论原因。

  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读给组员听,并讲解找到它的理由,经大家评论后做上记号,交流体会。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和学生一起讨论,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则教师参与其中进行点拨指导。

  [小组合作让学生有了充分展示的机会,在一个和谐而自主的空间,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实行多向的交流,尤其是学困生也获得了更多表现的时机。]

  3.交流,抓住重点句子感悟。

  句子一: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引导:爸爸与我有个约定,我们约定了什么?

  (预设:我们约定在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我们约定到那一天爸爸会把一顶“蓝盔”送给我做礼物。)

  引导:从这个约定中,同学们,你能感受到,雷利和妈妈送爸爸去执行任务时的心情吗?

  (预设:是的,有分别时的依依不舍,有对爸爸早日回来的期待,有对爸爸执行这样崇高的任务的自豪,有对象征和平的蓝盔的渴望。)

  引导:是呀,当亲人远离我们的时候,我们会时时刻刻地思念着他们,尤其是爸爸将执行这样危险的任务,因此离别更加显得难分难舍了。可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引读:整整两年了,我们全家一直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忘不了,生接: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我至今忘不了爸爸对我和妈妈说的一番话

  生接:“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至今忘不了我和爸爸的约定

  生接: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用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应该是教师的范读。学生情绪的体验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的投入程度,因此,教师参与其中的倾情朗读,无疑是对学生情感的一次震撼。]

  引导:爸爸回来了,爸爸终于回来了!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雷利和他的妈妈该有多么高兴呀!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近了,近了,雷利的眼前出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爸爸回来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

  学生想象说话。

  [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了雷利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挖掘课外资源,形成蕴生活、引导、想象于一体的多元、递进的新情境,与下文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更深切的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明白“呼声”的原由。]

  过渡:爸爸回来了,将会给我带上象征荣誉和和平的蓝盔。雷利遵守着和爸爸的约定……(课件出示第二句话。)

  句子二: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引导:同学们,当你看到这样的一个事实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的深层对话,不但对雷利的“丧父之痛”有了深切体会,更是对雷利的呼声有了更深的理解。]

  引导:多么残酷的战争,多么无情的现实。同学们,现在的你,内心最深的渴望是什么?

  (预设: “和平”)

  引导:“和平”只是你的渴望吗?还有谁?

  (预设:我。妈妈。爸爸。在场的叔叔阿姨。全世界。)

  引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生接:和平!和平!和平!

  四.带疑出堂,延情小结。

  引导:一个比一个强烈的感叹号,表达了爸爸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但是,同学们,你还能听到爸爸在呼唤什么吗?

  小组讨论。

  小结:同学们,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来讨论这个问题。

  [“和平”是文本中显而易见的一个话题,国家需要和平,家庭也需要和平。失去了爸爸的家将会被悲痛笼罩着。因此如果联系雷利的“小家”,我认为爸爸还有对雷利和妈妈的思念,对家人的恋恋不舍,对失去了爸爸的孩子的愧疚。因此他的嘴里还会呼唤着家人的姓名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新闻,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利比亚战况视频)。看了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是呀,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国度里,但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像我们一样。有许多地区的孩子他们生活的上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聆听一个中国孩子对战争发出的呼声。

  二、复习旧知,明呼声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的呼声是什么?(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2.在雷利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以至于他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雷利的父亲在一次维和行动中牺牲了)

  三、新授,了解爸爸

  这是一封不同寻常的书信,信中包含着雷利对爸爸的崇敬与深深的怀念。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爸爸的句子,读一读,说说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⑴“精通四国语言,优秀的经济学硕士”

  (是一位有才华的人)指导朗读,读出自豪感

  ⑵“一名卓越的军事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是一个忠于职守、热爱和平的人)(师介绍什么是军事观察员)

  师:如此有才华的人找一份安全稳定的工作完全没有问题,可是爸爸却坚持做了一名维和战士,你有什么感受?

  (敬佩、崇敬)指导朗读

  师:为了和平,雷利的爸爸牺牲了,人民不会忘记他,联合国不会忘记他,他的功绩将永远载入国际维和的史册。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读出加利先生对他的赞美之词。(齐读)

  ⑶“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深情的目光”

  (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指读

  四、体会丧你之痛

  1.师:一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却被战争夺去了富贵的生命。两看多来,雷利一家都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至今雷利都忘不了爸爸出征前的情景,请同学们默读第4段,画出描写爸爸出征前的句子。(指一生读找到的句子)

  师: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你从爸爸深情的目光中看到了什么呢?

  (不舍、担心、不放心……)指导朗读,这深情的一个回眸满是爱,满是不舍。带着你的体会一起来感受这份深情。(齐读)

  2.师:忘不了临行前爸爸那深情的目光,还有爸爸对他说的话。(课件出示,指一生读)

  ⑴从“一定”中你听出了什么?请你带着坚定的语气读读。

  ⑵什么是“蓝盔”呢?(出示课件介绍)小作者在这里给蓝盔加上了引号,注意引号里面再用引号的时候要用单引号,加了引号的蓝盔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师:爸爸临行前坚信自己会胜利维和,凯旋而归,而且会把象征和平的“蓝盔”亲手送给儿子,所以临行前,爸爸坚定地说——生齐读。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要坚决反对各种战争;体会孩子呼吁和平、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感情。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中都写了哪些内容;积累印象深刻的词句。

  能力要求: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举出例子说明“世界并不太平”;展开想像,体会中国孩子和平的真挚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展开想像,体会中国孩子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996年11月,一个中国孩子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了一封信,你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看看孩子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他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信?

  二、联合国简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中国孩子雷利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写信?

  2、信中主要写了什么事?

  四、自学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词义

  五、学习课文

  1、学习信的第一自然段,讨论:这段中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读读这一段

  六、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继续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找出信中哪些内容是作者回忆的?从他的回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3、点拨:爸爸的嘴张着,孩子想到了什么?

  4、读最后一个部分课文

  a、五十一年前和五十一年后各指哪一年?

  b、五十一年后是什么情况?读读课文

  c、举例说说你对这段的理解

  d、老师用现在发生身边的事实说明“世界并不太平”

  5、讨论对作者呼吁的理解

  6、带感情读课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1、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师:今天,老师想跟你们聊一聊幸福,你觉得我们的生活幸福吗?你觉得什么是幸福?(生自由说)是的,我们能享受到这样幸福的生活,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里,可是,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如我们一样幸运。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15课,来倾听这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齐读课题。

  二、复习巩固

  1、出示生词,自由读。

  维和牺牲失去悲痛

  战争呼吁制止维护

  凯旋征战贡献圣坛

  罪恶健康阿姨妻子

  威胁蓝盔弥漫永驻

  2、你能不能用前两行的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谈谈雷利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精读课文,感悟悲痛

  1、爸爸就是这么一个令我骄傲的人,他自从踏上维和的征程就再也没有回来,与爸爸临别时的场景至今难以忘怀。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想象当时的场面。从这个自然段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2、集体交流。

  (1)生读句子,课件出示。

  (2)谈体会。

  (3)感情朗读。

  3、是啊,我们和爸爸相约,等他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捧着世界上最美的鲜花迎接他。这一天终于到了,我和妈妈早早地来到机场等待爸爸的归来。体会一下,此时雷利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激动、高兴)

  4、飞机的门缓缓打开,我马上就要冲过去拥抱我亲爱的爸爸,可我看到的却是——(师配乐朗读正文第三自然段)

  5、听了老师的朗读,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试着用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6、这个自然段中哪个地方最令你难受、悲痛?你能带着你的心情读一读吗?

  7、从“染红、浸满”这些词语中你仿佛能看见什么?

  8、“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你知道爸爸在呼唤什么吗?这里为什么要用三个“和平”?(引读)

  9、是呀,有了和平,才有——,有了和平,才有——,有了和平,才有——

  10、战争,让祖国失去了一名卓越的战士,战争,让雷利失去了爱他的父亲,让我们再切身地感受小作者内心的痛苦,入情入境地读一读这令人难忘的一幕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结合图片,体会战争带来的灾难

  1、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度里,多幸福呀!可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国家也和平、安宁吗?默读5、6自然段,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画出不懂的地方。

  2、交流。引导理解“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3、(播放图片,渲染情境)孩子们,这,就是战争!这,就是在战争中生活的人们!

  4、看完了这些图片,此时的你,最想说什么呢?

  5、战争中,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是民族的希望,没有了他们,祖国的明天又在哪里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相信你们肯定有更深的体会。

  6、此时,我们是否会和雷利一样,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呼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7、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向全世界呼吁——(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8、想到那些无辜的孩子们,想到他们那充满了惊恐的童年,让我们把这呼吁读得更响些,传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传到还存在战争的土地上,让那些挑起战争的人,为了孩子们,放下武器。(齐读)

  五、拓展

  孩子们,相信你们学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会思绪难平,请拿出你的笔,把你此时最想说的话写出来。

  六、总结

  这篇文章带给老师很多思考,我们走出课堂,每个人都应该想想,地球为什么会有战争,我们该怎样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这才是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要和平!和平!和平!不要战争

  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讲述的是一位来自中国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后,他的孩子——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在极度悲伤之余,提笔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情感真挚而又充满期望的信。他在信中向全世界大声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表达了中国青少年的正义感和爱好和平的愿望。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这篇文章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次读完,我都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我想,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

  由于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时,我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补充资料等方式,不断引导学生朗读语段。先由抓关键词体悟“父亲之爱”,到深情范读,以情激情地体会“痛失父爱”,由学生朗读中喷涌而出的对“和平”的呼唤,再自然升华为“战争之恨”,层层深入,自始至终都使学生深深扎根在语言文字中,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读出见解,也读出方法。整堂课就是以读促悟的过程,与此同时,学生又在朗读中历练了能力、积淀了语感,在过程中体验了阅读的乐趣。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14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战争与和平”单元的第15课,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之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学情分析:

  由于小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痛失亲人罕有情感体验,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目睹一些场面,教师可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提供数据资料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使学生更能体会作者的失父之痛和渴望和平心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加工、辨别信息的能力。

  4、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世界战争与和平方面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教学内容:

  一、 解决文中生字新词。

  二、 了解书信格式。

  三、 标注自然段,划分意义段。

  四、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五、学习课文直接写父亲卓越的句子。(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前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亮文本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深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回顾课文,我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雷利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呢?(板书:痛失父亲、世界不太平)

  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之情吧。

  二、解读文本,悟信中悲情。

  (一)感悟“痛失父亲”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正文部分的2——4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

  2、学生汇报。

  预设:学习回忆“机场送别”这一场景。

  (1)自由读,一家人机场送别的场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是通过哪些具体词句体会到这一点的呢?(2)学法指导:我们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时候,就应该这样,先抓住关键词语,慢慢读,细细品,我们就可以读出文字背后的声音。

  (3)在两年前一家人机场送别的那一刻,你看出他们的悲痛之情了吗?为什么现在回想起来反而令作者悲痛万分呢?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4)想不到机场一别竟成永别,两年多来,这个慢镜头不知在雷利的脑海中回放了多少次,渐渐的,他对父亲的印象便久久的定格在了这一刻。每当想起这一刻,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那可亲可爱的爸爸,这怎能不叫人痛心呢?谁来读?

  (5)小结:刚才我们从作者回忆一家人机场告别的场景中,体会到了他对父亲的深深地怀念之情。接下来,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呢?

  学习“机场迎接爸爸灵柩归来”段:

  (1)出示片断一:自由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你是抓住哪些关键词语体会到这一点的呢?(“覆盖着国旗的遗体”又能说明什么呢?“染红”“浸满”又该怎么理解?)

  (2)学法巩固:就这样抓住关键词语,慢慢读,细细品,我们便可以读出文字背后的声音。

  (3)面对父亲这覆盖着国旗的遗体,血染的征衣和浸满了血的手表,雷利会怎么做呢?带着这样的心情读。

  (4)在撕心裂肺的痛哭后,他发现了。出示幻灯片:“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这儿一连用了四个“听见了”难道他们真的听见了吗?与其说是听到的,不如说是想到的,与其说是想到的,倒不如说是从爸爸的行为中感觉到的,谁来读?一连三个“和平”,只是简单的重复吗?谁再读?这不仅仅是爸爸的呼声,更是雷利发自内心的呼唤,也是在场的叔叔阿姨的呼唤,还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唤。一起读。

  (5)接下来,让我们亲眼目睹这令人揪心的一刻吧。(师解说:鲜花捧来了,“蓝盔”回来了,但是父亲却永远也回不来了……谁能想到,他们是以这样的方式见面的呢?没有掌声,没有欢笑,有的只是这样的场面……此时此刻,谁又能不为之伤心呢?谁又能不为这个不幸的家庭落泪呢?

  (6)谁来读?谁还想读?(配乐读)

  (7)刚才我们又从“我”和妈妈迎接爸爸灵柩归来的这样场景中体会到了雷利刻骨铭心的失父之痛,接下来,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父亲有才华。你是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读一读。这样的父亲,该用什么词语形容呢?

  小结:这样一位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而又执法公正的父亲,却在维护世界和平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怎能不叫人痛心呢?因此,雷利发出这样的呼声。(读板书)

  (二)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是谁,这样残忍,让雷利失去了亲爱的父亲?又是谁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是战争,战争是可恶的,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妻离子散,战争又让多少原本美好的家园毁于一旦,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雷利才通过联合国秘书长向整个国际社会发出了这样的呼声。(再次回读板书)

  2、回首当今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5、6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读懂些什么?

  3、出示“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又是一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们再用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的方法理解它。“和平之花”指什么?“娇嫩的和平之花”又指什么?为什么和平之花是“娇嫩”的呢?

  (1)你能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这部分内容地理解吗?

  (2)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战争中的真实场景吧。课件出示一系列图片。师解说。

  (3)当大量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时,你有何感想?

  (4)不错,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世界就难保太平。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学到这儿,你还认为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是啊,这里有你、有我、有他,还有全世界那些热爱和平的人,就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向加利先生倾诉心声吧。(再读第七自然段)

  (5)教师激情朗读:“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人类家园!”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的确,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却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呼唤“要和平不要战争!”(加叹号)

  三、直面对话,唤内心真情。

  1、写话练习:雷利的这封信我们已经读完了,但此时此刻,相信大家的心情也一定不平静,心里有话要说吗?请把你内心的独白写下来吧!可以写你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你对这些不幸家庭的同情,可以写你对挑起战争者的控诉,也可以写你的决心。

  2、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请把你内心的独白表达出来吧。

  3、布置作业:

  给处在战争中的国家或地区的孩子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关心和问候,以及共同争取世界和平的愿望。

  四、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痛失父亲 世界不太平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学设计12-30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05-27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07-11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07-08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01-2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的设计01-02

语文《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学设计06-26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反思11-08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模板11-18

有关《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学设计11-18